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人教版必修一 第16课 抗日战争 教学设计
授课班级:高一(1)班
课时:1课时 类型:公开课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七七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抗战、日军侵华的滔天罪行、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史实。
(2)理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原因及 ( http: / / www.21cnjy.com )过程;比较分析抗战初期两个战场的抗战;全面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尤其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作用;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3)运用:结合当前时事分析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思考战争给中日两国带来的影响以及怎样理性的看待当前两国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播放有关录像、音乐、历史图片,创设历史 ( http: / / www.21cnjy.com )情境,让学生置身于抗日战争的特定背景中,去探究日军侵华和中国军民抗战这两方面的问题;通过提供材料让学生获取有效信息,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和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学习本课历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历史使命感,树立强国之志。
(2)中国人民的抗战是“民族抗战”,以此培 ( http: / / www.21cnjy.com )养和发扬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贡献。
二、 教学重难点
重点:全民族抗战对于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作用,抗日战争胜利的重大意义;
难点:分析日军侵华的原因,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三、 教学手段与方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讲述法,图片法,探究法,讨论法
四、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短片:首个国家公祭 ( http: / / www.21cnjy.com )日仪式。公祭日的设立不仅仅是为了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以及在日军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中国同胞,同时也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那么这节课就让我们重回那段中国人民为了反抗侵略,捍卫国家安危的伟大历史。由此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展示学习目标)
一、血腥野蛮的侵略
1.日本侵华事变:
(PPT)课件打出:
1931年,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
1932年,一·二八事变(进攻上海)
1932年,建立伪满洲国(东北沦陷)
1935年,华北事变(民族危机空前加深)
1937年,卢沟桥事变(全面侵华战争爆发)
过渡: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伪满洲国、华北事变、七七事变等侵华事变,
使得中国大片国土沦丧,中华民族到了最危 ( http: / / www.21cnjy.com )险的时候,那么,通过了解日本发动的一系列侵华战争,同学们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就是日本为何要侵略中国?(PPT)
历史原因:蓄谋已久,既定国策
现实原因:摆脱经济危机的冲击
时机有利:国共内战;国际绥靖政策
过渡:在这些因素的驱使下,日本对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发动了侵略战争。然而,日本帝国主义犯下的罪行不仅仅是侵略中国的领土,在侵略中国领土的过程中还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犯下了滔天罪行。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犯下了哪些滔天罪行?
2.日军滔天罪行:(PPT分别展示)
罪行之一:日军在1937年12月进行了南京大屠杀(播放南京大屠杀相关视频以及朗读南京大屠杀诗歌《凝视300000》,激发学生情感。
罪行之二:制造潘家峪惨案
罪行之三:成立731部队(播放有关视频)
二、不屈不挠的斗争
(PPT)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过程:
(1)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蒋介石接受了“停止内战,联共抗战”的主张;
(2)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共发表抗日通电,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表示准备抗战;
3)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国民党组织凇沪会战,八路军、新四军成立;
(4)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播放抗战歌曲《保卫黄河》,让同学们共同感悟那段历史。
1、全民族抗战
1)国民政府(正面战场):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和武汉会战。
意义:打破了日本侵略者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
结果:失去了华北、华中和华南等大片领土,导致了正面战场的大溃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原因:片面抗战路线
2)中国共产党(敌后战场):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建立抗日根据地,广泛开展游击战争。
中流砥柱: 1940年下半年进行自抗战以来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百团大战。
由国民政府和中国共产党开辟的两个战场相互配合、相互支援,为抗日战争的最终的胜利提供了重要保证。
3)国外战场:中国远征军还赴缅甸作战
过渡:在中国人民和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共同努力和沉重打击之下,一场八年的持久战争,终于以中国人民的胜利而宣告结束。
2、抗战胜利
(1)标志1945年8月15日宣告无条件投降
(2)原因
1) 日本:侵略性的、非正义的法西斯战争。
2) 中国: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是全民族的抗战(根本原因)
3)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有力配合和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持。
(3)地位与意义
国内:中国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完全胜利。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国际: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三、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日军侵华这段历史和欠下的累累血债?
胡锦涛主席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5周年纪念上的讲话——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本课小结】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 ( http: / / www.21cnjy.com )下的全民族抗战,中国军民经过八年的抗战,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并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抗日战争的胜利使中国人民彻底扭转了一百多年来在反抗外来侵略战争中屡败的局面,第一次取得了完全的胜利。抗日战争无论是在中国近代史上,还是在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史上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五、布置作业:新教材完全解读(课后练习)P87---P88
六、课堂练习
七、板书设计
抗日战争
一、血腥野蛮的侵略
1.日本侵华事变
2.日军的滔天罪行
二、不屈不挠的斗争
1、全民族抗战
2.、抗战胜利
三、以史为鉴 面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