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导入:
学习新课之前我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假如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没有文字的社会,那么同学们会觉得生活会发生什么变化?
生:我们无法了解过去,了解历史;无法阅读书籍,我们的精神世界会变得非常贫瘠;文字不仅可以传承文明,促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还对民族的形成,国家的巩固产生重要的影响。
文字的重要性显而易见,那么承载着中华文明的汉字有着怎样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们进入今天的学习------《汉字和书法》。
一、从汉字起源到“书同文”
关于汉字的起源有如下两种说法:一种是结绳记事说,另一种是仓颉造字说。同学们思考一下,哪一种说法更为可信呢?
生一:仓颉造字说更为可信,因为史书上有记载。
生二:结绳记事说更为可信,因为结绳记事是人民群众在长期集体劳动过程中发明的,是长期实践的产物。
或许鲁迅先生的一则材料能给与我们答案:
在原始社会里,仓颉也不止一个,有的在刀柄上刻上一点图,有的在门户上画一些画,心心相印,口口相传,文字就多起来,史官一采集,便可以敷衍记事了。中国文字的来由,恐怕逃不出这例子。
—《鲁迅·门外文谈》
同学们思考怎样来理解鲁迅先生的这段话?
1、汉字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人们在集体生产劳动过程中通过观察自然的事物,并根据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而创制出来的。
2、仓颉在整理汉字、在汉字从原始的文字过渡到较为规范的文字过程中起到了独特的作用。
下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一目,并概括汉字的发展历程。(学生回答)
从汉字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见春秋战国的文字是非常混乱的,在秦朝时却统一文字为小篆,秦朝为什么要统一文字?统一文字对秦朝有什么历史意义?(学生回答)
自主学习探究:判断字体并分析汉字演变的规律和原因。
过渡:汉字以其构型的独特,数量的繁复,历史的悠久区别于世界上其他的文字,而在7000多年的汉字发展历程中,除了实用性之外,它还成为一种艺术。
二、书艺历程
根据课前安排,把同学分成了秦汉、魏晋南北朝、唐、宋、明五个小组,分阶段对中国书法艺术进行了研究。现在,就请各组同学为我们展开这幅神奇的画卷。
每一组陈述完毕,进行点评。
总结:五个小组的精彩展示结束了,通过这些翔实的语言和图片,我们领略了中国古代多姿多彩的书法之美,也领略了同学们对探究学习的用心和对民族文化的自豪,尤其难能可贵的是隋唐组、宋代组、明代组的同学在总结艺术特色的时候更是探究了促使其形成的时代背景,说明我们很多同学已经具备了较强的历史分析能力。下面就让我们把刚才合作学习的收获用填充表格的形式展示出来,以此归纳书法艺术的发展历程。
(幻灯片展示图表,师生合作填写)
过渡:汉字可赏,不仅表现在书法艺术上,还表现在篆刻艺术上。
三、印宗秦汉
(本目内容,课标并没有作出要求,因此作为非重点处理)
多媒体展示有关秦汉篆刻的材料。
篆刻,顾名思义,即用篆书刻成的印章,是一种以汉字为创作对象的实用艺术品。在春秋战国至秦以前,篆刻印章成为“玺”。秦统一六国后,规定“玺”为天子专用,大臣以下和民间私人用印统称“印”。
秦印雍容大度,精致不苟;汉印方正质朴,端庄豪放。
多媒体展示有关宋代篆刻的材料。
宋代篆刻融入绘画,尚未成为独立的门类。
多媒体展示有关明代篆刻的材料。
明中叶后篆刻成为一门独立艺术。
出示本节课知识框架,回顾本节课知识。
巩固练习:
课堂小结:
汉字作为中国文化的载体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兴趣,这种当今世界传承时间最长的文字逐渐形成新的热潮席卷世界。汉字是世界上最美的文字,而只有当我们的祖国强大之时,它的美才能得到尊重;只有当我们中国人愿意去了解它,发自内心地热爱它时,它的美才能得以传承。
1、在考古中,发现了一批甲骨文之前的刻符或早期文字,如舞阳刻符、半坡陶文、大汶口文字等,对它们正确的表达是( B )
A、是国家形成的首要标志;B、与后来的成熟文字有一定渊源关系;
C、已经全部识读; D、具有相通性,起加强各地联系作用。
2、秦始皇推行“书同文”的措施 ( A )
A、适应了政治统一的需要; B、用隶书取代其他文字;
C、导致秦朝实行文化专制; D、成为后人批判秦始皇的把柄。
3、书法艺术形成的历史条件有 ( B )
①字形丰富、数量庞大的单体汉字为富于个性化的艺术再创造,准备了很好的材料 ②知识群体的形成,是将汉字发展为书法艺术的动力
③西方书法艺术传播到中国起了推动作用
④东方审美情趣喜以笔墨黑白空间和线条刚柔枯润来抒情达意,为书法艺术提供了丰富的社会土壤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4、我国文字演变的先后顺序是 ( C )
