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9张PPT)
中国人端中国碗
——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
高中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三
1.通过阅读课本、读图,说出我国粮食安全的内涵,归纳我国耕地资源与粮食生产能力特征。
2.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我国实现粮食安全的途径。
3.结合材料,分析我国未来粮食安全面临的挑战及我国耕地保障。
课程标准
运用图表,解释中国耕地资源的分布,说明其开发利用现状,以及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的关系。
学习目标
0 1
粮食生产安全的资源基础
思考:
阅读课本P37第1-3段,了解粮食安全和粮食生产的基本知识。
1、粮食安全的概念、影响环节、地位、立场、基础、要求?
2、粮食生产的基础作物、粮食总产量、影响因素、环境背景?
问题一:什么是粮食安全?
粮食安全
概念
影响环节
地位
立场
基础
要求
保证人们能够及时得到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足够食物。
粮食生产、储备、流通、进出口
国家安全的基本物质保障
《中国的粮食问题》——立足国内资源,实现粮食基本自给。
国内粮食生产
粮食总产量与粮食需求量大致持平
问题一:什么是粮食安全?
粮食安全
1、主要粮食作物:
粮食生产
耕地面积×单位面积产量
2、 粮食总产量:
2018年中国粮食产量结构
3、 影响因素:
耕地数量
耕地质量
资源的时空配置
4、 环境背景:
我国人口众多、季风气候显著、干旱区面积广大、多丘陵山地。
水稻、小麦、玉米、大豆
问题一:什么是粮食安全?
小组合作探讨,总结我国耕地资源与粮食生产能力的特征?
耕地资源与粮食生产能力特征
问题二:我国的粮食安全吗?
耕地资源与粮食生产能力特征
问题二:我国的粮食安全吗?
世界耕地面积前十位国家耕地面积及人均耕地面积
我国的耕地面积约占世界的9.5%,但人均耕地面积仅有世界平均水平的40%。
中国耕地后备资源构成
我国耕地后备资源只有1.2亿亩,相对于耕地需求而言总量不足,而且多是质量较低的荒草地、盐碱地、内陆滩涂和裸地等,开发难度较大。
①人均耕地少,后备耕地资源有限。
耕地质量等级反映了土地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条件所决定的土地质量差异。从优等地到低等地,土地生产能力从高到低。中等地和低等地一般称为中、低产田。
2015年我国各质量等级耕地占总面积的比例
②耕地质量总体欠佳,退化和污染问题严重。
耕地资源与粮食生产能力特征
问题二:我国的粮食安全吗?
高质量耕地比重小
70%为中低产田
①地形因素:我国山区广,平原少,造成耕地中坡地多,平地少,水土流失多发。
②气候因素:我国东西部水热条件差异大,东部季风区南北方差异显著。因此,耕地的光、热、水配置类型多样。
③水源因素:我国外流区与内流区水源情况不同,导致耕地有水田、旱地等多种形式。
④生物因素:我国自然带多样,不同地区耕地的有机质含量差异大,耕地的肥力不同。
1.哪些自然环境因素影响我国的耕地质量?
耕地资源与粮食生产能力特征
问题二:我国的粮食安全吗?
人口:人口众多,劳动力充足,利于精耕细作;形成了水稻土等肥沃的人工熟化土壤;
技术经济因素:农业科技发展,科学育种、轮作间作、温室大棚等利于耕地的养护。
社会经济因素:建设高标准农田,防治污染等政策的实施,引导农民对耕地种养结合,有效提高耕地质量;土地流转等市场化过程促进耕地质量提高。
2.哪些人类活动影响我国的耕地质量?
耕地资源与粮食生产能力特征
问题二:我国的粮食安全吗?
③耕地空间分布不均,水土资源配置欠佳
粮食生产能力特征
我国约90%的耕地分布在东部季风气候区,东部平原丘陵地区集中了我国70%以上的耕地。
南方地区水热资源充足,耕地以水田为主,集中了全国90%以上的优等地和高等地,是城镇化与工业化占用优质耕地最为严重的地区。
北方地区水热资源有限,耕地以旱地为主,分布着全国75%的中等地和90%的低等地,是新增耕地主要分布区,但往往都是质量较低的耕地。
西北地区耕地仅分布在水资源条件较好的绿洲。
问题二:我国的粮食安全吗?
耕地资源与粮食生产能力特征
耕地资源与粮食生产能力特征
讨论我国水土资源资源分布特征
中国各省区耕地平均质量
①分布不平衡,东多西少:我国约90%的耕地分布在季风气候区。
②北方多旱地南方多水田
③高质量土地多分布在东部大江大河中下游的冲积平原。
④水土资源配置不佳。我国东部平原丘陵地区,面积仅占全国1/3,却集中了我国70%以上的耕地。
1、我国耕地资源分布有哪些特点?
