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 课件(共43张PPT)初中化学科粤版九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3.3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 课件(共43张PPT)初中化学科粤版九年级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科粤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5-27 22:46: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3张PPT)
第三章 维持生命之气——氧气
3.3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
逐点
导讲练
课堂小结
作业提升
学习目标
课时讲解
1
课时流程
2
物质燃烧的条件
燃烧、缓慢氧化与自燃
灭火原理
爆炸与防爆安全
课时导入
火灾
利用燃烧加工食物 利用燃烧冶炼钢铁
火既是人类的朋友,也是人类的敌人,为了更好地了解和使用火,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燃烧和灭火。
燃烧给我光明和温暖
感悟新知
知识点
1
1. 利用对比法研究燃烧的每一个条件
(1)通过对比蜡烛、煤块、火柴、沙子、石块和水泥砖是否可燃得出燃烧需要具备的条件是:物质本身是可燃物。
(2)通过对比室温下存放的蜡烛和点燃后的蜡烛及引燃煤块的方法得出燃烧需要满足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且不同物质的着火点不同。
物质燃烧的条件
知1-讲
感悟新知
(3)通过对比点燃的蜡烛和用烧杯罩住的点燃的
蜡烛得出燃烧必须有氧气参与。
结论: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温度
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可燃物燃
烧必需的最低温度称为着火点)。
可用图1 表示:
知1-讲
感悟新知
2. 着火点是可燃物的一种属性,与可燃物的种类、状态以及大气压强等因素有关,一般情况下无法改变。
知1-讲
感悟新知
知识拓展
初中化学中的燃烧是一种狭义的概念,有一定的局限性。如燃烧的条件中强调必须有氧气,其实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如氢气、钠、镁均既能在氧气中燃烧,也能在氯气中燃烧,镁还能在二氧化碳中剧烈燃烧。说明在某些情况下氯气、二氧化碳也能支持燃烧。
知1-讲
知1-练
感悟新知
[中考·北京] 用如图2 所示实验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已知: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分别为40 ℃、240 ℃。
(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
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1
考向 对物质燃烧条件的认识
题型1 燃烧所需具备的三个条件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知1-练
感悟新知
(2) 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与O2 接触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热水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中白磷不燃烧,铜片上白磷燃烧
提供热量,隔绝氧气
感悟新知
解题秘方: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常常设计成对比实验,设计时利用控制变量法,分析实验现象时要找出其中的变量,由此说明燃烧需满足的条件。
知1-练
感悟新知
导引:(1)根据题目信息可知,白磷的着火点为 40 ℃,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而此时温度为80 ℃,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使白磷燃烧,所以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其着火点。(2)水中白磷不燃烧,铜片上白磷燃烧,说明可燃物需要与氧气接触才能燃烧。(3)热水提供热量,使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同时隔绝氧气,使水中白磷与氧气隔绝。
知1-练
感悟新知
知1-练
规律总结
燃烧的条件有三个,三个条件同时具备,燃烧才能进行。
1. 可燃物。像木炭、纸等是可燃物;石头、玻璃等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2.与氧气(或空气)接触。一般的可燃物隔绝氧气( 如在沸水中) 条件下不能燃烧。
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当可燃物的温度低于着火点时不能燃烧。
