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小英雄雨来》(节选) 表格式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作业设计)(3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19《小英雄雨来》(节选) 表格式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作业设计)(3课时)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27 22:27: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小英雄雨来》教学设计
课题 《小英雄雨来》 第一课时(共3课时)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会认13个生字,读准“吧、塞、哇”3个多音字,会写15个生字,13个词语。 2.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用列小标题的方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提升概括能力。 3.了解雨来被称为“小英雄”的原因,感受人物的美好品质。
二、评价任务 1. 正确认读本课“晋、絮”等6个生字,会写“慌、膊”字。(目标1) 2. 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学会用摘录法、提炼法列小标题,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并体会课文各部分之间的联系。(目标2) 3.勾画、批注,比较朗读三处“没看见”,体会雨来的勇敢与坚强不屈。(目标3)
三、学习内容 课文选自管桦的同名中篇小说,讲的是抗日战争时期,雨来为了掩护李大叔,同敌人作斗争的故事,刻画了一位机智、勇敢的小英雄形象。课文比较长,用序号的方式分为六个部分。 借助文本的学习认识生字,读准“栓、尸”两个翘舌音的生字,学习多音字“吧、塞、哇”的读音,在语境中辨析字音,写好 “慌、膊”等难点字。运用列小标题的方法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阅读课文第三、四部分,勾画、批注感受深刻的地方,比较朗读三处“没看见”,体会雨来的勇敢与坚强不屈。
四、学情分析 四年级上册提出了“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本单元“学习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在之前所学的基础上,要求又有所提升。用较快的速度默读,了解内容,对四年级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要求不能过高,可在学生默读每一部分时,教师提出阅读时间要求,促使学生加快默读速度。对于每部分内容的把握,可采用加小标题的形式予以落实。
五、学习过程 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评价要点环节一:检测预习、归纳学法。(指向目标1、2)(一)拿出预习单,检测字词。 1.开火车读词语,说说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2.用多音字“塞”的三个读音各说一句话。 3.观察字的结构,正确、规范、整洁地书写。 (二)交流小标题。 1.说说自己是怎样概括小标题的。 步骤:先通读全文,再逐段阅读,每读完一个部分就想想这个部分讲了什么,用一两句话概括主要内容,或者找出最能概括内容的语句,再浓缩为更简洁的语言,使每个小标题的结构、字数尽可能相同。 2.读两个小标题,发现不同:第一个小标题是围绕主人公、主要事件来取标题;第二个小标题是采用课文中一句关键的话来作为小标题。 3.小组合作,用“提炼法”和“摘录法”给课文每一部分取小标题,交流汇报。 4.尝试用更简洁的语言更整齐的形式(相同的字数)概括小标题。 5.标注全文重点内容,思考全文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根据小标题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介绍雨来本领高,为后文巧妙脱逃埋下伏笔;第二部分写雨来在夜校受到爱国教育,为下文勇斗鬼子做铺垫;第五、六部分是事情的结果。(一)检测预习,分组读词,发现特点。 1.第一组为难理解的词语,结合当时背景讲解个别难懂的词语。 第二、三组为文中的拟声词,指导读准字音。 2.引导学生在语境中辨别多音字。 3.指导书写生字“慌、膊”。“慌”字右边中间的“亡”不要多一点,“膊”字右上部分不要少一点。 (二)交流小标题,总结学法。 1.这个单元的课文都很长,而且都是分成几个部分写的,用序号、小标题或空行的方式来标示了每个部分。