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人教版必修一:第13课 辛亥革命 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教学思路】《辛亥革命》是人教版高中历 ( http: / / www.21cnjy.com )史教科书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3课,所述内容为1911年“辛亥革命”,此次革命是近代中国求民主求富强历史潮流中的重要一波,在近代中华民族反侵略求民主的历程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展示了有担当意识的先进分子为国家为民族勇于奋斗,敢于奉献的民族精神。上课前我做了精心的准备和构思,在构思和设计这堂课时,我将求民主、求富强作为教学主题立意。确立这一主题立意主要是基于辛亥革命在中华民族求民主、求独立、求富强过程中的历史地位,及革命过程中资产阶级所提的民主思想和反专制的民主行动。据主题立意和课标要求,我对教材内容进行了补充和整合,以影片为线索重构为四个教学环节,即序幕、开演、高潮和落幕。各个环节教学都围绕立意展开,以实现立意为诉求。同时运用电影《辛亥革命》将四个环节紧凑的串联起来。课时教学结尾处,引用林觉民《与妻书》片段升华情感提升立意。最后在孙中山的名言中意味深长地结束教学。为克服多媒体教学的局限同时也为提高课堂效率,课前我将印制好的“课堂学习材料”提前发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综合运用多种方法,例如在分析《临时约法》时就充分运用了比较分析法。在评价辛亥革命时,不寓于已有定论。首先展示曾有的认识和评价让学生意识到受立场、时代的局限,对同一历史事件的认识和评价会有很大差异;接着引入现代学者的学术观点,让学生掌握评价历史事件的三个基本要点,一是依据史实材料;二是放在历史的大背景下进行;三是要有正确的历史观;最后由学生依据材料完成对辛亥革命意义的评价。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逐步认识到对历史事件的认识评价不是一锤定音的事,每一次评价都是向真实历史迈进的一步。通过评价逐步揭示历史真相,探索历史规律,寻找历史启迪。
【教学方法】刚入高中不久的高一学生学习积极 ( http: / / www.21cnjy.com )性高,爱好广泛但逻辑推理能力还有待提高。依据学情和教材特点,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引下充分发挥教师的主题作用和学生的主导作用,采用如下方法展开教学:设置疑问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本,借助多媒体和学案呈现材料,创设情境。在情境中生成问题,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完成新课学习。
【教学重点】《临时约法》的颁布,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对辛亥革命的评价。
【教学过程】
上课前将“课堂学习材料”分发到每位同学手中,“课堂学习材料”内容见附件。
一 、新课导入
教 师:同学们之前我说过,其中考试成绩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进步我会送大家一份礼物。现在成绩揭晓大家进步很大,首先恭喜同学们,当然老师也不食言,要送给大家的礼物带来了,什么礼物呢?是同学们喜欢的一部电影大片。
PPT:成绩进步,送上大片
教师:哪部影片呢?请同学们先看看这部影片的阵容。
PPT:大片总导演:成龙
大片执行导演:张黎
大片主要演员:成龙 胡歌 李冰冰 赵文瑄 陈冲
教 师:是的,有同学已经 ( http: / / www.21cnjy.com )猜到了。这就是辛亥革命100周年之际上映的历史大片《辛亥革命》,那么当年那场革命是怎么发生的呢?下面就让我们在观看大片中一起去回顾一百多年前那场波澜壮阔的革命,一起去缅怀为民主为富强而不懈斗争的革命先烈吧。
【设计意图】从现实场出发,抓住学生的兴奋点,唤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借助影视材料顺畅地引入课文的学习。
二、新课展开
PPT:人教版历史必修一
第13课 辛亥革命
【课标要求】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PPT:一、民主大片——辛亥革命的序幕
播放视频影片《辛亥革命》片段 ( http: / / www.21cnjy.com )(18秒—1分6秒)时长约48秒。画面是一组近代中国遭列强涂炭的镜头,包括:时局图、八国联军侵华、国人被虐杀等,画面昏暗黑白色调,背景音乐低沉、压抑。字幕文字“自一八四零年鸦片战争始,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华民族承受着巨大的屈辱和灾难。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国家濒临灭亡。二十世纪初叶,革命成为时代潮流,清王朝风雨飘摇。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党人提出民主独立,民主自由与民生幸福的社会理想,并为此英勇悲壮地实践。公元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应运而生……”
教师:同学们,现在请大家抬起头闭上眼睛…..看完刚才的视频后,你能感触到近代中国经历着怎样的命运?老百姓过着怎样的生活?