①甲骨文 ②小篆 ③隶书 ④楷书
A、③①②④ B、①③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④②③
5、汉字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发展成为自觉的书法艺术的原因( D )
①汉末社会危机激发社会进行深刻反思
②一个特立独行的士人群体逐渐形成
③书法成为士人表达自我对意境、神韵、风骨追求的理想形式
④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也为这一时期的书法技巧创新提供了条件
A、①③④; B、②③④;C、①②; D、①②③④
6、下列不属于宋代书法艺术发展特点的是 ( D )
A、宋代重文轻武,出现一批著名书法家;
B、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使书法个性化趋向明显;
C、推崇魏晋书法风范,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
D、国家一统,注重规范法度
课件31张PPT。 第7课
汉字与书法一、汉字起源到“书同文”汉字起源:仓颉造字结绳记事神话传说VS群众创造在原始社会里,仓颉也不止一个,有的在刀柄上刻上一点图,有的在门户上画一些画,心心相印,口口相传,文字就多起来,史官一采集,便可以敷衍记事了。中国文字的来由,恐怕逃不出这例子。
—《鲁迅·门外文谈》怎样理解鲁迅先生的这段话?1、汉字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人们在集体生产劳动过程中通过观察自然的事物,并根据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而创制出来的。
2、仓颉在整理汉字、在汉字从原始的文字过渡到较为规范的文字过程中起到了独特的作用。汉字的发展历程商代商周秦朝秦朝春秋战国新石器时代刻画符号甲骨文金文文字混乱小篆隶书秦朝阅读教材第一目,概括汉字发展的历程一、汉字起源到“书同文”思考:秦统一文字对中国社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秦朝统一全国文字为小篆有利于民众之间和地区之间的交流以及文化的传播,从而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甲骨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判断字体,总结汉字演变的规律和原因金文演变规律:由图画到符号;由 繁 到 简;由具体到抽象,越来越趋于规范,稳定。
演变原因:便于书写和交流二 书艺历程.秦汉
.魏晋南北朝
.隋唐
.宋代
.明代隶书小篆大篆王羲之像王羲之故居——洗砚池王羲之故居位于山东省临沂市,为古典园林式建筑。《兰亭序》兰亭“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王献之 草书 “楷”是楷模的意思,“楷书”就是可以作为楷模的字体。楷书把扁形、方形的隶书变成竖长方形,并且把波折的笔法变为平直。写楷书时得一笔一笔、整整齐齐地写。欧阳询(初唐)颜真卿(中唐)柳公权(晚唐)秀雅精准端庄浑厚 雍容大度遒劲森严颜筋柳骨 草书是隶书快写而简便的结果。“草”是潦草、快捷的意思。
到唐朝以后的“狂草”,则更是难以辨认。“狂”就是漫无章法,
随心所欲。这种几乎无法辨识的“狂草”实际上不再是一种实用
的书写字体了,而只是一种艺术观赏形式罢了。“颠 张 狂 素”癫狂不羁,旁逸斜出唐代书法艺术的特色:雍容大度
注重法度
雄伟瑰丽唐代形成独特的书法艺术特色的原因政治:国家统一,国力强盛
经济:经济发达
思想:思想开放,文化繁荣,兼收并蓄,整个社会都充满活力,激荡着一种进取精神。宋代的社会状况:重文轻武,积弱偏安
城市繁荣,市民阶层壮大,社会生活丰富
理学的产生
宋代的书法特色:
不满现实,忽视法度
追求个性,艺术风格多样
注重意境,倡导“有意无法”追求个性的书法时代——宋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宋四书家”苏轼:《黄州寒食诗贴》——号称“天下第三行书”黄庭坚的书法作品米芾书法作品蔡襄书法作品 更加个性化的书法时代——明文徵明
作品法度严谨而意态生动祝枝山
作品舒展纵逸,气韵生动唐伯虎作品
俊逸挺秀,行笔圆熟而洒脱。明代的书法特色:更加注重个性化的创造原因: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城市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社会进一步平民化,世俗化。自发阶段
国家统一,
文字统一 小篆 圆润纤细,布局均匀 隶书 雄放洒脱,浑厚深沉 社会危机,士人群体形成,工具的改进。王羲之行书飘若浮云,
矫若惊龙 国家统一,
经济繁荣 张旭
怀素草书楷书狂放不羁注重规范法度、理论成熟宋代重文,市民阶层兴起。苏黄米蔡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经济繁荣,社会进一步平民化、世俗化更强调个性化的创造自觉阶段虚玄灵动欧阳询、颜真卿
柳公权2、你赞同以下的那种观点?