这篇课文就是用序号标示的,一共有六个部分,说说你在预习中是怎样概括小标题的。 2.呈现学生预习单上两种小标题,发现不同。 以课文第二部分为例,呈现两种不同取题方式:“雨来上夜校”“我们是中国人” (1)引导学生思考:这是同学们根据课文第二部分内容取的两个小标题,你觉得用这两个标题可不可以?它们在取题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2)小结:“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是我们上学期学习的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一种方法。以“雨来”为主人公,抓住“雨来”的主要事件来取小标题是一种好方法。我们可以称它为“提炼法”。有时候,文中关键的、反复强调的中心词句也可以用来做小标题。我们可以称它为“摘录法”。 3.用两种不同的方式给课文每一部分取小标题。 第一种:(提炼法,主要人物和事件) (雨来)游泳本领高 (雨来)上夜校读书 (雨来)掩护李大叔 (雨来)智勇斗鬼子 雨来被枪毙 雨来没有死 第二种:(摘录法,引用文中的词句,要加引号) “望着妈妈笑” “我们是中国人” “对谁也不许说” “什么也没看见” “有志不在年高” “雨来没有死” 4.引导孩子将第一组中每个小标题(一句话或一个短语)改为一个词语概括。 如:游泳、读书、掩护、斗争、枪声、脱险 5.理解六部分内容之间的关系,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1)出示第一组小标题,从我们概括的小标题来看,哪几部分内容最能表现雨来是小英雄 (2)那么其他几个部分与全文又有什么关系呢? (3)根据小标题概括主要内容。 提示:重点部分和非重点部分有详有略,用上过渡语句,联系四上的方法,抓住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概括主要内容。 开火车读词语,读准字音。 读准多音字的读音。 正确、规范、整洁地书写“慌、膊”。 可以选择一种或两种方法概括小标题,语言要简洁。 可尝试分别用五个字、四个字、三个字或两个字概括小标题 概括主要内容,语言简洁,清楚。 活动意图说明:检测学生的生字学习情况,辨析多音字的读音,指导难字书写。学习用摘录法、提炼法列小标题,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环节二:聚焦重点,初识英雄(指向目标3)1.快速浏览第三、四部分,抓关键词填空。 2.分角色朗读。 3.读句子,读出变化。 4.读句子,谈感受。1.为什么说雨来是小英雄?快速浏览第三、四部分,完成下面的鱼骨图。 2.分角色朗读。 3.出示三个句子,比较朗读三处“没看见”。 (1)雨来用手背抹了一下鼻子,嘟嘟囔囔地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2)雨来摇摇头,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3)鬼子打得累了,雨来还是咬着牙,说:“没看见!’’ (无论鬼子使用什么方法,雨来始终只有一句话——什么也没看见。) 引导体会情感,注意朗读的语气一次比一次更强烈。 4.读到这里,你想对雨来说些什么? 5.最让你感到敬佩的是哪一处 (出示雨来受到鬼子毒打的语句) 自由朗读,谈谈自己的感受。勾画、批注,用关键词填空 读出语气变化 联系课文或联系实际,简单谈谈感受。活动意图说明:阅读课文第三、四部分,勾画、批注感受深刻的地方,比较朗读三处“没看见”,体会雨来的勇敢与坚强不屈。
六、板书设计 小英雄雨来 1.提炼法(主要人物和事件) 2.摘录法(引用文中的词句) (雨来)游泳本领高 “望着妈妈笑” (游泳) (雨来)上夜校读书 “我们是中国人” (读书) (雨来)掩护李大叔 “对谁也不许说” (掩护) (雨来)智勇斗鬼子 “什么也没看见” (斗敌) 雨来被枪毙 “有志不在年高” (枪声) 雨来没有死 “雨来没有死” (脱险)
作业设计
1.读拼音,写词语。
fā lèng qiāng shuāng jié nàn nuó dòng
gē bo jiè zhi kàng yán guì bǎn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慌忙——( ) 扩大——( ) 温和——( )
3. 连一连。
哐啷 咕咚咕咚 唔哩哇啦 哗啦哗啦
翻书声 开门声 鬼子讲话 跑步声
我还能再写出几个表示声音的词语。
4. 根据课文内容给下列句子排序。
(  )水面上露出小脑袋。
(  )上夜校读书。
(  )雨来喜欢在还乡河里游泳。
(  )河沿上响起了枪声。
(  )遭受毒打拷问。
(  )把缸挪回原处。
5. 阅读文段,完成练习。
雨来半天才喘过气来,脑袋里像有一窝蜂,嗡嗡地叫。他两眼直冒金花,
鼻子流着血。一滴一滴的血滴 下来,溅在课本那几行字上:
“我们是中国人,
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鬼子打得累了,雨来还是咬着牙,说:“没看见!”
扁鼻子军官气得暴跳起来,嗷嗷地叫:“枪毙, 枪毙!拉出去,拉出去!”
