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小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材分析和教案
第七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教学目标:
本单元编排了《大象的耳朵》《蜘蛛开店》《青蛙卖泥塘》《小毛虫》4篇课文,1个语文园地。四篇课文都是以动物为主角的重话。故事生动有趣,语言幽默,巧妙启迪学生悦纳自我,热爱生活,用動劳的双手去创造美好的生活。低年级的童话教学适合让孩子讲一一讲。演一演。 可结合课后练习中安排的复述课文,续写故事等言语实践形式,在课文学习的过程中落实有针对性的读说。读写指导,促进学生从积累到运用的有效迁移。另外,识字教学可侧重于随文识字,鼓励学生发现规律,找出特点。自主识记。写字教学重点关注汉字作为偏旁后,某些笔画的大小和形态的变化。朗读课文时,重在读好问句,能读出语气的变化,感受人物的心情。在课文学习的过程中,丰富词语的积累,体会关键词句的含义,理解课文内容。
二、单元重、难点:
重点: 1.认识55 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34个生字,能够借助具体语境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童话故事的趣味性。
难点 : 1. 能够在分角色朗读的过程中体会人物说话的语气。
2.写话
3.在分享阅读的过程中感受读书的乐趣,进一步培养爱读书好读书的兴趣。
三、单元课时安排:
1.《大象的耳朵) . 2课时
2.《蜘蛛开店》 2课时
3.《青蛙卖泥塘》 2课时
4.《小毛虫》 2课时
语文园地七 2课时
总计 10课时
课 堂 教 学 设 计 方 案
第七单元 第1课时 总计6课时 主备人: 投放日期 2024年5 月22日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19 大象的耳朵 教学目标 1.会认“似、耷”等10个生字,会写“扇、慢”等8个生字,掌握“似、扇”2个多音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好文中的问句。 3.知道大象的想法是怎样改变的,明白别人说的不一定正确,要学会思考的道理。 重点难点 1.识记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理解“人家是人家,我是我”的意义,懂得其中的道理。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 猜谜导入 出示课题:大象的耳朵。(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不太熟练的地方多读几遍。 2.组内合作识字:互读、互听、正音。 3.教师引导:鼓励学生当小老师,教同学们认识生字,重点交流识字记字方法。 (1)多音字:扇:shān扇动 shàn风扇 (2)图片识字:竖、竿、撑、舞 (3)与生活体验结合识字:痛、烦、耷 三、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同桌互读课文,注意读好问句。 四、指导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生字。 2.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特征,想办法记住这些字,找出难点字和书写上应该注意的问题。 3.教师范写难点字,强调重点笔画。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大象的耳朵》,谁能来说说大象的耳朵是什么样子的?大象的耳朵会有哪些作用? 二、复习字词 学习课文这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上节课学过的生字和词语。 三、学习课文 1.自读课文,边读边标出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指读第一自然段。 (1)你知道了什么?(大象的耳朵像扇子,大象的耳朵是耷拉着) (2)练习说句子。 大象有一对大耳朵,像扇子似的耷拉着。 (3)动物们的耳朵多种多样,功能也不同,就像《小壁虎借尾巴》一文中动物们的尾巴的作用都是不一样的。那么大象的耳朵会有什么作用呢?我们接着来学习课文。 3.指名学生分角色朗读第2~8自然段。 (1)指导读好问句。 “咦,大象啊,你的耳朵怎么耷拉下来了?” “大象啊,你的耳朵怎么是耷拉着的呢?” “他们都这么说,是不是我的耳朵真的有毛病啦?” (2)分角色朗读,看看谁读得最好。 (3)想一想:这几个自然段一共出现哪些动物? (4)学习第8自然段。 ①“自言自语”是什么意思?谁来表演这一段? ②你觉得大象的耳朵有毛病了吗?有必要把耳朵竖起来了吗? 4.学习9~13自然段。 (1)指名学生分段朗读。 (2)大象是怎样让耳朵竖起来的? (3)同学们想一想,这样做好吗?会舒服吗?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四、小结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这篇故事告诉我们要坚持我们自己的特色,不能别什么说什么我们就做什么。) 2、齐读课文,记住这个有趣的小故事。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课 堂 教 学 设 计 方 案
第七单元 第1课时 总计6课时 主备人: 投放日期 2024年5 月22日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20 蜘蛛开店 教学目标 1.会认“店、蹲”等16个生字,会写“店、决”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讲述这个故事。 3.学会运用想象续编故事,明白不能一味地只想着做简单的事情。 重点难点 把握故事内容,明白不能一味地只想着做简单的事情。 教学准备 朗诵音频、生字卡片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趣味导入 1.出示图片:蜘蛛 河马 长颈鹿 蜈蚣(学生自由举手回答) 同学们真棒,都答对了。那么你们知道这几个动物小朋友之间发生了怎样有趣的故事吗?我们接下来学习新课文《蜘蛛开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生字 1.轻声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边读边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合作识字。在小组内讲一讲自己会认的字,读字音,再组词,并告诉小朋友你用什么方法记住它。 3.全班交流汇报,教师识字方法引导。(出示课件) 4.检查单字的认读情况。(出示课件) 三、朗读课文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 2.再读,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找一找: (1)蜘蛛为什么要开店? (2)蜘蛛开了什么店?都有哪些顾客?都卖了哪些商品? 交流反馈。 四、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学生读第1自然段。 2.从这一自然段你知道蜘蛛为什么要开店吗?(好寂寞,好无聊) 3.“寂寞”“无聊”是什么意思?哪位同学来说一说? 教师结合生活实际讲解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认读生字。 开火车读词语,齐读。 二、学习课文 1.自读课文,找出蜘蛛开了什么店,卖了什么商品,要卖给谁。(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2.学习第2~4自然段 (1)小组合作朗读,思考:这几个自然段讲的什么 (2)蜘蛛为什么开口罩编织店?(因为口罩织起来很简单。) (3)蜘蛛的编织店里口罩卖多少钱? (4)蜘蛛的店里来了一位顾客,这位顾客是(河马)。给河马织口罩简单吗? (5)出示句子:河马的嘴巴那么长,口罩好难织啊,蜘蛛用了一整天的工夫,终于织完了。 3.出示第5自然段 (1)学生自由举手朗读。 (2)蜘蛛觉得围巾织起来很简单,你们说对吗? (3)同学们都说得很有道理,下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看看织围巾到底简不简单。 4.根据前面的学习方法,学生分组学习第6~8自然段。 (1)分组讨论,小组长按照合作要求指导学习课文。 (2)教师总结学习反馈。 (蜘蛛卖围巾,碰到长颈鹿,长颈鹿的脖子和大树一样高,蜘蛛足足忙了一个星期才织完围巾。可见织围巾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5.指名读第9~11自然段。 (1)最后蜘蛛的袜子店迎来四十二只脚的蜈蚣,蜘蛛的反应是怎样的?(吓得匆忙跑回网上) (2)蜘蛛的反应告诉我们这织袜子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6.学完了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道理呢?(做任务事情不能只图简单)
教学设计: 教学反思:
课 堂 教 学 设 计 方 案
