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五年级暑假-写作专题-托物言志的手法 讲义(教师版)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五年级暑假-写作专题-托物言志的手法 讲义(教师版) 课件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6.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28 18:31: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托物言志手法
1.了解托物言志的含义; 2.理解托物言志的作用;
3.结合文章分析作者表达的志向和文章主旨
解缙是明朝的大才子。据说他小时候,有一次他的父亲与友人下棋,友人一时来了兴致,
边举棋子边出了一个上联: “天当棋盘星作子,谁人敢下? ”解缙恰巧听到,于是就对道: “地当琵琶路当弦,哪个能弹? ”友人听罢大加赞赏,拍手叫好。
据说解缙还写过一幅对联: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毛泽东引用此对联用来教育那些只会夸夸其谈,无真才实学,不讲求实际的干部。
定义 作 用 步 骤 托物言志和托物寓意的区别
托物言 作 者 的 个 人 之 1 、找出所托之物。 “托物言志 ”是把自己的
志是指 “志 ”,借助于这个具体 看题目、看主要描述对 志趣、志向寄托在对某种物的
通过描 之“物 ”,表达得更巧妙、 象。 记叙、描写之中, 比如“爱莲
写客观 更完美、更充分、更富有 2 、找出所托之物的特点。 说 ”。 “托物寓意 ”是把一个
事物,寄 感染力。如“泥土 ”常用 通过细节描写看特征、 深刻的道理通过对某一物的记
托、传达 于抒发谦逊的情怀; “蜡 透过表现看本质。 叙、描写、议论等表达出来。
作者某 烛 ”常用于颂扬无私奉献 3 、推测所言之志。 比如“ 白杨礼赞 ”和一些寓言
种感情、 的精神。它与借物喻人相 找出所托之物与所赞 故事。二者的区别在于一个是
抱负和 似,都是借别的事物,来 美之物的相似点,尤其要注 表达自己的看法,个人的情趣,
志趣。 抒发自己的情感。 意点题段与议论句 、抒情 句。 一个是讲一个公认的道理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
秃梧桐
①这株梧桐,怕再也难得活了!
②人们走过秃秃梧桐下,总这样惋惜地说。
③这株梧桐,所生的地点,真有点奇怪,我们所住的屋子,本来分做两下给两家住的, 这株梧桐,恰恰长在屋前的正中,不偏不依,可以说是两家的分界碑。
④屋前的石阶,虽仅有其一,由屋前到园外去的路却有两条,——一家走一条,梧桐生 在两路的中间,清阴分盖了两家的草场,夜里下雨,潇潇淅淅打在桐叶上的雨声,诗意也两 家分享。
⑤不幸园里蚂蚁过多,梧桐的枝干,为蚁所蚀,渐渐地不坚牢了,一夜雷雨,便将它的 上半截劈折,只剩下一根二丈多高的树身,立在那里,亭亭有如青玉。
⑥春天到来,树身上居然透出许多绿叶,团团附着树端,看去好像一棵棕榈树。
⑦谁说这株梧桐,不会再活呢?它现在长了新叶,或者更会长出新枝,不久定可以恢复 以前的美阴了。
⑧一阵风过,叶儿又被劈下来,拾起一看,叶蒂已啮断了三分之二——又是蚂蚁干的好 事。哦,可恶!
