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2024年中考仿真模拟试卷(三)(随州卷)
一、现代文阅读
(2024·江安模拟)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①杜甫之所以能有集大成之成就,是因为他有可以集大成之容量。而其所以能有集大成之容量,最重要的因素,乃在于他生而禀有一种极为难得的健全才性——那就是他的博大、均衡与正常。杜甫是一位感性与理性兼长并美的诗人,他一方面具有极大极强的感性,可以深入到他接触的任何事物,把握住他所欲攫取的事物之精华;另一方面又有着极清明周至的理性,足以脱出于一切事物的蒙蔽与局限,做到博观兼美而无所偏失。
②这种优越的禀赋表现于他的诗中,第一点最可注意的成就,便是其汲取之博与途径之正。就诗歌体式风格方面而言,古今长短各种诗歌他都能深入撷取尽得其长,而且不为一体所限,更能融会运用,开创变化,千汇万状而无所不工。我们看他《戏为六绝句》之论诗,以及与当时诸大诗人,如李白、高适、岑参、王维、孟浩然等,酬赠怀念的诗篇中论诗的话,都可看到杜甫采择与欣赏的方面之广;而自其《饮中八仙歌》《曲江三章》《同谷七歌》等作中,则可见到他对各种诗体运用变化之神奇工妙;又如从《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及“三吏”“三别”等五古之作中,可看到杜甫自汉魏五言古诗变化而出的一种新面貌。就诗歌内容方面而言,杜甫更是无论妍媸巨细,悲欢忧喜,宇宙的一切人物情态,都能随物赋形,淋漓尽致地收罗笔下而无所不包,如写青莲居士之“飘然思不群”,写空谷佳人之“日暮倚修竹”;写丑拙则“袖露两肘”,写工丽则“燕子风斜”;写玉华宫之荒寂,予人以一片沉哀悲响;写洗兵马之欢忭,写出一片欣奋祝愿之情、其涵蕴之博与变化之多,都足以为其禀赋之博大、均衡与正常的证明。
③其次值得注意的,则是杜甫严肃中之幽默与担荷中之欣赏,我以为每一位诗人对于其所面临的悲哀与艰苦,都各有其不同的反应态度,如渊明之任化,太白之腾跃,摩诘之禅解,子厚之抑敛,东坡之旷观,六一之遣玩,都各因其才气性情而有所不同,然大别之,不过为对悲苦之消融与逃避。其不然者,则如灵均之怀沙自沉,乃完全为悲苦所击败而毁命丧生,然而杜甫却独能以其健全的才性,表现为面对悲苦的正视与担荷。所以天宝的乱离,在当时诗人中,唯杜甫反映者为独多,这正因杜甫独具一份担荷的力量,所以才能使大时代的血泪,都成为了他天才培育的浇灌,而使其有如此强大的担荷之力量的,则端赖他所有的一份幽默与欣赏的余裕。他一方面有极主观的深入的感情,一方面又有极客观的从容的观赏,如著名的《北征》诗,于饱写沿途之人烟萧瑟、所遇被伤、呻吟流血之余,却忽然笔锋一转,竟而写起青云之高兴,幽事之可悦,山果之红如丹砂,黑如点漆,而于归家后,又复于饥寒凛冽之中,大写其幼女晓妆一片娇痴之态。此外,杜甫虽终生过着艰苦的生活,而其诗体中却往往有“戏为”“戏赠”“戏作”等字样,凡此种种,都说明杜甫才性之健全,所以才能有严肃中之幽默与担荷中之欣赏,相反而相成的两方面的表现。这种复杂的综合,足以为其禀赋之博大、均衡与正常的又一证明。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甫有一种难得的健全才性,能兼容感性与理性,对事物进行综合全面的把握。
B.从杜甫论诗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对古今长短各种诗歌的体式风格都有正面评价。
C.杜甫的诗歌涵括范围非常广泛,善于以变化的笔触,表现社会生活和人情物态。
D.对于天宝年间的乱离,杜甫在诗中既有主观感情的投入,又有客观视角的关照。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用先总论后分论的结构,论证健全才性是杜甫取得集大成成就的重要因素。
B.文章从体式风格和内容两方面,来论证杜甫诗歌创作的汲取之博与途径之正。
C.文章在论证诗人对待悲苦的态度时,将杜甫和陶渊明、屈原等诗人作了对比。
D.文章论证了杜甫所以对时代苦难有担荷力量,是因为他广泛汲取了前人传统。
3.根据原文内容,正确的一项是( )
A.杜甫之前的诗人,或以感性见长,或以理性见长,至杜甫方能二者备。
B.杜甫勇于尝试各种诗体,在七言律诗上谨守传统,在五言古诗上则作出革新。
C.对逃避、被击败与正面担荷这三种回应危机方式,作者在情感态度上一视同仁。
D.杜甫诗歌震撼人心的力量,部分来自严肃与幽默之间、担荷与欣赏之间的平衡。
【答案】1.B
2.D
3.D
【知识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议论文文本;定位筛选、分析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为常考题型,难度不大,考生在整体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对选项的表述,结合原文的内容进行比照,判断正误。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相关分析的理解和判断。解答时要通读文章,理解文意,把握作者的论证思路、方法等,结合选项的表述,联系具体的文本内容,进行分析和判断。
(3)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解答时要求对文章整体可知和理解,正确理解文意,对选项进行逐项的审读,结合对文本的掌握,正确判断选项。
1.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B、"他对古今长短,各种诗歌的体式风格都有正面评价"曲解文意,原文第②段说“古今长短各种诗歌他都能深入撷取尽得其长,而且不为一体所限",并不是做出“正面评价"。
故答案为:B
2.本题考查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
D、"因为他广泛汲取了前人传统”强加因果,根据原文第③段说“使其有如此强大的担荷之力量的,则端赖他所有的一份幽默与欣赏的余裕”。而非“他广泛汲取了前人传统”。
故答案为:D
3.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与辨析。
A、"杜甫之前的诗人,或者以感性见长,或者以理性见长”无中生有,原文第①段说,“杜甫是一位感性与理性兼长并美的诗人”,并没有评价杜甫之前的诗人;
B、"在七言律诗上谨守传统,在五言古诗上做出革新”曲解文意,原文第②段列举一系列诗人要论证的观点是“古今长短,各种诗歌他都能深入截取,尽其所长,而且不为一体所限,更能融会运用,开创变化";
C、“作者在情感上一视同仁”曲解文意, 从第③段的论述看,作者列举逃避和“被击败"这两种回应危急的方式,目的是通过对比突出对杜甫“正面担荷这种应对方式”的欣赏和肯定;
故答案为:D
(2024·普宁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问题
卧 镰
杨天斌
①农历处暑之前割完了最后一垄麦子,镰刀便上墙了,挂在屋檐下,弯弯的刃口闪着骄傲的亮光,像一枚银质的奖章佩戴在农家院的胸口上。从大暑到立秋,镰刀在麦地上游走,割完了一垄麦子又一垄麦子。镰刀在割麦秆的时候,镰刀在太阳下流着汗淬火的时候,镰刀.始终是好样,铁骨铮铮,不屈不挠,满地里都是它痛快的切齿之声,满地里都折射着它弧形的光亮,满地里都挥散着它刃口上沾着的麦香泥土香。此刻,镰刀和人是一对配合默契的好伙伴。
②几年前,我拎着一把镰刀在自家的责任田里割麦、割荞、割麻、割油菜、什么活都要在腰里别上一把镰刀。一把镰刀的寿命不过几年光景,割着割着就磨秃了,逢上坚硬的东西还会损掉刃口,如此一来就要到青灰的磨石上去磨一磨,让它重新找回锋利。有时候缺了刃口的镰刀仅凭磨一下是不济事的,还需要到铁匠铺“轧”点钢,蘸一蘸火。
③记得有一年,父亲为生产队护秋,为堵截一只偷刨洋芋的獾,被獾锋利的牙齿咬去了镰刀的一角。
那一刻,我从未看到镰刀是那样沮丧过,像晒蔫了的芋秧一样打不起精神。回到家,我提着镰刀蹲在门口的大青石上,兴冲冲磨了半夜。镰刀在磨石上发出的悲戚的响声让人不忍卒听,就像受了伤的病人在呻吟。山村的夜很安静,风不动,树不摆,大地和人以及村庄都乏了,都在悄无声息地睡眠,满地只有虚拟的月光朦胧地照着,我在月光下不停歇地磨着镰刀,我看到镰刀在我固执的磨砺中薄下去,露出了锋芒,但拿到眼前仔细一看,刃口仍然露出缺了的一角,丝毫也没有补回来,最后我终于失掉再磨下去的信心,不得不做放弃的打算。天亮后我用半截草绳提着它,来到铁匠铺。等到铁匠将它重新回了炉,它才像涅槃的凤凰得到了新生。
④一把镰刀的命运,使我感慨万千。作为一种劳动工具,它在使用过程中,割掉了数不清的植物,最后终于被磨秃了,再也咬不动任何东西,可它尚能通过磨砺、通过淬火、回炉,重新找回锐利,找回青春。那么人呢 人在劳动过程中,也不断在使用自己,把自己使唤老了、磨成了弓腰驼背,但人却不能使自己重新回到20岁前,再活一次,这样想来,人比镰刀更悲哀,更值得珍惜。天底下大概没有一个农人怕把自己使唤老而拒绝劳作。有一个词组叫“人书俱老”,那是书法艺术中的特指,说是练书法者到老境,人与书艺都达到顶峰,书艺老到。可作为农人,恐怕即使农活技艺达到顶点,也不行了,再也提不动一把锄头或一把镰刀了。
⑤由此说来,庄稼还是够厉害的,时光也是够厉害的,庄稼能用它脆弱的茎秆把镰刀磨光、磨秃,最后变成一把无用的废铁。而人也会被时光使唤老,像一台到了使用期限的机器,闲置在墙根下“晒暖暖”,人和镰刀都有走到尽头的一天。
⑥镰刀小憩的一天终于来了,庄稼人称作卧镰。麦子收上场之后,镰刀便暂且搁置起来,挂在了墙上。庄稼人把麦子打碾后,装进粮仓,便从繁忙中走出来,走上街道,互相打问麦子的收成,脸上都有一种收获后的喜悦和轻松,他们穿着短袖的汗衫,坐在秋凉后的门墩上,任减弱了热力的阳光把疲倦抚平,古铜色的脸上尽管缺少水分,但他们仍说笑着,享受着繁忙夏季之后的悠闲。挂在墙上的镰刀也安静地低下头来,像离退休后的老人用回忆打发时光,然后在潮湿的空气里慢慢隐褪光亮,披上一身铁锈色。到来年,等我们重新起用时,也许它已是一把不能再使用的镰刀,只能弃置在墙角与废铁为伍。
⑦我总认为,挂在农闲中的镰刀是一种再好不过的休息,可镰刀压根不会偷懒,也不领情,把它们闲置就等于要了它的命,那在岁月中零落的铁锈可否看成它们不甘寂寞的眼泪。这时候的农人头脑异常清醒,总有一天,我们也会老得像一把锈蚀严重的镰刀,失去生命的亮色,与其被闲置着终了一生,不如点亮余热,那样我们会释然地撒手:我这一生没有白活。
4.小语同学根据文章内容,画了下面的思维导图,请你补充完整。
5.小文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品味本文的语言特色,提供了下列提纲,请你完成下面两个小任务。
《卧镰》语言风格探究:
①用词精妙传神(第③段):①回到家,我提着镰刀蹲在门口的大青石上,兴冲冲磨了半夜。②天亮后我用半截草绳提着它,来到铁匠铺。简要分析加点词各反映的人物心理。
②运用修辞感染力强:下面句子富有感染力,请简要赏析。
满地里都是它痛快的切齿之声,满地里都折射着它弧形的光亮,满地里都挥散着它刃口上沾着的麦香泥土香。
6.小杭认为文中卧镰的命运更像是人的命运。你认为卧镰与下列文学作品中哪一形象最为相似 请谈谈你的看法。
A. 祥子(老舍《骆驼祥子》) B. 闰土(鲁迅《故乡》) C. 父亲 (李森祥《台阶》)
7.老师要求同学们推荐一些散文编入民俗单元,作为拓展阅读。你所在的学习小组推荐了本文,请你借助单元前言,说说推荐的理由。
民俗是民间流行的习俗、风尚,是由民众创造并世代传承的民间文化。本单元的课文,或表现各地风土人情,或展示传统文化习俗。我们能够从中看到一幅幅民俗风情画卷,感受到多样的生活方式和多彩的地域文化,更好地理解民俗的价值和意义。
学习本单元,要注意体会作者是如何根据需要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还要注意感受作者寄寓的情思,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答案】4.①骄傲自豪;②重新回炉(轧钢蘸火);③安静隐退(释然撒手、不甘寂寞)
5.①将镰刀磨锋利的自信和期待;没法磨好刃口的沮丧与失落。
②运用排比,节律强劲,富有气势,表现出镰刀收割庄稼时铁骨铮铮、不屈不挠的样子。
6.示例:李森祥《台阶》中的父亲形象与卧镰最相似。本文中镰刀终其一生在收割,在磨砺。它不会偷懒,也不领情,直到被磨秃,被弃置,锈蚀为了一把失去生命亮色的卧镰。 《台阶》中的父亲倔强坚忍、谦卑厚道,他苦干了大半辈子,砌上了九级台阶,最终人也老了,身子也垮了。两者具有相似的命运与品性,烙印着传统农民的印记。
7.示例:镰刀是传统乡村劳动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卧镰这一风俗极富乡土气息;文章围绕镰刀而写(叙写了收割、磨刃口、回炉、农闲休憩等情节),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民风民俗的风情画卷;镰刀一生劳作,不屈不挠,具有丰厚的民俗价值和意义;卧镰这一风俗或许渐行渐远,但是蕴含着的传统文化会世代传承。所以本文可以作为拓展阅读,编入民俗单元。 (任意答出两点即可)
