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六:语言文字应用新题型
(解析版)
热点新题型:
一、【赏词题】
语言文字运用题之词语效果分析题,即在综合语段中,考查词语使用的作用及效果。这是新高考语用题中的“反套路题”。考题着力考查“效果分析”,凸显“语言建构与运用”和“审美鉴赏与评价”两大学科素养。解答此题,考生需要结合实际语境进行语法分析与语义分析。
【技法指导】
一、赏析词语的六个角度
词语在语段中的作用,需要结合具体语段进行实际分析。分析其效果时,主要从以下角度进行赏析:
1.从词义角度赏析。
主要从词语比喻义、引申义、双关义的角度赏析。适合于词义丰富的词语,主要指名词、动词、形容词及指示代词等
2.从修辞角度赏析。
常从比喻、拟人、排比、设问、反问、夸张等修辞手法方面赏析词语。
3.从语言特点角度赏析
词语的语言特点主要包括语体风格与语言特点。
从语体上看:①口语自然亲切,活泼生动,灵活简短;②书面语庄重严谨。
从语言风格上看:语言风格有形象生动、简练传神、简约含蓄、淡雅自然、幽默诙谐等。
4.从语法功能角度赏析
语法功能角度主要包括词语的词性、句子成分。分析其语法功能,是指从确认词语的词性及词语在句子中的成分,明确其语法结构与语法作用。赏析语法功能作用时,要特别注意词语的活用。
5.从写作手法角度赏析
写作手法主要包括贬词褒用、侧面描写、反衬、以动写静、虚实结合等。
6.从语境角度赏析
词不离境。不同的语段,语境会不同。分析词语效果,最主要的还是结合语境分析其作用。要根据语境分析词语的突出强调了什么,细腻描写或刻画了什么。
二、词语罗列效果
动词、形容词、拟声词、叠音词、名词罗列等都是极富特色的,都有其独特的表达效果。
①动词尤其是非动词活用为动词,往往能够使语言生动形象;
②形容词不仅可以从形、声、色、光等方面点出事物的特点,还能传达出作者的情感;
③拟声词可以使描写生动逼真,使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④叠词能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⑤名词罗列,从而形成多个具有特定意义的意象及多个意象叠加的现象,如一个特写的镜头,营造出特定的意境。
三、人称使用效果
人称代词使用效果,应从叙述视角与叙述语气上去分析,不同的人称代词,在语段中使用效果会有一些不同。
①第一人称——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拉近作者与读者的距离,使情境显得更为真切,便于抒发情感和进行心理描写。
②第二人称——增加亲切感,这种方法的效果就好像是作者面对读者娓娓而谈一样,无形之中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
③第三人称——以一个冷静的旁观者的身份进行叙述,客观公正。
二、【赏句题】
三、【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有语法功能和修辞功能,以往相关试题对这一考点的考查更多侧重于标点符号的语法功能。2023年新高考Ⅰ卷在语言运用部分第一次从标点符号的修辞功能角度设题考查,这一新动向应引起关注。
1.题型变化。变判断标点符号用法正确与否为分析标点符号在特定情境中的作用(如逗号的表现力)。难度更高,在具体语境中分析标点的表情达意作用。
2.明考与暗考。“比较原句与改句表达效果”比较分析题目,原句与改句在标点符号使用方面多有异同。其标点符号的不同,也就意味着表达效果(语气语调、情绪情感、思想内涵、强调侧重等)的不同。无论是明考还是暗考,分析标点符号的表达效果这一知识点是有内在关联的。
3.考查重点。考查标点符号的修辞效果,引导考生体会文学语言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作者可以借助标点符号构造特殊的语句以便更好地表达感情、刻画心理、描绘神态等。这时,标点符号就产生了积极的修辞作用。
【技法指导】
一、丰富文章内容。
【示例】大声!他听不见。还不快叫?!(鲁迅《朝花夕拾·父亲的病》)
【解说】该句最后连用问号和叹号,一方面表示奇怪,另一方面“还不快叫”还有责问之意;另外表急切之情,是祈使语气。
二、刻画人物性格
【示例】女同志,你去借吧!……老百姓死封建……(茹志鹃《百合花》)
【解说】小说中写“我”和通讯员先后向一个年轻的媳妇借被子,起初“新媳妇”不愿借被子,为此事小通讯员“受气”两次。该句中的省略号,突出了小战士憨厚质朴、腼腆害羞的性格特征。
三、突出强调重点
【示例】我没有亲见;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解说】该句中三个逗号连用,强调刘和珍从容赴难的坚定气概和作者沉痛激愤之情。
四、体现含蓄寓意
【示例】那么带了箱子逃吗?……赶快跑!……(高尔基《母亲》)
【解说】该句中的省略号展示了母亲面对危险时的复杂的思想斗争的过程,如果用文字写出来,则很难生动,而用省略号却可以发挥读者的想象力,暗示出无限丰富的内容。
五、描绘多种情态
【示例】“阿!地狱?”我很吃惊,只得支吾着,“地狱?——论理,就该也有。——然而也未必,……谁来管这等事……。”(鲁迅《祝福》)
【解说】该句中叹号、问号、破折号、省略号共同描绘了“我”在祥林嫂追问下惊疑矛盾、吞吞吐吐、不知如何回答的为难处境,更好地刻画了“我”既同情又无奈的情状,如无这些标点,则很难有这种形象性。
六、传达强烈情感
【示例】哦,香雪!香雪!(铁凝《哦,香雪!》)
【解说】该句反复咏叹,连用两个感叹号,传达出作者对香雪勇于追求、不畏艰险、挑战自我的美好品质的赞美。
七、创造修辞效果
【示例】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菜场收集一些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她们难得的佳肴。(夏衍《包身工》)
【解说】该句中“引号”表示反语讽刺,如不加引号,就容易令人误解,使表意不明。
四、【语境语义题】
1、人称代词辨析(客观题)
①考点:人称代词的含义(意义和用法),语境中词义的推断,强调情境性和交际性。
②选择题:人称代词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要结合语境去断定:是特指,还是泛指;是单指还是复指;是少数几个还是某一群体;是实指,还是虚指。 解析时,首先要结合语境,理解人称代词所指代的人是谁,然后再来找答案。
③考题亮点:此种题型考查目标考查考生借助语感和已有的语言知识,结合具体语境分辨词语语义上的细微差别的能力。本题有助于培养学生丰富语言积累、梳理语言现象的习惯,从而增强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敏感性。
2、虚词词义辨析(客观题)
①《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了“语言积累与建构”的课程目标要求学生“积累较为丰富的语言材料和言语活动经验,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习任务群4 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要求考生“在自主修改病句和分析句子结构的过程中,体会汉语句子的结构特点和虚词的作用”。
②虚词是非常重要的一类词,意义和用法灵活多变。虚词词义辨析有客观题和主观题两种形式,这类创新题型更注意情境性,直指学科素养中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更加突出语境运用与表达,考题形式灵活多变,更注重考生的语境分析与理解能力。答题时还是要结合语境,增强语感,找到语境义,体会语义上的不同。
③试题亮点:本题考查考生对现代汉语虚词意义及用法的理解和掌握。本题对于引导考生关注复杂的语言现象,增强语言文字运用的敏感性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其他题型:
3、人称代词辨析(主观题)
题目反套路,考察的是学生对文段内容的阅读理解程度,是真正的能力题。人称代词具体语境中的表达效果,考生要结合具体语境、进入原文情境,贴着情境中有的人物内心走,感受当时的场景和人物的心情,分析这样写的作用效果。题目没有固定形式,考生唯有进入语境,增强语感,提高对人称代词运用的敏锐性。人称代词的表达效果,在文学类文本阅读中常见,语用题出现这类题目,体现了新高考改革多文本阅读知识点的融会贯通。
人称 作用及效果
