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走向整体的世界 学案(含解析) 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 走向整体的世界 学案(含解析) 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16.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5-27 22:17: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 走向整体的世界
第一部分:学习目标整合
单元名称 课时名称 课标要点 重点难点
第三单元 走向整体的世界 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 1.理解新航路开辟是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过程中的重要节点。 2.了解新航路开辟所引发的全球性流动、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和能力的改变,以及对世界各区域文明的不同影响。 1.把握“一个核心”:新航路开辟; 2.掌握“两个变化”:世界格局的变化和西欧经济社会的新变化; 3.形成“两个认识”:一是新航路开辟和西欧早期殖民扩张是世界历史横向发展的重大事件,二是对世界历史纵向发展,即对社会生产方式的改变引起的社会形态的演进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第7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第二部分:教材习题变式
1.《马可·波罗行纪》记载亚洲大陆的东部并未被广袤不可逾越的沼泽地封闭,相反地,其东部边缘是海岸,可以乘船泛海到达。据此,英国史学家亨利尤尔绘制了《马可·波罗的世界观念》的圆形世界地图。只要乘船绕过非洲南部就可到达东方。这说明( )
A.近代自然科学为远航提供技术支持 B.新航路的开辟具备强大的物质基础
C.欧洲人为远洋航行补充了客观知识 D.西欧社会各阶层都热衷于追求黄金
1.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绘制了《马可波罗的世界观念》的圆形世界地图”“只要乘船绕过非洲南部就可到达东方”可知,英国史学家根据《马可波罗行纪》绘制了圆形世界地图,为新航路开辟提供了客观知识储备,C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近代自然科学给远航的支持,材料主要反映了欧洲人为远洋航行补充了客观知识,排除A项;材料不涉及新航路开辟物质基础的信息,无法得出新航路开辟是否具有强大的物质基础,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西欧社会各阶层的态度,排除D项。故选C项。
2.哥伦布《航海日记》写道:彼等非常顺从,不知邪恶……仰祈二位陛下尽早圣断,将彼等变成基督徒……二位陛下即能取得大片领土和财产,这里所有人皆会成为西班牙臣民……当地黄金甚丰……盛产宝石、珍珠以及无数香料。该史料( )
①为口述史料,有重要研究价值 ②揭示了欧洲人远洋航行的动机
③可用于研究非洲大陆的殖民史 ④可用于研究新航路开辟的背景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2.答案:B
解析:《航海日记》属于文字史料,而非口述史料,①错误;根据“仰祈二位陛下尽早圣断,将彼等变成基督徒……二位陛下即能取得大片领土和财产,这里所有人皆会成为西班牙臣民”可知反映了哥伦布进行航海探险的动机和背景,②④正确;哥伦布抵达的是美洲,因此不能用于研究非洲的殖民史,③错误。故选B,排除ACD。
3.据估计,1492年哥伦布到达美洲后的100到150年间,80%~95%的美洲印第安人死于欧洲人带来的传染病。很多幸存下来的印第安人开始认为,他们的守护神抛弃了自己,转而寻求欧洲人的保护并信奉了基督教。这可用于说明新航路开辟( )
A.导致美洲地区土著的灭绝 B.推动了美洲社会发展进程进一步向前
C.造成全球各地人口的锐减 D.冲击了印第安人的社会文化与凝聚力
3.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80%~95%的美洲印第安人死于欧洲人带来的传染病”“印第安人开始认为,他们的守护神抛弃了自己,转而寻求欧洲人的保护并信奉了基督教”可知,新航路的开辟冲击了印第安人的社会文化与凝聚力,故选D项。“美洲地区土著的灭绝”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大量印第安人的死亡使美洲古老文明遭到毁灭性打击,其社会发展进程被中断,排除B项;“全球各地人口的锐减”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排除C项。
4.1568年,葡萄牙人绘制的世界地图集当中出现了与中国接壤的高丽和日本,却将中国仅分为广东和宁波两个省。1584年,葡萄牙人制作完成的《坤興大观》地图集当中,中国地图上显示了中国两京十三省、内陆城镇的位置和完整内陆边疆。这反映了( )
A.马尼拉大帆船贸易的兴盛 B.西欧地图绘制技术提高
C.环印度洋商业贸易的繁荣 D.人们对世界认识的加深
4.答案:D
5.有学者统计列出了1600年运入欧洲的部分商品统计表,对此表解读正确的是( )