【知识点】记叙性散文;梳理、概括文章情节;挖掘、感悟文章主题;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分析文章语言特点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全文,明确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2)本题考查品析语言特点。品析文章语言特点,可从以下角度入手:用词角度;句子特点;表达方式;语言风格角度;语体角度;情感角度。
(3)本题考查名著人物形象的把握,注意结合语言描写和故事的叙述,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主题的把握能力。文章的主题往往是作者对人和事物的情感态度的折射,要有通篇考虑,从重点语段、语句入手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根据题干提示“处挂墙上”,找到“农历处暑之前割完了最后一垄麦子,镰刀便上墙了,挂在屋檐下,弯弯的刃口闪着骄傲的亮光,像一枚根质的奖章佩戴在农家院的胸口上”“镰刀在割麦秆的时候,镰刀在太阳下流着汗淬火的时候,镰刀始终是好样,铁骨铮铮,不屈不挠,满地里都是它痛快的切齿之声,满地里都折射着它弧形的光亮,满地里都挥散着它刃口上沾着的麦香泥土香”可知,镰刀曾帮助农民割麦秆,等用完后就像奖章一样挂墙上,体现其“骄傲自豪”的内心;第②到③段,写镰刀磨砺刃口,沮丧痛苦;根据题干提示“涅磐重生”,找到“天亮后我用半截草绳提着它,来到铁匠铺。等到铁匠将它重新回了炉,它才像涅的凤凰得到了新生”可概括为:重新回炉(轧钢蘸火);根据题干提示“成为卧镰”,找到“镰刀小憩的一天终于来了,庄稼人称作卧镰。麦子收上场之后,镰刀便暂且搁置起来,挂在了墙上”“挂在墙上的镰刀也安静地低下头来,像离退休后的老人用回忆打发时光,然后在潮湿的空气里慢慢隐褪光亮,披上一身铁锈色”“挂在农闲中的镰刀是种再好不过的休息,可镰刀压根不会偷懒,也不领情,把它们闲置就等于要了它的命,那在岁月中零落的铁锈可否看成它们不甘寂寞的眼泪”“与其被闲置着终了一生,不如点亮余热,那样我们会释然地撒手:我这一生没有白活”可知,卧镰被挂在墙上,没了用处,安静隐退(释然撒手),往事如烟,但其又不甘寂寞。
故答案为: ①骄傲自豪;②重新回炉(轧钢蘸火);③安静隐退(释然撒手、不甘寂寞)
5.Ⅰ本题考查人物心理揣摩。①根据“回到家,我提着镰刀蹲在门口的大青石上,兴冲冲磨了半夜”,联系“记得有一年,父亲为生产队护秋,为堵截一只偷刨洋芋的獾,被獾锋利的牙齿咬去了镰刀的一角。那一刻,我从未看到镰刀是那样沮丧过,像晒蔫了的芋秧一样打不起精神”可知,“我”“提”着的是被獾锋利的牙齿咬去了一角的镰刀,此时“我”“兴冲冲”的磨了半夜镰刀,可见“提”字体现了“我”有信心将缺了一角的镰刀磨得锋利可继续使用,“我”满含期待。②根据“天亮后我用半截草绳提着它,来到铁匠铺”,联系“镰刀在磨石上发出的悲戚的响声让人不忍卒听,就像受了伤的病人在呻吟”“我在月光下不停歇地磨着镰刀,我看到镰刀在我固执的磨砺中薄下去,露出了锋芒,但拿到眼前仔细一看,刃口仍然露出缺了的一角,丝毫也没有补回来,最后我终于失掉再磨下去的信心,不得不做放弃的打算”可知,“我”现在“提”着的是被獾锋利的牙齿咬去了一角的被“我”磨了半夜仍未磨好的镰刀,“我”已无法将镰刀磨好,期待落空,内心失望,不得不将其送到铁匠铺,体现了“我”没法磨好刃口的沮丧与失落。Ⅱ本题考查语句赏析。首段画线句“满地里都是它痛快的切齿之声,满地里都折射着它弧形的光亮,满地里都挥散着它刃口上沾着的麦香泥土香”,连续运用三个“满地里都是····”的句式,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有力量,有气势;“痛快的切齿之声”,从听觉角度来写镰刀;“折射着它弧形的光亮”,从视觉角度来写镰刀;“散着它刃口,上沾着的麦香泥土香”,从嗅觉角度来写镰刀。联系前文“镰刀在割麦秆的时候,镰刀在太阳下流着汗淬火的时候,镰刀始终是好样,铁骨铮铮,不屈不挠”可知,展现了镰刀收割庄稼时铁骨铮铮、不屈不挠的样子。
故答案为: ①将镰刀磨锋利的自信和期待;没法磨好刃口的沮丧与失落。②运用排比,节律强劲,富有气势,表现出镰刀收割庄稼时铁骨铮铮、不屈不挠的样子。
6.本题考查形象的理解。通读文章可知。镰刀曾帮助农民割麦秆,等用完后就像奖章一样挂墙上;联系首段“镰刀在割麦秆的时候,镰刀在太阳下流着汗淬火的时候,镰刀始终是好样,铁骨铮铮,不屈不挠”“一把镰刀的命运。使我感慨万干。作为一种劳动工具,它在使用过程中,割掉了数不清的植物,最后终于被磨秃了,再也咬不动任何东西”“挂在墙上的镰刀也安静地低下头来,像离退休后的老人用回忆打发时光,然后在潮湿的空气里慢慢隐褪光亮,披上一身铁锈色”“挂在农闲中的镰刀是一种再好不过的休息,可镰刀压根不会偷懒,也不领情,把它们闲置就等于要了它的命,那在岁月中零落的铁锈可否看成它们不甘寂寞的眼泪”“与其被闲置着终了一生,不如点亮余热。那样我们会释然地撒手:我这一生没有白活”可知,随着时间的推移,镰刀终其一生在收割。在磨砺,它不会偷懒,也不领情,直到被磨秃,被弃置,逐渐锈蚀为一把失去生命亮色的卧镰。《骆驼祥子》中的祥子渴望以自己的诚实劳动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在经历了人生的三起三落后(一起:来到北平当人力车夫,苦千三年,凑足一百块钱,买了辆新车;一落:有一次连人带车被宪兵抓去当壮丁,理想第一次破灭;二起:卖骆驼,拼命拉车,省吃俭用攒钱准备买新车;二落:干包月时,祥子辛苦攒的钱也被孙侦探骗去,第二次希望破灭;三起:虎妞以低价给祥子买了邻居二强子的车,祥子又有车了;三落:为了置办虎妞的丧事,祥子又卖掉了车),他开始丧失了对于生活的任何企求和信心,再也无法鼓起生活的勇气,不再像从前一样以拉车为自豪,他厌恶拉车,厌恶劳作,被生活捉弄的祥子开始游戏生活。吃喝嫖赌。为了喝酒,祥子到处骗钱,堕落为“城市垃圾”;最后,靠给人干红白喜事做杂工维持生计。“镰刀”最后弃置在墙角与废铁为伍,但是“镰刀”的意义是磨灭不了的,而“祥子”最后成为了“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祥子”与“镰刀”的相似点较少。少年闰土是鲁迅先生笔下的一个朴实、健康、活泼、机灵、勇敢的农村少年的形象,作者在文中闰土给“我”讲的看瓜刺猹、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跳鱼儿等几件事来表现闰土的特点,表现了闰土丰富的知识,和宽阔的眼界。中年闰土因为受封建观念的影响,成为神情麻木、寡言少语的人,“闰土”与“镰刀”的相似点较少。李森祥《台阶》中的父亲是一个非常要强的农民,他有志气,不甘人后,他要自立于受人尊重的行列,他有长远的生活目标,他用诚实劳动兴家立业,不怕千辛万苦,父亲身上有着中国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卑,当新台阶造好后,他反而处处感到不对劲,不自在,并且不好意思坐上去。父亲觉得自家的台阶低,望着人家高高的台阶,羡慕不已,他不甘心低人一等,立下宏愿,也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父亲体壮如牛,吃苦耐劳,他相信自己的力量,他下定决心,开始漫长的准备。他终年辛苦,准备了大半辈子,积铢累寸,终于建起了有九级台阶的新屋,一辈子的心愿得以实现,心头的喜悦真是无法形容。父亲为此付出的代价是沉重的:新屋落成了,人也衰老了,身体也垮了。父亲以他的力量,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可谓理想远大。他的血管里有民族特质中拼命硬干、坚韧不拔的精神。“父亲”与“镰刀”有相似的命运与品性,烙印着传统农民的印记。
故答案为: 示例:李森祥《台阶》中的父亲形象与卧镰最相似。本文中镰刀终其一生在收割,在磨砺。它不会偷懒,也不领情,直到被磨秃,被弃置,锈蚀为了一把失去生命亮色的卧镰。 《台阶》中的父亲倔强坚忍、谦卑厚道,他苦干了大半辈子,砌上了九级台阶,最终人也老了,身子也垮了。两者具有相似的命运与品性,烙印着传统农民的印记。
7.本题考查推荐理由。联系“一把镰刀的命运,使我感慨万千。作为一种劳动工具,它在使用过程中。割掉了数不清的植物”可知,镰刀是传统乡村劳动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劳动工具,可以除草、割麦等,用处颇多;联系“镰刀小憩的一天终于来了,庄稼人称作卧镰”可知,以成为“卧镰”收场,卧镰这一风俗极具乡土气息;联系“从大暑到立秋,镰刀在麦地上游走,割完了一垄麦子又一垄麦子”“一把镰刀的寿命不过几年光景,割着割着就磨秃了,逢上坚硬的东西还会掉刃口,如此一来就要到青灰的磨石上去磨一磨,让它重新找回锋利”“天亮后我用半截草绳提着它,来到铁匠铺。等到铁匠将它重新回了炉,它才像涅樂的凤凰得到了新生”“镰刀小憩的一天终于来了,庄稼人称作卧镰。麦子收上场之后,镰刀便暂且搁置起来,挂在了墙上。庄稼人把麦子打碾后,装进粮仓,便从繁忙中走出来,走上街道,互相打问麦子的收成”等语句可知,本文围绕镰刀而写,叙写了收割、磨刃口、回炉、农闲休憩等情节,展现了一幅幅民风民俗的风情画卷:联系首段“镰刀在割麦秆的时候,镰刀在太阳下流着汗淬火的时候,镰刀始终是好样,铁骨铮铮,不屈不挠”“挂在农闲中的镰刀是一种再好不过的休息,可镰刀压根不会偷懒,也不领情,把它们闲置就等于要了它的命,那在岁月中零落的铁锈可否看成它们不甘寂寞的眼泪”“与其被闲置着终了一生,不如点亮余热,那样我们会释然地撒手:我这一生没有白活”可知,镰刀一生劳作,不屈不挠,具有丰厚的民俗价值和意义;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多用收割机来替代传统的劳动工具——镰刀,其(镰刀)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可想而知卧镰这一风俗与我们渐行渐远,但是其背后蕴含的传统文化会世代传承。
故答案为: 示例:镰刀是传统乡村劳动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卧镰这一风俗极富乡土气息;文章围绕镰刀而写(叙写了收割、磨刃口、回炉、农闲休憩等情节),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民风民俗的风情画卷;镰刀一生劳作,不屈不挠,具有丰厚的民俗价值和意义;卧镰这一风俗或许渐行渐远,但是蕴含着的传统文化会世代传承。所以本文可以作为拓展阅读,编入民俗单元。 (任意答出两点即可)
二、诗歌鉴赏
(2024·芙蓉模拟)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长沙道中①
陈洪谟
几年乡郡说潭州②,旌节③今来亦壮游④。
青嶂近收衡岳雨,沧波遥接洞庭秋。
谁家帘幕朱垂地,到处菑畬⑤绿满畴⑥。
闻道乡风最淳朴,夜深闾巷⑦有歌讴。
【注释】①此诗为作者赴任途中路过长沙时所作。②潭州:即今长沙。③旌节:古代指使者所持的节,以为凭信,后借以泛指信符。④壮游:指胸怀壮志的游历。⑤蒋畲(zī shě):耕耘。⑥畴:田地。⑦闾巷:小的街道,借指民间。
8. 下面对这首诗歌的理解或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几年乡郡说潭州”句说明诗人常听人说起长沙,对长沙向往已久。
B.“旌节今来亦壮游”句中,“旌节”二字表明作者此时仕途还算顺利,内心得意;“壮”字表明他的心情非常愉快。
C.颔联写景,先写远景再写近景,写出作者内心愉悦的感受。
D.尾联从语气上推测是想象的画面,但真实地表达了作者对长沙淳朴民风的赞美。
9. 概括诗歌所描写画面的特色,填写下面的表格。
诗歌内容 画面特色
颔联 自然山水:①
颈联 日常生活:②
尾联 民俗民风:淳厚简朴、无忧无虑
【答案】8.C
9.自然山水:美景如画,雄伟壮阔;人民:勤劳努力,安居乐业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古诗词曲作者个人的观点态度;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生活杂感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把握。解答时,应先通读全诗,理清诗意;然后细读诗歌的关键语句,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写法等;最后结合全诗内容,分析品味即可。
(2)本题考查诗歌中景物的特征。应先找出所描绘的景物,通过联想、想象体悟意境,感受意境中景物特点,体会作者在描绘景物中的情感;概括景物意境时,一般多用四字词语、或两词语,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高阔深远、生机勃勃、恬淡清新、壮美、优美等等。
参考翻译:
长沙道中
陈洪谟
多年来在故乡的郡县里常听人说起潭州,今日手持旌节来到此地,也算是一次壮游。
青山屏障似乎近收了衡山的雨露,苍茫的波涛远远连接着洞庭湖的秋色。
谁家的红色帘幕垂挂到地上,到处都是经过耕耘的田地,绿意盎然。