第七单元 第1课时 总计6课时 主备人: 投放日期 2024年5 月22日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21 青蛙卖泥塘 教学目标 1.认识“卖、牌”等15个生字,会写“蛙、卖”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角色语气。 3.学习课文,树立环保意识,认识环境的重要。使学生感悟到美好的环境是靠我们勤劳的双手创造的。 重点难点 1.识记生字词,有感情朗读人物对话,了解故事内容。 2.学习课文,树立环保意识,认识环境的重要。 教学准备 朗诵音频、生字卡片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学生自己读课文,注意把生字的字音读准。 2.老师检查读生字 (1)带拼音认读生字。注意读准“舒”是翘舌音,“撒、栽”是平舌音,“坑、挺、咏、愣”是后鼻音。 (2)去拼音认读生字。 (3)老师打乱循序读,老师带读。 (4)男生、女生比赛读。 3.读课文,读通顺词句。 (1)现在请大家把这些生字带入课文,看看能否把词语读得更通顺些。 (2)学生自由读。读完的同学在每一自然段前标上序号。 (3)指名读,学生评并纠正。 (4)学生再读课文,要求边读边思考:小青蛙为什么要卖泥塘?它卖出去没有?原因是什么?在自己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三、组织学生探究青蛙卖泥塘的过程 1.分角色朗读课文3~9自然段。边听边思考:小动物们为什么没有买青蛙的泥塘? 2.围绕问题进行探究。重点指导朗读老牛和野鸭的话,理解它们的意思。 3.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 4.拓展延伸:想一想,还会有哪些小动物们路过青蛙的泥塘,它们看见泥塘会说些什么呢? 四、指导书写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上节课我学习了《青蛙卖泥塘》的故事,有没有哪位同学能来讲一讲这个故事? 二、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 1.青蛙为什么要卖自己的泥塘呢?(烂泥塘 这儿不怎么样 搬到城里住) 2.青蛙是怎样卖自己的泥塘的? (1)结合图片 ①青蛙竖起来一块牌子,上面写着“卖泥塘”。 ②青蛙大声吆喝“卖泥塘喽,卖泥塘!” (2)启发学生想象平时在哪、什么时候见到过吆喝。(指导读好青蛙的吆喝) 三、学习课文第3~9自然段 1.自由朗读课文3~9自然段,想一想,谁来看了青蛙的泥塘?他们买了没有?泥塘为什么没有卖出去? 2.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1)老牛来看过,但是没有买。因为老牛希望周围有些草。 (2)野鸭来看过,但也没有买,他觉得池塘里的水太少了。 3.分角色朗读课文,把老牛、野鸭的不满意读出来。 (1)指名读老牛说的话。(老牛的语气低沉) (2)指名读野鸭说的话。(野鸭的语气) (3)指名读青蛙的三次吆喝,比较三次吆喝。(一次比一次青蛙更有自信了,声音更大了。) 4.听了老牛和野鸭的建议,青蛙是怎么做的? (1)想:①要是在泥塘周围种些草,泥塘就能卖出去了。②要是能往泥塘里引些水,就能卖出去了。 (2)做:①采集草籽,播撒在泥塘的周围。②砍竹子,引山泉。 5.经过改造后的泥塘有什么变化?(泥塘周围长出绿茵茵的小草,有了泉水) 6.师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学习第10自然段 1.自由读一读第10自然段,边读边想,有哪些小动物从小泥塘边经过?它们 说了些什么? 2.教师指导做想象说话训练。 出示:(1)一只小鸟飞来了,它说:“ ”。 (2) 来了,它说:“ ”。 (3) 来了,它说:“ ”。 3.拓展思维:小鸟为什么说这里缺树?蝴蝶为什么说这里缺花?小兔为什么说这里缺路?小猴为什么说这里缺房子?(小组交流) 4.听了这些小动物们的话,青蛙是怎样做的?你觉得他的做法对吗?如果你是青蛙,你会怎么做?(小组讨论,教师总结) 五、引导探究第11自然段 1.有一天,青蛙又站在牌子下面吆喝起来,谁来读读青蛙这次是怎么吆喝的?(指名朗读青蛙的话。) 2.青蛙说这里多好呀!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这儿多好,把这些句子勾下来,自己读一读。(学生在老师的组织引导下,勾画。学会抓重点词句理解、体会) 3.谁能把你找到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呀。 (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你可以看蝴蝶在花丛中飞舞,听小鸟在树上唱歌。你可以在水里尽情游泳,躺在草地上晒太阳。”) 