知1-练
感悟新知
[模拟·赤峰]“纸火锅”是用纸张代替金属材料作容器盛放汤料,当酒精燃烧时纸张不会燃烧。对此现象,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 汤料使“纸火锅”的着火点升高了
B. “纸火锅”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C. 汤料隔绝了氧气,使“纸火锅”不能燃烧
D. 水蒸发时吸热,温度达不到“纸火锅”的着火点
例2
题型2 燃烧条件的应用
D
感悟新知
解题秘方:根据燃烧的条件(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与氧气或空气接触、③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进行分析解答。
导引:水蒸发时吸热,使温度达不到“纸火锅”的着火点,因此“纸火锅”不会燃烧,D 正确。
知1-练
感悟新知
知1-练
特别提醒
着火点与可燃物的种类、状态以及大气压强等因素有关。某物质在一定状态、形状或一定条件下的着火点是一定的,一般只能升高或降低可燃物温度,但不能升高或降低正在燃烧的物质的着火点。
感悟新知
知识点
2
1. 燃烧:通常所说的燃烧是指可燃物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 自燃
由缓慢氧化引起的自动燃烧,是一种不经点燃而自发进行的燃烧。
3. 燃烧、缓慢氧化和自燃
知2-讲
燃烧、缓慢氧化与自燃
感悟新知
知2-讲
燃烧 缓慢氧化 自燃
定义 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氧化反应 缓慢进行的氧化反应 由缓慢氧化引起的自动燃烧
反应条件 可燃物、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与氧气接触、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可燃物、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感悟新知
知2-讲
燃烧 缓慢氧化 自燃
现象 发光、发热 发热、不发光 发光、发热
举例 镁带燃烧,蜡烛燃烧 食物腐败,铁生锈 白磷自燃
联系 自燃是由缓慢氧化引起的 缓慢氧化不一定都会引起自燃
感悟新知
特别提醒
燃烧一定发光、发热,但有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燃烧,如灯泡通电发光、发热,并未发生燃烧;氧化反应也不一定是燃烧,如缓慢氧化。
知2-讲
知2-练
感悟新知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燃烧一定是化合反应
B. 燃烧一定由缓慢氧化引起
C. 自燃一定是氧化反应
D. 氧化反应一定会有燃烧现象
C
例3
考向辨析燃烧、缓慢氧化与自燃
感悟新知
解法提醒
燃烧不一定都是化合反应,如蜡烛燃烧不是化合反应;自燃一定由缓慢氧化引起,但燃烧不一定是由缓慢氧化引起。氧化反应分为燃烧和缓慢氧化等,如食物腐败等是缓慢氧化,未发生燃烧现象。
知2-练
感悟新知
知识点
3
1. 灭火的原理
(1)燃烧物与其他可燃物隔离或清除掉可燃物;
(2)使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隔绝;
(3)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灭火原理
知3-讲
感悟新知
2. 常见的灭火方法
知3-讲
灭火原理 灭火方法
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1. 森林着火时开辟隔离带
2. 液化气起火,关阀门
3. 仓库着火,搬走仓库内可燃物
隔绝氧气(或空气) 1. 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灭
2. 盖上灯帽熄灭酒精灯
3. 实验台上酒精失火时,用湿抹布盖灭
降低可燃物的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1. 消防员用水枪灭火
2. 用嘴吹灭蜡烛
感悟新知
要点提示
1.灭火原理中用到“降低可燃物的温度至着火点以下”,注意不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2.不是所有的火都可以用水来灭,如电器类的着火、能与水发生反应的物质着火时不能用水来灭火。
知3-讲
知3-练
感悟新知
[中考·枣庄] 下列几种常用的灭火方法及灭火原理均正确的是( )
例4
考向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的判断
题型1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D
选项 实例 灭火方法 灭火原理
A 油锅着火 用水浇灭 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B 液化气起火 关闭阀门 隔绝空气
C 住宅失火 用高压水枪灭火 降低可燃物着火点
D 森林着火 砍伐出隔离带 移走可燃物
感悟新知
解题秘方:解答此类题目应注意根据不同的火灾情景选择合理的灭火方法,特殊情况下的灭火更应采取相应的合理方法,否则可能导致“火上浇油”。
知3-练
感悟新知
