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第一部分:学习目标整合
单元名称 课时名称 课标要点 重点难点
第四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第8课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了解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与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渊源 1.把握“一个时代”资本主义时代从产生、发展、完善到确立对世界的统治 2.关注“一条主线”:西方近代人文主义的产生、发展 3.理解“一个关系”:西方近代思想解放与近代科学的关系 4.掌握“四个要点”: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近代科学兴起和启蒙运动
第9课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认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是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理念的初步实现。 1.把握“一条线索”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发展到完善。 2.关注“两种政体”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 3.掌握“三次主要革命”: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 4.理解“三个发展趋势”民主化法律化、制度化。
第二部分:教材习题变式
1.1420年到1463年之间,一个名为布鲁涅列斯基的建筑师,为佛罗伦萨的天主教堂设计了一个高106米的八角形圆屋顶——大圆顶不再盖住封闭的空间,开有窗洞的圆顶让阳光射了进来。这一设计反映出( )
A.君主集权成为意大利人的共同追求 B.“日心说”促进思想解放、社会进步
C.宗教改革使天主教会权威受到质疑 D.人们摆脱束缚、追求自由的诉求
1.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1420年到1463年之间,一个名为布鲁涅列斯基的建筑师,为佛罗伦萨的天主教堂设计了一个高106米的八角形圆屋顶-大圆顶不再盖住封闭的空间,开有窗洞的圆顶让阳光射了进来”可知,教堂巨大的穹顶有利于阳光照射到教堂内部,这体现了人类奔向自由的精神,反映出人们摆脱束缚、追求自由的诉求,D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政治,君主集权成为意大利人的共同追求不是材料主旨,排除A项;1543年出版《天体运行》一书,提出振聋发聩的“日心说”,时间不符合,排除B项;1517年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揭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时间不符合,排除C项。故选D项。
2.1517年,马丁·路德撰写了《九十五条论纲》,痛斥罗马教廷推销赎罪券的行为,反对教皇权威,主张信仰得救,还提倡节俭和积极入世的态度,鼓励人们发财致富,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马丁·路德的主张( )
A.消除了基督教对人们的精神控制 B.适应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基本诉求
C.成为哥伦布远航美洲的精神动力 D.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
2.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痛斥罗马教廷推销赎罪券的行为,反对教皇权威,主张信仰得救,还提倡节俭和积极入世的态度,鼓励人们发财致富,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丁路德公布《九十五条论纲》,拉开宗教改革的序幕,提出了因信称义,圣经至上等主张,提倡节俭和积极入世的态度,鼓励人们发财致富,形成了独立于罗马教廷的新教,适应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基本诉求,B项正确;消除”一词过于绝对,排除A项;哥伦布远航美洲是在1492年,排除C项;启蒙运动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排除D项。故选B项。
3.11世纪以来,人们认为君主具备手到病除的神性。君主的触摸可以治愈各种疾病,尤其是被称为“国王病”的淋巴结核。君主触诊成为备受珍视的仪式,成为君主威望的象征。到牛顿和洛克的时代,就像占星术和炼金术突然间风光不再一样,触诊也几乎在一夜之间销声匿迹。这种转变在一定程度上表明( )
A.君主权力运行受到法律严格限制 B.近代医学进步攻克诸多传染疾病
C.科学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君权观念 D.科学宇宙观动摇了教会神圣地位
3.答案:C