1)、政治不稳定,经济欠发展,文化繁荣。
2)、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
3)、政治不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结论:
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总是这一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1、你能举例说明时代变迁对书法风格的影响吗?考考你三、印宗秦汉1、秦汉——标志性的时期马充私印殿中司马淮阳王玺雍容大度
方正质朴
2、宋元入画体现了实用性,尚未成为独立的艺术门类3、明代中叶后,篆刻成为与书法、绘画并立的艺术门类.邓石如吴昌硕文彭1、汉字的起源和发展演变:
刻画符号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隶书 楷书
2、汉字演变的基本规律:
由繁到简、由具体到抽象; 越来越规范、稳定。
3、中国的书艺历程:
条件:
历程:
A、秦汉 B、魏晋南北朝时 C、隋唐
D、宋代 E、明代
特征:
4、中国篆刻艺术:
秦汉
宋元
明清行书
草书课堂小结趁热打铁1、在考古中,发现了一批甲骨文之前的刻符或早期文字,如舞阳刻符、半坡陶文、大汶口文字等,对它们正确的表达是( )
A、是国家形成的首要标志;B、与后来的成熟文字有一定渊源关系;
C、已经全部识读; D、具有相通性,起加强各地联系作用。2、秦始皇推行“书同文”的措施 ( )
A、适应了政治统一的需要; B、用隶书取代其他文字;
C、导致秦朝实行文化专制; D、成为后人批判秦始皇的把柄。3、书法艺术形成的历史条件有 ( )
①字形丰富、数量庞大的单体汉字为富于个性化的艺术再创造,准备了很好的材料 ②知识群体的形成,是将汉字发展为书法艺术的动力
③西方书法艺术传播到中国起了推动作用
④东方审美情趣喜以笔墨黑白空间和线条刚柔枯润来抒情达意,为书法艺术提供了丰富的社会土壤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BAB6、下列不属于宋代书法艺术发展特点的是 ( )
A、宋代重文轻武,出现一批著名书法家;
B、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使书法个性化趋向明显;
C、推崇魏晋书法风范,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
D、国家一统,注重规范法度4、我国文字演变的先后顺序是 ( )
①甲骨文 ②小篆 ③隶书 ④楷书
A、③①②④ B、①③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④②③5、汉字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发展成为自觉的书法艺术的原因( )
①汉末社会危机激发社会进行深刻反思
②一个特立独行的士人群体逐渐形成
③书法成为士人表达自我对意境、神韵、风骨追求的理想形式
④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也为这一时期的书法技巧创新提供了条件
A、①③④; B、②③④;C、①②; D、①②③④DDC “写字最容易泄露一个人的个性,所谓“字如其人”,大抵不诬。如果每个字都方方正正,其人大都拘谨。如果伸胳膊拉腿的,都逸出格外,其人必定豪放,字瘦如柴,其人必定排骨。字如墨猪,其人必定“五百斤油”。所以郑板桥的字就应该是那样倾斜古怪,才和他吃狗肉傲公卿的气概相称。”
------近代著名散文家梁实秋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