思考
讨论我国水土资源资源分布特征
中国各省区耕地平均质量
2、气候和地形如何影响我国耕地分布的?
(1)地形:西高东低,西部山区广,东部平原多,因而,耕地大部分位于东部平原丘陵区。
(2)气候:东部季风区光热水条件优越,耕地数量多、质量高;西部非季风区缺乏水源,耕地仅在绿洲分布;
青藏高原区的气候高寒,耕地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
思考
④农业气候灾害频繁,粮食产量年际波动大
耕地资源与粮食生产能力特征
耕地资源与粮食生产能力特征
问题二:我国的粮食安全吗?
类型 地区 成因
梅雨 江淮地区 江淮地区,冷暖气团势均力敌
伏旱 长江中下游地区 梅雨过后,在单一的副热带高压控制下
台风 东南沿海 热带洋面上形成的一种强烈的热带气旋
春旱 华北 锋面雨带未到,降水少;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
夏涝 华北 夏季风来得早,影响时间长,降水强度大
倒春寒 东部季风区 极地大陆气团势力强盛
风沙 东北、华北、西北 西北季风吹扬干旱地区的沙尘向东南方向扩散
寒潮 除青藏高原以外的广大地区 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的冷空气侵入过程
暴雨洪涝 除西部一些沙漠地区的广大地区 源源不断的水汽供应、强烈的上升运动、持续时间较长的降水天气系统
我国气象灾害类型及分布
农业气候灾害频繁,粮食产量年际波动大
总结
粮食生产安全的资源基础
人均耕地少,后备资源有限
耕地质量总体欠佳,退化和污染问题严重
耕地资源分布不均,水土资源配置不佳
农业气候灾害频繁,粮食产量年际波动大
02
实现粮食安全的途径
问题三:如何实现我国粮食安全?
实现粮食安全的途径
1、主要途径:
提高粮食总产量
增加粮食总产量途径
我国增加粮食总产量的阶段措施
粮食总产量=耕地面积×单位耕地面积产量
1949年以前:扩大耕地面积
1949年以后: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扩大
耕地数量
提高单位
面积产量
袁隆平院士-科技对中国农业的影响
问题三:如何实现我国粮食安全?
实现粮食安全的途径
实现粮食安全的途径
问题三:如何实现我国粮食安全?
1、主要途径:提高粮食产量
提高粮食单产量
改善耕地质量
增加耕地利用率
增加农业技术投入和改进田间管理
实现粮食安全的途径
问题三:如何实现我国粮食安全?
跨区域调剂、保障粮食安全(国内)
2、其他途径:
南粮
北调
北粮
南运
20世纪六七年代,从有余粮的南方调拨大米到北方,主要用于保障北方缺粮地区居民的食用粮需求
自1985年起,我国从北方余粮区流向南方缺粮区的粮食以玉米为主,主要是适应畜牧业发展对饲料用粮的需求
目前粮食净调出区:
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河南、安徽等省区。
实现粮食安全的途径
问题三:如何实现我国粮食安全?
2、其他途径:
② 充分利用国际粮食市场(粮食贸易方面)
时间 进出口情况 主要作物
20世纪90年代前
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
21世纪以来
进口量持续增加
小麦
进出口大体平衡
净进口
大豆
讨论我国1980—2014 年我国大豆对外依存度
1、我国大豆对外依存度的变化趋势如何?
2000年前我国对大豆的依存度很低
2000年以后我国对大豆的依存度快速上升,近年来依存度达最高水平(80%以上)
思考
讨论我国1980—2014 年我国大豆对外依存度
2.我国进口大豆主要用于榨油和做饲料的原材料。在你的生活中,接触的大豆制品或者以大豆为原料的产品有哪些?
豆腐、豆浆、油豆皮、腐竹、千张、素鸡、酱油干等。
思考
讨论我国1980—2014 年我国大豆对外依存度
3.你认为我国是否需要改变大量进口大豆的现状?为什么?
需要。我国国内市场需求量大,目前对进口大豆依赖大,风险较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粮食安全。
不需要。
目前国内大豆生产难以满足需求;
进口大豆品质高,价格低;
我国大豆种植面积短期内无法扩大。
思考
实现粮食安全的途径
问题三:如何实现我国粮食安全?