4.听了青蛙的吆喝,你会怎么想呢?(鼓励学生大胆表白) 5.难怪青蛙愣住了!这么好的地方,自己住多好呀!为什么要卖掉呢!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11自然段) 六、回归整体,拓展思维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组织讨论,青蛙为什么没有卖掉泥塘?你读了这个故事,有什么感受? 3.同学们说得真好,小青蛙用它勤劳的双手创造了一个美丽、舒适的环境,我建议,同学们也用自己勤劳的双手一起来改造我们身边的环境,好吗?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课 堂 教 学 设 计 方 案
第七单元 第1课时 总计6课时 主备人: 投放日期 2024年5 月22日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22 小毛虫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昆、怜”等16个生字;正确描写“整、抽”8个生字。 2.朗读课文,在阅读中理解并积累“生机勃勃、尽心竭力”等词语。 3.运用“边读边思,展开想象,抓住关键词句”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4.懂得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悲观失望,尽心竭力做好自己的事的道理。 重点难点 能通过有关词句,讲述小毛虫的经历,并懂得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悲观失望,要尽心竭力做好自己的事的道理。 教学准备 朗诵音频、生字卡片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看图片,引入课题 1.(出示各种蝴蝶图片)师:春天来了,同学们,你们看——看到了什么? 2.(出示句子)美丽的蝴蝶有一对轻盈的翅膀,上面布满色彩斑斓的花纹。 3.齐读句子。 4.揭题。(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课文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 2.接龙读课文,纠正读音。 3.同桌齐读课文,检查读音。 讨论:你觉得这是一条怎么样的小毛虫? 出示:()的小毛虫 4.交流反馈。 三、研读1、2自然段,体会理解 1.生自由读文,边读边思,你为什么觉得小毛虫既可怜又笨拙呢? 2.交流反馈。(随机出示句子) 只有它,这个可怜的小毛虫,既不会唱,也不会跑,更不会飞。 3.读句思考:从这个句子中的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它很可怜?(不会唱、不会跑、不会飞) 4.动画演示:大大小小的昆虫又是唱,又是跳,跑的跑,飞的飞……到处生机勃勃。 (1)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感悟昆虫们的快乐,发现这与小毛虫的可怜形成强烈的对比。 (2)图片展示,学习理解“生机勃勃”的意思。 5.指导朗读。师生合作读第1自然段。 6.(出示句子)小毛虫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挪动了一点点。当它笨拙地从一片叶子爬到另一片叶子上时,它觉得自己仿佛周游了整个世界。 (1)从哪里可以看出小毛虫“笨拙”? (2)动画演示理解“挪动”。(观看多媒体动画,让学生理解“挪动”的意思。并抓住“九牛二虎之力”“挪动了一点点”“周游了整个世界”理解“笨拙”,进一步体会小毛虫的“可怜”) 7.小结:小毛虫这么笨拙,这么可怜,但它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呢?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练习说话 介绍小毛虫。出示:小毛虫真可怜,小毛虫真笨拙。 1.读第3、4自然段,理解“悲观失望”“羡慕”。 2.默读第3、4自然段。思考:小毛虫是怎么想、怎么做的? 3.小组讨论交流。 想:每个人都有自己该做的事情。眼前最要紧的是学会抽丝纺织,为自己编织一间牢固的茧屋。 做:一刻也没有迟疑,尽心竭力。 4.现在,你觉得这是一条怎么样的小毛虫? (让学生感知小毛虫的坚强,体验它不悲观失望,不羡慕和尽心竭力做好自己工作的心情) 5.自由读第5、6自然段。 (1)理解“与世隔绝”的意思。 (2)出示句子: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思考:这是怎样的规律?小毛虫耐心等待会有怎样的结果? 6.