我(我们) 第一人称,能显得真实亲切,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同时便于抒发感情。
你、您(你们) 第二人称具有代入感,拉近了叙述者与人物之间的距离增强了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他、她(他们、她们) 第三人称,站在第一人称视角,对他人进行介绍。同时文学作品中以旁观者的身份讲述故事,视角或有限也可(他们、她们)无限。叙述自由,超越时空,无所不知。
4、实词、虚词词义辨析(主观题)
2022年高考全国乙卷语用题20,由文段中的"眼中风",引出"打笔仗"的含义并分析它得名的缘由,本题的考点既和所给的文段密切相关,又把相关知识迁移到解决其他问题上去,有助于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开阔维,举一反三,增强逻辑思维能力训练。
2023年高考由"实"转"虚",转虚词词义辨析,题目一样反套路。
从目前各地备考新度题来看,语用试题"语境+语义"类题目,出现了不少实词意义辨析。题目形式多样,有实词语境义的含义解读,有特殊实词义的表达效果解读,有一句话中两个实词的比较分析等。解答此类题目,没有固定套路模板,题目本身就是因文设题,注重在具体情境中解决问题,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考生答题根本点还是要死死扣住情境(语境),就语境进行解读。
四、【语句衔接题】
九省联考语文试题语言运用第20题是插入句子题或者语句复位题,新题型。高考语用之变最无定数,但试题的基础性知识不变,考查学生语文素养目的不变,变的是题目的创新。课标中命题和阅卷原则:“试卷结构和测试形式不应固化,以避免形成新的应试模式。”题目创新的实质是灵活、多样的考查学生语文素养。此题考查“语言连贯”的范围。“语言连贯”是指句与句之间以及段与段之间的衔接要连贯,逻辑要合理,过渡要自然,上下文照应。只要认真细读,深入语段,真正理解、分析语境,无论题型如何变化,都可以不变应万变。
【技法指导】
一、解题思路:四步法
1、第一步:依据文体——把握中心、明确话题
根据表达方式,确定材料的性质,整体把握语段中心。
说明性语段:明确被说明对象的特征或阐述的事理。
记叙性语段:明确记叙的对象和事件。
议论性语段:明确议论的话题和观点。
2、第二步:理清层次确定关系
(1)概括每句话的内容,把握文段语脉。
(2)理清前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如总分,并列、转折、因果、选择、递进、假设、条件等),划分语段的层次。
(3)根据补写句子与上下文的关系(补写的句子与上下文关系:引领下文,总结上文,承上启下、呼应上下文),确定补写句子的类型。
补充:句子类型
引领句:即能领起或概括整个语段或下文层次的语句。
总结句:就是指对整个语段或语段中某一个(两个)层
次内容作出总结的句子。
过渡句:是小结前文,启示下文,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的句子。
照应句:是前面提出的内容,后文有照应;后面出现的情节,前文有所交代,前后照应,和谐统一的句子。
3、第三步:寻找解题细节——遣词造句
找到呼应词句、关联词、暗示性词句和提示性标点,(尤其是冒号、分号、问号),根据找到的提示信息和句子的类型,按照上下文遣词造句的规律补写出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
4、第四步:再读全文——查漏补缺
再读文段,检查补写后内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语言是否连贯、有无语病、字数是否符合要求等。答案如有问题,需重新拟写。
二、考点技法
1.话题一致
话题一致是指组成段落的句子之间,或是组成复句的分句之间,要密切相关,紧紧围绕一个中心,集中表现一个事实、场景或思想观点。
2.句式结构一致
句式结构一致,是指要明确所选句子与上下文之间的联系,尽量使所选句子与下文的句式结构保持一致。
3、事理逻辑合理
注意分句间的关系(并列、承接、递进、因果、转折、假设、条件等)及衔接,以及整体的和谐性,弄明白句间的事理逻辑关系。
4、意境氛围协调
语句复位题所给语段往往有自己的风格和特色,从而形成一种特定的情调 ,或明丽蓬勃,或冷静萧条,或闲适愉快,或悲戚伤感……填入语句应与文段整体语境氛围保持和谐一致。
5、语气语调和谐
副词的不同,句式的不同,会使句子的语气相应地发生变化,也会使语调的重点发生转移。
好题精练:
一、(2023·全国2卷·高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那次云南之行,有一个意外收获,就是看到了腾冲皮影戏。
那天晚上,到一家古色古香具有民族特色的饭店用餐,饭吃到一半,服务员来通知,皮影戏开始了。我放下饭碗,下了楼。《龟与鹤》正在上演,水塘边,一只仙鹤优雅地舞着,踱着,鸣着,顾盼着,寻觅着;另有一只乌龟,爬上了水塘的土墩,舒四肢,伸头颈,享受着宁静,享受着美景。仙鹤发现了乌龟,飞过去停在乌龟背上,用长长的喙去啄乌龟的头,乌龟飞快地把头缩进壳里,四肢也缩了进去,任仙鹤如何啄,如何气恼,如何焦急,乌龟就是岿然不动,让仙鹤 ① ,以至于本应是胜利者的仙鹤,反而着急地叫了又叫……
见我对皮影戏有兴趣,服务员就介绍说,皮影戏是当地居民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有悠久的历史。皮影是用驴皮或牛皮刻成人物、动物,用细绳拴着,再连接着小竹竿。艺人在幕后操纵着小竹竿,皮影则甩手投足,舞枪弄棍,骑马冲杀,无所不能,往往令观众 ② 。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答案】 ①奈何不得 ②如醉如痴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①处,根据语境,乌龟把头和四肢缩进壳里,让仙鹤无可奈何,对付不了,应填表示没有处置办法的词语,所以可填充“奈何不得”。奈何不得:没有办法对付或处置。
第②处,根据上文“皮影则甩手投足,舞枪弄棍,骑马冲杀,无所不能”,可推断是写皮影戏生动多姿、吸引观众的表演场面,故填充“如醉如痴”。 如醉如痴:形容入迷于某种事物而失去自制的神态。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如果写成“正优雅地跳舞,踱步,鸣叫,顾盼,寻觅”,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答案】 原句中每个动词都带“着”,强调动作同时进行,现场感感更强;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富有节奏感,单双音节交替使用,不呆板;单音节的“舞”“踱”更能体现仙鹤动作的轻盈。
【解析】从用词特点看原句“舞着,踱着,鸣着,顾盼着,寻觅着”,每个动词都带“着”,而“着”是助词,体现出仙鹤从动作到神韵的一系列持续的状态,强调动作同时进行,增强了现场感;改句没有缺少现场感。
从修辞看,原句采用“……着”的相同句式,形成排比,句式整齐,音韵和谐;“舞,踱,鸣”为单音节词,“顾盼,寻觅”为双音节词,单双音节交替使用,语言灵活生动;改句句式不整齐,没有韵律感。
从表现形象看,原句“舞,踱”都是单音节词,比改句“跳舞,踱步”这些双音节词更能表现仙鹤动作的优雅和轻盈。
二、(2023·全国1卷·高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天是越来越冷了,祥子似乎没觉到。心中有了一定的主意,眼前便增多了光明;在光明中不会觉得寒冷。地上初见冰凌,连便道上的土都凝固起来,处处显出干燥,结实,黑土的颜色已微微发些黄,像已把潮气散尽。特别是在一清早,被大车轧起的土棱上镶着几条霜边,小风尖溜溜的把早霞吹散,露出极高极蓝极爽快的天;祥子愿意早早的拉车跑一趟,凉风飕进他的袖口,使他全身像洗冷水澡似的一哆嗦,一痛快。有时候起了狂风,把他打得出不来气,①可是他低着头,咬着牙,向前钻,像一条浮着逆水的大鱼;风越大,他的抵抗也越大,似乎是和狂风决一死战。猛的一股风顶得他透不出气,②闭住口,半天,打出一个嗝,仿佛是在水里扎了一个猛子。打出这个嗝,他继续往前奔走,往前冲进,没有任何东西能阻止住这个巨人;他全身的筋肉没有一处松懈,像被蚂蚁围攻的绿虫,全身摇动着抵御。这一身汗!等到放下车,直一直腰,吐出一口长气,抹去嘴角的黄沙,他觉得他是无敌的,他刚从风里出来,风并没能把他怎样了!