2、其他途径:
③ 建立粮食储备(粮食储备方面)
作用:粮食储备是维护我国粮食安全的基本制度,对国家的粮食安全起着“ 蓄水池”的作用。
我国的中央储备粮
概念:我国中央政府储备的粮食和食用油,用于调节全国粮食供求总量,稳定粮食市场,应对重大自然灾害或其他突发事件。
目标:抑制全国性市场波动和重大突发事件引发的局部市场波动。
功能:战略储备、部分调剂市场的后备储备功能。
截止2019年9月,我国中央储备粮库有直属粮库和分库980多个,覆盖31个省市区,总仓接近1亿吨,成了老百姓放心的“米袋子”。
总结
粮食生产安全的资源基础
人均耕地少,后备资源有限
耕地质量总体欠佳,退化和污染问题严重
耕地资源分布不均,水土资源配置不佳
农业气候灾害频繁,粮食产量年际波动大
增加粮食产量
区域间调配
粮食进口
粮食储备
实现粮食安全的途径
讨论规避粮食进口给我国带来粮食安全风险的措施
活动
可能会引起国际粮价大幅上涨,即“大国效应”,导致“买得贵”
国际市场贸易量有限,未必能满足我国庞大的需求,导致“买不到”
在全球化背景下,通过国际贸易进口粮食是满足粮食需求的重要手段之一
鉴于我国耕地紧张、农业生产成本高,有人建议我国维持粮食安全应要充分利用国际粮食市场,但如果直接从国际市场大量进口粮食,
近些年世界粮食储备降到了30年来的最低点,国际粮价大涨已在30多个国家诱发粮食危机,甚至损害了经济增长并危及政治安全
1.除了“买的贵”和“买不到”风险外,利用国际粮食市场还可能存在哪些风险?
2.为了能够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国际粮食市场,你认为我国可采取怎样的措施?
讨论规避粮食进口给我国带来粮食安全风险的措施
1.除了“买的贵”和“买不到”风险外,利用国际粮食市场还可能存在哪些风险?
(1)对外依存度过大,威胁国家粮食安全;
(2)大豆的对外依存度过高,随着国际大豆价格的上涨,可能会导致国内谷物种植向大豆种植转变,影响谷物供给;
(3)国内市场价格的波动会传递到农产品加工的下游产业,并影响居民消费和生活水平。
(4)给国内粮食生产和农民生计带来冲击;
2.为了能够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国际粮食市场,你认为我国可采取怎样的措施?
提高国内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优化粮食进口结构;建立定价机制和风险预警机制;通过国际合作战略,加强海外农业投资,提高非洲、南美洲等地区的农业生产水平,保障国际粮食市场的稳定供给。
活动
“十几亿人口要吃饭,这是我国最大的国情”
“要坚决扛稳粮食安全责任”“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要把保障粮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健全粮食安全制度体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在探索现代农业发展道路上创造更多经验。
对我们这样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农业基础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削弱,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如此严重,但我国社会始终保持稳定,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稳定供给功不可没。
良种在促进粮食增产方面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要下决心把我国种业搞上去,抓紧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从源头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习近平总书记对“粮食安全”问题的重要论述
03
未来粮食安全的耕地保障
未来粮食安全的耕地保障
核心: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
目标: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01-我国粮食安全战略
02-未来粮食安全压力
未来10~20年,粮食总需求量仍将增加。
国家粮食安全
我国未来粮食安全面临的主要挑战
粮食需求刚性增长,粮食供求将长期处于勉强平衡状态
粮食品种结构和生产布局矛盾突出
受耕地、水资源、气候等因素的影响,粮食产量继续增长难度越来越大
国际市场粮食价格大幅波动,宏观调控难度加大
未来粮食安全的耕地保障
03-耕地决定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安全)
在一定技术条件下,耕地的数量和质量决定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耕地的数量、质量和生态安全必须支撑我国的粮食安全。
人多地少的国情,决定了我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不能通过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而是要保护耕地资源,确保我国耕地数量和生产能力。
