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五 碳中和——2024年中考生物突破热点训练营(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热点五 碳中和——2024年中考生物突破热点训练营(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2.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5-27 18:10: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热点五 碳中和——2024届中考生物突破热点训练营
【热点新闻】
碳中和,是指标的物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大气中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净增长为零的情形和状态。即通过计算标的物温室气体排放量,然后通过植树等方式进行抵消,从而达到“零”碳排放的目的。它是人们对地球变暖的现实进行反思、自省后的自律,是觉醒后的积极行动。其最初由环保人士倡导,逐渐得到越来越多民众的支持,并成为各国政府所重视的实际绿化行动。
通常可以通过推动使用再生能源和植树造林等方式实现碳中和。
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中国向全世界作出的“双碳”目标的重大宣示,开启了我国碳达峰碳中和伟大征程,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注入强劲动力。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我国推动出台“双碳”顶层设计,构建完成并持续落实“1+N”政策体系,指导全国各省区市出台地方碳达峰行动方案,推动我国“双碳”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热题训练】
1.2023年6月5日是第52个“世界环境日”,主题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下列行为中,不符合环境保护这一理念的是( )
A.为保证作物产量,过量使用农药、化肥
B.生活、工业污水经处理达标后排放
C.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新型能源
D.节约用纸、用电等,倡导低碳生活
2.如图是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过程X表示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固定并转化为有机物
B.过程Y表示动物和绿色植物通过呼吸作用将有机物中的碳转化为二氧化碳
C.过程Z表示细菌、真菌通过分解作用将有机物中的碳转化为二氧化碳
D.物质变化伴随能量变化,物质和能量的循环流动都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实现的
3.“十四五”开局之年,我国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其中,碳中和是指通过多种途径抵消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从而达到“净零排放”的目的。下列做法不利于实现碳中和的是( )
A.生物柴油替代石化柴油 B.风力发电、水力发电
C.砍伐树木建设游乐场 D.推广使用低能耗车辆
4.我国政府提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中和是指国家、企业、产品、活动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重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碳中和意味着可以抵消生物呼吸作用产生的一氧化碳
B.实现碳中和与居民日常用电量多少无关
C.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的生产者,不产生二氧化碳
D.实现碳中和离不开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5.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生活方式的是( )
A.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 B.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C.植树造林,提高绿化覆盖率 D.讲究卫生,多使用一次性餐具
6.“碳中和”是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人类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植树造林能增加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
B.节能减排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消耗
C.二氧化碳减少可以造成温室效应
D.植物的光合作用有利于维持碳—氧平衡
7.中国承诺力争在2030年前达到二氧化碳(CO2)排放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CO2释放量等于CO2吸收量)。下列有关碳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海洋生态系统对于调节大气中的碳含量起着重要作用
B.碳循环是碳元素在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往复循环
C.增加绿化面积是增加CO2吸收量的有效措施
D.碳中和时,生产者吸收的CO2量大于所有生物释放的CO2量
8.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分析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 “森林既是水库、钱库、粮库,也是碳库。”森林是陆地上最大的储碳库和吸碳器,植树造林不仅美化环境,也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使命。
资料二 广东湛江红树林被国际湿地专家称为世界湿地恢复的成功范例;福建漳江口红树林栖息着150多种鸟类、240多种水生动物和近400种水生物;广东深圳福田红树林湿地被列入《湿地公约》“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如今,红树林已成为美丽中国的一张亮丽名片。
资料三 如何对待母亲河?大开发还是大保护?“泽被后人”还是“竭泽而渔”?_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党中央从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永续发展的高度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黄河流域各省区都要坚持把保护黄河流域生态作为谋划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基准线,不利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事,坚决不能做。
(1)资料一中森林是陆地上最大的储碳库和吸碳器,指的是森林通过__________作用消耗二氧化碳,制造氧气,对维持生物圈中的__________平衡起了重要作用。
(2)资料二中福建漳江口红树林栖息着150多种鸟类、240多种水生动物和近400种水生物,反映了生物多样性中的__________多样性。动物的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最终来源于____________。湿地保护和恢复工程的实施,使生态系统的自动(自我)调节能力__________,结构更加稳定。