(1)“半天喘不过气来”说明了:
(2)“雨来还是咬着牙”说明了: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小英雄雨来》教学设计
课题 《小英雄雨来》 第二课时(共3课时)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一、学习目标 1.复习巩固“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方法。 2.运用抓人物语言、动作等阅读方法,感受雨来的英雄形象,品读语言文字的生动性。 3.通过对比学习,体会比喻句表达的不同感彩,并仿写。
二、评价任务 1.能复述课文主要内容,学会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目标1) 2.能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等描写,感受雨来的英雄形象,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目标2) 3.对比分析文中分别写雨来和鬼子的比喻句,体会比喻句表达的不同感彩,能仿写句子。(目标3)
三、学习内容 课文第四部分写雨来和鬼子进行不屈的斗争。重点写了雨来面对凶狠狡猾的敌人,机智地与之周旋,并且没有屈服于敌人的威胁与毒打。在这个部分中,作者一方面通过描写敌人的伪善、丑陋与凶残来衬托雨来的顽强与勇敢。另一方面,又从正面刻画雨来英勇无畏的形象,特别是对雨来遭到敌人毒打的描写细致感人,表明了雨来誓死保护交通员、和敌人斗争到底的决心。 本课时重点学习第四部分,抓住人物动作、语言等,感受雨来的英雄形象,通过两处“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体会雨来那样做的原因。上一课时已经从三处“没看见”感受到了雨来的坚强不屈,本课时抓住“那双手像鹰的爪子”这一比喻体会鬼子的残暴,再结合语文园地词句段运中出示的两组比喻句,体会其表达的不同感彩,并运用此方法仿写比喻句。
四、学情分析 课文篇幅很长,情节生动,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时难以抓住重点内容,可采用“长文短教”的教学策略,简化头绪,突出重点内容,引导学生直奔学习目标,围绕学习任务或探究话题,从文中提取主要信息。课堂上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阅读、合作探究、交流展示,教师在关键地方进行点拨与提升。
五、学习过程 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评价要点环节一:复述内容,回顾“英雄”。(指向目标1)1. 根据所列的小标题,抓住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复述课文主要内容。 2. 说说雨来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指名复述课文主要内容。 你觉得雨来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复述语言简洁、完整。 活动意图说明:通过复述课文主要内容,进一步掌握“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方法。环节二:品词读句,走近“英雄。(指向目标2)1.抓住动词,体会鬼子的“残暴”。 (1)读句子,说说最让自己气愤的地方,并圈出动词“弓、伸、扭、拉、抽、打、揪、拧、抓”。 (2)抓住动词,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令自己难受的原因。 2.品析比喻句,体会鬼子的“可怕”。 读句子,抓住比喻和语气词,说说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3.勾画三处相关语句,说说自己的理解,感受雨来的“爱国”。 前两次出现在第二部分,女老师领着学生念这句话,在雨来心里种下了爱国的种子,第三次出现在第四部分,面对敌人的哄骗、利诱、威胁与毒打,雨来毫不动摇,坚强不屈,雨来有如此英勇的表现是因为他对祖国的爱。 1. 关注动词,体会鬼子的“残暴”。 (1)出示雨来受到鬼子毒打的语句,这段话中最让你感到气愤的是哪些地方?圈一圈描写鬼子动作的词语。。 (2)当你读到哪个词的时候最让你感到难受?说说你的理由。 2.关注比喻句,体会鬼子的“可怕”。 (1)出示三个句子: 他向前弓着身子,伸出两只大手,扭着雨来的两只耳朵,向两边拉。 他向前弓着身子,伸出两只像鹰的爪子的大手,扭着雨来的两只耳朵,向两边拉。 他向前弓着身子,伸出两只大手。啊!那双手就像鹰的爪子,扭着雨来的两只耳朵,向两边拉。 (2)自由读这三句话,感受有什么不同,说说自己的体会。 3.关注反复出现的句子,体会雨来的“爱国”。 (1) “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有什么作用? 小结:在一篇文章里,后面出现的情节,前面有所交代,这种写法就叫作“前后呼应”。