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1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课件(共38张PPT)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册数学冀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6.3.1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课件(共38张PPT)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册数学冀教版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4-05-28 19:27: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8张PPT)
PPT下载 http:///xiazai/
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
simple statistical process
of data
要点1:数据收集
收集数据的方法:
①观察测量。如:四(3)班男女生人数的身高。
②调查记录。如:了解五年级男、女生人数。
③查阅资料。如:查阅资料或上网查询。
④做实验获取数据。如:研究黄豆种子发芽率。
整理数据的方法:
画“正”字或画√,数字、分组、排序、编码、分类等。
整理后的数据一般以表格形式出现。
把收集到的数据经过分类、整理后,填在一定格式的表格内,用来反映情况,说明问题,这种表格叫做统计表。
只含有一个统计项目的统计表。
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统计项目的统计表。
统计表
单式统计表
复式统计表
六(1)班男女生人数统计表
六(1)班同学最喜欢的运动项目统计表
单式统计表
复式统计表
标题
表头
数据
按性别分
按项目分
统计表
例.下面这些数据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收集?
(1)某村镇各种交通工具数量的调查。
交通工具 自行车 摩托车 面包车 农用车 小汽车
数量(辆) 263 78 22 45 18
可以采用调查记录法。记录时采用划正字的方法比较合理。
(2)几种禽类的孵化期。
21天 28天 30天 16天
例.下面这些数据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收集?
可采用观察法收集数据。
什么是平均数?
一组数据的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叫做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一组数据只有一个平均数。
求平均数的方法
数据总和÷数据个数=平均数。
要点2:平均数
例:调查自己家一周内丢弃塑料袋的个数。
(1)设计一个统计表,把全班同学调查的结果进行统计和整理。
学生1 学生2 学生3 学生4 ……
塑料袋(个)
(2)观察全班同学调查的数据,你想到了哪些数学问题。
全班每名同学的家庭一周内一共丢弃多少个塑料袋?
平均每家一周内丢弃多少个塑料袋?
6
9
8
12
……
(3)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① 若全班共有30名同学的家庭一周内一共丢弃246个塑料袋,平均每家丢弃多少个塑料袋?
246÷30=8.2(个)
答:平均每家丢弃8.2个塑料袋。
② 把一个中等大小的塑料袋展开,估算一个塑料袋的面积多大。
70×40=2800(平方厘米)
40厘米
70厘米
2800平方厘米=28平方分米
近似长方形
③ 全班每名同学的家庭一周内丢弃的塑料袋一共约有多大面积?相当于多少间教室的面积?
246×28=6888平方分米=68.88(平方米)
一间教室的面积约60平方米,相当于1间多教室的面积。
答:一共约68.88平方米,相当于1间多教室的面积。
④按照这样计算,全校每名同学的家庭一年内丢弃的塑料袋一共约有多大面积?
365÷7≈52周
68.88×52=3581.76(平方米)
答:全校每名同学的家庭一年内丢弃的塑料袋一共约有128943.36平方米。
再算全校所有班级一年丢弃的塑料袋的面积,以36个班为例
3581.76×36=128943.36(平方米)
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
扇形统计图
单式条形统计图
复式条形统计图
单式折线统计图
复式折线统计图
要点3: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 扇形统计图
特点
功能
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
用整个圆表示数据的总数,用扇形面积表示部分占总数的百分数。
用直条的高低或长短表示数量的多少。
用折线的起伏情况表示数量的变化。
可以直观地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可以直观地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也可以看出数量的多少。
可以直观地看出各部分与总数的百分比。
三种统计图在表示数据时各有什么特点?
