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2024年中考仿真模拟试卷(二)(黄石卷)
一、综合性学习
(2023·云县模拟)校学生会举办“不负春光”综合性学习活动,下面是小云同学的朗诵稿,请根据要求完成问题。
到了惊蛰,春天总算坐稳了它的江山。当第一声响彻长空的惊雷乍(zhà)起,沉睡一冬的春天醒了。从此,它将以王者的姿态,号令自然界那些“欣欣然张开了眼”的“臣民”。
最先闻雷而动的是在泥土中冬眠的小生灵。听到春雷的召唤,它们一个个懵懵懂懂地睁开惺忪的睡眼,然后俏皮地伸伸懒腰,蠕(lú)动着瘦弱的身体离开曾经酣睡的洞穴,贪婪地汲取天地的 ,尽情地享受和暖的春光。
小生灵都闻令而行了,积蓄了一个冬天力量的花当然也不甘示弱,它们按捺不住沐浴融融暖意的迫切心情,竞相生长 。你瞧,小草悄悄地从地面、石缝冒出来,惊奇地打量着春天。竹笋拔出利剑,顶破松软如膏(gāo)的土层。枝上的桃花被春雷吓得一抖,一个个花苞儿舒展开来挤挤挨挨露出甜蜜的笑容。而各种虫儿蝶儿的蹁跹加入,更让和煦的大地焕发了 。
雷声惊醒的何止是惊蛰的花草树木、鸟兽虫鱼,连“猫冬”的人们也被惊醒了。人们赶紧脱下厚重的棉衣,欢滕地走进田野,奔向春天。
“一鼓轻雷惊蛰后,细筛微雨落梅天。”惊蛰铿锵有力的雷声,是春天发出的一个号令。对我们而言,唯有以 的姿态去耕(gēng)耘,才能不负最美春光和大好年华。
1.文中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乍(zhà) B.蠕(lú) C.膏(gāo) D.耕(gēng)
2.文中加点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响彻长空 B.惺忪 C.欢滕 D.铿锵有力
3.文中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露珠 绽放 生机勃勃 奋斗者
B.露珠 绽开 蓬勃生机 胜利者
C.雨露 绽开 生机勃勃 胜利者
D.雨露 绽放 蓬勃生机 奋斗者
4.对文中画线句子的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雷声惊醒的何止是花草树木、鸟兽虫鱼的惊蛰
B.惊蛰的雷声惊醒的何止是花草树木、鸟兽虫鱼
C.雷声惊醒的惊蛰何止是花草树木、鸟兽虫鱼
D.惊蛰的雷声惊醒的不只是花草树木、鸟兽虫鱼吗
(2024·南宁模拟) 故事是人类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一种有力的传播方式。近日,学校组织开展主题为“传文启智促成长”的故事周活动,请你完成以下活动任务。
5.【名著故事分享】古典名著故事分享会上,主持人提出先以“一字一句说名著”的形式来介绍所要分享的名著故事。请你按要求补充完成下面的表格,为故事分享做准备。
“一字一句说名著”分享表
古典名著 “一字”(核心精神) “一句”(故事梗概)
《西游记》 “① ” 孙悟空狮驼岭勇斗三妖王。
《水浒传》 “义” ②
《③ 》 “诚” 刘备三顾茅庐诚邀诸葛亮出山辅佐。
6.【成长故事设计】学校拟制作一份以“成长故事”为主题的专刊,需要你推荐一幅配图,请你在以下两幅图中选择一幅,并简述推荐理由。
图一 图二
我推荐▲,理由是▲
7.【家乡故事思辨】在主题论坛上,同学们围绕“讲好家乡故事”这一话题各抒己见。请你也围绕此话题,在“文化自信”“经济发展”两个角度中任选一个,形成观点,并展开论述,做到有理有据,80字以内。
二、文言文阅读
(2024·普宁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问题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
天下事有难易乎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 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子何恃而往 ”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节选自彭端淑《为学》)
8.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逾约 以是 俟
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②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10.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词。
文言字词 方法 字义
贫者自南海还 结合语境。 解释为
蜀之鄙 有二僧 查阅词典: ①周代基层行政区划,五百户为鄙。②边疆,边远的地方。③庸俗、浅陋。看不起, 鄙视。(《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选择哪个义项 (填写序号)
吾欲之南海 联系课内: ①友人惭,下车引之。(《太丘与友期》) ②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醉翁亭记》) ③已而之细柳军。(《周亚夫军细柳》) 与哪一句意思相同 (填写序号)
11.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富 者曰吾 数 年 欲 买 舟 而 下 犹 未 能 也 子何恃而往
12.根据[甲][乙]两篇选文,把小语与小文的对话补充完整。
小语:甲文以自身的经历告诉我们学业有成的原因是 。
小文:乙文引用蜀鄙二僧 (去南海)的故事,意在阐述 的道理。
三、诗歌鉴赏
(2024·岳池模拟)古诗词鉴赏。
江城子·密州出猎
[宋]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3.词中的“鬓微霜,又何妨”与《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的“可怜白发生”,都涉及“白发”这一意象,但表达的情感不同,请简要分析。
14.古人常运用典故抒情言志,表明心迹,请从用典的角度赏析词句“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四、现代文阅读
(2024·普宁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问题
【材料一】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
“文化自信”只是一句口号、一个理论名词么 不是,我们提倡的“文化自信”有其深厚根基。
我们有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它能“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诸如“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精忠报国”的爱国情怀……甚至我们正努力建设的小康社会的“小康”这个概念,也是出自《礼记·礼运》,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追求的理想社会状态。
我们有鲜明独特、奋发向上的革命文化。从井冈山精神到雷锋精神,再到航天精神、北京奥运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脱胎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同时又在新形势下不断进行着再生再造、凝聚升华。
我们还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它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运用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所进行的文化创造。在短短几十年的社会主义实践中,这已充分说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一种有生命力的文化,是一种体现人类文明发展进步方向的文化。
文化的优秀、国家的强大、人民的力量,就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3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这个信心。的确,我们没有理由不自信!
(摘编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
文化积淀着一个国家最深层的情感和精神追求。随着党和国家对青年文化自信教育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青年逐渐成为弘扬优秀文化、坚定文化自信的主体。近期,年轻一代的文化自信也在不断被点燃。
文化自信是一种心理状态。在肯定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基础上产生自信心和荣誉感,是青年文化自信的表现。《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中指出,中国青年一直表现出坚忍不拔、坚定文化自信的品格。五四运动,青年学生率先走上街头,平均年龄仅为28岁的十三位代表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青年文化自信不仅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影响因素,也是青年长远发展的动力源泉。青年自觉成为文化自信的践行者,需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青年要加强文化知识的学习,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文化自信关系着青年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塑造与培养。青年群体思维活跃,易于接受新事物,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区分文化中的精华和糟粕,需要做好前期知识的积累。
第二,找到兴趣爱好和文化传承的结合点,激发学习动力。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文化种类更是丰富多彩,这为青年传承传播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源。青年在选择的过程中,找到与自身专业知识、兴趣爱好相契合的文化形式。例如,福建福州一群“00后”青年传承传统民俗“八家将”舞蹈,其中一位“00后”学习者描述:“虽然学习过程很辛苦,就想把它一直传承下去。”
第三,青年要善用信息技术创新文化传播方式,传播中华文化魅力。青年借助信息技术创新文化传播方式,不仅仅在于传播媒介的应用,还需要建立质量把关意识,传播正能量、展示新风尚,切忌浅显、低俗内容的传播。
青年文化自信教育同样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高校要贯彻好“大思政课”教学理念,加强对青年文化自信教育的重视,创新教学方式,不断提高教师素养,引导大学生自觉成为传承文化、弘扬文化的主体。
只有青年树立了坚定的文化自信,才能自觉抵制不良社会思潮的侵袭,将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到党和国家的事业中来。如此,国家才有希望,民族才有未来。
(王亮《青年应做文化自信的践行者》)
【材料三】
15.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舍生取义’的牺牲精神”两句话可以补充到【材料一】第 (3)段的省略号处作为论据。
B.【材料一】最后一段引用习近平的话有力地强调了我们有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文化自信。
C.【材料二】第(5)段画横线的句子运用道理论证,有力论证了“找到兴趣爱好和文化传承的结合点,激发学习动力”,说服力强。
D.【材料二】第(3)段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16.认真观察【材料三】,用简洁的语言介绍图画的内容,并写出其意义。
17.根据这三则材料,提两条提高青少年文化自信的具体建议。
(2024·南海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下面小题。
春风里
王剑冰
一
①我真切感受到了清新的风,温暖的风。我迎着暖阳,整个地浴在了春风里。
②一路上见到一个个村庄的名字: “田心”“玉溪”“春湾”“马兰”“塘边”“云浮”……读起来像诗一样。家家门口的春联还红艳艳的:“一年好景随春到,四季财源顺意来”“盛世千家乐,新春百家兴”“农村富裕春意满,社会和谐画图新”……
③清早,有的人家房门还没有打开。高高的篱笆上开着一朵朵花,在阳光里是那么艳丽,像女孩头上的发簪。
④这里是岭南,群山层层叠叠,忽远忽近。山形有的直立挺拔、豪气雄壮,有的圆润起伏、阴柔秀巧。山头长着高高的树,树干细而长,在春晖中像女子长长的睫毛。一个个村子都不大,粉墙黛瓦错落其间,鸟儿扇动着羽翅在上空掠过。
⑤有人早早地起来,蹚乱了一滩露水,来到水田里弯着腰忙碌着。水田刚栽上秧苗,一畦畦泛着青绿。阡陌交错的地块,此时还显得稀疏,再有一场细雨,便会陡然间变得浓绿。
⑥日头渐渐升高,总能在田间地头见到幼童。大人在田里忙着,孩子们在一旁自在地玩耍——迎着春风丽日, 沉浸于鲜花野草带来的乐趣。
二
①粉色、黄色的喇叭花,这里延,那里展,吹响了山间的早晨。
②不过几天时间,油菜花就扎起了嫩黄的小辫儿,在这个微雨绵绵的早晨跳荡。只是还没有看到蜜蜂,蜜蜂一定在赶来的路上。再远再深的香,也是藏不住的。
③阳光从云隙里倾泻而出,洒到哪里,哪里就显得更加明丽。凤尾竹开着美丽的屏,一条小路就从一扇扇屏中穿过。
④有一种花,中间白,四围粉,花不大,但架不住数量多,一朵一朵地形成了阵势。它的叶子飘散着类似薄荷的清香,似可用来炖煮鸡汤。三角梅疯了一般地长,挤在芦丛中,花瓣像纸做的一样,风一吹,满地飘。
⑤绿柳如一个个村女,刚濯洗过,在高高的山岗上迎着风。几位身着艳丽服装的女子在山岗的花丛里说说笑笑,分不清哪里是花,哪里是人。
⑥迎面而来的,不知是细雨还是风,一抹脸,润润滑滑的。在这样的天气里走动,让人心生愉悦。
⑦南方水多,水是南方的标配。一条溪水,仿佛从山洞里铆足了劲喷出,咕嘟嘟地冒着水泡,迅疾而自在地流淌。远远地见一股波浪奔涌而来,仔细一看,竟然是一大群憨态可掬的鸭子,令人莞尔。
三
①进入一个古镇,正逢圩日。赶圩的有老有少,热闹非凡。一个年轻女子站在家门前望着车水马龙的街市,笑盈盈的。她身后的房屋是新的,身上穿的衣服是新的。房屋前各种农具井然,庭院纤尘不染,竹竿上晾着新洗的衣裳,门口贴着新春的愿景。