文中有三个重叠形式“处处、微微、早早”,说说它们和“处、微、早”相比,语意上各自有什么不同。
【答案】①三个重叠词语“处处,微微、早早”与“处、微、早”相比,语意得到了强化;②“处处”是“到处”的意思,比“处”范围更广,能突出地面的干燥、结实;③“微微”表示程度不深,比“微”程度更轻,能表现出黄色之浅;④“早早”意为很早,比“早”更突出祥子拉车的时间之早。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语言表达效果的能力。
由题干可知,考生需要先明确叠词的效果,如音韵美、画面美、渲染强化、描摹性。文中三个重叠形式“处处、微微、早早”显然比“处、微、早”在语意表达上更能强化文意。
然后结合各自的语境分析。如“处处”,意思是“到处”“各个地方”“所有地方”,文中“处处显出干燥,结实”是说便道上到处都是干燥、结实的,而“处”意为某个地方,“处处”显然比“处”的范围广。如“微微”,意思是稍微,表示数量不多或程度不深,是程度副词,两个“微”叠用形容程度更轻,文中“黑土的颜色已微微发些黄”是说黑土发黄的色彩很浅,在程度上比“微”更轻。如“早早”,比常时为早,很早,是时间副词,文中“祥子愿意早早的拉车跑一趟”是说祥子拉车的时间很早,两个“早”叠用比“早”更能凸显时间之早。
对文学作品来说,标点标示的停顿,有时很有表现力。文中有两处画横线部分,请任选一处,分析其中的逗号是怎样增强表现力的。
【答案】①处,两个逗号将“低着头”“咬着牙”“向前钻”三个动作分隔开来,叙述完每个动作后进行停顿,突出了祥子拉车的艰难吃力.
示例二:②处的两个逗号将时间状语“半天”独立出来,起强调作用,突出“闭住口”的时间之长,凸显了狂风的猛烈和祥子在狂风中坚持拉车的痛苦与窘态。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标点符号的作用的能力。
由题干可知,考生需要从两句中任选一句分析逗号的表现力。
①处,“可是他低着头,咬着牙,向前钻”描述祥子在狂风中拉车的状态,“低着头”“咬着牙”“向前钻”是祥子逆着狂风拉车时的动作,叙述时如果中间不做停顿或仅用顿号做停顿便会显得动作连贯,减弱祥子拉车的艰难吃力感,但用两个逗号将三个动作分隔开来做较长的停顿,则更能够显出祥子拉车的艰难吃力。
②处,“闭住口,半天,打出一个嗝”是祥子在狂风中的状态,使用两个逗号将“半天”从句子中独立出来,使这一时间状语更加突出醒目,强调祥子在狂风下“透不出气”“闭住口”的时间之长,而忍了半天才打出一个嗝,也凸显出祥子在狂风中坚持拉车的痛苦与窘态。
22. 语言文字运用I和II中画波浪线部分,都有“像……似的”,说说二者表意上的不同。
(1)不过我们也不能过于依赖互联网,像互联网可以解决所有问题似的。
(2)使他全身像洗冷水澡似的一哆嗦,一痛快。
【答案】 . ①“像互联网可以解决所有问题似的”的意思是互联网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像……似的”表示看似是,但其实不是,总体上表示否定。②“像洗冷水澡似的”是打比方,表示“凉风飕进他的袖口”的感觉就如同“洗冷水澡”一样,“像……似的”表示“与……相似”。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语言表达效果的能力。
分析两处“像……似的”的含义﹐需先结合画波浪线句的前后句分析其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对比品味二者表意上的不同。
(1)根据“我们也不能过于依赖互联网”可知,互联网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故此处的“像……似的”具有否定意味,表示我们不能过于依赖互联网,互联网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此处的“像……似的”表示看似是,但其实不是。
(2)结合前文“凉风飕进他的袖口”可知,祥子此时全身冷得像洗了冷水澡一样,“使他全身像洗冷水澡似的”使用了打比方的手法,“像……似的”表示“与……相似”,表述更加形象。
三、(2023全国乙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郭老头、耿老头,俩老头,这两个老头,从前面看,像五十岁;从后面看,像三十岁,他们今年都已经做过七十整寿了,身体真好!郭老头能吃饭,斤半烙饼卷成一卷,攥在手里,蘸一点汁,几口就下去了。他这辈子没有牙疼过。耿老头能喝酒。他拿了茶碗上供销社去打酒,一手接酒,一手交钱,售货员找了钱给他,他亮着个空碗:“酒呢?”售货员有点忧伤:记得是打给他了呀!——售货员低头数钱的功夫,二两酒已经进了他的肚了,俩老头非常“要好”——这地方的方言,“要好”是爱干净爱整齐的意思,不论什么时候,上唇的胡子平崭乌黑,下巴的胡子刮得溜光。浑身的衣服,袖子是袖子,领子是领子,一个纽扣也不短。俩老头还都爱穿靸鞋,斜十字实纳帮,皮梁、荡底,是托人在北京步云斋买的。这种鞋过去是专门卖给抬轿的轿夫穿的,后来拉包月车的车夫也爱穿,抱脚,精神!
