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9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教案+课件+检测(5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9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教案+课件+检测(5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12-05 16:13:15

文档简介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位于第二模块经济成长历程第二单元,与第7、8课在教学内容上互为整体,上下联系,又与政治史、文化史相联系。工业革命造成了人类社会的大转型,改变了整个世界,两次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这一专题也一直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和热点,所以说本课内容在整个必修二乃至整个历史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节课教材内容丰富,涉及众多重点问题,有一定难度,教师在处理时应重点突出,针对重难点引导学生各个突破。本节课教材内容共分为四个目录,分别是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工业时代的经济组织、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整合为三部分:工业文明之蒸汽时代、工业文明之电气时代、工业时代之整体时代。
【课标】
课标: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解读:本节课重点内容应放在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成就和影响;难点是如何理解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习两次工业革命的背景、成就和影响;探讨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提高学生阅读、概括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采用多媒体软件教学,提供视频短片,图片、文字资料及教材上的材料与图片,通过问题设计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等方式,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2)通过创设新情境,比较两次工业革命的异同点,培养学生概括材料和比较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着重让学生理解两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产生的影响。同时,培养学生辩证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引导学生学习两次工业革命相关发明,引导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和发明创造等应用于实践的艰难历程,培养学生思考、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加强学生进行毅力、科学精神、环境意识、人文主义的情感教育,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使国力增强必须大力发展自主科学技术和进行科学创新。
(2)通过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影响的学习,使学生把握历史的全球史观和整体史观。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进程、影响。
  难点: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
【教学用具】 采用制作Powerpoint课件的方式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根据本节课课标要求及学案进行自主预习,熟悉基础知识,初步体验科技发明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感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导入新课:情景导学,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和民族自豪感。做法:展示1851年第一届世界博览会在英国伦敦水晶宫举行的外景图片,教师讲解英国举办第一届世界博览会是由其工业革命完成后英国成为世界上一流的强国这一实力决定的。在第一届世博会上英国展示了自己工业革命的成果,其中包括了一块24吨重的煤块,还有引擎、水力印刷机、纺织机械等向参观者展示了现代工业的风采,让人类对未来的发展焕发出的无限想象力。接下来,同学们观看英国工业革命视频,了解工业革命概况。
教师过渡:看完视频,同学们对工业革命概况有了大体的了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9课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教师展示本节课的课标要求与整体结构。
(设计意图:课前图片和视频能有效引导学生精力快速集中到课堂,从视频资料学生也能初步明白,一个国家实力的强大主要利益于科技的发展、经济的进步;同时,科技推动人类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问题,应辩证看待。课标和结构的展示,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与重难点,形成初步的知识体系。)
  讲授新课(第一课时 自主学习 第二课时 重点突破)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
  教师过渡:通过刚才的视频,我们简单了解了英国工业革命的概况。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发生在英国?
让学生阅读材料,分组讨论,竞赛答题,加分奖励。
教师:第一则材料说明什么问题?
学生: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政局稳定;
教师:第二则材料为工业革命提供了什么有利条件?
学生:专利法颁布对个人财产权的保护有利于刺激技术发明的热情。
教师:第三则材料表明英国工业革命首先发生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学生:提供了资本、原料、劳动力、技术条件。(学生回答不全,其他同学补充。)
教师:第四则材料表明英国工业革命发生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学生:市场需求的扩大。
(设计意图:分组讨论后抢答,加分奖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能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采用竞赛答题方法,极大调动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实际授课中多次出现学生争抢答题现象,也提升了课堂的学习气氛。通过材料总结工业革命的背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史论结合的能力。)
教师总结与过渡 :市场需求的扩大是其直接原因,政治稳定、政策得力为其保驾护航,资源、劳动力以及科技则是其重要条件,以上因素汇总在一起,形成一种合力,推动英国工业革命的迅速发展,英国率先成为“世界工厂”。
  (设计意图:分组讨论探究能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材料的解读和答案的总结可锻炼学生提炼和概括材料信息以及史论结合的能力,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思维。)
教师过渡:大家上节课已经自主学习了本节课的内容,哪位同学来概括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就主要在哪四大领域?标志性的成就是什么呢? 