解析:据材料可知,在11世纪,人们认为国王可以治愈疾病,这成为国王威望的一种象征,但伴随着自然科学和启蒙运动的发展,人们对王国能够治愈疾病的认识几乎消失,这体现了科学的发展改变了人们对君权的认识,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近代科学的发展改变了人们对国王治愈疾病的认识,并没有体现近代医学对诸多传染疾病的攻克,排除B项;材料体现了科学对君权认识的冲击,并没有体现君权受到法律的限制,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科学改变了人们对君权的认识,而非动摇了教会的地位,排除D项。故选C项。
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从1500年至1763年的近代初期,是前几个时代的地区孤立主义与19世纪的欧洲世界霸权之间的一个中间阶段。这一时期,欧洲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领域发生深刻而巨大的变化。”关于“中间阶段”理解正确的是( )
A.封建王权促进资本的原始积累 B.宗教改革冲击基督徒信仰上帝
C.启蒙思想成为欧美的主流文化 D.自由主义助推世界市场的拓展
4.答案:A
解析:根据“从1500年至1763年的近代初期”及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欧洲主要国家的对外扩张是在封建王权支持下进行的,如葡萄牙、西班牙、资产阶级革命前的英国、法国等,同时早期殖民扩张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所以封建王权强化促进资本的原始积累,A项正确;宗教改革冲击的是天主教的神权统治,并非基督徒对上帝的信仰,排除B项;启蒙运动爆发的时间是18世纪末向美洲传播,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这一阶段推行的经济政策是重商主义,自由主义思潮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占据主导地位的经济政策,排除D项。故选A项。
5.美国宪法之父麦迪逊曾说:“防止把某些权力逐渐集中于同一部门的最可靠办法,就是给予各部门的主管人员抵制其他部门侵犯的必要法定手段和个人的主动……野心必须用野心来对抗。”他意在说明( )
A.构建制衡体制的必要性 B.公民权利应该受到尊重
C.强化中央权力的迫切性 D.美国政府行政效率低下
5.答案:A
解析:题干所示为麦迪逊的观点,“给予各部门的主管人员抵制其他部门侵犯的必要法定手段和个人的主动”表明他主张构建相互制衡的体制。故选C。当时。强化权力是必要和迫切的。但题干意在论证权力的制衡性。BCD项和题干主旨不符。排除。
6.日本学者高桥龟吉说:“(明治初年)如此一系列对封建制度的破坏,是当时的武士阶级事前普遍想象不到的。不仅是一般的武士,即使是推进革命的主要势力也大多如此。”“昔日的家臣掌握了政府实权后,通过废藩置县剥夺了他们(诸侯)的祖传权力”。据此可知,该学者认为( )
A.明治维新具有明显的革命色彩 B.日本的封建秩序具有脆弱性
C.武士阶层成为革新的主导力量 D.日本社会转型显现出突发性
6.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明治维新通过废藩国置县,削弱封建势力的权力,具有明显的革命色彩,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革命性,不属于其脆弱性,排除B项;武士阶层知识革命的其中一种势力,材料无法体现其主导作用,排除C项;材料无法体现突发性,排除D项。故选A项。
第三部分:重难知识易混易错
主题一 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市场的推动作用
1.市场空间范围扩大:欧洲的商人们开始直接同世界各地建立商业联系,欧洲、亚洲、美洲和非洲之间的贸易日益发达。
2.市场贸易商品种类增多:美洲的玉米、烟叶、蔗糖和马铃薯,亚洲的香料、丝绸、茶叶,非洲的珍珠、象牙和奴隶等,都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商品。
3.市场联系便捷:直接沟通世界的新航路,使商品运输的速度加快,运载量迅速扩大。
4.市场资本总额和贸易总额增长:新航路开辟后黄金、白银大量流入欧洲,商业资本增多。
5.市场组织、维护机制初建:新航路开辟后,商业经营方式发生变化,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纷纷出现。
6.市场主体力量增强:世界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价格革命”促使依靠固定地租为生的封建地主地位下降,从事商品生产的资产阶级实力上升。
主题二 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
1.经济:资本主义工商业兴起,资本主义萌芽首先在意大利出现,然后再在西欧国家出现。
2.政治:封建社会趋向衰落,欧美开始爆发早期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率先在英国、北美确立,但从总体上看,由于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远未完善,封建主义仍处于上风。
