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统编版2023-2024学年四年级语文下册大单元整体设计- 第八单元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素养目标)统编版2023-2024学年四年级语文下册大单元整体设计- 第八单元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3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27 16:08: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大单元整体设计★★
单元名称 第八单元 童话之旅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中外经典童话”这个主题进行编排设计,编排了不同国家、不同风格的三篇童话,带我们走进奇妙的童话世界,品味童话的语言,感受童话的独特魅力。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感受童话的奇妙,体会人物真善美的形象”。教学时,不只是让学生感受到童话想象的特点,重点还应放在体会童话故事人物真善美的形象。针对不同的课文,可以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发学生的想象,体会王葆淘气、爱幻想的特点;通过环境、人物的对比描写体会主人公巨人的内心;通过场景和内心活动的描写读懂小人鱼的心事,体会小人鱼的美丽和纯真。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按自己的想法新编故事”,要引导学生通过设想故事的不同结局重新组合故事情节,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材特点: 依据学段课程标准及设计单元学习目标的设定,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感受童话的奇妙,体会人物真善美的形象”。 1.课文节选了童话《宝葫芦的秘密》的开头部分,向读者亲切地介绍了“我”对宝葫芦产生兴趣的缘由,让人对接下来的故事充满了好奇。思考王葆渴望得到宝葫芦的理由;了解“宝葫芦的秘密”这个故事的起因;能发挥想象,创编故事。 2.课文主要讲一个自私的巨人在孩子们的帮助下,改正了自己的错误,和孩子们一起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告诉我们能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想象画面,体会巨人在行动上和心理上的变化;通过朗读,体会这篇童话在表达上的特点。 3.课文节选了童话《海的女儿》的开头部分,描绘了奇异的海底世界,写了海公主们的生活,还写了最小的海公主对人类的世界充满向往,激发我们阅读整个故事的兴趣。默读课文,把握故事内容,说出文中的奇妙之处;交流对最小的公主的印象,激发阅读原著的兴趣。 4.引导学生通过回顾学过的童话,交流童话中的奇妙想象,感受人物的形象;体会意思相近的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不同的表达效果;学习从不同角度描写某一季节;了解竖写的规则,学习在书签上练习写格言;背诵有关“勤学”的名言。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选择一个熟悉的故事,发挥想象,创编新故事。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进行有创意的新编,能把主要意思表达清楚。
单元核心素养目标: ①文化自信:品味童话的语言,感受童话的独特魅力,体会童话故事人物真善美的形象。 ②语言运用:引导学生通过回顾学过的童话,交流童话中的奇妙想象,感受人物的形象;体会意思相近的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不同的表达效果。 ③思维能力:针对不同的课文,可以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发学生的想象,体会王葆淘气、爱幻想的特点;通过环境、人物的对比描写体会主人公巨人的内心;通过场景和内心活动的描写读懂小人鱼的心事,体会小人鱼的美丽和纯真。 ④审美创造:要引导学生通过设想故事的不同结局重新组合故事情节,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针对不同的课文,可以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发学生的想象,激发阅读原著的兴趣。 2.能通过体会王葆淘气、爱幻想的特点;通过环境、人物的对比描写体会主人公巨人的内心;通过场景和内心活动的描写读懂小人鱼的心事,体会小人鱼的美丽和纯真。 3.通过朗读,体会童话在表达上的特点。能发挥想象,创编故事。 教学难点: 选择一个熟悉的故事,发挥想象,创编新故事进行有创意的新编,能把主要意思表达清楚。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26 宝葫芦的秘密(节选)
授课时间: 课型:新授 课时:第一课时
1.核心素养目标: ①文化自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故事的主人公王葆这个人物,能说出王葆想得到宝葫芦的原因。 ②语言运用:认识“妖、矩”等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冲”,会写“介、绍”等15个字,会写“介绍、声明”等词语。 ③思维能力:了解奶奶给王葆讲的故事,并根据已有内容创编故事,讲给同学听。 ④审美创造:思考王葆渴望得到宝葫芦的理由;了解“宝葫芦的秘密”这个故事的起因;能发挥想象,创编故事。感受语言文字之美。
2.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妖、矩”等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冲”,会写“介、绍”等15个字,会写“介绍、声明”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王葆想得到宝葫芦的原因,体会王葆淘气、爱幻想的童真形象。 难点:了解“宝葫芦的秘密”这个故事的起因;能发挥想象,创编故事。
3.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学习图片
4.学习活动设计:
环节一: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2.生交流看到图片后自己的感受。 3.引出课题。
教师活动:  1.教师谈话导入,引起学生读文章的兴趣。 同学们,当你们遇到烦恼或是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时,你们会怎么做呢?许多人就会这样想:要是我身上有个宝物就好了,它能随叫随到,强者或智者就会出现在我的身边,帮我解决遇到的一切困难。有这样的宝物的确令人羡慕。有个叫王葆的同学也有这样的想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样的一篇课文,它就是——《宝葫芦的秘密》。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解题。 学生活动: 携疑齐读课题。 2.“宝葫芦”是什么样的?宝葫芦的秘密是什么?