学生:主要在棉纺织业、冶金业、采矿业和交通运输业。标志性成就是改良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
教师:非常好。
  (设计意图:检查学生的预习成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引导: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性成就是改良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大家阅读材料,分组合作探究,竞赛抢答:改良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带来怎样的影响?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辩证分析历史问题的思维能力。)
教师:第一则材料带来怎样的影响?
学生:促进了城市化进程;
教师:第二则材料说明什么问题?
学生:带来交通运输业的革命。(还有同学看到人们生活改变。予以表扬。)
教师:这则材料又表明什么影响?
学生:产生了新的工业部门。(其它同学补充: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教师:最后一则材料大家共同回答蒸汽机应用有什么影响?
学生:带来环境污染。
(设计意图:讨论后分组展示答案能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史论结合的能力。)
  教师过渡:假如你是生活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人,你会发现你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下面我们分组讨论、探究一下工业革命的影响。提供材料,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教师点拨。
  问题一:图表信息反映什么问题?
   (促进生产力发展。还有同学看到人们生活的变化。予以表扬。)
  问题二:图表信息反映什么问题?
   (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学生答不出经济结构的变化,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分析。)
  问题三:材料信息反映工业革命带来怎样的影响?
   (工厂制度出现;社会关系变化,形成两大对立阶级。)(学生概括性不强,教师予以点拨。)
  问题四:材料信息反映什么问题?
   (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问题五:图表信息反映什么问题?
   (工业革命带来环境污染。)
教师补充:工业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影响,也应看到工业革命是一把双刃剑,在带来社会进步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问题。
(设计意图:材料的解读和信息的提取可锻炼学生提炼和概括材料信息的能力、合作探究能力以及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
教师过渡:工业革命完成,技术革新的脚步并未停止,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接着到来,下面换一种方式来学习第二次工业革命。同学们结合课件中的问题自主解决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间、发生的国家、特点、成就及影响。教师结合课件中的问题让学生共同或个别回答。
 (设计意图:学生回答,检查预期学习成果,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又做到教材内容的处理重点突出,又能完成教学任务。)
  教师进一步强调: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最突出成就电力的应用与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影响,(教师利用PPT展示电力发明的相关部门。)电力应用于工业部门促进生产力发展,人类进入电气时代;推动社会变革和文明进步;电力应用于交通和通讯部门,资本主义确立全球优势,世界各地联系更加紧密;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技术革新的脚步进一步向纵深发展,带来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这些技术革新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进行,它们具有了超强的生产能力,积累了丰富的利润,它们为输出商品、资本而进一步加强了对外扩张,导致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第二次工业革命有个整体的理解与把握,并做好与下一目的衔接。)
三、两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市场形成的影响
教师过渡:最后我们来学习一下在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途径与影响。因为这一问题是本课的一个难点问题,我们来共同探究。
教师:首先我们回顾一下前面学习的内容,世界市场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
学生:新航路的开辟。
