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农耕时代的商业和城市教学设计
授课人:申洪光
课型
讲授新课
课时
1课时
年级
高一
教材
版本
岳麓版 历史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
教学
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记住中国商业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历代商业的基本特点
2、找出、背诵不同时期城市发展的阶段特征。
3、理解、记住重农抑商政策。
4、背诵历代重农抑商政策。
5、理解、背诵重农抑商政策对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结合历史资料探究古代商业发展的基本历程
观察比较唐、宋京城的布局,探究古代商业活动区域的变化
探究重农抑商政策的社会根源和发展过程,分析明清重农抑商的危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商品经济的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2、认识社会环境与城市功能的关系以及商业繁荣与城市的联系
3、认识重农抑商政策,不仅抑制商业发展,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亦是不利的
教学
重点
中国古代商业、城市发展的表现及特点;重农抑商政策
教学
难点
古代商业的特点
教学
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讲授法、分组讨论法、比较法、问题探究法、历史情景再现法.
教学
手段
电子课件和传统黑板、粉笔相结合。
教
学
过
程
一﹑新课导入(1分钟)
点击(幻灯片1、2、3、4)通过图片感受当今社会商业、城市的兴盛繁华,过渡到课文引言所设的关于中国古代商业、市镇的发展历程和商业发展的特点的问题,明确该课的学习目标。
师︰以上四幅图片反映了现代高度发达的商业和城市,他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能够切身的体会到它的存在和变化。那么城市和商业是什么时间产生的?不同历史时期的状况怎样?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二﹑讲授新课(44分钟)
﹙一﹚﹑商业的发展(14分钟)
师:探究一 五分钟时间,请同学们阅读幻灯片材料,结合教材第一、二段部分内容,总结古代商业发展情况。首先来看一下原始社会的商业的发展情况
生: 以物易物,产生 。
师︰原始社会末期,随着剩余产品的出现、社会分工的发展,在氏族部落之间和氏族内部偶尔出现以物易物的交换行为,产生了原始商业。接下来来看一下商周时期的
生:商朝出现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 。 西周“工商食官”
师︰★概念解析“工商食官”政策,将商人们集中起来,设官统一管理,为他们提供衣食,驱使他们为政府服务。
师︰到了春秋战国呢?
生:私商成为商人主体 ;出现许多著名都会。
师︰回答的很好。接下来看一下隋唐时期的。展示幻灯片9。请同学们阅读唐朝元稹《估客乐》诗句,结合教材回答1、诗歌反映了唐朝什么样的历史现象?2、出现这些历史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生:现象:中原与少数民族、外商经商频繁,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空前繁荣,出现大都会,商业繁荣。
原因:政治上的统一;大运河的开通。展示幻灯片10
师︰展示幻灯片11问“假如你是明清时期的富户,要投资商业,需要搜集哪些方面的商业资料,结合教材总结明清商业新特点?”展示幻灯片12、13、14提示引导
生:资料:银号存取、兑换货币;考察市场;考察经商对象。
新特点:商业市镇兴起;货币经济占主导地位;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经济作物普遍种植;白银在流通中广泛使用;区域性商人群体实力雄厚。
师︰很好。展示幻灯片15给出答案。我们来共同梳理展示“古代商业发展历程”切换幻灯片16。
师︰城市是商业活动的主要场所,它的繁荣与否代表了商业发展的水平。随着商业活动的不断发展,商业活动的主要场所——城市也迅速发展起来,那么城市的发展又经历了怎样的历程呢?
二、城市的繁荣(13分钟)
展示幻灯片17提出问题“阅读教材并思考:从西周到唐城镇的发展有什么特点?”(个人展示)
生:西周至唐代城市的发展:
1.周秦至唐代
①市的特点:县治以上的城市有官设的市;受到官府的严格控制;处于城中特定位置,并与民居隔开。
②城市性质:政治中心、军事重镇;经济功能不强。
2.唐长安城实行整齐划一的坊市制;定时启闭。
师︰展示幻灯片18给出答案。 展示幻灯片19,提出问题“比较观察下面唐长安城与宋汴京平面图,结合教材比较两者的不同,说明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分组讨论,个人展示。)
生:略
师︰随着商业的发展,唐宋、明清时期兴起了新型的城市。他们是什么?兴起的原因是什么?