活动意图: 谈话导入授课,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走进课文,探究学习的愿望。
环节二: 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生字学习。 (2)词语学习。 (3)通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师活动: 1.教师介绍作者。 张天翼(1906—1985) 现代小说家、儿童文学家,被称为“中国安徒生”。他的童话作品有《宝葫芦的秘密》《大林和小林》《秃秃大王》《不动脑筋的故事》等。 2.本文选自《宝葫芦的秘密》的开头部分,教师出示资料,引导学生了解故事梗概。 《宝葫芦的秘密》故事梗概 王葆幻想得到一个宝葫芦,可以不费力气得到一切。一天他的愿望实现了,心里想要什么就有什么,他和同学下棋想吃掉对方棋子,棋子马上就飞到他嘴里……。他的宝贝不但没给他带来幸福反而带来痛苦,他毅然把这个宝贝抛弃。“轰”的一声后,他发现原来这是自己做的梦,他从此改正了缺点,认真学习,做一个好学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检测字词预习情况。 (1)出示字词,指名认读,注意变色的字,教师纠正读错的字音。 会写的字:怪、规、脚、住、幸、向、日、长、了 会认的字:着 ◆读准字音:“撵”读“niǎn”,不要读成“liǎn”;“瘦”是翘舌音,不要读成“sòu”。 ◆书写指导:“舔”的右下部是“”,不要写成“小”;“葵”的下部右上是“”,不要写成“”;“瘦”的中间一竖,穿至“又”上。 (2)重点词语释义。 [劈面] 劈脸。 [省心]少操心。 [远足] 比较远的徒步旅行。 [可怜巴巴] 形容可怜的样子。 5.学生练习书写、识记,教师巡视、纠正。 学生活动: 1.自读课文,勾画生字词。 2.自读词语。 3.读通课文,解决疑难字词。在教师的指导下书写生字。 4.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写的事情。 5.试着用先后顺序的词语有条理说清楚故事的发展。
活动意图: 通过预习检测,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根据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脉络。
环节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活动: 1.快速阅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1)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谁?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王葆是从谁那里听到关于宝葫芦的秘密的故事的? (3)宝葫芦有什么神奇之处?王葆想拥有宝葫芦的原因是什么? 王葆非常想拥有这样的宝葫芦的原因:用宝葫芦来解决学习、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烦恼。 2.梳理文章内容,划分层次。 学生活动: 1.快速阅读课文。 2.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3.明确:主人公是王葆;他是一个普通人,一个少先队员,他爱听故事。 明确:从他奶奶那里。明确:有了宝葫芦,想要什么就有什么。 4.划分段落层次。
活动意图: 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根据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脉络层次。
环节四:课堂回顾,作业设计
教师活动: 1.教师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学生活动: 1.学生交流收获。 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 会写本课的生字。(一个5遍,组两个词语) 摘抄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丰富积累。 提升作业:  笔下生花——学了这篇课文,你肯定大受启发吧!请你用几句话简单地写下来。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26 宝葫芦的秘密(节选)
授课时间: 课型:新授 课时:第二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 ①文化自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王葆想得到宝葫芦的原因,体会王葆淘气、爱幻想的童真形象。通过课文学习,感悟课文内容,体会语言文字的韵味。 ②语言运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③思维能力:了解奶奶给王葆讲的故事,并根据已有内容创编故事。 ④审美创造:抓住具体的语句,体会宝葫芦的奇妙和王葆的童真形象。
2.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抓住具体的语句,体会宝葫芦的奇妙和王葆的童真形象。 难点:了解奶奶给王葆讲的故事,并根据已有内容创编故事。
3.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4.学习活动设计:
环节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1.听写词语,检查学生的字词掌握情况。 2.指名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明确:本文主要叙述了一个叫王葆的小学生听了奶奶讲的宝葫芦的故事后想拥有一个无所不能的宝葫芦的故事。 3.教师过渡,导入新课。 学生活动: 1.写词语。 2.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明确:本文主要叙述了一个叫王葆的小学生听了奶奶讲的宝葫芦的故事后想拥有一个无所不能的宝葫芦的故事。
环节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教师活动: 1.默读课文,说一说王葆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感受他的童真形象。 方法指导:先读课文,让学生说一说大概的印象,再结合具体的语句来分析。 2.分角色朗读王葆和奶奶对话的片段,讨论交流。 (1)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奶奶? 明确:奶奶非常疼爱孙子王葆,甚至到了溺爱的地步:①给王葆洗脚,水刚好不烫不冷;②给王葆剪脚指甲,带有强制性;③经常不厌其烦地给王葆讲故事,且以有关宝葫芦的秘密的故事尤多。奶奶是爱的化身,也是善良、智慧的化身。 (2)奶奶为什么要变着花样给王葆讲“宝葫芦的秘密”的故事? 明确:让王葆能耐心坐下来,以方便给他洗脚、剪脚指甲。 (3)奶奶讲了哪些宝葫芦的故事?这些故事有什么共同特点? 明确:①四个故事:张三、李四、王五、赵六与宝葫芦的故事。②四个故事的共同特点:宝葫芦很神奇,故事里的主人公都幸福极了。 3.分析奶奶给王葆讲故事对王葆产生的影响,进一步体会王葆想要宝葫芦的原因。 明确:奶奶讲的关于宝葫芦的故事充满了奇幻色彩,让王葆深深地入了迷,以至于他也想在困境中拥有一个无所不能的宝葫芦。 学生活动: 1.默读课文,说一说王葆。 预设一:活泼、顽皮,有些不爱讲个人卫生。如不爱洗脚,不爱剪脚指甲。 预设二:喜欢听故事。每当奶奶带有强迫性地给他洗脚、剪脚指甲时,他就叫奶奶讲故事给他听。 预设三:爱异想天开。每当做题遇到困难或比赛种向日葵种得不好或与同学闹矛盾的时候,就想拥有一个神奇的宝葫芦。 2.分角色朗读,要尽量读出不同的语气来,体会王葆和奶奶不同的身份和性格特征。能从关于宝葫芦的故事中感受到童话故事的奇妙。 (1)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奶奶? (2)奶奶为什么要变着花样给王葆讲“宝葫芦的秘密”的故事? (3)奶奶讲了哪些宝葫芦的故事?这些故事有什么共同特点? 3.体会王葆想要宝葫芦的原因。
环节三:读写结合,学有所获
教师活动: 1.从课文第15~17自然段中,我们读到奶奶给王葆讲了内容不一样的“宝葫芦的秘密”的故事。故事很简略,你能就其中的一个展开丰富的想象创编故事吗? 2.课文结尾一段,王葆非常想拥有一个宝葫芦。假如王葆真的拥有一个神奇的宝葫芦,他会怎样呢?请你顺着思路设想下去,写一个王葆拥有神奇的宝葫芦后的故事。 3.课外读一读《宝葫芦的秘密》这本书,然后和其他同学交流一下自己的看法。 学生活动: 1.学生自读课文15~17自然段并画出相关语句。 2.学生汇报。 预设:假如王葆真的拥有一个神奇的宝葫芦,他会怎样呢? 小组内就课文结尾一段自然段进行讨论,请你顺着思路设想下去,写一个王葆拥有神奇的宝葫芦后的故事。 3.学生阅读。
环节四:摘抄积累,作业设计 1.摘抄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丰富积累。 2.抄写本课的词语(一个4遍)。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与改进: 成功之处: 不足之处: 改进措施: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27 巨人的花园
授课时间: 课型:新授 课时:第一课时
1.核心素养目标: ①文化自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花园发生的变化和巨人的转变,边读边想象花园奇幻的景象。 ②语言运用:认识“硕、允”等8个生字,会写“硕、允”等11个字,会写“柔嫩、丰硕”等词语。 ③思维能力:能说出花园发生的变化和巨人的转变,体会巨人的形象。 ④审美创造:发挥想象,把孩子们和巨人在花园里一起玩耍的情景写下来。
2.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硕、允”等8个生字,会写“硕、允”等11个字,会写“柔嫩、丰硕”等词语。 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花园发生的变化和巨人的转变。
3.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学习图片
4.学习活动设计:
环节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教师活动: 1.教师展示有关花园的美丽图片,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板书课题,引导学生由课题发挥想象。 学生活动: 1.学生观看图片,说一说。 2.巨人的花园最开始是什么样子的?后来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花园最后怎样了?你从中获得了什么启示?