教师:新航路开辟加强了欧洲、亚洲、非洲与美洲之间的商业联系,世界市场雏形出现。而殖民扩张则是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途径。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看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动态地图和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形成示意图,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工业革命后,英国凭借其技术优势成为“世界工厂”。在强大生产能力的支撑下,英国的商品流向世界各地,英国将触角伸向了世界每一个角落,世界的联系加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后,美国等新兴国家迎头赶上,对于世界的争夺也趋向白热化。通过商品输出,资本输出,甚至是武力逼迫等手段,以英美等为代表的欧美强国,把世界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世界市场伴随着工业革命的步伐最终形成。
教师:下面接着来看这幅图:资本主义自身的特点就是具有开放性和扩张性,从一产生就以全世界为舞台,随着列强的侵略扩张,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几乎整个非洲、亚洲除日本外、整个拉美地区都沦为列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世界殖民体系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也最终形成。然后展示形成过程、让学生回答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途径。教师进一步补充形成原因、介绍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给西欧、亚非拉和世界的影响。
 (设计意图:通过动态地图的分析帮助学生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有个整体而形象直观的把握。原因和影响的引导分析能帮助学生认清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的本质是资本主义的开放性和扩张性这一本性决定的,对殖民国家而言是利好,对亚非拉国家而言主要是灾难。培养学生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辩证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教师过渡:至此本课所有内容学习完毕。下面检查一下学生们的学习效果。
教师让两位同学将两次工业革命的不同点按PPT有关项目答案书写在黑板上,其他同学写在学案上。(设计意图:检查学生的自主学习效果,事实证明学生掌握的还可以。)
教师引导学生比较复习两次工业革命不同点的剩余相关知识,展示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形成对本课内容的整体把握。
(设计意图:知识结构的展示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教师进行课堂小结:工业文明造成了人类社会的大转型,它带来了便捷、高效,但是它也带来了诸多问题。现在看来,工业文明似乎不应是简单的财富的增长。工业文明应该拥有更加丰富的内涵。在工业文明面前,我们发现:创新的确能改变世界,发展还需以人为本!
【板书提纲】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一、蒸汽时代(第一次工业革命)
 1、背景
 2、成就
 3、影响
二、电气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
 1、概况
 2、成就
 3、影响
三、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1、过程
 2、途径
 3、影响
【教学反思】
精心设计教学步骤,能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新颖的导入能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本节课导入部分借用视频、图片资料导入,能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效果来看还是非常成功的。科学整合教材,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能让学生感觉线索清晰。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教学资源和教学方式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过程中注意学生各种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做到学习历史,并与现实密切联系。学习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时,引导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认识到发展经济的同时要处理好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培养了学生辩证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分层教学,值得深思。本节课通过分层训练,既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又检查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可谓一箭双雕。
当然,教学过程中仍有许多细节需要进一步优化,应进一步加强对教材的研究,在整合教材上下功夫,在教学语言上下功夫,力争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此外,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如何落到实处仍是我们应该继续探讨的一个问题。
【课时训练】