②突然,鞭炮炸响,一座新校舍正在举行落成典礼。大人孩子围拢在一处,欢笑着。也有老人拄着拐棍来看热闹,露着缺牙的口,眼睛笑成了缝。
③镇子有古香古色的建筑,也建起一个个现代的农产品加工厂、竹雕厂、草编厂、鞋袜厂……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在其间忙碌着,同他们聊了几句,能感受到他们内心的阳光和自信。每个人的身体里,似乎都住着一只鸟儿,在明媚的春天里,自由而欢快地飞翔。
④想起古镇的驿道与渡口,千百年来人们的挣扎与艰难,早已成了旧梦。
⑤三月的节日里,山里人会围在一起,跳起古老的舞蹈,迎接又一个春天的到来。每一户人家的院落,都是一幅独一无二的画。他们端着自酿的米酒,一碗碗地劝你喝。
⑥他们的话语我听不太懂,音调婉转,像动听的歌。看到一种不曾见过的鱼在水中游来游去,他们告诉我,这种鱼只有在很亲切的水中才能活。我问,什么样的水才能让鱼感到亲切?原来是“清澈”。大家都笑了。
⑦傍晚,学校放学了,一队队孩子从校园里走出来,校服热烈的红顺着一条条小径,遍布古镇的各个角落。动听的儿歌不时响起,在春风里久久回荡。
(有删改)
18.读完文章,小语和小文就其语言之美展开一番讨论。请你将对话补充完整。
小语:好作家首先是语言大师。“粉色、黄色的喇叭花,这里延,那里展,吹响了山间的早晨”中用“延”“展”“吹响”等词语① (写景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遍野喇叭花开的景象,让原本静态的景物顿时有了生机勃勃之感。
小文:“凤尾竹开着美丽的屏,一条小路就从一扇扇屏中穿过”和上句异曲同工。
小语:说到“异曲同工”,我发现“迎面而来的,不知是细雨还是风,一抹脸,润润滑滑的”和朱自清的《春》中“‘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都调动了② (感官),来表现春风或春雨的轻柔。
小文:文章有些句子的词语也特别有表现力,例如“一条溪水,仿佛从山洞里铆足了劲喷出,咕嘟嘟地冒着水泡,迅疾而自在地流淌”中③ (选择恰当的词语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19.作者曾说:“得把一篇文章写得有看头,有意思,有意思了自然会产生意义。”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第三部分画线段的“有意思”和“有意义”。
20.阅读关于“蒙太奇”的知识卡片,参照示例,分析文中蒙太奇手法的效果。
蒙太奇手法
定义 蒙太奇是指把许多不同的画面(镜头),按照艺术的构思,有机地剪辑、组合在一起,形成张驰、快慢的节奏与和谐统一的整体的艺术方法。 蒙太奇,并非电影艺术所独有,其它艺术样式也经常借鉴蒙太奇来丰富自己的表现技巧。
示例 马致远的《秋思》运用蒙太奇手法, 将“枯藤”“昏鸦”“夕阳”等意象组合成为老鸦晚归图、乡村田园图、游子羁旅图,表现出超越画面具体内容的萧索悲凉之感, 将独处异乡的游子内心那种无限孤独、寂寞、悲戚之情发挥到极致。
21.作者的散文集《一种风光百样栽》有以下专辑,本文归入哪个专辑最适合?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
①山河远阔 ②漫步怀古 ③盛景如画
五、名著导读
(2024·普宁模拟)根据名著内容,完成问题
小波同学打算在校园公众号上对班级读书节活动进行专栏推送。请你完成相关任务。
往期推送
标题——谁是你心中的最美少年 候选人: A. 红小鬼《红星照耀中国》 B. 少年保尔《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C. 哈利·波特《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 D. 王冕《儒林外史》 他们是名著中与我们年龄相仿的少年, 请从以上四位候选人中推荐一位,并结合名著中的相关情节说说你的推荐理由。 快来参与吧! —— 本期构想 标题——捡拾时光的“花瓣” *小编有话说: “朝花”既指早晨的鲜花,更象征了鲁迅对少年时光的美好回忆。让我们走进《朝花夕拾》,走进少年鲁迅的世界。 *书评素材: 示例: 我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捡拾到了落下的花瓣,少年鲁迅在百草园找蜈蚣斑蝥,拔何首乌, 摘覆盆子……我认识到了一个热爱自然、天真烂漫的少年。 仿写: ____
22.任务一:请你根据相关要求,参与“往期推送”中的最美少年推荐活动。
23.任务二:请仿照“本期构想”中所给的示例,选取《朝花夕拾》中的其他篇目撰写一则书评素材。
六、写作题
24.(2024·浙江模拟)同学,你是否还记得你和同学在课间十分钟时玩得最开心的那个游戏情景?或者,你能否推荐一个你最喜欢的课间游戏,和更多的小伙伴分享?当然,或许因为有太多的情况发生,让你常常无法享受完整的课间十分钟?你也可以展开想象,聊聊你心目中这课间十分钟应有的样子;你还可以针对目前中小学生课间十分钟普遍活动单调的问题,写一封信给校长或者教育局长,和他们谈谈自己的想法……你想写哪方面的内容,与读者朋友一起分享呢?学校公众号期待着你的来稿!
要求:①文体自选,题目自拟;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和人名。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B
2.C
3.D
4.B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近义词;搭配不当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字音的辨析。考题中所涉及到的词语大都来自教材中的课文。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对字音的识记和积累,尤其是教材中的“读读写写”与“课下注释”,特别是多音字、同音字和形近字,拼读时应结合其在不同语境中的词性或意义加以区分和掌握。
⑵本题考查字形的辨析。考题中所涉及到的词语大都来自教材中的课文。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对字形的识记和积累,尤其是教材中的“读读写写”与“课下注释”,特别是同音字与形近字;同时还要结合整个词语的意思区别字的用法。
⑶本题考查词语的辨析与运用。了解各个词语的意思,根据句子的语境做出判断。近义词(成语)的辨析常见的技巧有:坚持“存同析异”的原则,分析相异的语素;根据语境正确的使用词语;从感彩方面辨析等几种方法。做题时灵活使用。
⑷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辨析并修改病句,一般来说,一看语法通不通,二看意思对不对,三看修辞妥不妥。要想快速而准确地辨析病句,除了平时多阅读,增强语感外,还应该掌握一定的方法,如语感审读法、枝干梳理法、逻辑分析法。
1.本题考查易误读常见字。 ACD.正确。 B.有误,“蠕动”中的“蠕”读作“rú”。
故答案为:B.
2.本题考查常见易错字。 ABD.正确。 C.有误,“欢滕”中的“滕”应为“腾”。
故答案为:C.
3.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汲取”和“雨露”搭配恰当,“小花”和“绽放”搭配恰当,“焕发”和“勃勃生机”搭配恰当,根据“最美春光和大好年华”的提示,选“奋斗者”恰当。
故答案为:D.
4.本题考查病句修改。 A.有误,“惊醒”与“惊蛰”搭配不当。 B.正确。 C.有误,“惊蛰”和“花草树木、鸟兽虫鱼”不是画等号的相同事物。 D.有误,“不只是花草树木、鸟兽虫鱼吗”这里运用问句不合适。
故答案为:B.
【答案】5.勇;鲁智深行侠仗义拳打镇关西。;《三国演义》
6.示例一:图一,这幅画描绘了一棵树从发芽逐步生长到枝繁叶茂的的过程,类似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历程,与专刊主题相切。
示例二:图二,一位母亲教孩子骑自行车的温馨场景在这幅画里生动呈现,传递出成长需要陪伴与指导这一深意,适合做“成长故事”为主题的专刊的配图。
7.示例一:讲好家乡故事有助于增强文化自信。家乡故事具有教育意义,可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家乡故事可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因此,讲好家乡故事责无旁贷。
示例二:讲好家乡故事有助于经济发展。故事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来旅游,从而带动经济的发展。同时,故事也是地方品牌的重要组成,是经济发展的软实力。让我们行动起来,讲好家乡故事。
【知识点】漫画释义;见解表述;作品的人物形象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名著的阅读。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好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⑵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解答时要仔细观察材料中所给出的图表,找出图表中的规律以及所揭示的实际问题。由于图文转换大多属于说明文的范畴,表述过程中应注意用词的准确、严密。
⑶本题考查观点的表达。解答观点表达类题目,首先要围绕话题确定观点,观点要正确鲜明,理由要充分、合情理,表达要流畅。
5.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知识积累。第一空:由《西游记》中孙悟空狮驼岭勇斗三妖王的故事可知,孙悟空在此情节中展现了超凡的勇气和战斗精神。他无畏三妖王的强大,勇敢挑战,最终取得胜利。这种勇往直前的精神是《西游记》中孙悟空的鲜明特点,也是整个故事所传递的重要价值观之一. 故此空可以填写示例勇”来概括其核心精神。
第二空:由《水浒传》的古典名著名和“义”的核心精神可知,这部名著讲述了梁山好汉们因为共同的义气和信仰而聚集在一起,他们劫富济贫,替天行道,共同反抗腐败的朝廷。这些行为都体现了“义”的精神,即为了正义和公平而奋斗。故此空可以填写示例梁山好汉义结金兰,劫富济贫,共同反抗腐败的朝廷’来概括故事梗概。
第三空:由刘备三顾茅庐诚邀诸葛亮出山辅佐的故事情节可知,这是《三国演义》中的经典故事。刘备的真诚和坚持打动了诸葛亮,使其出山辅佐,共同为蜀汉的繁荣富强而努力。这个故事体现了“诚的核心精神,即真诚待人,以诚取信。因此,这个故事对应的古典名著是《三国演义》。故此空可以填写“《三国演义》“来对应古典名著。
故答案为:勇;鲁智深行侠仗义拳打镇关西。《三国演义》
6.本题考查图文转换。本题要求从两幅图中选择一幅作为"“成长故事“专刊的配图, 并简述推荐理由。在答题时,应首先分析每幅图的主题和元素,再结合“成长故事”这一 主题, 思考哪幅图更能体现成长的内涵和专刊的主题。答题指导: (1) 观察图片:仔细观察两幅图,注意图中的元素、色彩构图等。(2) 理解主题:明确“成长故事”这一 主题, 思考它可能涵盖的方面,如成长的过程、陪伴.挑战变化等。(3) 分析图片与主题的关联:将图片中的元素和主题进行关联,思考哪幅图更能体现成长的内涵和专刊的主题。(4) 简洁表述理由:用简洁的语言阐述推荐理由,注意突出图片与主题的关联性和对读者的吸引力。
故答案为:示例一:图一,这幅画描绘了一棵树从发芽逐步生长到枝繁叶茂的的过程,类似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历程,与专刊主题相切。
示例二:图二,一位母亲教孩子骑自行车的温馨场景在这幅画里生动呈现,传递出成长需要陪伴与指导这一深意,适合做“成长故事”为主题的专刊的配图。
7.本题考查看法和认识。本题要求同学们围绕“讲好家乡故事”这一话题, 从“文化自信”和“经济发展”两个角度中任选一个,形成观点并展开论述。这既是一个观点阐述题, 也是一个考查对家乡 文化理解和对社会经济发展认知的题目。
故答案为:示例一:讲好家乡故事有助于增强文化自信。家乡故事具有教育意义,可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家乡故事可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因此,讲好家乡故事责无旁贷。
示例二:讲好家乡故事有助于经济发展。故事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来旅游,从而带动经济的发展。同时,故事也是地方品牌的重要组成,是经济发展的软实力。让我们行动起来,讲好家乡故事。
【答案】8.超过约定期限;因此;等待
9.①成年以后,(我)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
②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于能够有所收获。
10.回来;②;③
11.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12.刻苦好学,博览群书,虚心请教;即使客观条件不利, 只要志向坚定、主观努力,也能够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知识点】概括文言文给人的启示和道理;根据文言文中某一内容谈观点;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1)(3)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2)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4)本题考查断句的能力。给语句断句时,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在弄清句子的成分。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应该有停顿;同时注意题干的要求,需要断几处。
(5)本题考查理解文章主旨的能力。做好此类题目需要通读全文,抓住关键的语句,从文章所的不同对象、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评价。
【附参考译文】
【甲】我年幼时就爱学习。因为家中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约定日期送还。天气酷寒时,砚池中的水冻成了坚冰,手指不能屈伸,我仍不放松读书。抄写完后,赶快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能够看各种各样的书。已经成年之后,更加仰慕圣贤的学说,又苦于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曾快步走到百里之外,手拿着经书向同乡前辈求教。前辈德高望重,门人学生挤满了他的房间,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低身侧耳向他请教;有时遭到他的训斥,表情更为恭敬,礼貌更为周到,不敢答复一句话;等到他高兴时,就又向他请教。所以我虽然愚钝,最终还是得到不少教益。
