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课件(共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8课《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课件(共2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28 07:59:05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22张PPT)
了 解 作 者
马丽华
山东济南人,原籍江苏省邳州,一级作家、编审,现任中国藏学出版社总编辑。著有长篇报告文学《青藏苍茫——青藏高原科学考察五十年》,长篇纪实随笔《藏北游历》,诗集《我的太阳》,散文集《追你到高原》《终极风景》《西行阿里》《灵魂像风》及论著《雪域文化与西藏文学》。1997年,作家出版社将《藏北游历》《西行阿里》《灵魂像风》合集出版, 命名为《走过西藏》。 曾于1992年、2001年两次获得西藏珠穆朗玛文艺奖,1994年获庄重文文学奖,1997年《走过西藏》获全国优秀畅销书奖,2011年以长篇小说《如意高地》获第四届老舍文学奖。
各 拉 丹 冬
之前我们学过的游记,像《小石潭记》《壶口瀑布》,都是直接以游历的地点命名的,而这篇课文的题目却加上了一个定语——长江源头。是不是有点啰嗦呢?
《各拉丹冬》
《在各拉丹冬》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各 拉 丹 冬
资料一:
万里长江的源头在哪里?千百年来,长江源头像谜一样素绕在人们心头,一代代华夏儿女一直在苦苦寻觅这个令人神往的地方。《尚书·禹贡》中说“岷山导江”,把天府之国的哏江、嘉陵江当作万里长江的源头。徐霞客在《水经注》中说古丽水(即金沙江)为长江上源。直到20世纪70年代,中国长江考察团经过艰辛的实地考察,才真正探查清楚了伟大长江的正源——沱沱河。沱沱河发源于各拉丹冬雪山的姜古迪如冰川。
资料二:
据考察,长江全长不止5800公里,而是6380公里。随后《辞海》和有关书籍相继采用了这次考察成果。一个月以后美联社报道,中国长江取代了美国密西西比河,成为世界上第三大河。
—— 1978年1月13日 新华社
资料三:
各拉丹冬位于东经91.0°,北纬33.5°,海拔6621米,是唐古拉山脉最高峰, “各拉丹冬”是藏语译音,它在藏语中是“高高尖尖的山峰”的意思。
——百度百科
段 落 结 构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
概括介绍各拉丹冬的地貌和气候特征。
第二部分(第3~11自然段):
写作者陪摄制组去考察各拉丹冬,主要描绘了奇异壮美的冰塔林,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第三部分(第12~15自然段):
写作者再次去冰塔林所见,揭示这里是长江的源头。
任务一:分享行程
假设你是这篇游记的作者,你想在“朋友圈”记录这一趟各拉丹东之行的行程。请你根据这篇游记的内容,思考你的“朋友圈”里会有哪些地点的定位?
山脚冰塔林
草坝子
砾石堆
近冰山、冰塔林
冰窟
(再入)冰塔林
(重返)砾石堆
任务二:分享美景
假设你是这篇游记的作者,你想选择文中某处景色拍一张照片发“朋友圈”,你会把镜头对准哪里?
