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学习目标
1.史料实证:通过图文、视频等史料,依据问题,了解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知道《红楼梦》的思想内容和研究价值,提升理解和归纳概括能力。
2.历史解释 史料实证:通过图文、视频等史料,了解昆曲、京剧的演变历程,知道明清戏曲艺术取得的成就与特色,探究清代文学艺术繁荣的原因。3.唯物史观 家国情怀:知道从思想主题和艺术表现手法两个方面鉴赏文艺作品的方法,激发阅读文学名著的欲望,提高鉴赏文艺作品的素质,涵养人文精神和健康审美情趣,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坚持文化自信。
“生于繁华,终于沦落”
一.文学名著——《红楼梦》
原因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文化的繁荣,清代的文学艺术取得很大的成就,小说创作大放异彩,戏剧表演也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印刷术的发展
①
②
③
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④
地位
清代的小说创作取得了空前的成就,其中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是曹雪芹的《红楼梦》。
初名《石头记》,曹雪芹生前基本定稿了前80回。后高鹗(è)续写了后40回,题名《红楼梦》,在乾隆晚期时排印面世。
作者
曹雪芹,名霑[zhān] ,出身于贵族世家,少年时曾享受过一段富贵豪华的生活。雍正时曹家被抄,彻底败落。曹雪芹移居北京西郊,穷困潦倒,温饱无着。他回顾自己家族由盛而衰的过程,对社会有了深刻的体验和清醒的认识,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写出了《石头记》。由于贫困交加,他不到50岁去世了。
《石头记》
曹雪芹像
阅读107页回答有关《红楼梦》的相关问题?
(1)时间:
(2)作者:
(3)续写者:
清朝
曹雪芹(定稿前80回)
高鹗(续写后40回)
(4)出版时间:
乾隆晚期
(5)地位:
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
1、《红楼梦》简介
一.文学名著——《红楼梦》
内容:
一条主线 四大家族
贾宝玉、林黛玉
的爱情悲剧故事
贾、史、王、薛
四大家族兴衰变化
3、主要内容
通过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变化,
揭示出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
一.文学名著——《红楼梦》
《红楼梦》以贵族青年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故事为主线,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变化
象征
贾府众人
统治阶级
象征
刘姥姥
被统治阶级
阶级矛盾
生活奢靡
生活贫苦
一.文学名著——《红楼梦》
《护官符》
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
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
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
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
壹
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
冤冤相报实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
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性命。
好一似食尽鸟投林,
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现实和尖锐矛盾,揭露了统治阶级的奢靡与丑陋
宣告了四大家族的彻底崩溃,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
贰
林黛玉
薛宝钗
贾元春
贾探春
史湘云
妙玉
贾迎春
贾惜春
王熙凤
贾巧姐
李纨
秦可卿
特点
