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7.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5-27 19:45: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学习目标
1.了解清朝前期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及人口增长的基本状况,思考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2.通过阅读教材《相关史事》《耕织图〉(局部)》、《清代纺织图》和观看影像资料,了解清朝前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概况,感受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继续发展;
3.初步感受经济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基础;
4.初步了解自然环境、社会发展与人口增长的辩证关系。
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1.背景:明朝末年的大动荡对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
(2)原因:
顺治
祀先农,行耕耤礼。
康熙
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雍正
而爱民之道,莫要于重农桑。
乾隆
①明朝末年的大动荡对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
②清初统治者,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
③顺治、康熙、雍正、乾隆等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
④人民的辛勤劳动
摊丁入亩
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2.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表现
李有财最终决定在杭州的一个小镇定居,但是他对于当地的农业情况不熟悉,请你帮他了解一下农业的耕地情况、水利兴修。
时期 垦田面积
顺治十八年(1661) 549.3万顷
康熙二十四年(1685) 607万顷
雍正二年(1724) 683万顷
乾隆十八年(1753) 708万顷
乾隆三十一年(1766) 741万顷
嘉庆十七年(1812) 790万顷
清朝前期的全国垦田面积
阅读图片和材料思考农业发展的表现(变化)?
①耕地面积扩大
统治者推行垦荒政策。
清朝开荒执照
耕地面积扩大的同时,如何保证大量土地的灌溉需求呢?
政府鼓励开垦荒田
一、霸权主义与地区冲突
朕自听政以来,以三藩及河务、漕运为三大事,夙夜廑念,曾书而悬之宫中柱上。
康熙皇帝
河道总督:靳辅
水利工程专家“靳辅”及其《治河方略》
康熙十六年(1677年)调任河道总督。靳辅治河继承明朝潘季驯方法,对黄河水患进行了全面勘察,提出了对三大河流进行综合整治的详细方案,并积极组织实施,终使堤坝坚固,漕运无阻。
②兴修水利方面;对黄河、淮河等大河以及大运河进行治理,还组织人力修建了许多堤坝、渠堰、海塘
北方种植早熟型稻种
南方推广双季稻
中原地区采取麦、豆等
秋作物的轮作套种技术。
③庄稼种植: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高产作物。
甘薯:每亩可得数千斤
玉米:种一收千,其利甚大
高产作物从何而来?
明朝引进
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美洲高产作物的引入和推广(全球性经济互动)
使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可以缓解人口增长压力。
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烟草
甘蔗
棉花
药材
花卉
茶叶
宋“苏湖熟,天下足”
清“湖广熟,天下足”
④经济作物:有了较大的发展,品种增加(棉花、甘蔗、烟草、茶叶、药材、 花卉、水果)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促进农业商品化发展,为手工业生产提供更多原料。
高产作物和经济作物引种推广的意义:
①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不仅缓解了人口增长压力,还促进了粮食商品化和农民转入手工业生产;
②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③对手工业和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①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②农业产品品种和产量的增加,也对手工业和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③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3.作用