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四部分。 抓住动词,能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感受。 对比阅读,能够联系生活想象情景,读出鬼子的“可怕”,感受雨来的坚强。 能够体会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四部分。 活动意图说明:通过人物动作、语言描写,感受雨来的英雄形象,品读语言文字的生动性。通过体会两处“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的作用,明白雨来为什么会那样做。环节三:运用比喻,表达情感 。(指向目标3)自由读,齐读句子。 2.小组合作,代表发言。 3. 照样子改写句子,根据提示改写句子。 4.联系生活,迁移运用。1.出示《语文园地》词句段运用中的两组句子,读一读,说说发现了什么。 (1)妈妈还是死命追着不放,到底追上了,可是雨来浑身光溜溜的像条小泥鳅,怎么也抓不住。 雨来像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用手摸一下眼睛和鼻子,嘴里吹着气,望着妈妈笑。 (2) 那双手就像鹰的爪子,扭着雨来的两只耳朵,向两边拉。 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都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 2. 讨论交流,小结。 指导发现一:前三个句子都是出自本课,这四个句子都是用比喻的手法描写一个事物。(说说把什么比作什么) 指导发现二:分清本体和喻体,即“是什么”和“像什么”,两个事物之间存在相似之处,但不能是同一类事物。 指导发现三:四个比喻句中带点的部分表达了不同的情感。前两句带着赞赏的感情写出小英雄雨来“灵活”和“水性好”的特点,含有褒义的色彩;后两组则用“鹰的爪子”和“恶狼般的眼睛”,写出了敌人的凶残,含有贬义的色彩。 3.让我们来照样子改写两个句子。 (1)她跳着轻快的舞蹈。(褒义) (2)那个小偷远远地盯着柜台里的珠宝。(贬义) 4. 你能运用这样的方法写一写身边的事物吗? 能够说说自己的发现,发现两组句子描写的人物不同,表达的情感不同。 会改写句子。 会仿写句子。活动意图说明:对比分析文中分别写雨来和鬼子的比喻句,体会比喻句表达的不同感彩,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六、板书设计 小英雄雨来 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机智勇敢、热爱祖国
作业设计
1.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表示)
(1)雨来一看要挨(āi ái)打了,撒(sǎ sā)腿就往外跑。
(2)雨来挣扎(zhā zhá)了一下,只听扑通一声,扎(zhā zhá)进河里不见了。
(3)鬼子把雨来脸上的肉揪(jiū qiū)起一块,咬着牙拧(ning níng)。
2.给下面句中带点的字选择最恰当的解释。
(1)妈妈知道他又去耍水了,把脸一沉,叫他过来。( )
A玩弄,戏 B玩、玩耍 C施展,表现出来
(2)我们对鬼子,怀有刻骨的仇恨。( )
A思念 B胸前 C心胸 D心里存有
(3)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黄绿的芦苇上好像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 )
A开发、修建 B张开、舒展 C列出
3. 给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1) 啊 大家都高兴得叫起来 雨来没有死 雨来没有死
(2)鬼子军官用中国国话问雨来 小孩 问你话 不许撒谎
4.照样子,给句子换个说法。
例:他焦急地看看天,又看看我,说:“我背你走!”
他焦急地看看天,又看看我,说他背我走。
(1)扁鼻子军官用手轻轻地拍着雨来的肩膀,说:“我最喜欢小孩。”
(2)雨来摇摇头,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 )次。正是由于雨来 ,才 。
(2)读下面的一段话,完成练习。
太阳已经落下去。蓝蓝的天上飘着的浮云像一块一块的红绸子,映在还乡河上,像开了一大朵一大朵鸡冠花。苇塘的芦花被风吹起来,在上面飘飘悠悠地飞着。
  芦花村里的人听到河沿上响了几枪。老人们含着泪,说:
  “雨来是个好孩子!死得可惜!”
“                  。”
  芦花村的孩子们,雨来的好朋友铁头和三钻儿几个人,听到枪声都呜呜地哭了。
把横线上的内容补充完整。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照样子,写词语。
飘飘悠悠                    
请用“ ”勾画出短文中的比喻句,并仿写一句。
你还能用哪些名言警句赞美雨来呢?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小英雄雨来》教学设计