【乙】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 只要肯做,那么困难的事情也变得容易了;如果不做,那么容易的事情也变得困难了。人们做学问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 只要肯学,那么困难的学问也变得容易了;如果不学,那么容易的学问也变得困难了。因此,聪明与敏捷,可以依靠但也不可以依靠。
四川边境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其中一个富裕。穷和尚对有钱的和尚说:“我想要到南海去,你看怎么样 ”富和尚说:“您凭借着什么去呢 ”穷和尚说:“我只需要一个盛水的水瓶一个盛饭的饭碗就足够了。”富和尚说:“我几年来想要雇船沿着长江下游而(去南海),尚且没有成功。你凭借着什么去!”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了,把到过南海的这件事告诉富和尚。富和尚的脸上露出了惭愧的神情。
四川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路,富和尚不能到达可是穷和尚到达了。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
8.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字词。(1)意为: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逾约:超过约定的时间(期限);(2)意为: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以是:因此;(3)意为:等到他高兴时。俟:等到。
故答案为:超过约定期限;因此;等待
9.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1)重点词语:既:已经,益:更加,慕:仰慕;(2)重点词语:故:所以,余:我,卒:最终。
故答案为: ①成年以后,(我)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②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于能够有所收获。
10.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字词。(1)意为:贫穷的和尚从南海回来了。结合语境可知,“还”是回来的意思;(2)意为:四川边境有两个和尚。结合直阅词典可知,“鄙”的释义有"A周代基层行政区划,五百户为鄙。②边疆,边远的地方。③庸俗、浅陋。看不起,鄙视”,据此可知,“鄙”的意思是边境,边疆;(3)意为:我想要到南海去。之:去,到。结合联系课内法可知,①“友人惭,下车引之"句意是: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来拉他。之:代词;②“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句意是四季的景色不同,欢乐也是无穷的。之:的;③句“已而之细柳军"句意是:不久到了细柳军军营。之:去、到。故吾欲之南海”的““之”与“之细柳军”的“之”的意思相同。
故答案为:回来;②;③
1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句意:富和尚说:“我几年来想要雇船沿着长江下游而(去南海),尚且没有成功。你凭借着什么去!”
故答案为: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12.本题考查理解概括文章内容。结合【甲】文“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可知,宋濂从小就爱学习,他克服无书无师的困难,想尽办法来学习,博览群书,虚心向名师请教,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他以自身的经历告诉我们学业有成的原因是刻苦好学,博览群书,虚心请教;结合【乙】文“蜀之鄙有二僧….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可知,乙文主要叙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四川的贫僧和富僧都想去普陀山朝圣,贫者凭着一瓶一钵和坚定的意志,实现了自己的心愿;富者虽有足够的钱可雇船前往,但由于自己的犹豫畏缩,终未能达到目的。作者由此说明了“立志”的重要,只要肯做,那么困难的事情也变得容易了;如果不做,那么容易的事情也变得困难了。
故答案为:刻苦好学,博览群书,虚心请教;即使客观条件不利, 只要志向坚定、主观努力,也能够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答案】13.本词中“鬓微霜,又何妨”,表明词人并不在意自己的衰老,而是希望能得到建功立业的机会,表现出老当益壮的豪迈; “可怜白发生”慨叹了时不我与,充满了壮志难酬的抑郁和愤慨。
14.词人引用冯唐去云中赦免魏尚的典故,自喻魏尚,委婉地表达了自己渴望被朝廷重用,实现杀敌报国的志向。
【知识点】体味古诗词曲的意象;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点评】
(1) 本题考查的是对诗词中意象所表达情感的对比理解。我们要在理解诗歌内容和作者情感的基础上,才能准确把握诗歌的意向。 比如两首词虽然都涉及到了“白发”这一意象,但所表达的情感却截然不同。苏轼的“鬓微霜,又何妨”显得豪迈而自信,而辛弃疾的“可怜白发生”则显得悲壮而无奈。这种对比不仅体现了两位词人不同的性格和人生境遇,也丰富了诗词的意蕴和情感层次。
(2) 本题考查的是对诗词中用典手法的赏析。 在平时学习过程中我们要熟记是各种所使用的典故,以及作者用典的作用。
13.在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鬓微霜,又何妨”这一句话,通过描述自己虽然鬓发已微白,但并不以为意,反而展现出一种老当益壮、豪情满怀的气概。词人通过这一意象,表达了自己对建功立业的渴望和自信,即使年龄稍长,也仍然不减其英勇之气。
而在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可怜白发生”则表达了词人对时光流逝、壮志未酬的无奈和悲叹。这里的“白发”意象,更多地体现了一种英雄迟暮、功业未成的遗憾和感伤。
故答案为:本词中“鬓微霜,又何妨”,表明词人并不在意自己的衰老,而是希望能得到建功立业的机会,表现出老当益壮的豪迈; “可怜白发生”慨叹了时不我与,充满了壮志难酬的抑郁和愤慨。
14.“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这一句,词人引用了汉代冯唐持节去云中郡赦免魏尚的典故。在这个典故中,冯唐因为敢于直言进谏,被汉武帝赏识,并派遣他前去云中郡,赦免了因报功不实而获罪的魏尚。词人通过这一典故,将自己比作魏尚,表达了自己希望得到朝廷重用,以实现杀敌报国的志向。同时,这一用典也巧妙地暗示了词人对于朝廷用人不公的隐晦批评。
故答案为:词人引用冯唐去云中赦免魏尚的典故,自喻魏尚,委婉地表达了自己渴望被朝廷重用,实现杀敌报国的志向。
【答案】15.C
16.示例:图画的主体内容是男女老幼几位市民在书屋里认真地翻阅报纸、杂志等,画面上有“在全民阅读中坚定文化自信”的文字。意义:阅读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精神发育、文明传承的重要途径,我们在阅读中能吸吮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能获取知识、增长智慧。
17.示例:加强学习,汲取更多的文化知识,如:广泛阅读我国经典著作;找到与自己兴趣爱好相契合的文化形式,如:竹编工艺,就可以通过阅读相关书籍、动手实践等方式进行学习传承。
【知识点】漫画释义;分析议论文论证方法及作用;新闻、材料类文本;启示、感悟、建议类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论证的方法及其作用。议论文经常使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辨识论证方法,首先要看是不是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再看是不是举例论证,最后考虑道理论证。
(2)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也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认真观察图表,找到关键信息,然后进行归纳,从而得出答案.
(3)本题考查提建议的。作答时,一定要认真读题,明确所提建议针对的问题是什么,所提出的建议一定要有可行性,不能是空洞的口号。
15.ABD.正确。
C.有误,材料二第(5)段画横线的句子列举福州“00”后青年传承传统民族“八家将”舞蹈的事例来证明“找到兴趣爱好和文化传承的结合点,激发学习动力”这一论点,这种论证方式是举例论证,并不是道理论证。选项论证方法判断错误。
故答案为:C
16.本题考查对图片进行说明介绍分析。图画中展示了四个人坐在桌子旁,桌子上摆放着书籍、报纸等物品。他们看起来正在专注地阅读或写作。背景是一个图书馆或书房,书架上摆满了书籍。整个场景给人一种安静、学习和思考的感觉。这幅图画的寓意是强调阅读和学习的重要性,鼓励人们珍惜时间,不断提升自己。同时,这也反映了人们对知识和文化的尊重与追求。
故答案为:示例:图画的主体内容是男女老幼几位市民在书屋里认真地翻阅报纸、杂志等,画面上有“在全民阅读中坚定文化自信”的文字。意义:阅读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精神发育、文明传承的重要途径,我们在阅读中能吸吮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能获取知识、增长智慧。
17.本题考查阅读的拓展能力。加强文化知识的学习,坚定理想信念。青年群体思维活跃、易于接受新事物,但也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因此需要做好前期知识的积累。通过学习,青年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华文化的内涵,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找到兴趣爱好与文化传承的结合点,激发学习动力。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文化种类更是丰富多彩。青年在选择的过程中找到与自身专业知识兴趣爱好相契合的文化形式,如学习传统民俗“八家将”舞蹈等,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更好地传承和传播文化。
故答案为: 示例:加强学习,汲取更多的文化知识,如:广泛阅读我国经典著作;找到与自己兴趣爱好相契合的文化形式,如:竹编工艺,就可以通过阅读相关书籍、动手实践等方式进行学习传承。
【答案】18.化静为动;触觉;示例:“铆”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小溪从山涧流出时的有力迅疾。
19.有意思:段落记叙了“我”将“清澈”听为“亲切”而引起的有趣误会,增添了文章的趣味性和可读性。
有意义:段落中大家因误会而笑的场景,既表现出古镇人的淳朴,也侧面表现出作者对古镇人情美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0.示例:文章使用蒙太奇手法,将春风里的村庄晨景图、山间花草图和古镇风情图按照先后顺序组合在一起,表现出超越画面具体内容的美好生机之感,很好地表达了作者对岭南乡村美丽的自然景观和动人的人文风情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1.示例:“山河远阔”合适。文章以作者游踪为线索,描写了岭南的山水风景,表达了作者对山河美景的热爱。
【知识点】记叙性散文;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文章的表达方式和表达技巧;分析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词语的赏析。解答此题关键要结合词语所处的语境,弄清这个词语的表述对象,然后综合词义与表达效果这两方面因素进行揣摩。
(2)本题考查语句的含义。 理解文章中的重要词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联系上下文,三要紧扣文章的中心主题,并能从文章的信息中找出依据和理由。
(3)本题考查文章的写作手法。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常见的写作方法:修辞手法、表达方式、描写手法、表现手法四个方面。然后根据文章的特点抓住一点或几点完成做答即可。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主题的把握能力。文章的主题往往是作者对人和事物的情感态度的折射,要有通篇考虑,从重点语段、语句入手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18.本题考查写作方法、句子赏析。①“粉色、黄色的喇叭花,这里延,那里展,吹响了山间的早晨”中用“延”“展”“吹响”等词语采用了化静为动的写景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遍野喇叭花开的景象,让原本静态的景物顿时有了生机勃勃之感。②“迎面而来的,不知是细雨还是风,一抹脸。润润滑滑的”和朱自清的《春》中“‘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都调动了触觉来表现春风或春雨的轻柔。③“一条溪水,仿佛从山洞里铆足了劲喷出,咕嘟嘟地冒着水泡,迅疾而自在地流淌”一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小溪从山涧流出时的有力迅疾和可爱情态,如句中的“咕嘟嘟”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小溪从山涧流出时的可爱情态。
故答案为:化静为动;触觉;示例:“铆”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小溪从山涧流出时的有力迅疾。
