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7张PPT。周敦颐 周敦颐(1017-1073) ,宋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谥号元公,著名的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们称他为濂溪先生。说“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爱莲说》就是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爱 莲 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蕃淤濯亵鲜fán 多yūzhuó
洗涤xiè 亲近而不庄重xiǎn 很少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爱 莲 说骈散结合 “之”“也”等舒缓语气 水陆草木之
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唐代 水里、陆上各种草木的花,值得喜爱的很多。晋朝的陶渊明只爱菊花。自从李氏的唐朝以来,世上的人都很喜爱牡丹。指前面说的各种花多结构助词,的予独爱莲之出
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
蔓不枝,沾染(污秽)洗涤美丽而不庄重我只爱莲花的从污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并不显得妖媚;(荷梗)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藤蔓,不长枝节;我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表转折清水生藤蔓长枝节
香远益清,亭亭
净植,可远观
而不可亵玩焉。亲近而不庄重香气传送到远处,更加使人觉得清幽;笔直而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在远处观赏,但不能贴近去玩弄啊。远播更加耸立的样子树立句末语气词,相当于“啊”“呀” 予谓菊,花之隐逸
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认为品德高尚的人 我认
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隐居的人语气助词连用,表示肯定噫!菊之爱,
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Yī叹词,相当于“唉”Xiǎn少,难得当,当然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当然人很多了。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古今异义:
亭亭净植 古义: 今义:
陶后鲜有闻 古义: 今义:一字多义:
可 可爱者甚蕃
可远观
谓 予谓菊
何以谓之文也词类活用:
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归类整理、记忆值得可以认为(谥号)称作树立 植物,种植 少 新鲜 名词蔓、枝用作动词,长藤蔓,长枝节 形容词用作动词,远播 1、文章题为“爱莲说”也就是“说说我对莲花的爱”,作者究竟喜欢莲花的什么?(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莲出 淤 泥 而 不 染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濯清涟而不妖 2、这几句话从哪几个方面描绘莲花的?莲出 淤 泥 而 不 染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濯清涟而不妖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3、作者写这篇文章仅仅是为了写对莲花的喜爱吗?那还为了写什么呢?作者写花就是写人,咏花就是咏志。作者通过对莲的外在姿态的描绘与赞美,赋予莲一种高洁的品格,不仅写景是美的,而且引人的思想向更广阔更深远的天地飞翔。君子的高尚品质托物言志4、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应当具有哪些美好的品质。 莲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君子
不同流合污
不孤高自许
通达正直
不趋炎附势
美名远扬
品行高洁
令人敬重5、作者爱“莲”,仅仅写“莲”不就行了吗?为什么要写菊和牡丹呢?隐逸者富贵者君子作者写菊和牡丹,一是对莲的衬托,菊花是正面衬托,牡丹是反面衬托。在反复的衬托中既突出莲的品格,又表达了自己在污浊尘世间保持高洁品行的情怀;二是这三种花引出三种评价和比较,名为写花,实际写人,写出人们对生活理想的三种选择。 6、“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为何“晋陶渊明独爱菊”?“世人甚爱牡丹”而“予独爱莲”呢?作者对它们的感情态度又是怎样的呢?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菊之爱”有两重含义:一是做一个避世的隐士;二是保持独立的人格。 秋季开花
迎寒斗霜
清高避世品原夸富贵
职本重王侯惟有牡丹真国色 花开时节动京城(刘禹锡)爱菊爱牡丹爱莲(鲜)(众)(独)隐逸者
离世隐居富贵者
追名逐利君子
身居浊世
洁身自好惜
厌爱莲君子爱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菊隐逸惜牡丹富贵厌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像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以花喻人小结:课文托物言志,在莲的形象中寄寓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爱莲之情来表达对这种生活态度的赞赏,表达自己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课件32张PPT。赏
莲莲文化探胜 你能否说出一些莲的别名和描写莲的名句呢? 荷花、莲花、芙蓉、菡萏、芙蕖、水芝、泽芝、水华、水旦、草芙蓉、芙蓉、水芙蓉、 玉环、中国莲、六月花神、藕花、灵草、玉芝等。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宋 · 周 敦 颐爱莲说 《爱莲说》是他 于1068年担任高康郡守时写下的。他曾带领属下在 官署的一侧挖池种莲,后人称为“爱莲池”。每当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披霞含露,亭亭玉立。微风吹过,田田菏叶轻摇,朵朵鲜花颔首,阵阵馨香扑面。周敦颐凭栏放目,触景生情,深感官场的黑暗,深爱莲花的高洁,写下了著名的《爱莲说》。文学常识:
“说”是议论文的一
种文体,可以说明事物
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
人借事或借物来论述道
理。听录音(听准字音,注意节奏,在课本上适当标记。)自主朗读要求1、读准字音
2、速度舒缓一些
3、注意抑扬顿挫,要有高低起伏
4、读出感情
自主学习
(结合课本注释疏通、理解文意。)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fán)。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 李唐来,世
人甚爱牡丹。 水上的、地上的,各种草本的、木本的植物的花,值得喜爱的有很多。晋朝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从唐代开始,大多数都非常喜欢牡丹。的多只从唐代值得喜爱的非常 予 独爱莲之出淤(yū)泥而不染,濯(zhuó)清涟
(lián)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
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xiè)玩焉。
我唯独喜爱莲花,因为它生于淤泥中,却没有被沾染,经过清水洗涤却并不显得妖媚,莲花的叶柄中间是贯通的,外面是挺直的,不生枝蔓,不长枝节,它的香味传得越远越幽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只可以远远地观赏它而不能玩弄它。清水我唯独沾染洗涤妖媚生枝蔓长枝节更加立观赏玩弄 认为隐居的人品德高尚的人唉少听到应该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富贵的花;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喜欢菊花的人,在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喜欢莲花的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喜欢牡丹的,应该有很多啦。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
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xiǎn)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作者分别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 是从生长环境方面来写的是从体态香气方面来写的是从风度气质方面来写的予独爱莲之出淤泥
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
不可亵玩焉。——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还象征君子的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象征君子的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志洁行廉,仪态端
庄,令人敬重而不
敢轻侮。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体态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风度气质:“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你认为莲与君子有哪些相同的美德?1、作者写爱莲,可是文章开头并没有从莲花写起,而是写了什么花?人们对这些花的态度,分别是怎样的?水陆草木之花
菊
牡丹可爱者甚蕃陶渊明独爱世人甚爱探究写法,把握情感 2、作者写莲,为什么还要提到菊和牡丹?请同学们讨论。借助菊和牡丹来衬托莲的形象3、分析一下作者怎样通过菊和牡丹来衬托莲的形象?
菊 —— 正面衬托
牡丹 —— 反面衬托菊:不愿意跟统治者
同流何污而隐居。托物言志正衬反衬莲:虽在尘市,但不同流合污,不慕富贵,鄙视趋炎附势牡丹:贪图富贵,趋炎附势。
作者把莲比作君子,那“菊”和“牡丹”分别比作什么人呢?作者对它们的感情态度又是怎样呢?菊牡丹莲君子赞拓展延伸 含英咀华《饮酒》 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赏牡丹》
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
池上芙蕖静少情。
惟有牡丹真国色,
花开时节动京城。 《莲 蓬 人》
鲁迅
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
好向濂溪称净植,莫随残叶堕寒塘。
美文不厌百回读
齐读《爱 莲 说》
要求:语气舒缓,
抑扬顿挫,
富有感情。 用一个词形容莲花:高洁是谁给了莲花高洁的灵魂?莲花清新秀丽的外形,与作者心中高尚的君子之德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纵观全文,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意图是什么?他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作者借赞美莲的高贵品质说明自己洁身自爱,不慕名利的品格。
本文主要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历代文人笔下的莲: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 杨万里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唐 李 白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唐 王昌龄
当 堂 检 测
1、解释下列词语
蕃: 染: 濯: 清涟: 净植:
妖: 蔓: 亭亭: 亵: 益:
2、《爱莲说》托物言志,表现了君子洁身自好,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 ;歌颂君子美名远扬的句
子是: 。
3、作者将莲与 和 对比,前者是 衬,后者是
衬,作用是 。
模仿例句,用托物言志的方法造句例句:我爱莲花,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恰如清高正直、人格高尚的君子。我爱 ,因为它 。 我爱蒲公英,因为它花朵虽小,却遍布各地,有极强的生命力。我爱梅花,因为它顶风冒雪,凌寒独自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