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先锋】第23课 太空一日 第2课时(千年圆梦在今朝)课件+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备课先锋】第23课 太空一日 第2课时(千年圆梦在今朝)课件+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27 19:00:14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学情回顾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了杨利伟在飞船升空过程中出现的意外情况。这节课,我们主要品析文章中的重点语句,进一步感受航天员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英雄气概和严谨务实、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
1.杨利伟在文中说“对航天员最基本的要求是严谨”。试着在文中找一些例子,体会航天员严谨、科学的态度。
“火箭和飞船开始急剧抖动, 产生共振, 这让我感到非常痛苦。……当时, 我的头脑还非常清醒。
……那种共振持续26秒钟后,慢慢减轻。”
火箭升空时
保持头脑清醒,时间精确到“秒”,并且飞行回来后,他详细描述了这个难受的过程,体现了杨利伟严谨的科学态度。
从载人飞船上看到的地球,并非呈现球状,而只是一段弧。因为地球的半径有6000多公里,而飞船的飞行轨道距离地面的高度是343公里左右。
写杨利伟在太空的所见。用语准确严谨,解释了从载人飞船上看到的地球只是一段弧的原因,体现了杨利伟严谨、科学的态度。
绕地飞行过程中
但是,我没有看到长城……
在太空,实际上看不到地球上的任何单体建筑。我询问过国际上的很多航天员,没有谁能拿出确凿证据说看到了什么。
观察仔细严谨,而且以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科学态度作出了否定回答,也许会泼灭不少人的热情,但却强有力地纠正了错误观念。
杨利伟为什么把在太空中看不到长城的经历告诉大家?
“航天员在太空唯一能看到的建筑就是长城”,这是一件让许多中国人特别自豪的事,也是流传甚广的说法,人们自然想听杨利伟亲口说出。杨利伟本着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亲身经历及与其他航天员反复确认,最终否定了之前不实的说法,有助于科学知识的普及,也体现了他作为中国航天员的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课外链接
2004年,欧洲航天局的卫星在600公里高度的轨道上,给地球拍摄了高分辨率全景照片。其中涉及中国的部分,有一段弯弯曲曲的痕迹,欧洲航天局在公告中认为其为中国的长城。
不久,中国测绘部门经过仔细比对后否认了欧洲航天局的说法。
在太空中,我还看到类似棉絮状的物体从舷窗外飘过,小的如米粒,大的如指甲盖,听不到什么声音,也感觉不到这些东西的任何撞击。
细致的观察,详尽的描述,体现了严谨的科学态度。
不知道那些是什么,我认为也许是灰尘,高空可能并不那么纯净,会有一些杂质,也可能是太空垃圾。
这些词语表示猜测,体现了杨利伟作为航天员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
“还遇到一个至今仍然原因不明的情况, 那就是时不时出现敲击声……回到地面后……一次又一次地听……不是当时的声音, 我就不能签字, 所以就让我反复听,断断续续听了一年多。”
神秘的敲击声
是就是,不是就是不是,杨利伟没有因为时间之长而敷衍了事,特别这些词语足见杨利伟严谨、科学的态度。
“抛伞,即将开始。……我坐在里面, 怀抱着操作盒, 屏息凝神地等待着配合程序:到哪里该做什么,该发什么指令, 判断和操作都必须准确无误。”
惊心动魄的归途
表现出杨利伟作为航天员,非常严谨、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
“ 5时35分…飞船在343公里高的轨道上制动”
“5时58分…6时4分,飞船飞行距离地面100公里”
“6时14分,距离地面10公里…能听到‘砰’的一声, 非常响, 164分贝。”
“飞船停住了,此时是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
通过这一系列的精确的数字,突出杨利伟作为航天员,严谨、科学、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态度。
2.本文的语言除了科学、严谨之外,也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结合具体语句,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
就这一下,指挥大厅有人大声喊道:“快看啊,他眨眼了,利伟还活着!”所有的人都鼓掌欢呼起来。
从语言描写中可让人感受到指挥大厅中紧张的气氛舒缓后的兴奋以及工作人员对航天员杨利伟的关切之情。
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脉边的一片灰白,分辨不清,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那里有我的战友和亲人。
这句话表现了作者对祖国、亲人、战友的深沉的爱。
过了几分钟,我隐约听到外面喊叫的声音,手电的光束从舷窗上模糊地透进来。我知道:他们找到飞船了,外边来人了!
