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5张PPT。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陶渊明厌弃官场,“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苏轼被贬黄州,自称“闲人”,享受“闲趣”;柳宗元谪居永州,寄情山水…… 那么,刘禹锡被贬和州,又在过着怎样的生活、有着怎样的心境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近他的传世佳作《陋室铭》吧!心灵的憩所学.科.网陋室铭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贞元九年进士,唐代诗人、哲学家。刘禹锡生活在安史之乱以后的中唐时期,关心社会现实,忧虑国计民生。因参加王叔文的政治革新运动得罪了当朝的权贵,被贬成安徽省和州通判。按当时规定,他应住衙门里的三间屋子。可是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无怨言,反而很高兴,还随意写下两句话,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吩咐衙里差役把刘禹锡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知人论文城北门,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新居位于德胜河边,附近垂柳依依,环境也还可以,刘禹锡仍不计较,并见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那位知县见其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而且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半年时间,知县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想想这位势利眼的狗官,实在欺人太甚,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做“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陋室铭解题释义简陋的屋子 “陋室铭”的意思就是通过对陋室的描绘和论说,表达陋室主人的心境和生活情趣的一篇韵文。读准字音斯 馨 苔 儒
调素琴 牍 庐 蜀sīxīntáirútiáodúlúshǔ“铭” 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本文押什么韵?找出押韵的字。名 灵 馨 青 丁 经 形 亭 ing(in)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读清句读dòu解词释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在,动词,在于。名,名词用作动词,出名。灵,灵验,神奇。山不在于高,有仙人就出名了。
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灵验了。zxxkw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斯,指示代词,此,这。馨,散布得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也就不感到简陋了)惟,只。 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上,方位名词用作动词, 苔藓痕迹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竹帘里。这里是“长到,蔓到” 的意思。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鸿儒,知识渊博的大学者。 到这里谈笑的都是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鸿,大。白丁,原意是平民,
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往来,偏义复词,词义偏在“来”上。可以调素琴,阅金经。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调,调弄,这里是弹奏的意思。金经,用泥金(一种金属粉末制成的颜料)书写的佛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耳鼓,也没有官府的公文来使身体劳累。丝竹,见书下注解。案牍,指官府的公文。之,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劳,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劳累。形,形体,身体。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它们虽然都很简陋,但因为居住的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 的景仰。)孔子云:“何陋之有?”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呢?”之,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何陋之有?有何陋?之云,说。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悟读文章揣摩文义1.本文题为“陋室铭”,陋在何处?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环境:幽僻冷清调素琴陈设:简陋朴素揣摩文义2.作者写作此文,要表达的到底是“陋室之陋”,还是“陋室不陋”?陋室不陋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自然环境优雅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交往人物不俗 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生活情趣高雅景人事zxxkw表达了作者
不慕荣利
安贫乐道
的情怀。揣摩文义3.“陋”与“不陋”,两相对照,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文中哪一句话表达了这一意思?陋室 不陋简 陋
物质条件不鄙陋
精神生活惟吾德馨。斯是陋室,德馨揣摩文义 4.文章写“陋室” ,提及“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用意何在?明确: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简陋,但因为居住的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
用“诸葛庐”和“子云亭”作类比,反映了作者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思想境界,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贤人的志趣和抱负。 类比,就是由两个对象的某些相同或相似的性质,推断它们在其他性质上也有可能相同或相似的一种推理形式。 两处类比: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2、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揣摩文义 5.结合全文,体会作者在文末借用孔子的话的寓意。明确:证明只要品德高尚的人住着,再简陋的屋子也不简陋了;引用孔子的话更有力地证明了陋室不陋。
含英咀华1.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托物言志陋室不慕荣利
安贫乐道含英咀华2.文章写“陋室”,为什么要从“山”和“水”写起?这样写有怎样的表达效果?明确:是用了比兴的手法。用山水作类比,引出陋室。山 不高 仙 名水 不深 龙 灵室 陋 吾(德馨 不陋以虚衬实,暗示陋室因“德馨”的主人而“馨”(香名远播)。含英咀华3.指出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调素琴,阅金经。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孔子云:何陋之有?比 兴对 偶对偶借代引 用 反问明确:只引用后半句,言简而意丰,含蓄而隽永。
如果引用全句,就会显得直白而肤浅。 4.文末只引用了孔子的“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后半句话,如果引用全句,意思会更明确。试比较两种表达效果。含英咀华 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论语·子罕》含英咀华5.“铭”作为一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试结合本文,体会用韵的妙处。明确:音韵和谐,琅琅上口,
便于传诵。背诵课文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何陋之有山——仙名水——龙灵查异质疑 1.“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和“无丝竹之乱耳”是否矛盾?明确:不矛盾。
“调素琴”是指作者自己抚琴调弦,怡然自得的高雅情致。
“乱耳”之“丝竹”是指朝廷统治者每天沉湎其中的:或歌舞升平的合奏曲;或歌功颂德的献媚声;或声色犬马的靡靡之音。查异质疑 2.从本文中除了读出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刘禹锡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有没有值得商榷的地方。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鄙视、脱离劳动人民,
不能了解、关心老百姓疾苦。无案牍之劳形缺少为国为民的奉献精神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
(梁启超《敬业与乐业》)再背课文 可以 谈笑无 丝竹 苔痕南阳西蜀何陋山——仙名水——龙灵zxxkw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唐·刘禹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