《耕作图》














南宋:
“苏湖熟,天下足”
清朝:
“湖广熟,天下足”
谚语:(宋)“苏湖熟,天下足”(清)“湖广熟,天下足”
相关史事
清朝以前,江南盛产稻米,养鱼业已经很发达,被誉为鱼米之乡,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到了清中期,江汉平原、洞庭湖和湘江沿岸地区,普遍推广玉米、甘薯等作物的种植,粮食产量有较大的提高。当时的湖广地区成了新的商品粮基地,以致出现了“湖广熟,天下足”的谚语。
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1.手工业的发展
(1)传统手工业的发展:清朝前期丝织业、印染业、矿冶业、制瓷业、制糖业、制茶业等手工业都有很大的发展,尤其是丝织、棉织、印染、制瓷等品种繁多、产品精良。
(2)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当时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清紫色云龙杂宝纹妆花绸单蟒袍—云锦
(江宁织造博物馆藏)
紫地珐琅彩折枝莲纹瓶
(清康熙年间)
五彩侍女婴戏图罐
粉彩九桃纹过枝盘
(清雍正年间)
清代粉彩瓷器是中国清代汉族传统彩瓷品种之一,康熙时,粉彩瓷器技术已问世,雍正时期,粉彩瓷器技术达到登峰造极的水平
《盛世滋生图》(局部)
湖绉绵绸
绵 老行
青蓝梭布
布行
布行
斜纹布行
本客自置布匹
布行
加长勋着梭布
松江大布
等货发客
哔吱羽毛
宫 兰绸
妆蟒大缎
汉府八丝
本铺拣选
染坊
男耕女织,小农经济。
生产目的:
手工业工场特点:
规模大、人数多、
雇佣关系
集体劳作,分工合作(手工业工场)
生产目的:
佛山镇经营棉织业的手工工场达2500家,织工超过50000人。
摇纺
络丝
接经
江宁著名的机户李扁担、李东阳等,都各自拥有织布机五六百张;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自用为主。
以售卖为主
早期资本主义萌芽
1.手工业的发展
以家庭为单位,
男耕女织,
自给自足
小农经济。
出现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江宁李扁担、李东阳、佛山镇棉纺织业
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织工 人数 佛山镇棉纺织业的织工超过5万人
织机 数量 江宁著名的机户李扁担、李东阳等,都各自拥有织机五六百张。
分工 情况 从江南丝织业的整个生产过程看,一个机房中,机工有络工、拽工、织工、牵经工,还有刷边、运经、接头等工,各有专门技术。
家庭手工业
思考:家庭手工业和工场手工业有何不同?
手工业工场的特点是什么?手工业工场中生产者和经营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特点①人数多
机户和织工的关系:
雇佣和
被雇佣
的关系
②规模大
③分工合作
工场手工业
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手工作坊:家庭生产、规模小。封建社会城市中的手工业生产的基本单位。手工作坊主拥有私有的生产资料,分散经营,以本人的手工劳动为主要的生活来源,一般不雇佣工人,只有做辅助性工作的帮工和学徒。
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盛世滋生图》(局部)
盛泽镇:
舟楫塞港,
街道肩摩。
汉口镇:
人烟数十里,
贾户数千家。
①清朝形成了商业网(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全国性市场)
清代广州港、苏州城盛况
②一些农村地区发展为工商业市镇;
③北京、江宁、扬州、苏州、杭州、
广州等大城市工商业非常繁荣。
苏州:
“十万烟火”
“甲于天下”
“地值寸金”
2.商业发展
清朝前期,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的流通。陆路和水路运输发达
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2.商业发展
④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拥有雄厚的商业资本,在全国进行商业活动
图2 木渎镇沿街店铺
图1 山前村的杂货铺
图4 苏州城云贵川广各省杂货老行
图3 苏州城的商业街
《盛世滋生图》(局部)
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黄崇德是16世纪一位徽商,最初只是经营棉布、粮食等,后获得政府许可,转而从事利润更大的食盐贸易,积累了巨额财富,后来他将这些财富用于_______________。
购置田地
思考如果你是黄崇德,你会如何使用这些巨额财富,请说明理由?
思考请结合《姑苏繁华图》的局部信息,分析他的选择是否合理,
这反映出这一时期经济发展的局限性是什么?