听说这里乡风最为淳朴,夜深人静时,小巷中仍有歌声悠扬。
8.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把握。
A.正确;
B.正确;
C.有误,颔联写景,从“近”和“遥”可知先写近景再写远景;
D.正确;
故答案为:C。
9.本题考查诗歌中景物的特征。
第一空,“青嶂近收衡岳雨,沧波遥接洞庭秋”,意思是近处的青翠山峦仿佛收纳了衡山的雨露,远处的沧茫波涛似乎与洞庭湖的秋色相接。该联通过描绘山峦与雨水的交融,以及洞庭湖的辽阔与秋波的相连,展现出一幅宏大而充满生命力的自然画卷。颔联的自然山水画面特色是:雄浑壮阔、生机勃勃。
第二空,“谁家帘幕朱垂地,到处菑畲绿满畴”,意思是哪一户人家的帘幕垂落至地面,朱红色显得尤为醒目,随处可见的是人们辛勤耕作的田地,绿意盎然,生机勃勃。诗中提到红色的帘幕垂到地面,到处可见翠绿的农田,这些描绘都展现了当地百姓生活的安逸和富足。同时也暗示了农业生产的繁荣和活力。尾联的民俗民风则表现出淳厚简朴、无忧无虑的特色,从诗人听闻的乡风最淳朴,以及夜深人静时巷子里传来的歌声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当地民风的淳朴和百姓生活的和谐。颈联的日常生活画面特色是:安宁富足、充满生机。
故答案为:自然山水:美景如画,雄伟壮阔;人民:勤劳努力,安居乐业。
三、文言文阅读
(2024·重庆市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③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
曹刿请见,毛遂①自荐,皆古今奇人也。草茅下士,朝不列,燕不与②,急国家之难,奋义来前。刿一出而齐师败,遂一出而赵纵合。有此识见,故能鄙夷一切。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遂曰“公等碌碌,不足比数③”,直将千古庸流④,一齐抹倒⑤,有志者可以知所自处矣。
[注]①毛遂:战国人,秦军围赵时,毛遂自荐,促成楚、赵合纵抗秦。②朝不列,燕不与:不能位列朝廷之上,不能参与朝廷宴会,指地位低下。③比数:凑数。④庸流:庸人。⑤抹倒:否定。
10.下列文言文句子和成语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曹刿请见见缝插针 B.弗敢加也 雪上加霜
C.下视其辙 如出一辙 D.公问其故故弄玄虚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②彼竭我盈,故克之。
12.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选文开头点出“远谋”,后文多次写曹刿的“远谋”,“远谋”二字乃全文“眼目”。
B.“将鼓”“将驰”刻画出庄公的急躁冒进;“未可”“可矣”体现出曹刿对战况的精准把握,表现了他高超的军事才能。
C.选文将曹刿与乡人进行对比,以突出曹刿爱国、护国的责任感和政治热忱。
D.全文剪裁合理,笔墨精练,详写战争起因、曹刿言论,略写战争经过、取胜原因。
13.曹刿和毛遂皆“古今奇人”,他们“奇”在哪里?请结合选文和链接材料分析。
【答案】10.C
11.①小的诚意难以使人信服,神是不会保佑您的。
②敌方的勇气已经耗尽而我方的勇气正盛,所以能打败他们。
12.D
13.①身份奇:二人皆“草茅下士”,却能参与国政;②胸怀奇:时时心怀国家,并能在国家危难时刻挺身而出,保家卫国;③识见奇:拥有“鄙夷一切”的见识(也可答“在军事上深谋远虑,有军事才能”);④功业奇:曹刿能赢得长勺之战,毛遂能促使楚赵合纵抗秦。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分析概括文言作者个人的观点态度;文言文翻译;一词多义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2)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3)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4)本题考查阐述观点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在深入把握文章主旨的基础上,有机的融入自己的阅读体验、阅读感悟或者观点看法。组织答案必须有理有据,或以情动人,或以理服人。
【参考译文】
【甲】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鲁庄公接见自己。他的同乡说:“打仗的事当权者自会谋划,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安身的东西,不敢独自享有,一定把它分给别人。”曹刿回答说:“这些小恩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神灵的牛、羊、玉帛之类的用品,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按照承诺的去做。”曹刿说:“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是不会保佑你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曹刿回答说:“这才是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鲁庄公和他共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溃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向下看,查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轼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战胜齐军后,鲁庄公问他这样做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是靠敢作敢为毫不畏惧的气概。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穷尽了。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设下埋伏。我看他们车轮碾过的痕迹散乱,望见他们的旗子倒下了,所以决定追击他们。”
【乙】
曹刿请求接见,毛遂自己推荐自己,他们都是奇人啊。他们虽然地位低下,不能位列朝廷之上,不能参与朝廷宴会,但是他们的国家危难的时候都能奋勇前来。曹刿的到来能让齐国的军队败走,毛遂的到来能使楚王出兵联合抗击秦国的侵略。他们都有很有远见,所以能够鄙视一切。曹刿说“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毛遂说“你们这些平庸之辈,不值得在这里凑数”,直接把那些无能之辈,一下子否定,这是有大志的人可以凭借自己的才能去处理事情啊。
10.A. 句意为:① 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 ②比喻尽量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空间、时间或机会。 见:被接见;看见。
B. 句意为:①不敢超越职权行事。② 比喻接连遭受灾难,损害愈加严重。 加:虚报;增加。
C. 句意为:①指的是从战车车轮碾过的痕迹来判断敌情。②比喻两件事情非常相似,就像从一个车辙印出来的一样。辙:车辙;车辙。
D. 句意为:①鲁庄公询问曹刿这样做的原因。② 指故意玩弄花招,迷惑人,欺骗人。故:原因;故意。
故答案为:C
11.本题考查句子翻译。重点字词:①信,信用。孚,使人信服。福,名词作动词,赐福,保佑。②彼,代词,指齐军方面。盈,充沛,饱满,这里指士气旺盛。故,所以。
故答案为: ①小的诚意难以使人信服,神是不会保佑您的。②敌方的勇气已经耗尽而我方的勇气正盛,所以能打败他们。
12.ABC.正确;
D.结合第①段“十年春,齐师伐我”分析,“详写战争起因”理解有误。根据第①段“何以战 ”公日:"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第②段“公将鼓之。刿日:‘未可。’齐人三鼓。刿日:’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第③段“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分析,详细描写了曹刿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对于战争双方的对峙、交锋等略写。
故答案为:D
13.结合甲文第①段“其乡人日: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第③段“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分析,曹刿“奇”在是一个政治上、军事上有远见卓识,敢于进谏,善于进谏,以民为本来决策战争,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有强烈的责任心与爱国热情。根据乙文“遂一出而赵纵合”“公等碌碌,不足比数”“"直将千古庸流,一齐抹倒,有志者可以知所自处矣”分析,毛遂“奇”在是一个善与辩论、机智勇敢、大胆心细、富有才学、敢于展现自我而又自信的人。
故答案为: ①身份奇:二人皆“草茅下士”,却能参与国政;②胸怀奇:时时心怀国家,并能在国家危难时刻挺身而出,保家卫国;③识见奇:拥有“鄙夷一切”的见识(也可答“在军事上深谋远虑,有军事才能”);④功业奇:曹刿能赢得长勺之战,毛遂能促使楚赵合纵抗秦。
四、默写
14.(2024·南海模拟)默写古诗文。
(1)知不足, 。(《虽有嘉肴》)
(2)羹饭一时熟, 。(《十五从军征》)
(3) ?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4) ,巴山夜雨涨秋池。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5)持节云中,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6)“浊酒”不“浊”,因为那《渔家傲·秋思》里“ ”的背后是将士对家乡故土的清澈思念,因为那《游山西村》中“ ”的背后是村民对到访来客的淳淳热情。
(7)三年同窗,即将分别,小语准备借用古诗作为毕业留言册的赠言,合适的诗句是“ , 。”
【答案】(1)然后能自反也
(2)不知饴阿谁
(3)日暮乡关何处是
(4)君问归期未有期;何当共剪西窗烛
(5)何日遣冯唐
(6)浊酒一杯家万里;莫笑农家腊酒浑
(7)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
【解析】【分析】诗文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不能写错别字。此题中容易写错的字有:饴、遣、腊
故答案为: 然后能自反也 ; 不知饴阿谁 ; 日暮乡关何处是 ; 君问归期未有期 ; 何当共剪西窗烛 ; 何日遣冯唐 ; 浊酒一杯家万里 ; 莫笑农家腊酒浑 ; 莫愁前路无知己 ; 天下谁人不识君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五、综合性学习
(2022·杭州模拟)为迎接亚运会的到来,学校开展主题为“有朋自远方来·杭州亚运欢迎您”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杭州印象]
杭州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中国著名的七大古都之一,以“东南名郡”著称于世。跨湖桥遗址的发掘显示,早在8000多年前,就有人类在此繁yǎn①生息,距今5000多年前的良渚文化被称为“中华文明的shǔ②光”。杭州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杭州湾西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延伸交点和“网上丝绸之路”战略shū③纽城市。杭州山水相依、湖城合壁,风景如画,堪称“人间天堂”,被13世纪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恭维为“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天城”。杭州文化内涵博大精深,有西湖文化、运河文化、钱塘江文化之代表:西湖文化集山水文化、园林文化、丝绸文化、茶文化等之广博,体现了西湖文化(4)的特色:运河文化集水利文化、商贸文化、戏曲文化、庙会集市文化等于一身,体现了杭州文化(5)的特色;钱塘江文化犹如滚滚钱塘潮,是杭州人(6)的象征和标志。
