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20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教案+课件+检测(4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20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教案+课件+检测(4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12-05 16:24:24

文档简介

高中岳麓版历史必修二《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课标要求: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事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识记经济特区的概念及其设立、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世贸组织的由来和发展、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历程。理解对外开放的原因、设立四个特区的原因、对外开放的特点、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搜集资料、设置探究问题,让学生比较、归纳、概括对外开放新格局形成的过程;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我国“入世”的历程,深刻感受我国“入世”的影响和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刻理解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党的基本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树立对外开放意识,认可和支持我国对外开放政策,并从中获得必要的现代经济意识;培养学生与时俱进、把握人类历史发展动向的意识,引导学生形成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树立面向世界、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信念和责任感。
教材分析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对外开放的方针,之后,对外开放格局逐步形成。30年来,对外开放在我国经济的增长过程中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所以,了解这段历史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历程。
本课分两目内容,阐述了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过程。第一目“经济特区和经济开发区”,讲述了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过程。第二目“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讲述了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原因和影响。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原因
难点: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设疑引思,并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用有效的策略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升华情感,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直观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逐步展示我国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我国对外开放新格局的特点,同时指导学生注重历史学习过程中的时空结合观点。
讨论法:结合课前准备的图片或音像资料,让学生了解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历程,感受中国政府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潮流、积极迎接挑战以促进经济高速发展的勇气和决心。
教学资源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教师教学用书、多媒体课件、图片、音像资料
相关网站:中学历史教学园地、土豆网
板书设计
经济特区和经济开发区
经济特区的设立
设立背景
设立的原因及国家政策
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
形成历程
对外开放新格局的特点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世贸组织的由来和发展
中国加入世贸的历程
中国加入世贸的影响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市,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在这首歌曲中,“老人”就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他当年画的那个“圈”不断扩展,开放的春风绿了江南岸,又度玉门关,从南方到北方,从沿海到内地的发展中,中国对外开放新格局逐步形成。
经济特区和经济开发区
设计思路:展示反映深圳设为特区前后的两幅图片,引出中共十一解散后中全会确定的对外开放方针。出示课堂探究一:“结合国际国内形势,分析中国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通过分析,让学生理解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为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而采取的重要措施。课件演示“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陆省会城市—中西部”这一对外开放新格局形成的过程,出示课堂探究二:“中国对外开放格局呈现出什么特点?当代的对外开放与旧中国向列强开放通商口岸和商埠有哪些本质区别?”重点分析经济特区“特”的含义及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
经济特区的设立
(课件展示)
四个经济特区建立,展示图片
课堂设问: 为什么在这四处设立特区?
沿海港口开放城市
(课件展示)邓小平的言论 3、(课件展示)沿海经济开发区
4、(课件展示)开发上海浦东
5、思考:中国对外开放格局形成
??????????????????????????? ????? 
课堂探究:中国对外开放格局呈现出什么特点?(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教学反思:采用设置情境,设疑引思,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模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用有效的策略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也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通过课件演示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有助于学生理解我国对外开放新格局的特点。同时指导学生注重学习历史过程中的时空结合。
(导入下一环节 )随着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我国既向外国逐步开放我们的市场,同时又要开拓国外市场。江泽民同志形象地说:“‘引进来’与‘走出去’是对外开放的两个轮子,必须同时转动起来。”因此,加入世贸组织是中国融入世界经济的必然选择。
(二)加入世贸组织
?? 设计思路:通过展示图片或音像资料,让学生了解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历程,分析“入世”的原因,探究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感受中国政府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潮流、积极迎接挑战以促进经济高速发展的勇气和决心。?
1、世贸组织的由来和发展
前身
建立
原则
关贸总协定
1948年1月1日
世界贸易组织
1995年1月1日
关于关税和贸易准则的多边国际协定
2、中国加入世贸的历程
结合课前准备的图片介绍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过程:世界贸易组织于2001年11月10日在卡塔尔多哈举行会议,通过《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议定书》,中国政府用了15年多的时间,坚持以发展中国家的身份申请加入世贸组织,经过数轮谈判,终于在2001年底正式成为它的一员。
课堂探究:中国为什么要加入世贸组织?
3、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影响
课堂探究: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将会面临哪些挑战和机遇?
教学反思:在教学中尽量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参与到教学中,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学会搜集、整理、运用历史资料,探究、质疑历史问题,体验历史学习过程的乐趣。
课堂小结:在本节课中,我们学习了中国对外开放和加入世贸组织的历程,探讨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通过学习让我们更进一步认识到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中国经济也正在融入世界经济轨道。