俩老头焦不离孟,孟不离焦。年下办年货,一起去;四月十八奶奶庙庙会,一起去;开会,一起到场;送人情出份子,一起进门。生产队有事找他们,队长总是说:“去!找找俩老头!”“俩老头”不是“两个老头”的意思,是说他们特别亲密的关系。类似“哥俩”、“姐俩”,按说应该叫他们“老头俩”,不过没有这么说话的,所以人们只能叫他们“俩老头”。
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如改成:“年下办年货、四月十八奶奶庙庙会、开会、送人情出份子,都一起去。”语义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答案】原句使用排比和反复修辞,原句四句结构相似,句式整齐,节奏感强,并且“一起”共出现四次,更能突出俩人关系密切,形影不离;改句没有排比、反复修辞,不能起到突出强调的作用。
②原句为短句,改句是长单句,原句使用短句更符合整个文段口语化的特点。
③原句使用“到场”“进门”这样的动词,让描写更细腻,更有画面感;改句只用“去”则没有这种效果。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的能力。
从修辞角度分析,原句“年下办年货,一起去;四月十八奶奶庙庙会,一起去;开会,一起到场;送人情出份子,一起进门”使用了排比修辞;“一起”反复出现四次,运用反复修辞。改句没有运用修辞,原句的排比和反复修辞使描写的性语句起到了突出强调的作用,突出强调了俩老头关系密切,形影不离。
从句式和语体色彩分析,结合“郭老头、耿老头,俩老头”“攥在手里”“几口就下去了”等语言特点来看,整个文段运用的是口语化的语言。划线句原文为短句,改句为长单句,短句属于口语的一种特点,这与整个文段短句化的口语特点相符,而改句为一般的长单句,与整个文段的语体不协调。
从用词角度分析,原句比改句多使用了“到场”“进门”这样的动词,动词的加入,让描写性语言更生动,生动地描写了俩老头一起来开会,一起去送人情出份子的事件,让语言更有画面感。改句没有使用这样生动的动词,因此没有这样的效果。
四、(2020全国1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决定步行回家,我喜欢走夜路,何况此时夜凉如冰。我越过立交桥,走进了二环路西侧人行道。这条环路是北京塞车最严重的道路之一。白天黑夜,红尘万丈,车流缓缓,永远像一条黏稠的河。不知不觉,我发现已经走到了朝阳门立交桥附近。忽然想起朝阳门里北街上有一家专卖门钉肉饼的小店——对,去吃门钉肉饼。
这是个很小的小店,南北进深不足三米,东西长顶多十几米,七八张桌子,大概是屋子里太热了,只有三四张桌上有人,每个人面前都有一盘门钉肉饼,烙得焦黄,渗着油光,让人馋涎欲滴。
“外边坐吧,外边有桌子,凉快。”
看我在杯盘狼藉的几张桌子之间犹豫,一个女孩子走过来,用手里的筷子和盘子向门外指了指,对我建议,店门外是摆了几张桌子,那里肯定凉快,可是我固执地挑了一张桌子坐了下来,让女孩子把桌子收拾干净,然后要了六个门钉肉饼和两碗小米粥。
牛肉饼和小米粥很快都端来了,热气、香味混在一起,让我食欲大振。
往小碟子里倒了醋和辣椒油,然后在酸和辣的合奏里,我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又心满,又意足。
20.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我心满意足地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 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答案】 ①强调的重点不同:改句的重点落在“一扫而光”上,强调全部吃光;原句的重点落在“心满意足”上,强调吃过肉饼之后的满足感,更符合原文的逻辑。②适用的位置不同:改句用来结束文段,似乎话还没说完;原句把“心满意足”拆开放在句子最后,语气舒缓,适合做段落的结尾。③语体风格不同:改句比较普通;原句更口语化,活泼俏皮,和整个文段的文风更和谐。
【解析】本题考查比较语句表达效果的能力,同时考查比较阅读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可以从以下方面分析: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偶等),句式特点(长短句、整散句),词语(动词、形容词、修饰词等),观察顺序(高低、俯仰、先后等),结构作用(照应、铺垫)等,同时要结合文本内容对原句进行赏析,注意语言表达。
从强调的重点来看,改句“我心满意足地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重点在“一扫而光”,强调吃的结果;原句重点落在“又心满,又意足”,能更好的表达“我”吃完肉饼后心情的舒畅与满足,强调的是吃完的心情,更符合原文的逻辑。
从适用的位置来看,改句“我心满意足地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用来结束文段,语意未尽,似乎话还没说完,给人以结尾收束匆促之感;原句“又心满,又意足”,运用短句放在句子最后,语气舒缓,语意完整,适合做段落的结尾。
从语体风格来看,改句“我心满意足地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表达比较普通;原句“我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又心满,又意足”,口语化,活泼俏皮,和整个文段较口语化的文风更和谐。
五、(广东省中山市2024届高三五大校第一次高考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天寒地冻,大雪弥望。
我和朋友从日本北海道的札幌出发,要去一个名叫洞爷的湖区。
一路上大巴士里面还算暖和,一下车,立刻就觉得自己要冻成一根用“急冻法”结冻的冰棒。于是很自然的,连想都不想,拔腿便向店家的大门冲去。
店家也好像早有先见,一见我们跌跌撞撞地奔进室内,立刻双手捧上一大杯热饮,我们正冻得浑身打颤,一见了冒热气的东西,便急急接了,比接圣旨还恭敬。
喝下一大口,哇!怎么味道这么熟悉?再喝一大口,答案出来了,是甜酒酿!奇怪,这甜酒酿原是吃惯的,怎么此刻喝来竟好像琼浆玉液?等喝到第三口,就开始有了美食家的鉴赏品味了。你会为那浓浊的白色而忘神,是牛乳的颜色呢!