15.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①繁yǎn ② shǔ 光 ③ shū 纽
16.给语段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①著(Azhù Bzhuó Czhe)
②处(Achù B chǔ)
17.根据文段内容,⑷⑸⑹空缺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 )
A.开放、兼容、庶俗 精致、和谐、典雅 大气开放
B.大气开放 开放、兼容、庶俗 精致、和谐、典雅
C.精致、和谐、典雅 开放、兼容、庶俗 大气开放
D.精致、和谐、典雅 大气开放 开放、兼容、庶俗
18.画线语句有语病,请修改。
【答案】15.衍;曙;枢
16.①A②B。
17.A
18.“恭维”是个贬义词,此处用来指马可·波罗对杭州的肯定,属于用词不当,应该选“称赞”。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近义词;词语的使用(搭配);用词不当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拼音写汉字的能力。要熟悉汉语拼音方案,积累常见的汉字字音,适时巩固和消化。
(2)本题考查学生给语段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的能力。平时要去积累常见的多音字,从词性和意义的角度去理解和记忆,勤加练习,反复巩固。
(3)本题考查学生辨析词语,选择恰当词语填空的能力。要在平时多积累常见的词语,善于从词语的色彩、使用对象、范围等角度去分析和把握。
(4)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和修改病句的能力。平时要掌握常见的病句类型,比如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不合逻辑等等;平时还应该多去积累一些病句的特征,丰富自己做病句题的经验。
15.考查字音字形。①繁yǎn(衍)②shǔ(曙) 光③shū(枢)纽
16.①原文是“著称于世”,所以“著”应读zhù;故选A。
② 原文是“杭州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应读chǔ;故选B。
故答案为:A、B。
17.该题前面是个总陈句“ 杭州文化内涵博大精深,有西湖文化、运河文化、钱塘江文化之代表 ”,后面一一地介绍西湖文化、运河文化、钱塘江文化,那么需要选填的词语就要符合相应文化的特点。首先西湖文化“集山水文化、园林文化、丝绸文化、茶文化等之广博”,重点在“广博”上,而且丝绸之路也对应开放,所以第一处填“开放、兼容”;而运河文化“集水利文化、商贸文化、戏曲文化、庙会集市文化等于一身,体现了杭州文化”,从其中的“描绘”可判断是“庶俗”;最后一空从钱塘江潮来看肯定是汹涌澎湃的,因此可以选与之相应的“大气开放”。
故答案为:A。
18.“恭维”是个贬义词,此处用来指马可·波罗对杭州的肯定,属于用词不当,应该选“称赞”。
故答案为:用词不当,改“恭维”为“称赞”。
六、写作题
19.(2024·浙江模拟)写作
【汉字溯源】“路”从足从各,本意为“言道路人各有適也”,表示“路就是每个人各自前往的地方。”
【路的解读】
①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故乡》
②究竟什么是路?路就是道,道就是规则、法则。道路的故事充满了人生的经验。没有路的时候,心里会彷徨,路多的时候,心里会迷失。走好选择的路,别只选好走的路。
——央视《朗读者(第二季)》
上述关于“路”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选择以下一项任务,完成写作。
任务一:根据自己的经历和感悟,写一篇记叙性文章;
任务二:发挥联想和想象,进行文学创作;
任务三:提炼观点,展开论述,写一篇议论性文章。
要求:标题自拟,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不得套作、抄袭;不得出现透露考生信息的人名、地名、校名等。
【答案】【参考例文】
任务一:
我选择的路
军训是很辛苦的,你是选择逃避,还是选择坚强面对?我是选择了坚强面对:炎炎烈日,笔直地站在那里。
刚开学,同学们的心仿佛还是那挣脱了缰绳的野马,无法收回。校长看到此景,可能想收回我们这些小野马暑假跑野了的心,于是就向全体师生宣布军训三天。
军训首先学习的就是站军姿。整个身体只能有两个姿态:站如松,坐如钟。而对如此严格的要求,我有些担忧。因为我最受不了太阳的烘烤。每天我们都必须得站两个小时的军姿。时值夏末,太阳光极强。因此我刚站不一会儿,脸上那不争气的小水珠就受不了了,一个个都溜了出来,在我脸上爬来爬去。而教官,他冷酷的表情时而在我的面前闪过,我连手指都不敢动一下,又岂敢用手去擦小汗珠呢。小汗珠就更是肆无忌惮地在脸上爬了,我咬牙坚持着。时间过了快一半了,其他班的好多同学有实在受不了,就出列休息,休息一会后入列。
看到此情此景,谁能不为这心动呢。是选择打报告休息一会儿,还是选择坚强地坚持下去?此时,我已大汗淋漓,于是就想打报告,但是当我看到同样烈日炎炎下的同学们纹丝不动,老师和教官也站在阳光下注视着我们,这种想法又收回了。
我选择了坚强,我忍耐着、坚持着、等待着,等待着时间快快流逝。终于教官吹了一下哨子,并示意我们可以活动一会儿了。我庆幸自己坚持下来了。我想只要自己肯坚强地去面对,就没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难。哨声过后,同学们又是揉胳膊又是捏腿的,老师见状也会来安慰我们。事后想一想,只要坚强面对,多么大的困难都迎刃而解。
汗擦净了,我们依然是往日那种英姿飒爽,只不过是我们的意志更加坚定了。
我坚信,我选择的路是对的。
任务二:
选择决定人生
人生之中,面临许多选择,而不同的选择所带来的结果不同,不同的结果则会给你一个不同的人生。苍鹰雄伟一生,那是选择浩瀚天际而拼搏;狮子叱咤一生,那是选择广袤大地而奔跑;鲸鱼漂游一生,那是选择无垠海洋而遨游。选择不同,人生不同。因此,选择决定人生。
选择需要勇敢,勇敢地选择改变一生。达尔文说人的祖先是猴子。我信,可让我疑惑地是,为什么现如今还有人与猴子之分,那便是选择的不同,便是勇敢与否。远古时的猴子在树上安全度日,它们从未到过陆地,也不敢到达陆地,它们不知道在陆地上会遇到什么,他们害怕。而在他们中间,存在着勇敢者与胆怯者。勇敢者选择来到陆地,那便演变为今天的人,它们勇敢克服各种困难,成为智慧的人,拥有着对抗它物的能力,改变自己及后代一生;胆怯者选择留在树上,那便是今天的猴子,他们依旧如往昔,面对强敌的侵略毫无反抗之力,它们及它们后代的人生便由此定下。面对选择,勇敢者创造辉煌,胆怯者被岁月掩埋。因此,选择需要勇敢。
选择需要智慧,智慧的选择改变一生。现如今的社会,面临许多选择,而往往许多选择充满着诱惑与危险,那便需要智慧的选择。有时需要我们选择融入,有时则需要我们选择抗拒。这就如同将胡萝卜、鸡蛋、咖啡三者放入沸水,在沸水中,胡萝卜变软,它选择接纳;鸡蛋变硬,它选择抗拒;咖啡与水混合,它选择融入。面对选择,不同情况下要有不同选择,而它们三者不同的选择也带来不同结果,我们也应当在社会生活中面对不同情况选择不同,这便是智慧选择。
选择需要理性,理性选择改变一生。初三生活繁忙而又充实,即便是下课,教室里充斥的也是“沙沙”的写字声,但这毕竟只是一类人。在人生着一关键时刻,必然存在着竞争,也难免会苦,但这苦毕竟是短暂的,面对这短暂的苦,理性地人选择面对,选择坚持,选择挑战;盲目的人则选择荒芜,选择虚度,选择放纵。苦是短暂的,苦难过后,理性者收获的便是成功,是喜悦;盲目者收获的便是失败,是难过。面对生活中的选择,需要理性面对。
人生之中存在不同选择,而正是由于有不同选择,才有着世间不同的人。刘洋选择坚持航天梦,便成为中国女航天员之第一人;檀越选择坚持对知识的渴望追求,便成为“站神”被无数国人所崇拜;鲁迅选择弃医从文,便成为激进革命分子备受尊重。因为选择不同,因为勇敢选择,因为理性选择,造就了那些让我们尊崇的人,也让他们自己的人生更充实,更精彩。
人生之所以不同,正是因为选择不同。因此,人生之中,我愿带着勇敢、智慧、理性去选择,相信人生之路上我会走得更精彩,更美好。
选择,造就人生。
【知识点】记叙文;议论文;材料作文
【解析】【分析】任务一:此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
第一,审题。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即人要学会克服困难,创造属于自己的路。走好选择的路,别只选好走的路。强调路要适合自己,要坚定前行的决心。写作时要围绕这些,写自己的感悟和收获,要联系自己的实际经历来写。
第二,立意。可以从以下方面立意:创造属于自己的路。路在前方,心要坚定。
第三,选材。我们可以写自己进入初中以来,语文成绩明显下滑,又着急又困惑,但是我并没有自暴自弃,因为我知道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就像路一样,走得多了才成了路。学的多了才掌握知识。我梳理思路,找到薄弱点并进行训练,最终提高了成绩,找到自己学习的路。
第四,结构。写记叙文,通过深情回忆曾经发生过坚定初心,努力在路上前行的故事,表达内心的深刻感受。注意在叙述过程中,可以使用细节描写,通过具体的动作、心理、对话等描写, 表达“我”内心的感受。在材料安排上,注意详略得当。
任务二:此题考查学生想象作文的写作能力。
第一,审题。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即人要学会克服困难,创造属于自己的路。走好选择的路,别只选好走的路。强调路要适合自己,要坚定前行的决心。写作时要围绕这些,写自己的感悟和收获,要联系自己的实际经历来写。
第二,立意。可以从以下方面立意:创造属于自己的路。路在前方,心要坚定。
第三,选材。我们可以写自己进入初中以来,语文成绩明显下滑,又着急又困惑,但是我并没有自暴自弃,因为我知道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就像路一样,走得多了才成了路。学的多了才掌握知识。我梳理思路,找到薄弱点并进行训练,最终提高了成绩,找到自己学习的路。
第四,结构。写记叙文,通过想象在路上如何选择的故事,表达内心的深刻感受。注意在叙述过程中,可以使用细节描写,通过具体的动作、心理、对话等描写, 表达“我”内心的感受。可大胆联想,引用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进行发散性思考阐述。
任务三: 此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
第一,审题。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即人要学会克服困难,创造属于自己的路。走好选择的路,别只选好走的路。强调路要适合自己,要坚定前行的决心。写作时要围绕这些,写自己的感悟和收获,要联系自己的实际经历来写。
第二,立意。可以从以下方面立意:创造属于自己的路。路在前方,心要坚定。
第三,选材。我们可以想象自己是树,在大夏天如何选择,选择为人们遮风遮阳,不负自己的一生。也可以想象自己在语文成绩明显下滑的情况下是如何选择的,选择认真梳理思路,找到薄弱点并进行训练,最终提高了成绩,找到自己学习的路。
第四,结构。写成议论文,应先明确中心论点,如路在前方,心要坚定。然后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思路安排文章结构;选取名人名言和典型事例,旁征博引,从道理和事实两个角度充分论证,做到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有力。
【点评】任务一: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材料中的侧重点一定要抓准,明确立意后选择合适的素材,最好是自身经历过的或者是熟知的材料。可以是以小见大、托物言志等手法。初中以记叙文为主,注意写人一定要有描写,不要凑字数,注意首尾呼应,点题,作文要有真情实感。字数要求在600~650即可。
任务二:本题考查想象作文的写作。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围绕材料设置的情境发挥想象,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先拟定标题。围绕重点选择合适的素材,通过想象补充背景,想象作文的开头,最好能够联系材料,可以保证自己的观点的确源于材料,不会脱离材料,且能够明确地体现从材料中提炼自己的中心论点的过程。字数要求在600~650即可。
任务三: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材料中的侧重点一定要抓准。材料作文的开头,最好能够联系材料,可以保证自己的观点的确源于材料,不会脱离材料,且能够明确地体现从材料中提炼自己的中心论点的过程。
1 / 1湖北省2024年中考仿真模拟试卷(三)(随州卷)