课题 《小英雄雨来》 第三课时(共3课时)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一、学习目标 1.抓住课文描写还乡河景色的句子,体会景物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感受文章优美的语言。 2.通过补充阅读,练习快速默读,把握主要内容,对比体会,加深对“小英雄”的认识,激发爱国情感。 3.通过“我和雨来比童年”,感受不同时代的儿童成长经历,懂得珍惜幸福生活。
二、评价任务 1.能抓住文中三处描写还乡河景色的句子,联系上下文,体会景物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目标1) 2.能快速默读《夜莺的歌声》《半截蜡烛》,把握主要内容,对比体会,感受战争年代不同国家“小英雄”的爱国精神。(目标2) 3.和雨来比童年,感受不同时代的儿童不一样的成长经历,学习雨来的优秀品质,激励自己成长,懂得和平年代的我们怎样做自己的英雄。(目标3)
三、学习内容 文中三处环境描写,第一部分写雨来游泳本领高。首先,描写了还乡河的景色。作者采用白描的手法,质朴的语言,寥寥几笔就写出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为后面雨来脱险埋下了伏笔。第五部分写芦花村的人们以为雨来牺牲了,十分难过。这一部分又描写还乡河优美的景色,呼应了开头,烘托了人们的心情。第六部分再一次描写了还乡河的景色,渲染了乡亲们当时难过的心情。本课时重点抓住这三处景物描写,引导联系上下文,体会景物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 本单元以“成长”为主题,编排这篇课文意在展示战争年代的儿童成长故事,感受他们的美好品质。通过补充阅读《夜莺的歌声》《半截蜡烛》和“我和雨来比童年”活动,加深认识,激励成长。
四、学情分析 学生之前接触的环境描写,大多是单纯的景物描写,或展现优美的自然风光,或突出恶劣的自然环境,而对于本文中三处相互照应的景色描写,是很难体会其作用的。第一部分的景色描写可结合插图感受其美丽,联系上下文体会其在文中的作用。放在文章开头的景物描写见得比较多,比较容易理解,而第五、六部分景色描写的作用学生不容易体会,可以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进行体会。
五、学习过程 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评价要点环节一:体会表达,刻画“英雄”。(指向目标1)1.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讲讲对雨来的认识。 2.勾画三处描写景物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 (第一处可联系上下文体会,对还乡河景色的描写是为故事的发生与发展作铺垫,既写出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也为我们勾勒了芦花村的美丽景色,点明雨来的家乡美,并为雨来以后的脱险埋下伏笔。雨来勇敢地与敌人斗争,除了在夜校受到的爱国教育外,还来源于对美丽家乡的热爱,这样美丽的家乡,岂容敌人侵犯!第二三处可抓关键词体会人们对雨来的惋惜与不舍。第二处,不仅写出了白天芦花村景色优美,还写出太阳落下去以后,这里依然那么美。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生活着勤劳善良的村民们。他们多么希望这个好孩子仍然活着啊!第三处,看似写景,实际在写人们的心情,人们多么盼望雨来会突然出现在大家面前,仿佛连那河水都在静静地等待着,草窝里的虫子都在呼唤着雨来的名字。) 3.带着体会有感情地朗读三处景色描写。 4.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前后照应的地方,说一说。1.上一节课我们交流了文中的重要片段,品读了其中精彩的语言,小英雄雨来的形象在我们心中越来越清晰。你对雨来又有哪些新的认识呢? 2. 现在我们再回到文章中来,感受作者独特的语言魅力。迅速浏览课文,找一找文中描写景物的句子,说一说句子表达的效果,谈一谈你的体会。 (1)出示两处描写芦花的语段: 晋察冀边区的北部有一条还乡河,河里长着很多芦苇。河边有个小村庄。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黄绿的芦苇上好像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把这几十家小房屋都罩在柔软的芦花里。 太阳已经落下去。蓝蓝的天上飘着的浮云像一块一块红绸子,映在还乡河上,像开了一大朵一大朵鸡冠花。苇塘的芦花被风吹起来,在上面飘飘悠悠地飞着。 还乡河静静的,河水打着漩涡哗哗地向下流去。虫子在草窝里叫着。 两处描写芦花的语段给你什么相同的感觉? 通过对芦花的描写,感受到芦花村的美,让人感受到和平家园的美好。 继续体会,这两段给你什么不同的感觉? 描写景物也是为了表达人物的心情。心情不同,景物描写也就不同,第一部分白色的芦花给人的感觉是轻松活泼,第五部分云朵的红色让人联想到鲜血,联想到雨来的牺牲,此时人们的心情是沉重的。 再读三处景物描写,体会它们在文中的作用。 