从来不好酒,但此刻,大雪千里,我是在雪中随时可以冻毙的旅人。然而,此处有一檐头可以容我,有一碗酒可供我暖身,我不免贪起杯来,贪那严寒世界的一点温度,贪那一点芳馨,贪那超乎买卖双方商业关系之外的一缕体贴的善意。
①我想,我却愿意自己既是君子也是小人。②我甚至希望我的朋友也如此。③全然淡若水也不见得有意思,④我喜欢有时候在滴水成冰的寒天里痛饮一碗滚烫的甘醴。
20.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这两句古文出现的位置,最恰当的是( )(3分)
A. ①处 B. ②处 C. ③处 D. ④处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语句复位的能力。
解答本题要结合语境分析:最后一段首句突然一个转折“我想,我却愿意自己既是君子也是小人”,因为上文既未提及“君子”,也未提及“小人”,故“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只能放在A处,用以承接下句。
故选A。
六、(贵州省六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适应性检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生有两极。往后看,能退至何处,是一极。退无可退之处,便是一个人的底线。既为底线,自然不容侵犯,事关原则。于是, ① 。但一个人对自己的要求,若仅仅止于底线,那随着底线的不断后退,人生的走向往往也是每况愈下。
② ,这是人生的另一个极点。将目光放在远方的极限,也不能高枕无忧。倘若一个人眼里只有远方与理想,一味高歌猛进,容易流于肤浅,失之于功利。因为眼里只有前方的人,前方也就成了一面筛子。筛去不利于远行的,或无益于前进的,哪怕其中不乏情比金坚的可贵;留下了于己有用的,就算抹去初心,委曲求全,也照样为了名利而迷失自我。
往后,是底线;往前,是极限。 ③ 。底线,对应的是一个人的过往。极限,代表的是一个人的未来。人有两极,前行不忘后顾,这便是善始善终了。
19.下列句子中的“自己”和文中画横线处的“自己”,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人要学会对自己负责,认真面对生活中的每一天。
B.“骄傲会害了你自己!”班主任语重心长地说道。
C.他非常喜欢自己的专业,就如同鱼儿喜欢水一样。
D.有人认为,老师不应该给予学习成绩好的同学物质奖励,因为学习是他们自己的事。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指示代词意义的分析理解能力。
文中画横线句子中“但一个人对自己的要求”中的自己表示泛指,指任何人。
A.选项中“自己”是泛指,指代任何人。
B.选项中“自己”是特指,指代与班主任对话的对方。
C.选项中“自己”是特指,指代句子中的“他”。
D.选项中“自己”是特指,指代“成绩好的学生”。
故选A。
七、(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24届高三第二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千百年来,不少人视修辞为修饰、偏离甚至是反常,这种观念根深蒂固,中外攸同。孔子主张“辞达而已矣”,反对“游言”“巧言”;笛卡尔、洛克和康德则先后对修辞语言提出严厉批评。
反修辞者针对的主要是辞格。他们 A ,疾呼对其实行大幅精简。笔者以为,简为隐喻、转喻和反喻(即比喻、借代和反语)三种的方案相对合理,因为这三种辞格大致对应交流的写说者、语言和听读者三个要素,较有代表性。
辞格不是“语言本身的缺点”,恰恰是要弥补“语言本身的缺点”,这一点在这三个辞格上也显露无遗。例如,隐喻就是新联系的创造。亚里士多德在《修辞学》中说,隐喻是“机智的话语”,“只有眼光敏锐之人才能看出相距甚远的事物之间的相似来”。隐喻的意象更能有效增强语言的形象色彩。转喻能在符号缺失时“救急”。如手机作为一种新的通信工具刚出现时,华语各地普遍使用“大哥大”一名,这是由“人”到“物”之转。反喻则增加了语言理解的张力,可以中和语言的非褒即贬的极化倾向。可见,隐喻反映了说话人的认知创新, B ,反喻是照顾听话人主观感受的表达创新。
18. 对论述性文本来说,恰当使用括号可以提高论证效率。请以文中第二段的括号为例进行分析。(3分)
【答案】
文中第二段的括号表示解释说明,紧跟在被解释的词语后,可以使论证语言简明,从而提高论证效率。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简为隐喻、转喻和反喻(即比喻、借代和反语)三种的方案相对合理”中,括号后的内容“即比喻、借代和反语”是指“隐喻、转喻和反喻”,可看出括号表示解释说明,紧跟在被解释的词语后,可以使论证语言简明,从而提高论证效率。
八、(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第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天堂我尚未去过。《启示录》所描写的“从天上上帝那里降下来的圣城耶路撒冷,那城充满着上帝的荣光,闪烁像碧玉宝石,光洁像水晶”。②城墙是碧玉造的,城门是珍珠造的,街道是纯金的。珠光宝气,未能免俗,真不想去。 ③杭州是白傅留诗苏公判牍的地方,荷花十里,桂子三秋,曾经一度被人当做汴州。如今虽 (1) ,但少有人看浓妆淡抹的山色空蒙。④所以苏杭对我也没有多少号召力。我虽然足迹不广,但北自辽东,南至百粤,也走过了十几省,窃以为真正令人流连不忍离去的地方应推青岛。
青岛本身没有高山峻岭,邻近的劳山,亦作崂山,又称牢山,却是峻峥巉险,为海滨一大名胜。我虽未到过劳山,但读《聊斋志异》,对它早已 (2) 。由青岛驱车至九水,就是山麓,清流汩汩,到此尘虑全消。
青岛不产水果,但作为山东半岛许多名产的集散地,各种水果 (3) 。例如莱阳梨。此梨产在莱阳的五龙河畔,因沙地肥沃,故品质特佳。外表不好看,皮又粗糙,但口感上细嫩酥脆甜而多浆,绝无渣滓,美得令人难以相信。再如肥城桃,皮破则汁流,真正是所谓水蜜桃,海内无其匹,吃一个抵得半饱。今之人多喜怀乡,动辄曰吾乡之梨如何,吾乡之桃如何。其夸张心理可以理解。
(选自梁实秋《忆青岛》,有删改)
20.“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两句民间流传的谚语出现的位置,最恰当的是( )(3分)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连贯的能力。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包括两方面内容,“天堂”和“苏杭”,第一段内容先写天堂,再写杭州,所以该句应该放在①处,领起整个第一段内容。
故选A。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六:语言文字应用新题型
(原卷版)
热点新题型:
一、【赏词题】
语言文字运用题之词语效果分析题,即在综合语段中,考查词语使用的作用及效果。这是新高考语用题中的“反套路题”。考题着力考查“效果分析”,凸显“语言建构与运用”和“审美鉴赏与评价”两大学科素养。解答此题,考生需要结合实际语境进行语法分析与语义分析。
【技法指导】
一、赏析词语的六个角度
词语在语段中的作用,需要结合具体语段进行实际分析。分析其效果时,主要从以下角度进行赏析:
1.从词义角度赏析。
主要从词语比喻义、引申义、双关义的角度赏析。适合于词义丰富的词语,主要指名词、动词、形容词及指示代词等
2.从修辞角度赏析。
常从比喻、拟人、排比、设问、反问、夸张等修辞手法方面赏析词语。
3.从语言特点角度赏析
词语的语言特点主要包括语体风格与语言特点。
从语体上看:①口语自然亲切,活泼生动,灵活简短;②书面语庄重严谨。
从语言风格上看:语言风格有形象生动、简练传神、简约含蓄、淡雅自然、幽默诙谐等。
4.从语法功能角度赏析