一、现代文阅读
(2024·江安模拟)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①杜甫之所以能有集大成之成就,是因为他有可以集大成之容量。而其所以能有集大成之容量,最重要的因素,乃在于他生而禀有一种极为难得的健全才性——那就是他的博大、均衡与正常。杜甫是一位感性与理性兼长并美的诗人,他一方面具有极大极强的感性,可以深入到他接触的任何事物,把握住他所欲攫取的事物之精华;另一方面又有着极清明周至的理性,足以脱出于一切事物的蒙蔽与局限,做到博观兼美而无所偏失。
②这种优越的禀赋表现于他的诗中,第一点最可注意的成就,便是其汲取之博与途径之正。就诗歌体式风格方面而言,古今长短各种诗歌他都能深入撷取尽得其长,而且不为一体所限,更能融会运用,开创变化,千汇万状而无所不工。我们看他《戏为六绝句》之论诗,以及与当时诸大诗人,如李白、高适、岑参、王维、孟浩然等,酬赠怀念的诗篇中论诗的话,都可看到杜甫采择与欣赏的方面之广;而自其《饮中八仙歌》《曲江三章》《同谷七歌》等作中,则可见到他对各种诗体运用变化之神奇工妙;又如从《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及“三吏”“三别”等五古之作中,可看到杜甫自汉魏五言古诗变化而出的一种新面貌。就诗歌内容方面而言,杜甫更是无论妍媸巨细,悲欢忧喜,宇宙的一切人物情态,都能随物赋形,淋漓尽致地收罗笔下而无所不包,如写青莲居士之“飘然思不群”,写空谷佳人之“日暮倚修竹”;写丑拙则“袖露两肘”,写工丽则“燕子风斜”;写玉华宫之荒寂,予人以一片沉哀悲响;写洗兵马之欢忭,写出一片欣奋祝愿之情、其涵蕴之博与变化之多,都足以为其禀赋之博大、均衡与正常的证明。
③其次值得注意的,则是杜甫严肃中之幽默与担荷中之欣赏,我以为每一位诗人对于其所面临的悲哀与艰苦,都各有其不同的反应态度,如渊明之任化,太白之腾跃,摩诘之禅解,子厚之抑敛,东坡之旷观,六一之遣玩,都各因其才气性情而有所不同,然大别之,不过为对悲苦之消融与逃避。其不然者,则如灵均之怀沙自沉,乃完全为悲苦所击败而毁命丧生,然而杜甫却独能以其健全的才性,表现为面对悲苦的正视与担荷。所以天宝的乱离,在当时诗人中,唯杜甫反映者为独多,这正因杜甫独具一份担荷的力量,所以才能使大时代的血泪,都成为了他天才培育的浇灌,而使其有如此强大的担荷之力量的,则端赖他所有的一份幽默与欣赏的余裕。他一方面有极主观的深入的感情,一方面又有极客观的从容的观赏,如著名的《北征》诗,于饱写沿途之人烟萧瑟、所遇被伤、呻吟流血之余,却忽然笔锋一转,竟而写起青云之高兴,幽事之可悦,山果之红如丹砂,黑如点漆,而于归家后,又复于饥寒凛冽之中,大写其幼女晓妆一片娇痴之态。此外,杜甫虽终生过着艰苦的生活,而其诗体中却往往有“戏为”“戏赠”“戏作”等字样,凡此种种,都说明杜甫才性之健全,所以才能有严肃中之幽默与担荷中之欣赏,相反而相成的两方面的表现。这种复杂的综合,足以为其禀赋之博大、均衡与正常的又一证明。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甫有一种难得的健全才性,能兼容感性与理性,对事物进行综合全面的把握。
B.从杜甫论诗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对古今长短各种诗歌的体式风格都有正面评价。
C.杜甫的诗歌涵括范围非常广泛,善于以变化的笔触,表现社会生活和人情物态。
D.对于天宝年间的乱离,杜甫在诗中既有主观感情的投入,又有客观视角的关照。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用先总论后分论的结构,论证健全才性是杜甫取得集大成成就的重要因素。
B.文章从体式风格和内容两方面,来论证杜甫诗歌创作的汲取之博与途径之正。
C.文章在论证诗人对待悲苦的态度时,将杜甫和陶渊明、屈原等诗人作了对比。
D.文章论证了杜甫所以对时代苦难有担荷力量,是因为他广泛汲取了前人传统。
3.根据原文内容,正确的一项是( )
A.杜甫之前的诗人,或以感性见长,或以理性见长,至杜甫方能二者备。
B.杜甫勇于尝试各种诗体,在七言律诗上谨守传统,在五言古诗上则作出革新。
C.对逃避、被击败与正面担荷这三种回应危机方式,作者在情感态度上一视同仁。
D.杜甫诗歌震撼人心的力量,部分来自严肃与幽默之间、担荷与欣赏之间的平衡。
(2024·普宁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问题
卧 镰
杨天斌
①农历处暑之前割完了最后一垄麦子,镰刀便上墙了,挂在屋檐下,弯弯的刃口闪着骄傲的亮光,像一枚银质的奖章佩戴在农家院的胸口上。从大暑到立秋,镰刀在麦地上游走,割完了一垄麦子又一垄麦子。镰刀在割麦秆的时候,镰刀在太阳下流着汗淬火的时候,镰刀.始终是好样,铁骨铮铮,不屈不挠,满地里都是它痛快的切齿之声,满地里都折射着它弧形的光亮,满地里都挥散着它刃口上沾着的麦香泥土香。此刻,镰刀和人是一对配合默契的好伙伴。
②几年前,我拎着一把镰刀在自家的责任田里割麦、割荞、割麻、割油菜、什么活都要在腰里别上一把镰刀。一把镰刀的寿命不过几年光景,割着割着就磨秃了,逢上坚硬的东西还会损掉刃口,如此一来就要到青灰的磨石上去磨一磨,让它重新找回锋利。有时候缺了刃口的镰刀仅凭磨一下是不济事的,还需要到铁匠铺“轧”点钢,蘸一蘸火。
③记得有一年,父亲为生产队护秋,为堵截一只偷刨洋芋的獾,被獾锋利的牙齿咬去了镰刀的一角。
那一刻,我从未看到镰刀是那样沮丧过,像晒蔫了的芋秧一样打不起精神。回到家,我提着镰刀蹲在门口的大青石上,兴冲冲磨了半夜。镰刀在磨石上发出的悲戚的响声让人不忍卒听,就像受了伤的病人在呻吟。山村的夜很安静,风不动,树不摆,大地和人以及村庄都乏了,都在悄无声息地睡眠,满地只有虚拟的月光朦胧地照着,我在月光下不停歇地磨着镰刀,我看到镰刀在我固执的磨砺中薄下去,露出了锋芒,但拿到眼前仔细一看,刃口仍然露出缺了的一角,丝毫也没有补回来,最后我终于失掉再磨下去的信心,不得不做放弃的打算。天亮后我用半截草绳提着它,来到铁匠铺。等到铁匠将它重新回了炉,它才像涅槃的凤凰得到了新生。
④一把镰刀的命运,使我感慨万千。作为一种劳动工具,它在使用过程中,割掉了数不清的植物,最后终于被磨秃了,再也咬不动任何东西,可它尚能通过磨砺、通过淬火、回炉,重新找回锐利,找回青春。那么人呢 人在劳动过程中,也不断在使用自己,把自己使唤老了、磨成了弓腰驼背,但人却不能使自己重新回到20岁前,再活一次,这样想来,人比镰刀更悲哀,更值得珍惜。天底下大概没有一个农人怕把自己使唤老而拒绝劳作。有一个词组叫“人书俱老”,那是书法艺术中的特指,说是练书法者到老境,人与书艺都达到顶峰,书艺老到。可作为农人,恐怕即使农活技艺达到顶点,也不行了,再也提不动一把锄头或一把镰刀了。
⑤由此说来,庄稼还是够厉害的,时光也是够厉害的,庄稼能用它脆弱的茎秆把镰刀磨光、磨秃,最后变成一把无用的废铁。而人也会被时光使唤老,像一台到了使用期限的机器,闲置在墙根下“晒暖暖”,人和镰刀都有走到尽头的一天。
⑥镰刀小憩的一天终于来了,庄稼人称作卧镰。麦子收上场之后,镰刀便暂且搁置起来,挂在了墙上。庄稼人把麦子打碾后,装进粮仓,便从繁忙中走出来,走上街道,互相打问麦子的收成,脸上都有一种收获后的喜悦和轻松,他们穿着短袖的汗衫,坐在秋凉后的门墩上,任减弱了热力的阳光把疲倦抚平,古铜色的脸上尽管缺少水分,但他们仍说笑着,享受着繁忙夏季之后的悠闲。挂在墙上的镰刀也安静地低下头来,像离退休后的老人用回忆打发时光,然后在潮湿的空气里慢慢隐褪光亮,披上一身铁锈色。到来年,等我们重新起用时,也许它已是一把不能再使用的镰刀,只能弃置在墙角与废铁为伍。
⑦我总认为,挂在农闲中的镰刀是一种再好不过的休息,可镰刀压根不会偷懒,也不领情,把它们闲置就等于要了它的命,那在岁月中零落的铁锈可否看成它们不甘寂寞的眼泪。这时候的农人头脑异常清醒,总有一天,我们也会老得像一把锈蚀严重的镰刀,失去生命的亮色,与其被闲置着终了一生,不如点亮余热,那样我们会释然地撒手:我这一生没有白活。
4.小语同学根据文章内容,画了下面的思维导图,请你补充完整。
5.小文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品味本文的语言特色,提供了下列提纲,请你完成下面两个小任务。
《卧镰》语言风格探究:
①用词精妙传神(第③段):①回到家,我提着镰刀蹲在门口的大青石上,兴冲冲磨了半夜。②天亮后我用半截草绳提着它,来到铁匠铺。简要分析加点词各反映的人物心理。
②运用修辞感染力强:下面句子富有感染力,请简要赏析。
满地里都是它痛快的切齿之声,满地里都折射着它弧形的光亮,满地里都挥散着它刃口上沾着的麦香泥土香。
6.小杭认为文中卧镰的命运更像是人的命运。你认为卧镰与下列文学作品中哪一形象最为相似 请谈谈你的看法。
A. 祥子(老舍《骆驼祥子》) B. 闰土(鲁迅《故乡》) C. 父亲 (李森祥《台阶》)
7.老师要求同学们推荐一些散文编入民俗单元,作为拓展阅读。你所在的学习小组推荐了本文,请你借助单元前言,说说推荐的理由。
民俗是民间流行的习俗、风尚,是由民众创造并世代传承的民间文化。本单元的课文,或表现各地风土人情,或展示传统文化习俗。我们能够从中看到一幅幅民俗风情画卷,感受到多样的生活方式和多彩的地域文化,更好地理解民俗的价值和意义。
学习本单元,要注意体会作者是如何根据需要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还要注意感受作者寄寓的情思,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二、诗歌鉴赏
(2024·芙蓉模拟)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长沙道中①
陈洪谟
几年乡郡说潭州②,旌节③今来亦壮游④。
青嶂近收衡岳雨,沧波遥接洞庭秋。
谁家帘幕朱垂地,到处菑畬⑤绿满畴⑥。
闻道乡风最淳朴,夜深闾巷⑦有歌讴。
【注释】①此诗为作者赴任途中路过长沙时所作。②潭州:即今长沙。③旌节:古代指使者所持的节,以为凭信,后借以泛指信符。④壮游:指胸怀壮志的游历。⑤蒋畲(zī shě):耕耘。⑥畴:田地。⑦闾巷:小的街道,借指民间。
8. 下面对这首诗歌的理解或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几年乡郡说潭州”句说明诗人常听人说起长沙,对长沙向往已久。
B.“旌节今来亦壮游”句中,“旌节”二字表明作者此时仕途还算顺利,内心得意;“壮”字表明他的心情非常愉快。
C.颔联写景,先写远景再写近景,写出作者内心愉悦的感受。
D.尾联从语气上推测是想象的画面,但真实地表达了作者对长沙淳朴民风的赞美。
9. 概括诗歌所描写画面的特色,填写下面的表格。
诗歌内容 画面特色
颔联 自然山水:①
颈联 日常生活:②
尾联 民俗民风:淳厚简朴、无忧无虑
三、文言文阅读
(2024·重庆市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③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
曹刿请见,毛遂①自荐,皆古今奇人也。草茅下士,朝不列,燕不与②,急国家之难,奋义来前。刿一出而齐师败,遂一出而赵纵合。有此识见,故能鄙夷一切。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遂曰“公等碌碌,不足比数③”,直将千古庸流④,一齐抹倒⑤,有志者可以知所自处矣。
[注]①毛遂:战国人,秦军围赵时,毛遂自荐,促成楚、赵合纵抗秦。②朝不列,燕不与:不能位列朝廷之上,不能参与朝廷宴会,指地位低下。③比数:凑数。④庸流:庸人。⑤抹倒:否定。
10.下列文言文句子和成语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曹刿请见见缝插针 B.弗敢加也 雪上加霜
C.下视其辙 如出一辙 D.公问其故故弄玄虚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②彼竭我盈,故克之。
12.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选文开头点出“远谋”,后文多次写曹刿的“远谋”,“远谋”二字乃全文“眼目”。
B.“将鼓”“将驰”刻画出庄公的急躁冒进;“未可”“可矣”体现出曹刿对战况的精准把握,表现了他高超的军事才能。
C.选文将曹刿与乡人进行对比,以突出曹刿爱国、护国的责任感和政治热忱。
D.全文剪裁合理,笔墨精练,详写战争起因、曹刿言论,略写战争经过、取胜原因。
13.曹刿和毛遂皆“古今奇人”,他们“奇”在哪里?请结合选文和链接材料分析。
四、默写
14.(2024·南海模拟)默写古诗文。
(1)知不足, 。(《虽有嘉肴》)
(2)羹饭一时熟, 。(《十五从军征》)
(3) ?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4) ,巴山夜雨涨秋池。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5)持节云中,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6)“浊酒”不“浊”,因为那《渔家傲·秋思》里“ ”的背后是将士对家乡故土的清澈思念,因为那《游山西村》中“ ”的背后是村民对到访来客的淳淳热情。
