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写作《学习仿写》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写作《学习仿写》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0.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27 19:01: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邂逅民俗风情
——八下作文训练《学习仿写》
【教学目标】
1.借鉴课文回顾家乡的民俗风情,学会作文选材;
2.学习模仿课文的起伏显隐结构,学会作文构思;
3.以民俗风情为内容,从选材、结构两方面来学习仿写。
【教学重点】
学习模仿课文的选材和起伏显隐结构。
【教学难点】
以民俗风情为内容,从选材、结构两方面来学习仿写
【课前准备】
1.观察、了解、体验民俗风情,并进行了拍照、记录。
2.积累身边的民俗风情故事。
教学课时:1课时
一、读名句,明要求
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们学习了《社戏》、《回延安》、《安塞腰鼓》、《灯笼》,这些课文或表现各地风土人情,或展示传统文化习俗。课前我们布置同学们到生活中去观察、了解、体验民俗风情,并进行了拍照、记录。今天我们打通阅读和生活,学习仿写,让民俗风情与仿写来一次美丽的邂逅。
1.读古诗,说发现。
(屏显,齐读)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
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
——庾信(北周文学家)
2.小结:王勃千古绝唱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模仿庾信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可见模仿是创造的第一步。今天我们写作训练的重点是“仿写”。“仿写”就是模仿范文练习作文。
(屏显)仿写就是模仿范文练习作文。
3.名家名言。
(屏显,齐读)
风俗是一个民族集体创作的生活的抒情诗。
——汪曾祺
我们中国人太会生活了,把一个自然的日子变成文化的日子,使故乡、故土、故人都升温了。
——冯骥才
很多作家的作品绕不开故乡、故土、故人,当然也绕不开那方水土那方人所创造并传承的民俗风情。民俗风情就是民风、习俗、风土、人情。
(屏显)民俗风情就是民风、习俗、风土、人情。
今天我们以民俗风情为内容,从选材、结构两个方面来学习仿写。
二、仿写民俗风情之选材
学习仿写,我们应该从课本出发,先仿写课本中的民俗风情之选材。
(一)仿写风俗素材
每个地方都有属于自己的传统风俗。我们来读一下《社戏》中“看社戏”的风俗。
(屏显)
《社戏》里我在平桥村第一盼望的,是到赵庄去看社戏。社戏是中国农村举行迎神赛会或岁时节庆所演的戏,在江南尤为盛行。
借鉴“社戏”,选择一个方面谈谈自己家乡有哪些风俗?
节庆风俗 婚嫁风俗 生辰风俗 丧葬风俗 ……
示例:
(1)节庆风俗:除夕贴春联;年夜饭上一定有鱼,而且不能把鱼吃光,以示年年有余;家长会给压岁钱,放到枕头底下;大年初一,起床放鞭炮,象征步步高升;新年第一天不宜扫地、骂人等;孩子到长辈家拜年;正月十五的时候,我们家会赏花灯,吃元宵;清明节时回家上坟祭祖,在坟上插柳,放鞭炮,烧纸钱;端午节时要包粽子,门上插艾草和菖蒲……
(2)婚嫁风俗:迎接新娘前要暖床;迎亲的时候不走回头路;新郎来接新娘时要叫门;给的红包多,门才打开;新娘从房间到婚车上需要至亲将其背到车上,双脚不能着地等等。
(3)丧葬风俗:抬棺、路祭、跨火、吃糖等。
(4)生日风俗:寿星要吃长寿面……
(二)仿写风物素材