1.“明确限定的工作时间,较大的劳动强度,都使工作和休闲形成强烈的反差……中产阶级在政治和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明显,他们反对各种野蛮或血腥的娱乐方式,试图取消容易引起骚乱的传统节日庆典……19世纪初的欧洲,兴起一场理性休闲运动。”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工业革命促进了生活价值观的变革   B.工业革命后中产阶级社会地位提高
 C.工业革命推动传统节日退出历史舞台   D.大机器生产带来了人们精神的异化
2. “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互动的整体化趋势,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为论证该观点,你将选择的论据是( )
①第二次工业革命加强了国际交流,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②交通运输工具的变革,密切了世界各地经济的联系
③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的新殖民主义加速了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
④电信工具的创新加速了各地商业信息的交流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3、某《英汉词典》在解释“bus”时,列出的义项有①公共汽车②火箭的一级③火车车厢④公共马车。如果按照历史上这些含义出现的先后来编写辞条,那么正确的顺序应当是(  )
  A.①③④②   B. ③②①④   C. ④①③②   D. ④③①②
4、工业革命的实质既不是发生在煤炭、钢铁、纺织工业中引人注目的变革,也不是蒸汽机的发展,而是以竞争代替了先前主宰着财富的生产与分配的规章条例。……比技术革新影响更深刻的,是经济社会运行规则的变化。这里的经济社会运行规则是指(  )
  A.机器大工业生产 B.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C.工厂制组织形式 D.工业城市生活方式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73年,对后来现代化至关重要的两个观念上的变化已经发生: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此外还有一个技术性的工业革命。现代科学和现代工业推动了今天以西方为主体的世界体系。反观中国,1573年的时候进入明朝后半段。虽然明朝在技术和思想上都有进步,并没有跳出王朝循环的那一套规律。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金灿荣
材料二  中国这种从传统社会到近代社会的转型,在明末已经开始,这一转型具有划时代意义。中国市场迅速扩张,在全国市场形成以后,实际上就是发展到世界市场上去,这是一个必然的结果,也就是说中国的白银货币化直接影响了世界市场的建立。
                ——中国社科院明史专家 万明
 (1)据材料一、二,指出近代世界市场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有哪些?(4分)
  
材料三? 没有什么在表达工业时代的恶果时比这副照片(《断掌工业》罗伯特?杜瓦斯诺摄于1956年)更令人震惊的了。早期的工业社会已变成疯狂的食人机器,浓烟蔽日的工厂和血淋淋的断指,是对19世纪兴起的所谓“人类的进步”最为直接的控诉。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全面简要地评价两次工业革命的共同历史影响。对我们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有何启示?(6分)
【高考真题】
1、(2014福建文综,19)在英国,狭窄的铁路跨过像绿色海洋一样的乡间,把沿途被装进火车的英国人民,抛进城门口越来越稠密的人群之中。这一现象反映了工业革命(  )
 A.缩小城乡差距  B.促进农业快速发展
 C.推动城市化进程 D.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
2、(2014广东文综,20)欧美国家率先实现了从有机物经济向无机物经济的转变,即生产活动中的动力来源从动植物向矿物的转变,直接推动这一转变的是(  )
 A.蒸汽机   B.计算机???? C.牛顿经典力学??  D.达尔文进化论
3、(2014山东文综39)
材料 就欧洲的工业化历史而言,“世界视野”对于欧洲的意义远不如“欧洲视野”对于世界的意义大。对于核心地区的经济增长来说,亚洲、非洲和南美洲等边缘地区的作用微不足道。                   ——据帕特里克·奥布莱恩《欧洲经济发展》等
问题:对帕特里克·奥布莱恩的观点加以评述。(8分)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评测练习
【课时训练】
1.“明确限定的工作时间,较大的劳动强度,都使工作和休闲形成强烈的反差……中产阶级在政治和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明显,他们反对各种野蛮或血腥的娱乐方式,试图取消容易引起骚乱的传统节日庆典……19世纪初的欧洲,兴起一场理性休闲运动。”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工业革命促进了生活价值观的变革   B.工业革命后中产阶级社会地位提高
 C.工业革命推动传统节日退出历史舞台   D.大机器生产带来了人们精神的异化
2. “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互动的整体化趋势,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为论证该观点,你将选择的论据是( )
①第二次工业革命加强了国际交流,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②交通运输工具的变革,密切了世界各地经济的联系
③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的新殖民主义加速了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