动画演示:小毛虫破茧而出变成蝴蝶。(利用动画,形象地将小毛虫变成蝴蝶的过程呈现在学生的眼前,既帮助学生理解小毛虫蜕变的知识,又渐渐地把学生带入文本,为小毛虫而高兴) 7.自由读第7自然段,画出小毛虫变成蝴蝶后的样子。 (1)出示句子:它灵巧地从茧子里挣脱出来,惊奇地发现自己身上生出了一对轻盈的翅膀,上面布满色彩斑斓的花纹。 (2)配乐朗读。 (3)出示第2自然段,把小毛虫之前的样子和现在的样子做对比,思考:小毛虫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8.出示图片及相关词句,让学生展开想象,借助提示说一说小毛虫经历了哪些变化。 二、字词巩固 1.游戏,词语搭配。 2.出示课后习题中的词语,学生读一读,记一记,口头练习造句。 3.写字训练,教师指导难点字。整:“束”的捺画要改为点,撇画要舒展,与“攵”的捺画相呼应。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课 堂 教 学 设 计 方 案
第七单元 第1课时 总计6课时 主备人: 投放日期 2024年5 月22日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语文园地七 教学目标 1.认识字词,积累与劳动有关的词语。 2.能根据语境猜测难点字的意思,并复习巩固查字典的方法。 3.掌握汉字变偏旁后在笔画大小和形态上的变化。 4.学习比喻句的写法。练习写话,把自己想养小动物的理由说清楚。 5.初步了解二十四节气,熟练朗诵、背诵《二十四节气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重点难点 1.识字写字,能根据句意猜测难点字的意思。 2.学写比喻句;练习写话,说清楚理由。积累《二十四节气歌》,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准备 朗诵音频、生字卡片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识字写字 (一)导入:这周五,我们又要进行大扫除了(出示相关图片和词语),看看这些工作,你想做哪一项?请你大声地读一读它。 (二)汉字与偏旁 1.出示“又—劝”“土—堆”。仔细观察汉字变偏旁后,在笔画大小和形态上有什么变化?(学生可小组讨论) 2.指名说说自己的发现。 指导:汉字作为偏旁时,笔画的大小和形态要发生变化。“又”字最后一捺变一点;“土”字最后一横变成提。 3.出示“转、特”,请同学们模仿刚刚的方法来分析剩下两个字的偏旁特点。 4.学生书空笔顺,描红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二、词语积累 (一)猜一猜 1.出示句子和加点的字“摸”,先让学生猜猜这个字的意思,再通过查字典检验。 指导:“摸”,用手去碰,动作很轻。“摸”字是提手旁,表示跟手有关,是一个动词。 2.出示剩下的两个例句,依照同样的方法,小组合作探究,猜测加点字的意思。 3.总结方法:遇到我们不认识的生字,我们首先可以通过偏旁猜测字意,其次可以通过全句的语境来联想字意,最后可以通过查字典来检验自己的猜测。 (二)学习比喻句 1.课件出示句子,指名学生读一读。 2.学生互相讨论交流:读完句子,你们有什么发现? 3.去掉句子修饰成分,对比总结学生的发现。 4.学习比喻词“像”“好像”。 5.出示图片,学生仿照写句子。 三、写一写 1.教师:如果你可以养一只小动物,你想养什么?(指名说) 2.为什么想养这种小动物?说说你的理由。 指导理由:可爱,讨人喜欢,可以看家,可以陪我玩耍,跟我一起分享好吃、好玩的。 3.拿出练习本,把你想说的写下来,注意写清楚理由。5.你有养小动物吗?请写一则观察动物的日记。 第二课时 一、《二十四节气歌》 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二十四节气歌》吧。 1.出示诗歌,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说说每句诗歌中所包含的节气,教师综合学生的回答逐一显示正确答案。 3.具体介绍每个节气的特点。(结合图片,选取部分节气,有详有略) 4.学生再次自由读诗歌,尝试背诵。 5.全班齐读,齐背诗歌。 二、我爱阅读 1.以猜谜语的形式导入活动。 “有时圆圆像个盘子,有时弯弯像只船,要问这个是什么?晚上抬头向天看。” 2.学生自由读故事,思考:这个故事题目叫什么?故事里说了件什么事? 3.教师运用图片讲故事,帮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指导学生认识描写月亮变化的词句。如:细细的、弯弯的、好像小姑娘的眉毛、好像弯弯的镰刀等。 4.介绍故事中的比喻手法。 5.全班齐读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