3.文化: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为资本主义发展解除了精神枷锁;近代自然科学产生,诞生了经典力学。
4.国际关系:通过开辟新航路和殖民扩张(这一时期全球化的主要动力和形式),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主题三 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与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之间的关系
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是资产阶级革命的先导,随着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成功,资本主义制度逐渐确立起来。
1.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新型资产阶级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的体现,激励人们为创造现世的幸福去奋斗。
2.宗教改革是反对天主教会的、反封建专制的社会政治运动,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3.科学革命推动了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也冲击了传统封建专制思想和制度。
4.启蒙思想家高举理性主义大旗,提出了新的主张,如批判神权统治、追求个性解放和思想自由,反对封建专制主义,追求政治平等和经济自由,从而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武器。
主题四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评价
理论依据 西方思想家提出的天赋人权、社会契约论、分权学说和人民主权学说,是西方民主制度建立的理论依据
建立方式 以英国为代表,先激进(资产阶级革命)后温和(“光荣革命”);以美国和法国为代表,采取了激进的革命方式;以俄、日为代表,采取了温和的改革方式
建立过程 经历了曲折、反复的发展过程,最终确立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政体类型 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两种政体形式
体现原则 以立法的形式来确立政治体制,体现资产阶级的法治原则;立法、行政和司法之间分权制衡;实行资产阶级政党政治;议会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
评价 与封建制度相比,资本主义制度是巨大的历史进步。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力得到快速发展。但是,资本主义制度仍是一种剥削制度。资本主义列强大肆推行殖民主义政策;把亚非拉地区变成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进行压榨和掠夺
1.1420年到1463年之间,一个名为布鲁涅列斯基的建筑师,为佛罗伦萨的天主教堂设计了一个高106米的八角形圆屋顶——大圆顶不再盖住封闭的空间,开有窗洞的圆顶让阳光射了进来。这一设计反映出( )
A.君主集权成为意大利人的共同追求 B.“日心说”促进思想解放、社会进步
C.宗教改革使天主教会权威受到质疑 D.人们摆脱束缚、追求自由的诉求
1.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1420年到1463年之间,一个名为布鲁涅列斯基的建筑师,为佛罗伦萨的天主教堂设计了一个高106米的八角形圆屋顶-大圆顶不再盖住封闭的空间,开有窗洞的圆顶让阳光射了进来”可知,教堂巨大的穹顶有利于阳光照射到教堂内部,这体现了人类奔向自由的精神,反映出人们摆脱束缚、追求自由的诉求,D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政治,君主集权成为意大利人的共同追求不是材料主旨,排除A项;1543年出版《天体运行》一书,提出振聋发聩的“日心说”,时间不符合,排除B项;1517年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揭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时间不符合,排除C项。故选D项。
2.加尔文教派认为,所有的工作都是神圣的,都是在光耀上帝。新教的牧师强调,财富的聚集只要来自勤奋劳动就是许可的,合法盈利的机会是上帝显示给其“选民”的应有机遇。新教主张“内在禁欲主义生活观”,反对听任本能地追求生活享受。由此可见,新教改革运动( )
A.抛弃了基督教的基本教义 B.适应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诉求
C.为文艺复兴奠定思想基础 D.体现了人性与神性势不两立