19.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评析。“有意思”主要体现在段落记叙了“我”将“清澈”听为“亲切”而引起的有趣误会。这种误会虽然是个小小的插曲,但却增添了文章的趣味性和可读性,使得读者在阅读时能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觉得这篇文章读起来既有趣又生动。这就是作者所说的“有意思”。“有意义”则体现在段落中大家因误会而笑的场景。这个场景不仅表现了古镇人的淳朴和友善,更从侧面表现出作者对古镇人情美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这种深厚的情感寄托,使得文章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故事叙述,而是有了更深层次的情感和价值内涵,从而产生了“意义”。
故答案为:有意思:段落记叙了“我”将“清澈”听为“亲切”而引起的有趣误会,增添了文章的趣味性和可读性。有意义:段落中大家因误会而笑的场景,既表现出古镇人的淳朴,也侧面表现出作者对古镇人情美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0.本题考查写作方法及作用。根据提示“蒙太奇是指把许多不同的画面(镜头),按照艺术的构思,有机地剪辑、组合在一起,形成张驰、快慢的节奏与和谐统一的整体的艺术方法”和示例“马致远的《秋思》运用蒙太奇手法,将‘枯藤’‘昏鸦’‘夕阳’等意象组合成为老鸦晚归图、乡村田园图、游子羁旅图,表现出超越画面具体内容的萧索悲凉之感,将独处异乡的游子内心那种无限孤独、寂寞、悲戚之情发挥到极致”,结合本文的内容分析作答即可。这是一篇散文,作者记叙了自己在岭南乡村的所见所闻,文章使用蒙太奇手法,将春风里的村庄晨景图,春风里的山间花草图和春风里的古镇风情图按照先后顺序组合在一起,表达了作者对岭南乡村美丽的自然景观和动人的人文风情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故答案为: 示例:文章使用蒙太奇手法,将春风里的村庄晨景图、山间花草图和古镇风情图按照先后顺序组合在一起,表现出超越画面具体内容的美好生机之感,很好地表达了作者对岭南乡村美丽的自然景观和动人的人文风情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评析。本文使用蒙太奇手法,将春风里的村庄晨景图,春风里的山间花草图和春风里的古镇风情图按照先后顺序组合在一起,表达了作者对岭南乡村美丽的自然景观和动人的人文风情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根据本文的主要内容可知,归入“山河远阔”或“盛景如画”都可以:本文没有表现怀古的情怀,因此“漫步怀古”不合适。
故答案为:示例:“山河远阔”合适。文章以作者游踪为线索,描写了岭南的山水风景,表达了作者对山河美景的热爱。
【答案】22.【示例1】A①要强, 自尊,有原则。斯诺刚进入根据地时,碰到两个端饭菜的“小鬼”。两“小鬼”面对毫无礼貌的斯诺,不理不睬,但当斯诺经别人提醒道谢时,他俩才有礼貌地回答不用道谢,都是革命工作。②勇敢、乐观,不怕困难。红小鬼大多是穷苦人家的孩子,小小年纪便参加了红军,在红军中承担各种工作,甚至跟敌人拼刺刀。③认真负责,拦住了彭德怀,没有通行证就不允许他出入。
【示例2】B①机智勇敢,为朋友甘愿冒险。保尔在街上看到朱赫来被一个士兵押解着,就用枪袭击士兵解救朱赫来;②有反抗精神。在顽固保守、虚伪狭隘的神父的面团上撒烟灰;在列辛斯基家里偷了德国中尉的手枪藏了起来,并成功躲过了士兵的搜查。
【示例3】C 重友情、勇敢善良、诚实坚强;有正义感、责任感,敢于牺牲;爱憎分明,敢于同恶势力做斗争。他肩负起对抗伏地魔的使命;与罗恩、赫敏一起寻找魂器并将其摧毁;在霍格沃茨决战时,打败伏地魔。
23.【示例1】我在《狗·猫·鼠》中捡拾到了落下的花瓣,少年鲁迅救下小隐鼠并当作宠物养,我认识到了一个充满爱心、同情弱小的少年。
【示例2】我在《阿长与<山海经>》中捡拾到了落下的花瓣,少年鲁迅将阿长送给他的《山海经》视若珍宝,读得津津有味,我认识到了一个感激、怀念长妈妈(阿长、保姆)的少年。
【示例3】我在《无常》中捡拾到了落下的花瓣,少年鲁迅因为无常勾魂时私自将小孩还阳半刻,就喜欢无常,我认识到了一个有正义感、心地善良的少年。
【知识点】作品的综合评价;《朝花夕拾》;《红星照耀中国》;《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儒林外史》
【解析】【点评】(1)本道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名著重要情节及人物的掌握程度。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将相关知识记牢,同时要对名著的精彩内容以及人物形象细细品味,注意人物在作品中重要的故事情节。
(2)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的体验和感受。从名著的基本内容出发,结合作者的创作背景联系现实生活,表达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即可。
22.本题考查对名著人物和情节的把握。从题目给出的四个人物中,选择两个,联系情节、说出心中的最美少年即可。
故答案为:【示例1】A①要强, 自尊,有原则。斯诺刚进入根据地时,碰到两个端饭菜的“小鬼”。两“小鬼”面对毫无礼貌的斯诺,不理不睬,但当斯诺经别人提醒道谢时,他俩才有礼貌地回答不用道谢,都是革命工作。②勇敢、乐观,不怕困难。红小鬼大多是穷苦人家的孩子,小小年纪便参加了红军,在红军中承担各种工作,甚至跟敌人拼刺刀。③认真负责,拦住了彭德怀,没有通行证就不允许他出入。
【示例2】B①机智勇敢,为朋友甘愿冒险。保尔在街上看到朱赫来被一个士兵押解着,就用枪袭击士兵解救朱赫来;②有反抗精神。在顽固保守、虚伪狭隘的神父的面团上撒烟灰;在列辛斯基家里偷了德国中尉的手枪藏了起来,并成功躲过了士兵的搜查。
【示例3】C 重友情、勇敢善良、诚实坚强;有正义感、责任感,敢于牺牲;爱憎分明,敢于同恶势力做斗争。他肩负起对抗伏地魔的使命;与罗恩、赫敏一起寻找魂器并将其摧毁;在霍格沃茨决战时,打败伏地魔。
23.本题考查对名著人物和情节的把握。从《朝花夕拾》中选择一篇散文,联系相关情节,仿照例句的样式,写句子即可。
故答案为: 【示例1】我在《狗·猫·鼠》中捡拾到了落下的花瓣,少年鲁迅救下小隐鼠并当作宠物养,我认识到了一个充满爱心、同情弱小的少年。
【示例2】我在《阿长与<山海经>》中捡拾到了落下的花瓣,少年鲁迅将阿长送给他的《山海经》视若珍宝,读得津津有味,我认识到了一个感激、怀念长妈妈(阿长、保姆)的少年。
【示例3】我在《无常》中捡拾到了落下的花瓣,少年鲁迅因为无常勾魂时私自将小孩还阳半刻,就喜欢无常,我认识到了一个有正义感、心地善良的少年。
24.【答案】例文:
课间十分钟
课间十分钟,如同短暂的流星划破校园的宁静,虽瞬息即逝,却留下璀璨的足迹。每当那熟悉的铃声悠扬响起,我和诸葛便如脱缰的野马,冲向操场,手中轻盈的羽毛键在阳光下闪烁,仿佛是快乐的使者,为我们带来短暂的欢愉。
在“变色龙”游戏中,数字在我们脚下跳跃,如同魔法般变幻莫测。那次,我们正沉浸在399的巨大希望中,羽毛键却犹如捉弄人心的小精灵,从我的脚尖悄然而落,瞬间将辉煌逆转为4.那一刻,我仿佛听见心中那根懊悔的弦被狠狠拨动,懊恼得几乎能看见自己的脸庞在阳光下泛起青涩的色彩。
转战“欠债还钱”,我虽技艺略显稚嫩,但每一步跃起,每一次踢落,都饱含着无尽的期待与挑战。然而,失败似乎总如影随形,债务的雪球在我脚下滚动,我急得汗水涔涔。诸葛的慷慨解囊使我能继续游戏,但胜利似乎总与我擦肩而过。每次战败,我都会带着微笑与希望,再次发誓:“下一次,我一定会赢!”然而,失败与成功交织的课间,正是我最珍视的时光。
课间十分钟,它如同生活的微缩版,不在于结局,而在于过程中的体验。每一次跃动,每一次欢笑,都在我心中烙下深深的印记。尽管在羽毛键的竞技场我常败下阵来,但我热爱这个游戏,热爱那些短暂却丰富的课间,因为它们让我明白:真正的快乐,藏在追逐与分享的瞬间。
课间,你是我生活中的一抹亮色,短暂却永恒。即使在失败中,我依然能找到乐趣,因为真正的胜利,是那份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游戏的热忱。让我们继续在每一个课间,寻找那些平凡中的非凡,因为快乐,总在不期而遇的点滴中。
【知识点】材料作文;话题作文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话题作文。作文以“课间十分钟”为话题写作。
1.审题。这道作文题目的关键在于“课间十分钟”。题目中给出了多个写作方向,可以写自己最真实的课间游戏体验,推荐一个最喜欢的课间游戏,描述理想中的课间十分钟应有的样子,或者对中小学生课间十分钟活动单调的问题提出看法和建议。这些都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写作角度。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写作的内容必须是积极的、健康的,符合中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状态。
2.立意。在立意时,可以从课间十分钟对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性、课间活动的多样性和创新性、以及课间活动对课堂学习的影响等角度进行思考。例如,可以表达课间活动不仅是学生们放松身心、增强体质的重要时间,也是他们发展社交能力、增强团队协作精神的机会。同时,也可以倡导学校和教育部门重视课间活动的丰富性和质量,让学生们在快乐中成长。
3.构思选材。在构思和选材时,可以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描述一个或几个具体的课间活动场景,通过细腻的描绘让读者感受到课间活动的乐趣和意义。如果选择写推荐一个最喜欢的课间游戏,可以详细介绍游戏的规则、玩法以及它带来的乐趣和挑战。如果选择描述理想中的课间十分钟,可以结合现实情况,提出自己对课间活动的期待和建议。如果选择写信给校长或教育局长,可以列举当前课间活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和建议。
【点评】
本题考查话题作文。根据引导语来审题立意,注意从不同角度分析,从立意角度可以分正面立意、反面立意。然后进行选材构思。注意列提纲,明确整篇作文的框架,最后调动积累的好词佳句,填充内容,完成习作。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试着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丰富细节,使文章内容更充实、主题更深刻。
1 / 1湖北省2024年中考仿真模拟试卷(二)(黄石卷)
一、综合性学习
(2023·云县模拟)校学生会举办“不负春光”综合性学习活动,下面是小云同学的朗诵稿,请根据要求完成问题。
到了惊蛰,春天总算坐稳了它的江山。当第一声响彻长空的惊雷乍(zhà)起,沉睡一冬的春天醒了。从此,它将以王者的姿态,号令自然界那些“欣欣然张开了眼”的“臣民”。
最先闻雷而动的是在泥土中冬眠的小生灵。听到春雷的召唤,它们一个个懵懵懂懂地睁开惺忪的睡眼,然后俏皮地伸伸懒腰,蠕(lú)动着瘦弱的身体离开曾经酣睡的洞穴,贪婪地汲取天地的 ,尽情地享受和暖的春光。
小生灵都闻令而行了,积蓄了一个冬天力量的花当然也不甘示弱,它们按捺不住沐浴融融暖意的迫切心情,竞相生长 。你瞧,小草悄悄地从地面、石缝冒出来,惊奇地打量着春天。竹笋拔出利剑,顶破松软如膏(gāo)的土层。枝上的桃花被春雷吓得一抖,一个个花苞儿舒展开来挤挤挨挨露出甜蜜的笑容。而各种虫儿蝶儿的蹁跹加入,更让和煦的大地焕发了 。
雷声惊醒的何止是惊蛰的花草树木、鸟兽虫鱼,连“猫冬”的人们也被惊醒了。人们赶紧脱下厚重的棉衣,欢滕地走进田野,奔向春天。
“一鼓轻雷惊蛰后,细筛微雨落梅天。”惊蛰铿锵有力的雷声,是春天发出的一个号令。对我们而言,唯有以 的姿态去耕(gēng)耘,才能不负最美春光和大好年华。
1.文中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乍(zhà) B.蠕(lú) C.膏(gāo) D.耕(gēng)
2.文中加点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响彻长空 B.惺忪 C.欢滕 D.铿锵有力
3.文中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露珠 绽放 生机勃勃 奋斗者
B.露珠 绽开 蓬勃生机 胜利者
C.雨露 绽开 生机勃勃 胜利者
D.雨露 绽放 蓬勃生机 奋斗者
4.对文中画线句子的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雷声惊醒的何止是花草树木、鸟兽虫鱼的惊蛰
B.惊蛰的雷声惊醒的何止是花草树木、鸟兽虫鱼
C.雷声惊醒的惊蛰何止是花草树木、鸟兽虫鱼
D.惊蛰的雷声惊醒的不只是花草树木、鸟兽虫鱼吗
【答案】1.B
2.C
3.D
4.B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近义词;搭配不当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字音的辨析。考题中所涉及到的词语大都来自教材中的课文。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对字音的识记和积累,尤其是教材中的“读读写写”与“课下注释”,特别是多音字、同音字和形近字,拼读时应结合其在不同语境中的词性或意义加以区分和掌握。
⑵本题考查字形的辨析。考题中所涉及到的词语大都来自教材中的课文。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对字形的识记和积累,尤其是教材中的“读读写写”与“课下注释”,特别是同音字与形近字;同时还要结合整个词语的意思区别字的用法。
⑶本题考查词语的辨析与运用。了解各个词语的意思,根据句子的语境做出判断。近义词(成语)的辨析常见的技巧有:坚持“存同析异”的原则,分析相异的语素;根据语境正确的使用词语;从感彩方面辨析等几种方法。做题时灵活使用。
⑷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辨析并修改病句,一般来说,一看语法通不通,二看意思对不对,三看修辞妥不妥。要想快速而准确地辨析病句,除了平时多阅读,增强语感外,还应该掌握一定的方法,如语感审读法、枝干梳理法、逻辑分析法。
1.本题考查易误读常见字。 ACD.正确。 B.有误,“蠕动”中的“蠕”读作“rú”。
故答案为:B.
2.本题考查常见易错字。 ABD.正确。 C.有误,“欢滕”中的“滕”应为“腾”。
故答案为:C.