(3)资料三中提到不利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事,坚决不能做。作为中学生,你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可以做些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资料一:人类活动每年向大气排放的二氧化碳总量达55亿吨,其中约20亿吨被海洋吸收。海洋碳汇是指海洋生物通过光合作用、生物链等机制吸收和存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过程。通过增加海洋碳汇能力,发展海洋低碳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化石能源消费造成的全球气候变化问题。
资料二:三亚蜈支洲岛是5A级旅游景区,截至2023年5月底,三亚蜈支洲岛国家级海洋牧场投放人工鱼礁及船礁等约8万立方米,人工鱼礁及船礁是人为在海中设置的构造物,为鱼、虾、蟹、龟等提供繁殖、生长、索饵和庇敌的场所,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拓展贝类养殖区,构建贝、藻复合养殖模式,呈现多营养级养殖种类并存的形式,使其充分发挥海洋生物固碳、汇碳的功能。
(1)海洋碳汇是指海洋中________等生物利用太阳能,将________和________合成为贮存了能量的有机物,供养海洋牧场中的其他生物。
(2)人工鱼礁上的珊瑚礁栖息着众多的鱼,它们的体色各不相同,从进化的角度来说,这种体色的形成是长期________的结果。
(3)目前,造成海洋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是动物栖息场所被破坏,因此,在三亚蜈支洲岛国家级海洋牧场投放人工鱼礁及船礁,目的是保护________,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4)为维持海洋牧场的生态平衡,同时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措施有:________。
10.生物和环境是统一整体
“碳中和”是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措施,使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和吸收量相互抵消,最终实现“碳”的“零排放”。为减少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生物柴油作为化石柴油的绿色替代品备受人们的关注。如图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虚线框中为草原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态系统能量的最终来源是_____。
(2)图示中,有_____条食物链,其中最长的食物链是_____。
(3)大多数细菌和真菌作为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能够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_____、水和无机盐,参与碳循环等过程。
(4)藻类植物能大量累积油脂,是生产生物柴油的良好原料,其大多生活在水中,_____(填“有”或“没有”)根、茎、叶的分化。养殖藻类植物用于生产生物柴油可实现“碳”的“零排放”,原因是藻类植物通过_____(填生理过程)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几乎抵消生物柴油燃烧时释放的二氧化碳。
11.请仔细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碳中和”是指通过节能减排和吸收二氧化碳,抵消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图一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分别为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a、b、c是三种生物,1、2、3、4表示甲、乙、丙的某些生理过程。
材料二:2021年4月13日本政府召开相关会议,决定将福岛核污水排入海洋。污水中的核物质将随着洋流和食物链扩散,影响生态安全、人类健康。图二表示某海洋生态系统部分食物网示意图。
(1)在图一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通过[_____]___作用不断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又将氧气排放到大气中,有效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2)图二中共有___条食物链,请写出鲨鱼获得能量最少的食物链:___。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的生物是___,若图一中的a、b、c代表图二中具有捕食关系的三种生物,则c代表___。图二要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要补充图一中的生物成分___(选填“甲”、“乙”、“丙”)和非生物部分。
(3)我国政府提出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请写出一条达成这一目标的建议:___。
(4)与农田生态系统相比,海洋生态系统抵抗外界感染、保持自身相对稳定的能力较强,原因是___。但是若将福岛核污水排入海洋,不仅影响日本周围海域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也会给全球生态环境、生态安全乃至人类健康带来一定影响,这说明___。
12.根据下列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草原生态系统在水土保持、防风固沙等方面有重要作用。图一为草原上的部分生物组成的一个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材料二:“碳中和”是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措施,使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和吸收量相互抵消,最终实现“碳”的“零排放”。为减少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生物柴油作为化石柴油的绿色替代品备受人们的关注。
(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图1中[G]属于___部分的____。
(2)图1中有___条食物链,请写出最短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用字母表示)。
(3)在图1的生态系统中,近几年人们在此处修建了工厂,如果土壤受到重金属铝的污染,经过一段时间后,体内积累铝最多的生物是[__]。
(4)图2中,[B]与[C]之间的关系属于____关系,开始一段时间,两种动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后期由于人类过度捕猎C,使B的数量大增,之后连续减少,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被破坏,这说明生态系统的_____能力是有限的。
(5)藻类植物能大量累积油脂,是生产生物柴油的良好原料,其大多生活在水中,_____(填“有”或“没有”)根、茎、叶的分化。养殖藻类植物用于生产生物柴油可实现“碳”的“零排放”,原因是藻类植物通过_______(填生理过程)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几乎抵消生物柴油燃烧时释放的二氧化碳。