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欧洲宗教改革。题干材料信息反映的是新教的主张,信仰上帝,追求财富和生活美好,这反映出新兴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要求,故B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基督教中,天主教、东正教、新教的基本教义是相同的,都相信上帝创世说、原罪救赎说、天堂地狱说等,故A、D项错误。文艺复兴崇尚人文主义,为宗教改革打下思想基础,故C项错误。
3.哥白尼、伽利略、牛顿等人都是虔诚的基督徒。他们对造物主上帝的信仰、研究、证明成为一种探索宇宙结构、万物奥秘、自然秩序的信念、激情和动力,形成一种用实证方式取得科学事实,用逻辑手段论证自然存在、演化规律性的理性思维方式,认为自然的可知性和上帝创造万物进程的可知性是相一致的。据此可知( )
A.科学巩固了神学的地位 B.科学发展推动思想解放
C.信仰与理性可并行不悖 D.基督教会支持科学创新
3.答案:C
解析:材料“认为自然的可知性和上帝创造万物进程的可知性是相一致的”体现了基督教会客观推动科学发展,C正确,排除ABD。故选:C。
4.伏尔泰是所有的“爱慕中国”者中最狂热的外国学者之一。他认为中国自平民选择优秀人才为政府服务的方法很值得欧洲各国模仿。孟德斯鸠对中国是持批判态度的,但他却用中国的科举取士谴责法国的以财富买官。据此可知,他们旨在( )
A.借助东方智慧以批判封建专制 B.借鉴科举制度以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
C.为建立共和政体政制营造舆论 D.吸收中国的理性精神以实现公平选官
4.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伏尔泰“认为中国自平民选择优秀人才为政府服务的方法很值得欧洲各国模仿”孟德斯鸠“用中国的科举取士谴责法国的以财富买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科举取士存在一定的公平性和平等性,伏尔泰和孟德斯鸠对中国科举选官制度值得在欧洲推广并反对财富买官,由此可知,他们意在借助东方的智慧反对欧洲的封建专制,A项正确;启蒙思想家意在反对封建专制,而不是为了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排除B项;材料与共和政体政制没有关系,排除C项;吸收中国的理性精神以实现公平选官不是他们的主要目的,排除D项。故选A项。
5.如表是法国大革命期间不同宪法对“自由与平等”的解释。对此合理的解释是,这一时期法国( )
宪法 内容
1791年 宪法人有自由权、财产权,安全的权利和反抗压迫的权利,把自由置于首位
1793年宪法 人有平等、自由、安全和财产的权利,把平等置于首位。人人享有工作权、救济权、受教育权和起义权
1795年宪法 对自由与平等权利作了某些限制,规定了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实现了权利和义务的平衡
A.政治斗争日益理性化 B.人文主义成为主流思想
C.革命形势具有复杂性 D.君主立宪制发展并完善
5.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法国大革命初期的宪法强调人的自由权、平等权,后期则对自由与平等权利作了某些限制,认为在享有权利的同时还应该履行义务。认识到自由平等不是绝对的,权利和义务应该相平衡,体现了对人权和政治的认识更加合理和理性化,A项正确;仅根据宪法的规定不能推断出社会主流思想情况,排除B项;宪法关于权利自由的规定主要体现了革命思想而非革命形势,排除C项;材料提及权利和义务的平衡,未提及君主立宪制,排除D项。故选A项。
6.一位美国总统在一次演说中说:“一幢自由崩裂的大厦是无法耸立的。我相信,本届政府也不能容忍一半州畜奴一半州自由。我不期望联邦瓦解,我不期望大厦倾塌,我期望它不再分裂。它要么全部畜奴,要么全部自由。”美国因此而爆发的战争所产生的结果是( )
①实现和维护了美国的国家统一 ②基本上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
③在法律上承认了黑人的公民权 ④黑人备受歧视的现象彻底改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在美国南北战争中,北方取得了胜利。联邦政府的胜利,实现和维护了美国的国家统一、基本上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战争中颁布的《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在法律上承认了黑人的公民权,但黑人备受歧视的现象没有彻底改变,至今依然存在。①、②、③正确,④排除。故答案为A。
第四部分:核心素养对接高考
一、核心素养
1.历史解释——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特征
(1)集中于人文学科,人文主义者推崇古典文化并将其作为仿效的典范。
(2)主要以文学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3)人文主义的实质是强调人的尊严和人的价值,突出人的优越性。
(4)人文主义肯定人的现世生活,要求个人自由和个性解放,昭示了一种全新的个人主义的伦理观。
(5)对教会和贵族的虚伪和腐败进行猛烈批判,从侧面揭露禁欲主义与人性的冲突和对人性的扭曲。
2.历史解释——宗教改革体现的人文精神
(1)“因信称义”彻底否定了教皇和罗马天主教会的至上权威,肯定了个人在宗教信仰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具有鲜明的个人自由和个性解放的人文主义色彩。
