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人教版必修一: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5-2016学年人教版必修一: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12-05 21:34: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5-2016学年人教版必修一: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教案
课标要求:
1、列举1894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华的史实
2、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
3、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识记:掌握1894~1901年间列强侵华的主要史实。掌握《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内容,识记在侵华战争中中国人民英勇反抗的事迹。
2、理解:理解掌握甲午战争以及八国联军侵 ( http: / / www.21cnjy.com )华战争爆发的背景。分析两个不平等条约对中国产生的影响。理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过程。分析列强在这两次侵略战争中所作所为或所持态度及其原因。
3、拓展:通过分析通过分析在这两次侵华战争中,中国人民的不同态度,认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与中国人民中爱国人士的不屈不挠英勇奋斗的精神。
过程与方法:
利用图片、文字、视频等资料,采用步步高的课 ( http: / / www.21cnjy.com )堂教学模式,在研读与阐释史料,问题探究,历史比较过程中实现本课教学目标。让学生体验感受历史,提高学生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两次侵华战争中清政府失败的分析,培养出学生学生的为民族崛起而奋斗的信念。
2、在两次侵华战争中,中国人民奋起反抗,借此史实培养出学生不畏强权的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
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
教材分析:
本节前承两次鸦片战争,后启资产阶级革命,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和作用。
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的对象是高一年级学生,经过初中三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通史学习,他们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作为十五六岁的孩子,他们感情充沛,爱憎分明,但由于他们的历史只是储备和对历史理论问题的理解能力还有限,所以教学中教师仍需根据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征,进行因势利导。
教学过程:
导入:多媒体展示《甲午大海战》的主题曲《深蓝》。
通过一曲悲壮的歌曲导入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设计意图:课堂导入力求体现“凝神、聚趣、启疑”的要求。
第一章:西风烈·东风恶——19世纪末的危机
多媒体展示材料,设计问题:
19世纪末的西方列强在忙什么?
这一时期的日本在忙什么?
这一时期的中国又在忙什么?
展示19世纪末世界大背景和中日两国的比较认识19世纪末的危机。
同学回答,老师进行总结,西方列强瓜分世界,对中国虎视眈眈;日本明治维新,国力强盛,蓄谋侵略中国;清朝政府却忙于祝寿。
设计意图:关于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初中教材对此没有具体涉及,针对高中学生的特点,教师应将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置于世界大背景中分析。
过渡:西方列强虎视眈眈,东方邻邦蓄谋不轨,等待中国的将会是怎样的命运呢?
第二章:甲午悲·庚子难——刻骨的1894和1900
首先利用地图和音频梳理一下甲午战争两个阶段的过程。
讲解旅顺大屠杀,激发同学们的悲愤的情绪。
介绍左宝贵和邓世昌的感人事迹。
设计意图:通过一系列图片的展示,感受日本侵略者的凶残和感悟中国人民中爱国人士的不屈不挠英勇奋斗的精神。
过渡:我们在缅怀英烈的同时,不禁发出了这样的疑问:日本,蕞尔小邦;大清,泱泱帝国。大国为什么会败给小国?
通过视频并结合三则材料,讨论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原因。老师总结制度之败 、腐朽之败、战略之败、民族精神之败。
小升华:只有根治腐败,国家才有希望,只有振奋民族精神,民族才能复兴,只有深化改革,社会才会进步。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阅读史料,分析问题的能力,并能从中得出理性认识。
过渡:甲午战争不是中国灾难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开始,更不是中国灾难的终结。六年之后,灾难再次降临。日本又与列强联合对中国发动了一场旨在灭亡中国的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通过视频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过程,体会中国人民的抗争精神。
过渡:两场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剜心之,加速了中国的国运凋零。
第三篇 民之痛·国之殇——无奈的国运凋零
《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内容由同学自主完成,屏幕展示表格对照,而对《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危害分析通过多媒体多种方式来帮助理解。
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认识到《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
通过比较分析《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不同,认识《辛丑条约》使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设计意图:在讲解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记忆方 ( http: / / www.21cnjy.com )法指导。《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内容和影响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师应结合条约内容,对比讲授分析。
小升华:历史是一个民族的精神给养,一个民族只有从刻骨铭心的历史教训中不断自省和反思,才能发展的更稳定,强大的更真实。
小结:思维导图,回顾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归纳所学知识,深化主题,化解难点,升华知识
感情升华:以百年甲午对比为主题进行升华。
课后巩固:
1.在《马关条约》中,最有利于列强对华经济扩张的条款是( C )
A.开辟新的内河航线 B.在苏杭富庶地区开放新的通商口岸
C.允许日本在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D.给予日本巨额赔款
2.曾以清光绪帝名义发布的《罪己诏 ( http: / / www.21cnjy.com )》称:“今兹议约,不侵吾主权,不割吾领土,念列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文中的“议约”是指( C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3.《辛丑条约》中最能说明清王朝已成为洋人的朝廷的是( C )
A.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B.外国侵略者控制京津地区
C.清政府镇压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革命运动
D.在北京设立“使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