活动意图: 图片导入授课,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走进课文,探究学习的愿望。
环节二: 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生字学习。 (2)词语学习。 (3)通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师活动: 1.教师介绍作者。 王尔德(1854—1900) 出生于爱尔兰都柏林,英国19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与艺术家之一,以其剧作、诗歌、童话和小说闻名。其代表作有童话《快乐王子》、小说《道林·格雷的画像》。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检测字词预习情况。 (1)出示字词,指名认读,注意变色的字,教师纠正读错的字音。 会写的字:丰、许、墙、止、重、迹、呼、自、脸、除 会认的字:盖 一 住 ◆读准字音:“允”读“yǔn”,不要读成“rǔn”或“yǒnɡ”;“砌”读“qì”,不要读成“qiè”;“拆”读“chāi”,不要读成“chē”。 ◆书写指导:“惩”是上下结构的字,不要写成左右结构;“啸”右边的“肃”不要写成“萧”;“拆”右部的点不要漏写。 (2)重点词语释义。 [丰硕] (果实)又多又大(多用于抽象事物)。 [呼啸] 发出高而长的声音。 [叱责] 用严厉的言语指出别人的错误或罪行。 [凄凉] ①寂寞冷落(多形容环境或景物)。②凄惨。 4.学生练习书写、识记,教师巡视、纠正。 学生活动: 1.自读课文,勾画生字词。 2.自读词语。 3.读通课文,解决疑难字词。在教师的指导下书写生字。 4.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写的事情。
环节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活动: 1.学生默读课文,交流以下问题: (1)故事的主人公是谁?(巨人、孩子们) (2)故事中巨人的花园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花园美→花园荒→花园美) (3)花园中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教师课件出示填空,引导学生借助填空梳理文章内容,了解花园发生变化的原因) 2.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给文章划分段落层次。 预设:本文以巨人的花园的变化为线索,理清了花园的几次变化后就可以准确地划分段落层次。(课件出示) 学生活动: 1.快速阅读课文。 2.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3.学生填空。 4.划分段落层次。
环节四:课堂回顾,作业设计
教师活动: 1.教师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学生活动: 1.学生交流收获。 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 会写本课的生字。(一个5遍,组两个词语) 摘抄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丰富积累。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27 巨人的花园
授课时间: 课型:新授 课时:第二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 ①文化自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花园发生的变化和巨人的转变。 ②语言运用:能说出巨人在行动上和心理上的变化,体会巨人的形象。 ③思维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边读边想象花园奇幻的景象。 ④审美创造:能发挥想象,把孩子和巨人在花园里一起玩耍的情景写下来。
2.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能说出巨人在行动上和心理上的变化,体会巨人的形象。 难点:能发挥想象,把孩子和巨人在花园里一起玩耍的情景写下来。
3.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4.学习活动设计:
环节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1.听写词语,检查学生的字词掌握情况。 2.回顾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用一个字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明确:变。3.教师过渡,导入新课。 过渡: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巨人的花园》的故事的主要内容。当巨人回来后,花园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最后又会怎样呢?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学习这篇课文。 学生活动: 1.写词语。 2.概括主要内容。 (三个方面:花园之变、孩子之变、巨人之变)
环节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教师活动: (一)朗读课文,体会文中运用对比展现巨人回来前后花园的不同景象。 1.巨人回来前花园的景象。 (1)引导学生观察出示的图片(孩子在花园快乐玩耍的图片),从图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明确:巨人的花园是座美丽、可爱的花园。 (2)学生默读课文,画出文中表现图画内容的句子。 ①园里长满了柔嫩的青草,草丛中到处露出星星似的美丽花朵。 ②还有十二棵桃树,春天开出淡红色和珍珠色的鲜花,秋天结出丰硕的果子。 ③小鸟们在树上唱着悦耳的歌,歌声是那么动听,孩子们都停止了游戏来听他们唱歌。 (3)这几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拟人) (4)朗读这几句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5)图中孩子们玩得怎么样?他们喜欢这个花园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玩得非常快乐;喜欢;“每天……总喜欢……”“欢叫”) 2.巨人回来后花园的景象。 (1)引导学生观察出示的图片(被大雪覆盖的花园的图片)。巨人回来后,花园怎么样了?画出文中描写图画内容的语句。 ①小鸟不肯在他的花园里唱歌……就马上缩回到地里睡觉去了。 ②高兴的只有雪和霜两位……然后又在花园里绕着圈子用力跑。 过渡:同一座花园,一会儿是鲜花盛开、鲜果飘香、鸟儿欢唱,一会儿是雪花飞舞、寒风刺骨、冰雹肆虐,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生答:因为孩子们被赶走了) (2)孩子们被巨人赶走后,他们会想些什么?又会说些什么?(学生畅所欲言) 3.令巨人醒悟的花园景象。 (1)引导学生观察出示的图片(春天回到花园的图片)。