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总复习:说明文阅读》教学设计
课题 《说明文文章的阅读 》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一、学习目标 1.回忆说明文与记叙文的不同,能基本识别说明文和记叙文。 2.通过重点复习说明性文章,认识说明文在语言表达上准确、简明的特点 3.让学生掌握阅读说明文的方法,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抓住文章的要点。 4.通过典型性说明文文章的复习,掌握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二、评价任务 1. 能知道知道说明文与记叙文的不同,识别说明文。(目标1 、2) 2. 能够掌握说明文的阅读方法,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抓住文章的要点。(目标3) 3. 能够掌握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明确其表达效果。(目标4)
三、学习内容 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体裁。《语文课程标准》对说明文的学习有明确的学习要求。第三学段明确提出说明文教学的要求:“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人教社语文教材第九册习作三要求学生写说明性的文章:“选择一种物品介绍给大家,如,蔬菜、水果、动物、玩具、文具和电器,在习作之前,通过观察、参观、访问、阅读说明书等方式尽可能多地了解这些物品,然后 再想一想,可以从哪些说明方法。”虽然按照课程标准和语文教材的安排,阅读和写说明文是第三学段的要求但是,在第一、二学段语文教材中已经大量出现说明文,二至六年级语文教材中比较典型的说明文有34篇。其中第二学段19篇,第三学段有8篇。在由此可以看出,说明文是小学教材中最常见的课文,所占比重大,指导学生阅读说明性文章,掌握学习说明文学习方法,把握文章要点,能够掌握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体会其表达效果,并能运用,是小学阶段学生重要的学习内容,和必须具备的学习能力。
四、学情分析 通过一二学段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认识说明文,能够区分教材中说明文和记叙文这两种文体,对什么是说明文以及常用的说明方法都已经有所了解,也能通过对比句子对明白利用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增加文章的情趣性、生动性和形象性,使文章可读性更强。到了第三学段,特别是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阅读说明文的能力,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初步具备了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把握文章要点的能力,能够判别说明方法,及其相应的表达作用和效果。但是还是有个别学生不能够准确判断说明方法,需要老师提醒和指导;同时也有一部分学生在提取文章主要信息,把握文章要点方面,不能够准确、完整、概括、简洁;另外学生在习作中,根据事物特征,尝试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水平差异较大。
五、学习过程 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评价要点环节一:回顾所学说明文,明确说明文与记叙文的不同。(指向目标1)1.出示《太阳》一课。 朗读我们曾经学过的课文题目: 《琥珀》《太阳》《只有一个地球》《蟋蟀的住宅》《宇宙生命之谜》《松鼠》 《风向袋的制作》《鲸》《金字塔》 学生试着分类: 平实的说明文文章:《太阳》《只有一个地球》《鲸》《金字塔》《宇宙生命之谜》 生动的说明性文章:《琥珀》 《蟋蟀的住宅》 《松鼠》 4除了这样的分类我们也可以根据说明对象来进行分类:事物性说明文和事理性说明文 导入新课:孩子们,请你们快速浏览我们曾学过这篇课文《太阳》,它是一篇什么文体的文章? 什么是说明文? 师: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体裁。说明文的内容大多是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关系、功能,解释事物的原理、含义、特点演变,或者通过揭示概念来说明事物的特征、本质或规律。说明性文章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事物,获得知识。 带领学生回忆曾经学过的说明性文章 4师:在五年级上册这些说明文可以按语言风格大致分为两类大:平实的说明文和生动的说明文 5.当然无论是哪种语言风格的说明文,描述都要准确、清楚有一定的条理。学生能够明确的知道什么是说明文;以及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能够知晓说明文的语言风格可以分为平实的说明文和生动的说明文活动意图说明:通过复习、回忆、课文再次呈现等方式,让学生对说明性文章有明确的认知,了解其表达特点和作用。环节二:回顾以往课堂中,学习把握说明文一般从哪些方面入手,形成关于说明文学习的知识架构。 回顾学习说明文学习中,我们所关注的方面。 对于说明对象的把握。 