经好望角 经地中海
胡椒 100万-200万磅 300万-400万磅
丁香、靛蓝、肉豆、药品 35万-65万磅 70万-100万磅
A.商业革命引发交易商品改变 B.世界贸易中心转移到了地中海
C.传统商路仍发挥重要的作用 D.欧洲与亚洲经贸联系更加紧密
5.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600年经地中海运入欧洲的胡椒、丁香、靛蓝、肉豆、药品等商品远大于经好望角运入欧洲的数量,说明传统商路仍发挥重要的作用,故C项正确;材料看不出交易商品的改变,故A项错误;新航路开辟后,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故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欧洲与亚洲经贸联系更加紧密,故D项错误
第三部分:重难知识易混易错
主题一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地理大发现 (1)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葡萄牙和西班牙从海外获得大量财富,一跃成为欧洲最富有的国家 (2)荷兰、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纷纷加入海外探险的行列,开辟了欧洲前往世界各地的航路,这个过程被称为“地理大发现”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新航路的开辟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隔绝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开始会合交融,整个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欧洲社会的重大变革 (1)商业革命: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商品种类日益增多,商业经营方式发生变化,商业的地位日益重要,贸易中心由原来的地中海区域转到大西洋沿岸 (2)价格革命:由于黄金、白银大量流入欧洲,造成物价上涨,依靠固定地租为生的封建地主地位下降,从事商品生产的资产阶级实力上升,所有这些都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主题二 16—17世纪的早期殖民扩张
1.早期殖民扩张与手段
(1)概况:葡、西最早进行殖民掠夺,荷、英、法等西欧国家后来加入,并与世界各地建立了直接的贸易联系。
(2)主要手段:抢占殖民地;抢掠、欺诈等。
2.黑奴贸易
(1)原因:为了弥补美洲由于屠杀、奴役等因素而导致的劳动力不足,掳掠大量非洲黑人卖到美洲为奴,这就是臭名昭著的“黑奴贸易”。
(2)结果:从15世纪到19世纪的近四百年间,黑奴贸易使非洲丧失了上亿的人口。
3.早期殖民扩张的影响
(1)给亚、非、拉美等地带来了灾难性的破坏。
(2)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促进了西欧各国的资本主义发展。
(3)在西欧殖民列强获得血腥财富的同时,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4)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人类社会开始进入大变革时代。
1.“即使哥伦布没有发现美洲大陆,达·伽马没有绕好望角航行,在以后的几十年中,其他人也会这么做。总之,西方社会已经达到起飞点,即将起飞;而它一旦起飞,必将扫清海路,不可阻挡地向全球扩张。”上述观点的依据是( )
A.新航路开辟是为了传播伊斯兰教思想
B.新航路开辟是西欧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C.新航路开辟的根源是人文主义鼓励冒险精神
D.新航路开辟的根源是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取得进步
1.答案:B
解析:据题干分析,本题要回答的是开辟新航路的根本原因。唯物史观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5世纪前后,西欧商品经济快速发展并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导致人们对金银财富及开辟新市场的需求。开辟新航路只是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即使没有哥伦布、达·伽马,其他人也会这么做。”故B选项正确;传播基督教是新航路开辟的动因之一,而不是伊斯兰教,且传播基督教不是开辟新航路的根本原因,A选项错误;人文主义鼓励冒险精神是开辟新航路的动因之一,但并非根本原因,C选项错误;科技的进步是开辟新航路的客观条件,不是根本原因,D选项错误。
2.有学者统计列出了1600年运入欧洲的部分商品统计表,对此表解读正确的是( )
经好望角 经地中海
胡椒 100万~200万磅 |300万~400万磅
丁香、靛蓝、肉豆、药品 35万-65万磅 70万-100万磅
A.商业革命引发交易商品改变 B.世界贸易中心转移到了地中海
C.传统商路仍发挥重要的作用 D.欧洲与亚洲经贸联系更加紧密