生︰1、唐宋时期:沿海港口城市--海上贸易兴起
2、明清时期:工商业市镇--工商业发达;交通要冲
师︰展示幻灯片21。通过学习我们能清晰地看到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
生:(1)(从周至唐)严格限制阶段
(2)(宋至明清)放松限制阶段
师:展示幻灯片22给出答案。我们一块展示古代城镇功能。展示幻灯片23
合作探究:某旅游公司在招聘导游,有很多人前来应聘。公司的招聘官出了一道这样的题目:请你介绍北宋的都城汴京。(可以就经济方面的内容进行介绍。要符合历史事实。)现在你来应聘,你怎么回答才能打动招聘官,成功的应聘?展示幻灯片25给与信息提示。(分组讨论,个人展示,言之有理即可。)
生:略
[过渡]:了解了汉唐、唐宋、和明清时期城市的发展情况,我国古代的经济的发展给我们的是欣欣向荣的印象,但是为何后来却渐渐落后于西欧各国,而且还带来了上百年的屈辱历史。 下面我们从政府的商业政策来讨论。
﹙三﹚﹑重农抑商(14分钟)
探究三:请同学们阅读第三部分内容,找出重农抑商政策出现的原因。总结历代统治者对商业政策的发展变化。怎么评价重农抑商政策?(个人展示)
生:1、提出的原因:商业的不稳定性及商人流动大等特点,与强调耕战、加强中央集权的思想发生了矛盾。
2、产生的时间:战国时期
商鞅的重农抑商政策:①农业为本业,商业为末业②限制商人的经营范围③重征商税
3、汉初,商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严禁商人购买土地。
4、唐朝中期以后,重农抑商政策有松动。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实行官商分利政策
5、明清坚持重农抑商,不鼓励政策,对商人进行盘剥;禁止民间出海贸易。
6、对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A、在封建社会初期,它促进了农耕经济的发展,巩固了新兴地主阶级政权。
B、在封建社会后期,遏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阻碍了新的经济因素的成长,导致中国的落后。(个人展示)
师:展示幻灯片28,提出问题:结合教材阅读下列历史现象,讨论思考:1.假如你是处于各个时期的商人,你觉得会受到哪些方面的限制?
2.你认为这种政策对当时社会的发展是利还是弊?说明你的理由。
(分组讨论,个人展示)
生:限制: 1、日常生活用品受到限制,社会地位低。2、商税种类多。3、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4、经商范围受到限制。
观点: 有利也有弊。
理由:利、在封建社会初期,它促进了农耕经济的发展,巩固了新兴地主阶级政权。
弊、在封建社会后期,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导致中国日益落后。
师:展示幻灯片28
生:限制:1、日常生活用品受到限制,社会地位低。2、商税种类多。3、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4、经商范围受到限制。
观点: 有利也有弊。
理由: 利、在封建社会初期,它促进了农耕经济的发展,巩固了新兴地主阶级政权。
弊、在封建社会后期,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导致中国日益落后。
师:展示幻灯片30,共同梳理“古代商业发展历程”
三﹑小结(1分钟)
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中国古代的工商业高度发达,手工业产品和商品经济曾长期居世界领先地位。然而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限制了商业和城市经济的发展。明清时期,农耕经济高度发展,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但君主专制统治的保守与封闭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成长,最终使中国在现代化世界大潮中落伍。
四﹑课堂练习:(3分钟)
五﹑课后作业:自习时间独立完成学案“探究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板书设计
一﹑商业的发展
时间
发展情况
原始社会
以物易物
商周
商: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 周:工商食官
春秋战国
私商成为商人主体;黄金、白银开始成为货币;都会
隋唐
商贸繁盛,世界级大都会,外贸繁荣
宋元
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集镇﹑夜市兴盛;广泛流通纸币
明清
商业市镇兴起;货币经济占主导地位;农副产品进去市场;区域性大商帮﹙徽商﹑晋商﹑闽商等﹚
二、城市的繁荣
朝 代
城市的发展情况
唐以前
县治以上的城市设市,受政府直接管理与控制;市与民居分离
唐 代
坊市制
宋 代
突破了坊市制;商业活动的时间、地点不受限制
明 清
兴起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
三、重农抑商
1、产生:战国时期,重农抑商政策崛起
2、产生原因:
商业的不稳定性和商人的流动性,与农耕经济和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相矛盾,