(6)作为一名中学生,请你为保护该生态系统提出两条合理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A.过量使用农药、化肥,会污染土壤,土地板结,不利于保护环境,A错误。
B.工业废水、农业废水、生活污水经过处理后再排放,不然会污染水资源,有利于保护环境,B正确。
C.使用太阳能、风能等绿色能源,能够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有利于环境保护,C正确。
D.节约用水、节约用电、节约用纸、坚持无纸化办公,减少资源的浪费,减少对森林的破坏,有利于保护环境,D正确。
故选A。
2.答案:D
解析:A.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实质上是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A正确。
B.生物的呼吸作用是: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B正确。
C.腐生的细菌和真菌做为分解者,能够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C正确。
D.物质是循环的,能量是单向流动,D错误。
故选D。
3.答案:C
解析:A、生物柴油替代石化柴油,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利于实现碳中和
B、风力发电、水力发电,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利于实现碳中和
C、砍伐树木破坏环境,破坏环境,不利于实现碳中和
D、推广使用低能耗车辆,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利于实现碳中和
故选:C。
4.答案:D
解析:A.碳中和是指通过多种途径抵消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达到“净零排放”的目的,A错误。
B.目前资料显示,国内发电煤耗最低的记录是1度电仅需282克标准煤,大约产生1.1千克二氧化碳,因此,实现碳中和与居民日常用电量有关,B错误。
C.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的生产者,除了进行光合作用外,时刻都在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只是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制造氧,超过了自身呼吸作用对氧的需要,其余的氧气都以气体形式排到了大气中,C错误。
D.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排出氧气。因此,实现碳中和离不开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D正确。
故选D。
5.答案:D
解析:A、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节约资源,符合低碳生活方式。A不符合题意。B、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出行,能够节约资源,减少环境污染,符合低碳生活方式。B不符合题意。C、植树造林,提高绿化覆盖率,能够改善生态环境,更多的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符合低碳生活方式。C不符合题意。D、多使用一次性餐具,不仅仅浪费资源,还会加剧环境污染,不符合低碳生活方式。D符合题意。故选:D。
6.答案:D
解析:A.绿色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因此植树造林能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A错误。
B.节能减排能节约资源和能源,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不是消耗),B错误。
C.温室效应是指由于全球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导致地球平均气温不断上升的现象,C错误。
D.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超过了自身对氧的需要),维持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即碳—氧平衡,D正确。
故选D。
7.答案:B
解析:A.海洋生态系统是由海洋生物群落和海洋环境两大部分组成。海洋中的植物绝大部分是微小的浮游植物,虽然这些植物光合作用的效率不如森林生态系统的植物,但由于数量庞大,因为在地球上70%的水域中全是藻类植物,且代谢速率极快。所以它们通过光合作用每年能够产生三百六十亿吨氧气,占全球每年产生氧气总量的70%,是产生氧气最多的生态系统,同时也吸收大量二氧化碳,因此,海洋对于调节大气中的碳含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A不符合题意。
B.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从无机环境开始,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又回到无机环境的过程;因此,碳循环是碳元素在无机环境开始、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往复循环,B符合题意。
C.生物圈中的碳循环主要表现在绿色植物从大气中吸收二氧化碳,在水的参与下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因此,增加绿化面积是增加CO2吸收量的有效措施,C不符合题意。
D.碳中和时,二氧化碳释放量等于二氧化碳吸收量,即生产者固定的CO2量等于所有生物释放的CO2量加上化石燃料等燃烧释放的CO2量,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答案:(1)光合;碳氧
(2)物种;太阳能;提高
(3)作为中学生,我们可以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宣传和教育,也可以大力植树造林,为野生动物的生存提供适宜的环境,也可以保护环境,进行垃圾分类等等行为。
解析:(1)在我国植被中占据主体的是森林。森林中的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不断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碳—氧的相对平衡。
(2)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物种)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三个层次。资料二中福建漳江口红树林栖息着150多种鸟类、240多种水生动物和近 400 种水生植物,反映了生物多样性中的物种的多样性。
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将光能储存在有机物中,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和能量,因此,能量流动的起点是从植物固定太阳能开始的,所以,动物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越大。所以,湿地保护和恢复工程的实施,使生态系统的物种数量增多,自动调节能力提高(或增强),结构更加稳定。
(3)作为中学生,我们可以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宣传和教育,也可以大力植树造林,为野生动物的生存提供适宜的环境,也可以保护环境,进行垃圾分类等等行为。
9.答案:(1)藻类植物(浮游植物等属于生产者的生物都可以,但不能写生产者);二氧化碳;水
(2)自然选择
(3)生物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4)适当增加生产者;增加海洋碳汇能力