时间 行踪 拍摄镜头
第一天 山脚冰塔林
草坝子
砾石堆
近冰山、冰塔林
冰窟
第二天 再进冰塔林;重返砾石堆
变化多端的东南阳坡
背回大冰块的安托师傅
晶莹连绵的冰峰、平坦辽阔的冰河、
白色金字塔的各拉丹冬、浩浩苍苍的冰天雪地
像屏风,有各种图案的冰山;许多冰的庄园冰的院落
纷纷扬扬的雪粒、千姿百态的冰体、冰世界、裂纹、褶皱
冰面疏松,流水漫溢
任务二:分享美景
假设你是这篇游记的作者,你想选择文中某处景色拍一张照片发“朋友圈”,你会把镜头对准哪里?请仿照下面的示范,为这张照片配一段文字说明。
示例一:
我将镜头对准各拉丹冬主峰。它形如“远方白色金字塔,统领着冰雪劲旅,天地间浩浩苍苍”。
在我眼中,各拉丹冬雪山犹如帝王一般,如“白色金字塔”庄严肃穆,而“统领”一词又赋予了雪山以帝王的行为,表现了各拉丹东雪山的高大威严,令人敬畏。这是各拉丹冬山神圣而雄伟的一处美景。
任务二:分享美景
示例二:
我将镜头对准冰塔林。它是一种罕见的珍稀的景观,自然形成的一个个耸立的冰塔看上去有晶莹连绵的冰峰平坦辽阔的冰河、屏风般的冰山、巨大的冰谷、狭小的冰洞,还有许多冰的庄园和冰的院落,这一切构成了自成天地的冰塔林。这是各拉丹冬山瑰奇而震撼的一处美景。
示例三:
我将镜头对准冰窟。它看上去就像琼瑶仙境,阳光照耀下,静穆而晶莹自然力漫不经心地把冰体雕刻成了最漂亮的模样——挺拔的,敦实的,奇形怪状的,蜿蜒而立的。那些冰塔、冰柱、冰洞、冰廊、冰壁上徐徐垂挂冰的流苏,像长发披肩。冰窟里的冰体形状多样,令人目不暇接,这是各拉丹冬山光彩夺目而梦幻多姿的一处美景。
任务二:分享美景
各拉丹冬的绮丽壮美有时无法用静态镜头定格,而作者却用文字再现了它们。请在文中圈画出这些写景的语句,概括后填入表格,并结合有机特点,分析这些语句的作用。
镜头定格不了的美 作用
描写声音:
有风的呼啸声、坚冰之下的流水声、人的对话声……
各种声音的出现以动衬静,反衬出各拉丹冬的静谧。
任务二:分享美景
各拉丹冬的绮丽壮美有时无法用静态镜头定格,而作者却用文字再现了它们。阅读下面句子,谈谈你的感受。
这一派奇美令人眩晕,造物主在这里尽情卖弄着它的无所不能的创造力。
风一刻不停地呼啸,辨不清它何来何往,仿佛自地球形成以来它就在这里川流不息,把冰河上的雪粒纷纷扬扬地扫荡着,又纷纷扬扬地洒落在河滩上、冰缝里。
端详着冰山上纵横的裂纹,环绕冰山的波状皱褶,想象着在漫长的时光里,冰川的前进和后退,冰山的高低消长,这波纹是否就是年轮。
任务二:分享美景
各拉丹冬的绮丽壮美有时无法用静态镜头定格,而作者却用文字再现了它们。阅读下面句子,谈谈你的感受。
这一派奇美令人眩晕,造物主在这里尽情卖弄着它的无所不能的创造力。
“眩晕”原指一种症状,感觉到自己或周围的东西旋转,这里指“浩浩苍苍”的美景令人应接不暇,令人不知道看什么。“卖弄”原指有意显示、炫耀,含贬义,这里贬词褒用,写出大自然的无穷创造力在各拉丹冬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两个词表现了作者面对眼前景色感受到的震撼,以及基于人与自然对比而产生的对自然的敬畏。
任务二:分享美景
各拉丹冬的绮丽壮美有时无法用静态镜头定格,而作者却用文字再现了它们。阅读下面句子,谈谈你的感受。
风一刻不停地呼啸,辨不清它何来何往,仿佛自地球形成以来它就在这里川流不息,把冰河上的雪粒纷纷扬扬地扫荡着,又纷纷扬扬地洒落在河滩上、冰缝里。
这句话表达了大自然的风是亘古存在的,也表现了冰窟的历史悠久。是作者对大自然漫长历史和永恒运动的想象,体现了想象之美,使景物更有神韵。
任务二:分享美景
各拉丹冬的绮丽壮美有时无法用静态镜头定格,而作者却用文字再现了它们。阅读下面句子,谈谈你的感受。