2.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600年经地中海运入欧洲的胡椒、丁香、靛蓝、肉豆、药品等商品远大于经好望角运入欧洲的数量,说明传统商路仍发挥重要的作用,故C项正确;材料看不出交易商品的改变,故A项错误;新航路开辟后,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故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欧洲与亚洲经贸联系更加紧密,故D项错误
3.17世纪之前,利物浦只是一个小渔村。1688年后,英国的海外贸易进入持续发展时期,各地的商品、原料源源不断流入利物浦。18世纪末,利物浦人口增长了几十倍,在以利物浦为中心半径200公里的区域内,集中了全国大约60%的重工业。这一区域也成为英国大中城市最集中的地区。利物浦的发展变化反映出( )
A.英国成为黑奴贸易的最大获利国 B.利物浦成为世界商业的中心
C.西欧实行重商主义政策成果丰硕 D.殖民贸易加速了城市化进程
3.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1688年后,英国的海外贸易进入持续发展时期,各地的商品、原料源源不断流入利物浦。18世纪末,利物浦人口增长了几十倍,在以利物浦为中心半径200公里的地区内,集中了全国大约60%的重工业。这一区域也成为英国大中城市最集中的地区”,可得出,利物浦的发展变化反映出殖民贸易加速了城市化进程,故D项正确;材料未体现“英国成为黑奴贸易的最大获利国”,故A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利物浦成为世界商业的中心”,故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西欧实行重商主义政策成果丰硕”,故C项错误。
4.马克思说:“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可见,新航路开辟与早期殖民扩张产生的最重要的影响是( )
A.推动统一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B.加速了新旧社会的转型更替
C.颠覆了欧洲生产、生活方式 D.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
4.答案:B
解析:材料“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体现的是对社会转型的促进作用,显露出近代文明的曙光,B正确;ACD与材料无关,未涉及相关信息,排除。故选B。
5.西班牙在美洲的主要黄金来源地是新格拉纳达。到1600年,从这里出口了400多万盎司的黄金。新格拉纳达的黄金产量逐步上升,到18世纪,其产量约为16世纪产量的三倍。这些黄金的流入直接导致西班牙( )
A.国力增强,确立世界霸主地位 B.资本积累,引发本国工业革命
C.贸易发达,成为世界市场中心 D.物价上涨,冲击封建生产关系
5.答案:D
解析:材料中西班牙从美洲掠夺了大量黄金,增强了国力,但只是海上霸权国家,并没有确立世界霸主地位,原因是西班牙掠夺的财富并没有转化为本国资本原始积累,基本挥霍用于购买国外奢侈品。因此西班牙的海上霸权缺乏国内工商业经济基础的支撑,在1588年“无敌舰队”被英国摧毁后,就丧失了海上的霸权地位。故A、B错误,排除;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商业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欧洲的大西洋沿岸地区,西班牙处于商业中心地区,而不是西班牙成为世界市场中心,故C错误,排除;新航路开辟引起了价格革命,黄金白银输入,金银价格下跌,物价上涨,从事工商业早期资本家获利,而靠收取货币地租的封建主日益衰落,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因此冲击了封建生产关系。故D正确。故选:D。
6.16—18世纪欧洲铸币量大量增加。英国在1526年、1544年先后改铸货币,新铸银币的含银量大大降低,仅及亨利七世所铸银币含银量的十分之一。法国在1309年铸造2枚“里佛尔”币的银量,在1720年可铸造98枚货币。这种新铸币重量相比之前几乎减少了98%。据此可判断,当时( )
A.商业贸易发展速度加快 B.民族国家的权力得到加强
C.资本原始积累迅速增加 D.贵金属涌入刺激传统社会
6.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得出主要结论:16世纪后,欧洲各国铸币量大量增加,且含银量大大降低,这是由于新航路开辟后至工业革命开始前,欧洲商业贸易迅速发展、货币流通量大大增加,但英、法王室(国家)能掌握的白银资源相对不足,导致新铸银币含银量大大降低,A项正确;民族国家权力得到加强主要与16世纪宗教改革有关,排除B项;资本原始积累与海外殖民开拓和圈地运动相关,材料无从体现,排除C项;新航路开辟及早期殖民扩张以来,贵金属确实大量涌入欧洲,但这些贵金属的最终流向却并非王室,排除D项。故选A项。
第四部分:核心素养对接高考
一、核心素养
市场空间范围扩大 欧洲的商人们开始直接同世界各地建立商业联系,欧洲与亚洲、美洲、非洲之间的贸易日益发达
市场贸易商品种类增多 美洲的黄金、白银、烟叶、蔗糖和马铃薯亚洲的香料、丝绸、茶叶,非洲的黄金、珍珠、象牙和奴隶等,都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商品