抓题目,往往题目都表示说明对象,举例:《琥珀》《太阳》 《蟋蟀的住宅》 《松鼠》《跳水》《风向袋的制作》《鲸》《金字塔》 抓中心句,说明文往往运用中心句来突出所要说明对象和特征。 说明顺序 说明目的:1说明事物或者事理2表达作者的情感或思想。举例《只有一个地球》:1为什么说只有一个地球的?2呼吁大家保护地球。1.师:在学习说明文时,我们通常关注哪些方面? 2学生回忆,讲述。 3.教师帮助梳理: (1)说明对象。 说明内容。 说明顺序。 说明方法。 (5)说明目的。 4.简要回顾说明对象、说明顺序和说明目的。1.能够形成阅读说明性文章的框架性认知。 2.大致了解和掌握说明对象、说明顺序和说明目的。活动意图说明: 通过简要的回顾梳理,让学生对说明文的学习有一个框架性、系统性的认识,明确阅读说明性文章,需要关注的知识点。(二)多种方法,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抓住文章的特点,把握事物特征(指向目标2)段意归并法 回忆课文《太阳》 《松鼠》这两篇说明文 学生说。 3.学生通过复习回顾,再次总结方法,加强记忆。 二、抓取关键句法: 1.回忆学习过的六年级上册《只有一个地球》 2.我们采用的是采用抓取关键句的方法,来获取重要信息。 三、总结呈现获取信息的方式 思考当我们获取信息之后如何将这些信息有序准确完整地呈现呢?阅读说明性文章,通常我们有个非常重要的任务,那便是了解说明内容,把握事物的重要特征,我们可以怎样做呢?以《太阳》为例: 带领学生先梳理课文的提纲 抓住 1-3:太阳的远、大、热的特点; 4-6:太阳和地球关系密切; 7-8:太阳的作用 三个方面来把握内容。 类似于“从几个方面来说明或描写某种事物的文章”,可以采用段意归并法来把握内容。 出示《只有一个地球》一课的课文及课件。 帮助学生回忆我们通过抓相关段落的关键句是如何来把握主要信息的。 总结:抓取关键句,把关键句串联起来就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7.另外获取的信息或者各个方面的主要内容,我们可以像刚才《太阳》一课那样用提纲的方式呈现,也可以像学习《松鼠》一课,将获取的信息用分条写下来。 8.师:出示《松鼠》一课的条目式信息呈现法: 17.松鼠 一、松鼠的外形特点(1): 1.面容清秀;2.眼睛闪闪发光;3.身体矫健;4.四肢轻快;5.小面孔玲珑;6.尾巴漂亮;7.吃东西很有趣。 二、松鼠的生活习性(2-5): 1.活动范围和规律(2):高处活动,白天歇息,晚上活动。 2.行动特点(3):动作轻快、敏捷而警觉,秋天储备冬天的食物。 3.搭窝(4):位置在树枝分杈处,建造,窝口特点。 4.生育、换毛以及梳理毛。 师总结当我们获取了文章的关键信息之后可以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呈现出来:条目式、提纲式、思维导图式、表格式等 能够根据文章特点选取相应的方法来提取主要信息,把握文章内容 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相应的方式,准确、完整地呈现文章内容和主要信息活动意图说明: 通过重点回忆典型课例,借助课件,再运用掌握的方法,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抓住文章要点。
环节四:复习说明方法,准确辨别说明方法及作用(指向目标3) 1.学生回忆内容,已经学了哪些说明方法,及其基本作用? 列数字 准确具体 打比方 生动形象 举例子 具体有说服力 作比较 强调突出 分类别 条理清晰 2.自由读这一段文字,说一说这段话分别用了哪些说明方法。用上这些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与作用?在单子上进行批注。 3.学生练习判别说明方法,交流句子中的说明方法及作用。师:说明文不论是讲清楚植物的形态特征,还是说明白动物的生活习性;不论是介绍新产品的使用方法,还是解释自然现象的形成原因,都要使用说明方法 师: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已经学学过的哪些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出示句子:1.不少人看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一百六十多吨重。我国捕获过一头近四十吨重的鲸,约十八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它要是张开嘴,人站在它嘴里,举起手来还摸不到它的上腭,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列数字 举例子 作比较) 师总结:我们在准确判别说明方法后,可以用方法+抓住关键词+结合文章内容的方法表达。如作者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将鲸与大象进行比较,突出强调了鲸的庞大,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学生能够用相应的方法进行说明活动意图说明: 通过句段练习,借助课件,再运用掌握的方法,从文章中准确辨别说明方法,体会其作用 环节四:归纳总结,形成知识结构。 1学生归纳总结学习说明文方法及要点 对象 说明 借助标题 中心句 说明内容 概括合并抓关键句 说明文 说明方法 准确辨别 体会作用 说明目的 说明事物 表达思想1.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六、板书设计 对象说明 借助标题 中心句 说明内容 概括合并抓关键句 说明文 说明方法 准确辨别 体会作用 说明目的 说明事物 表达思想
七、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