每个区域都有代表这个区域人民生活方式、文化习俗的风景和物品,我们来读一读本单元学到的风物。
(屏显)
《安塞腰鼓》中腰鼓在久远的战争年代用来报警、传递信息,在和平年代则用于民众欢聚、求神祈福。
《灯笼》中的灯笼是一种古老的汉族传统工艺品,象征团圆。人们挂起灯笼,来营造喜庆的氛围。
腰鼓和灯笼是一个区域特有的风景、物品。我们当地也有类似的风物素材。请仿照这样的句式来说。
(屏显)
故乡是一滴酸到骨子里的镇江香醋。
故乡是_____ ___
示例:
(故乡饮食文化方面的风物)
(1)故乡是一碗热腾腾地伴着各种酱料的锅盖面。
(2)故乡是一片肥而不腻晶莹透亮的东坡肉。
(3)故乡是一碗晶莹剔透口感爽滑的龙泉粉皮。
(自然景观方面的风物):
(1)故乡是长江,在这里有“大江东去,浪淘尽“的“千古风流人物”。
(2)故乡是凤阳山,这里有山势高峻,空气清新,号称天然氧吧。
除了自然景观,还有人文景观,比如青瓷博物馆、西街等。我们现在来仿写难度更高的风情素材。
(三)仿写风情素材
风俗也好,风物也罢,这些都是能够引起人们许多回忆的物象,因为这些物象承载当地的风土人情。
1.读一读《灯笼》一课所展示的风情。
(屏显)
以《灯笼》为例
晚上提着灯笼接祖父回家,路上听祖父讲进京赶考的掌故。感觉很神秘,也很温馨。一盏灯笼,多年之后还萦绕脑海,那祖孙俩夜行的身影,或明或暗,从中读到了温馨的祖孙情。
2.学生展示课前积累的风土人情素材。
示例1:年夜饭“三盆酸菜鱼”的故事。
(屏显)
爸爸是个厨师,过年在家烧酸菜鱼,烧了三盆,原因是爸爸考虑到我们小孩子喜欢吃火腿肠,就在一盆内多加了火腿肠,奶奶不能吃辣的,就烧一盆原味的。而妈妈喜欢吃辣的,就多放点辣椒。所以烧了三盆酸菜鱼。从这件事中我们能感受到父亲对家庭的担当和付出。
示例2:寺庙烧香的故事。
(屏显)
父母带着我到寺庙里去烧香,说菩萨会保佑我中考考上理想的学校。虔诚的烧香风俗背后是父母的期盼。
示例3:过年拜年的故事。
(屏显)
现在好多人过年都不在家,只有老人们在家,而且老人们还保持着谁到他们家拜年,她就发糖给谁的习俗。因此糖就是孩子们去挨家挨户拜年的动力。这件事中可以看出老一辈人坚守传统,坚守礼节。
师:唯有坚守,才有传承。学习课文的选材,到身边中去寻找更多的风俗、风物、风情素材,你会发现自己的作文之路会走得越来越宽广。
三、仿写起伏显隐之结构
有了作文的素材之后,还要对文章进行谋篇布局,即安排好文章的结构。经典的课文是我们学习的最好范例,我们还是先从《社戏》学习起。
(一)仿写波澜起伏的结构。
(屏显)
《社戏》叙事结构曲线图。
1.《社戏》的叙事起伏结构。
(1)“起“:
作者先不急于说社戏的故事,而是介绍外祖母家平桥村的状况,讲述“我”与村里的小伙伴一起钓虾、放牛的开心情景。后来转入写“我”盼望看社戏,这是情节之“起”。
“伏”:不凑巧,没船。
(2)“起”:双喜提议小伙伴们自己夜间开船,大家都应和,看社戏的事有了希望。
“伏”:外祖母和母亲不同意。
(3)“起”:最后经过小伙伴们的争取,还是出发。
“伏”没想到真看到“社戏”了,由于戏不好看,于是败兴而返。
(4)高潮:在回家的路上,小伙伴们“偷”罗汉豆煮了吃。
到了第二天,六一公公跟不同的人谈论“偷”罗汉豆的情节,是高潮之后的余波。
总之,看社戏的过程可以说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2.借鉴一下《社戏》的波澜起伏结构,将前面三个同学展示的风情素材列出波澜起伏的提纲。
(生思考、讨论)
示例1:爸爸是个厨师平时工作很忙,可能过年回不了家(伏);因为疫情,提前回家(起)饭店生意不好,可能工资要减少(伏);爸爸闭口不提工作,为全家人烧酸菜鱼;家里人感谢爸爸终于在家做了一回厨师。(起)
示例2:父母带着我到寺庙里去烧香,说菩萨会保佑我中考考上理想的学校(起)。问题是在进寺庙时父母与买门票的讨价还价,斤斤计较,不舍得花钱(伏),但是到了烧香处,香很贵,父母却满不在乎,要多少给多少。(起)