④电信工具的创新加速了各地商业信息的交流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3、某《英汉词典》在解释“bus”时,列出的义项有①公共汽车②火箭的一级③火车车厢④公共马车。如果按照历史上这些含义出现的先后来编写辞条,那么正确的顺序应当是(  )
  A.①③④②   B. ③②①④   C. ④①③②   D. ④③①②
4、工业革命的实质既不是发生在煤炭、钢铁、纺织工业中引人注目的变革,也不是蒸汽机的发展,而是以竞争代替了先前主宰着财富的生产与分配的规章条例。……比技术革新影响更深刻的,是经济社会运行规则的变化。这里的经济社会运行规则是指(  )
 A.机器大工业生产 B.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C.工厂制组织形式 D.工业城市生活方式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73年,对后来现代化至关重要的两个观念上的变化已经发生: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此外还有一个技术性的工业革命。现代科学和现代工业推动了今天以西方为主体的世界体系。反观中国,1573年的时候进入明朝后半段。虽然明朝在技术和思想上都有进步,并没有跳出王朝循环的那一套规律。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金灿荣
材料二  中国这种从传统社会到近代社会的转型,在明末已经开始,这一转型具有划时代意义。中国市场迅速扩张,在全国市场形成以后,实际上就是发展到世界市场上去,这是一个必然的结果,也就是说中国的白银货币化直接影响了世界市场的建立。
                ——中国社科院明史专家 万明
 (1)据材料一、二,指出近代世界市场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有哪些?(4分)
  
材料三? 没有什么在表达工业时代的恶果时比这副照片(《断掌工业》罗伯特?杜瓦斯诺摄于1956年)更令人震惊的了。早期的工业社会已变成疯狂的食人机器,浓烟蔽日的工厂和血淋淋的断指,是对19世纪兴起的所谓“人类的进步”最为直接的控诉。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全面简要地评价两次工业革命的共同历史影响。对我们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有何启示?(6分)
【高考真题】
1、(2014福建文综,19)在英国,狭窄的铁路跨过像绿色海洋一样的乡间,把沿途被装进火车的英国人民,抛进城门口越来越稠密的人群之中。这一现象反映了工业革命(  )
 A.缩小城乡差距  B.促进农业快速发展
 C.推动城市化进程 D.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
2、(2014广东文综,20)欧美国家率先实现了从有机物经济向无机物经济的转变,即生产活动中的动力来源从动植物向矿物的转变,直接推动这一转变的是(  )
 A.蒸汽机   B.计算机???? C.牛顿经典力学??  D.达尔文进化论
3、(2014山东文综39)
材料  就欧洲的工业化历史而言,“世界视野”对于欧洲的意义远不如“欧洲视野”对于世界的意义大。对于核心地区的经济增长来说,亚洲、非洲和南美洲等边缘地区的作用微不足道。                   ——据帕特里克·奥布莱恩《欧洲经济发展》等
问题:对帕特里克·奥布莱恩的观点加以评述。(8分)
参考答案:
【课时训练】
1-4 ACDB
5、 (1)因素: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促进;工业革命的推动;近代科学的发展;中国白银货币化的影响。(4分)
(2)评价: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但也带来环境破坏和工人利益受损等社会问题。(任意两点4分)
启示:要重视科技创新;只有主动开放并融入世界才能发展;要以人为本;要保护环境,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科学发展之路。(任意两点2分)
【高考真题】
1-2 CA
3、帕特里克?奥布莱恩站在欧洲的立场上,过分强调欧洲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中心地位,无视亚非拉等地区对世界发展做出的贡献,其观点具有片面性。
??? 近代欧洲制度的创新、经济发展和思想进步对世界历史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但奴隶贸易等史实表明,欧洲的“中心”地位及其对世界的贡献,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对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剥削和血腥掠夺基础之上的。 ??? 自新航路开辟以来,世界逐渐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各地区、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联系和交流不断加强,共同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
课件46张PPT。第一届世界博览会举办地水晶宫外景★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课 标 要 求第9课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蒸汽时代
(第一次工业革命)电气时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整体时代
(世界市场的形成)1、前提、条件
2、进程
3、影响1、时间
2、特点
3、成就
4、影响1、时间
2、方式
3、过程