小结: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勾勒出芦花村的美丽景色,点明雨来的家乡美,也渲染了紧张的气氛,推动情节发展,刻画出雨来这一英雄人物形象。 3.有感情地朗读三处景色描写。 4.上节课咱们说到“前后照应”的写法,这几处景物描写也正起到了前后照应的作用,再看看文中哪些地方还运用了这种写法? (开头描写雨来游泳本领高与结尾写雨来在鬼子枪口下通过游泳逃生前后照应)能联系全文用几句话说说对雨来的认识。 能说出自己的感受,体会到不同的心情。 能分别说出三处景色描写的作用。 能有感情地朗读。 能找到至少一处。 活动意图说明:抓住文中三处描写还乡河景色的句子,通过联系上下文,抓关键词语,体会景物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环节二:补充阅读,比较“英雄”。(指向目标2)1.阅读资料,了解创作背景。 2. 快速默读《夜莺的歌声》《半截蜡烛》,谈谈自己的看法。1.补充阅读管桦创作“雨来”这一形象的资料。 2. 比较阅读《夜莺的歌声》《半截蜡烛》。 3.思考:你对“小英雄”又有了怎样的认识?想对他们说点什么吗? 能快速默读,把握主要内容。活动意图说明:通过补充阅读《夜莺的歌声》《半截蜡烛》两篇较长的文章,练习快速默读,把握主要内容,对比体会,加深对“小英雄”的认识,激发爱国情感。环节三:课后拓展,铭记“英雄”。(指向目标3)1.自主选择阅读小说或观看电影。 2.想想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应该像雨来学习什么,写几句话鼓励自己。1.课后阅读管桦的中篇小说《小英雄雨来》,或观看电影《小英雄雨来》。 2.活动:我和雨来比童年,我们也可以成为自己的英雄,写写自己的感受。 能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活动意图说明:通过和雨来比童年,感受不同时代的儿童不一样的成长经历,学习雨来的优秀品质,激励自己成长。
六、板书设计 小英雄雨来 景色描写:1.点明地点,埋下伏笔 2.渲染气氛,推动情节 3.刻画人物,表达情感
作业设计
1.把下面的词语搭配完整。
(   )的芦苇  (  )的白雪  (  )的苇絮   (  )的还乡河
(   )地跑   (  )地说   (  )地流    (  )地叫
2. 选择合适的关联词语填空。
宁可……也不……   无论……都……
虽然……但是……   即使……也……
(1)雨来(   )说出了李大叔的下落,敌人(   )不会放过他。
(2)雨来(   )牺牲自己,(  )说出李大叔的下落。
(3)(   )敌人使用多么残暴的手段,雨来(  )不会屈服。
(4) (   )雨来年纪小,(   )他与敌人斗争的决心十分坚定。
3. 补充名言警句。
(1)有志不在年高, 。
(2)天行健, 。
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死也不倒下
吉鸿昌同志是忠诚的共产党员,他坚决抗日,尽力为党工作。蒋介石恨死了他,把他逮捕了。
吉鸿昌被敌人从天津押解到北平。刚一下车,敌人就给他看了一份电报,上面写着“立刻处决”四个字,妄图吓唬他,要他投降。吉鸿昌看了,平静地说:“行啊!你们什么时候动手?”
有一次,反动头目何应钦亲自审问他,要他招出抗日活动的秘密。吉鸿昌把眼睛一瞪,大声说:“抗日是千百万中国人民的事情,有什么秘密!只有蒋介石和你们,跟日本人勾勾搭搭,尽干些祸国殃民的坏事,才有见不得人的秘密。”何应钦被骂得张口结舌,恼羞成怒。敌人用尽毒刑,把吉鸿昌打得遍体鳞伤。直到临死前一夜,吉鸿昌还在狱中宣传抗日。有人劝他休息一下,他说:“我就要永远地‘休息’了,你让我多说几句吧!”
就义那一天,吉鸿昌像出门散步一样,从容不迫地出发了,在刑场上,他对特务说:“告诉你们,我为抗日死,可不能跪下挨枪,我死了也不能倒下!”
“你说怎么办呢?”特务们有些害怕了。
“给我拿把椅子来,我得坐着死。”
椅子拿来了,吉鸿昌厉声地对郡个拿枪的特务说:“我为抗日而死,死得光明正大,不能在背后挨枪。”“那你说怎么办?”那个特务发抖地说。
“你在我眼前开枪。我要亲眼看到敌人的子弹是怎样打死我的。”
那个特务愣了一下,只好走到前面,发抖地举起枪。吉鸿昌瞪起两只大眼,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
枪响了,吉鸿昌同志为革命事业壮烈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但是,他那“死也不倒下”的英雄形象,却永远活在人们的心里。
(1)有人劝他休息一下,他说:“我就要永远地‘休息’了,你让我多说几句吧!”这句话中第一个“休息”指____________;第二个“休息”指 ______ ________ 。
(2)在文中用“ ”画出三处描写吉鸿昌神态的句子,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在文中做批注。
(3)这篇短文表现了吉鸿昌____________的精神。
5.把小英雄雨来的故事讲给身边的人听,或搜集其他抗日小英雄的故事,开展“英雄故事分享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