语法功能角度主要包括词语的词性、句子成分。分析其语法功能,是指从确认词语的词性及词语在句子中的成分,明确其语法结构与语法作用。赏析语法功能作用时,要特别注意词语的活用。
5.从写作手法角度赏析
写作手法主要包括贬词褒用、侧面描写、反衬、以动写静、虚实结合等。
6.从语境角度赏析
词不离境。不同的语段,语境会不同。分析词语效果,最主要的还是结合语境分析其作用。要根据语境分析词语的突出强调了什么,细腻描写或刻画了什么。
二、词语罗列效果
动词、形容词、拟声词、叠音词、名词罗列等都是极富特色的,都有其独特的表达效果。
①动词尤其是非动词活用为动词,往往能够使语言生动形象;
②形容词不仅可以从形、声、色、光等方面点出事物的特点,还能传达出作者的情感;
③拟声词可以使描写生动逼真,使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④叠词能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⑤名词罗列,从而形成多个具有特定意义的意象及多个意象叠加的现象,如一个特写的镜头,营造出特定的意境。
三、人称使用效果
人称代词使用效果,应从叙述视角与叙述语气上去分析,不同的人称代词,在语段中使用效果会有一些不同。
①第一人称——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拉近作者与读者的距离,使情境显得更为真切,便于抒发情感和进行心理描写。
②第二人称——增加亲切感,这种方法的效果就好像是作者面对读者娓娓而谈一样,无形之中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
③第三人称——以一个冷静的旁观者的身份进行叙述,客观公正。
二、【赏句题】
三、【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有语法功能和修辞功能,以往相关试题对这一考点的考查更多侧重于标点符号的语法功能。2023年新高考Ⅰ卷在语言运用部分第一次从标点符号的修辞功能角度设题考查,这一新动向应引起关注。
1.题型变化。变判断标点符号用法正确与否为分析标点符号在特定情境中的作用(如逗号的表现力)。难度更高,在具体语境中分析标点的表情达意作用。
2.明考与暗考。“比较原句与改句表达效果”比较分析题目,原句与改句在标点符号使用方面多有异同。其标点符号的不同,也就意味着表达效果(语气语调、情绪情感、思想内涵、强调侧重等)的不同。无论是明考还是暗考,分析标点符号的表达效果这一知识点是有内在关联的。
3.考查重点。考查标点符号的修辞效果,引导考生体会文学语言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作者可以借助标点符号构造特殊的语句以便更好地表达感情、刻画心理、描绘神态等。这时,标点符号就产生了积极的修辞作用。
【技法指导】
一、丰富文章内容。
【示例】大声!他听不见。还不快叫?!(鲁迅《朝花夕拾·父亲的病》)
【解说】该句最后连用问号和叹号,一方面表示奇怪,另一方面“还不快叫”还有责问之意;另外表急切之情,是祈使语气。
二、刻画人物性格
【示例】女同志,你去借吧!……老百姓死封建……(茹志鹃《百合花》)
【解说】小说中写“我”和通讯员先后向一个年轻的媳妇借被子,起初“新媳妇”不愿借被子,为此事小通讯员“受气”两次。该句中的省略号,突出了小战士憨厚质朴、腼腆害羞的性格特征。
三、突出强调重点
【示例】我没有亲见;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解说】该句中三个逗号连用,强调刘和珍从容赴难的坚定气概和作者沉痛激愤之情。
四、体现含蓄寓意
【示例】那么带了箱子逃吗?……赶快跑!……(高尔基《母亲》)
【解说】该句中的省略号展示了母亲面对危险时的复杂的思想斗争的过程,如果用文字写出来,则很难生动,而用省略号却可以发挥读者的想象力,暗示出无限丰富的内容。
五、描绘多种情态
【示例】“阿!地狱?”我很吃惊,只得支吾着,“地狱?——论理,就该也有。——然而也未必,……谁来管这等事……。”(鲁迅《祝福》)
【解说】该句中叹号、问号、破折号、省略号共同描绘了“我”在祥林嫂追问下惊疑矛盾、吞吞吐吐、不知如何回答的为难处境,更好地刻画了“我”既同情又无奈的情状,如无这些标点,则很难有这种形象性。
六、传达强烈情感
【示例】哦,香雪!香雪!(铁凝《哦,香雪!》)
【解说】该句反复咏叹,连用两个感叹号,传达出作者对香雪勇于追求、不畏艰险、挑战自我的美好品质的赞美。
七、创造修辞效果
【示例】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菜场收集一些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她们难得的佳肴。(夏衍《包身工》)
【解说】该句中“引号”表示反语讽刺,如不加引号,就容易令人误解,使表意不明。
四、【语境语义题】
1、人称代词辨析(客观题)
①考点:人称代词的含义(意义和用法),语境中词义的推断,强调情境性和交际性。
②选择题:人称代词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要结合语境去断定:是特指,还是泛指;是单指还是复指;是少数几个还是某一群体;是实指,还是虚指。 解析时,首先要结合语境,理解人称代词所指代的人是谁,然后再来找答案。
③考题亮点:此种题型考查目标考查考生借助语感和已有的语言知识,结合具体语境分辨词语语义上的细微差别的能力。本题有助于培养学生丰富语言积累、梳理语言现象的习惯,从而增强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敏感性。
2、虚词词义辨析(客观题)
①《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了“语言积累与建构”的课程目标要求学生“积累较为丰富的语言材料和言语活动经验,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习任务群4 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要求考生“在自主修改病句和分析句子结构的过程中,体会汉语句子的结构特点和虚词的作用”。
②虚词是非常重要的一类词,意义和用法灵活多变。虚词词义辨析有客观题和主观题两种形式,这类创新题型更注意情境性,直指学科素养中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更加突出语境运用与表达,考题形式灵活多变,更注重考生的语境分析与理解能力。答题时还是要结合语境,增强语感,找到语境义,体会语义上的不同。
③试题亮点:本题考查考生对现代汉语虚词意义及用法的理解和掌握。本题对于引导考生关注复杂的语言现象,增强语言文字运用的敏感性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其他题型:
3、人称代词辨析(主观题)
题目反套路,考察的是学生对文段内容的阅读理解程度,是真正的能力题。人称代词具体语境中的表达效果,考生要结合具体语境、进入原文情境,贴着情境中有的人物内心走,感受当时的场景和人物的心情,分析这样写的作用效果。题目没有固定形式,考生唯有进入语境,增强语感,提高对人称代词运用的敏锐性。人称代词的表达效果,在文学类文本阅读中常见,语用题出现这类题目,体现了新高考改革多文本阅读知识点的融会贯通。
人称 作用及效果
我(我们) 第一人称,能显得真实亲切,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同时便于抒发感情。
你、您(你们) 第二人称具有代入感,拉近了叙述者与人物之间的距离增强了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他、她(他们、她们) 第三人称,站在第一人称视角,对他人进行介绍。同时文学作品中以旁观者的身份讲述故事,视角或有限也可(他们、她们)无限。叙述自由,超越时空,无所不知。