(2)以《圣经》和个人内在信仰的权威否定教会特权和等级制度,确定了个人宗教信仰平等的权利。
(3)马丁·路德要求建立独立自主的德意志族教会,实际上是把人文主义者关于民族自治的理想进一步推向政治现实。
(4)宗教改革最突出的影响在于成功运用了文主义的世俗精神创造出新教伦理,把人的心灵从罪的折磨、来世拯救和教廷束缚中解脱来,使世俗生活与世俗人生焕发出勃勃生机。
3.历史解释——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视角下欧洲社会的转型
经济基础夯筑 从鄙薄财富到逐利合法,资本主义萌芽破土
政治格局重构 从神学专制到摆脱封建特权,近代政治形态和价值形成
文艺传统开先 从禁欲枷锁到人文主义,文化事业复兴繁荣
信仰世界改造 从依附代祷到因信称义,使人们获得精神上的自由
价值取向转变 从追求来世到追求现世幸福开启了理性与科学的先河
4.历史解释——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新的思想解放
(1)近代天文学革命打破了中世纪神学世界观的支柱之一——“地心说”,给神学以极大冲击。
(2)牛顿用数学的研究方法描述宇宙运行的自然法则,为启蒙思想提供了科学理论依据。
(3)促进了哲学的变革与发展,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4)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资本主义社会观念产生巨大的影响,从此人类的思维更加科学化,文明发展呈现加速化。
(5)印刷术等科技进步与传播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5.历史解释——启蒙运动对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1)批判对象——文艺复兴矛头指向天主教会的神学世界观,而启蒙运动则直指整个“黑暗批判对象的中世纪”。
(2)涉及领域——文艺复兴集中于文学、艺术领域,启蒙运动扩展到宗教、哲学、经济、科学、史学、文学、美学等精神文明领域的各个方面。
(3)批判形式——摆脱了文艺复兴的宗教外衣,提倡理性的思考和判断。
(4)思想特点——不再承认外界的任何权威,而把理性作为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他们高举理性、科学大旗,为解放全人类宣传真理。
6.唯物史观——启蒙运动对欧洲社会转型的作用
(1)政治领域:“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论证了革命的合理性;君主立宪和“三权分立”学说为资产阶级的政权组织形式设计了不同的方案。启蒙思想家们对专制主义和教权主义的批判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成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建设政权的强大思想武器。
(2)经济领域:启蒙思想的传播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3)思想领域: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近代科技的进一步发展,为工业革命的到来提供了条件。
7.历史解释——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新的思想解放
(1)近代天文学革命打破了中世纪神学世界观的支柱之一——“地心说”,给神学以极大冲击。
(2)牛顿用数学的研究方法描述宇宙运行的自然法则,为启蒙思想提供了科学理论依据。
(3)促进了哲学的变革与发展,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4)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资本主义社会观念产生巨大的影响,从此人类的思维更加科学化,文明发展呈现加速化。
(5)印刷术等科技进步与传播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8.历史解释——启蒙运动对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1)批判对象:文艺复兴矛头指向天主教会的神学世界观,而启蒙运动则直指整个“黑暗批判对象的中世纪”。
(2)涉及领域:文艺复兴集中于文学、艺术领域,启蒙运动扩展到宗教、哲学、经济、科学、史学、文学、美学等精神文明领域的各个方面。
(3)批判形式:摆脱了文艺复兴的宗教外衣,提倡理性的思考和判断。
(4)思想特点:不再承认外界的任何权威,而把理性作为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他们高举理性、科学大旗,为解放全人类宣传真理。
9.唯物史观——启蒙运动对欧洲社会转型的作用
(1)政治领域:“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论证了革命的合理性;君主立宪和“三权分立”学说为资产阶级的政权组织形式设计了不同的方案。启蒙思想家们对专制主义和教权主义的批判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成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建设政权的强大思想武器。
