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1张PPT。诸葛亮杜甫蜀 相杜甫蜀 相 杜甫授课教师:方琳艳教学目标1:掌握诗歌诵读的基本方法。?
2:理解杜甫对诸葛亮的仰慕和惋惜之情,感悟他怀才不遇的苦闷和爱国情怀。杜甫简介 字_____,自号______,唐朝_____主义诗人。其诗反映了人民大众的痛苦,显示出唐代由开元、天宝盛世转向分裂衰微的历史过程,故被称为“____”。其主要作品有“三吏”“____”等。因其卓越的成就,被人尊称为“_____”,与“诗仙”李白合称“李杜”。子美少陵野老现实诗史三别诗圣1、三十五岁以前,是他的读书和壮游时期。
2、三十五到四十四岁,十载长安的困守时期。当权的是奸相李林甫和杨国忠。杜甫不仅不能实现他做宰相的政治抱负,而且开始过着屈辱的生活。十年困守的结果,使杜甫变成了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
3、四十五岁到四十八岁,是杜甫生活的第三阶段,陷贼与为官时期。这是安史之乱最剧烈的时期。曾被乱贼所劫,脱贼后,他被任为左拾遗,这是一个从八品、却又很接近皇帝的谏官。就在作谏官的头一个月,上疏时不料触怒肃宗,几受刑戮。从此他屡遭贬斥,但也因而更加接触人民生活。
4、此后杜甫弃官,在四川漂泊了八、九年,在湖北、湖南漂泊了两三年,最后死在由长沙到岳阳的一条破船上。 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杜甫避乱成都的第二年春天,安史之乱仍未平息,他目睹国势危难,生灵涂炭。然而唐肃宗信任宦官,猜忌真正忧国忧民的文人。杜甫的心情很苦闷。渴望有“圣君贤相”来匡扶摇摇欲坠的大唐江山。再说 “做贤相”是杜甫的志向,但经历了一系列仕途打击,他“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彻底落空。因此对开创基业、挽救时局的诸葛亮,无限仰慕,备加敬重。特地来到诸葛祠,睹祠思人,心潮翻滚,以至泪流满襟,因而写下了这首诗。
写作背景简介预习检测(1):这首诗属于近体诗的 ,从形式上看一般为四联八句,第一联是 , 第二联是 、第三联是 、第四联是 。七言律诗首联颔联颈联尾联(2):解释重点词语
何处寻: 。 锦官城: 。
自春色: 。 空好音: 。
开: 。 济: 。
未捷: 。 天下计: 。 (3):七言句的节拍有两种方式:
X?X一X?X一X?X一X?? X?X一X?X一X一X?X
听朗诵
听准字音
读准节奏
把握感情基调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蜀 相杜甫 整体感知
诗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最后有什么举动?
品诗句
找出你喜欢的诗句
并说说喜欢的理由高考诗歌鉴赏中常见的表现手法:
直抒胸臆
借景抒情(乐景衬哀情,乐景衬乐情,哀景衬哀情,哀景衬乐情)
托物言志
设问 用典 对偶 合作探究
1:“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中自和空用得好吗?为什么?
2:“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题步骤: -----分析诗眼题型
1:解释这个字。
2:解释这句话。将关键字放入原句中展开联想或想象,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分析字句、描摹图景。
3:答手法。如果有表现手法,必需答出。
4:答思想感情。结合主旨谈这句诗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自”、“空”。自就是空,空就是白白地。绿草掩映在台阶上,隔着树叶的黄鹂鸣叫着,本是一种赏心悦目的景象。然而这美好春色,却无人光顾;黄鹂好音,却无人倾听,景中更含有诗人凄凉伤感的情怀。 借景抒情以乐景衬哀情主旨与手法:
通过对比既表现了对诸葛亮的敬仰、赞美以及壮志未酬的惋惜之情。在对比中流露出自己怀才不遇的失落与报国无门的惆怅。临古地蜀相 寻地点 看景色 忆故事 泪满襟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怀古诗怀人
伤己
曾于青史见遗文, 今日飘蓬过此坟。
词客有灵应识我, 霸才无主始怜君。
石麟埋没藏春草, 铜雀荒凉对暮云。
莫怪临风倍惆怅, 欲将书剑学从军。过陈琳墓
温庭筠 拓展延伸(1):温庭筠(812—870)原名岐,字飞卿,太原人。政治上一生不得意,官仅国子助教。少负才名,然屡试不第。又好讥讽权贵,得罪了当朝宰相令狐绹,因而长期抑郁,终生不得志。
(2):陈琳,东汉末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初为大将军何进主簿,曾向何进献计诛灭宦官,不被采纳;后为袁绍效力;起草讨曹操,痛骂曹之父祖,声名大噪。曹操平定袁绍后,不计前嫌,予以重用。
(3):铜雀,指铜雀台,远在邺都,曹操所建。
(4):【石麟】即石麒麟,帝王陵墓前的石像生,此指曹操之墓。
(5): 【将】携带。
颈联用什么表现手法?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什么感情?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