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6近代前认夜的发展与迟滞教案+课件+检测(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6近代前认夜的发展与迟滞教案+课件+检测(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12-05 16:01:57

文档简介

《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教学设计
一、教学立意
“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是必修二第一单元结束课,属于经济范畴。以文明史观和现代史观的视角看,这一课是农耕文明发展中呈现出新的经济因素,上可承农耕经济发展的延脉,下可起近代之曙光,对经济转型的探讨产生意义。以全球史观和整体史观的视角看,东西方几乎在同时代有别的经济土壤里,萌生了同一经济机芽,并在国情要素下向着可行的方向伸展着触角。从研究意义出发,“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的“发展”,应该仍是传统农耕文明的主导地位,所以“发展”的中心和“迟滞”的理解,都应在宽泛的基础上讨论。
二、教学目标
课标内容这样要求“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原因”课标的这一要求很显然侧重点是要挖掘近代前夜中国文明曙光的地闪现,是历史发展进程的规律体现;同时,通过“缓慢发展原因”的探讨,思考,中国没有跟上世界文明发展步伐的原因。
由此确定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1、从资料中判定出明清时期的中国农业、手工业、商业经济发展的程度;2、找到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与资本主义萌芽间的逻辑关系,了解资本主义萌芽在中国的特征;3、从资料中解读出资本主义萌芽的表现,并从类比中发现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天生的缺陷;4、感受中国“问题”影响对资本主义萌芽的阻力;5、对比出东西方的社会要素差异,理解近代前夜中国面临危机的多重性。
三、重点难点
由上述学情分析,结合课程标准要求可以确定:
这节课的重点是: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与迟滞。既要认识规律,又要理解阻力。
这节课的难点是:认定资本主义萌芽关系。理解资本主义萌芽特点,作适当地补充,帮助学生能更科学地认定资本主义萌芽关系的复合性。
四、教学过程
1.展示课程标准、教学目标
展示文字材料,对近代概念展开讨论
预计学生最有可能回答的首先是时间或事件
如:1840年;工业革命;新航路开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等
从两个点上突破:第一,“近代”的内涵;
第二,学术界以往使用的中国1840年和世界1640年,这个说法是比较传统的,也是有争议的。因此,我们的重心应该放在“近代”内涵和这一节课中能够体现出的近代到来前的新因素。
2.发展之一——明清农耕经济的高度发展
(1)农业
教师
学生
设计意图
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②观察投影提供的图片资料
③水稻种植的历史
《天工开物》集大成的著作,
能够说明的问题——成就;但创新性、技术性成果有限。
学生阅读整理教材提供的“高度”发展的表现
①《天工开物》记录的领先世界的成就
②水稻种植
③引进作物
④棉花种植
⑤耕地面积
学习方法之一——阅读
①学习阅读书中资料,分类,整理,服务主题。
②通过资料,感受认识
③注意纵向联系
(2)手工业
教师
学生
设计意图
巩固性学习:
(利用第4课学习内容)要求学生在讨论中理解农耕文明时代手工业经营的三种形式和主要手工业成就。(略)
附表
?
学生观察思考它们之间的差异
学习方法之一——对比
第一,巩固学习方法
——对比,找出差异,体会对比学习方法的意义。
第二,从产品流通方式判断生产关系变化产生的可能性。感受逻辑和推理的思维方式。
第三,从手工业和农业等经济门类的发展,思考与商品经济发展有关系吗?目的:让学生学习构建知识间的联系。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分析表格
讨论两个问题:
①三种类型手工业最具活力的?
②你认为如果人与人的生产关系发生变化最易在哪种类型的手工业门类中产生?为什么?