(2)经济领域:启蒙思想的传播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3)思想领域: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近代科技的进一步发展,为工业革命的到来提供了条件。
二、对接高考
1.【2023·湖南】16世纪,一位意大利诗人在自传前言中写道:“命运残酷,无奈我自安然如故;生命,荣誉,财富,还有无价的才华;身的美丽,心的优雅;有此相伴,超越永无极限。”这反映了诗人( )
A.强调人的个性 B.屈从命运安排
C.反对宗教教义 D.相信社会进步
1.答案:A
解析:据材料可知,这位意大利诗人在残酷的命运面前淡定,同时追求财富,强调人的荣誉等,结合题干时空16世纪的意大利可知,这是文艺复兴时期,人们追求个性的体现,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不屈从命运,与题意相反,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对待宗教的信息,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个人对待社会的态度,主要涉及个人追求,排除D项。故选A项。
2.【2023·海南】“楚弓楚得”的典故出自《说苑·至公》。欧洲学者在17世纪用拉丁文给《论语》作注时,认为中国人心胸宽广、有君子之德,援引了这一典故,但将其中的“弓”换成了西方骑士惯用的“盾”。这说明( )
A.文献转译曲解原著价值立场 B.文明交融推动世界文化繁荣
C.文教推广带有个体主观经验 D.文化借鉴基于特定历史语境
2.答案:D
解析:据材料可知,17世纪西方学者在给《论语》作注时,引用《说苑 至公》中的“楚弓楚得”,将“弓”换成西方骑士的“盾”,结合题干时空17世纪的西欧可知,当时西欧正在进行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等思想解放运动,出于中国传统文化对其思想解放运动的积极意义,西方学者注重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有益部分来开展反封建斗争,西方学者将“弓”换成西方骑士的“盾”基于特定历史语境,D项正确;材料中西方学者在翻译“楚弓楚得”时,将“弓”换成西方骑士的“盾”并非曲解原著,而是根据自身需要故意为之,排除A项;材料信息涉及文化借鉴,据材料信息无法推知世界文化繁荣,排除B项;材料信息没有体现文教推广带有个体主观经验,材料反映的是西方学者根据自身需要对中国传统文化借鉴时做出一定的变通解读,排除C项。故选D项。
3.【2023·天津】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议会审判国王时,并未剥夺国王的地位当作平民审判,主要审判他作为国王犯了什么罪,而不是普通人的罪,最终议会判处国王死刑。议会得以对国王进行审判和判决,最关键的是当时的英国明确了( )
A.财产分配问题 B.革命对象问题
C.法律尊严问题 D.主权归属问题
3.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议会可以审判国王,反映了议会权力高于国王,体现了当时的英国明确了主权归属问题,D项正确;材料体现了当时的英国明确了主权归属问题,未涉及财产分配问题,排除A项;议会可以审判国王,最关键的是当时的英国明确了主权归属问题,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议会可以审判国王,反映了议会主权,与法律尊严问题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4.【2023·北京】美国《独立宣言》初稿中有一句话:“他(英王)侵犯了一个遥远民族的人民最神圣的生命权和自由权。他们被捕获,贩卖到另一个半球,乃至惨死途中。”这句话最终被删除,没有出现在定稿中。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英国政府颁布法令,废除了奴隶贸易
B.《独立宣言》否定了天赋人权的观念
C.北美革命者对奴隶贸易问题存在分歧
D.北美黑人的公民权利得到了法律承认
4.答案:C
解析:据材料“‘他们被捕获,贩卖到另一个半球,乃至惨死途中’这句话最终被删除,没有出现在定稿中”,可知在初稿中对英国在北美地区的奴隶贸易,进行了批判和抨击,但是最终没有出现在定稿中,说明美国独立战争时期,革命者对奴隶贸易问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存在分歧,C项正确;1807年,英国宣布废止奴隶贸易,而美国《独立宣言》的时间是1776年,时间不符,排除A项;《独立宣言》并没有否定天赋人权观念,而是宣扬天赋人权,排除B项;1866年宪法修正案中,美国第一次承认黑人享有公民权,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5.【2023·江苏】1835年,美国废奴协会向南方社会精英寄出《奴隶之友》等刊物,南方蓄奴州要求立法禁止这些刊物进入南方,但该提案未能在国会通过,同时引发了全国性的政治辩论。在这一过程中,废奴团体从200个增加到527个。这表明美国( )
A.南北矛盾更加尖锐 B.政党政治得到发展
