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Panda
国宝熊猫
大熊猫生活在高山有竹丛的树林中,喜食竹类,为我国特有的珍贵动物,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秦岭山区是大熊猫分布的重点区域。该地区曾经是重要的林木采伐区,有许多林场在该区域进行采伐作业。
秦岭山区
探 究
协调人地关系
1. 大规模采伐森林和修建道路后,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 108 国道秦岭隧道建成通车后,为恢复和扩展大熊猫栖息地,人们拆除了原翻越
秦岭主脊路段的机械围栏和铁丝网,并营造箭竹林。议一议,这样做是否必要
第二节 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五章 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
1.理解人地关系思想演变的过程及原因。
2.正确认识人类依赖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到善待自然的人地关系的转变以及协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学习目标
自 学 检 测
阅读教材126-129页,思考:
1、什么是人地关系?
2、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有几个阶段?找出各阶段人地关系的差异。
一、人 地 关 系
人地关系是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采集狩猎社会
农业社会
工业社会
二、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信息社会
阅读教材126-129页,思考:
3、利用导学案第二页的表格,找出各阶段人地关系的差异。
小组讨论(5分钟)
从人与老虎的故事,分析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1、原始社会、采集-狩猎社会:古代人类惧怕却又崇拜老虎。
二、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朝拜太阳神
二、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采集-狩猎社会:崇拜、敬畏自然
武松打虎
二、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2、农业社会:古代武松打死老虎被称为英雄。
汉代描绘生产的壁画
农业社会:改造自然
二、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3、工业社会:大量虎皮制品、虎骨酒的上市,许多虎种濒临灭绝。
二、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二、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工业社会:征服自然
给老虎建立家园
4、信息社会:现代“武松”打死老虎,要被判刑;人们建立了野生动物园,人虎共存。
二、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二、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信息社会:调节、适应自然
(谋求人地协调)
惧怕老虎
打老虎是英雄
虎皮制品上市
虎种濒临灭绝
人虎共存
崇拜自然
改造自然
征服自然
谋求人地协调
二、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思考:引起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不断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引起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不断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认识、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范围及程度不同,环境问题的表现不同,人地关系思想也不同。
思想:地理环境决定论
主张: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地理环境决定的,有什么样的地理环境,就有什么样的人类生产生活方式。
思想:人定胜天论
主张:只要人们团结起来,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就能改造自然、征服自然。
思想:和谐论(人地协调论)
(古代:天人相关论、因地制宜思想)
主张:人类应主动谋求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和谐,使人地之间得到协调发展。
阅读127页《我国古代朴素的人地关系思想》
试一试,连一连
拓展:(2分钟)
思想:可持续发展论
主张:强调社会经济的发展要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诸多因素相协调。
活动1:美国艾尔瓦河
阅读教材128页活动1材料,思考:
1、美国为什么要拆除艾尔瓦河的大坝?
2、艾尔瓦河的大坝由修建到拆除,体现了人地关系思想怎样的转变?
这两座大坝挡住了鲑鱼溯河洄游的通道,也破坏了河中其他鱼类和贝类的生存环境。
鲑鱼洄游
该地区纳入美国国家电网系统后,大坝的发电功能减弱。
拆除大坝
在艾尔瓦河河口,淤出了一片面积较大的沙洲,为多种鱼类和蟹类提供了新的栖息地
同时,当地鲑鱼的数量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
沙洲
恢复
采集狩猎社会
崇拜自然
1
农业社会
2
改造自然
工业社会
征服自然
3
信息社会
谋求人地和谐
4
课堂总结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