花园后来又发生了什么变化?画出文中描写图画内容的语句。 ①其实是一只小小的梅花雀在窗外唱歌。 ②这时,雹停止了疯闹,北风也不再吼叫,一缕阳光从窗外射进来。 ③桃树看见孩子们回来十分高兴……花儿们也从绿草丛中伸出头来。 (2)这种神奇的变化是因为什么?(孩子们又回到了花园,有孩子的地方才有春天) (二)阅读课文,感受巨人的变化。 1.巨人开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从文中哪些地方能感受到? (1)出示句子:①“你们在这儿做什么?”他叱责道。②“我自己的花园就是我自己的花园……我不允许任何人在里面玩。” A.巨人为何如此生气?他的心里在想什么呢?(这是我的花园,这里的美景是属于我的,孩子们来花园里玩会破坏我的花园) B.巨人如此生气,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此时巨人的表情是怎样的?(怒目圆睁、满脸通红) (2)出示句子:于是他在花园的四周砌了一道高墙,挂出一块布告牌:禁止入内违者重惩 A.巨人为什么要砌高墙?为什么要挂这样一块布告牌?(为了不让孩子们进入他的花园) B.当孩子们被布告牌阻止进入花园时,你们感觉到的是——(伤心、难过) C.当春天来临,乡下到处开着小花,到处有小鸟歌唱时,围墙里边却是——(引读:单单在巨人的花园里,仍旧是冬天的景象;巨人坐在窗前,望着窗外那凄凉的花园,“我盼望天气快点儿变好。”) D.当巨人迷惑不解时,同学们,我们多么希望能站在他的面前告诉他——(生答:唤来寒冬的,是你那颗自私的心啊!) 2.巨人睡觉时,被一阵动人的音乐叫醒,这时,他看到了一幅奇特的景象——(引读:只有一个角落还是冬天……然而孩子还是太小了) (1)巨人看到这个情景,心理发生了什么变化?(他意识到了自己的自私,十分后悔) (2)巨人终于明白了春天不肯到花园来的原因了,那就是——(他赶走了花园里的孩子们,不允许他们在里面玩) (3)巨人于是做出了怎样的改变? 出示句子:①他轻轻地走下楼,静悄悄地打开前门,走进花园里。②巨人悄悄地走到他后面,轻轻抱起他,放到树枝上。 A.你从“轻轻”“静悄悄”中能体会到巨人怎样的心理?(巨人不想惊动花园里的孩子) B.巨人抱小男孩的举动说明了什么?(巨人十分关怀这个孩子,他从一个自私、可怕的人变成了一个慈爱、和蔼的人) 3.反复揣摩,理解文章末尾处巨人的感慨。 明确:这句话点明了春天与孩子的关系,让人感受到没有孩子的世界是没有希望的世界,孩子如同春天一样,是这个世界里最美的事物。 (三)总结课文告诉人们的道理。 感悟道理,升华主题。 小结:巨人的自私唤来了寒冬,巨人醒悟后花园里一片美景,正是这强烈的对比,让我们体会到其中蕴含的道理:当你把快乐分享给大家时,一个快乐就会变成无数个快乐,那样,你才会感到幸福。 学生活动: 1.读课文,体会文中运用对比展现巨人回来前后花园的不同景象。 2.学生观察出示的图片,说从图中的体会。 3.默读课文,画出文中表现图画内容的句子。 4.读句子,说修辞手法。 5.阅读课文,感受巨人的变化。 6.说一说,感悟的道理。
环节三:读写结合,学有所获
教师活动: 语言实践活动:创设情境,学生自由表达。 (1)发挥想象,把孩子们在巨人的花园里尽情玩耍的情景写下来。 预设: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和语言进行刻画。 (2)课文中有一些形容花园的词语,我们还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 示例:百花争艳、生机勃勃、鸟语花香、蝶飞燕舞…… (3)“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巨人后来懂得了和别人分享他的花园的快乐,生活中还有哪些快乐可以拿来和周围人分享呢? 提示:如,考试取得好成绩,游览了一个美丽的地方,读了一本好看的书籍,等等。 学生活动: 1.学生读课文。 2.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和语言进行刻画。 3.学生找一找形容花园的词语。 4.分享生活中的快乐。
环节四:拓展积累,作业设计 1.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 2.课外阅读童话作品,如《快乐王子》等。 3.抄写本课的词语(一个4遍)。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与改进: 成功之处: 不足之处: 改进措施: 课题28* 海的女儿授课时间:课型:新授课时:一课时1.核心素养目标: ①文化自信:能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并说出文中的奇妙之处。 ②语言运用:认识“矢、殿”等7个生字。能结合课文,交流对最小的公主的印象。 ③思维能力:理解课文内容,深入体会小人鱼的内心活动。 ④审美创造:感受小人鱼执着追求幸福生活的精神和勇敢善良的品质。2.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矢、殿”等7个生字。能结合课文,交流对最小的公主的印象。 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深入体会小人鱼的内心活动。感受小人鱼执着追求幸福生活的精神和勇敢善良的品质。3.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学习图片4.学习活动设计:环节一: 激趣导入,揭示课题教师活动: 1.教师出示美人鱼的铜像,谈话导入。 导语: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入海口处的海面上,有一座铜像冒出水面——它告诉人们这就是丹麦。这个铜像是一个普通的女孩,她坐在一块石头上,若有所思地望着大海。她在沉思什么呢?谁也猜不出来。她没有腿,只有一条鱼尾,原来她是海的女儿。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安徒生写的这篇童话。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学生活动: 1.欣赏人鱼铜像, 交流对人鱼铜像的认识。 2.齐读课题。 3.交流对人鱼的认识。活动意图: 谈话导入授课,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走进课文,探究学习的愿望。环节二: 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生字学习。 (2)词语学习。 (3)通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教师活动: 1.教师介绍作者。 安徒生(1805—1875) 丹麦19世纪著名的童话作家,被誉为“世界儿童文学的太阳”。其代表作品有《丑小鸭》《海的女儿》《皇帝的新装》《豌豆公主》等。 2.教师出示资料,引导学生了解《海的女儿》这篇童话的故事梗概。 3.大声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检测字词预习情况。 (1)出示字词,指名认读,注意变色的字,教师纠正读错的字音。 会认的字:车菊 宫 摸 黄 鱼 亲 恰 (2)重点词语释义。 预设:可以采用先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的方法理解词义,再进行造句训练,加强理解。 5.学生练习书写、识记,教师巡视、纠正。 学生活动: 1.自读课文,勾画生字词。 2.自读词语。 3.读通课文,解决疑难字词。