市场联系便捷 直接沟通世界的新航路,使商品运输的速度和运载量迅速扩大
市场资本总额和贸易总额增长 新航路开辟后黄金、白银大量流入欧洲商业资本增多
市场组织、维护机制初建 新航路开辟后,商业经营方式发生变化,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纷纷出现
市场主体力量增强 世界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价格革命”促使依靠固定地租为生的封建地主地位下降,从事商品生产的资产阶级实力上升
二、对接高考
1.【2023·河北】16世纪早期,伊比利亚人来到南亚,把马尔代夫的海贝运回欧洲,然后再将其转运至西非,作为货币购买奴隶及其他商品。这一做法( )
A.拉开了殖民扩张的序幕 B.开创了亚非贸易网络
C.导致了价格革命的爆发 D.助推了资本原始积累
1.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内容可以看出,伊比利亚人在亚欧非三大洲之间进行贸易,这种贸易活动明显有助于欧洲资本的原始积累,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伊比利亚人的商业贸易活动,仅根据这些贸易活动无法体现殖民扩张和开创亚非贸易网络,排除AB项;美洲金银的大量输入欧洲导致了欧洲价格革命的爆发,排除C项。故选D项。
2.【2023·江苏】1522年,葡萄牙向西班牙提出抗议,认为其船队进入香料群岛摩鹿加侵犯了葡萄牙领土,西班牙予以回绝,双方各执己见。1529年,两国依靠地图学和航海经验最终签订条约,划出了一条纵贯太平洋的分界线,纷争暂时得以平息。该条约的签订( )
A.是欧洲均势外交的体现 B.是西方列强瓜分世界的开始
C.确立了国家主权的原则 D.加深了对全球整体性的认识
2.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时间“1522年”及结合所学,此时正处于新航路开辟后的早期殖民扩张时期。材料指出西班牙和葡萄牙“两国依靠地图学和航海经验于1529年通过签订条约,明确划出了一条纵贯太平洋的分界线,纷争才暂时得以平息”,表明该条约的签订加深了对全球整体性的认识,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斗争,不体现欧洲均势外交,排除A项;1493年教皇子午线的出台是西方列强瓜分世界、划分势力范围的开始,排除B项;根据所学《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确立了国家主权的原则,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3.【2023·广东】有学者在评价某历史事件时说:“无非是其通过探险活动在世界各大海洋形成了一个单一的航海体系,那就是欧洲人如何控制海洋,并以此为基础将他们的影响力扩展到所有大陆的整个过程。”下列选项中符合该学者评价角度的是( )
A.资产阶级革命的兴起与扩散 B.社会从传统到现代
C.文明从农耕时代到工业时代 D.世界从分散到整体
3.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欧洲人如何控制海洋,并以此为基础将他们的影响力扩展到所有大陆的整个过程”并结合所学可知,探险活动指的是新航路开辟,影响力扩展到所有大陆指的是地理大发现、世界连成一个整体的过程,D项正确;17、18世纪,在欧洲和北美封建主义的基础受到冲击,继尼德兰革命之后,英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开辟了道路,欧洲大陆的主要封建国家也陆续进行改革或革命,材料并未体现相关内容,排除A项;推动社会从传统到现代、促使文明从农耕时代到工业时代的是工业革命,排除B、C项。故选D项。
4.【2023·海南】下图最大程度地体现了( )
(注:图中数字代表欧洲城市潜能高低)
A.生产技术的辐射 B.经济中心的转移
C.贸易格局的变化 D.工业城市的发展
4.答案:B
解析:据图片信息,1500年欧洲城市潜能最高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意大利和地中海东岸地区,因为这里是东西方贸易的中转站,是当时欧洲的经济中心,1650年欧洲城市潜能最高的区域主要集中在以荷兰为中心的西欧地区,因为当时荷兰是世界的海上霸主,1800年欧洲城市潜能最高的区域主要集中在英国南部地区,当时这一区域正在进行工业革命,英国成为“世界工厂”,B项正确,为最佳选项;1500年世界的贸易中心位于地中海东岸,1600年荷兰成为世界海上贸易的主导者,1800年工业革命使英国在世界贸易发展中处于有利地位,但是贸易格局只是影响欧洲城市潜能分布的因素之一,C项有较大合理性,但并非最佳选项;工业城市的发展只能反映1800年欧洲城市潜能的分布情况,不能完整反映三幅图片信息,D项虽有一定合理性,但并非最佳选项;1500、1650年欧洲尚未开始工业革命,1800年欧洲城市潜能分布主要集中于英国南部地区,而英国本来就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故A项错误,排除A项。