4、实词、虚词词义辨析(主观题)
2022年高考全国乙卷语用题20,由文段中的"眼中风",引出"打笔仗"的含义并分析它得名的缘由,本题的考点既和所给的文段密切相关,又把相关知识迁移到解决其他问题上去,有助于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开阔维,举一反三,增强逻辑思维能力训练。
2023年高考由"实"转"虚",转虚词词义辨析,题目一样反套路。
从目前各地备考新度题来看,语用试题"语境+语义"类题目,出现了不少实词意义辨析。题目形式多样,有实词语境义的含义解读,有特殊实词义的表达效果解读,有一句话中两个实词的比较分析等。解答此类题目,没有固定套路模板,题目本身就是因文设题,注重在具体情境中解决问题,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考生答题根本点还是要死死扣住情境(语境),就语境进行解读。
四、【语句衔接题】
九省联考语文试题语言运用第20题是插入句子题或者语句复位题,新题型。高考语用之变最无定数,但试题的基础性知识不变,考查学生语文素养目的不变,变的是题目的创新。课标中命题和阅卷原则:“试卷结构和测试形式不应固化,以避免形成新的应试模式。”题目创新的实质是灵活、多样的考查学生语文素养。此题考查“语言连贯”的范围。“语言连贯”是指句与句之间以及段与段之间的衔接要连贯,逻辑要合理,过渡要自然,上下文照应。只要认真细读,深入语段,真正理解、分析语境,无论题型如何变化,都可以不变应万变。
【技法指导】
一、解题思路:四步法
1、第一步:依据文体——把握中心、明确话题
根据表达方式,确定材料的性质,整体把握语段中心。
说明性语段:明确被说明对象的特征或阐述的事理。
记叙性语段:明确记叙的对象和事件。
议论性语段:明确议论的话题和观点。
2、第二步:理清层次确定关系
(1)概括每句话的内容,把握文段语脉。
(2)理清前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如总分,并列、转折、因果、选择、递进、假设、条件等),划分语段的层次。
(3)根据补写句子与上下文的关系(补写的句子与上下文关系:引领下文,总结上文,承上启下、呼应上下文),确定补写句子的类型。
补充:句子类型
引领句:即能领起或概括整个语段或下文层次的语句。
总结句:就是指对整个语段或语段中某一个(两个)层
次内容作出总结的句子。
过渡句:是小结前文,启示下文,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的句子。
照应句:是前面提出的内容,后文有照应;后面出现的情节,前文有所交代,前后照应,和谐统一的句子。
3、第三步:寻找解题细节——遣词造句
找到呼应词句、关联词、暗示性词句和提示性标点,(尤其是冒号、分号、问号),根据找到的提示信息和句子的类型,按照上下文遣词造句的规律补写出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
4、第四步:再读全文——查漏补缺
再读文段,检查补写后内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语言是否连贯、有无语病、字数是否符合要求等。答案如有问题,需重新拟写。
二、考点技法
1.话题一致
话题一致是指组成段落的句子之间,或是组成复句的分句之间,要密切相关,紧紧围绕一个中心,集中表现一个事实、场景或思想观点。
2.句式结构一致
句式结构一致,是指要明确所选句子与上下文之间的联系,尽量使所选句子与下文的句式结构保持一致。
3、事理逻辑合理
注意分句间的关系(并列、承接、递进、因果、转折、假设、条件等)及衔接,以及整体的和谐性,弄明白句间的事理逻辑关系。
4、意境氛围协调
语句复位题所给语段往往有自己的风格和特色,从而形成一种特定的情调 ,或明丽蓬勃,或冷静萧条,或闲适愉快,或悲戚伤感……填入语句应与文段整体语境氛围保持和谐一致。
5、语气语调和谐
副词的不同,句式的不同,会使句子的语气相应地发生变化,也会使语调的重点发生转移。
好题精练:
一、(2023·全国2卷·高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那次云南之行,有一个意外收获,就是看到了腾冲皮影戏。
那天晚上,到一家古色古香具有民族特色的饭店用餐,饭吃到一半,服务员来通知,皮影戏开始了。我放下饭碗,下了楼。《龟与鹤》正在上演,水塘边,一只仙鹤优雅地舞着,踱着,鸣着,顾盼着,寻觅着;另有一只乌龟,爬上了水塘的土墩,舒四肢,伸头颈,享受着宁静,享受着美景。仙鹤发现了乌龟,飞过去停在乌龟背上,用长长的喙去啄乌龟的头,乌龟飞快地把头缩进壳里,四肢也缩了进去,任仙鹤如何啄,如何气恼,如何焦急,乌龟就是岿然不动,让仙鹤 ① ,以至于本应是胜利者的仙鹤,反而着急地叫了又叫……
见我对皮影戏有兴趣,服务员就介绍说,皮影戏是当地居民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有悠久的历史。皮影是用驴皮或牛皮刻成人物、动物,用细绳拴着,再连接着小竹竿。艺人在幕后操纵着小竹竿,皮影则甩手投足,舞枪弄棍,骑马冲杀,无所不能,往往令观众 ② 。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如果写成“正优雅地跳舞,踱步,鸣叫,顾盼,寻觅”,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二、(2023·全国1卷·高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天是越来越冷了,祥子似乎没觉到。心中有了一定的主意,眼前便增多了光明;在光明中不会觉得寒冷。地上初见冰凌,连便道上的土都凝固起来,处处显出干燥,结实,黑土的颜色已微微发些黄,像已把潮气散尽。特别是在一清早,被大车轧起的土棱上镶着几条霜边,小风尖溜溜的把早霞吹散,露出极高极蓝极爽快的天;祥子愿意早早的拉车跑一趟,凉风飕进他的袖口,使他全身像洗冷水澡似的一哆嗦,一痛快。有时候起了狂风,把他打得出不来气,①可是他低着头,咬着牙,向前钻,像一条浮着逆水的大鱼;风越大,他的抵抗也越大,似乎是和狂风决一死战。猛的一股风顶得他透不出气,②闭住口,半天,打出一个嗝,仿佛是在水里扎了一个猛子。打出这个嗝,他继续往前奔走,往前冲进,没有任何东西能阻止住这个巨人;他全身的筋肉没有一处松懈,像被蚂蚁围攻的绿虫,全身摇动着抵御。这一身汗!等到放下车,直一直腰,吐出一口长气,抹去嘴角的黄沙,他觉得他是无敌的,他刚从风里出来,风并没能把他怎样了!
文中有三个重叠形式“处处、微微、早早”,说说它们和“处、微、早”相比,语意上各自有什么不同。
对文学作品来说,标点标示的停顿,有时很有表现力。文中有两处画横线部分,请任选一处,分析其中的逗号是怎样增强表现力的。
22. 语言文字运用I和II中画波浪线部分,都有“像……似的”,说说二者表意上的不同。
(1)不过我们也不能过于依赖互联网,像互联网可以解决所有问题似的。
(2)使他全身像洗冷水澡似的一哆嗦,一痛快。
三、(2023全国乙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郭老头、耿老头,俩老头,这两个老头,从前面看,像五十岁;从后面看,像三十岁,他们今年都已经做过七十整寿了,身体真好!郭老头能吃饭,斤半烙饼卷成一卷,攥在手里,蘸一点汁,几口就下去了。他这辈子没有牙疼过。耿老头能喝酒。他拿了茶碗上供销社去打酒,一手接酒,一手交钱,售货员找了钱给他,他亮着个空碗:“酒呢?”售货员有点忧伤:记得是打给他了呀!——售货员低头数钱的功夫,二两酒已经进了他的肚了,俩老头非常“要好”——这地方的方言,“要好”是爱干净爱整齐的意思,不论什么时候,上唇的胡子平崭乌黑,下巴的胡子刮得溜光。浑身的衣服,袖子是袖子,领子是领子,一个纽扣也不短。俩老头还都爱穿靸鞋,斜十字实纳帮,皮梁、荡底,是托人在北京步云斋买的。这种鞋过去是专门卖给抬轿的轿夫穿的,后来拉包月车的车夫也爱穿,抱脚,精神!