结构严谨、层次清晰、语言精炼生动
思想性强、艺术性高
思想性
艺术性
中国古典小说巅峰
一.文学名著——《红楼梦》
特点:背景广阔、情节复杂、头绪纷繁、人物众多、结构严谨、层次清晰、语言生动、思想性强、艺术性高
5、影响
国内影响:虽然《红楼梦》被统治者列为禁书,但在民间却流传开来。后人对它的喜爱和评论经久不绝,渐形成了一种专门的学问——
国际影响:《红楼梦》已有18种文字,60多种译本,在世界各国发行。
红学
各个时期学者的研究《红楼梦》的著作
“开谈不说《红楼梦》,纵读诗书也枉然”
《红楼梦》的英文、德文、法文版
一.文学名著——《红楼梦》
《红楼梦》被译成多种文字,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文学名著。
探究:从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发展等多角度分析明清文学艺术繁荣的原因。
①政治上:国家统一,政治稳定;君主专制强化、统治日益腐朽导致人民不满情绪日益高涨;
②经济上: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对文化艺术的需求增加;
③文化上:市民文化的繁荣;明清时期实行文化专制政策导致知识分子寄情于文学创作;
④科技上:印刷术的普及;
⑤前代积累:小说本身具有趣味性,贴近现实生活。
史观: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治经济的反映。
贰 赏昆曲
1.背景
中国古代的戏曲艺术发展到清代,进入了一个更为繁荣的时期。清代的戏剧创作,紧密联系社会现实,反映人民的心声,受到大众的喜爱。其中,最有影响的是昆曲和京剧。
百戏之祖
国粹
二.“百戏之祖”——昆曲
①清代的戏剧创作,紧密联系社会现实,反映人民的心声,受到大众的喜爱。当时,观看戏剧已成为城乡民众的一种主要的文化活动。
②清朝时期的戏剧,剧种不断增多,剧目繁多,内容丰富多彩,表演艺术推陈出新,流派风格争奇斗艳,雅俗共赏。
衰败原因:
2.昆曲
发展历程
昆山腔
元末
明朝万历末年
成为全国性剧种
清朝前期
发展到顶峰
清中后期
走向衰落
2001年
被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特点
壹
貮
南曲清柔婉转
北曲慷慨激昂
诗词歌赋等文学形式
柔美的舞姿
代表作
《长生殿》
描写的是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故事。
《桃花扇》
借李香君和侯方域的故事,表现亡国之痛。
《牡丹亭》
描写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
明朝汤显祖的《牡丹亭》
清朝洪昇的
《长生殿》
清朝孔尚任的
《桃花扇》
衰落原因:
因循守旧、逃避现实、歌颂功德
二.“百戏之祖”——昆曲
3.发展历程
昆山腔
明朝万历末年:成为一个全国性的剧种。
清朝前期
清中后期
起源:昆剧、昆腔
发展
顶峰
衰落
2001年:被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汤显祖《牡丹亭》
衰落原因:因循守旧,作品庸俗;脱离大民众和现实生活。
苏州昆剧古戏台
清朝洪昇《长生殿》、孔尚任《桃花扇》
史观:文学艺术作品要服务于人民。
二.“百戏之祖”——昆曲
昆曲脸谱
昆曲代表
《牡丹亭》剧照
汤显祖的《牡丹亭》: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洋溢着追求个人幸福、呼唤个性解放、反对封建制度的浪漫主义理想。
《长生殿》剧照
洪昇的《长生殿》:描写唐明皇李隆基和杨贵妃的故事,叙事严谨,文词华美,音律严格,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佳作。
《桃花扇》剧照
孔尚任的《桃花扇》:借助秦淮歌妓李香君与侯方域的恋爱故事,表现出人民的亡国之痛,人物形象鲜明,情节起伏跌宕,词句谨严凝练。
叁 说京剧
昆曲
秦腔
京调
汉调
徽调
京剧流传广的原因:
①广大群众喜爱;
②皇室扶持;
③表演艺术家的创新完善
1.京剧
形成
①乾隆皇帝80岁寿辰时,来自南方的四大徽班先后到北京献艺
②道光年间逐渐成为新剧种“皮黄戏”,被称为“京戏”或“京剧”
流传原因
①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②得到皇室的扶持;③表演艺术家的不断创新
评价
分为生、旦、净、丑四行,与唱、念、做、打相结合。
京剧是中国的“国粹”之一,被誉为“国剧”。
生
旦
净
丑
京剧脸谱
三.“国剧”——京剧
阅读111页相关史事,考考你京剧知识知多少?
