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授课内容 有余数的除法
教 学 目 标 1、在探索中初步学会除法竖式的写法,会列竖式计算表内除法。 2、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除法竖式的写法
教学难点 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理解和试商
教学方法 讲解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学媒体 一体机和课件
板书设计 除法竖式的书写 平均分 按份数分 按每份数分 12÷3=4(枝) 45÷5=9(只) 4 ----商 9 3 1 2 --被除数 5 4 5 1 2 4 5---5乘9的积 0 0---没有余数
教学过程 序号 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课堂引入——明确目标 1.把口诀补充完整。 二( )得八 ( )六十二 三( )得九 七( )五十六 四( )二十 六( )四十二 2.口算。 9÷3= 8÷4= 24÷6= 30÷5= 48÷6= 56÷7= 32÷8= 72÷9= 3.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和除法有关的知识——除法竖式的书写。 二、探究新知——自主学习 (一)教学例1 1.出示70页例题情境图,引导学生列式:12÷3=4(枝) 2.教师:在这个除法算式中12叫做什么?(被除数)表示什么?(表示一共有12枝花)3叫做什么?(除数)表示什么?(表示平均分成3份)这个4枝叫什么?(商)表示什么?(表示每份有4枝)。 3.教师:除法算式还可以写成竖式,你们会列竖式吗?自己先看看书上怎么写除法的竖式,然后自己试一试看。 4.学生自己自学例1。 5.学生试写,教师巡视,如果有写出来的可以让他说一说,如果没有写出来就直接由教师板演出示。 6.讲述:12除以3的竖式是先写被除数12,然后写“厂”表示除法,在“厂”的左边写除数3。想一想,把12枝花平均分成3份,每份有几枝花?(4枝)就在除号上面对齐2的位置写上4。 7.教师:有3个花瓶,每个花瓶分了4枝花,算一算,一共分了多少枝花? 8.教师:好。我们把算出来的12写在被除数的下面。想一想,小白兔一共有12枝花,分了12枝,说明什么? 教师:一共有12枝花,减去分掉的12枝花,得数是0,表示正好分完,没有剩余。 9.合作学习:同学之间互相说一说,上面的竖式中每一部分的名称和表示的意思。 (二)教学例2 1.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列出横式:45÷5=9(只)。 2.教师:如果写成竖式,应该怎么写?自己试一试。学生独立写出竖式。 3.教师:对着自己写的竖式,想一想,商9应该对着被除数的哪一位?被除数下面的45表示什么?0又表示什么? 4.学生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并汇报。 5.教师小结:除法的竖式表示一个完整的分一分的过程。有45个桃子,每只猴子分5个,可以分给9只猴子,所以9应写在个位上。用一共45个桃子,减去分掉了的45个桃子,得数是0,表示全部分完,没有剩余。 三、巩固练习——展示评价 1.教师出示24÷8= 42÷6= 35÷5= 81÷9= 28÷4= 2.学生在课堂练习本上书写。 3.学生上台展示并交流书写和计算的过程。 四、课堂总结——再认重构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2.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和同学说说。 学生练习 学生自主探索新知 学生合作探究 从旧知引入 讲练结合
课堂形成性 练习 24÷8= 42÷6= 35÷5= 81÷9= 28÷4=
课后作业 课后练习1-3题
教学反思 一、游戏引入激发探索欲望 本节课,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用学生与老师比记忆力的形式引入新课,游戏是孩子们十分喜爱的活动,这样做,既为学生创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当学生发现老师每次都能猜对时,会产生好奇与疑问,当老师告诉大家学了这节课的知识也会像老师一样猜出来时,更加产生了探究新知的欲望。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在已具备的表内除法知识的基础上进行除法竖式的学习。 二、改编教材降低学习的难度 教材上的两道例题是通过学校举行活动同学们帮忙插花瓶的生活情境引入的,其实这个活动对于学生来说很熟悉,引入新课也很不错,但我考虑到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整除,所以重点放在怎样写除法竖式上。 三、注重操作,理解除法竖式的含义 反思整节课,还存在一些不足: 1、在介绍竖式写法时,教师说的过多,语言不够精炼。 2、在课堂上的生成资源调控的不及时不到位,对于学生的发言 评价的不够准确具体 在整节课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联系学过的除法知识,总数÷每份数=份数来实现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先让学生摆一摆,利用已学知识列出除法算式,然后重点讲解除法竖式的书写,除号的写法,每一个数字表示什么,理解算理,突破重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