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群落的演替课件(共18张PPT)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

文档属性

名称 2.3群落的演替课件(共18张PPT)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3.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5-27 20:47: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第2章 群落及其演替
第3节 群落的演替
1883年8月7日,印度尼西亚喀(kā)拉喀托火山爆发,岩浆滚滚而出,所到之处生物全部死亡,成了一片裸地。几年后,地面上长出了小草,出现了一种蜘蛛。到1909年,有202种动物在这块土地生活。1919年动物增加到621种,1934年增加到880种。在此期间,植物逐渐繁茂起来,形成了小树林。
演替概念: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群落是一个动态系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演替原因:
思考:演替有哪些类型呢?大致过程怎么样?
初生演替
指在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的地面,或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
原来存在过植被
但被彻底消灭了
如在______、_______、________上进行的演替。
沙丘
火山岩
冰川泥
从0开始
裸岩阶段
地衣阶段
苔藓阶段
草本植物阶段
灌木阶段
乔木阶段
(一)裸岩上的演替过程
次生演替
2.实例:
从1开始
是指在 ,但 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 或 。
原有植被虽已不在
土壤条件
植物的种子
其他繁殖体
如在 、 、 上进行的演替。
火灾过后的草原
过量砍伐的森林
弃耕的农田
杂草
弃耕农田
灌木
乔木
森林
小组合作探究:
光裸的岩地上首先定居的生物为什么不是苔藓和草本植物,而是地衣?
地衣阶段为苔藓的生长提供了怎样的基础?地衣被苔藓取代了吗?
在森林阶段,群落中还能找到地衣、苔藓、草本植物和灌木吗?
演替都会发展为森林吗?一个群落最终演替到什么程度,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因为苔藓和草本植物无法直接从裸岩中获取养分,而地衣可以通过分泌有机酸而从裸岩中获取养分。
地衣分泌的有机酸可加速岩石风化形成土壤,并积累起有机物,为苔藓的生长提供了条件。苔藓生长后,由于其植株高于地衣能获得更多的阳光,处于优势地位,结果逐渐取代了地衣。
能找到这些植物。形成森林后,乔木占据了优势,取代了灌木的优势,但在森林中各种类型的植物都是存在的。
不一定。如果是在干旱的荒漠地区,群落的演替就很难形成森林,演替主要受当地气候条件,地形和土壤环境,生物的繁殖、迁入和迁出,群落内部种群的相互关系,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
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
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
沙丘、火山岩、冰川泥等
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等。




趋向形成新群落
趋向于恢复原来的群落
较多
较少
① 从结构简单的群落发展为结构复杂的群落;
② 群落中物种数量和群落层次增多;
③ 土壤、光能得到更充分的利用;
④ 群落稳定性越来越强,最终都会达到一个与群落所处环境相适应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两种演替类型的比较
 实战训练
1. 演替过程中乔木逐渐取代了灌木的优势地位,其主要原因是 ( )
A.灌木寿命较短 B.乔木繁殖能力较强
C. 灌木生长极为缓慢 D.乔木较为高大,能获得更多的阳光
2.有关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沙丘、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冰川泥、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
B.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竞争明显
C.初生演替所需时间较长,次生演替所需时间较短
D.初生演替能形成森林,次生演替很难形成森林
D
C
 实战训练
3.(2022·福建厦门高二期中)以空间变化代替时间变化进行调查是植物群落演替研究的常用方法。近年来人为开发及黄河下游水量的减少造成地下水位下降,使得青龙湖湿地植物群落发生了较显著变化。研究人员对现阶段该湿地的植物群落分布情况进行调查(群落名称以优势种植物命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通过统计样方内优势种植物的个体数可获知物种丰富度
B.根据现有植物群落分布状况可推测水位下降后群落演替的方向
C.群落中优势物种的改变可作为群落演替的标志之一
D.不同植物群落与湖心的距离会随着水位变化发生改变
4.如图表示两个群落的演替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可表示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
B.若时间允许,甲定能演替到乔木阶段
C.乙群落的演替也属于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演替类型
D.第N年时,甲、乙群落的结构一定相同
A
C
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资料1:我国的黄土高原历史上曾郁郁葱葱,从东南到西北,依次分布着温带落叶阔叶林、疏林灌丛草原、温带草原等。然而,现在的黄土高原上,森林和草原的覆盖率比历史上大幅度下降,很多黄土丘陵呈光秃状态。
1.消极影响:
使群落演替朝着物种丰富度降低、结构简单的方向进行。
被砍伐的森林
过度放牧的草原
污水排入河流
2.积极影响:
通过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甚至建立人工群落等,人类活动也可以使群落朝着物种增多、结构复杂的方向演替。
60年前毛乌素沙漠
现在的毛乌素沙漠
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
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1.原因:
2.目的:
为扩大耕地面积,不惜毁林开荒、围湖造田,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垦殖活动,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并成为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重要原因。
为处理好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陕西省延安市吴起县退耕前(1984年)
陕西省延安市吴起县退耕后(2017年)
2003年1月20日起施行《退耕还林条例》。
截至2019年,全国共有25个省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参与这项工程,累计完成退耕还林还草3.43×107hm2。
2014年启动了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2015年将这项工程列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组成部分;
2018年,我国启动了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
5.下列有关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类的许多活动会影响群落的演替
B.人类可以建立人工群落,将演替的方向和速度置于人为控制之下
C.人类活动对生物群落演替的影响有时超过其他某些自然因素
D.人类的活动对群落的演替均是具有破坏性的
6.草方格沙障是用干的麦草、稻草、芦苇等扎成方格形状固定于沙中,并在方格中播撒固沙植物的种子,用来防风固沙、涵养水分的一种治沙方法。某地用该方法治理正在沙化的土地并取得良好效果,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草方格能蓄积降水促进固沙植物生长
B.微生物对草方格材料的分解改善了土壤结构
C.该过程改变了演替速度但没有改变演替方向
D.该方法可增大治理区域的物种丰富度
D
A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