4、影响整体感知  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进程、影响;

难点:

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重点:工业文明之
蒸汽时代第一篇章一、第一次工业革命 (18C中期— 19C中期)
1、背景 (合作探究)
材料一 著名学者钱乘旦先生认为:“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了一个合适的政治制度,这个制度保证社会有宽松、和平的环境,让人们追求个人的目标,最大限度地发挥创造能力。”
(1)思考:英国工业革命进行的政治前提是怎样的?前提: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政局稳定;一、第一次工业革命 (18C中期— 19C中期)
1、背景 (合作探究)
材料二 早在1624年,英国议会就制定专利法,规定第一发明人对其新发明拥有正当的财产权利。
(2)思考:材料反映英国工业革命的有利条件是什么?专利法的保护,刺激新技术新发明不断出现。一、第一次工业革命 (18C中期— 19C中期)
1、背景 (合作探究)
(3)据材料三,概括英国工业革命发生的有利条件
还有哪些?有利条件:积累了资本和原料、劳动力、技术。材料三 英国通过殖民扩张和掠夺拥有更多的、可供工业革命使用的资金用的流动资本和原料,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了技术为工业革命准备了技术条件。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一、第一次工业革命 (18C中期— 19C中期)
1、背景 (合作探究)
材料四 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工场手工业也不能再满足这种需求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就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
    ——《共产党宣言》
(4)材料表明英国工业革命首先发生的直接原因是什么?直接原因:市场需求不断扩大。一、第一次工业革命 (18C中期— 19C中期)
1、背景(1)政治前提:资产阶级统治地位确立,政局稳定;法律的保障,政策的支持。
(2)经济条件:人口、资本自由流动;资源丰富;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了技术知识;海外殖民地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丰富的原料。
(3)直接原因:市场需求扩大,各行业兴起技术革新的热潮。
知道条件 飞梭
(织布) 珍妮纺纱机
(1765年)
开始标志
水力纺纱机
(纺纱) 水力织布机
(织布)走进进程(1)技术革新首先开始于棉纺织业。一、第一次工业革命 (18C中期— 19C中期)
1、背景
2、成就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煤矿第一次工业革命时 期的英国炼铁厂(2)冶金业和采矿业也出现了一系列重大技术发明。(3)动力革新:万能蒸汽机(标志性成就)(4)交通运输业的革命1814年,火车机车;
1825年,第一条铁路通车;
1863,伦敦第一条地铁修成;
1807年,蒸汽为动力的汽轮问世。(5)机器制造业的机器化。(完成标志)重点突破材料一 使用蒸汽动力后,工厂集中在城市进行生产。人们因此称蒸汽机是“工业城市之母。”
材料二 1814年,矿工出身的史蒂芬孙成功制造了第一台蒸汽作动力的火车机车;1825年,第一条铁路通车;1863,伦敦第一条地铁修成;1807年,蒸汽为动力的汽轮问世。
材料三 自18世纪晚期起,蒸汽机在采矿业、冶炼、纺织、机器制造等行业中也都获得迅速推广。到19世纪中期,一个新兴工业部门—机器制造业诞生了。蒸汽机的使用使英国的纺织品产量在20多年内(从1766年到1789年)增长了5倍,加速了资金的积累。
材料四 伦敦得名“雾都”,根子是工业化。英国是工业革命的发祥地,蒸汽机的发明与推广推动了采煤业和制造业,煤烟造成了“可以与日全食相比的黑暗”。在这种背景下,伦敦“雾都”这顶帽子一戴就是一百多年。 阅读材料,思考:蒸汽机发明和应用带来怎样的影响?(1)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快。
(2)带动交通运输业革命,人类进入铁路时代和航海时代。
(3)新兴工业部门涌现;生产力迅速提高,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4)带来环境污染。
棉纺织业的技术革新动力需求万能蒸汽机问世广泛应用机器制造业产生机器化标志着工业革命完成(英国)一、第一次工业革命 (18C中期—19C中期)
1、背景
2、成就 向欧美国家扩展3、影响工业革命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感悟影响(合作探究)(1)材料一现象表明英国工业革命带来怎样的影响? 经济结构发生变化;工业化进程加快;城市化进程加快。出现了工厂制度;社会分裂为两个对立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工业革命使世界成为一个整体,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带来环境污染?!积极:①经济:生产力提高,进入蒸汽时代。工厂制度形成,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②政治:形成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③世界:世界各地日益成为一个整体,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殖民扩张加剧,东方从属于西方。
 ④生活: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
消极: 带来了环境污染。一、第一次工业革命 (18C中期—19C中期)
1、背景
2、成就
3、影响工业文明之
电气时代第二篇章⑴电力的广泛应用(进入电气时代,       标志性成就)