⑨但勇敢的梧桐,并不因此挫了它的志气。
⑩蚂蚁又来了,风又起了,好容易长得掌大的叶儿又飘去了,但它不管,仍然萌新的芽, 吐新的叶,整整忙了一个春天,又整整忙了一个夏天。
○11秋来,老柏和香橙还沉郁地绿着,别的树却都 qiáo cuì ( ) 了。年近古稀的
老榆,护定它青青的叶,似老年人想保存半生辛苦贮蓄的家私,但哪禁得西风如败子,日夕
在耳畔絮聒?——现在它的叶儿已去得差不多,园中减少了 cōng lóng( )的绿意,
却也填了蔚蓝的天光。爬上榆干的薜荔,也大为喜悦,上面没有遮蔽,可以酣饮风霜了,它 脸儿醉得枫叶般红,陶然自足,不管垂老破家的榆树,在它头上瑟瑟得悲叹。
○12大理菊东倒西倾,还挣扎着在荒草里开出红艳的花。牵牛的蔓,早枯萎了,但还开花 呢,可是比从前纤小,冷冷凉露中,泛满浅紫嫩红的小花,更觉娇美可怜。还有从前种麝香 连理花和凤仙花的地里,有时也见几朵残花,秋风里,时时有玉钱蝴蝶,翩翩飞来,停在花 上,好半天不动,幽情凄恋,它要僵了,它愿意僵在花儿的冷香里!
2
○13这时候,园里另外一株梧桐,叶儿已飞去大半,秃的梧桐,自然更是一无所有,只有 亭亭如青玉的干,兀立在惨淡的斜阳中。
○14 ——这株梧桐,怕再也不得活了。
○15人们走过梧桐下,总是这样惋惜地说。 ○16但是,我知道明年还有春天来。
○17 明年春天仍有蚂蚁和风呢?
○18但是,我知道有落在土里的桐子。
1.请根据拼音写出第 11 段中应填入的词语。
qiáo cuì( ) cōng lóng( )
2.文中第 11 、12 段写了其他的树和花,试分析其对表现本文中心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秃梧桐的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心田上的百合花
在一个偏僻遥远的山谷里,有一个高达数千尺的断崖。不晓得啥时候,断崖边上长出 了一株小小的百合。百合刚刚诞生的时候,长得和杂草一模一样。但是,它心里知道自己并 不是一株野草。它的内心深处,有一个内在的纯洁的念头:“我是一株百合,不是一株野草。 惟一能证明我是百合的方法,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有了这个念头,百合努力地吸收水分 和阳光,深深地扎根,直立地挺着胸膛。终于在一个春天的清晨,百合的顶部结出了第一个 花苞。
百合心里特别开心,附近的杂草却特别不屑,它们在私底下嘲笑着百合: “这家伙明 明是一株草,偏偏说自己是一株花,而且真以为自己是一株花,我看它顶上结的不是花苞, 而是头脑长瘤了。”公开场合,它们则讥讽百合:“你不要做梦了,即使你真的会开花,在 这荒郊野外,你的价值而且不是跟我们一样? ”
3
百合说: “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美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 株花的庄严生命;我要开花,是由于自己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不管有没有人欣赏, 不管你们如何看我,我都要开花! ”
在野草的鄙夷下,野百合努力地释放内心的能量。有一天,它终于开花了。它那灵性的 洁白和秀挺的风姿,成为断崖上最美丽的颜色。这时候,野草再也不敢嘲笑它了。
百合花一朵一朵地盛开着,花朵上天天都有晶莹的水珠,野草们以为那是昨夜的露水, 只有百合自己知道,那是极深沉的欢喜所结的泪滴。年年春天,野百合努力地开花、结籽。 它的种子随着风,落在山谷、草原和悬崖边上,到处都开满洁白的野百合。
几十年后,远在百里外的人,从城市,从乡村,千里迢迢赶来欣赏百合开花。许多孩童 跪下来,闻嗅百合花的芬芳;许多情侣互相拥抱,许下了“百年好合 ”的誓言;无数的人看 到这从未见过的美,感动得落泪,触动内心那纯净温柔的一角。
