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8张PPT。湖心亭看雪
张岱学习目标1.熟读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大意。
2.积累文言词汇。
3.体会本文清新淡雅的意境,及白描手法的运用.
4.体会作者的情感心境.
走进张岱的世界,了解作者.1.课文选自《陶庵梦忆》,忆—这是一部回忆录.写于明王朝灭亡之后,表现的是对故国往事的怀恋.
2.作者是浙江绍兴人,寓居杭州.说明作者身在他乡,客居异地.
3.他出身仕宦世家,明亡后不仕.他曾经参加过反清复明的斗争,不愿给清廷做事.说明他有深深地故国之思.入山著书以终.预习所得——读准下面的字词崇祯(chóng zhēn) 更定(gēng)
毳衣(cùi ) 雾凇(sōng)
沆砀(hàng dàng ) 一芥(jiè)
铺毡 (zhān) 挐(ráo)
更有此人(gèng) 强饮(qiǎng)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要求
1. 字音读准
2.语气能表达人物的情感
3.声音饱满
合作探究,疏通文句。
1.找出不理解的词语,积累文言词。
2.疏通全文。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
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
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
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长堤一痕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余舟如芥品读课文1.找出你喜欢的文句。
2.不理解之处。奇景共赏一首梦幻的诗:
一幅简约的画: 上下一白
长堤一痕
湖心亭一点
余舟一芥
人两三粒赏:悠然脱俗是这幅画的精神,也是作者所推崇的人格品质,这是人与自然在精神上的和谐统一。也是本文的意境,亦画亦如诗。 析:构图手法——简单的几笔勾画,不作繁杂细致的描绘,这叫白描手法,这概念源于美术学。
探究解疑1.作者赏雪为何要选“人鸟声俱绝”,“更定”时分,而且“独往”?
2.怎样理解所说的“痴”?
3.这篇游记传达出作者怎样的心境情怀?1.“大雪后三日,人鸟声俱绝”:如此的背景呈现的是一股肃杀的冷寂。可见作者与众不同的心态及情趣。
“更定”时分“独往”:可见作者摒弃世俗独立于世上(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及孤寂的心境(孤芳自赏)。
2.“痴”字两解:行为思想与众不同(傻);痴迷,着迷。舟子对“相公”及“亭上对坐饮酒者”的行为实在难以理解,所以只能用“痴”来形容。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这哪是一个舟子能理解的了呢?舟子的话似贬实褒!3.作者要表达的情感:作者借夜游西湖看雪
景,表现了自己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孤芳
自赏的心境及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
留给大家探讨的问题:
1.舟中人有“两三粒”为何还说是“独往”呢?
2.清朝替代了明朝,国家的山河并没有变化,作者爱国为何爱“明”而不爱“清”呢?课后作业
1.用自己的话把课文翻译在笔记上。
2.熟读背诵全文,巩固理解文言词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