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七下 21《古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语文七下 21《古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27 14:10:09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初中语文七下 《古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
“语文主题学习”就是围绕某一主题,在尊重学生个性化阅读体验的基础上进行学习资源建构的语文学习活动。笔者以统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古代诗歌五首》的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做法。
这个单元的诗歌或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诗人通过对寄寓了情感、志趣的“景”进行描摹,用优美而富有哲理的诗句表达了对自然、生命、世界的感悟。
“单元导语”要求“体会如何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写景状物,寄寓自己的情思,抒发对社会人生的感悟”,为了增强学生对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写法的理解,笔者将课内诗歌《望岳》《登飞来峰》与“语文主题学习”中杜甫的《春望》、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进行整合。从内容上看,这几首诗歌都是作者由所见之景触发的某种情感、感悟,作者因此将情感、感悟上升到人生哲理的层面。于是,笔者将本课的课题定为“望中显乾坤”。依据单元教学目标、课文导读提示、课后思考探究题,笔者确立了本课题的教学目标:一是体会诗歌景、情、理交融的特点;二是掌握赏景、悟情、析理的方法。确定教学目标后,笔者依据学情采取了“预学” “共学” “延学”的教学策略。
一、多形式预学
正式上课前,笔者安排了一节古诗预习课,并布置了相应的预习要求:掌握诗歌的节奏规律,认识作者,初步感知诗歌情景。
通过合作学习和分组预习,学生从诗歌中自行找出绝句与律诗、七言诗与五言诗的节奏规律,组员之间互相交流,最后形成统一认识:五言绝句和律诗基本上是“二三”节奏,七言绝句和律诗基本上是“二二三”节奏。找到规律后,学生再诵读这五首诗,就能读出诗歌的节奏和轻重缓急了。
自主预学环节,学生默读课下注释,了解诗人生平,并按照“名、时、地、评、作”五个方面梳理五位诗人的基本情况。
自主理解诗意,要求学生根据课下注释,尝试自主译读诗歌,并结合个人理解,初步感知诗歌中的情景。
二、合作共学
此环节主要通过四个学习小组完成《望岳》的精读及其与《春望》的比较阅读任务。笔者引导学生了解诗歌景、情、理交融的特点,掌握赏景、悟情、析理的方法。在此基础上,笔者要求学生自读鉴赏《登飞来峰》,并辐射鉴赏《归园田居(其一)》。
小组任务一:赏景笔者出示两个问题,引导学生完成赏景任务:(1)诗题叫《望岳》,全诗没有“望”字,却句句写向岳而望,并且角度有别,请探讨诗人是以怎样的视角来“望岳”的;(2)合作探讨“杜甫眼中的泰山有何特点?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两个问题意在引导学生思考诗人向岳而望,分别以什么样的视角望到了什么样的泰山。这一环节对于初步理解诗歌尤为重要,同时也给后面的第二个小组学习任务的突破奠定了基础。
小组任务二:悟情指导学生再次自由诵读诗歌、分小组赛读,抓“会” “凌” “小”三个重点词反复诵读,引导学生探作者之情怀。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是鉴赏诗歌的重要手段,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在这一阶段,笔者适时补充本诗的写作背景,帮助学生在知人论世的前提条件下,与古人进行精神交流,鼓励学生化身为千古诗圣,还原诗人当时的观景心理。
小组任务三:析理笔者在学生完成前两个任务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第三次诵读诗歌,重点揣摩“凌绝顶”与“众山小”的关系,谈谈“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句话中蕴含了怎样的人生启示。
小组任务四:比较阅读为了让学生更深层地感知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体会诗文中所描写的景物往往浸透着诗人的情感。笔者选取诗人杜甫在与此不同的人生阶段所作的《春望》一诗,与本诗进行比较阅读,并在课件中出示诗歌内容和写作背景,以降低学生阅读课外诗歌的难度。最后,笔者提示:两首诗都围绕“望”字展开,分别是不同时期的杜甫所作,其中蕴含的感情自然不同。基于此,学生必须结合注释,关注重点字词,自由诵读诗歌,圈画出诗歌中所描写的景象,概括景物的特点。
三、课外延学
“语文主题学习”注重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教师应以课本或者丛书为例,进行方法上的教读,敢于放手,让学生运用从讲读课文中所习得的方法自读鉴赏,以巩固课堂所学。
学生在完成了上面四个小组任务后,对于鉴赏诗歌的三个步骤 — —“赏景” “悟情” “析理”已经有了一定的掌握。笔者向学生介绍王安石宦海浮沉的经历,引导学生借助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通过小组自学模式,运用所学的三个步骤,对《登飞来峰》进行赏析。
课后,笔者为学生布置了这样的作业:运用课堂所学方法,自主赏析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选文体裁多样,无论是散文还是诗歌,均蕴含着丰富的生活哲理,直接或间接地表达了作者的人生思考,在设计教案时,只要紧扣本单元“托物言志” “情景交融”的语文要素,就可据此精选“语文主题丛书”中的相关文章,引导学生触类旁通,掌握并巩固诗歌鉴赏的一类方法。
传统教学割裂了单元内各篇目的联系,一堂课往往要对课文进行精细的解析,把每一句话都“挖地三尺”,把每一个词语都挖得“火星四溅”。这样的教学是高耗低效的,且不符合语文学科的学习规律。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学科,重在实践。“语文主题学习”主张“大量阅读” “质从量出”,压缩甚至摒弃烦琐的课文分析,简简单单教语文,正是对语文高耗低效教学的纠偏。以主题整合单元教学是“语文主题学习”的基本课堂模式,变原本的单篇学习为单元整体学习,使篇与篇之间建立起联系,避免了知识的碎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