不管别人如何欣赏,满山的百合花都谨记着第一株百合的教导: “我们要全心全意默
默地开花,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
1.“全心全意 ”和“默默 ”这两个词语用得恰到好处,请分别说说好在哪里?(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文章主要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野草
①有这样一个故事。
②有人问:世界上什么的力气最大?回答纷纭得很,有人说象,有人说狮子,有人开玩 笑似的说是金刚,金刚有多少气力,当然大家全不知道。
4
③结果,这一切答案全都不对,世界上力气最大的是植物的种子。一粒种子可以显现出 来的力,简直超越一切。
④这儿又是一个故事。
⑤(甲)人的头盖骨结合得非常致密、坚固,生物学家和解剖学家用尽了一切方法,要 把它完整地分开,都没有成功。后来忽然有人发明了一个方法,就是把一些植物的种子放在 要剖析的头盖骨里,给予温度和湿度,使种子发芽。一发芽,这些种子便以可怕的力量,将 一切机械力所不能分开的骨骼,完整地分开了。植物种子力量之大如此。
⑥(乙)那么你见过被压在瓦砾和石块下面的一棵小草的生长吗?它为着向往阳光,为 着达成生之意志,不管上面的石块如何重,石块与石块之间如何狭,它总要曲曲折折地,但 是顽强不屈地透到地面上来。它的根往土里钻,它的芽往地面挺,这是一种不可抗拒的力, 阻止它的石块结果也被它掀翻。
⑦(丙)没有一个人将小草叫做大力士,但是它的力量之大,的确世界无比。这种力量 是一般人所看不见的生命力。只要生命存在,这种力就要显现,上面的石块丝毫不足以阻挡 它,因为这是一种“长期抗战 ”的力,有弹性,能屈能伸的力,有韧性,不达目的不止的力。
⑧(丁)如果不落在肥土中而落在瓦砾中,有生命的种子绝不会悲观、叹气,它相信有 了阻力才有磨炼。生命开始的一瞬间就带着斗志的草才是坚韧的草,也只有这种草,才可以 傲然对那些玻璃棚中养育着的盆花嗤笑。
1.给下列词语中的加粗字注音。
解剖( ) 瓦砾( ) 一瞬( )间
2.解释下列词语。 回答纷纭:
嗤笑:
3.“这也许特殊一点,常人不容易理解 ”一句话应该还原到文中的 ( )
A. 甲处 B. 乙处 C. 丙处 D. 丁处
4.文章是写于抗日战争时期的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仔细阅读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1)简要概括“野草 ”的主要特点。
答:
(2)简要阐述文章的主旨。
答:
5
B
石榴
郭 沫 若
①五月过了,太阳增加了它的威力,树木都把各自的伞盖伸张了起来,不想再争妍斗艳 的时候,有少数的树木却在这时开起了花来。石榴树便是这少数树木中的最可爱的一种。
②石榴有梅树的枝干,有杨柳的叶片,这风度实兼备了梅柳之长,而舍去了梅柳之短。
③最可爱的是它的花,那对于炎阳的直射毫不避易的深红色的花。单瓣的已够陆离,双 瓣的更为华贵,那可不是夏季的心脏吗?
④单那小茄形的骨朵已经就是一种奇迹了。你看它逐渐翻红,逐渐从顶端整裂为四瓣, 任你用怎样犀利的劈刀也都劈不出那样的匀称,可是谁用红玛瑙琢成了那样多的花瓶儿,而 且还精巧地插上了花?
⑤单瓣的花虽没有双瓣者的豪华,但它却更有一段妙幻的演艺,红玛瑙的花瓶儿由希腊 式的安普刺变为中国式的金儡,——殷、周时古味盎然的一种青铜器。博古家所命名的各种 绣彩,它都是具备着的。
⑥你以为它真是盛酒的金儡吗?它会笑你呢。秋天来了,它对于自己的戏法好像忍俊不 禁地,破口大笑起来,露出一口的皓齿。那样透明光嫩的皓齿,你在别的地方还看见过吗?