示例3:老人们还保持着谁到他们家拜年,他就发糖给谁的习俗。为了得到更多的糖,我和小伙伴挨家挨户拜年。(起)但是年初一那天下雪,去敲门隔壁老人家的门半天没开门。不会出什么事吧?因为现在好多人过年都不在家,只有老人们在家(伏);门终于开了(起),老人说年初一下雪,出门不方便,也没有人来串门,所以就不起床了(伏)。我和小伙伴商量,帮老人铲雪,铲出一条道通往大路。老人跑出家门,塞糖给我们。(起)
师:经过同学们修改后的素材有了叙事的波澜,更加引人入胜了。但是只有起伏的情节,没有真实的情感,文章是不会生动感人的。
(二)仿写明暗显隐的结构。
师:叙事是为了表情达意,作者往往将两者交融并行。其中叙事是明线,是显性的。情感是暗线,是隐性的。我们来复习一下《社戏》的明暗显隐结构。
(屏显)
《社戏》明暗显隐结构曲线图。
1.看曲线图,说说你对明暗显隐结构的理解。
没船,“我”一下陷入失望情绪之中。但接下来双喜提议小伙伴们自己夜间开船,大家附议,“我”又有看社戏的希望了。可是外祖母和母亲不同意,我的心情失落、不开心,最后经小伙伴集体争取,出发了,一路上我很兴奋很高兴。没想到真看到“社戏”了,由于各种原因又不甚满意,于是败兴而返。后来在水路上,小伙伴们“偷”罗汉豆煮了吃,激动、刺激、高兴。
《社戏》不仅在叙事上波澜起伏,在情感变化上也是波澜起伏的。只不过叙事是显性的,情感是隐性的。
2.看刚才的素材,在原来的叙事提纲后面加上对应的情感内容。
示例1:爸爸是个厨师平时工作很忙,可能过年回不了家(失望、难过);因为疫情,提前回家(惊喜);饭店生意不好,可能工资要减少(担忧);爸爸闭口不提工作,为全家人烧酸菜鱼(心疼);家里人感谢爸爸终于在家做了一回厨师(高兴、感恩)
示例2:大人带着他到寺庙里去烧香,说菩萨会保佑他中考考上理想的学校(厌恶、排斥)。问题是在进寺庙时父母与买门票的讨价还价,斤斤计较,不舍得花钱(鄙视、瞧不起),但是到了烧香处,香很贵,父母却满不在乎,要多少给多少(理解、懂事)。
示例3:老人们还保持着谁到他们家拜年,他就发糖给谁的习俗。为了得到更多的糖,我和小伙伴挨家挨户拜年(欢喜)。但是年初一那天下雪,去敲门隔壁老人家的门半天没开门(担心)。不会出什么事吧?因为现在好多人过年都不在家,只有老人们在家;门终于开了(开心),老人说年初一下雪,出门不方便,也没有人来串门,所以就不起床了(同情)。我和小伙伴商量,帮老人铲雪,铲出一条道通往大路(兴奋、激动)。老人跑出家门,塞糖给我们(幸福)。难以想象,如果哪一天孩子们对糖不感兴趣了,还会有人拜年吗?(质疑、担忧)
师:同学们的感悟力很强,能很快地通过显性叙事,感悟出隐性的情感。我们在写作时也要注意叙事和情感的并行交织。
四 、仿写精雕细琢之细节
作文有了素材,有了结构后,我们就要从细部、从语言着手,精雕细琢了。还是以《社戏》为例,学习如何精雕细琢细节。
(一)仿写动作慢镜头化
(屏显)
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师:鲁迅先生用了9个慢镜头记录了开船的情景,孩子们兴奋无比的心情跃然纸上。其实开船只有一个动作,但是鲁迅先生却使用了9次动词,如:点、磕、退、上、架等,像拍电影一样,使“开船”这一动作有画面感,有立体感,有氛围感。
师:下面是一位同学将“喝米酒”的动作慢镜头化,我们欣赏一下,看看这样做的效果怎样?
(屏显)
我们来到米酒缸边,小心翼翼地,将厚重的棉被拖下,踮起脚尖,用力将缸盖掀开,双手扒着缸口,探着头,向里面张望。一股浓郁的米酒香,闯入鼻翼。两双手伸入酒缸,掬一捧,仰头,一饮而尽。
作者用拖、踮、掀、扒、探、张望、伸、掬、仰、饮10个慢镜头,将两个孩童对米酒的好奇和渴望都展现在我们面前,这样的动作具有画面感。
动作慢镜头化让我们更能细致地体会到人物的心理和情感。但是描写方法不只有动作慢镜头化,还可以动用自己的五官去感受。
(二)仿写描写五官化
读一读鲁迅先生《社戏》中的这段话:
(屏显)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1.作者写这一段时用了哪些感官?