例:下表是2012年“中秋”“十一”八天长假期是某景点接待游客的人数。
日期 第1天 第2天 第3天 第4天 第5天 第6天 第7天 第8天
人数(万人) 2.5 3.7 4.8 5.6 3.9 2.8 1.9 1.1
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上面的数据。
表示数据
例:下表是2012年“中秋”“十一”八天长假期是某景点接待游客的人数。
日期 第1天 第2天 第3天 第4天 第5天 第6天 第7天 第8天
人数(万人) 2.5 3.7 4.8 5.6 3.9 2.8 1.9 1.1
这是条形统计图,
可以清楚地表示每天有多少名游客。
例:下表是2012年“中秋”“十一”八天长假期是某景点接待游客的人数。
日期 第1天 第2天 第3天 第4天 第5天 第6天 第7天 第8天
人数(万人) 2.5 3.7 4.8 5.6 3.9 2.8 1.9 1.1
这是折线统计图,
可以清楚的表示每天有多少名游客。
从第1天到第4天,游客人数呈上升趋势。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8天中游客人数的变化。
从第4天到第8天游客人数呈下降趋势。
其中第4天是游客最高峰,第8天游客人数最少。
例:下表是某城市1999年至2011年部分年份的人口统计结果。
年份 1999 2001 2003 2006 2007 2009 2011
人口(万人) 8.6 13.8 24.6 33.2 34.8 40.1 52.2
0
1999
2001
2003
2006
2007
2009
2011
年份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55
60
人口(万人)
(1)用折线统计图表示上面的数据。
分析数据
0
1999
2001
2003
2006
2007
2009
2011
年份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55
60
人口(万人)
(2)分析该城市人口的变化情况,预则5年后城市可能会有多少人。
该城市人口呈不断上升的趋势。
2009~2011上升最快。
预测5年后该城市的人口会比2011年多,根据从2007到2011年四年间涨了近17万人,预测5年后该城市的人口可能会上升到72万人。
说一说这幅统计图和以前学过的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例:读统计图。
答:这幅统计图既有条形统计图,也有折线统计图。
以前学过的仅是单纯的条形统计图或者折线统计图。
增长率
人均纯收入
从上面的统计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发现了什么问题?
2006年的人均纯收入是3587元。
2007年的人均纯收入是4140元。
2007年比2006年的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速度是9.5%。
读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
长度
描点
名称
名称 特点 作用 绘制方法及注意事项
条形统 计图 用直条的长短表示数量的多少 很容易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1)画出(   )和(   )。选取一定的长度作为单位长度,每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
(2)根据项目数据的大小画出宽窄相同,长短不同的(   ),并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
(3)写出统计图的名称、绘制日期、单位,复式条形统计图要标明(  )
横轴
图例
纵轴
直条
折线统计图
名称 特点 作用 绘制方法及注意事项
折线统 计图 用折线的起伏表示数量的变化情况 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清楚地表示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先画横轴和纵轴,再确定单位(   ),然后(    ),最后依次连接各点,写出统计图的(    )、单位和绘制日期。
复式条形统计图要标明(  )
长度
描点
名称
图例
扇形统计图
名称 特点 作用 绘制方法及注意事项
扇形统 计图 用一个圆表示总数量,用圆中大小不同的扇形表示各部分数量占总数量的(    ) 可以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数量与总数量之间的关系 (1)计算各部分数量占(    )的百分比;
(2)计算各扇形(    )的度数;
(3)画出圆和大小不同的(    );
(4)表明各部分的(    )及所占百分比;
(5)表明统计图名称和(     )
百分比
总数量
圆心角
扇形
名称
绘制日期
PART 2
习题巩固
PART
02
1.填空。
(1)常用的统计图有(  )统计图、(  )统计图、(   )统计图。
(2)医院记录病人的体温变化情况应选用(   )统计图。
(3)要统计某小学1~6年级各年级人数应选用(   )统计图。
(4)要了解学校各种支出金额与总支出金额的关系,可选择(   )统计图。
条形
扇形
折线
折线
条形
扇形
2.下面是某校六年级4个班学生人数统计图。
(1)根据统计图把统计表填写完整。
六(1) 六(2) 六(3) 六(4)


合计
人数
(人)
性别
班级
26
25
24
24
19
22
21
20
45
47
45
44
2.下面是某校六年级4个班学生人数统计图。
六(1)
六(2)
六(3)
六(4)
(3)六(4)班女生人数约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该班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百分之几?
(2)(  )班男生人数最多,(  )班女生人数最多,(  )班和(  )班男生人数同样多。
20÷44≈45.5% (24-20)÷20=4÷20=20%
答:女生人数约占全班人数的45.5%该班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百分之二十。
3.如图是一件毛衣各种成分的统计图。
(1)羊毛的含量比涤纶的含量多占总量的百分之几?