(1)角色划分:
生、旦、净、末、丑、武行、流行
(3)京剧脸谱:
生(男子)
老生,
小生,
武生。
旦(女子)
正旦,老旦,
花旦,武旦,
刀马旦……
净(花脸)
正净,
副净,
武净,毛净。
丑(丑角、三花脸)
文丑,
武丑,
铁丑。
(2)艺术手段:
唱、念、做、打
红脸
正直忠义
如关羽
白脸
奸诈狠毒
如曹操
黑脸
刚正耿直
如包拯
紫脸
智勇刚毅
如徐延昭
蓝脸
刚直勇猛
如单雄信
京剧、武术、医学、书法,并称为四大国粹
2.艺术特色:
三.“国剧”——京剧
清光绪年间《茶园演剧图》
乾隆年间“四大徽班”进京
京剧渗透人们的价值取向,具有社会教化的作用。
3.京剧
沈容圃绘《同光名伶十三绝》
画中是清朝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舞台上享有盛名的13位演员,都是京剧艺术重要的奠基者。
从左到右:
尚小云
梅兰芳
荀慧生
前排:
程砚秋
尚
梅
荀
程
三.“国剧”——京剧
昆曲与京剧艺术
知识拓展
大型典籍的编纂
清朝前期,统治者非常重视搜求、整理典籍和编纂图书的活动。康熙时期编纂的《康熙字典》,是一部大型的工具书,共收字47 000多个;《古今图书集成》共有1万余卷,内容广泛,涉及当时的主要学问。乾隆时期编纂的《四库全书》最为浩繁,总计近8万卷,近8亿字。文津阁《四库全书》现藏于国家图书馆,分装在 6 144 个书函中,摆放在 128 个书架上。这是《四库全书》现存唯一原架、原函、原书一体保存的版本。
三.“国剧”——京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 ——习近平
拓展探究:我们应该如何继承与发展传统文化?今天很多传统戏曲正在失传和消逝,后继乏人,我们应该怎样保护传统戏剧?提几点你的建议。
(1)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担负起传播与复兴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责任;弘扬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2)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加大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政策扶持;从少儿抓起等。
明清小说和戏剧有哪些共同点?什么原因造成的?说明了什么?
(1)思想内容上反封建的主题;时代背景上反映了封建社会走向衰落;作品上通俗化、大众化,迎合市民文化需求。
(2)君主专制的强化,实行文化专制政策;商品经济活跃,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和市民阶层壮大,市民文化的繁荣。
(3)史观: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治经济的反映。
课堂小结
1.地位:
2.作者:
3.内容:
4.认识:
5.特点:
6.影响: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红楼梦》
戏曲
昆曲
历程:
代表作:
京剧
历程:
发展原因:
清代成就最高、影响最远的小说,初名《石头记》
曹雪芹(前80回)、高鹗(后40回)
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四大家族兴衰
批判专制家长顽固势力,封建社会走向衰亡。
思想性强、艺术性高
文学名著,影响世界。形成“红学”
顶峰→清前期;衰落→清中期后,脱离大众和现实
(明)汤显祖《牡丹亭》
(清)洪昇《长生殿》、孔尚任《桃花扇》
乾隆时→四大徽班进京;道光帝时→(皮黄戏)京剧形成国粹之一,誉为国剧。生旦净丑、唱念做打
群众的喜爱,皇室的扶持,艺术家的创新
1.清朝前期,中国戏曲艺术出现了“花雅之争”。所谓“雅部”,指昆曲;而“花部”指昆曲之外的各种声腔剧种,花部剧本中大量的商人、市民成了剧中的主要人物。京剧的出现,它标志着“花雅之争”的结束,花部取得了决定性胜利,由此反映了( )
A. 社会等级观念的增强 B. 统治阶层旨趣的变化
C. 民众文化水平的下降 D. 市民阶层发展的必然
2.清廷从政治标准出发,多次颁布法令,对民间戏曲进行干预,禁唱词曲;同时,清政府尤其是乾隆后期又召集民间不同的戏班进宫演唱,供他享乐。清廷的上述做法( )
A.使京剧艺术带有强烈的阶级性 B.使京剧在当时具有雅俗共赏性
C.客观上为京剧产生提供了条件 D.改变了戏曲的教化和娱乐功能
3.《红楼梦》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此评价的最主要的依据是( )
A.它描述了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 B.它深刻鞭挞了封建制度的罪恶
C.它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 D.它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D
C
D
巩固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