⑵内燃机的发明与应用及新交通领域的革命
⑶新兴的化学工业取得显著的发展。
⑷钢铁工业的大发展。二、第二次工业革命(19C70年代-20C初)
1、开始
2、成就:
3、影响:
时间?国家?最突出特点?二、第二次工业革命(19C70年代-20C初)
1、开始
2、成就:
3、影响:
时间?国家?最突出特点?电力应用的意义
(1)促进生产力发展,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2)推动社会变革和文明进步。
(3)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4)资本主义确立全球优势,世界各地联系更加紧密。二、第二次工业革命(19C70年代-20C初)
1、开始
2、成就:
3、影响:
时间?国家?最突出特点?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感悟影响电气时代、大企业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更加丰富二、第二次工业革命(19C70年代-20C初)
1、开始
2、成就:
3、影响:
(1)经济:生产力提高,进入电气时代。大企业(垄断组织)时代到来。
(2)政治: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不平衡加剧,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矛盾加剧,最终引发一战。
(3)世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4)生活:改善和丰富了人类文化生活。
(5)环境:带来环境污染。(消极)工业文明之
整体时代第三篇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亚洲大部分几乎整个非洲整个拉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资本主义的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1、形成过程:2、形成方式、原因:A.国际贸易的发展(商品倾销原料掠夺);三、世界市场的形成⑴15-16世纪,新航路开辟,开始形成。
⑵16-18世纪,殖民扩张,进一步拓展。
⑶18C中期-19C中期,工业革命,初步形成。
⑷19中后期-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最终形成。⑴国际贸易
⑵人口和资本的流动
⑶殖民扩张(武力逼迫)⑷交通运输和通讯技术的进步
⑸根本推动力: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⑹根源:资本主义的开放性和扩展性1、形成过程:2、形成方式、原因:3、影响(思维拓展)三、世界市场的形成C.加强了世界各国社会经济的相互联系。⑴对西欧:推动西欧资本主义发展。
⑵ 对亚非拉:带来贫穷和灾难,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加快旧的社会经济结构的瓦解。
⑶对世界:加强各国之间经济联系,推动世界贸易发展。
总结:改变世界的两次工业革命(梳理)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期 蒸汽机的使用电力的使用蒸汽电力棉纺织业、机器制造业、交通运输业电力工业、石油工业、汽车飞机制造业煤电力、石油工厂制度垄断组织(大企业)轻工业为主重工业为主生产经验的总结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工场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1)生产力发展,进入蒸汽时代;
(2)资本主义制度普遍确立;
(3)促进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4)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形成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1)生产力发展,进入电气时代;
(2)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3)促进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4)资本主义国家不平衡加剧,导致一战。总结: 改变世界的两次工业革命(梳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加快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升国际实力。
注意环境污染问题,坚持可持续发展。
课堂小结整体时代 【课时训练】
1.“明确限定的工作时间,较大的劳动强度,都使工作和休闲形成强烈的反差……中产阶级在政治和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明显,他们反对各种野蛮或血腥的娱乐方式,试图取消容易引起骚乱的传统节日庆典……19世纪初的欧洲,兴起一场理性休闲运动。”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工业革命促进了生活价值观的变革  
 B.工业革命后中产阶级社会地位提高
 C.工业革命推动传统节日退出历史舞台  
 D.大机器生产带来了人们精神的异化
2. “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互动的整体化趋势,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为论证该观点,你将选择的论据是( )
①第二次工业革命加强了国际交流,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②交通运输工具的变革,密切了世界各地经济的联系
③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的新殖民主义加速了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