(2)棉的含量比涤纶少百分之几?
(3)如果这件毛衣重500克,羊毛和棉各重多少克?
60%-25%=35%
答:羊毛的含量比涤纶的含量多占总量的百分之三十五。
(25%-15%)÷25%=40%
答:棉的含量比涤纶少百分之四十。
羊毛:500×60%=300(克) 棉:500×15%=75(克)
答:羊毛重300克,棉重75克。
2 × 10 = 20(分)
4.实验小学举行合唱比赛,六年级(1)班得分情况:有3个评委打出8分,5个评委打出9分,2个评委打出10分。六年级(1)班合唱比赛的平均成绩是多少?
3 × 8 = 24(分)
5 × 9 = 45(分)
答:五年级(1)班合唱比赛的平均成绩是 8.9 分。
(24 + 45 + 20)÷(3 + 5 +2) = 8.9(分)
5. 六(1)班同学身高、体重情况如下表。
身高/m 1.40 1.43 1.46 1.49 1.52 1.55 1.58
人数/人 1 3 5 10 12 6 3
体重/kg 30 33 36 39 42 45 48
人数/人 2 4 5 12 10 4 3
(1)上面两组数据平均数各是多少?
平均数=身高(体重)的总和÷总人数
身高平均数:(1.40×1+1.43×3+1.46×5+1.49×10+1.52×12+1.55×6+1.58×3)÷(1+3+5+10+12+6+3)=60.17÷40≈1.50(m)
体重平均数:(30×2+33×4+36×5+39×12+42×10+45×4+48×3)÷(2+4+5+12+10+4+3)=1584÷40=39.6(kg)
5. 六(1)班同学身高、体重情况如下表。
(2)什么数据能代表全班同学的身高和体重?
用平均数1.50 m和39.6 kg代表全班同学的身高和体重。
身高/m 1.40 1.43 1.46 1.49 1.52 1.55 1.58
人数/人 1 3 5 10 12 6 3
体重/kg 30 33 36 39 42 45 48
人数/人 2 4 5 12 10 4 3
5. 六(1)班同学身高、体重情况如下表。
(3)如果把全班同学编号,随意抽取一名学生,该生体重在36 kg及以下的可能性大?还是在39 kg及以上的可能性大?
体重在36 kg及以下的人数:2+4+5=11(人)
体重在39 kg及以上的人数:12+10+4+3=29(人)
29>11
答:随意抽取一名学生,该生体重在39 kg及以上的可能性大。
身高/m 1.40 1.43 1.46 1.49 1.52 1.55 1.58
人数/人 1 3 5 10 12 6 3
体重/kg 30 33 36 39 42 45 48
人数/人 2 4 5 12 10 4 3
6.红红家7月支出及储蓄情况如右图。
(1)红红家7月的伙食费共花了820元,笑笑家的支出及储蓄总共是多少元?
项目 伙食费 购物 水、电费 储蓄 其它支出
费用/元 820
百分比/% 41 15
伙食41%
购物21%
储蓄19%
水电费
15%
其他支出4%
21
19
4
420
380
300
80
820÷41%=2000(元)
(2)根据扇形统计图把下表填写完整。
7.下面几组数据分别选用哪种统计图表示更合适
(1)绿荫小学1999~2003年树木总量变化情况统计表。
用折线统计图可以表示变化情况。
7.下面几组数据分别选用哪种统计图表示更合适
(2)绿荫小学各种树木所占百分比情况统计表。
用扇形统计图可以表示百分比情况。
7.下面几组数据分别选用哪种统计图表示更合适
(3)绿荫小学各种树木数量统计表。
用条形统计图可以表示数据的多少。
六年级一班同学体育达标人数统计图        
8.根据下面的统计图完成以下问题。             
(1)男生达标人数比女生达标人数多的有什么项目?有女生达标人数比男生达标人数多的项目吗?
(2)女生仰卧起坐达标人数比跳绳达标人数少百分之几?
(24-7)÷24≈0.708=70.8%
男生达标人数比女生达标人数多的有立定跳远和仰卧起坐项目,女生达标人数比男生达标人数多的是跳绳项目。
答:女生仰卧起坐达标人数比跳绳达标人数少70.8%。
谢谢观看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