(7)三年同窗,即将分别,小语准备借用古诗作为毕业留言册的赠言,合适的诗句是“ , 。”
五、综合性学习
(2022·杭州模拟)为迎接亚运会的到来,学校开展主题为“有朋自远方来·杭州亚运欢迎您”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杭州印象]
杭州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中国著名的七大古都之一,以“东南名郡”著称于世。跨湖桥遗址的发掘显示,早在8000多年前,就有人类在此繁yǎn①生息,距今5000多年前的良渚文化被称为“中华文明的shǔ②光”。杭州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杭州湾西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延伸交点和“网上丝绸之路”战略shū③纽城市。杭州山水相依、湖城合壁,风景如画,堪称“人间天堂”,被13世纪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恭维为“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天城”。杭州文化内涵博大精深,有西湖文化、运河文化、钱塘江文化之代表:西湖文化集山水文化、园林文化、丝绸文化、茶文化等之广博,体现了西湖文化(4)的特色:运河文化集水利文化、商贸文化、戏曲文化、庙会集市文化等于一身,体现了杭州文化(5)的特色;钱塘江文化犹如滚滚钱塘潮,是杭州人(6)的象征和标志。
15.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①繁yǎn ② shǔ 光 ③ shū 纽
16.给语段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①著(Azhù Bzhuó Czhe)
②处(Achù B chǔ)
17.根据文段内容,⑷⑸⑹空缺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 )
A.开放、兼容、庶俗 精致、和谐、典雅 大气开放
B.大气开放 开放、兼容、庶俗 精致、和谐、典雅
C.精致、和谐、典雅 开放、兼容、庶俗 大气开放
D.精致、和谐、典雅 大气开放 开放、兼容、庶俗
18.画线语句有语病,请修改。
六、写作题
19.(2024·浙江模拟)写作
【汉字溯源】“路”从足从各,本意为“言道路人各有適也”,表示“路就是每个人各自前往的地方。”
【路的解读】
①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故乡》
②究竟什么是路?路就是道,道就是规则、法则。道路的故事充满了人生的经验。没有路的时候,心里会彷徨,路多的时候,心里会迷失。走好选择的路,别只选好走的路。
——央视《朗读者(第二季)》
上述关于“路”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选择以下一项任务,完成写作。
任务一:根据自己的经历和感悟,写一篇记叙性文章;
任务二:发挥联想和想象,进行文学创作;
任务三:提炼观点,展开论述,写一篇议论性文章。
要求:标题自拟,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不得套作、抄袭;不得出现透露考生信息的人名、地名、校名等。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B
2.D
3.D
【知识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议论文文本;定位筛选、分析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为常考题型,难度不大,考生在整体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对选项的表述,结合原文的内容进行比照,判断正误。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相关分析的理解和判断。解答时要通读文章,理解文意,把握作者的论证思路、方法等,结合选项的表述,联系具体的文本内容,进行分析和判断。
(3)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解答时要求对文章整体可知和理解,正确理解文意,对选项进行逐项的审读,结合对文本的掌握,正确判断选项。
1.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B、"他对古今长短,各种诗歌的体式风格都有正面评价"曲解文意,原文第②段说“古今长短各种诗歌他都能深入撷取尽得其长,而且不为一体所限",并不是做出“正面评价"。
故答案为:B
2.本题考查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
D、"因为他广泛汲取了前人传统”强加因果,根据原文第③段说“使其有如此强大的担荷之力量的,则端赖他所有的一份幽默与欣赏的余裕”。而非“他广泛汲取了前人传统”。
故答案为:D
3.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与辨析。
A、"杜甫之前的诗人,或者以感性见长,或者以理性见长”无中生有,原文第①段说,“杜甫是一位感性与理性兼长并美的诗人”,并没有评价杜甫之前的诗人;
B、"在七言律诗上谨守传统,在五言古诗上做出革新”曲解文意,原文第②段列举一系列诗人要论证的观点是“古今长短,各种诗歌他都能深入截取,尽其所长,而且不为一体所限,更能融会运用,开创变化";
C、“作者在情感上一视同仁”曲解文意, 从第③段的论述看,作者列举逃避和“被击败"这两种回应危急的方式,目的是通过对比突出对杜甫“正面担荷这种应对方式”的欣赏和肯定;
故答案为:D
【答案】4.①骄傲自豪;②重新回炉(轧钢蘸火);③安静隐退(释然撒手、不甘寂寞)
5.①将镰刀磨锋利的自信和期待;没法磨好刃口的沮丧与失落。
②运用排比,节律强劲,富有气势,表现出镰刀收割庄稼时铁骨铮铮、不屈不挠的样子。
6.示例:李森祥《台阶》中的父亲形象与卧镰最相似。本文中镰刀终其一生在收割,在磨砺。它不会偷懒,也不领情,直到被磨秃,被弃置,锈蚀为了一把失去生命亮色的卧镰。 《台阶》中的父亲倔强坚忍、谦卑厚道,他苦干了大半辈子,砌上了九级台阶,最终人也老了,身子也垮了。两者具有相似的命运与品性,烙印着传统农民的印记。
7.示例:镰刀是传统乡村劳动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卧镰这一风俗极富乡土气息;文章围绕镰刀而写(叙写了收割、磨刃口、回炉、农闲休憩等情节),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民风民俗的风情画卷;镰刀一生劳作,不屈不挠,具有丰厚的民俗价值和意义;卧镰这一风俗或许渐行渐远,但是蕴含着的传统文化会世代传承。所以本文可以作为拓展阅读,编入民俗单元。 (任意答出两点即可)
【知识点】记叙性散文;梳理、概括文章情节;挖掘、感悟文章主题;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分析文章语言特点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全文,明确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2)本题考查品析语言特点。品析文章语言特点,可从以下角度入手:用词角度;句子特点;表达方式;语言风格角度;语体角度;情感角度。
(3)本题考查名著人物形象的把握,注意结合语言描写和故事的叙述,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主题的把握能力。文章的主题往往是作者对人和事物的情感态度的折射,要有通篇考虑,从重点语段、语句入手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根据题干提示“处挂墙上”,找到“农历处暑之前割完了最后一垄麦子,镰刀便上墙了,挂在屋檐下,弯弯的刃口闪着骄傲的亮光,像一枚根质的奖章佩戴在农家院的胸口上”“镰刀在割麦秆的时候,镰刀在太阳下流着汗淬火的时候,镰刀始终是好样,铁骨铮铮,不屈不挠,满地里都是它痛快的切齿之声,满地里都折射着它弧形的光亮,满地里都挥散着它刃口上沾着的麦香泥土香”可知,镰刀曾帮助农民割麦秆,等用完后就像奖章一样挂墙上,体现其“骄傲自豪”的内心;第②到③段,写镰刀磨砺刃口,沮丧痛苦;根据题干提示“涅磐重生”,找到“天亮后我用半截草绳提着它,来到铁匠铺。等到铁匠将它重新回了炉,它才像涅的凤凰得到了新生”可概括为:重新回炉(轧钢蘸火);根据题干提示“成为卧镰”,找到“镰刀小憩的一天终于来了,庄稼人称作卧镰。麦子收上场之后,镰刀便暂且搁置起来,挂在了墙上”“挂在墙上的镰刀也安静地低下头来,像离退休后的老人用回忆打发时光,然后在潮湿的空气里慢慢隐褪光亮,披上一身铁锈色”“挂在农闲中的镰刀是种再好不过的休息,可镰刀压根不会偷懒,也不领情,把它们闲置就等于要了它的命,那在岁月中零落的铁锈可否看成它们不甘寂寞的眼泪”“与其被闲置着终了一生,不如点亮余热,那样我们会释然地撒手:我这一生没有白活”可知,卧镰被挂在墙上,没了用处,安静隐退(释然撒手),往事如烟,但其又不甘寂寞。
故答案为: ①骄傲自豪;②重新回炉(轧钢蘸火);③安静隐退(释然撒手、不甘寂寞)
5.Ⅰ本题考查人物心理揣摩。①根据“回到家,我提着镰刀蹲在门口的大青石上,兴冲冲磨了半夜”,联系“记得有一年,父亲为生产队护秋,为堵截一只偷刨洋芋的獾,被獾锋利的牙齿咬去了镰刀的一角。那一刻,我从未看到镰刀是那样沮丧过,像晒蔫了的芋秧一样打不起精神”可知,“我”“提”着的是被獾锋利的牙齿咬去了一角的镰刀,此时“我”“兴冲冲”的磨了半夜镰刀,可见“提”字体现了“我”有信心将缺了一角的镰刀磨得锋利可继续使用,“我”满含期待。②根据“天亮后我用半截草绳提着它,来到铁匠铺”,联系“镰刀在磨石上发出的悲戚的响声让人不忍卒听,就像受了伤的病人在呻吟”“我在月光下不停歇地磨着镰刀,我看到镰刀在我固执的磨砺中薄下去,露出了锋芒,但拿到眼前仔细一看,刃口仍然露出缺了的一角,丝毫也没有补回来,最后我终于失掉再磨下去的信心,不得不做放弃的打算”可知,“我”现在“提”着的是被獾锋利的牙齿咬去了一角的被“我”磨了半夜仍未磨好的镰刀,“我”已无法将镰刀磨好,期待落空,内心失望,不得不将其送到铁匠铺,体现了“我”没法磨好刃口的沮丧与失落。Ⅱ本题考查语句赏析。首段画线句“满地里都是它痛快的切齿之声,满地里都折射着它弧形的光亮,满地里都挥散着它刃口上沾着的麦香泥土香”,连续运用三个“满地里都是····”的句式,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有力量,有气势;“痛快的切齿之声”,从听觉角度来写镰刀;“折射着它弧形的光亮”,从视觉角度来写镰刀;“散着它刃口,上沾着的麦香泥土香”,从嗅觉角度来写镰刀。联系前文“镰刀在割麦秆的时候,镰刀在太阳下流着汗淬火的时候,镰刀始终是好样,铁骨铮铮,不屈不挠”可知,展现了镰刀收割庄稼时铁骨铮铮、不屈不挠的样子。
故答案为: ①将镰刀磨锋利的自信和期待;没法磨好刃口的沮丧与失落。②运用排比,节律强劲,富有气势,表现出镰刀收割庄稼时铁骨铮铮、不屈不挠的样子。