3.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汲取”和“雨露”搭配恰当,“小花”和“绽放”搭配恰当,“焕发”和“勃勃生机”搭配恰当,根据“最美春光和大好年华”的提示,选“奋斗者”恰当。
故答案为:D.
4.本题考查病句修改。 A.有误,“惊醒”与“惊蛰”搭配不当。 B.正确。 C.有误,“惊蛰”和“花草树木、鸟兽虫鱼”不是画等号的相同事物。 D.有误,“不只是花草树木、鸟兽虫鱼吗”这里运用问句不合适。
故答案为:B.
(2024·南宁模拟) 故事是人类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一种有力的传播方式。近日,学校组织开展主题为“传文启智促成长”的故事周活动,请你完成以下活动任务。
5.【名著故事分享】古典名著故事分享会上,主持人提出先以“一字一句说名著”的形式来介绍所要分享的名著故事。请你按要求补充完成下面的表格,为故事分享做准备。
“一字一句说名著”分享表
古典名著 “一字”(核心精神) “一句”(故事梗概)
《西游记》 “① ” 孙悟空狮驼岭勇斗三妖王。
《水浒传》 “义” ②
《③ 》 “诚” 刘备三顾茅庐诚邀诸葛亮出山辅佐。
6.【成长故事设计】学校拟制作一份以“成长故事”为主题的专刊,需要你推荐一幅配图,请你在以下两幅图中选择一幅,并简述推荐理由。
图一 图二
我推荐▲,理由是▲
7.【家乡故事思辨】在主题论坛上,同学们围绕“讲好家乡故事”这一话题各抒己见。请你也围绕此话题,在“文化自信”“经济发展”两个角度中任选一个,形成观点,并展开论述,做到有理有据,80字以内。
【答案】5.勇;鲁智深行侠仗义拳打镇关西。;《三国演义》
6.示例一:图一,这幅画描绘了一棵树从发芽逐步生长到枝繁叶茂的的过程,类似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历程,与专刊主题相切。
示例二:图二,一位母亲教孩子骑自行车的温馨场景在这幅画里生动呈现,传递出成长需要陪伴与指导这一深意,适合做“成长故事”为主题的专刊的配图。
7.示例一:讲好家乡故事有助于增强文化自信。家乡故事具有教育意义,可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家乡故事可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因此,讲好家乡故事责无旁贷。
示例二:讲好家乡故事有助于经济发展。故事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来旅游,从而带动经济的发展。同时,故事也是地方品牌的重要组成,是经济发展的软实力。让我们行动起来,讲好家乡故事。
【知识点】漫画释义;见解表述;作品的人物形象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名著的阅读。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好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⑵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解答时要仔细观察材料中所给出的图表,找出图表中的规律以及所揭示的实际问题。由于图文转换大多属于说明文的范畴,表述过程中应注意用词的准确、严密。
⑶本题考查观点的表达。解答观点表达类题目,首先要围绕话题确定观点,观点要正确鲜明,理由要充分、合情理,表达要流畅。
5.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知识积累。第一空:由《西游记》中孙悟空狮驼岭勇斗三妖王的故事可知,孙悟空在此情节中展现了超凡的勇气和战斗精神。他无畏三妖王的强大,勇敢挑战,最终取得胜利。这种勇往直前的精神是《西游记》中孙悟空的鲜明特点,也是整个故事所传递的重要价值观之一. 故此空可以填写示例勇”来概括其核心精神。
第二空:由《水浒传》的古典名著名和“义”的核心精神可知,这部名著讲述了梁山好汉们因为共同的义气和信仰而聚集在一起,他们劫富济贫,替天行道,共同反抗腐败的朝廷。这些行为都体现了“义”的精神,即为了正义和公平而奋斗。故此空可以填写示例梁山好汉义结金兰,劫富济贫,共同反抗腐败的朝廷’来概括故事梗概。
第三空:由刘备三顾茅庐诚邀诸葛亮出山辅佐的故事情节可知,这是《三国演义》中的经典故事。刘备的真诚和坚持打动了诸葛亮,使其出山辅佐,共同为蜀汉的繁荣富强而努力。这个故事体现了“诚的核心精神,即真诚待人,以诚取信。因此,这个故事对应的古典名著是《三国演义》。故此空可以填写“《三国演义》“来对应古典名著。
故答案为:勇;鲁智深行侠仗义拳打镇关西。《三国演义》
6.本题考查图文转换。本题要求从两幅图中选择一幅作为"“成长故事“专刊的配图, 并简述推荐理由。在答题时,应首先分析每幅图的主题和元素,再结合“成长故事”这一 主题, 思考哪幅图更能体现成长的内涵和专刊的主题。答题指导: (1) 观察图片:仔细观察两幅图,注意图中的元素、色彩构图等。(2) 理解主题:明确“成长故事”这一 主题, 思考它可能涵盖的方面,如成长的过程、陪伴.挑战变化等。(3) 分析图片与主题的关联:将图片中的元素和主题进行关联,思考哪幅图更能体现成长的内涵和专刊的主题。(4) 简洁表述理由:用简洁的语言阐述推荐理由,注意突出图片与主题的关联性和对读者的吸引力。
故答案为:示例一:图一,这幅画描绘了一棵树从发芽逐步生长到枝繁叶茂的的过程,类似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历程,与专刊主题相切。
示例二:图二,一位母亲教孩子骑自行车的温馨场景在这幅画里生动呈现,传递出成长需要陪伴与指导这一深意,适合做“成长故事”为主题的专刊的配图。
7.本题考查看法和认识。本题要求同学们围绕“讲好家乡故事”这一话题, 从“文化自信”和“经济发展”两个角度中任选一个,形成观点并展开论述。这既是一个观点阐述题, 也是一个考查对家乡 文化理解和对社会经济发展认知的题目。
故答案为:示例一:讲好家乡故事有助于增强文化自信。家乡故事具有教育意义,可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家乡故事可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因此,讲好家乡故事责无旁贷。
示例二:讲好家乡故事有助于经济发展。故事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来旅游,从而带动经济的发展。同时,故事也是地方品牌的重要组成,是经济发展的软实力。让我们行动起来,讲好家乡故事。
二、文言文阅读
(2024·普宁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问题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
天下事有难易乎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 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子何恃而往 ”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节选自彭端淑《为学》)
8.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逾约 以是 俟
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②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10.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词。
文言字词 方法 字义
贫者自南海还 结合语境。 解释为
蜀之鄙 有二僧 查阅词典: ①周代基层行政区划,五百户为鄙。②边疆,边远的地方。③庸俗、浅陋。看不起, 鄙视。(《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选择哪个义项 (填写序号)
吾欲之南海 联系课内: ①友人惭,下车引之。(《太丘与友期》) ②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醉翁亭记》) ③已而之细柳军。(《周亚夫军细柳》) 与哪一句意思相同 (填写序号)
11.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富 者曰吾 数 年 欲 买 舟 而 下 犹 未 能 也 子何恃而往
12.根据[甲][乙]两篇选文,把小语与小文的对话补充完整。
小语:甲文以自身的经历告诉我们学业有成的原因是 。
小文:乙文引用蜀鄙二僧 (去南海)的故事,意在阐述 的道理。
【答案】8.超过约定期限;因此;等待
9.①成年以后,(我)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
②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于能够有所收获。
10.回来;②;③
11.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12.刻苦好学,博览群书,虚心请教;即使客观条件不利, 只要志向坚定、主观努力,也能够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知识点】概括文言文给人的启示和道理;根据文言文中某一内容谈观点;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1)(3)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2)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4)本题考查断句的能力。给语句断句时,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在弄清句子的成分。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应该有停顿;同时注意题干的要求,需要断几处。
(5)本题考查理解文章主旨的能力。做好此类题目需要通读全文,抓住关键的语句,从文章所的不同对象、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评价。
【附参考译文】
【甲】我年幼时就爱学习。因为家中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约定日期送还。天气酷寒时,砚池中的水冻成了坚冰,手指不能屈伸,我仍不放松读书。抄写完后,赶快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能够看各种各样的书。已经成年之后,更加仰慕圣贤的学说,又苦于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曾快步走到百里之外,手拿着经书向同乡前辈求教。前辈德高望重,门人学生挤满了他的房间,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低身侧耳向他请教;有时遭到他的训斥,表情更为恭敬,礼貌更为周到,不敢答复一句话;等到他高兴时,就又向他请教。所以我虽然愚钝,最终还是得到不少教益。
【乙】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 只要肯做,那么困难的事情也变得容易了;如果不做,那么容易的事情也变得困难了。人们做学问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 只要肯学,那么困难的学问也变得容易了;如果不学,那么容易的学问也变得困难了。因此,聪明与敏捷,可以依靠但也不可以依靠。
四川边境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其中一个富裕。穷和尚对有钱的和尚说:“我想要到南海去,你看怎么样 ”富和尚说:“您凭借着什么去呢 ”穷和尚说:“我只需要一个盛水的水瓶一个盛饭的饭碗就足够了。”富和尚说:“我几年来想要雇船沿着长江下游而(去南海),尚且没有成功。你凭借着什么去!”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了,把到过南海的这件事告诉富和尚。富和尚的脸上露出了惭愧的神情。
四川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路,富和尚不能到达可是穷和尚到达了。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
8.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字词。(1)意为: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逾约:超过约定的时间(期限);(2)意为: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以是:因此;(3)意为:等到他高兴时。俟:等到。
故答案为:超过约定期限;因此;等待
9.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1)重点词语:既:已经,益:更加,慕:仰慕;(2)重点词语:故:所以,余:我,卒:最终。
故答案为: ①成年以后,(我)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②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于能够有所收获。
10.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字词。(1)意为:贫穷的和尚从南海回来了。结合语境可知,“还”是回来的意思;(2)意为:四川边境有两个和尚。结合直阅词典可知,“鄙”的释义有"A周代基层行政区划,五百户为鄙。②边疆,边远的地方。③庸俗、浅陋。看不起,鄙视”,据此可知,“鄙”的意思是边境,边疆;(3)意为:我想要到南海去。之:去,到。结合联系课内法可知,①“友人惭,下车引之"句意是: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来拉他。之:代词;②“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句意是四季的景色不同,欢乐也是无穷的。之:的;③句“已而之细柳军"句意是:不久到了细柳军军营。之:去、到。故吾欲之南海”的““之”与“之细柳军”的“之”的意思相同。
故答案为:回来;②;③
1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句意:富和尚说:“我几年来想要雇船沿着长江下游而(去南海),尚且没有成功。你凭借着什么去!”
