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认识“挤,叉”等生字,会写“瓶,挤”等4个生字,正确读写“墨绿、嫩绿”等8个词语。
通过反复朗读课文,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歌意境。
了解现代诗歌想象丰富等特点,体会诗歌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识记生字新词,感受诗歌意境,熟读成诵。
了解现代诗歌想象丰富的特点。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1、桃红柳绿是春,绿茵遍地是春,含苞绽蕾是春,万物萌生也是春,同学们,春光正好,让我们一起吟诗颂春吧。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读了这几句诗,你会发现每一句诗中都有一个“绿”字。
表示绿色的词语也有很多很多,我们来读一读。(出示课件)
从古至今,为什么人们这么喜欢绿色?(出示课件)所以作家们喜欢描写绿色的景物,那现代诗人艾青爷爷是如何写“绿”的呢?让我们走进课文《绿》。(板书)
初读
下面我们打开书,自由地读一读艾青爷爷的《绿》,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倒翻 重叠 交叉
读完这首诗,诗歌中的绿带给你什么感觉?
品读诗歌
(一)学习第一小节,
艾青先生《绿》写于1979年2月,他当时从寒冷的北方来到南方四季如春的广州,感受最深的是绿。出示第一小节(读)
当诗人看到满眼的绿色,他想象——(读)
你想象一下,诗人写的可能是什么地方?
绿色扑面而来,目之所及都是绿色,(出示图片)看到这样的画面,你是什么心情?指名读。这真是绿的世界呀,齐读。
(二)学习第二小节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样满眼的绿(出示绿色植物的视屏)
到处都是的绿,情不自禁地发出这样的感叹:到哪去找这么多的绿!出示第二小节,齐读
诗人看到了哪些绿?(此处指导朗读,读出变化。学生读得好,教师说:颜色真多,真丰富。学生没有读出变化,教师说:我怎么只听到只有一种绿。你能不能用你的朗读,让我听出不同的绿呢?)我们也试着这样朗读,读出绿的多彩。齐读。
诗人只看到这些绿吗?(学生如果回答:不是。老师就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你还知道有哪些绿?这么多的绿,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吗?把这种感觉放进去再来读一读
发挥你的想象那么多的绿在哪里找到?
你觉得“绿的发黑”“绿的出奇”是怎样的绿?会是什么呢?
当我们联系生活经验展开想象,就会发现原来诗歌中描写的这些明明暗暗、深深浅浅的绿色背后是一个美丽的世界(出示图片,配乐师讲解。)
带着我们的发现,带着想象,和老师一起来读这一小节(师生配合读)
当诗人看到这么丰富多彩的、这么奇特的绿,作者的心情如何?(激动、欣喜、惊讶)带着你们的感受再来读一读
学习第三小节
1、诗人看到如此奇特的绿,心情是多么欣喜呀。如此美妙、奇特的绿让诗人产生更独特的感受。(出示第三小节)读第三小节
2、说说你觉得哪句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说说你的脑海里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3、这样独特的感受不是艾青独创,其实古人就有这样的感受:春风又绿江南岸,读风。天街小雨润如酥,读雨。春来江水绿如蓝,读水。水色山光相与绿,读阳光 。(此次教师说明什么诗人觉得什么是绿的,学生来读诗句)
4、这绿贯穿了古今,人人都喜欢。现在的你会不会诗兴大发,发挥你们的想象,也来一起来写两句,写出你的感受。(出示课件)你们已经变成了一个个小诗人了。配乐学生读自己的诗。
5、整个自然界都是绿的,连空气都是绿的,仿佛我们自己也变成了绿的,这绿,绿的那么宽广,真是一个绿的出奇的世界,齐读。
对比阅读,发现诗的独特之处
1、有一名作家,他也写了关于绿的散文《西湖漫笔》。(出示课件)
默读《绿》这首诗和课后阅读链接中《西湖漫笔》片段,找一找诗文里写了那些绿色的景物,圈一圈。
2、你能说一说诗歌和散文中分别写了哪些绿色的景物?交流答案。
3、对比这两篇诗文中描写的景物,你有什么发现?(散文中描写的景物都是作者宗璞真实所见的,读来很有画面感。而诗歌中绿色的景物是作者的感受。因此,诗歌写的往往是诗人独特的感觉。板书:独特的感觉)
4、读艾青的《绿》,你发现诗歌还有什么特点?(板书:丰富的想象)可以是作者的丰富想象,也可以是留给读者很多想象的空间。
学习四五小节
1、下面我们来读一读最后两小节,感受诗人独特的感受和丰富的想象。边读边想,读完后交流自己的感受。
2、艾青笔下的“绿”带给我们无限的想象,是绿也不是“绿”,写景也不是景。就让我们带着热爱和赞美,再读一读这首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