3、发展历程
政策 影响
战国前: 重视与鼓励 商业得以迅速发展
战国—秦汉: 重农抑商 沉重打击了民间商业
但有利于中央集权和统一
中唐以来: 鼓励外贸、官商分利 商人地位有所提高
商业繁荣
明清: 重农抑商、限制外贸 严重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导致中国日益落后
【当堂检测 】
1、有关古代城市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周秦时期政府在县治以上的城市设交易场所—市②唐代长安城实行整齐划一的坊市制③宋代时期的坊市界限被取消④明清兴起了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尤以黄河流域为盛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2、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于北宋时期,这反映了( )
A、自然经济的衰亡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资本主义的萌芽 D、政府职能的完善
3、唐代以前我国城市中关于坊市设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坊市分开 ②县城以下禁止设市 ③ 出现夜市、晓市等 ④商业贸易受官府严格控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明朝时期,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商品经济的发展是其根本原因 B.白银充足是其重要条件
C.促进了对外贸易的繁荣 D.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重农抑商是我国古代传统的经济思想。请回答5~6题。
5.重农抑商的思想形成于( )
A.商周时期 B.战国时期 C.西汉时期 D.隋唐时期
6.明清时期,重农抑商的表现有( )
①重征商税 ②禁止一切对外贸易 ③严格限制商人活动 ④限制商业活动在大城市中进行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1B 2B 3D 4C 5B 6C
课件35张PPT。现代市场经济迅猛发展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一、商业的发展 阅读教材结合下列材料:假如你是一位商人,穿越时空隧道到古代的不同时期去调查市场状况,你会发现哪些历史现象?1.庖牺氏没,神农氏作……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易经?系辞》
2.殷人“肇牵车牛,远服贾用,孝养厥父母”。 ——《尚书?酒诰》
3.周朝:“工商食官”
4.卫国大商人子贡,“结驷连骑,束帛之币,以聘享诸侯,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 。古代商业的发展工商食官出现原始商业。出现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商人实力强大;私商逐渐取代官商成为商人的主体;形成著名都会。 诗歌反映了唐朝什么样的历史现象?出现这些历史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估 客 乐》
唐 元缜
求珠架沧海,采玉上荆衡;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藩鹦;
炎州布火浣,蜀地锦织成;越婢脂肉滑,奚僮眉眼明;
通算衣食费,不计远近程;经游天下遍,却到长安城。 现象:
中原与少数民族、外商经商频繁,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空前繁荣,出现大都会,商业繁荣。原因:
政治上的统一;大运河的开通。想一想 假如你是明清时期的富户,要投资商业,需要搜集哪些方面的商业资料,结合教材总结明清商业新特点? 皇都积胜图明朝后期北京商业繁荣景象,市场中商品种类繁多,游人顾客来来往往,非常热闹。电视剧《大清徽商》剧照资料:银号存取、兑换货币;考察市场;考察经商对象
新特点:商业市镇兴起;货币经济占主导地位;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经济作物普遍种植;白银在流通中广泛使用;区域性商人群体实力雄厚。古代商业发展历程产生原始商业出现职业商人和最早货币工商食官私商成为主体;形成许多著名都会中外闻名大都会;丝绸之路空前繁荣最早纸币;集镇、夜市兴盛广泛流通纸币;商业发展步入新高峰商业市镇兴起;货币经济占主导地位;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经济作物普遍种植;白银广泛使用;区域性商人群体实力雄厚。二、城市的繁荣 城市是商业活动的主要场所,它的繁荣与否代表了商业发展的水平。西周至唐代城市的发展:
1.周秦至唐代
①市的特点:县治以上的城市有官
设的市;受到官府的严格控制;
处于城中特定位置,并与民居隔开。
②城市性质:政治中心、军事重镇;
经济功能不强
2.唐长安城实行整齐划一的坊市制。
定时启闭唐长安城北宋汴京城 比较观察下面唐长安城与宋汴京平面图,结合教材比较两者的不同,说明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 唐和宋城市功能与格局比较原因:生产力提高,商品经济发展;政府放松对商业的控制。定时启闭