端详着冰山上纵横的裂纹,环绕冰山的波状皱褶,想象着在漫长的时光里,冰川的前进和后退,冰山的高低消长,这波纹是否就是年轮。
作者并不去详细描写冰山裂纹和皱褶的形状,而是由此写到关于冰川、冰山形成变化的想象,把冰山的皱褶想象成树的年轮。这样的写法让读者联想到眼前景物“背后的故事”——大自然漫长、反复的变化,并由此认识到:这冰山、冰川其实是大自然历史的一部分。
任务二:分享美景
各拉丹冬的绮丽壮美有时无法用静态镜头定格,而作者却用文字再现了它们。阅读下面句子,谈谈你的感受。
作者的联想和想象
这几个句子在描写眼前景物的同时,都不停留于具体的描写,而是将笔触宕开,抒写作者的想象与感触,将读者的思绪引向时间的远处或思考的深处。这样的写法虚实结合,主客相融,带给读者一种富于厚度和深度的美。
任务三:分享心境
作者跟随队伍行进在美丽而圣洁的各拉丹冬,身体状况不断发生变化,内心感受也不尽相同。请你根据文本内容,试着找出这些变化,并以第一人称口吻拟写一条分享心境的“朋友圈”。
时间 行踪 身体状况 内心感受
第一天 山脚冰塔林
草坝子
砾石堆
接近冰山、冰塔林
置身冰窟
第二天 冰塔林、砾石堆
担心影响心态
冻疮、疼痛、高烧
令人眩晕
感叹造物主无所不能的创造力
缺氧反应、新伤剧痛
感叹自然永恒存在和漫长变化
似乎已经衰竭
想象即将演绎的长江故事
感叹雪山的雄伟神秘
任务三:分享心境
刚才我们替作者连发了三条“朋友圏”,一条是“旅游路线”,一条是“奇美之景”,还有一条是“悲惨遭遇”。很快就有人留言了。她的母亲说:“何苦呢?”闺蜜说:“不值得!”请你结合作者在各拉丹冬之行中的心理和感受,任选一则留言替她写一段回复。
妈 妈
身体情况怎么样了?你赶紧回家吧!这是何苦呢?!
闺 蜜
亲爱的,这美景真的震撼到我了。但如果要我为之去受这份罪的话,那还是算了吧!不值得!你可得多多保重啊!
任务三:分享心境
作者多次写到自己在高原上的疼痛、恶心,甚至觉得“要死了”,身体愈差,反而愈前行——这反衬出各拉丹冬的壮美景色和冰塔林的神奇,更好地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美丽景色的喜爱和赞叹之情;同时表现出了作者的乐观与坚强,表达了“在壮丽严酷的大自然面前,人是渺小脆弱的,但人也是坚韧顽强的”一种思想;通过书写人的渺小和自然的伟大,传递出人类对自然应该保持敬畏的态度。



写 作 特 点
1、以时间和地位转换为序,组织材料。
如文章开头和第12自然段第一句话既有表时间,还有交代作者行踪的语句;第6自然段的第一句话“慢慢从砾石滩上走下来,慢慢沿冰河接近冰山”,交代作者行踪也很明显。
2、写景优美,融情于景。
作者观察细致,尤其是对冰塔林的描绘,运用比喻等修辞,再渗入自己的情感,让人如临其境。如“端详着冰山上纵横的裂纹,……这波纹是否就是年轮”一句,就是很好的体现。
课 堂 小 结
作者从不同的角度写景,抓住景物特点,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描绘了长江源头各拉丹冬雪山的神奇美丽,并赋予雪山以生命,写景中蕴含着作者对雪山的崇敬和赞美之情。作者又通过联想和想象,抒发了对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赞美。
作 业 布 置
1.观看纪录片《话说长江》《再说长江》,从多个角度了解长江壮丽的自然景象和多彩的人文景观。
2.拓展阅读马丽华的《藏北游历》全书,增进对藏北、西藏的认识,并将读后的感受投稿到班级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