5.【2023·全国】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塞尔登中国地图》长160厘米,宽96.5厘米,采用中国古代风景画手法,使用汉字标注,并采用上北下南方位,同时标识了欧洲风格的罗盘和比例尺条。图中明朝信息最为丰富,北京城、黄河、各省边界等都有详细描绘。但却仅位于地图左上部分,中国南海前所未有地占据了中央位置。地图展现了东亚和东南亚全貌,覆盖了西起印度洋、北抵日本海、东南达印尼中部诸岛的广大地区。该地图观瞻性较高,但它并非一幅中国传统的陆地舆图,而更可能是一幅航海路线图。这些航线以中国南部的泉州与漳州港为起点,形成一个网络、最远可达地区最西端的印度于利于特港。图中还标注了如何前往也门、阿曼和霍尔木兹海峡。有学者根据图中信息判定,该地图为明末中国人所绘。
该地图后被英国东印度公司的约翰·萨利斯获得,辗转落到了约翰·塞尔登(1584—1654)手中。塞尔登是英国律师,下议院议员,东方学家,是对波斯、阿拉伯以及中国的相关知识感兴趣的英国学者之一。在他那个年代,海洋是全世界关注的焦点。塞尔登比同时代的人更敏锐地察觉到,自己生活在一个正经历海洋变迁的时代。他主张海洋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可以由国家行使管辖权。在去世前夕,他将该地图捐赠给母校牛津大学博德利图书馆,《塞尔登中国地图》的名字也由此而来。
——摘编自(加)卜正民著《塞尔登的中国地图:重返东方大航海时代》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近代史知识,简析这幅地图流传到英国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学者判断这幅地图为中国人所绘制的依据,以及该地图的意义。
5.答案:(1)背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欧洲主要国家对外进行殖民扩张,在世界范围内大肆掠夺财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早期资产阶级力量逐渐壮大;启蒙运动兴起;新航路开辟,航海技术的进步;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和贸易往来日益密切,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
(2)依据:地图的内容使用中国古代绘画手法,使用汉字标注;采用中国传统上北下南的方位标注,有关明朝的内容最为丰富;以中国南海为中心;航线网络以中国的泉州和漳州港为起点。意义:有助于了解中国明朝后期的对外经贸往来;为了解当时中国和东亚、东南亚甚至其他地区的地理状况提供了较为详实的资料;冲击了中国传统的对于世界的认知;有利于研究当时的中外交往,加强了中外交流。
解析:(1)根据“明末中国人所绘”、“该地图后被东印度公司的约翰·萨利斯获得,辗转落到了约翰·塞尔登(1584—1654)手中”等信息判断可知,《塞尔登中国地图》流传到英国的时间大约在17世纪前期。相关背景结合所学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社会等方面进行总结概括即可。如政治上,英国开展资产阶级革命;经济上,欧洲主要国家对外进行殖民扩张,在世界范围内大肆掠夺财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早期资产阶级力量逐渐壮大;思想上,启蒙运动兴起;同时当时新航路开辟,航海技术的进步;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和贸易往来日益密切,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
(2)学者判断这幅地图为中国人所绘制的依据根据“采用中国古代风景画手法,使用汉字标注,并采用上北下南方位”可知是地图的内容使用中国古代绘画手法,使用汉字标注;采用中国传统上北下南的方位标注;根据“图中明朝信息最为丰富”得出有关明朝的内容最为丰富;根据“中国南海前所未有地占据了中央位置”得出以中国南海为中心;根据“这些航线以中国南部的泉州与漳州港为起点,形成一个网络”得出航线网络以中国的泉州和漳州港为起点。意义根据对地图内容的描述和所学可知,这幅图上有中国对外航海路线的网络,因此有助于了解中国明朝后期的对外经贸往来;而且为了解当时中国和东亚、东南亚甚至其他地区的地理状况提供了较为详实的资料;冲击了中国传统的对于世界的认知;有利于研究当时的中外交往,加强了中外交流。
6.【2023·辽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图是西方学者绘制的一幅历史地图,包含了多种历史信息。
紧扣材料所示信息,结合世界史相关知识,为该图命名,并阐释命名理由。(要求:名称中须包含时间尺度;史实准确,逻辑严谨,表述清晰)
6.答案:新航路开辟后的世界市场。
理由:新航路开辟后,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开始会合交融,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市场空间范围扩大,市场贸易商品种类增多,欧洲与亚洲、美洲、非洲之间的贸易日益发达,美洲的黄金、白银、烟叶、蔗糖和马铃薯,亚洲的香料、丝绸、茶叶,非洲的黄金、珍珠、象牙和奴隶等,都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商品。
解析:根据图片上的世界地图、商品种类可知,可命名为新航路开辟后的世界市场。理由:结合所学可从市场空间范围扩大、市场贸易商品种类增多等方面进行阐述,注意史实准确,逻辑严谨,表述清晰。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