课件54张PPT。 第六单元 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第25课:现代科学革命经典物理学发生危机的原因是什么?在这种背景下,物理学领域出现了哪些新的变革(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是什么)?一、经典物理学的危机原因:经典物理学无法解释19世纪末以来的物理学新发现二、物理学领域的变革1、爱因斯坦与相对论1905年提出狭义相对论
1916年建立了广义相对论
(1)相对论的主要内容:相对性原理与和光速不变原理在相对性原理中,爱因斯坦认为时间、运动、质量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时间和空间都是物质存在的形式,随着物质运动速度变化而变化。
光速不变原理则认为光的传播速度在任何条件下都是不变的。 (2)相对论的意义:很大程度上解决了19世纪末出现的经典物理学危机打破了经典物理学绝对化的思维模式,为人们提供了辩证地看待世界的途径二、物理学领域的变革2、量子理论中的微观世界(1)主要内容:1900年普朗克提出了量子假说爱因斯坦提出了光的量子理论玻尔提出了原子的量子理论(2)意义:直接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相对论一起,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对整个人类的思维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练习:1、引发近代物理学革命的原因是:
A、经典物理学的发展已经达到顶峰
B、物理学家的实验证明了以太的不存在
C、经典物理学无法解释物理学的新发现
D、相对论的提出C练习:2、对这场物理学革命贡献最大的科学巨匠是:
A、牛顿 B、爱因斯坦
C、普郎克 D、玻尔B练习:3、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提出,是物理学思想的一场重大革命。它
A、否定了牛顿的经典力学
B、揭示了时间、空间非绝对不变的属性
C、借鉴了德国科学家普朗克的学说
D、修正了能量、质量互相转化的理论B练习:4、构成现代物理学基础的是:
A、量子论和相对论
B、量子论和牛顿经典力学体系
C、相对论和牛顿经典力学体系
D、电磁学和牛顿经典力学体系A练习:5、有一次,爱因斯坦与卓别林共同出席一个宴会,他们都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卓别林笑着说:“大家欢迎我是因为他们都能理解我,大家欢迎你是因为他们都不理解你。”此语意指:
A、绝大多数人盲目欢迎爱因斯坦
B、相对论有悖于人民的日常生活
C、理论物理与人们日常生活很远
D、伟大的科学家不如知名艺术家B练习:6、在相对论和量子理论这两方面都做出过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
A、牛顿 B、爱因斯坦
C、爱迪生 D、普朗克B 1955年4月18日爱因斯坦因主动脉瘤破裂逝世于普林斯顿。遵照他的遗嘱,不发讣告,不举行公开葬礼,不建坟墓,不立纪念碑。骨灰撒在永远对人保密的地方,为的是不使任何地方成为圣地。遗嘱执行者用歌德悼念席勒的诗结束了那朴素的葬礼。??? 他的主治医生贺维博士认为如此伟大的大脑,应该进行研究,所以他便把爱因斯坦的大脑保留了下来,并切成200片带走。但至今没有结论。资料:第26课改变世界的高新科技重点:计算机、生物技术和航天事业的发展概况和意义。改变世界的高新技术网络技术1946年第一台计算机在美国诞生1969年,互联网问世生物工程技术1970S生物工程技术形成
1990年“登月计划”正式启动
1997年,克隆技术成功航天技术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
1961年苏联发射“东方一号”载人宇宙飞船
1969年“阿波罗11号”成功着陆
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当堂训练:1、电子计算机的发明与人类以往的发明,最明显的不同是:
A、能节省劳动力,提高生产力
B、能部分代替人脑,进行脑力劳动
C、能广泛地应用于生产
D、能迅速地推广到世界各地B2、电子计算机自诞生以来发展的方向和趋向是:①存储量更大 ②体积更大,便于存储量增加 ③采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 ④体积变小,更轻便实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当堂训练:D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计算机的出现最早是为了满足军事和战争的需要
B、1969年国际互联网问世
C、计算机发明后将人们带进了信息时代
D、网络使世界各地的距离缩小了当堂训练:C4、有文章指出:“美国领先的沙漠风暴行动通过推毁伊拉克的通讯能力一举将其击溃,由此证明那些奔腾处理器的勇士能够决定战争的胜负。”这说明:
A、决定战争胜负的不是人而是武器
B、战争不再是双方经济实力的较量
C、现代技术的应用改变了战争的性质
D、电脑技术在战争中起很大作用D当堂训练:5、生物工程技术的核心技术是:
A、细胞工程 B、遗传工程
C、转基因技术 D、克隆技术B当堂训练:6、创造了宇航事业伟大开端的是:
A、1957年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B、1961年苏联发射“东方一号”载人宇宙飞船
C、1969年美国“阿波罗11号”登月成功
D、1981年美国第一架航天飞机试飞成功A当堂训练:7、目前,世界上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有:
①苏联 ②美国 ③中国 ④日本 ⑤法国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A当堂训练:第27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课标要求: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课堂小结:新中国科技成就“两弹一星”杂交水稻研制成功“银河”系列计算机“神舟”号飞船取得成就的原因国家独立;党和政府的重视经济实力的增强科学家们自身的努力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影响增强了综合国力振奋了民族精神思考题: 1、为什么16-18世纪中国没有产生近代科学? 2、近代中国的仁人志士又是如何努力将科学引入中国的?结果如何?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都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技,这促进了近代科技的发展,但仍处于落后地位。 3、从中你能够得到什么启示?国家独立、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为我国科学技术发展提供了可靠保证。当堂训练:
1、建国后,科学技术获得迅速发展的原因,不包括:
A、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
B、科技工作者的艰辛努力
C、工人、农民的大力支持