学生讨论
结论:
私营手工业;因为其产品经过市场交换,所以,易于根据市场的变化,而发生劳动关系的变化。
(3)商品经济变化
教师
学生
设计意图
①???? 提供《南都繁会图》
《盛世滋生图》
指导学生观察并借图中的“地点”“人口”“房屋数量”“桥梁数量”“船只数量”“招牌”“幌子”“西洋货” 等,综合思考。
②明清(鸦片战争前)经济发展概况一览表
指导学生阅读、分析、解读“耕地面积”“人口数量”“国民生产总值GDP”“城市状况”“白银拥有”“综合国力”等。
学生阅读、思考、讨论、解答问题:综合看:
①商业活动集中的地区
②规模与繁荣状况
③货物来自东西方
④在国际上的水平
学生获得答案
学习方法之一—— 综合资料阅读,
①围绕一个主题,多个数据资料的印证
②在得到结论中,思考这些“结论”与我们的主题之间的关系。
③通过这个过程,学生感受历史问题的结论出项,不应该夹杂人的主观意志,而应该尊重第一手资料这种科学的态度。
发展之二——资本主义萌芽
资本主义萌芽的内涵(资料阅读)
明中后期苏州地区“凋籍田业”(不靠土地),“趁织为活”,“得业则生,失业则死”,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日取分金为谷飨计”。
——《明神宗实录》
(清前期)苏城机户类多雇人工织。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原属相需,各无异议。
——《永禁机匠叫歇碑》
?
教师 与学生共同研究资料,发现生产部门发生的新现象。
学生 学生解答个人理解,读懂生产关系发生的变化。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阅读回答,引导学生学习运用材料解答问题,以保证观点的材料支撑。
目的 突破重点
3.迟滞——中国迈入资本主义时代的制约因素
教师和学生讨论
讨论一:中国古代农民状况(地租、赋税重,农民所受剥削重,购买力低)
讨论二:资料所言的要素中国缺少了什么?(巨额资本集中?缺乏原始资本积累过程;大批失去生产资料不得不出卖自己劳动力?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讨论三: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地位牢固,获利再投资的方向?(影响扩大规模的生产)
讨论四:专制制度的阻力
教师 指导学生阅读资料
学生 解读其中内含
结论 ① “海禁”政策
② 严密控制劳动力于土地——限制手工、商业——影响科技开发的驱动力
③保护耕织,强固了自然经济
④ 重本抑末:限经营、强摊派、低收购、多重税
封建专制制度和自然经济称为资本主义萌芽“迟滞”的主要原因
4.危机——你能看到近代前的危机吗?
资料对比
?略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
工业文明与农耕文明的差异
法治社会与人治社会的权力反差 不知自己,便不知距离
向外关注与孤芳自赏的态度不一 身处险境,必危机四伏
功名利禄与追求科学的境界不同
结束时想要说
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
这是马克思说的,说明了一个原理,不合时代脉搏跳动,必然死去。由此去理解近代中国的经历就不奇怪了。
设计意图
通过讨论环节,提升同学们课堂参与意识;在讨论中,推进教学,并使学生获得正确的判定;发现学生思维中的独特视角和见解,因势利导,在知识和学习、思维方法和运用学术观点解答问题等方面,丰富课堂,落实课堂目标。
【板书设计】
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 碰撞
近代前夜的 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农耕文明 工业文明
发展与迟滞 迟滞 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中西易位 近代危机
五、课堂小结
学生得出本课线索。
六、课后作业
完成学案和课后资料上的题目

《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评测练习
自主预习检测
一、明清时期农耕经济高度发展:
1、从农业、手工业、商业三方面说明明清时期我国农耕经济的高度发展。
2、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1)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时间:
(2)资本主义萌芽的含义:
二、“海禁”政策及其影响:
1、乾隆帝诏书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从此段材料分析实行“海禁”政策的根本原因。
2、“海禁”政策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三、近代前夜的危机
中国
西方
政治
经济
思想
对外政策
课堂探究检测
探究一 重农抑商海禁政策
1.[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 据记载,清初实施海禁前,“市井贸易,咸有外国货物,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因而各省流行,所在皆有”。这一记载表明当时(  )
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B.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
C.自然经济受到了进口货物的冲击D.民间贸易发展冲击清廷的统治
2.[2014·江苏卷]明隆庆初年,“抚臣涂泽民用鉴前辙,为因势利导之举,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易只通东西二洋,不得往日本倭国,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凡三十载,幸大盗不作,而海宇宴如。”这说明当时(  )