导引:油锅着火不能用水浇灭,因为油不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浮于水面上,达不到灭火的目的,A 错误;液化气起火,关闭阀门,清除可燃物而灭火,B 错误;住宅失火用高压水枪灭火,水蒸发吸热,能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不变,C错误;森林着火,砍伐出隔离带是利用清除可燃物的原理灭火,D 正确。
知3-练
感悟新知
特别提醒
破坏燃烧的任一个条件都可达到灭火的效果,但是采取措施时应分情况而论,如:油、气类着火不能用水来灭火;电器、电线类的着火要先切断电源,再用干粉灭火器灭火;图书馆、实验室着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室内着火时不能开窗通风等。
知3-练
知3-练
感悟新知
[中考·黔东南] 某商厦发生特大火灾事故,造成309 人死亡,7 人受伤。法医鉴定结果309 人均为中毒窒息死亡。遇到火灾时,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  )
A. 为尽快逃离火场乘坐电梯下楼
B. 逃生过程中将身体贴近地面匍匐或弯腰前进
C. 一旦发生火灾,按疏散指示标志方向迅速撤离
D. 用浸湿的毛巾、口罩等捂住口鼻
A
例5
题型2 火灾中的逃生知识
感悟新知
解题秘方:发生火灾时要冷静面对,自救逃生要讲究科学,盲目逃生可能会造成伤害。
知3-练
感悟新知
导引:高层住宅着火时,不能乘坐电梯逃离火场,以防停电时困在电梯内,且电梯易形成烟囱效应而造成人的窒息,A 错误;有毒气体的密度受热会变小,主要聚集在上方,逃生时应低头俯身,贴近地面前进,B 正确;一旦发生火灾,按疏散指示标志方向迅速撤离,这样更容易迅速逃生,C 正确;为了防止火场产生的烟尘进入口鼻,应用浸湿的毛巾、口罩等捂住口鼻,D 正确。
知3-练
感悟新知
教你一招
火灾现场处理方法常有以下几种:
1. 熟悉环境,暗记出口。
2. 通道出口,畅通无阻。
3. 扑灭小火,惠及他人。
4. 保持镇静,明辨方向,迅速撤离。
5. 不入险地,不贪财物。
知3-练
感悟新知
6.简易防护,蒙鼻匍匐。
7.善用通道,莫入电梯。
8.缓降逃生,滑绳自救。
9.避难场所,固守待援。
10.缓晃轻抛,寻求援助。
11.火已及身,切勿惊跑。
12.火警119,牢记在心中。
知3-练
感悟新知
知识点
4
1. 爆炸:爆炸是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里急速燃烧而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气体和热所发生的现象。
2. 爆炸的条件
①可燃性气体或粉尘;②空气或氧气;③可燃物浓度在爆炸极限范围内;④有限空间;⑤急速燃烧。
爆炸与防爆安全
知4-讲
感悟新知
3. 爆炸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和损失,但在受到
控制的条件下,也可以为人类服务,如定向爆破拆除楼房、开山采矿等。
4. 几种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
知4-讲
感悟新知
知4-讲
误区警示
1.误认为爆炸都是化学变化。有的爆炸是化学变化,如火药爆炸、粉尘爆炸、可燃性气体爆炸等;也有许多爆炸只发生物理变化,如锅炉爆炸、轮胎爆炸等。
2.误认为可燃性气体(或粉尘) 与空气( 或氧气)混合点燃一定会发生爆炸。爆炸的发生,一是在短时间内发生急速燃烧,二是一定要在可燃物的爆炸极限范围内才会发生。
知4-练
感悟新知
[中考·广州] 下列物质与空气充分混合后,遇明火不会发生爆炸的是( )
A. 五氧化二磷 B. 面粉 C. 镁粉 D. 天然气
A
例6
考向 易燃、易爆物的安全使用
题型1 爆炸原理的判断
感悟新知
解题秘方:燃烧发生在有限空间内易引起爆炸,根据燃烧的条件判断。
导引:五氧化二磷不属于可燃物,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不可能引起爆炸。
教你一招:可燃性气体或粉尘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气体遇到明火,发生燃烧,若发生在有限空间内,则可能会发生爆炸。
知4-练
感悟新知
知识拓展
常见的可燃性气体:氢气、一氧化碳、液化石油气、天然气;
可燃性液体:汽油、煤油、柴油、酒精等;
支持燃烧的气体:O2。
知4-练
知4-练
感悟新知
下列有关易燃、易爆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在搬运时,要轻拿轻放,不能摔、砸或撞击
B. 生产酒精的车间里,只要不影响工作,个人可以吸烟
C. 煤矿矿井里必须采取通风、严禁烟火等措施
D. 在有易燃物的工作场所,严禁穿化纤类服装
B
例7
题型2 易燃、易爆物的安全使用
感悟新知
导引:为防止爆炸的发生,生产或贮存易燃物的环境中都应严禁烟火,防止引燃易燃物;穿化纤类服装,摩擦时产生的静电可能引燃易燃物;易爆物在撞击或受热时可能会发生爆炸,因此搬运时要轻拿轻放,不能摔、砸或撞击。
知4-练
感悟新知
教你一招
易燃、易爆物使用时要注意:存放时不能堆放得过高过密,要经常翻动,防止自燃;遇水或受阳光照射易发生燃烧、爆炸的物质,不得存放在露天或高温的地方;搬运时,轻拿轻放,勿撞、摔或砸。
知4-练
课堂小结
燃烧的条件
自燃
缓慢氧化
防爆安全
爆炸
灭火原理
燃烧
控制变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