出现夜市、晓市,打破时间限制
县城以下禁止设市,坊市分开
打破市坊界限,、城郭乡村允许置市贸易
受官府直接监控
不再受官府的监控
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商业贸易和市场规模不大。经济功能大大增强1、唐宋时期:沿海港口城市新兴商业城市的发展2、明清时期:工商业市镇海上贸易兴起工商业发达
交通要冲城镇发展两个阶段:城镇功能周秦—唐代经济功能增强到工商业市镇政治、军事为主唐宋时期明清时期沿海港口城市工商业市镇
某旅游公司在招聘导游,有很多人前来应聘。公司的招聘官出了一道这样的题目:请你介绍北宋的都城汴京。(可以就经济方面的内容进行介绍。要符合历史事实。)现在你来应聘,你怎么回答才能打动招聘官,成功的应聘?
试试我能行! 我 能 行 汴京平面图北宋汴京城三、重农抑商政策1、提出的原因:商业的不稳定性及商人流动大等特点,与强调耕战、加强中央集权的思想发生了矛盾。2、产生的时间:战国时期商鞅的重农抑商政策: ①农业为本业,商业为末业②限制商人的经营范围 ③重征商税4、唐朝中期以后,重农抑商政策有松动。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实行官商分利政策5、明清坚持重农抑商,不鼓励政策,对商人进行盘剥;禁止民间出海贸易。6、对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A、在封建社会初期,它促进了农耕经济的发展,巩固了新兴地主阶级政权。B、在封建社会后期,遏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阻碍了新的经济因素的成长,导致中国的落后。3、汉初,商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严禁商人
购买土地。讨论思考:1.假如你是处于各个时期的商人,你觉得会受到哪些方面的限制?
2.你认为这种政策对当时社会的发展是利还是弊?说明你的理由。小 试 身 手限制: 1、日常生活用品受到限制,社会地位低。
2、商税种类多。
3、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
4、经商范围受到限制。
观点: 有利也有弊。理由: 利、在封建社会初期,它促进了农耕经济的发展,巩固了新兴地主阶级政权。
弊、在封建社会后期,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导致中国日益落后。探讨古代商业发展的历程原始社会末期,原始商业产生。产生 私商商帮政治中心,军事重镇,经济职能不强港口城市工商业市镇重农抑商唐中期后有所松动抑商锁国课堂总结 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中国古代的工商业高度
发达,手工业产品和商品经济曾长期居世界领先地
位。然而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限制了商业和城市经
济的发展。明清时期,农耕经济高度发展,分离出
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但君主专制统治
的保守与封闭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成长,最终使中
国在现代化世界大潮中落伍。
【当堂检测 】
1、有关古代城市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周秦时期政府在县治以上的城市设交易场所—市②唐代长安城实行整齐划一的坊市制③宋代时期的坊市界限被取消④明清兴起了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尤以黄河流域为盛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2、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于北宋时期,这反映了( )
A、自然经济的衰亡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资本主义的萌芽 D、政府职能的完善
3、唐代以前我国城市中关于坊市设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坊市分开 ②县城以下禁止设市 ③ 出现夜市、晓市等 ④商业贸易受官府严格控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明朝时期,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商品经济的发展是其根本原因 B.白银充足是其重要条件
C.促进了对外贸易的繁荣 D.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重农抑商是我国古代传统的经济思想。请回答5~6题。
5.重农抑商的思想形成于( )
A.商周时期 B.战国时期 C.西汉时期 D.隋唐时期
6.明清时期,重农抑商的表现有( )
①重征商税 ②禁止一切对外贸易 ③严格限制商人活动 ④限制商业活动在大城市中进行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请同学们自习时间独立完成学案“探究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