故答案为: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12.本题考查理解概括文章内容。结合【甲】文“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可知,宋濂从小就爱学习,他克服无书无师的困难,想尽办法来学习,博览群书,虚心向名师请教,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他以自身的经历告诉我们学业有成的原因是刻苦好学,博览群书,虚心请教;结合【乙】文“蜀之鄙有二僧….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可知,乙文主要叙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四川的贫僧和富僧都想去普陀山朝圣,贫者凭着一瓶一钵和坚定的意志,实现了自己的心愿;富者虽有足够的钱可雇船前往,但由于自己的犹豫畏缩,终未能达到目的。作者由此说明了“立志”的重要,只要肯做,那么困难的事情也变得容易了;如果不做,那么容易的事情也变得困难了。
故答案为:刻苦好学,博览群书,虚心请教;即使客观条件不利, 只要志向坚定、主观努力,也能够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三、诗歌鉴赏
(2024·岳池模拟)古诗词鉴赏。
江城子·密州出猎
[宋]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3.词中的“鬓微霜,又何妨”与《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的“可怜白发生”,都涉及“白发”这一意象,但表达的情感不同,请简要分析。
14.古人常运用典故抒情言志,表明心迹,请从用典的角度赏析词句“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答案】13.本词中“鬓微霜,又何妨”,表明词人并不在意自己的衰老,而是希望能得到建功立业的机会,表现出老当益壮的豪迈; “可怜白发生”慨叹了时不我与,充满了壮志难酬的抑郁和愤慨。
14.词人引用冯唐去云中赦免魏尚的典故,自喻魏尚,委婉地表达了自己渴望被朝廷重用,实现杀敌报国的志向。
【知识点】体味古诗词曲的意象;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点评】
(1) 本题考查的是对诗词中意象所表达情感的对比理解。我们要在理解诗歌内容和作者情感的基础上,才能准确把握诗歌的意向。 比如两首词虽然都涉及到了“白发”这一意象,但所表达的情感却截然不同。苏轼的“鬓微霜,又何妨”显得豪迈而自信,而辛弃疾的“可怜白发生”则显得悲壮而无奈。这种对比不仅体现了两位词人不同的性格和人生境遇,也丰富了诗词的意蕴和情感层次。
(2) 本题考查的是对诗词中用典手法的赏析。 在平时学习过程中我们要熟记是各种所使用的典故,以及作者用典的作用。
13.在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鬓微霜,又何妨”这一句话,通过描述自己虽然鬓发已微白,但并不以为意,反而展现出一种老当益壮、豪情满怀的气概。词人通过这一意象,表达了自己对建功立业的渴望和自信,即使年龄稍长,也仍然不减其英勇之气。
而在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可怜白发生”则表达了词人对时光流逝、壮志未酬的无奈和悲叹。这里的“白发”意象,更多地体现了一种英雄迟暮、功业未成的遗憾和感伤。
故答案为:本词中“鬓微霜,又何妨”,表明词人并不在意自己的衰老,而是希望能得到建功立业的机会,表现出老当益壮的豪迈; “可怜白发生”慨叹了时不我与,充满了壮志难酬的抑郁和愤慨。
14.“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这一句,词人引用了汉代冯唐持节去云中郡赦免魏尚的典故。在这个典故中,冯唐因为敢于直言进谏,被汉武帝赏识,并派遣他前去云中郡,赦免了因报功不实而获罪的魏尚。词人通过这一典故,将自己比作魏尚,表达了自己希望得到朝廷重用,以实现杀敌报国的志向。同时,这一用典也巧妙地暗示了词人对于朝廷用人不公的隐晦批评。
故答案为:词人引用冯唐去云中赦免魏尚的典故,自喻魏尚,委婉地表达了自己渴望被朝廷重用,实现杀敌报国的志向。
四、现代文阅读
(2024·普宁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问题
【材料一】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
“文化自信”只是一句口号、一个理论名词么 不是,我们提倡的“文化自信”有其深厚根基。
我们有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它能“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诸如“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精忠报国”的爱国情怀……甚至我们正努力建设的小康社会的“小康”这个概念,也是出自《礼记·礼运》,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追求的理想社会状态。
我们有鲜明独特、奋发向上的革命文化。从井冈山精神到雷锋精神,再到航天精神、北京奥运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脱胎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同时又在新形势下不断进行着再生再造、凝聚升华。
我们还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它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运用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所进行的文化创造。在短短几十年的社会主义实践中,这已充分说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一种有生命力的文化,是一种体现人类文明发展进步方向的文化。
文化的优秀、国家的强大、人民的力量,就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3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这个信心。的确,我们没有理由不自信!
(摘编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
文化积淀着一个国家最深层的情感和精神追求。随着党和国家对青年文化自信教育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青年逐渐成为弘扬优秀文化、坚定文化自信的主体。近期,年轻一代的文化自信也在不断被点燃。
文化自信是一种心理状态。在肯定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基础上产生自信心和荣誉感,是青年文化自信的表现。《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中指出,中国青年一直表现出坚忍不拔、坚定文化自信的品格。五四运动,青年学生率先走上街头,平均年龄仅为28岁的十三位代表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青年文化自信不仅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影响因素,也是青年长远发展的动力源泉。青年自觉成为文化自信的践行者,需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青年要加强文化知识的学习,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文化自信关系着青年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塑造与培养。青年群体思维活跃,易于接受新事物,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区分文化中的精华和糟粕,需要做好前期知识的积累。
第二,找到兴趣爱好和文化传承的结合点,激发学习动力。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文化种类更是丰富多彩,这为青年传承传播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源。青年在选择的过程中,找到与自身专业知识、兴趣爱好相契合的文化形式。例如,福建福州一群“00后”青年传承传统民俗“八家将”舞蹈,其中一位“00后”学习者描述:“虽然学习过程很辛苦,就想把它一直传承下去。”
第三,青年要善用信息技术创新文化传播方式,传播中华文化魅力。青年借助信息技术创新文化传播方式,不仅仅在于传播媒介的应用,还需要建立质量把关意识,传播正能量、展示新风尚,切忌浅显、低俗内容的传播。
青年文化自信教育同样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高校要贯彻好“大思政课”教学理念,加强对青年文化自信教育的重视,创新教学方式,不断提高教师素养,引导大学生自觉成为传承文化、弘扬文化的主体。
只有青年树立了坚定的文化自信,才能自觉抵制不良社会思潮的侵袭,将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到党和国家的事业中来。如此,国家才有希望,民族才有未来。
(王亮《青年应做文化自信的践行者》)
【材料三】
15.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舍生取义’的牺牲精神”两句话可以补充到【材料一】第 (3)段的省略号处作为论据。
B.【材料一】最后一段引用习近平的话有力地强调了我们有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文化自信。
C.【材料二】第(5)段画横线的句子运用道理论证,有力论证了“找到兴趣爱好和文化传承的结合点,激发学习动力”,说服力强。
D.【材料二】第(3)段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16.认真观察【材料三】,用简洁的语言介绍图画的内容,并写出其意义。
17.根据这三则材料,提两条提高青少年文化自信的具体建议。
【答案】15.C
16.示例:图画的主体内容是男女老幼几位市民在书屋里认真地翻阅报纸、杂志等,画面上有“在全民阅读中坚定文化自信”的文字。意义:阅读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精神发育、文明传承的重要途径,我们在阅读中能吸吮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能获取知识、增长智慧。
17.示例:加强学习,汲取更多的文化知识,如:广泛阅读我国经典著作;找到与自己兴趣爱好相契合的文化形式,如:竹编工艺,就可以通过阅读相关书籍、动手实践等方式进行学习传承。
【知识点】漫画释义;分析议论文论证方法及作用;新闻、材料类文本;启示、感悟、建议类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论证的方法及其作用。议论文经常使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辨识论证方法,首先要看是不是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再看是不是举例论证,最后考虑道理论证。
(2)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也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认真观察图表,找到关键信息,然后进行归纳,从而得出答案.