在教师的指导下书写生字。 4.讨论交流理解词义,再进行造句训练,加强理解。 环节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教师活动: 1.快速阅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1)海底是个怎样的世界? 预设: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学生将发言归类,用几个简练的词语进行概括,如奇异、美丽、神秘等。 (2)最小的公主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预设: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后,先小组间进行交流,再回答问题。争取引导学生总结出几个关键词。 (3)请用简要的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明确:本文讲述了海底有一座海王的宫殿,宫殿里生活着一群美丽的海公主,其中最小的公主对海面上的世界充满了向往之情。 (4)根据对文章的理解,划分段落层次。 ◆结构梳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海底有一座华丽的宫殿。 第二部分(第3~6自然段):写海王的六个女儿在宫殿里的生活。 第三部分(第7~10自然段):写海王最小的女儿对海面上的人类世界充满渴望。 第四部分(第11自然段)写最大的海公主可以浮到海面上去了。 2.结合课文中的语句,感受童话的神奇,体会人物形象。 (1)奇幻的海底世界。①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描写海底的?(植物、动物、建筑) 预设:先引导学生找到描写海底的段落,再一边请学生进行朗读,一边分析具体的句子,看看它们分别描写了什么。在朗读和分析的过程中,引领学生感悟文章优美的文字和优美的意境。 ②在海的远处,水是那么蓝,像最美丽的矢车菊花瓣;又是那么清,像最明亮的玻璃。(文章的开头描写得美吗?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进行朗读?) 预设:教师可先出示矢车菊的图片,再出示海的图片,让学生形象地理解海水的“蓝”。然后从教室的窗玻璃进行牵引,引导学生想象海水“清”的程度。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把握本文的朗读基调——柔美。 ③鱼儿们在这些枝叶中间游来游去,像是天空中的飞鸟。(这一句为什么会把鱼儿比作飞鸟?) 预设:先设问,如果让学生用比喻的修辞描写鱼儿,会把鱼儿比作什么?本文为何会选择飞鸟作为喻体?从而让学生明白,作者是站在海底生物的视角进行描写的。预设:可以用图表的形式来展现,借助表格感悟海底宫殿的奢华。此处也可牵引第4自然段描写大厅的内容,对宫殿作一个全面的归纳。引导学生注意文中的装饰材料,它们的特点是全部取材于海里,且珍贵耀眼。作者是如何描写宫殿外的花园的?你对此有何感受? 预设:在前两部分讲解的基础上,让学生自行学习并总结。以学生为主导,教师进行适当的补充。此处可进行拓展,学生在课文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海底世界是什么模样,勾起学生对海底世界的兴趣,自然过渡到下个阶段的教学。 过渡:海底的世界多么的奇妙啊,大家想去这样的海底看看吗?(生答:想。)可是,有一位生活在海底的人鱼公主,却更向往人类的世界,这是为什么呢?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人鱼公主的内心,看看她到底是怎 么想的。 (2)鲜活的海的女儿。 ①作者是如何描写最小的公主的? A.她的皮肤光滑柔嫩,像玫瑰的花瓣;她的眼睛是蔚蓝色的,像最深的湖水。不过跟其他公主一样,她没有腿,她的下身是一条鱼尾。(这两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描写了最小的公主的什么?) 预设:此处对于描写方法的分类可以简单带过,主要培养学生对描写方法的判断以及使用该方法的好处。可以适当进行外貌描写的说话训练,加深外貌描写对人物形象,尤其是童话人物形象塑造具有重要作用的印象。 B.她是一个古怪的孩子,不大爱讲话,总是静静地在想着什么。(这一句描写了最小的公主的什么?) 预设:这是对小公主性格的描写,教师应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古怪”对相关内容进行梳理。小公主的“古怪”表现在哪些方面?进而引出后文她对人类世界的渴望,顺利过渡。 ②最小的公主与人类世界的联系有哪些? 预设: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来说明。她花园里的大理石像,她的老祖母的生动描述以及自己丰富的想象,她夜晚透过深蓝的海水看到的水面景色,激发了她对人类世界的向往。 ③最小的公主为何会如此向往人类世界? 预设:可以联系前文,引导学生进行换位思考。假如我们知道海底有一个神奇的世界,那里的一切都那么新奇,与我们的生活截然不同,你会想去那里看看吗?从而更好地理解小公主的心理。此处的思考要深入,不能局限于“好奇”这一心态,还应延伸至“不满足”“渴望长大”的心态,并作适当的成长教育——好奇产生梦想,勇敢追求梦想。 3.有感情读课文,回顾提升。 教师再一次回顾课文,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美,体会安徒生的写作风格。学生活动: 1.快速阅读课文。 2.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3.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后,先小组间进行交流,再回答问题。 4.划分段落层次。 5.结合课文中的语句,感受童话的神奇,体会人物形象。 6.先设问,如果让学生用比喻的修辞描写鱼儿,会把鱼儿比作什么?本文为何会选择飞鸟作为喻体? 7.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海底世界是什么模样。 8.学生划出关键语句来说明。 9.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环节四:拓展阅读,交流收获教师活动: 过渡:这篇课文写得真美呀!文中最小的公主后来见到了人类世界吗?她的命运会是怎样的呢?希望同学们可以课下找来读读,深入认识这个可爱的海的女儿。 1.学生课外阅读《海的女儿》全篇,分析、讨论,准确认知海的女儿的选择。 2.阅读安徒生的其他作品,写阅读心得,开一个安徒生作品交流会。 预设: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如人物形象、故事情节、语言表达等。加入适当的图片、影像资料进行补充说明。学生活动: 1.学生交流收获。 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摘抄积累,作业设计 1.摘抄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丰富积累。 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与改进: 成功之处: 不足之处: 改进措施: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课题习作 故事新编授课时间:课型:新授课时:第一课时核心素养目标: ①文化自信:能借助熟悉的故事展开丰富的想象,创编新故事。 ②语言运用: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故事,大胆交流。 ③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展开话题,在新故事中展开丰富的想象编写。 ④审美创造:能给习作配图并与同学分享故事。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展开话题,展开丰富的想象编写故事。 难点:能借助熟悉的故事展开丰富的想象,创编新故事。3.教学准备:课件4.学习活动设计:环节一: 谈话导入,引出主题教师活动: 1.教师以《龟兔赛跑》的故事引起学生新编故事的兴趣。 导语:同学们,大家都知道《龟兔赛跑》的故事吧,故事的结局是慢如蜗牛的乌龟赢了,而快如疾风的兔子却输了。假如再次进行龟兔赛跑,结局又会怎样呢?请你大胆设想一下,说给同学听一听。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 3.板书课题:故事新编学生活动: 1.听故事。 2.假如再次进行龟兔赛跑,结局又会怎样呢?请你大胆设想一下,说给同学听一听。 3.齐读课题 活动意图: 创设情境,有利于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们尽快理清思路。环节二: 了解要求,明确方法教师活动: 1.教师出示课件引导学生了解“故事新编”。 预设:学生要明白这里的“故事”是已经存在的,所以先要熟读原来的故事,然后再立足于原来的故事,进行创作。既然是“新编”,肯定需要想象和创新。 2.“故事新编”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明确:(1)联系原著,熟悉故事。故事新编的人物是从其他作品中借来的,人物的言行、性格应与原著一致。凡新编必须熟悉原著,对原著所述故事、所写人物了解得越透彻、越仔细越好。(2)联系现实,暗扣主旨。故事新编也要有明确、鲜明的主旨,要围绕主旨,联系实际来变换结局、想象情节。 3.“故事新编”常用的几种形式。 明确:对一个故事进行新编,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即对原有的故事进行扩编、改编和续编。学生活动: 1.了解“故事新编”。 2.同桌互相交流“故事新编”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3.“故事新编”常用的几种形式。 活动意图: 通过具体指导,让学生明白“故事新编”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清楚“故事新编”常用的几种形式。环节三: 实例引导,体会思路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扩编就是在原来故事的基础上,作内容上的扩充,细节上的渲染、增添,写出一个更丰满、更复杂的新故事。 例文:《刻舟求剑》扩编 一天,一个人要到河对岸的朋友家去饮酒,他乘着一条小船过河。到河中央的时候,他最喜欢的剑一不小心掉到河里。他心急如焚,连忙从口袋里拿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剑掉落的位置刻了一个记号。和他一同乘船的人对他说:“你快点下船去捞你的剑。”那个人拍着胸脯,笑着说:“没事,它跑不了的!我已经在剑掉下去的地方做了记号。”船靠岸了,那个人不慌不忙地下船去找自己的剑。他照着记号跳下河,在河里仔细地搜寻了一遍,但一无所获。同船的人对他说:“船在动,可剑没动。你刚才就应该听从我们的话,这样一来就能找回你的剑了。”那个人听了感到很羞愧。 2.改编就是以原故事为基础,或变换结局,或生发情节,或将原故事和现实生活相糅合,或对原故事作全新的阐释等。 例文:《狐假虎威》改编 有一天,一只大老虎在森林里觅食。哈哈,它在一丛灌木后面看见了一只又大又肥的红狐狸。老虎悄悄地潜过去。狐狸突然一回头,看见一只威风凛凛的老虎正向自己靠近,心想:现在老虎离我很近了,跑是跑不掉的,我必须想个办法。狐狸眼珠一转,若无其事地走到老虎身旁,对老虎盛气凌人地说:“我是天帝派下来接替你当‘百兽之王’的。不信,我们到森林去看看动物们是不是看到我就会跑。” 老虎不相信,跟在狐狸后面走进了森林。鹿看见狐狸后面的老虎撒腿就跑,小兔看见狐狸后面的老虎“嗖”地一下钻进了草丛,黑熊看见狐狸后面的老虎也掉头逃走了。老虎看见连雄壮的黑熊都被吓跑了,心里不禁嘀咕:看来,我真的要让位了。 老虎把王位让给了狐狸,狐狸得意极了。一天,他做了个美梦,梦见自己骑在老虎背上出游。“瞧,我多聪明!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都吓跑了!哈哈……”狐狸得意地说着梦话。不巧,老虎刚好经过。他恍然大悟,把还在做梦的狐狸一口吞了下去。 狐假虎威的事,瞒得了一时可瞒不了一世。 3.续编就是遵从原故事情节的发展,对原故事加以引申,使之继续向前推进,达到为己所用的目的。 例文:《狐狸和乌鸦》续编 自从被狐狸骗走了到嘴的一块肉以后,乌鸦一直很后悔。有一天,乌鸦又得到一块肉。当她在一棵大树上歇脚的时候,碰巧又被出来寻找食物的狐狸看见了。 狐狸看见了那块肉便垂涎三尺,但他马上把嘴巴擦干净,恭恭敬敬地上前,对乌鸦说:“乌鸦小姐,你长得越来越漂亮了,你那婀娜多姿的身材,漂亮的脸蛋,实在是太美了!”乌鸦没作声。 狐狸接着又说:“听说森林里正在举行选美比赛,你为什么不去参加?以你的美貌一定能得冠军的。”乌鸦还是不理睬他。 狐狸见乌鸦不张嘴,眼珠子骨碌一转,又换了一副脸色,他无奈地对乌鸦说:“我知道上次骗了你的肉,你很恨我。但是我没办法,我妈病重,需要营养,我一时找不到食物,所以才骗了你。”说完狐狸声泪俱下。 乌鸦见此情形,便张口说话了,但她一张口,肉就掉了下去。狐狸见状,叼着肉就跑。乌鸦一边追一边喊:“狐狸大哥,那块肉有毒,不能吃!”乌鸦的话音刚落,狐狸就把肉给吞下了肚。狐狸正得意的时候,肚子就疼了起来,接着口吐白沫,眼前一黑,倒在了地上。 当他睁开眼睛的时候,已经在医院里了。护士对他说:“幸好乌鸦及时把你送到医院,不然你就没命了。”狐狸出院以后,亲自到乌鸦家去赔礼道歉。乌鸦用她那善良的心和真情感动了狐狸。从此,狐狸再也不偷鸡摸狗、投机取巧了。他们成了一对好朋友。 读例文,体会对一个故事进行新编,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即对原有的故事进行扩编、改编和续编。。活动意图: 结合具体例子进行讲解,让学生更清楚应该如何着手去写作文,使习作更流畅,内容更完整。环节四: 指导思路,完成习作教师活动: 1.可以先设想一下故事的结局,如: ①乌龟和兔子都赢了。 ②乌龟和兔子都没赢。 ③兔子赢了。 ④乌龟又赢了。 2.根据故事的结局来设想故事情节。假如我们选“乌龟又赢了”这个结局,就可以大胆设想新的故事情节,如: ①河流挡道、撞上树桩、掉进陷阱(路遇不测) ②跑反方向,这回比谁跑得慢(急中出错) ③路过一片萝卜地,看到了水灵灵的萝卜(遇到诱惑) ④新增了一段下坡路,乌龟头一缩迅速滚下(赛道变化) ⑤借助滑板利用宝葫芦(借助工具) 3.对假想的某个故事情节进行扩编,编完后,可以配上插图,把好的习作贴在教室里的墙报上,大家一起分享这些有趣的故事。学生活动: 1.思考设想,大胆设想新的故事情节。 2.自主习作,列提纲草稿。 环节五:分析小结这节习作课,我们学习了怎样写创编新故事,要抓住特点,详略得当,做到中心突出,写有趣。5.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和同学交流自己听过的故事。 提升作业:借助熟悉的故事展开丰富的想象,创编新故事。板书设计: 故事新编 扩编 改编 续编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课题习作:故事新编授课时间:课型:新授课时:第二课时1.核心素养目标: ①文化自信:学生在故事新编中感受快乐,激发写作的兴趣,感受与语言的表达和变化。 ②语言运用:能把故事新编的写下来,注意抓住故事的发展进行想象描写。 ③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展开话题,在新故事中展开丰富的想象编写。 ④审美创造:能给习作配图并与同学分享故事。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把故事新编的写下来,注意抓住故事的发展进行想象描写。 难点:能给习作配图并与同学分享故事。3.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4.学习活动设计:
环节一: 交流讲评,发现表达问题教师活动: 交流讲评,依据评价标准给初稿打“★”。 出示评价标准: ★ 语句通顺,很少或没有错别字。 ★★ 故事情节设想合理,富有戏剧性。 ★★★对景物的描写和对其他动物的刻画,起到了很好的衬托作用。 2.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习作,发现表达问题。 问题一:语句欠通顺,有较多错别字。 (1)出示语句欠通顺,有较多错别字的学生习作,全班帮助修改。 3.小组合作互改。 问题二:故事情节设想写得不合理。 (1)出示学生习作。 (2)发现表达上的主要问题:故事情节设想合理写得不合理。学生活动: 交流点评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习作,发现自己的表达问题 3.小组合作互改。 活动意图: 给出具体评价标准,围绕本次习作的教学目标,聚焦两个典型表达问题:一是基本的语句不通顺的问题;二是本次习作的核心,以评促改。环节二:例文引路 教师活动: 1.学习范例,发现写法。 2.再次出示之前故事情节设想写得不合理的学生习作。 3.交流、讲评。 4.润色修改 (1)故事情节设想合理,富有戏剧性。 (2)对景物的描写和对其他动物的刻画。学生活动: 学习范例,发现写法,朗读体会 修改、展示。 习作--交流、欣赏修改后的精彩语段。环节三: 教师活动: 根据你刚才的材料进行写作练习,注意要把故事写生动具体。 学生活动: 根据提纲书写习作 活动意图: 设计“动笔练习”这个环节,能让学生把理论运用到实践,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语境评价,动笔练习5.作业设计: 6.板书设计: 故事新编 扩编 改编 续编7.教学反思与改进: 成功之处: 不足之处: 改进措施:
基础作业:写作文“故事新编”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语文园地八
授课时间: 课型:新授 课时:第一课时
1.核心素养目标: ①文化自信:能联系课文回顾、交流童话的特点,体会童话奇妙的想象,感受人物的形象。积累有关“勤学”的名言。 ②语言运用:能说出意思相近的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不同的表达效果。 ③思维能力:能体会不同的表达方法,学习从不同的角度描写某一季节。 ④审美创造:学习在书签上写自己喜欢的格言,了解竖写的规则。
2.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联系课文回顾、交流童话的特点,体会童话奇妙的想象,感受人物的形象。 难点:能说出意思相近的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不同的表达效果。
3.教学准备:课件
4.学习活动设计:
环节一: 学习交流平台
教师活动: 1.情境导入 同学们,这一单元学完了,现在,我们来到语文园地这个版块,就让我们进入语文园地八,去汲取里面的营养吧。 板书:语文园地 学生活动: 学生齐读课题
活动意图: 通过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
环节二: 自主交流,合作探究。
教师活动: 1.交流平台 导语:同学们,本单元的几篇课文都是童话,故事中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里面的人物也大都拥有非凡的能力。现在我们再来回顾这些课文,交流一下童话中的奇妙的想象吧。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组讨论交流。 生1:《宝葫芦的秘密》中有了宝葫芦,人们要什么就有什么,太奇妙了。 生2:《巨人的花园》中,“巨人悄悄地走到他后面,轻轻抱起他,放到树枝上。这棵树马上开花了,小鸟们也飞来歌唱”,这真是太神奇了! 生3:《海的女儿》中,海底的宫殿真是雄伟壮观,要是能到那里去游玩该多好啊! 2.拓展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交流阅读过的其他童话里的奇妙的想象。 生1:《丑小鸭》中,当丑小鸭悲伤寂寞时,却突然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美丽的白天鹅。 生2:《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中,老太婆成了海上霸主后仍不满足,却突然间又回到原来贫穷的生活中。 生3:《小红帽》中,小红帽和祖母从狼肚子里逃出后,小红帽搬来几块大石头填在狼肚子里,把狼压死了。 师小结:阅读童话,不但有趣,还能激发幻想。我们在阅读童话时,要善于发现其中的奇思妙想,大胆地去想象,这样才能培养我们的创新思维。 学生活动: 分组讨论交流。
活动意图: 让学生讨论交流,从童话故事里发现其中的奇思妙想,大胆地去想象,培养创新思维。
环节三: 词句段运用(一)
教师活动: 1.教师引导学生读一读“词句段运用”第一题中的句子,重点关注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2.学生借助工具书理解加点的词语,并联系句子体会加点的词语在含义上有什么不同。和同学说一说。 生1:“慰藉”表示心理上的情感填补,语言色彩更浓厚。 生2:“安慰”作动词时,意思是用语言安抚人。 师小结:“慰藉”和“安慰”都有“使心情安适”的意思,不同的是,“慰藉”带有强烈的感彩,更带有一种典雅的韵味;“安慰”只表示动作,不包括动作的结果(有无效果)。 生3:“忘记”的意思是不记得过去的事;没有记住应该记住的。 生4:“忘怀”的意思是忘记,不放在心上,含有“怀念、想念”的意思。 师小结:“忘记”和“忘怀”都有“遗忘”的意思,不同的是,“忘记”强调的是记不住了;“忘怀”偏于情感的表达,和其前面的词语连在一起多表达“不能忘记”的意思,如“难以忘怀”。 2.迁移训练,近义词填空。 过渡:上面的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都是近义词,它们意思相近,但在不同的语境中,表情达意的效果是不同的。请同学们读一读下面的句子,根据不同的语境选择近义词填空。(课件出示) 学生活动: 1.读句子关注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2.学生借助工具书理解加点的词语,交流词语在含义上的不同。 3.近义词填空。