A.官府废止明初以来“海禁”B.官府有条件地开放“海禁”
C.巡抚掌握对外贸易决策权 D.官方朝贡贸易体系已瓦解
探究二 资本主义萌芽
3.历史学家李洵认为:“明代江南地区的“士大夫”是十六世纪以来中国历史上有特点的社会势力。他们凭借着江南地区发达的经济文化有利条件,通过各种途径获取政治上的功名,然后扩展经济实力,引领当时的社会风潮,在江南社会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士大夫家多以纺绩求利。其俗勤啬好殖,以故富庶。……如华亭相(徐阶)在位,多蓄织妇,岁计所积,与市为贾。 ——(明)于慎行《谷山笔》卷四。
材料二:江南役重甲天下,……祖父以役累中落。……启中举,尽免其役,家业复振。……(植蚕)与市为贾,骤富蔫,市人多效之。——《徐光启文集》卷十一
材料三:(松江)嘉、隆以来,豪门贵室,导奢导瘾,博带儒冠,长奸长傲,日有奇闻叠出,岁多新事百端。……伦教荡然,纲常已矣。——(明)范濂《云间据目抄》卷二
材料四:前明吾乡(苏州)富家甚多,席费千钱而不为丰,长夜流酒而不知醉。……有邹望,亦有田三十万亩,童仆三千人,……而好讼致穷。——(清)钱泳《登楼杂记》
(1)据材料一、二,概括江南士大夫致富的主要途径。
(2)据材料三、四,士大夫的活动引起了江南社会风气的那些变化?
(3)有学者认为,明代江南士大夫既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促进者,又是其阻碍着,轻易局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释学者的观点。
课后巩固检测
1.“二人山下说诗(丝)文,三炮打进四川城,十月十日来相会,三人牵牛一路行。”这首诗的谜底是“徽州朝奉”。“朝奉”本为官名,有些徽商是由仕而贾的,他们不愿人们称其为“老板”,代之以“朝奉”的称谓,久之,到明末,世人统称徽商为“徽州朝奉”,徽商不愿称老板,本质上说明了(??? )
A.徽商文化上的谦虚????B.明清对商人的压制和歧视
C.走官商结合之路???D.徽商虚伪的反映
2.清末有舆论说:“中兴名臣曾国藩仅赏侯爵,李鸿章不过伯爵,其余百战功臣,竟有望男爵而不可得者,今乃以子、男等爵奖创办实业之工商,……斯诚稀世之创举。”此“创举”反映了
A.资本主义的萌芽 B.重农抑商传统的改变
C.爵位制度的创设 D.封建君主专制的加强
3.“洪武四年十二月,‘诏吴王左相靖海侯吴桢,籍方国珍所部温、台、庆三府军士……隶各卫为军,仍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下列对材料中政策理解不正确的是
A.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  B.隔断了中国与世界的经济交流   
C.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D.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转型
4.明清时期(鸦片战争之前),中国在农耕文明的轨道上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并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些变异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其中“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主要是指A.私营手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   B.“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
C.江南出现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     D.白银逐步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5.史学家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统计,182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占世界经济总量的32.9%,西欧各国的总和占23.6%,美国和日本分别占1.8%和3%。上述统计表明当时的中国
A.仍是世界经济文化中心        B.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   
C.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        D.经济总量远超欧美各国
6.明代沉船“南澳一号”发掘引起社会关注,学生以此为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的一条史料是:“(明中后期,有大臣)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不得往日本……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几三十载。”对该史料理解最恰当的是
A.明代没有民间的海外贸易           B.明政府曾奉行重商主义政策   
C.明政府曾有条件地允许海外贸易        D.明政府从此废除“海禁”政策
7.[2014·湖南常德模拟] 明清时期的一位学者曾说:“必有兄老先营货殖于前,子弟方得专事读书进取,以致身通显。是故古者四民(士农工商)分,后世四民不分。古者士之子恒为士,后世商之子方能为士。”据此,可以得出明清时期(  )
A.资本主义萌芽出现B.“士首商末”的观念受到冲击
C.商人入仕,开始掌握政权 D.商人经商动机不利于商业资本的积累