C.废奴时机已经成熟 D.黑人民权运动兴起
5.答案:C
解析:据材料“1835年,美国废奴协会向南方社会精英寄出《奴隶之友》等刊物,南方蓄奴州要求立法禁止这些刊物进入南方,但该提案未能在国会通过,同时引发了全国性的政治辩论”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中的事件是美北战争前对美国最具影响力的事件之一,当时美国不同力量围绕奴隶制存废问题矛盾不断,推动了奴隶制问题的政治化,促进了废除奴隶制时机的成熟,C项正确;内战是南北矛盾尖锐的顶峰,排除A项;材料不涉及政党政治,排除B项; 黑人民权运动兴起于二战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6.【2023·全国】1854-1868年间,日本出版了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政治思想和军事等方面的译著或著作达数百部。此外,幕藩及其开办的各类讲习所聘请各国专家直接授课或指导技术实践。这一系列举措( )
A.摧毁了封建守旧势力的统治基础 B.实现了西方科技的本土化
C.表明日本走上了军国主义的道路 D.有助于推动日本的近代化
6.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的时间信息,以及材料内容可知,本题主旨是近代日本学习西方的政治、军事、科技等内容,这些举措有利于推动日本政治、军事以及科技的近代化,D项正确;这些举措只能说打击了封建势力,不能说摧毁了,排除A项;日本只是学习西方科技,还达不到西方科技本土化的程度,排除B项;军国主义是指崇尚武力和军事扩张,将穷兵黩武和侵略扩张作为立国之本,把国家完全置于军事控制之下,使政治、经济、文教等国家生活的各个方面均服务于扩军备战和对外战争的思想和政治制度,材料的主旨是学习西方制度和技术,无法得出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排除C项。故选D项。
7.【2023·重庆】1868~1886年间,英国政府内阁新人中只有9名是土地贵族,另有15名商人和专业人员。后者所代表的阶层包括银行家、商人、实业家和投资人,他们有的有爵位,有的没有。他们喜欢莎士比亚,谈论亚当·斯密,在实际权势方面与土地贵族不相上下。由此可知,当时的英国( )
A.君主立宪制受到了新的社会阶层冲击
B.土地贵族转化为工业和商业资产阶级
C.资产阶级撼动了传统贵族的政治优势
D.启蒙思想家在国家事务中的地位提升
7.答案:C
解析:据材料,1868-1886年间英国政府内阁新人中只有少数是土地贵族,多数是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商人和专业人员,反映传统贵族在内阁中的优势地位越来越受到新兴资产阶级的冲击,C项正确;新的社会阶层指的是资产阶级,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和在内阁中力量的提升巩固而非冲击了君主立宪制,排除A项;材料未提及土地贵族投资经营资本主义工商业,也看不出15名商人和专业人员是从土地贵族转化而来,排除B项;15名商人和专业人员受启蒙思想影响,而非本身就是启蒙思想家,故材料反映受启蒙思想影响的资产阶级,而非启蒙思想家在国家事务中的地位提升,排除D项。故选C项。
8.【2023·重庆】神圣罗马帝国后期的疆域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德国、奥地利、比利时和捷克,其徽章图案是“双头鹰”(如图)双头鹰翅膀上挂满琳琅满目的盾牌——每个盾牌都代表一个大诸侯。据此推断,德意志统一面临的最大障碍是( )
A.宗教改革导致的教派分裂 B.邦国林立造成的政治割据
C.罗马天主教廷的居中干涉 D.皇权专制维系的封建体制
8.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双头鹰”翅膀上挂满琳琅满目的盾牌——每个盾牌都代表一个大诸侯,反映了神圣罗马帝国邦国林立,这种局面造成的政治割据阻碍了德意志的统一,B项正确;材料为神圣罗马帝国徽章“双头鹰”的图案描述,未涉及宗教改革等相关内容,也没有体现教派分裂,排除A项;“双头鹰”徽章图案有宗教图案,反映了神圣罗马帝国,排除C项;此时德意志诸侯林立,并未形成专制皇权,排除D项。故选B项。
9.【2023·湖南】19世纪后期以来,英国内阁的决策权日益增强,议会对政府的议案很难加以否决或修改。据统计,在1906年之前的20年内,议会只通过了九次针对政府议案的修正案。有人戏称,议会成了内阁的御用议事会。这一现象反映了( )
A.内阁逐渐走向集权 B.内阁议会权限不明
C.政党政治渐趋成熟 D.议会体制受到损害
9.答案:C
解析:从材料信息看,19世纪后期以来,英国内阁的决策权日益增强,议会对政府的议案很难加以否决或修改。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这一时期英国政党政治渐趋成熟,而内阁首相由议会多数党领袖担任,议会内对内阁不利的议案会遭到首相所在政党的否决,导致有人所戏称的“议会成了内阁的御用议事会”现象,C项正确;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不存在集权问题,排除A项;君主立宪制下,英国内阁和议会的权限是清楚的,排除B项;议会的权力受到压制,不意味着议会体制受到损害,排除D项。故选C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