⑦我本来就喜欢夏天。夏天是整个宇宙向上的一个阶段。在这时使人的身心解脱尽重重 的束缚。因而我更喜欢这夏天的心脏。
⑧有朋友从昆明回来,说昆明石榴特别大,子粒特别丰腴,有酸甜两种,酸者味更美。
⑨禁不住唾津的潜溢了。
1.文章从不同的角度对石榴的可爱之处做了生动的描绘。找出描写石榴枝干、叶片和花的特 征的语句,体会其中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情感。
枝干:
叶片:
花:
情感:
C
西风胡杨
胡杨,秋天最美的树,是一亿三千万年前遗留下的最古老树种,只生在沙漠。全世界百 分之九十的胡杨在中国新疆的塔里木。我去了塔里木。在这里,一边是世界第二大的 32 万
6
平方公里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一边是世界第一大的3800 平方公里的塔里木胡杨林。
胡杨,是最坚忍的树。能在零上 40 度的烈日中娇艳,能在零下 40 度的严寒中挺拔,不 怕侵入骨髓的斑斑盐碱,不怕铺天盖地的层层风沙。那种遇强更强,逆境奋起,一息尚存, 绝不放弃的精神,使所有真正的男儿血脉贲张。
胡杨,是最无私的树。胡杨是挡在沙漠前的屏障,身后是城市、村庄,喧闹的红尘世界, 是并不了解它们的芸芸众生。可它们不在乎,它们将一切浮华虚名让给了所有的奇花异草, 而将这摧肝裂胆的风沙留给了自己。
胡杨,是最包容的树。胡杨林中,有梭梭、甘草,它们和谐共生。胡杨林是硕大无边的 群体,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团队。胡杨的根茎很长,穿透虚浮漂移的流沙,能深达 20 米 去寻找沙下的泥土,并深深根植于大地。如同我们中国人的心,每个细胞,每个枝干,每个 叶瓣,无不流动着文明的血脉,使大中国连绵不息的文化,虽经无数风霜雪雨,仍然同根同 种同文独秀于东方。
胡杨,是我平生所见最悲壮的树。胡杨生下来一千年不死,死后一千年不倒,倒下去一 千年不朽。在塔里木我看见了大片壮阔无边的枯杨,它们生前为所挚爱的热土战斗到最后一 刻,死后仍奇形怪状地挺立着。
胡杨曾孕育了整个西域文明。两千年前,西域为大片葱郁的胡杨覆盖,塔里木、罗布泊 等水域得以长流不息,水草丰美,滋润出楼兰、龟兹等三十六国的西域文明。拓荒与征战, 使水和文明一同消失在干涸的河床上。
胡杨也有哭的时候,每逢烈日蒸熬,胡杨树身都会流出咸咸的泪,他们想求人类,将上 苍原本赐给它们的那一点点水仍然留下。上苍每一滴怜悯的泪,只要洒在胡杨林入地即干的 沙土上,就能化出漫天的甘露,让这批战士继续屹立在那里奋勇杀敌。
我看到塔里木与额济纳旗的河水在骤减,我听见上游的人们要拦水造坝围垦开发,我怕 他们忘记曾经呵护他们的胡杨,我担心他们子孙会重温那荒漠残城的噩梦。我站在这孑然凄 立的胡杨林中,祈求上苍的泪,哪怕仅仅一滴;我祈求胡杨,请它们再坚持一会儿,哪怕几 十年;我祈求所有饱食终日的人们背着行囊在大漠中静静地走走,哪怕就三天。我想哭,想 为那些仍继续拼搏的战士而哭,为倒下去的伤者而哭,为那死而不朽的精神而哭,也许这些 苦涩的泪水能化成蒙蒙细雨再救活几株胡杨。然而我不会哭,胡杨还在,胡杨的精神还在, 生命还在,苍天还在,苍天的眼睛还在。那些伤者将被疗治,那些死者将被祭奠,那些来者 将被激励。
直到某日,被感动的上苍猛然看到这一大片美丽忠直、遍体鳞伤的树种问:你们是谁?