D、美国的慷慨援助D当堂训练:
2、20世纪60年代,中国在世界上最有影响的科技成就是:
A、核武器研制成功
B、杂交水稻研制成功
C、“银河-1”型机问世
D、“东方红-1”号送入太空A当堂训练:
3、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我国只用了:
A、2年多时间 B、4年时间
C、4年多时间 D、7年多时间A当堂训练:
4、被称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的是:
A、世界性的植树造林运动
B、中国杂交水稻的培育
C、环境保护成为人们的共识
D、无公害绿色食品的生产B当堂训练:
5、我国科学家研究杂交水稻的动机是:
A、提高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
B、攻克世界级难题
C、解决中国人民的吃饭问题
D、解决全球性粮食危机C当堂训练:
6、标志着我国的高性能巨型计算机研制技术领域跨入世界先进行列的是:
A、1978年巨型计算机研制工作开始起步
B、1983年“银河-1”巨型计算机诞生
C、1993年“银河-11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D、 1997年“银河-111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D当堂训练:
7、下列科技成就,在当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是:
A、研制氢弹成功 B、“东方魔稻”
C、成功地爆炸了原子弹
D、 “神舟”五号宇宙飞船发射成功B第28课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扫盲教育的发展
义务教育的发展
高等教育的发展1、扫盲教育:
①扫盲工作成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②党和政府重视扫盲工作
2、义务教育:
①义务教育是国家的一项战略决策,成为“科教兴国”的重要环节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通过
③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3、高等教育的发展:
①“教育大革命”和“文革”对高等教育的破坏
②“文革”之后,中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一份发人深省的答卷—“白卷英雄”张铁生 本人自1968年下乡以来,始终热忠于农业生产,繁重的劳动和工作不允许我搞业务复习。因此考试期间对着几何题和今天的数理化题只有瞪眼的份,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所以我愿意遵守纪律,老老实实退场。对于那些这些年来不务正业、逍遥浪荡的书呆子,我是极反感的。考试被这群大学迷给垄断了。在这夏锄生产的当务之急,我不忍心放弃生产而不顾,为了自己而钻到小屋子里去,那是过于利己了。
……
自己的政治面貌、家庭和社会关系等都清白。我没有按要求和制答卷,我并不觉得耻辱,我感到荣幸的是,我是在贫下中农和领导干部的推荐之下,来参加这次学习班的。练习:
1、1950年召开的全国工农教育会议的宗旨是: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开展识字教育,逐步减少文盲
C、教育配合国家经济建设
D、十年摘掉“文盲大国”的帽子B练习:2、新中国成立以后,教育工作的重点是扫除文盲,因为文盲大量存在:
①阻碍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②不利于法制社会的建设 ③最基本的人权无法落实 ④无法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A、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 ①②④ A练习:3、国家普及青少年教育、扫除青少年文盲、提高人口素质、培养合格公民的重要手段是:
A、素质教育 B、高等教育
C、初等教育 D、义务教育D练习:5、1958年的教育大革命:
A、使高等院校数目、高校招生人数、在校学生数量减少
B、许多违反教育规律的改革造成很大混乱
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D、教育上的“大跃进”导致高效率教育齐头并进B练习:4、1958年,“大跃进”对教育产生冲突,在“教育大革命”的口号下,教育的核心改为:
A、以扫除文盲为重中之重
B、以培养各类人才为目标
C、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办学
D、加紧普及九年义务教育C练习:6、新中国成立以来,对教育破坏最为严重的是:
A、1957年的反右运动
B、1958年的“大跃进”运动
C、1959年开始的三年困难时期
D、十年“文化大革命”运动D练习:7、粉碎“四人帮”后,发展高等教育的第一个举措是:
A、新时期教育方针的制定
B、教育大革命
C、邓小平提出“三个面向”的方针
D、恢复统一高考招生制度D第29课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小结:双百方针提出(1956年)贯彻活力初现—1956年遭遇挫折—文革重现春天—1978年含义:允许在学术问题上自由争论遭遇挫折的原因:1、1957年反右斗争的扩大化2、“文革”中的文化专制政策1、对“双百”方针理解错误的是
A、是党领导文学艺术和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方针
B、提出于20世纪60年代
C、推动了文学、艺术、自然科学的新发展
D、其实践过程也遇到过曲折B当堂练习:2、“双百方针”的推行带来的后果不包括:
A、文学理论思想活跃
B、涌现了大批优秀的文艺作品
C、创作了八个样板戏
D、学术界围绕着一些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和争论C3、对马寅初的错误批判,错在:
A、不允许马寅初辩护
B、将学术观点政治化
C、压制了正确的建议
D、实行文化专制政策B4、1957年后,“双百”方针不能贯彻的主要原因是:
A、阶级斗争扩大化的影响
B、“大跃进”运动的干扰
C、林彪、江青等人的破坏
D、法制建设遭到破坏的后果A5、“文革”期间,“双百”方针被篡改和歪曲的直接原因是:
A、毛泽东从根本上放弃了这一方针
B、坚持正义的老一辈革命家被打倒
C、两个反革命集团实行文化专制
D、为防止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和平演变”C6、不属于“文革”期间单纯的八个“样板”戏的是:
A、《奇袭白虎团》
B、《智取威虎山》
C、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
D、《李慧娘》D7、新时期文学艺术出现了发展的春天,主要的原因是:
A、摆脱了“阶级斗争为纲”的僵化思想束缚
B、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平反了大量冤假错案
C、知识分子政策得到重新落实
D、进行对外开放,引进吸收外国先进科技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