(3)本题考查提建议的。作答时,一定要认真读题,明确所提建议针对的问题是什么,所提出的建议一定要有可行性,不能是空洞的口号。
15.ABD.正确。
C.有误,材料二第(5)段画横线的句子列举福州“00”后青年传承传统民族“八家将”舞蹈的事例来证明“找到兴趣爱好和文化传承的结合点,激发学习动力”这一论点,这种论证方式是举例论证,并不是道理论证。选项论证方法判断错误。
故答案为:C
16.本题考查对图片进行说明介绍分析。图画中展示了四个人坐在桌子旁,桌子上摆放着书籍、报纸等物品。他们看起来正在专注地阅读或写作。背景是一个图书馆或书房,书架上摆满了书籍。整个场景给人一种安静、学习和思考的感觉。这幅图画的寓意是强调阅读和学习的重要性,鼓励人们珍惜时间,不断提升自己。同时,这也反映了人们对知识和文化的尊重与追求。
故答案为:示例:图画的主体内容是男女老幼几位市民在书屋里认真地翻阅报纸、杂志等,画面上有“在全民阅读中坚定文化自信”的文字。意义:阅读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精神发育、文明传承的重要途径,我们在阅读中能吸吮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能获取知识、增长智慧。
17.本题考查阅读的拓展能力。加强文化知识的学习,坚定理想信念。青年群体思维活跃、易于接受新事物,但也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因此需要做好前期知识的积累。通过学习,青年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华文化的内涵,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找到兴趣爱好与文化传承的结合点,激发学习动力。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文化种类更是丰富多彩。青年在选择的过程中找到与自身专业知识兴趣爱好相契合的文化形式,如学习传统民俗“八家将”舞蹈等,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更好地传承和传播文化。
故答案为: 示例:加强学习,汲取更多的文化知识,如:广泛阅读我国经典著作;找到与自己兴趣爱好相契合的文化形式,如:竹编工艺,就可以通过阅读相关书籍、动手实践等方式进行学习传承。
(2024·南海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下面小题。
春风里
王剑冰
一
①我真切感受到了清新的风,温暖的风。我迎着暖阳,整个地浴在了春风里。
②一路上见到一个个村庄的名字: “田心”“玉溪”“春湾”“马兰”“塘边”“云浮”……读起来像诗一样。家家门口的春联还红艳艳的:“一年好景随春到,四季财源顺意来”“盛世千家乐,新春百家兴”“农村富裕春意满,社会和谐画图新”……
③清早,有的人家房门还没有打开。高高的篱笆上开着一朵朵花,在阳光里是那么艳丽,像女孩头上的发簪。
④这里是岭南,群山层层叠叠,忽远忽近。山形有的直立挺拔、豪气雄壮,有的圆润起伏、阴柔秀巧。山头长着高高的树,树干细而长,在春晖中像女子长长的睫毛。一个个村子都不大,粉墙黛瓦错落其间,鸟儿扇动着羽翅在上空掠过。
⑤有人早早地起来,蹚乱了一滩露水,来到水田里弯着腰忙碌着。水田刚栽上秧苗,一畦畦泛着青绿。阡陌交错的地块,此时还显得稀疏,再有一场细雨,便会陡然间变得浓绿。
⑥日头渐渐升高,总能在田间地头见到幼童。大人在田里忙着,孩子们在一旁自在地玩耍——迎着春风丽日, 沉浸于鲜花野草带来的乐趣。
二
①粉色、黄色的喇叭花,这里延,那里展,吹响了山间的早晨。
②不过几天时间,油菜花就扎起了嫩黄的小辫儿,在这个微雨绵绵的早晨跳荡。只是还没有看到蜜蜂,蜜蜂一定在赶来的路上。再远再深的香,也是藏不住的。
③阳光从云隙里倾泻而出,洒到哪里,哪里就显得更加明丽。凤尾竹开着美丽的屏,一条小路就从一扇扇屏中穿过。
④有一种花,中间白,四围粉,花不大,但架不住数量多,一朵一朵地形成了阵势。它的叶子飘散着类似薄荷的清香,似可用来炖煮鸡汤。三角梅疯了一般地长,挤在芦丛中,花瓣像纸做的一样,风一吹,满地飘。
⑤绿柳如一个个村女,刚濯洗过,在高高的山岗上迎着风。几位身着艳丽服装的女子在山岗的花丛里说说笑笑,分不清哪里是花,哪里是人。
⑥迎面而来的,不知是细雨还是风,一抹脸,润润滑滑的。在这样的天气里走动,让人心生愉悦。
⑦南方水多,水是南方的标配。一条溪水,仿佛从山洞里铆足了劲喷出,咕嘟嘟地冒着水泡,迅疾而自在地流淌。远远地见一股波浪奔涌而来,仔细一看,竟然是一大群憨态可掬的鸭子,令人莞尔。
三
①进入一个古镇,正逢圩日。赶圩的有老有少,热闹非凡。一个年轻女子站在家门前望着车水马龙的街市,笑盈盈的。她身后的房屋是新的,身上穿的衣服是新的。房屋前各种农具井然,庭院纤尘不染,竹竿上晾着新洗的衣裳,门口贴着新春的愿景。
②突然,鞭炮炸响,一座新校舍正在举行落成典礼。大人孩子围拢在一处,欢笑着。也有老人拄着拐棍来看热闹,露着缺牙的口,眼睛笑成了缝。
③镇子有古香古色的建筑,也建起一个个现代的农产品加工厂、竹雕厂、草编厂、鞋袜厂……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在其间忙碌着,同他们聊了几句,能感受到他们内心的阳光和自信。每个人的身体里,似乎都住着一只鸟儿,在明媚的春天里,自由而欢快地飞翔。
④想起古镇的驿道与渡口,千百年来人们的挣扎与艰难,早已成了旧梦。
⑤三月的节日里,山里人会围在一起,跳起古老的舞蹈,迎接又一个春天的到来。每一户人家的院落,都是一幅独一无二的画。他们端着自酿的米酒,一碗碗地劝你喝。
⑥他们的话语我听不太懂,音调婉转,像动听的歌。看到一种不曾见过的鱼在水中游来游去,他们告诉我,这种鱼只有在很亲切的水中才能活。我问,什么样的水才能让鱼感到亲切?原来是“清澈”。大家都笑了。
⑦傍晚,学校放学了,一队队孩子从校园里走出来,校服热烈的红顺着一条条小径,遍布古镇的各个角落。动听的儿歌不时响起,在春风里久久回荡。
(有删改)
18.读完文章,小语和小文就其语言之美展开一番讨论。请你将对话补充完整。
小语:好作家首先是语言大师。“粉色、黄色的喇叭花,这里延,那里展,吹响了山间的早晨”中用“延”“展”“吹响”等词语① (写景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遍野喇叭花开的景象,让原本静态的景物顿时有了生机勃勃之感。
小文:“凤尾竹开着美丽的屏,一条小路就从一扇扇屏中穿过”和上句异曲同工。
小语:说到“异曲同工”,我发现“迎面而来的,不知是细雨还是风,一抹脸,润润滑滑的”和朱自清的《春》中“‘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都调动了② (感官),来表现春风或春雨的轻柔。
小文:文章有些句子的词语也特别有表现力,例如“一条溪水,仿佛从山洞里铆足了劲喷出,咕嘟嘟地冒着水泡,迅疾而自在地流淌”中③ (选择恰当的词语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19.作者曾说:“得把一篇文章写得有看头,有意思,有意思了自然会产生意义。”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第三部分画线段的“有意思”和“有意义”。
20.阅读关于“蒙太奇”的知识卡片,参照示例,分析文中蒙太奇手法的效果。
蒙太奇手法
定义 蒙太奇是指把许多不同的画面(镜头),按照艺术的构思,有机地剪辑、组合在一起,形成张驰、快慢的节奏与和谐统一的整体的艺术方法。 蒙太奇,并非电影艺术所独有,其它艺术样式也经常借鉴蒙太奇来丰富自己的表现技巧。
示例 马致远的《秋思》运用蒙太奇手法, 将“枯藤”“昏鸦”“夕阳”等意象组合成为老鸦晚归图、乡村田园图、游子羁旅图,表现出超越画面具体内容的萧索悲凉之感, 将独处异乡的游子内心那种无限孤独、寂寞、悲戚之情发挥到极致。
21.作者的散文集《一种风光百样栽》有以下专辑,本文归入哪个专辑最适合?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
①山河远阔 ②漫步怀古 ③盛景如画
【答案】18.化静为动;触觉;示例:“铆”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小溪从山涧流出时的有力迅疾。
19.有意思:段落记叙了“我”将“清澈”听为“亲切”而引起的有趣误会,增添了文章的趣味性和可读性。
有意义:段落中大家因误会而笑的场景,既表现出古镇人的淳朴,也侧面表现出作者对古镇人情美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0.示例:文章使用蒙太奇手法,将春风里的村庄晨景图、山间花草图和古镇风情图按照先后顺序组合在一起,表现出超越画面具体内容的美好生机之感,很好地表达了作者对岭南乡村美丽的自然景观和动人的人文风情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1.示例:“山河远阔”合适。文章以作者游踪为线索,描写了岭南的山水风景,表达了作者对山河美景的热爱。
【知识点】记叙性散文;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文章的表达方式和表达技巧;分析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词语的赏析。解答此题关键要结合词语所处的语境,弄清这个词语的表述对象,然后综合词义与表达效果这两方面因素进行揣摩。
(2)本题考查语句的含义。 理解文章中的重要词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联系上下文,三要紧扣文章的中心主题,并能从文章的信息中找出依据和理由。
(3)本题考查文章的写作手法。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常见的写作方法:修辞手法、表达方式、描写手法、表现手法四个方面。然后根据文章的特点抓住一点或几点完成做答即可。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主题的把握能力。文章的主题往往是作者对人和事物的情感态度的折射,要有通篇考虑,从重点语段、语句入手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18.本题考查写作方法、句子赏析。①“粉色、黄色的喇叭花,这里延,那里展,吹响了山间的早晨”中用“延”“展”“吹响”等词语采用了化静为动的写景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遍野喇叭花开的景象,让原本静态的景物顿时有了生机勃勃之感。②“迎面而来的,不知是细雨还是风,一抹脸。润润滑滑的”和朱自清的《春》中“‘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都调动了触觉来表现春风或春雨的轻柔。③“一条溪水,仿佛从山洞里铆足了劲喷出,咕嘟嘟地冒着水泡,迅疾而自在地流淌”一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小溪从山涧流出时的有力迅疾和可爱情态,如句中的“咕嘟嘟”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小溪从山涧流出时的可爱情态。
故答案为:化静为动;触觉;示例:“铆”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小溪从山涧流出时的有力迅疾。
19.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评析。“有意思”主要体现在段落记叙了“我”将“清澈”听为“亲切”而引起的有趣误会。这种误会虽然是个小小的插曲,但却增添了文章的趣味性和可读性,使得读者在阅读时能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觉得这篇文章读起来既有趣又生动。这就是作者所说的“有意思”。“有意义”则体现在段落中大家因误会而笑的场景。这个场景不仅表现了古镇人的淳朴和友善,更从侧面表现出作者对古镇人情美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这种深厚的情感寄托,使得文章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故事叙述,而是有了更深层次的情感和价值内涵,从而产生了“意义”。