有嗅觉: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
有触觉:夹杂在水气中扑面地吹来;
有视觉:淡黑的起伏的连山;
有听觉:似乎听到歌吹了。
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作者巧妙的把期待兴奋的心情融入到了自己所见、所触、所听,还有所感之中,这样写更好的突出了自己的心情。一切景语皆情语。
2.仿写演练,将一位同学钓鱼后的情景描写五官化。
仿写习作:
(屏显)
日还没有熄,仿佛钓鱼也不是很久似的,而一收竿,太阳又显得格外耀眼。回望江水在余晖中,却又如初来未钓时一般,又暗淡在云层后面,映出火般的炽热了。突然传来一阵鸟鸣,像是鹈鹕,婉转,清亮,使我的的心也明朗起来。
作者巧妙地通过视觉、听觉、感觉来写钓鱼时光的惬意、舒适,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
调动你的五官去感受,你会发现生活具有色彩美、音乐美、味道美、质地美……
四、布置课后作业
(屏显)
运用今天所学的仿写方法,写一篇作文《年味》
一篇优秀的作品,它的选材、立意、构思、材料组织、层次安排、表现手法、语言多方面都有可供我们模仿学习的地方,我们要在全面把握作品写作特色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写作上的弱点,有针对性的选择仿写点。
希望同学们有机会也让仿写与民俗风情来一次美丽的邂逅吧!
学生习作附后
年 味
除夕一过,年味浓浓,无处不在。它既如陈年老酒一般后劲十足,让人回味无穷,又如甜甜的蜜糖,令人愉快。
年味在团团圆圆的年夜饭中。
那一天,一大早奶奶和外婆就忙碌了起来,一刀刀快剁着土豆丝,简洁明练地把土豆丝放入盘中,在铁锅中浇上香香的菜籽油,再把土豆丝倒入锅里,大铲子迅速地上下翻炒起来,一缕缕青烟弥漫了整个厨房,真是烟雾缭绕香气十足啊!再看那铲子有吞云吐雾之势。没错,这道菜名曰“吞云土豆丝”。傍晚,伴随着一阵阵“轰隆隆”的炮竹声,一道道菜摆上了桌子。
这年夜饭的菜可不是一般的菜,道道都有一定的寓意。红烧鲢鱼美其名曰“年年有余”,这道菜最考验厨艺了,既要烧的入味,还得完完整整,不能烧破,烧好了装入大鱼盘中,撒上葱花,这道菜一般除夕是不吃的,得供着。听外婆说以前老百姓都把这道菜摆在米缸上,象征着每年有吃不完的米。糖醋带鱼是“代代有余”,清炒安豆苗是“平平安安”,炒水芹是“路路通”……
饭桌上,爸爸豪爽的笑声,妈妈银铃般的笑声,爷爷与外公喝酒时杯盏碰撞声,似乎形成了一场大合唱,时而激昂,时而婉转。看,多么温暖啊!一家人其乐融融地相聚在一起,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开心的笑容,多么欢乐和睦啊!家人团圆的味道就是年味。
年味在浓浓的茶叶蛋香气中。
每年过年奶奶都要用大铁锅卤上一大锅茶叶蛋,每当客人来时奶奶总要端上一盘热气腾腾的茶叶蛋,这时一股浓浓的茶香味便飘满整个屋子,让人垂涎三尺。拿起一个茶叶蛋,剥掉蛋壳,咬上一口,顿时齿颊留香,再配上一碗红枣茶,蛋的香气配上甜丝丝的红枣茶,真是香到了心里、甜到了心间。
年味在一声声的祝福声里。
初一一大早,在梦乡就听见连绵不绝的“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原本安静的乡村多了些人间烟火气。渐渐地,街道上的人越来越多,人们个个穿着新衣服,面带笑容,见人一声“新年好!”多洪亮,多温馨!
乡间路上,人们三五成群,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说着祝福的话语,十分热闹。听听这乡音,多么朴实无华,却处处透露着年味。听!一阵锣鼓声,声音越来越近,一队人舞着长龙来了,大人小孩围着舞龙队看着精彩的表演,还有人在旁边放起了炮竹,好不热闹!这就是年味,年味藏在这欢声笑语中。
这就是我心中的年味,它既是家人团圆的喜悦,又是浓浓的茶蛋香,还是人们拜年时的声声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