④电信工具的创新加速了各地商业信息的交流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AC3、某《英汉词典》在解释“bus”时,列出的义项有①公共汽车②火箭的一级③火车车厢④公共马车。如果按照历史上这些含义出现的先后来编写辞条,那么正确的顺序应当是(  )
  A.①③④②   B. ③②①④
  C. ④①③②    D. ④③①②
4、工业革命的实质既不是发生在煤炭、钢铁、纺织工业中引人注目的变革,也不是蒸汽机的发展,而是以竞争代替了先前主宰着财富的生产与分配的规章条例。……比技术革新影响更深刻的,是经济社会运行规则的变化。这里的经济社会运行规则是指(  )
 A.机器大工业生产 B.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C.工厂制组织形式 D.工业城市生活方式
BD自由主义:工业革命后兴起的,要求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反对国家干预经济;反映了工业革命后,日益强大的工业资产阶级要求进一步废除封建束缚、自由发展资本主义的强烈愿望。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73年,对后来现代化至关重要的两个观念上的变化已经发生: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此外还有一个技术性的工业革命。现代科学和现代工业推动了今天以西方为主体的世界体系。反观中国,1573年的时候进入明朝后半段。虽然明朝在技术和思想上都有进步,并没有跳出王朝循环的那一套规律。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金灿荣
材料二  中国这种从传统社会到近代社会的转型,在明末已经开始,这一转型具有划时代意义。中国市场迅速扩张,在全国市场形成以后,实际上就是发展到世界市场上去,这是一个必然的结果,也就是说中国的白银货币化直接影响了世界市场的建立。
               ——中国社科院明史专家 万明
 (1)据材料一、二,指出近代世界市场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有哪些?(4分)
因素: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促进;工业革命的推动;近代科学的发展;中国白银货币化的影响。(4分)材料三? 没有什么在表达工业时代的恶果时比这副照片(《断掌工业》罗伯特?杜瓦斯诺摄于1956年)更令人震惊的了。早期的工业社会已变成疯狂的食人机器,浓烟蔽日的工厂和血淋淋的断指,是对19世纪兴起的所谓“人类的进步”最为直接的控诉。
评价: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但也带来环境破坏和工人利益受损等社会问题。(任意两点4分)启示:要重视科技创新;只有主动开放并融入世界才能发展;要以人为本;要保护环境,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科学发展之路。(任意两点2分)(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全面简要地评价两次工业革命的共同历史影响。对我们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有何启示?(6分)【高考真题】
1、(2014福建文综,19)在英国,狭窄的铁路跨过像绿色海洋一样的乡间,把沿途被装进火车的英国人民,抛进城门口越来越稠密的人群之中。这一现象反映了工业革命(  )
 A.缩小城乡差距  B.促进农业快速发展
 C.推动城市化进程 D.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
2、(2014广东文综,20)欧美国家率先实现了从有机物经济向无机物经济的转变,即生产活动中的动力来源从动植物向矿物的转变,直接推动这一转变的是(  )
 A.蒸汽机    B.计算机????
C.牛顿经典力学??  D.达尔文进化论CA3、(2014山东文综39)
材料  就欧洲的工业化历史而言,“世界视野”对于欧洲的意义远不如“欧洲视野”对于世界的意义大。对于核心地区的经济增长来说,亚洲、非洲和南美洲等边缘地区的作用微不足道。
 ——据帕特里克·奥布莱恩《欧洲经济发展》等
问题:对帕特里克·奥布莱恩的观点加以评述。(8分) 帕特里克?奥布莱恩站在欧洲的立场上,过分强调欧洲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中心地位,无视亚非拉等地区对世界发展做出的贡献,其观点具有片面性。
???
近代欧洲制度的创新、经济发展和思想进步对世界历史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但奴隶贸易等史实表明,欧洲的“中心”地位及其对世界的贡献,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对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剥削和血腥掠夺基础之上的。 ???
自新航路开辟以来,世界逐渐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各地区、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联系和交流不断加强,共同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谢谢大家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发明了电灯,德国工程师戴姆莱和狄塞尔先后发明了以汽油和柴油为燃料的内燃机,德国化学家雷佩发明了合成橡胶、合成油漆等,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发明了炸药。最突出特点:科学成为技术进步的最重要推动力比较:工厂制度与大企业的不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