写出作者回到地面时踏实而又激动的心情。
3.举例说说本文关联词的使用有什么特点。
如果不消除这种倒悬的错觉,就会觉得自己一直在倒着飞,很难受,严重时还可能诱发空间运动病,影响任务完成。
“如果……就……还……”假设的意思,再进一层。
“神舟六号”和“神舟七号”升空后,航天员都产生过这种错觉,但他们已有心理准备,因为我跟他们仔细说过。
“但……因为……”转折的意思,再加上因果。
既不是外面传进来的声音,也不是飞船里面的声音,仿佛谁在外面敲飞船的船体。
“既不是……也不是……”并列的意思,排除再排除。
特点:善于通过关联词语把一些小的句子连缀起来,使语言表达更加严谨。
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我们从杨利伟身上可以看到哪些优秀品质。
太空探险存在太多的未知和意外,面对这些,杨利伟毫不退缩,坚持、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从出发到归来,杨利伟遇到了诸多的意外,但他并没有慌乱,而是及时汇报飞船状况,记录所见所闻,这份胆识和沉着让人佩服。
①对航天事业的热爱
②胆识过人,沉着冷静
杨利伟将自己遇到的飞船产生共振现象和神秘的敲击声都跟后来的航天员仔细讲过,以消除他们的紧张心理。
努力寻找长城,客观地说“没有看到长城”;特地俯瞰首都北京,表达对祖国和亲人的爱。
③关心后辈,乐于传授经验
④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及对祖国的热爱
写作特色
1.平淡的叙述中蕴含丰富的感情。
这篇文章语言朴实,看似平淡的叙述中饱含着作者对祖国航天事业的深厚感情。
如在第一部分“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写火箭起飞时火箭和飞船急剧抖动产生的共振让“我”感到非常痛苦,做好了随时为祖国航天事业牺牲的准备,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祖国的深厚感情。这一部分还写了地面的工作人员对“我”的担心,这种感情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
2.在叙述中穿插说明。
这篇课文展现了我国宇航员首次太空飞行的一些经历,从表达方式上来看以叙述为主,但行文中也穿插了一些说明性的文字。如课文第二部分“我看到了什么”中的前三段文字,运用了说明性的文字。
3.语言生动、准确严谨
作者运用准确而生动的语言生动地描述了在太空的所见所感,科学性与人文性巧妙结合,使人读来如临其境。又用大量的数字、精确的时间以及大量的表估计猜测的词语,叙事的同时,又向读者普及了航天知识。
主旨归纳
本文通过写“我”乘坐飞船升空,遨游太空的所见、所闻、所感和飞船落地,体现了作者作为一名航天员严谨、科学的态度,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祖国、航天事业和亲友的热爱,洋溢着中国航天科技发展的骄傲与自豪之情。
板书设计
起飞——急剧抖动产生共振——痛苦
途中
俯瞰祖国地貌——激动
没有看到长城——遗憾
失重产生倒悬错觉——难受
遭遇敲击声——探索
归途
舷窗出现裂纹——紧张、恐慌
抛伞——动作剧烈、冲击身体
不惧困难
敢于挑战
严谨科学
爱国
太空一日
拓展延伸
分清“长征、天宫、神舟、天舟、嫦娥、玉兔”各系列
“长征”系列
“长征”指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是由我国自行研制的航天运载工具,用于把“神舟”载人飞船、“天宫”空间站、“嫦娥”探月探测器、“天舟”货运飞船、“东方红”卫星等各种航空航天设备送到太空。卫星、飞船本身无法升入太空,需要长征系列火箭运输。
“天舟”系列
“天舟一号”是我国首个货运飞船,是天地间运货的工具,可以对未来空间站中航天员长期驻留和空间科学实验进行货物补给。
“嫦娥”系列与“玉兔”系列
“嫦娥工程”是我国开展的月球探测工程,分为“无人月球探测”“载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个阶段。“嫦娥三号”探测器是我国第一个月球软着陆的无人登月探测器。“玉兔”系列是随“嫦娥”系列踏上月球,并对月球进行巡视探测的机器设备。
课后作业
《太空一日》中,作者运用大量的心理描写,展现自己在太空中遇到危险时的心理活动,使读者感同身受。请你运用心理描写刻画某种情境下人物的心理。
写作指导:
进行心理描写时注意:
①应描写人物在特定环境中产生的心理活动;
②写出人物细微的感情波澜和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
1.预习《带上她的眼睛》,要求能概述文章内容,拟出不懂或有质疑之处。
2.课外阅读有关太空探索的文章。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