未来粮食安全的耕地保障
03-耕地决定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安全)
保护耕地资源(数量上)------实施耕地保护政策
①已经确定的耕地红线(18亿亩 )决不能突破
②已经划定的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决不能随便占用,不低于(15.6亿)
③对农田做到占补平衡
视频播放
国家永久基本农田数据库
未来粮食安全的耕地保障
保护耕地资源(质量上、生产能力)实施水土资源保护项目
耕地红线不仅是数量上的,也是质量上的。为保护与改善耕地质量和可持续利用能力,实现以质换量、藏粮于地。
补充:“藏粮于地”是指在粮食供过于求时,采取轮作休耕使一部分土地来减少粮食生产数量,粮食紧缺时又将这些土地迅速用于生产粮食,通过耕地的增加或减少来维持粮食供求的大体平衡, 实行土地休耕,虽然不生产粮食,但粮食生产能力还在,并且土地休耕后还可提高地力,实际上就等于把粮食生产能力储存在土地中。
藏粮于技:依托现代科学技术,保障粮食的产量和质量。
藏粮于民: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发展高素质的种粮职业队伍。增加家庭农民储粮。
未来粮食安全的耕地保障
保护耕地资源(质量上、生产能力)实施水土资源保护项目
(1)我国实施了高标准农田建设以及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耕地重金属污染治理、水土保持与坡耕地改造、高效节水等一系列水土资源保护项目。
(2)针对各区域中低产耕地存在的突出问题,确定各区域耕地质量提升任务
列举各区域耕地的主要问题,提出农田质量提升的重点任务
思考
中、低产田分布较广,耕层变浅,土壤蓄水保肥能力下降,地下水超采。
发展节水灌溉技术,增施有机肥,秸秆还填,改善耕层结构。
华北平原地区
根据所学知识,列举各区域耕地的主要问题,提出农田质量提升的重点任务。
思考
长江中下游及南方地区
中产田分布较多,土壤酸化日益加剧,污染严重。
治酸控污,低产坡耕地改造或退耕恢复植被。
根据所学知识,列举各区域耕地的主要问题,提出农田质量提升的重点任务。
思考
中、低产田集中分布,干旱缺水,土壤贫瘠,耕地退化和次生盐渍化严重,地膜残留污染严重。
发展节水农业以及退耕还林还草,治理水土流失,防治次生盐渍化,回收残膜。
西北和黄土高原地区
中、低产田集中分布,生态脆弱,不利于农业生产。
开展高原特色生态农田建设,恢复植被,减少水土流失,有效治理土地沙化现象。
青藏高原区
原 因 表 现
自然原因 耕地比重小 山地面积大,耕地比重小,耕地约占总土地面积的13.7%
耕地分布不均且水土配合差 耕地北多南少,水资源南多北少
中、低产田比重大 高、中、低产田各占1/3左右
生态环境退化 水土流失、沙漠化等侵蚀耕地
补充:我国耕地资源短缺的原因
原 因 表 现
人为原因 人口数量大 人均耕地少
非农业建设用地增加 耕地不断减少
土地的高强度利用 耕地退化严重
土壤污染 耕地污染严重
“谁来养活中国?” 中国这样回答
粮食生产安全的资源基础
人均耕地少,后备资源有限
耕地质量总体欠佳,退化和污染问题严重
耕地资源分布不均,水土资源配置不佳
农业气候灾害频繁,粮食产量年际波动大
提高粮食总产量
区域间调配
粮食进口
粮食储备
实现粮食安全的途径
划定耕地红线,增加资源供给能力
提升耕地质量
未来粮食安全的耕地保障
课堂总结
当堂检测
在我国一些偏远的山区农村,土地抛荒现象非常严重。政府出台相应的处罚政策,明令凡耕地无故抛荒两年以上者,政府可对该土地享有承包权利的农户予以罚款或者收回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处罚。于是,多地出现“土地白送,倒贴工钱”雇佣劳动力种田的奇怪现象。据此完成1~2题。
1.偏远山区农村土地抛荒严重的根本原因是( )
A.农村劳动力不足 B.农业产量不稳定
C.城乡经济差距大 D.土地退化严重
2.能有效解决山区农村土地抛荒问题的措施有( )
①实行土地分散承包 ②推广精耕细作 ③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 ④流转土地承包使用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C
D
水稻一直以来是浙江省主要粮食作物,下图为“该省近几十年来单季稻和双季稻种植面积所占比重变化示意图”。为了改善近年来双季稻种植比重下滑的现状,国家出台了扶持双季稻种植的政策。据此完成3~4题。
3.导致浙江省21世纪10年代后双季稻和单季稻种植比例快速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
A.粮食作物收益多
B.单季稻产量高
C.农村劳动力减少
D.全球气候变暖
当堂检测
C
水稻一直以来是浙江省主要粮食作物,下图为“该省近几十年来单季稻和双季稻种植面积所占比重变化示意图”。为了改善近年来双季稻种植比重下滑的现状,国家出台了扶持双季稻种植的政策。据此完成3~4题。
当堂检测
4.国家大力扶持恢复双季稻种植的主要目的是( )
A.促进劳动力回乡务农
B.减少粮食的进口规模
C.提高稻谷的销售价格
D.保障国家的粮食供应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