7
烈烈西风中有无数声音回答:我是胡杨。
1.文章以“西风胡杨 ”为题,联系全文,说说“西风 ”的具体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一段运用排比手法,将西域昔日的繁华与今天的滚滚黄沙进行对比,请简要说说, 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七段中画线的句子“我祈求上苍的泪,哪怕仅仅一滴 ”,“也许这苦涩的泪水能化成蒙
蒙细雨,再救活几株胡杨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胡杨的精神还在 ”,联系全文,分条概述胡杨精神的具体内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胡杨这一形象引起了你怎样的感慨和思考?请结合文中的具体描写和自己的体验,谈谈你 的感慨或思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参考答案
精讲精练
(一)秃梧桐 1.憔悴 葱茏
2.文中第 11 、12 段写了其他的树和花,试分析其对表现本文中心的作用。(4 分)
答案:和秃梧桐一样,其它植物也在秋天渐渐萧条,但也都在顽强地活着。这使得秃梧桐体 现出来的顽强生命力有了普遍的意义,从而拓展和深化了文章的中心。(答“写其他的树和 花衬托出秃梧桐的顽强生命力,从而拓展和深化了文章的中心 ”给 4 分;只答“衬托 ”或“深 化中心 ”,缺乏分析,给 1 分)
解析:文章主要是写秃梧桐坚韧的品性。借其它树和花的残败、萧索与秃梧桐顽强的生命力 形成鲜明的对比,更加突出秃梧桐的高贵品质。凸显了作品主题。
3.答案:人生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面对困难与挫折,我们必须有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 (只要扣紧“秃梧桐 ”来谈,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写物即写人。本篇文章主要通过梧桐在不同季节的变化突出了梧桐坚韧的品性和顽强 的毅力。
(二)心田上的百合花
1.答案: “全心全意 ”表现了百合努力开花时一心一意、专心执着的特点。
“默默 ”表现了百合不张扬(不炫耀)的品质。(两词各 1.5 分)
解析:这两个词语的表达作用都结合了文段的主题回答的。在阅读时,要注意作者托物言志 的写法,借百合花写人的特点(采用拟人的修辞,把花当作人来写,阅读时,可以把百合花 当作某类人来理解)。
2.答案:线索:百合的成长过程。或:百合努力证明自己存在的过程。( 1 分)
写作手法:象征(托物言志、借物抒情均可)(1 分)。
解析:线索是作者选材、组织材料的脉络。从文章中多次出现的“我要开花 ”,可以看出百 合一直在努力证明自己的存在。
写作手法、表现手法和表达方式是截然不同的。写作手法,要在平时多积累。从本文 借助百合表现百合的这种执着、努力的品质可以看出是托物言志的手法。
10
演练方阵
(一)野草 答案:
1.pōu lì shùn
2.多而杂乱 讥笑 3.B
4.(1)顽强不屈,坚韧傲然,具有不可阻挡、永不悲观的精神。
(2)赞扬种子萌发的巨大力量和野草生长的坚韧不拔,鼓励广大读者以此为榜样,振奋精 神,坚持“长期抗战 ”。
(二)石榴
答案:通过这些描写表现了石榴质朴隽逸、不畏炎阳、充满活力的精神。
(三)答案:
1.既指摧残胡杨的自然界的西风(或恶劣的自然环境),也指人类摧残胡杨的行为。 2.①渲染一种悲壮、苍凉的气氛;
②突出胡杨坚韧的品性和令人震撼的壮美;
③警示人类要保护胡杨,保护自然环境;
④为写胡杨坚韧、悲壮的特点作铺垫,增加文章的历史感(或“厚重感 ”等)。 3.①对胡杨由衷的赞美和喜爱;
②对人为造成自然环境恶化的状况(或“人类文明的流失 ”)深沉忧虑;
③期望人们能关爱胡杨,拯救人类文明孕育者,使人类文明连绵不息(或“持续发展 ”等)。 4.①遇强则强,逆境奋起,一息尚存,绝不放弃的坚韧顽强;
②不贪虚名,无私奉献;
③宁死不屈的气节。(答出“坚韧顽强 ”“无奉献 ”“宁死不屈 ”即可) 5.开放性题,答案不唯一。
从人应有胡杨的素质和品格、社会进步需要像胡杨一样平凡而伟大的人等方面写出感 慨,或对照胡杨反思自身的缺憾(2 分),结合文中对胡杨的具体描写和自己的体验阐析(2 分),言之成理即可。
1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