8.[2014·石家庄质检] 《尚书·洪范》在记载当时的政务时说:“一曰食,二曰货。”《周礼》记载:“以九职任万民……六日商贾,阜通货贿。”材料反映了当时统治者(  )
A.实施重农抑商政策B.重视和鼓励商业发展
C.提倡“工商皆本”D.强调耕战以加强中央集权
9.[2014·济南质量调研] 明清时期山西外出经商者众多,达到“挟轻资牵车四方者,则十室九空”的地步,但是依旧“壮者服贾,老者归田”。这主要说明(  )
A.商品经济占据主导地位B.重商主义观念盛行
C.重农抑商观念影响深远D.社会逐利风气不断增长
课件27张PPT。第6课 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
课标:
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解读:
了解明清两朝农耕经济高度发展的史实,
掌握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原因、表现及特征;
理解清王朝的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及其带来的不良后果:
从中外对比角度讲,处于农耕经济顶峰的中国与西方工业文明的巨大飞跃相比,其兴衰易位已大体定局。 近代前夜
发展
迟滞
危机关键词关键词之一 ——近代前夜14-18世纪,也就是明清两朝的鼎盛时期。 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以法律为标志的国家权力取代以君主为标志的贵族特权,臣民变为公民,人的理性取代神的意旨,科学取代蒙昧……是近代社会到来引起的巨变。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并发展
政治上:民主、法治、人民主权
思想上:科学、理性。概念解读材料从哪些方面阐述了近代社会到来产生的变化?农耕文明——工业文明(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关键词之二
——发展(一)农耕经济的高度发展农业手工业明《南都繁会景物图卷》(描绘明中晚期南京城市商业繁荣景象)《康熙南巡图》(局部,清宫廷画家王翚画)《乾隆南巡图》
(局部,清宫廷画家徐扬画)商业明清人口增长中外GDP数据对照表综合国力生产技术水平提高;推广双季稻、产量提高;
引进推广高产作物(玉米、蕃薯)、广泛植棉。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并占据了主导地位商品流通扩大、白银使用广泛、商业资本活跃;
工商业市镇兴起。耕地面积扩大和人口增长;GDP在世界总值中占比
重年增长率远高于欧洲;50万人口城市多;是当时
世界经贸中心之一。
社会经济全面高涨、综合国力强盛。农业商业综合国力为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奠定基础。农耕经济高度繁荣手工业  施复是明朝小说《醒世恒言》里的
人物。他们夫妇二人住在苏州盛泽镇上,
靠养蚕织绸生活,本是小户人家。由于
他们织的丝绸光彩润泽,在市场上卖得
很好,赚了许多银子。
   几年后,他们增买了三四张织机,
不到十年,积累了几千两金子,后来他
们又买了两所大房子和三四十张织机,
雇人织绸,成为机户。 施复夫妇由小手工者发展成为机户。出现的时间:明朝中后期
出现的地点:江南地区(苏州等)
出现的部门:私营手工业(丝织业等)材料中施复的经营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反映出当时中国的经济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的经济因素?这段材料你可以获取有关这种新经济因素的哪些方面信息?家庭小作坊 雇佣劳动 变化:新的经济因素:资本主义萌芽。信息:特征:雇佣劳动关系清《盛世滋生图》 农耕经济高度发展的基础上,明中叶以后,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产生了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趋向的新经济因素,这种新的经济因素被史学界命名为“资本主义萌芽”。其产生和发展是中国近代前夜经济发展的又一重要表现。关键词之三——迟滞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资本主义萌芽是中国封建社会内部出现的新事物,代表了社会发展进步的总趋势。但是它的发展是非常缓慢的,一直到鸦片战争前仍处于萌芽状态。这成为了近代前夜中国发展迟滞的一个重要表现。关键词之三——迟滞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近代前夜的迟滞——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材料一 (乾隆时人说)近日富商巨贾,携其重资,多买田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
——李文治编《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
材料二 即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蹙。居者苦艺能之无用,行者叹至远之无方,故有四五千斤所造之洋船,系维朽蠹于断港荒岸之间。……但能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
——《论南洋事宜》
材料三 据史料记载,明神宗派出大批税监到各地横征暴敛,几乎是“无物不税,无处不税,无人不税”,造成“商贾断绝,城邑罢市”;清朝“关津有过路之税,镇集有落脚之税”,正税之外,还有各种名目的苛捐杂税。 三段材料分别反映了什么问题?大量资本投向土地海禁政策的恶果统治者横征暴敛,加重征税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国家