6.本题考查形象的理解。通读文章可知。镰刀曾帮助农民割麦秆,等用完后就像奖章一样挂墙上;联系首段“镰刀在割麦秆的时候,镰刀在太阳下流着汗淬火的时候,镰刀始终是好样,铁骨铮铮,不屈不挠”“一把镰刀的命运。使我感慨万干。作为一种劳动工具,它在使用过程中,割掉了数不清的植物,最后终于被磨秃了,再也咬不动任何东西”“挂在墙上的镰刀也安静地低下头来,像离退休后的老人用回忆打发时光,然后在潮湿的空气里慢慢隐褪光亮,披上一身铁锈色”“挂在农闲中的镰刀是一种再好不过的休息,可镰刀压根不会偷懒,也不领情,把它们闲置就等于要了它的命,那在岁月中零落的铁锈可否看成它们不甘寂寞的眼泪”“与其被闲置着终了一生,不如点亮余热。那样我们会释然地撒手:我这一生没有白活”可知,随着时间的推移,镰刀终其一生在收割。在磨砺,它不会偷懒,也不领情,直到被磨秃,被弃置,逐渐锈蚀为一把失去生命亮色的卧镰。《骆驼祥子》中的祥子渴望以自己的诚实劳动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在经历了人生的三起三落后(一起:来到北平当人力车夫,苦千三年,凑足一百块钱,买了辆新车;一落:有一次连人带车被宪兵抓去当壮丁,理想第一次破灭;二起:卖骆驼,拼命拉车,省吃俭用攒钱准备买新车;二落:干包月时,祥子辛苦攒的钱也被孙侦探骗去,第二次希望破灭;三起:虎妞以低价给祥子买了邻居二强子的车,祥子又有车了;三落:为了置办虎妞的丧事,祥子又卖掉了车),他开始丧失了对于生活的任何企求和信心,再也无法鼓起生活的勇气,不再像从前一样以拉车为自豪,他厌恶拉车,厌恶劳作,被生活捉弄的祥子开始游戏生活。吃喝嫖赌。为了喝酒,祥子到处骗钱,堕落为“城市垃圾”;最后,靠给人干红白喜事做杂工维持生计。“镰刀”最后弃置在墙角与废铁为伍,但是“镰刀”的意义是磨灭不了的,而“祥子”最后成为了“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祥子”与“镰刀”的相似点较少。少年闰土是鲁迅先生笔下的一个朴实、健康、活泼、机灵、勇敢的农村少年的形象,作者在文中闰土给“我”讲的看瓜刺猹、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跳鱼儿等几件事来表现闰土的特点,表现了闰土丰富的知识,和宽阔的眼界。中年闰土因为受封建观念的影响,成为神情麻木、寡言少语的人,“闰土”与“镰刀”的相似点较少。李森祥《台阶》中的父亲是一个非常要强的农民,他有志气,不甘人后,他要自立于受人尊重的行列,他有长远的生活目标,他用诚实劳动兴家立业,不怕千辛万苦,父亲身上有着中国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卑,当新台阶造好后,他反而处处感到不对劲,不自在,并且不好意思坐上去。父亲觉得自家的台阶低,望着人家高高的台阶,羡慕不已,他不甘心低人一等,立下宏愿,也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父亲体壮如牛,吃苦耐劳,他相信自己的力量,他下定决心,开始漫长的准备。他终年辛苦,准备了大半辈子,积铢累寸,终于建起了有九级台阶的新屋,一辈子的心愿得以实现,心头的喜悦真是无法形容。父亲为此付出的代价是沉重的:新屋落成了,人也衰老了,身体也垮了。父亲以他的力量,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可谓理想远大。他的血管里有民族特质中拼命硬干、坚韧不拔的精神。“父亲”与“镰刀”有相似的命运与品性,烙印着传统农民的印记。
故答案为: 示例:李森祥《台阶》中的父亲形象与卧镰最相似。本文中镰刀终其一生在收割,在磨砺。它不会偷懒,也不领情,直到被磨秃,被弃置,锈蚀为了一把失去生命亮色的卧镰。 《台阶》中的父亲倔强坚忍、谦卑厚道,他苦干了大半辈子,砌上了九级台阶,最终人也老了,身子也垮了。两者具有相似的命运与品性,烙印着传统农民的印记。
7.本题考查推荐理由。联系“一把镰刀的命运,使我感慨万千。作为一种劳动工具,它在使用过程中。割掉了数不清的植物”可知,镰刀是传统乡村劳动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劳动工具,可以除草、割麦等,用处颇多;联系“镰刀小憩的一天终于来了,庄稼人称作卧镰”可知,以成为“卧镰”收场,卧镰这一风俗极具乡土气息;联系“从大暑到立秋,镰刀在麦地上游走,割完了一垄麦子又一垄麦子”“一把镰刀的寿命不过几年光景,割着割着就磨秃了,逢上坚硬的东西还会掉刃口,如此一来就要到青灰的磨石上去磨一磨,让它重新找回锋利”“天亮后我用半截草绳提着它,来到铁匠铺。等到铁匠将它重新回了炉,它才像涅樂的凤凰得到了新生”“镰刀小憩的一天终于来了,庄稼人称作卧镰。麦子收上场之后,镰刀便暂且搁置起来,挂在了墙上。庄稼人把麦子打碾后,装进粮仓,便从繁忙中走出来,走上街道,互相打问麦子的收成”等语句可知,本文围绕镰刀而写,叙写了收割、磨刃口、回炉、农闲休憩等情节,展现了一幅幅民风民俗的风情画卷:联系首段“镰刀在割麦秆的时候,镰刀在太阳下流着汗淬火的时候,镰刀始终是好样,铁骨铮铮,不屈不挠”“挂在农闲中的镰刀是一种再好不过的休息,可镰刀压根不会偷懒,也不领情,把它们闲置就等于要了它的命,那在岁月中零落的铁锈可否看成它们不甘寂寞的眼泪”“与其被闲置着终了一生,不如点亮余热,那样我们会释然地撒手:我这一生没有白活”可知,镰刀一生劳作,不屈不挠,具有丰厚的民俗价值和意义;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多用收割机来替代传统的劳动工具——镰刀,其(镰刀)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可想而知卧镰这一风俗与我们渐行渐远,但是其背后蕴含的传统文化会世代传承。
故答案为: 示例:镰刀是传统乡村劳动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卧镰这一风俗极富乡土气息;文章围绕镰刀而写(叙写了收割、磨刃口、回炉、农闲休憩等情节),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民风民俗的风情画卷;镰刀一生劳作,不屈不挠,具有丰厚的民俗价值和意义;卧镰这一风俗或许渐行渐远,但是蕴含着的传统文化会世代传承。所以本文可以作为拓展阅读,编入民俗单元。 (任意答出两点即可)
【答案】8.C
9.自然山水:美景如画,雄伟壮阔;人民:勤劳努力,安居乐业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古诗词曲作者个人的观点态度;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生活杂感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把握。解答时,应先通读全诗,理清诗意;然后细读诗歌的关键语句,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写法等;最后结合全诗内容,分析品味即可。
(2)本题考查诗歌中景物的特征。应先找出所描绘的景物,通过联想、想象体悟意境,感受意境中景物特点,体会作者在描绘景物中的情感;概括景物意境时,一般多用四字词语、或两词语,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高阔深远、生机勃勃、恬淡清新、壮美、优美等等。
参考翻译:
长沙道中
陈洪谟
多年来在故乡的郡县里常听人说起潭州,今日手持旌节来到此地,也算是一次壮游。
青山屏障似乎近收了衡山的雨露,苍茫的波涛远远连接着洞庭湖的秋色。
谁家的红色帘幕垂挂到地上,到处都是经过耕耘的田地,绿意盎然。
听说这里乡风最为淳朴,夜深人静时,小巷中仍有歌声悠扬。
8.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把握。
A.正确;
B.正确;
C.有误,颔联写景,从“近”和“遥”可知先写近景再写远景;
D.正确;
故答案为:C。
9.本题考查诗歌中景物的特征。
第一空,“青嶂近收衡岳雨,沧波遥接洞庭秋”,意思是近处的青翠山峦仿佛收纳了衡山的雨露,远处的沧茫波涛似乎与洞庭湖的秋色相接。该联通过描绘山峦与雨水的交融,以及洞庭湖的辽阔与秋波的相连,展现出一幅宏大而充满生命力的自然画卷。颔联的自然山水画面特色是:雄浑壮阔、生机勃勃。
第二空,“谁家帘幕朱垂地,到处菑畲绿满畴”,意思是哪一户人家的帘幕垂落至地面,朱红色显得尤为醒目,随处可见的是人们辛勤耕作的田地,绿意盎然,生机勃勃。诗中提到红色的帘幕垂到地面,到处可见翠绿的农田,这些描绘都展现了当地百姓生活的安逸和富足。同时也暗示了农业生产的繁荣和活力。尾联的民俗民风则表现出淳厚简朴、无忧无虑的特色,从诗人听闻的乡风最淳朴,以及夜深人静时巷子里传来的歌声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当地民风的淳朴和百姓生活的和谐。颈联的日常生活画面特色是:安宁富足、充满生机。
故答案为:自然山水:美景如画,雄伟壮阔;人民:勤劳努力,安居乐业。
【答案】10.C
11.①小的诚意难以使人信服,神是不会保佑您的。
②敌方的勇气已经耗尽而我方的勇气正盛,所以能打败他们。
12.D
13.①身份奇:二人皆“草茅下士”,却能参与国政;②胸怀奇:时时心怀国家,并能在国家危难时刻挺身而出,保家卫国;③识见奇:拥有“鄙夷一切”的见识(也可答“在军事上深谋远虑,有军事才能”);④功业奇:曹刿能赢得长勺之战,毛遂能促使楚赵合纵抗秦。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分析概括文言作者个人的观点态度;文言文翻译;一词多义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2)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3)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4)本题考查阐述观点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在深入把握文章主旨的基础上,有机的融入自己的阅读体验、阅读感悟或者观点看法。组织答案必须有理有据,或以情动人,或以理服人。
【参考译文】
【甲】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鲁庄公接见自己。他的同乡说:“打仗的事当权者自会谋划,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安身的东西,不敢独自享有,一定把它分给别人。”曹刿回答说:“这些小恩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神灵的牛、羊、玉帛之类的用品,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按照承诺的去做。”曹刿说:“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是不会保佑你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曹刿回答说:“这才是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鲁庄公和他共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溃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向下看,查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轼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战胜齐军后,鲁庄公问他这样做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是靠敢作敢为毫不畏惧的气概。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穷尽了。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设下埋伏。我看他们车轮碾过的痕迹散乱,望见他们的旗子倒下了,所以决定追击他们。”
【乙】
曹刿请求接见,毛遂自己推荐自己,他们都是奇人啊。他们虽然地位低下,不能位列朝廷之上,不能参与朝廷宴会,但是他们的国家危难的时候都能奋勇前来。曹刿的到来能让齐国的军队败走,毛遂的到来能使楚王出兵联合抗击秦国的侵略。他们都有很有远见,所以能够鄙视一切。曹刿说“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毛遂说“你们这些平庸之辈,不值得在这里凑数”,直接把那些无能之辈,一下子否定,这是有大志的人可以凭借自己的才能去处理事情啊。
10.A. 句意为:① 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 ②比喻尽量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空间、时间或机会。 见:被接见;看见。
B. 句意为:①不敢超越职权行事。② 比喻接连遭受灾难,损害愈加严重。 加:虚报;增加。
C. 句意为:①指的是从战车车轮碾过的痕迹来判断敌情。②比喻两件事情非常相似,就像从一个车辙印出来的一样。辙:车辙;车辙。
D. 句意为:①鲁庄公询问曹刿这样做的原因。② 指故意玩弄花招,迷惑人,欺骗人。故:原因;故意。
故答案为:C
11.本题考查句子翻译。重点字词:①信,信用。孚,使人信服。福,名词作动词,赐福,保佑。②彼,代词,指齐军方面。盈,充沛,饱满,这里指士气旺盛。故,所以。
故答案为: ①小的诚意难以使人信服,神是不会保佑您的。②敌方的勇气已经耗尽而我方的勇气正盛,所以能打败他们。
12.ABC.正确;
D.结合第①段“十年春,齐师伐我”分析,“详写战争起因”理解有误。根据第①段“何以战 ”公日:"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第②段“公将鼓之。刿日:‘未可。’齐人三鼓。刿日:’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第③段“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分析,详细描写了曹刿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对于战争双方的对峙、交锋等略写。
故答案为:D