环节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交流了童话中的奇妙的想象;还关注了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同时借助工具书理解加点的词语,并联系句子体会加点的词语在含义上的不同。收获不少呀! 学生活动: 谈自己的收获。
作业设计: 1.阅读童话故事。 2.完成课时练习。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八 交流平台 词句段运用,关注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说说词意:慰藉 安慰 忘记 忘怀 近义词,它们意思相近,但在不同的语境中,表情达意的效果是不同的。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课题语文园地八授课时间:课型:新授课时:第二课时核心素养目标: ①文化自信:能体会不同的表达方法,学习从不同的角度描写某一季节。 ②语言运用:积累有关“勤学”的名言。 ③思维能力:学习在书签上写自己喜欢的格言,了解竖写的规则。 ④审美创造:学习从不同的角度描写某一季节。2.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能体会不同的表达方法,学习从不同的角度描写某一季节。 难点:学习在书签上写自己喜欢的格言,了解竖写的规则。3.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4.学习活动设计:环节一:词句段运用(二)教师活动: 1.教师出示“词句段运用”第二题中的句子,引导学生读一读,想想这些句子有什么特点。 ◇雪用他的白色大衣覆盖着青草,霜把所有的树枝涂成了银色。他们还请来北风同住。北风身上裹着皮衣,整天在花园里呼啸着。 ◇冬天,黑熊躲进自己的洞里冬眠。紫貂捕捉野兔当美餐。松鼠靠秋天收藏在树洞里的松子过日子。 ◇北风呼啸,隆冬来临,刺骨的寒风吹起雪花。不一会儿,地上、树上、屋顶上就积满了厚厚软软的白雪。 2.学生自主交流,教师总结。 生1:第1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冬天中的自然现象当作人来写,写出了冬天里雪、霜、北风的威力。 生2:第2句抓住冬天里典型动物的活动来表现出冬天的寒冷、缺少食物。 生3:第3句直接描写冬天,抓住寒风、白雪等典型事物表现季节特点。 师小结:这些句子都是描写冬天的,冬天这个季节最主要的特征是寒冷。这些句子是从不同方面表现的。我们也可以仿照这种写法,运用不同的句子从多方面描写其他季节,从而突出这个季节的特征。 3.学生分组描写不同的季节,交流展示。 示例:(一)春天 (1)春风吹过大地,大地变绿了,衬托着红的、白的、黄的、紫的野花,多美呀! (2)田野上,麦苗返青,一望无际,仿佛绿色的波浪。那金黄色的油菜花,在绿波中闪光。 (3)春雨沙沙地下着,有如绣花针,有如牛毛。山中的雪融化了,雪水汇成小溪,淙淙地流着。河水中,一只只小蝌蚪顽皮地游着,好像在找它们的妈妈,可爱极了。 (二)秋天 (1)秋风一吹,树上的叶子像一只只蝴蝶慢悠悠地落在地上,给大地铺上了一层金色的地毯。 (2)小草弟弟也不认输,它们换上了绿里带金、金里带亮的吊带裤,在秋风中频频点头,好像在提醒我们秋天到了。 (3)秋天,美丽的季节,收获的季节,金黄的季节,同百花盛开的春天一样令人向往,同骄阳似火的夏天一样热情,同白雪飘飘的冬天一样迷人。学生活动: 1.读句子。 2.说特点。 3.说运用了的修辞手法。 4.学生分组描写不同的季节,交流。 环节二:书写提示教师活动: 1.教师出示课件展示教材上的书签,引导学生了解书签格言及竖写的规则。(1)什么是书签?书签有什么用? 明确:书签是用来记录阅读进度,夹在书里的小薄片儿。随着网络的发展,现在又衍生出电子书签等,以记录阅读进度和心得。 (2)理解书签上的格言。 明确:格言是一个人机智之精华,众人汇成的睿智。格言要求内容积极向上,可以作为人们行为规范的言简意赅的语句。从句法结构角度说,格言是相对完整、相对独立的句子,可以独立表达思想。 示例:“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形容博览群书,把书读透,这样落实到笔下,运用起来就会得心应手。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是不够完善的。如果想要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必须要亲自实践才行。 (3)了解竖写的规则。 明确:在书签上写格言要注意几点:①竖写时,要自右向左书写;②字距要均匀;③上下字要对齐;④注意作者名字的位置,使格式更美观。 2.拓展交流其他样式的书签及格言。 预设:教师出示几个其他样式的书签,引导学生交流书签的样式及书签中格言的含义。学生活动: 1.读书写规则。 2.说书签的用处。 3.理解书签上的格言。 4.了解竖写的规则。 5.交流其他样式的书签及格言。环节三:日积月累教师活动: 1.教师出示教材中的四个句子。 ◇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知读书迟。 ◇一日读书一日功,一日不读十日空。 ◇学习不怕根底浅,只要迈步总不迟。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2.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句意。 (1)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知读书迟。 意思:少年时不懂得刻苦学习,老了才后悔,到那时再发奋读书就太迟了。 (2)一日读书一日功,一日不读十日空。 意思:读一天书就下一天的功夫,有一天的收获,但如果有一天没读书就会丢掉十天读书的收获。(强调读书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天天都要学习) (3)学习不怕根底浅,只要迈步总不迟。 意思:学习不怕晚,只要努力就会有进步。 (4)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意思:如果想要博览群书、学识丰富,勤奋是唯一的途径;如果想在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里畅游,刻苦的学习态度是前行的关键。(此句旨在鼓励人们多读书、不怕苦,只有勤奋刻苦才能有所成就) 4.学生说一说自己最喜欢哪一句名言,谈一谈原因,并记一记。 预设:学生可以把自己最喜欢的一句名言抄写下来作为书签。 5.读一读,背诵这几句名言。 6.引导学生课外收集、积累更多关于“勤学”的名言。学生活动: 1.学生默读日积月累相关语句。 2.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学生理解句意,并做好笔记。 4.学生说一说自己最喜欢哪一句名言,谈一谈原因,并记一记。 5.读一读,背诵这几句名言。 环节四:摘抄积累,作业设计 1.抄写日积积累。(一个4遍) 2.制作书签。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八 书签——格言 日积月累:◇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知读书迟。 ◇一日读书一日功,一日不读十日空。 ◇学习不怕根底浅,只要迈步总不迟。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教学反思与改进: 成功之处: 不足之处: 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