巩固练习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 )
A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扩大对外贸易,吸引外资
C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经济 D尽快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以下是沿海经济特区的是( )
A海南省 B深圳 C上海 D长江三角洲
我国进入对外开放新阶段的标志( )
A海南成为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 B开放开发上海浦东
C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D内地各省会城市的开放
4、完成表格:鸦片战争后的“开放”与现在的“开放”比较
比较
鸦片战争后的“开放”
现在的“开放”
开放前提
开放性质
开放目的
开放结果
一、选择题
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在福建和广东设立特区的条件
A.是革命老区 B.交通便利,自然条件优越
C.物产丰富,人均产值高 D.靠近港澳,华侨众多
2.经济特区的特殊主要在于
A.政治制度不同 B.经济政策不同 C.与中央的关系不同 D.权力大于其它省区
3.深圳在改革开放前是一个渔村,1999年深圳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达到4300美元.这主要是因为:
A.深圳的交通条件便利 B.深圳的资源丰富
C.深圳率先开放,政策优惠 D.深圳华侨众多
4.下列城市中不属于14个沿海开放城市的是
A.大连,秦皇岛 B.天津广州 C.烟台,青岛 D.上海,厦门
5.“引进来”的战略的积极作用不包括   
A.解决了我国建设中资金不足 B.引进了外国先进的技术
C.开拓了广阔的国际市场 D.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6.中国成为世界大家庭一员的时间是:   
A.1997年10月 B.2000年11月 C.2001年11月 D.2001年10月
7.中国逐渐形成的对外开放新格局是
A.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C.内地——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
D.经济特区——内地——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
8.(原创)“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的崛起座座城,奇迹般的崛起座座金山……”这些金山最先出现在:
A.海南省 B.广东,福建 C.长江三角洲 D.香港,澳门
9.(原创)“进入中国经济的大门,打开中国市场的金钥匙,连接中国与世界经济的桥梁”的城市是
A.福州 B.深圳 C.上海浦东 D.广州
10.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我国积极推行“走出去”的战略,其主要意图在于
A.学习外国先进的管理经验 B.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C利用外国丰富的劳动资源 D.引进外国先进技术
二、材料分析
11.摩托罗拉公司高级副总裁兼摩托罗拉中国公司总裁赖炳荣说:“中国加入WTO对我们有什么不利的影响?我想不出来!”请思考,他为什么要这样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中国有什么好处?

探究延伸
12.当代的对外开放与旧中国向列强开放通商口岸和商埠有有何不同?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答案
1-10:DBCDC CBBCB
11.答案要点:入世是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融入世界经济的过程, 入世既是必然趋势,挑战也是在痛苦中发展的过程,因此,利远远的大于弊。
入世是中国融入世界经济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与世界经济实现全面接轨的一个契机,标志着世界大市场对中国的开放,符合中国的根本和长远利益.同时中国经济融入世界,也会推动全球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12.答案要点:
①背景:旧中国是在被列强侵略战败的情况下被迫开放口岸;新中国的开放是为了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②社会性质:旧中国是半殖民半封建社会;新中国是独立自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③影响:旧中国的开放导致中国贸易入超,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料产地,沦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客观上也促进了中国封建经济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产生;新中国的开放促进了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并逐渐走向世界,成为中国的强国之路。
课件20张PPT。第20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1、歌词“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这里的“春天”是指?2、有位“老人”在南海边 “画了一个圈”是指?请同学们根据《春天的故事》歌词思考回答: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省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一、经济特区的建立什么是经济特区?“特”在哪里?经济特区是指国家划出一定的范围,在引进外资、减免税收等方面给予特殊优惠,以此引进外资、外国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特”的表现:第一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第二实行不同于内地的经济管理体制。厦门深圳珠海海南汕头 请思考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地方建立经济特区的原因。
一是自然交通条件方面,都在南方,在对外交通与运输方面处于有利位置;
二是地理位置都距香港、澳门、台湾比较近,有利于吸引港、澳、台的资金;
三是都是著名的侨乡,历史上与海外有密切交往。1984年,80岁 “除现在的特区外,可以考虑再开放几个港口城市……”4、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沿海开放的港口城市 大 秦 天 烟 青 连 南
上 宁 温 福 广 北 湛5、建立沿海经济开放区(1)闽南(厦门、漳州、泉州)三角洲(2)长江三角洲(3)珠江三角洲(4)环渤海地区启