局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未发展原因):
①小农经济占据优势;
②专制统治日益僵化;
③重农抑商、闭关锁国。
压制和阻碍社会进步和转型
2.商业发展
三、人口的增长
1.概况:明末人口数量减少(下降)原因:明末经济衰败,连年战乱。
清朝前期全国人口统计表 年代 全国人口
顺治18年(1661年) 1920万
康熙9年(1670年) 1939万
乾隆8年(1743年) 15000万
乾隆59年(1794年) 31000万
乾隆末年:世界人口1/3
2.原因:清朝前期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使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
3.表现:康熙时,全国人口总数已达到1.5亿,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三、人口的增长
年 代 全国人均耕地面积
1661年(顺治十八年) 6.88亩
1721年(康熙六十年) 8.26亩
1734年(雍正十二年) 8.13亩
1784年(乾隆四十九年) 2.51亩
电视剧《闯关东》剧照
知识链接: 闯关东与走西口
清朝前期人口大幅増长,华北地区人稠地狭,人地矛盾突出。而邻近的内蒙古和山海关以东地区地广人稀,吸引着失去土地的人们前往寻求生计,由此引发了以山东人为主体的“闯关东”和以山西人为主体的“走西口”的移民浪潮。
材料一:为了减轻人口日益增加的地区压力,对森林覆盖的山地进行了堪称全国性的开垦,对丘陵和山地的开垦如此密集,以至于水土流失已成为严重的问题。
——何炳棣《1368-1953中国人口研究》
人们盲目开垦沿河与沿湖的土地,水流域面积不断缩小;破坏生态平衡,导致水灾越来越严重。
在人口膨胀的压力下……流徙城市的人群因无业可就,沉淀形成一个由流氓、乞丐、小偷、賭徒、娼妓、迷信职业者和杀人越货者等组成的次生社会群。……人口膨胀实际上也是酝酿大小农民起义的潜在原因之一。
——《为何清代人口空前膨胀》
①利:增加劳动力,扩大商品销售市场,促进经济发展
4.人口增长的后果
②过度开垦土地,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生态破坏。
③庞大的人口也造成社会压力,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课堂思考:盛世辉煌还是落日余晖?
我们所说康乾时代“为前代所不及,这是就历史纵向比较而言。如果把乾隆取得的成绩做横向考察,即放到当时世界范围中,与欧美国家相比,那就会呈现一幅黯然失色的图景。”
——戴逸《论乾隆》
清朝马车
英国蒸汽机车
清朝手工织布机
英国纺织工厂
清朝水师旧式帅船
英国汽船
英国维多利亚女王
清朝康熙帝
曾经辉煌逐渐落幕的农业文明
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访华
如今新生蓬勃崛起的工业文明
三、人口的增长
课堂小结
手工业和商业发展
意义
农业的恢复和发展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原因:
人口增长
原因:
表现:
影响:
①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繁荣
②促进手工业和商业发展
③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基础
手工工场发展
手工业:
商业:
各级商业市场繁荣、大城市繁荣;商帮发展
统治者重视,推行垦荒政策
耕地面积扩大;兴修水利;粮食产量提高
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粮食产量提高
人地矛盾突出;社会压力增大;影响经济的持续发展
课堂巩固
1.文物承载着历史,清朝开荒执照(右图),是清朝政府将州县卫所荒地无主者分给流民及官兵屯种,并由官府给以印信执照,它说明清朝(  )
A.重视农业的发展 B.商业发达
C.手工业发展 D.商帮兴起
2.清朝前期的商业很发达,如广东佛山镇、湖北汉口镇、河南
朱仙镇、江西景德镇,已经名闻天下,被称为“四大镇”,
其中汉口镇又有“船码头”之称。这些属于清朝商业网中的(  )
A.农村集市 B.城镇市场
C.区域性市场 D.全国性市场
3.下图是清朝《盛世滋生图》所展示的苏州斜桥商市。从该图所反映出的我国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一个典型特点是(  )
A.出现了农村集市 B.坊市分置
C.边境贸易繁荣 D.商业市镇兴盛
A
B
D
4.电视剧《乔家大院》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古代中国商业的繁盛,也反映了当时我国著名商帮的实力。明清时期,社会上有“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之说。“新安”和“山右”所指的商帮分别是(  )
A.苏商和晋商 B.浙商和晋商
C.徽商和晋商 D.苏商和徽商
5.清朝前期,人口迅速增长,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是在(  )
A.顺治年间 B.康熙年间
C.雍正年间 D.乾隆末年
6.人口的快速增长,带来许多问题,包括(  )
①人口密度过大 ②人地矛盾逐渐突出 ③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地力下降 
④不利经济的持续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C
D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