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总复习:理解关键词句含义》教学设计
课题 《体会关键词句的含义》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一、学习目标 1.回忆体会关键词语含义的几个基本方法:查字典、找近义词、联系上下文、拆字法、联系生活经历、联系社会背景、联系历史背景、人物性格、中心思想。 2.通过重点复习写人叙事性文章中采用的“抓关键词语法”“联系上下文法” “体会修辞法”“联系生活经历法”“借住资料法”,提高学生体会关键词句的含义的能力,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3.能够根据不同文本灵活选择方法体会词句的含义,做到全面、准确、深刻。
二、评价任务 1. 能知道常见的几种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查字典、找近义词、联系上下文、拆字法、联系生活经历、联系社会背景、联系历史背景、人物性格、中心思想。(目标1) 2.能知道常见的理解关键句子的基本方法:抓关键词语、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历、借住资料、修辞(目标2) 3. 能够根据文本选择合适的方法理解关键词句含义,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目标23) 4.理解关键词句要做到全面、准确、深刻。(目标3)
三、学习内容 “体会关键词句的含义”的教学年段主要是三四年级。三年级要求: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句子。借住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借住关键句概括一段话的意思。四年级要求:抓住关键语句,体会文章思想感情。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体会关键词句的含义有多种方法,但是具体到每一篇文本,应该有不同的视角和方法。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提到:“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第七单元要求:“积累喜欢的语文,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则要求“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要求“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由此可以看出,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是理解关键词句含义的重要内容。
四、学情分析 在阅读教学实践中,“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几乎是每篇课文、每张试卷的必要内容。到了六年级,大多数的孩子已经能够熟练掌握“近义词法”“查词典法”等相对较为常见的理解词语的方法。但是往往不能灵活地选择使用更多其他方法来深入、全面理解关键句子。特别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语句时,不能准确找到前后文中与问题相关联的语句,导致理解偏差。同时,因有的补充材料语言深奥,学生不能把握文本与材料间内在联系。还有学生在没有对整篇文章有全面了解的情况下,就开始着手答题,导致理解和文章中心背离。此项能力对学生理解、掌握、运用要求较高,学生水平差异较大。
五、学习过程 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评价要点环节一:开门见山,交待复习内容。 1.师:同学们, 经过六年的学习,大家的阅读能力肯定有所提高,但是,在众多的语文习题中,你觉得最难对付的是哪种题型呢?(预设回答:阅读)确实,阅读理解是一个难题,而理解词语句子的含义更是阅读理解中的一块硬骨头。“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今天我们就走进阅读复习乐园,攻克“理解词语句子的含义”这一大难题活动意图说明:点明复习内容,消除学生畏难情绪,为接下来的学习作好准备。环节二:理解词语意思,回顾方法。(指向目标1)1、生回忆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 2、查字典、找近义词、联系上下文、拆字法、联系生活经历俗话说“词不离句,句不离词”,要想理解句子含义,必须理解句中关键词语的含义。 抽生回忆方法 这些是我们学习中常用的几种方法,同学们早已熟练运用。接下来我们看看理解了词语,整句话的意思我们能不能准确、全面、深刻理解呢? 学生是否能准确回忆理解词语的方法 活动意图说明: 回忆理解词语的旧知识,为理解句子意思作好铺垫。(二)“抓关键词法”(指向目标2)生有感情地读句子 思考句子含义,体会此时的毛主席的内心世界。 3、抽生回答:我觉得毛主席此时一定非常痛苦,毛岸英为国牺牲,毛主席作为一个父亲,没有办法见儿子最后一面。 4、我们可以看看这句话中的一个词语“踌躇”,联系这句话的后半部分“难道岸英真的回不来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我们可以看出,毛主席是非常想见儿子最后一面的,所以在秘书请毛主席签署同意将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的文件时,毛主席内心是矛盾的,内心做着痛苦的抉择。所以请他签字时他犹豫了。请同学们边读边思考这句话的含义 出示句子“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毛主席签字的一瞬间,毛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难道岸英真的回不来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青山处处埋忠骨》 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毛主席怎样的内心世界? 你从哪儿感受到毛主席此时的痛苦? 你看我们采用联系上下文、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了“踌躇”这个关键词的意思后,就能更深刻体会这句话的含义。 通过联系上下文、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关键词“踌躇”,进而体会句中人物内心,理解句子含义活动意图说明:联系上下文、找近义词理解关键词,进而体会关键句含义。