?上海,作为中国长江三角洲城市带的中心城市,是20世纪的一个奇迹。犹如“法术”一样,呼唤出一个日新月异的上海。今天的上海,不仅处在中西文化的交汇点上,而且处在中国古代传统和现代传统的交汇点上。面对国际化、全球化趋势,上海继续保持开阔、雅致、精明、沉稳的城市品格,永远向世界一流看齐,真正成为世界的上海。 6、上海浦东的开发——进一步开放的标志开发前的浦东开放后的浦东7、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可以有效地提升京津冀和环渤海经济区的经济发展水平。8、对外开放整体格局形成思考: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全方位对世界上所有类型的国家开放多层次由东到西、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沿海到内地推进宽领域不仅是经济领域,也在科学、教育、文化等领域开放点线面内地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世贸组织简介:
?由来:成立于1995年,总部在日内瓦,前身是1948年的“关贸总协定”
?性质:是各国之间从事经济贸易活动的世界统一的市场入世 原因 1、创造良好的对外贸易环境的需要。 2、解决国际贸易争端的需要。 3、促进中华民族统一大业的需要。 4、树立新的国际形象的需要。 5、促进经济体制改革深入进行的需要。2、世界贸易组织日内瓦总部五个
需要?入世历程
1、1981年,中国首次派观察员列席国际纺织贸易谈判会议2、1986年7月,中国正式申请恢复在关贸总协定中的缔约国地位3、2001年11月中国成为世贸组织正式成员。2001年11月11日,在多哈召开的世贸组织第四次部长级会议审议并表决中国加入世贸组织。3、三步骤?4、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的影响一、机遇----中国融入世界的必然选择、中国与世界经济实现全面接轨的契机、 世界市场对中国的开放。二、挑战----与狼共舞! 在经济全球化中,企业要想不被淘汰,就必须成为狼。否则,你把自己摆在羊的位置上,结果是只有被狼吃掉。如果把自己变成狼,还可以拚搏一番……而要成为狼,就必须熟悉国际竞争的规则,按照国际惯例来竞争。如果你不去,也不敢去了解国际竞争规则,你就永远没有成为狼的可能!
-----海尔集团总裁 张瑞敏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机遇与挑战 1.为中国经济创造了公平的国际竞争环境2.有利于维护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权利3.世界市场对中国的开放,将使中国享有各国开放市场带来的机会和好处,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开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全面参与国际竞争,加快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机遇想一想1、随着关税降低和市场的扩大开放,国外先进
的产品和服务将大量涌入中国 ,这将使中国落后的企业和产业面临严峻的考验。 2、面对西方高科技、高技术产品的竞争,中国会有许多技术落后,产品质量差的企业,面临着挑战3.中国的失业人口也有上升的可能。挑战课 堂 讨 论主权被严重侵犯在平等交往、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开放 列强侵略下的屈辱开放在坚持国家主权的前提下,主动地开放。适应列强殖民主义的需要吸收发达国家的先进科技,吸引资金,促进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丧失主权,严重阻碍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提高了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课堂小结 1980年开始,5个经济特区 1984年,14个沿海开放城市 4个沿海经济开放区 1990年,开放开发上海浦东两大决策 对外开放格局的逐步形成引进来走出去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开放沿江、沿边、省会城市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富国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