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第一章 大家都来学化学
1.4
物质性质的探究
逐点
导讲练
课堂小结
作业提升
学习目标
课时讲解
1
课时流程
2
物质的性质
科学探究
金属铜化学性质的探究
课时导入
感悟新知
知识点
1
物质的性质
知1-讲
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概念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实例 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可燃性、氧化性、稳定性、助燃性、还原性、酸性、碱性等
确定 由感官直接感知或由仪器测定 通过化学变化方可知
区别 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 感悟新知
特别提醒
化学性质是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但物理性质并不是都要通过物理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如物质的密度、颜色、气味等都不需要发生物理变化就能表现出来。
知1-讲
知1-练
感悟新知
[中考·北京] 下列氧气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 无色无味 B. 沸点低
C. 能支持燃烧 D. 不易溶于水
C
例1
考向 物质性质的区分
题型1 对物质的性质类型做出判断
感悟新知
解题秘方:可根据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定义来选择,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一定是化学性质。
导引:无色无味、沸点低、不易溶于水都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能支持燃烧是氧气的助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C。
知1-练
感悟新知
知1-练
知识链接
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是化学性质,如燃烧时表现出可燃性,人体在受到腐蚀、中毒后,体内的物质发生了变化,因此腐蚀性、毒性属于化学性质。
知1-练
感悟新知
[改编·沈阳] 下列用途中,主要是由物质的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
A. 用铜丝作导线 B. 用氯化钠配制溶液
C. 用氢气作燃料 D. 用金刚石裁玻璃
C
例2
题型2 根据物质的用途判断物质性质的类型
感悟新知
解题秘方:物质的用途反映物质的性质,先找
出用途所对应的性质。
导引:用铜丝作导线,是利用铜具有优良的导电性,是利用其物理性质,A 错误;用氯化钠配制溶液,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利用其物理性质,B 错误;用氢气作燃料,是利用氢气的可燃性,是利用其化学性质,C 正确;用金刚石裁玻璃,是利用金刚石硬度大的性质,是利用其物理性质,D 错误。
知1-练
感悟新知
教你一招:若物质在使用过程中,物质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则是利用该物质的物理性质;若物质本身发生了变化,则是利用其化学性质。如用铝制高压电线,是利用其物理性质。
知1-练
感悟新知
知1-练
解法提醒
解答这种类型的题目时,首先根据用途分析利用的是哪种性质,然后辨别是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如果与导电性、导热性、密度、熔点等有关,则是利用物理性质,若与可燃性、还原性、稳定性、酸碱性等有关,则与化学性质有关。
感悟新知
知识点
2
知2-讲
利用“实验法”探究铜的化学性质
观察与问题 将一小段光亮的铜片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铜片的颜色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假设与预测 ①铜片变黑可能是因为火焰中的烟灰附着在铜片上 ②加热铜片,火焰不与铜片接触,铜片将不会变黑 ③铜片变黑可能是因为铜片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应
感悟新知
知2-讲
实验操作 将一小段光亮的铜片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用洁净干布或洁净湿布擦一擦已冷却的铜片黑色部分 将一段光亮铜片装在敞口的试管中,用酒精灯火焰加热试管 用真空泵抽出装有铜片并用胶塞塞紧的试管里的空气,然后加热试管(或用银白色的金属铝箔将铜片严密包裹压紧,不留空隙,然后加热)
感悟新知
知2-讲
实验现象 黑色部分没有消失 铜片由紫红色变为黑色 铜片颜色不变
现象解释 铜片在空气中用酒精灯加热后变黑,黑色物质不是烟灰,预测①错误 铜片在试管中用酒精灯加热后变黑,预测②错误 在隔绝空气条件下,铜片加热后不再变黑,所以黑色物质是铜片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后生成的新物质,预测③正确
感悟新知
知2-讲
实验 结论 铜片在加热条件下能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用文字表达式表示为:
铜 + 氧气 氧化铜
反思与评价 将铜片加热生成的黑色物质移入试管中,滴加少量稀盐酸,加热,观察到黑色物质逐渐减少,溶液变为蓝色,说明铜在空气中或氧气中受热生成的黑色物质是氧化铜
加热
感悟新知
知识链接
1.铜是热的良导体,加热时应用坩埚钳夹持,以防烫手。
2.在试管中加热铜片时,应用试管夹夹持试管的中上部,加热时间尽可能稍长一些,使现象更明显。
3.用铝箔包住铜片加热时,一定要包紧,使铜片隔绝空气;要冷却到室温后再打开铝箔观察,防止热的铜片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
知2-讲
知2-练
感悟新知
某化学活动小组做“铜与空气中氧气的反应”的实验,有的同学得出结论:铜在加热条件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 应,铜片表面的黑色物质是氧化铜;有的同学得出另一种结论:铜在加热条件下不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铜片表面的黑色物质是酒精不完全燃烧生成的炭黑(碳单质)。
(提示:氧化铜能与稀硫酸反应使溶液变蓝而炭黑不能)
例3
考向 探究铜的化学性质
知2-练
感悟新知
(1)你还能得出什么结论?