故答案为:有意思:段落记叙了“我”将“清澈”听为“亲切”而引起的有趣误会,增添了文章的趣味性和可读性。有意义:段落中大家因误会而笑的场景,既表现出古镇人的淳朴,也侧面表现出作者对古镇人情美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0.本题考查写作方法及作用。根据提示“蒙太奇是指把许多不同的画面(镜头),按照艺术的构思,有机地剪辑、组合在一起,形成张驰、快慢的节奏与和谐统一的整体的艺术方法”和示例“马致远的《秋思》运用蒙太奇手法,将‘枯藤’‘昏鸦’‘夕阳’等意象组合成为老鸦晚归图、乡村田园图、游子羁旅图,表现出超越画面具体内容的萧索悲凉之感,将独处异乡的游子内心那种无限孤独、寂寞、悲戚之情发挥到极致”,结合本文的内容分析作答即可。这是一篇散文,作者记叙了自己在岭南乡村的所见所闻,文章使用蒙太奇手法,将春风里的村庄晨景图,春风里的山间花草图和春风里的古镇风情图按照先后顺序组合在一起,表达了作者对岭南乡村美丽的自然景观和动人的人文风情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故答案为: 示例:文章使用蒙太奇手法,将春风里的村庄晨景图、山间花草图和古镇风情图按照先后顺序组合在一起,表现出超越画面具体内容的美好生机之感,很好地表达了作者对岭南乡村美丽的自然景观和动人的人文风情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评析。本文使用蒙太奇手法,将春风里的村庄晨景图,春风里的山间花草图和春风里的古镇风情图按照先后顺序组合在一起,表达了作者对岭南乡村美丽的自然景观和动人的人文风情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根据本文的主要内容可知,归入“山河远阔”或“盛景如画”都可以:本文没有表现怀古的情怀,因此“漫步怀古”不合适。
故答案为:示例:“山河远阔”合适。文章以作者游踪为线索,描写了岭南的山水风景,表达了作者对山河美景的热爱。
五、名著导读
(2024·普宁模拟)根据名著内容,完成问题
小波同学打算在校园公众号上对班级读书节活动进行专栏推送。请你完成相关任务。
往期推送
标题——谁是你心中的最美少年 候选人: A. 红小鬼《红星照耀中国》 B. 少年保尔《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C. 哈利·波特《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 D. 王冕《儒林外史》 他们是名著中与我们年龄相仿的少年, 请从以上四位候选人中推荐一位,并结合名著中的相关情节说说你的推荐理由。 快来参与吧! —— 本期构想 标题——捡拾时光的“花瓣” *小编有话说: “朝花”既指早晨的鲜花,更象征了鲁迅对少年时光的美好回忆。让我们走进《朝花夕拾》,走进少年鲁迅的世界。 *书评素材: 示例: 我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捡拾到了落下的花瓣,少年鲁迅在百草园找蜈蚣斑蝥,拔何首乌, 摘覆盆子……我认识到了一个热爱自然、天真烂漫的少年。 仿写: ____
22.任务一:请你根据相关要求,参与“往期推送”中的最美少年推荐活动。
23.任务二:请仿照“本期构想”中所给的示例,选取《朝花夕拾》中的其他篇目撰写一则书评素材。
【答案】22.【示例1】A①要强, 自尊,有原则。斯诺刚进入根据地时,碰到两个端饭菜的“小鬼”。两“小鬼”面对毫无礼貌的斯诺,不理不睬,但当斯诺经别人提醒道谢时,他俩才有礼貌地回答不用道谢,都是革命工作。②勇敢、乐观,不怕困难。红小鬼大多是穷苦人家的孩子,小小年纪便参加了红军,在红军中承担各种工作,甚至跟敌人拼刺刀。③认真负责,拦住了彭德怀,没有通行证就不允许他出入。
【示例2】B①机智勇敢,为朋友甘愿冒险。保尔在街上看到朱赫来被一个士兵押解着,就用枪袭击士兵解救朱赫来;②有反抗精神。在顽固保守、虚伪狭隘的神父的面团上撒烟灰;在列辛斯基家里偷了德国中尉的手枪藏了起来,并成功躲过了士兵的搜查。
【示例3】C 重友情、勇敢善良、诚实坚强;有正义感、责任感,敢于牺牲;爱憎分明,敢于同恶势力做斗争。他肩负起对抗伏地魔的使命;与罗恩、赫敏一起寻找魂器并将其摧毁;在霍格沃茨决战时,打败伏地魔。
23.【示例1】我在《狗·猫·鼠》中捡拾到了落下的花瓣,少年鲁迅救下小隐鼠并当作宠物养,我认识到了一个充满爱心、同情弱小的少年。
【示例2】我在《阿长与<山海经>》中捡拾到了落下的花瓣,少年鲁迅将阿长送给他的《山海经》视若珍宝,读得津津有味,我认识到了一个感激、怀念长妈妈(阿长、保姆)的少年。
【示例3】我在《无常》中捡拾到了落下的花瓣,少年鲁迅因为无常勾魂时私自将小孩还阳半刻,就喜欢无常,我认识到了一个有正义感、心地善良的少年。
【知识点】作品的综合评价;《朝花夕拾》;《红星照耀中国》;《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儒林外史》
【解析】【点评】(1)本道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名著重要情节及人物的掌握程度。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将相关知识记牢,同时要对名著的精彩内容以及人物形象细细品味,注意人物在作品中重要的故事情节。
(2)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的体验和感受。从名著的基本内容出发,结合作者的创作背景联系现实生活,表达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即可。
22.本题考查对名著人物和情节的把握。从题目给出的四个人物中,选择两个,联系情节、说出心中的最美少年即可。
故答案为:【示例1】A①要强, 自尊,有原则。斯诺刚进入根据地时,碰到两个端饭菜的“小鬼”。两“小鬼”面对毫无礼貌的斯诺,不理不睬,但当斯诺经别人提醒道谢时,他俩才有礼貌地回答不用道谢,都是革命工作。②勇敢、乐观,不怕困难。红小鬼大多是穷苦人家的孩子,小小年纪便参加了红军,在红军中承担各种工作,甚至跟敌人拼刺刀。③认真负责,拦住了彭德怀,没有通行证就不允许他出入。
【示例2】B①机智勇敢,为朋友甘愿冒险。保尔在街上看到朱赫来被一个士兵押解着,就用枪袭击士兵解救朱赫来;②有反抗精神。在顽固保守、虚伪狭隘的神父的面团上撒烟灰;在列辛斯基家里偷了德国中尉的手枪藏了起来,并成功躲过了士兵的搜查。
【示例3】C 重友情、勇敢善良、诚实坚强;有正义感、责任感,敢于牺牲;爱憎分明,敢于同恶势力做斗争。他肩负起对抗伏地魔的使命;与罗恩、赫敏一起寻找魂器并将其摧毁;在霍格沃茨决战时,打败伏地魔。
23.本题考查对名著人物和情节的把握。从《朝花夕拾》中选择一篇散文,联系相关情节,仿照例句的样式,写句子即可。
故答案为: 【示例1】我在《狗·猫·鼠》中捡拾到了落下的花瓣,少年鲁迅救下小隐鼠并当作宠物养,我认识到了一个充满爱心、同情弱小的少年。
【示例2】我在《阿长与<山海经>》中捡拾到了落下的花瓣,少年鲁迅将阿长送给他的《山海经》视若珍宝,读得津津有味,我认识到了一个感激、怀念长妈妈(阿长、保姆)的少年。
【示例3】我在《无常》中捡拾到了落下的花瓣,少年鲁迅因为无常勾魂时私自将小孩还阳半刻,就喜欢无常,我认识到了一个有正义感、心地善良的少年。
六、写作题
24.(2024·浙江模拟)同学,你是否还记得你和同学在课间十分钟时玩得最开心的那个游戏情景?或者,你能否推荐一个你最喜欢的课间游戏,和更多的小伙伴分享?当然,或许因为有太多的情况发生,让你常常无法享受完整的课间十分钟?你也可以展开想象,聊聊你心目中这课间十分钟应有的样子;你还可以针对目前中小学生课间十分钟普遍活动单调的问题,写一封信给校长或者教育局长,和他们谈谈自己的想法……你想写哪方面的内容,与读者朋友一起分享呢?学校公众号期待着你的来稿!
要求:①文体自选,题目自拟;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和人名。
【答案】例文:
课间十分钟
课间十分钟,如同短暂的流星划破校园的宁静,虽瞬息即逝,却留下璀璨的足迹。每当那熟悉的铃声悠扬响起,我和诸葛便如脱缰的野马,冲向操场,手中轻盈的羽毛键在阳光下闪烁,仿佛是快乐的使者,为我们带来短暂的欢愉。
在“变色龙”游戏中,数字在我们脚下跳跃,如同魔法般变幻莫测。那次,我们正沉浸在399的巨大希望中,羽毛键却犹如捉弄人心的小精灵,从我的脚尖悄然而落,瞬间将辉煌逆转为4.那一刻,我仿佛听见心中那根懊悔的弦被狠狠拨动,懊恼得几乎能看见自己的脸庞在阳光下泛起青涩的色彩。
转战“欠债还钱”,我虽技艺略显稚嫩,但每一步跃起,每一次踢落,都饱含着无尽的期待与挑战。然而,失败似乎总如影随形,债务的雪球在我脚下滚动,我急得汗水涔涔。诸葛的慷慨解囊使我能继续游戏,但胜利似乎总与我擦肩而过。每次战败,我都会带着微笑与希望,再次发誓:“下一次,我一定会赢!”然而,失败与成功交织的课间,正是我最珍视的时光。
课间十分钟,它如同生活的微缩版,不在于结局,而在于过程中的体验。每一次跃动,每一次欢笑,都在我心中烙下深深的印记。尽管在羽毛键的竞技场我常败下阵来,但我热爱这个游戏,热爱那些短暂却丰富的课间,因为它们让我明白:真正的快乐,藏在追逐与分享的瞬间。
课间,你是我生活中的一抹亮色,短暂却永恒。即使在失败中,我依然能找到乐趣,因为真正的胜利,是那份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游戏的热忱。让我们继续在每一个课间,寻找那些平凡中的非凡,因为快乐,总在不期而遇的点滴中。
【知识点】材料作文;话题作文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话题作文。作文以“课间十分钟”为话题写作。
1.审题。这道作文题目的关键在于“课间十分钟”。题目中给出了多个写作方向,可以写自己最真实的课间游戏体验,推荐一个最喜欢的课间游戏,描述理想中的课间十分钟应有的样子,或者对中小学生课间十分钟活动单调的问题提出看法和建议。这些都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写作角度。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写作的内容必须是积极的、健康的,符合中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状态。
2.立意。在立意时,可以从课间十分钟对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性、课间活动的多样性和创新性、以及课间活动对课堂学习的影响等角度进行思考。例如,可以表达课间活动不仅是学生们放松身心、增强体质的重要时间,也是他们发展社交能力、增强团队协作精神的机会。同时,也可以倡导学校和教育部门重视课间活动的丰富性和质量,让学生们在快乐中成长。
3.构思选材。在构思和选材时,可以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描述一个或几个具体的课间活动场景,通过细腻的描绘让读者感受到课间活动的乐趣和意义。如果选择写推荐一个最喜欢的课间游戏,可以详细介绍游戏的规则、玩法以及它带来的乐趣和挑战。如果选择描述理想中的课间十分钟,可以结合现实情况,提出自己对课间活动的期待和建议。如果选择写信给校长或教育局长,可以列举当前课间活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和建议。
【点评】
本题考查话题作文。根据引导语来审题立意,注意从不同角度分析,从立意角度可以分正面立意、反面立意。然后进行选材构思。注意列提纲,明确整篇作文的框架,最后调动积累的好词佳句,填充内容,完成习作。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试着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丰富细节,使文章内容更充实、主题更深刻。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