俩老头焦不离孟,孟不离焦。年下办年货,一起去;四月十八奶奶庙庙会,一起去;开会,一起到场;送人情出份子,一起进门。生产队有事找他们,队长总是说:“去!找找俩老头!”“俩老头”不是“两个老头”的意思,是说他们特别亲密的关系。类似“哥俩”、“姐俩”,按说应该叫他们“老头俩”,不过没有这么说话的,所以人们只能叫他们“俩老头”。
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如改成:“年下办年货、四月十八奶奶庙庙会、开会、送人情出份子,都一起去。”语义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四、(2020全国1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决定步行回家,我喜欢走夜路,何况此时夜凉如冰。我越过立交桥,走进了二环路西侧人行道。这条环路是北京塞车最严重的道路之一。白天黑夜,红尘万丈,车流缓缓,永远像一条黏稠的河。不知不觉,我发现已经走到了朝阳门立交桥附近。忽然想起朝阳门里北街上有一家专卖门钉肉饼的小店——对,去吃门钉肉饼。
这是个很小的小店,南北进深不足三米,东西长顶多十几米,七八张桌子,大概是屋子里太热了,只有三四张桌上有人,每个人面前都有一盘门钉肉饼,烙得焦黄,渗着油光,让人馋涎欲滴。
“外边坐吧,外边有桌子,凉快。”
看我在杯盘狼藉的几张桌子之间犹豫,一个女孩子走过来,用手里的筷子和盘子向门外指了指,对我建议,店门外是摆了几张桌子,那里肯定凉快,可是我固执地挑了一张桌子坐了下来,让女孩子把桌子收拾干净,然后要了六个门钉肉饼和两碗小米粥。
牛肉饼和小米粥很快都端来了,热气、香味混在一起,让我食欲大振。
往小碟子里倒了醋和辣椒油,然后在酸和辣的合奏里,我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又心满,又意足。
20.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我心满意足地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 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五、(广东省中山市2024届高三五大校第一次高考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天寒地冻,大雪弥望。
我和朋友从日本北海道的札幌出发,要去一个名叫洞爷的湖区。
一路上大巴士里面还算暖和,一下车,立刻就觉得自己要冻成一根用“急冻法”结冻的冰棒。于是很自然的,连想都不想,拔腿便向店家的大门冲去。
店家也好像早有先见,一见我们跌跌撞撞地奔进室内,立刻双手捧上一大杯热饮,我们正冻得浑身打颤,一见了冒热气的东西,便急急接了,比接圣旨还恭敬。
喝下一大口,哇!怎么味道这么熟悉?再喝一大口,答案出来了,是甜酒酿!奇怪,这甜酒酿原是吃惯的,怎么此刻喝来竟好像琼浆玉液?等喝到第三口,就开始有了美食家的鉴赏品味了。你会为那浓浊的白色而忘神,是牛乳的颜色呢!
从来不好酒,但此刻,大雪千里,我是在雪中随时可以冻毙的旅人。然而,此处有一檐头可以容我,有一碗酒可供我暖身,我不免贪起杯来,贪那严寒世界的一点温度,贪那一点芳馨,贪那超乎买卖双方商业关系之外的一缕体贴的善意。
①我想,我却愿意自己既是君子也是小人。②我甚至希望我的朋友也如此。③全然淡若水也不见得有意思,④我喜欢有时候在滴水成冰的寒天里痛饮一碗滚烫的甘醴。
20.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这两句古文出现的位置,最恰当的是( )(3分)
A. ①处 B. ②处 C. ③处 D. ④处
六、(贵州省六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适应性检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生有两极。往后看,能退至何处,是一极。退无可退之处,便是一个人的底线。既为底线,自然不容侵犯,事关原则。于是, ① 。但一个人对自己的要求,若仅仅止于底线,那随着底线的不断后退,人生的走向往往也是每况愈下。
② ,这是人生的另一个极点。将目光放在远方的极限,也不能高枕无忧。倘若一个人眼里只有远方与理想,一味高歌猛进,容易流于肤浅,失之于功利。因为眼里只有前方的人,前方也就成了一面筛子。筛去不利于远行的,或无益于前进的,哪怕其中不乏情比金坚的可贵;留下了于己有用的,就算抹去初心,委曲求全,也照样为了名利而迷失自我。
往后,是底线;往前,是极限。 ③ 。底线,对应的是一个人的过往。极限,代表的是一个人的未来。人有两极,前行不忘后顾,这便是善始善终了。
19.下列句子中的“自己”和文中画横线处的“自己”,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人要学会对自己负责,认真面对生活中的每一天。
B.“骄傲会害了你自己!”班主任语重心长地说道。
C.他非常喜欢自己的专业,就如同鱼儿喜欢水一样。
D.有人认为,老师不应该给予学习成绩好的同学物质奖励,因为学习是他们自己的事。
七、(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24届高三第二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千百年来,不少人视修辞为修饰、偏离甚至是反常,这种观念根深蒂固,中外攸同。孔子主张“辞达而已矣”,反对“游言”“巧言”;笛卡尔、洛克和康德则先后对修辞语言提出严厉批评。
反修辞者针对的主要是辞格。他们 A ,疾呼对其实行大幅精简。笔者以为,简为隐喻、转喻和反喻(即比喻、借代和反语)三种的方案相对合理,因为这三种辞格大致对应交流的写说者、语言和听读者三个要素,较有代表性。
辞格不是“语言本身的缺点”,恰恰是要弥补“语言本身的缺点”,这一点在这三个辞格上也显露无遗。例如,隐喻就是新联系的创造。亚里士多德在《修辞学》中说,隐喻是“机智的话语”,“只有眼光敏锐之人才能看出相距甚远的事物之间的相似来”。隐喻的意象更能有效增强语言的形象色彩。转喻能在符号缺失时“救急”。如手机作为一种新的通信工具刚出现时,华语各地普遍使用“大哥大”一名,这是由“人”到“物”之转。反喻则增加了语言理解的张力,可以中和语言的非褒即贬的极化倾向。可见,隐喻反映了说话人的认知创新, B ,反喻是照顾听话人主观感受的表达创新。
18. 对论述性文本来说,恰当使用括号可以提高论证效率。请以文中第二段的括号为例进行分析。(3分)
八、(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第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天堂我尚未去过。《启示录》所描写的“从天上上帝那里降下来的圣城耶路撒冷,那城充满着上帝的荣光,闪烁像碧玉宝石,光洁像水晶”。②城墙是碧玉造的,城门是珍珠造的,街道是纯金的。珠光宝气,未能免俗,真不想去。 ③杭州是白傅留诗苏公判牍的地方,荷花十里,桂子三秋,曾经一度被人当做汴州。如今虽 (1) ,但少有人看浓妆淡抹的山色空蒙。④所以苏杭对我也没有多少号召力。我虽然足迹不广,但北自辽东,南至百粤,也走过了十几省,窃以为真正令人流连不忍离去的地方应推青岛。
青岛本身没有高山峻岭,邻近的劳山,亦作崂山,又称牢山,却是峻峥巉险,为海滨一大名胜。我虽未到过劳山,但读《聊斋志异》,对它早已 (2) 。由青岛驱车至九水,就是山麓,清流汩汩,到此尘虑全消。
青岛不产水果,但作为山东半岛许多名产的集散地,各种水果 (3) 。例如莱阳梨。此梨产在莱阳的五龙河畔,因沙地肥沃,故品质特佳。外表不好看,皮又粗糙,但口感上细嫩酥脆甜而多浆,绝无渣滓,美得令人难以相信。再如肥城桃,皮破则汁流,真正是所谓水蜜桃,海内无其匹,吃一个抵得半饱。今之人多喜怀乡,动辄曰吾乡之梨如何,吾乡之桃如何。其夸张心理可以理解。
(选自梁实秋《忆青岛》,有删改)
20.“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两句民间流传的谚语出现的位置,最恰当的是( )(3分)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