(2)请用一步实验操作验证上述各结论。
黑色物质既有氧化铜,也有炭黑。
可能的结论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黑色物质是氧化铜
黑色物质是炭黑
你的结论
将表面变黑的
铜片放入足量
的稀硫酸中
溶液变蓝,黑色物质完全消失
溶液颜色无变化,铜片表面黑色物质不消失
溶液变蓝,黑色物质部分消失
知2-练
感悟新知
(3)为避免上述结论的不确定性,要验证加热条件下铜与空气中的氧气是否反应,应如何改进上述实验?
将铜片放在试管中加热。
感悟新知
解题提醒
(1)综合两种猜测找到合理的假设可以得到另一种结论,即黑色物质既有氧化铜,也有炭黑;
(2) 因为氧化铜能与稀硫酸反应,而炭黑与稀硫酸不反应,所以,为验证结论是否正确,可将表面变黑的铜片放入足量的稀硫酸中,通过不同的现象得到不同的结论;
(3) 如果铜片不直接与火焰接触进行加热,铜片表面仍然变成黑色,即可排除黑色物质为炭黑的可能,因此可将铜片放入试管中加热以排除炭黑的干扰。
知2-练
感悟新知
知识点
3
1. 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观察与问题——假设与预测——实验与事实——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其中化学实验是中心环节;假设与预测需用实验去验证,结论来自实验事实。
知3-讲
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感悟新知
特别提醒
1.探究实验不一定都经过所有环节,有的科学探究只需要几个环节就可完成。
2.设计实验应注意几个设计原则:
(1) 科学性原则。
(2) 安全性原则。
(3) 可行性原则。
(4) 简约性原则。
知3-讲
感悟新知
2. 科学探究各环节的作用
(1)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基础。
(2) 假设是对问题中现象、原因依照自己的经验或理论水平进行的猜想。
(3) 设计并进行实验是验证猜想是否正确、获得结论的有力证据。
(4)通过分析实验现象,总结表达出科学探究的正确结果。
(5)通过反思与评价可发现实验中的问题或不足,从而进一步完善实验得出正确的结论。
知3-讲
知3-练
感悟新知
壹元硬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同学们认为它可能是由铁制成的。在讨论时,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先拿磁铁来吸一下”。就“拿磁铁来吸一下”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 提出假设 B. 设计实验
C. 观察现象 D. 得出结论
B
例4
考向 熟悉科学探究的环节
感悟新知
学法指导
科学探究中的实验猜想应合理,如题中硬币是银白色固体,就不能猜想为紫红色的铜,可根据颜色及制作成本猜想为铁,设计实验则根据该物质的特性来设计操作简便、现象明显的实验。
知3-练
感悟新知
解题秘方:本题要求理解科学探究中每个环节
的意义与作用,可根据其表述特点来辨别。如“它可能是铁制成的”属于实验猜想,“拿磁铁来吸一下”属于设计实验。
教你一招:判断科学探究的环节,可以从文字表述中找到答案,如出现“可能是”的字眼,则属于实验猜想,“提出”某种实验操作,是设计实验,“进行”某种实验操作,则是进行实验,“观察”到什么则是实验现象,“得出”则与实验结论有关。
知3-练
课堂小结
物质的性质
物质的变化
对比法
铜的化学性质的探究
科学探究
物理性质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化学性质
体现
决定
决定
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