解析:(1)由资料一可知,海洋碳汇是指海洋中藻类植物等生物利用太阳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氧,供养海洋牧场中的其他生物。
(2)鱼的体色不同,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3)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生物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4)适当增加生产者,增强海洋碳汇能力,可以维持海洋牧场的生态平衡,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
10.答案:(1)太阳能
(2)2;草→鼠→蛇→鹰
(3)分解者;二氧化碳
(4)没有;光合作用
解析:(1)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因此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由图可知,食物链有2条,分别是草→鼠→蛇→鹰、草→鼠→鹰。其中最长的食物链是:草→鼠→蛇→鹰。
(3)大多数细菌和真菌作为生态系统成分中的分解者,能够把动植物的遗体遗物分解成无机物(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供给植物再利用,参与碳循环等。
(4)藻类植物的结构简单,没有根、茎、叶的分化,大多生活在水中,细胞内有叶绿体,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代谢速率极快。所以,养殖藻类植物用于生产生物柴油可实现“碳”的“零排放”,原因是藻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几乎抵消生物柴油燃烧时释放的二氧化碳。
11.答案:(1)2光合
(2)4;海洋水生植物→海贝→带鱼→乌贼→鲨鱼;乌贼、鲨鱼;海贝;甲
(3)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减少生活作息中所耗用的能量;植树造林等。
(4)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复杂;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解析:(1)绿色植物通过叶绿素捕获太阳光,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合成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叫作光合作用。结合题图可知,图一中,绿色植物可通过2光合作用不断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又将氧气排放到大气中,有效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2)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食物链。图二中共有4条食物链:海洋水生植物→海贝→大黄鱼→鲨鱼;海洋水生植物→海贝→带鱼→鲨鱼;海洋水生植物→海贝→带鱼→乌贼→鲨鱼;海洋水生植物→海牛→鲨鱼。能量沿食物链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所以,鲨鱼获得能量最少的食物链是最长的:海洋水生植物→海贝→带鱼→乌贼→鲨鱼。图二中,鲨鱼以乌贼为食是捕食关系,鲨鱼和乌贼都以带鱼为食又是竞争关系,因此鲨鱼和乌贼是捕食和竞争关系。图一中,乙能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是生产者,即海洋水生植物;丙是消费者;甲是分解者。能量沿食物链逐级递减,营养级别越高,体内有机物含量越少,图一中的食物链是“乙→c→a→b”,对应的食物链是“海洋水生植物→海贝→大黄鱼→鲨鱼”或“海洋水生植物→海贝→带鱼→鲨鱼”。因此,c是海贝。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所以,图一要表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应包括分解者(甲)和非生物部分。
(3)增加碳存储和减少碳释放是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重要举措。为了实现“碳中和”的宏伟目标,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在生活中可以: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减少生活作息中所耗用的能量(如节约水电、出行时不坐私家车改乘公交车、步行、骑自行车等);植树造林等。
(4)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大。反之,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小。与农田生态系统相比,海洋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保持自身相对稳定的能力较强,原因是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复杂。构成生物圈的各系统从地域关系、生活在其中的各种生物、非生物因素三个方面来看,共同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可见,若将福岛核污水排入海洋,不仅影响日本周围海域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也会给全球生态环境、生态安全乃至人类健康带来一定影响,这说明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12.答案:(1)生物;分解者
(2)2;F→E→D
(3)D
(4)捕食;自动调节
(5)没有;光合作用
(6)不破坏植被,不乱扔垃圾等
解析:(1)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如图所示: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图1中A属于非生物部分,B、C、D、E、F、G属于生物部分,其中G属于分解者。
(2)食物链是指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有:F→E→D;F→B→C→D,共2条食物链。其中最短的一条食物链是:F→E→D。
(3)有毒物质进入生态系统后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因此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其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就会越多。若此生态系统受到重金属污染,那么,体内积累重金属最多的生物是D。
(4)在该生态系统中,C捕食B,因此B与C之间的关系属于捕食关系。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状态叫生态平衡,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或自我调节能力)。开始一段时间,两种动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后期由于人类过度捕猎C,使B的数量大增,之后连续减少,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被破坏,这说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5)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几乎抵消生物柴油燃烧时释放的二氧化碳。
(6)为保护该生态系统,我们应该不破坏植被,不乱扔垃圾等。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