(三)“联系修辞法”,深刻体会句子表情达意的作用。(指向目标2)1、指名读,其他同学认真听 生谈理解 发现比喻修辞手法 思考本体、喻体 找出句中两个本体、喻体 体会句子含义 (从这句话中我体会到时间一去不复返,匆匆流逝,时间过得很快。) 体会从修辞角度理解句子含义 体会句子表达情感 (表达了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惋惜之情)师:刚才同学们很好地理解了句子,下面的句子,谁能理解? 2、(课件例句)谁愿意把这个句子读一读? “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匆匆》 3、读了这句话,你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了时间过得很快。师:你有自己的理解,很好. 生2:我发现这是一个比喻句。 师:真聪明,你对比喻这种修辞手法掌握得很好。 4、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什么比作什么? 5、这句话是什么像针尖上的一滴水?(日子)这就是说把“日子比作针尖上的一滴水”,日子就是本体,一滴水就是喻体。 6、很好,你已经找到了一处比喻,其实另一处比喻还蕴含在句子当中,老师来帮你们,我来找本体,你们来找喻体? 7、这句话中的本体是时间的流,喻体是哪个?(大海) 8、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9、师总结学法: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日子比作针尖上的一滴水,把时间的流比作大海,从中我体会到时间一去不复返。 10、刚才我们运用抓修辞方法来理解句子,才有了这样的体会。 11、时间一去不复返,请同学们回忆课文内容,想想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时间像一滴水滴一下就没有了,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2、总结: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日子比作针尖上的一滴水,把时间的流比作大海,从中我体会到时间一去不复返。表达了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惋惜之情。 师:你真会学习,能根据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到了作者所表达情感。学生能够用“抓修辞方法”理解句子意思,体会句子表达情感。四.联系生活经验法(指向目标2)1、抽生读句子 2、生总结方法 看到"何忍别",我想到了自己暑假中和老家好朋友分别的场景。 3体会心情 4、由自身经历联系蒙汉两族情谊 1.咱们一下子就学会了这么多的方法,其实理解句子含义的方法还有很多,请同学们再来读一读这个句子。想想还能用什么方法来理解 2.出示“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3、和自己好朋友分别是,你的心情怎样?(舍不得,期待下次见面) 4、我们在草原上受到蒙古族同胞的热情款待,分别时肯定更加依依不舍。准确联系合适的生活经历活动意图说明:联系生活经验,体会句子含义五、“借住资料法”(指向目标23)生选择 谈理由 读背景 鲁迅先生生活的时代,正是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时代。当时社会黑暗,因为政府的欺压,导致老百姓生活极度贫穷,革命者根本没有言论自由。鲁迅为了唤醒民众,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丑恶嘴脸,以笔为枪,和敌人不屈不挠地作斗争。他用大量的文章来抨击黑暗的旧社会。他曾用190多个笔名在各种报刊上发表文章,揭露旧社会的腐朽。这一篇篇犹如匕首的文章,引起反动派的极度恐慌。他们千方百计地查禁鲁迅的作品,不仅不允许他发表文章,而且用各种卑劣的手段来阻止鲁迅发表文章,甚至杀害他。因此鲁迅的文学创作之路屡遭打击和迫害。 理解词句很简单,抓住关键看前后, 找准修辞悟情感,联系生活去想象, 借住资料更全面。 一、对文中“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句话的理解最怡当的一项是( ) 出自《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A.当时的社会,很多地方没装路灯,到处都很黑,很容易摔跤。 B. 当时的社会政治形势一片黑暗,大家都过得很痛苦,看不到光明。 C.当时的社会非常黑暗,鲁迅先生同反动派作斗争,常常遭遇挫折和迫害。 D.当时的社会,人们做事没有什么计划,比较莽撞,常常失败。 二、出示社会背景资料 三、辨析BC两组答案 四.对照资料,b选项不够全面准确 五、齐读顺口溜 借住资料,准确全面理解句子。
活动意图说明:借住资料,准确全面把握关键句含义
六、板书设计 理解词句很简单, 抓住关键看前后, 找准修辞悟情感, 联系生活去想象, 借住资料更全面。
七、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