13.结合甲文第①段“其乡人日: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第③段“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分析,曹刿“奇”在是一个政治上、军事上有远见卓识,敢于进谏,善于进谏,以民为本来决策战争,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有强烈的责任心与爱国热情。根据乙文“遂一出而赵纵合”“公等碌碌,不足比数”“"直将千古庸流,一齐抹倒,有志者可以知所自处矣”分析,毛遂“奇”在是一个善与辩论、机智勇敢、大胆心细、富有才学、敢于展现自我而又自信的人。
故答案为: ①身份奇:二人皆“草茅下士”,却能参与国政;②胸怀奇:时时心怀国家,并能在国家危难时刻挺身而出,保家卫国;③识见奇:拥有“鄙夷一切”的见识(也可答“在军事上深谋远虑,有军事才能”);④功业奇:曹刿能赢得长勺之战,毛遂能促使楚赵合纵抗秦。
14.【答案】(1)然后能自反也
(2)不知饴阿谁
(3)日暮乡关何处是
(4)君问归期未有期;何当共剪西窗烛
(5)何日遣冯唐
(6)浊酒一杯家万里;莫笑农家腊酒浑
(7)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
【解析】【分析】诗文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不能写错别字。此题中容易写错的字有:饴、遣、腊
故答案为: 然后能自反也 ; 不知饴阿谁 ; 日暮乡关何处是 ; 君问归期未有期 ; 何当共剪西窗烛 ; 何日遣冯唐 ; 浊酒一杯家万里 ; 莫笑农家腊酒浑 ; 莫愁前路无知己 ; 天下谁人不识君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答案】15.衍;曙;枢
16.①A②B。
17.A
18.“恭维”是个贬义词,此处用来指马可·波罗对杭州的肯定,属于用词不当,应该选“称赞”。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近义词;词语的使用(搭配);用词不当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拼音写汉字的能力。要熟悉汉语拼音方案,积累常见的汉字字音,适时巩固和消化。
(2)本题考查学生给语段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的能力。平时要去积累常见的多音字,从词性和意义的角度去理解和记忆,勤加练习,反复巩固。
(3)本题考查学生辨析词语,选择恰当词语填空的能力。要在平时多积累常见的词语,善于从词语的色彩、使用对象、范围等角度去分析和把握。
(4)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和修改病句的能力。平时要掌握常见的病句类型,比如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不合逻辑等等;平时还应该多去积累一些病句的特征,丰富自己做病句题的经验。
15.考查字音字形。①繁yǎn(衍)②shǔ(曙) 光③shū(枢)纽
16.①原文是“著称于世”,所以“著”应读zhù;故选A。
② 原文是“杭州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应读chǔ;故选B。
故答案为:A、B。
17.该题前面是个总陈句“ 杭州文化内涵博大精深,有西湖文化、运河文化、钱塘江文化之代表 ”,后面一一地介绍西湖文化、运河文化、钱塘江文化,那么需要选填的词语就要符合相应文化的特点。首先西湖文化“集山水文化、园林文化、丝绸文化、茶文化等之广博”,重点在“广博”上,而且丝绸之路也对应开放,所以第一处填“开放、兼容”;而运河文化“集水利文化、商贸文化、戏曲文化、庙会集市文化等于一身,体现了杭州文化”,从其中的“描绘”可判断是“庶俗”;最后一空从钱塘江潮来看肯定是汹涌澎湃的,因此可以选与之相应的“大气开放”。
故答案为:A。
18.“恭维”是个贬义词,此处用来指马可·波罗对杭州的肯定,属于用词不当,应该选“称赞”。
故答案为:用词不当,改“恭维”为“称赞”。
19.【答案】【参考例文】
任务一:
我选择的路
军训是很辛苦的,你是选择逃避,还是选择坚强面对?我是选择了坚强面对:炎炎烈日,笔直地站在那里。
刚开学,同学们的心仿佛还是那挣脱了缰绳的野马,无法收回。校长看到此景,可能想收回我们这些小野马暑假跑野了的心,于是就向全体师生宣布军训三天。
军训首先学习的就是站军姿。整个身体只能有两个姿态:站如松,坐如钟。而对如此严格的要求,我有些担忧。因为我最受不了太阳的烘烤。每天我们都必须得站两个小时的军姿。时值夏末,太阳光极强。因此我刚站不一会儿,脸上那不争气的小水珠就受不了了,一个个都溜了出来,在我脸上爬来爬去。而教官,他冷酷的表情时而在我的面前闪过,我连手指都不敢动一下,又岂敢用手去擦小汗珠呢。小汗珠就更是肆无忌惮地在脸上爬了,我咬牙坚持着。时间过了快一半了,其他班的好多同学有实在受不了,就出列休息,休息一会后入列。
看到此情此景,谁能不为这心动呢。是选择打报告休息一会儿,还是选择坚强地坚持下去?此时,我已大汗淋漓,于是就想打报告,但是当我看到同样烈日炎炎下的同学们纹丝不动,老师和教官也站在阳光下注视着我们,这种想法又收回了。
我选择了坚强,我忍耐着、坚持着、等待着,等待着时间快快流逝。终于教官吹了一下哨子,并示意我们可以活动一会儿了。我庆幸自己坚持下来了。我想只要自己肯坚强地去面对,就没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难。哨声过后,同学们又是揉胳膊又是捏腿的,老师见状也会来安慰我们。事后想一想,只要坚强面对,多么大的困难都迎刃而解。
汗擦净了,我们依然是往日那种英姿飒爽,只不过是我们的意志更加坚定了。
我坚信,我选择的路是对的。
任务二:
选择决定人生
人生之中,面临许多选择,而不同的选择所带来的结果不同,不同的结果则会给你一个不同的人生。苍鹰雄伟一生,那是选择浩瀚天际而拼搏;狮子叱咤一生,那是选择广袤大地而奔跑;鲸鱼漂游一生,那是选择无垠海洋而遨游。选择不同,人生不同。因此,选择决定人生。
选择需要勇敢,勇敢地选择改变一生。达尔文说人的祖先是猴子。我信,可让我疑惑地是,为什么现如今还有人与猴子之分,那便是选择的不同,便是勇敢与否。远古时的猴子在树上安全度日,它们从未到过陆地,也不敢到达陆地,它们不知道在陆地上会遇到什么,他们害怕。而在他们中间,存在着勇敢者与胆怯者。勇敢者选择来到陆地,那便演变为今天的人,它们勇敢克服各种困难,成为智慧的人,拥有着对抗它物的能力,改变自己及后代一生;胆怯者选择留在树上,那便是今天的猴子,他们依旧如往昔,面对强敌的侵略毫无反抗之力,它们及它们后代的人生便由此定下。面对选择,勇敢者创造辉煌,胆怯者被岁月掩埋。因此,选择需要勇敢。
选择需要智慧,智慧的选择改变一生。现如今的社会,面临许多选择,而往往许多选择充满着诱惑与危险,那便需要智慧的选择。有时需要我们选择融入,有时则需要我们选择抗拒。这就如同将胡萝卜、鸡蛋、咖啡三者放入沸水,在沸水中,胡萝卜变软,它选择接纳;鸡蛋变硬,它选择抗拒;咖啡与水混合,它选择融入。面对选择,不同情况下要有不同选择,而它们三者不同的选择也带来不同结果,我们也应当在社会生活中面对不同情况选择不同,这便是智慧选择。
选择需要理性,理性选择改变一生。初三生活繁忙而又充实,即便是下课,教室里充斥的也是“沙沙”的写字声,但这毕竟只是一类人。在人生着一关键时刻,必然存在着竞争,也难免会苦,但这苦毕竟是短暂的,面对这短暂的苦,理性地人选择面对,选择坚持,选择挑战;盲目的人则选择荒芜,选择虚度,选择放纵。苦是短暂的,苦难过后,理性者收获的便是成功,是喜悦;盲目者收获的便是失败,是难过。面对生活中的选择,需要理性面对。
人生之中存在不同选择,而正是由于有不同选择,才有着世间不同的人。刘洋选择坚持航天梦,便成为中国女航天员之第一人;檀越选择坚持对知识的渴望追求,便成为“站神”被无数国人所崇拜;鲁迅选择弃医从文,便成为激进革命分子备受尊重。因为选择不同,因为勇敢选择,因为理性选择,造就了那些让我们尊崇的人,也让他们自己的人生更充实,更精彩。
人生之所以不同,正是因为选择不同。因此,人生之中,我愿带着勇敢、智慧、理性去选择,相信人生之路上我会走得更精彩,更美好。
选择,造就人生。
【知识点】记叙文;议论文;材料作文
【解析】【分析】任务一:此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
第一,审题。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即人要学会克服困难,创造属于自己的路。走好选择的路,别只选好走的路。强调路要适合自己,要坚定前行的决心。写作时要围绕这些,写自己的感悟和收获,要联系自己的实际经历来写。
第二,立意。可以从以下方面立意:创造属于自己的路。路在前方,心要坚定。
第三,选材。我们可以写自己进入初中以来,语文成绩明显下滑,又着急又困惑,但是我并没有自暴自弃,因为我知道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就像路一样,走得多了才成了路。学的多了才掌握知识。我梳理思路,找到薄弱点并进行训练,最终提高了成绩,找到自己学习的路。
第四,结构。写记叙文,通过深情回忆曾经发生过坚定初心,努力在路上前行的故事,表达内心的深刻感受。注意在叙述过程中,可以使用细节描写,通过具体的动作、心理、对话等描写, 表达“我”内心的感受。在材料安排上,注意详略得当。
任务二:此题考查学生想象作文的写作能力。
第一,审题。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即人要学会克服困难,创造属于自己的路。走好选择的路,别只选好走的路。强调路要适合自己,要坚定前行的决心。写作时要围绕这些,写自己的感悟和收获,要联系自己的实际经历来写。
第二,立意。可以从以下方面立意:创造属于自己的路。路在前方,心要坚定。
第三,选材。我们可以写自己进入初中以来,语文成绩明显下滑,又着急又困惑,但是我并没有自暴自弃,因为我知道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就像路一样,走得多了才成了路。学的多了才掌握知识。我梳理思路,找到薄弱点并进行训练,最终提高了成绩,找到自己学习的路。
第四,结构。写记叙文,通过想象在路上如何选择的故事,表达内心的深刻感受。注意在叙述过程中,可以使用细节描写,通过具体的动作、心理、对话等描写, 表达“我”内心的感受。可大胆联想,引用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进行发散性思考阐述。
任务三: 此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
第一,审题。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即人要学会克服困难,创造属于自己的路。走好选择的路,别只选好走的路。强调路要适合自己,要坚定前行的决心。写作时要围绕这些,写自己的感悟和收获,要联系自己的实际经历来写。
第二,立意。可以从以下方面立意:创造属于自己的路。路在前方,心要坚定。
第三,选材。我们可以想象自己是树,在大夏天如何选择,选择为人们遮风遮阳,不负自己的一生。也可以想象自己在语文成绩明显下滑的情况下是如何选择的,选择认真梳理思路,找到薄弱点并进行训练,最终提高了成绩,找到自己学习的路。
第四,结构。写成议论文,应先明确中心论点,如路在前方,心要坚定。然后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思路安排文章结构;选取名人名言和典型事例,旁征博引,从道理和事实两个角度充分论证,做到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有力。
【点评】任务一: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材料中的侧重点一定要抓准,明确立意后选择合适的素材,最好是自身经历过的或者是熟知的材料。可以是以小见大、托物言志等手法。初中以记叙文为主,注意写人一定要有描写,不要凑字数,注意首尾呼应,点题,作文要有真情实感。字数要求在600~650即可。
任务二:本题考查想象作文的写作。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围绕材料设置的情境发挥想象,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先拟定标题。围绕重点选择合适的素材,通过想象补充背景,想象作文的开头,最好能够联系材料,可以保证自己的观点的确源于材料,不会脱离材料,且能够明确地体现从材料中提炼自己的中心论点的过程。字数要求在600~650即可。
任务三: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材料中的侧重点一定要抓准。材料作文的开头,最好能够联系材料,可以保证自己的观点的确源于材料,不会脱离材料,且能够明确地体现从材料中提炼自己的中心论点的过程。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