政策劳动力国际
市场国内
市场资金土地买卖制度和高额地租吸引商业资本买田置地,影响了资本的积累。农民极端贫困,无力购买商品,缺乏国内市场。耕织结合、自给自足的经济结构在全国范围仍占主导地位,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国际市场的扩大重农抑商、海禁闭关政策抑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因素 1793年,英国派马戛尔尼访华。乾隆把他当作一个藩属的贡使看待,要他行双膝下跪之礼。马戛尔尼最初不答应,最终他以单膝下跪的形式朝见了乾隆帝。乾隆帝很不高兴,接见以后,就要他离京回国。至于英国所提出的通商要求,乾隆帝的回答是:“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从而拒绝了英国通商要求。关于海禁政策(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长期推行“海禁”政策闭关锁国的原因是什么? (2)“海禁”政策的具体表现?是否完全禁绝对外交往?有何影响? “海禁”政策原因:内容:严格限制对外贸易活动。 积极: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西方殖民势力的扩张
消极:(1)沉重打击了中国的航海业和对外贸易。
(2)堵塞了中国科技和经济接受外部刺激的渠道。
(3)使中国脱离世界发展潮流。失去了利用自身优势地位开辟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和推进工业化的契机。(1)根本原因: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社会经济的主体
(2)客观原因:西方殖民势力和东部沿海抗清势力较强
(3)统治者愚昧无知,妄自尊大影响:关键词之四
——危机观察图片,认识中西方对比危:危险。危机机:机遇。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工业强国封建专制统治腐败资产阶级统治确立装备落后海防松弛船坚炮利,战斗力强闭关锁国殖民扩张思想专制
顽固守旧
妄自尊大人文主义
开放进取
勇于探索西方国家相继完成向近代工业国家的转变,积极对外殖民扩张 顺应世界潮流,抓住发展机遇,促进中国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与时俱进
农耕天朝抑商禁海残萌芽
落后世界潮流渔牧海国重商霸海创新制
引领工业先声 “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 在向近代社会的转轨中,中国已远远落伍于世界。落后就要挨打!中国的历史即将翻开沉重的一页。
回首历史,瞻望未来,我们必须面向世界,与时俱进;方能在世界舞台上立于不败之地。农耕文明明清盛世新经济迹象未能自发进入工业文明,渐趋落后于西方课堂小结受阻碍发展萌发明清时期(鸦片战争之前),中国在农耕文明的轨道上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并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些变异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其中“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主要是指
A.私营手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   
B.“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
C.江南出现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     D.白银逐步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巩固训练B“洪武四年十二月,‘诏吴王左相靖海侯吴桢,籍方国珍所部温、台、庆三府军士……隶各卫为军,仍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下列对材料中政策理解不正确的是
A.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  
B.隔断了中国与世界的经济交流   
C.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D.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转型巩固训练D史学家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统计,182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占世界经济总量的32.9%,西欧各国的总和占23.6%,美国和日本分别占1.8%和3%。上述统计表明当时的中国
A.仍是世界经济文化中心        
B.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   
C.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        
D.经济总量远超欧美各国
巩固训练D明清时期山西外出经商者众多,达到“挟轻资牵车四方者,则十室九空”的地步,但是依旧“壮者服贾,老者归田”。这主要说明
A.商品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B.重商主义观念盛行
C.重农抑商观念影响深远
D.社会逐利风气不断增长
巩固训练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