预设学生:国家被人侵略,主权遭受破坏…….老百姓被杀戮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教 师:是这样的,自鸦片战争后列 ( http: / / www.21cnjy.com )强的侵略步步紧逼,腐朽的清政府无力抗击外来入侵,只知鱼肉人民。人民发起的多次反侵略求民主的运动先后失败。民族矛盾阶级矛盾的加剧使清政府的反动本质逐渐暴露,日渐成为先进中国人无法接受的政府,成为要被推翻的政府。
【设计意图】借助影片镜头将学生引入到革命发生前的历史情境中,在当时特定的情境中去感受去思考….
PPT:
教 师:要推翻清政府不是那么容易的事,需要具备什么条件?这些条件在20世纪初是否已经具备呢?
预设学生:要具备经济条件、阶级条件和思想条件…….20世纪初这些条件已逐步具备…….
教 师:同学们谈的很好,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见证革命力量的酝酿。
PPT:一、民主大片——辛亥革命的序幕
思考:推翻专制清政府条件具备了吗?
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比 ( http: / / www.21cnjy.com )较迅速的发展。1901年至1911年,全国新设立的厂矿有320多家,资本总额1亿多元,是以前三十余年的两倍多。 ——人教版《中国近现代史》(上册)
追问: 你从材料获取的信息是什么?其与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有什么联系?
结论: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经济条件
教 师:你从材料获取的信息是什么?其与辛亥革命爆发有什么联系?
预设学生: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较快发展…….革命的经济条件已具备……
教 师:是这样的,甲午战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 ( http: / / www.21cnjy.com )间设厂的限制,民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发展,民族资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那么不断强大起来的资产阶级一定会起来革命吗?
预设学生:不一定,他们还需思想的觉悟,还需认清清政府的本质…….
教 师:同学们分析的非常好,实际上20世界初革命思想已广泛传播,先进的中国人正在觉醒。
PPT:一、民主大片——辛亥革命的序幕
邹容:《革命军》(图片),陈天华:《警世钟》(图片),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图片)
结论: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思想条件
教 师:哪位同学给我们谈谈革命者邹容的主要思想?
预设学生1:他揭露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号召推翻清朝统治,建立独立、民主、自由的“中华共和国”……
教 师:概括的很好,资产 ( http: / / www.21cnjy.com )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让许多先进分子觉悟了,让革命的思想条件具备了。但觉悟了的人们还需要组织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强大的战斗力,他们有没有组织起来呢?
学 生:思考中……搜索中…….
PPT:一、民主大片——辛亥革命的序幕
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兴中会(图片)
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图片)
结论: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组织条件
教 师:同学们,大家在课件上看到了什么?这意味着什么?
预设学生:兴中会、同盟会成立,意味着革命力量已经有了自己的组织。资产阶级开始组织起来……
教 师:同学们说的非常 ( http: / / www.21cnjy.com )好,1905年同盟会成立确立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成为领导革命的中坚力量,并先后领导了1907年5月的黄冈起义、6月的七女湖起义、9月的防城起义、10月的镇南关起义和1908年2月的钦州起义、4月的河口起义等起义。积累了革命经验为领导发动更大规模的起义做了军事准备。
PPT:一、民主大片——辛亥革命的序幕
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思想准备:清末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组织准备: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
军事准备:革命党人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
【设计意图】在分析史料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的发生不是历史的偶然,是两大矛盾激化的产物,是先进中国人追求民主追求进步的结果。
教师:在各项革命条件已成熟的情况下,可 ( http: / / www.21cnjy.com )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而发生在四川的保路运动就成了革命的东风,吹起了武昌首义,吹起了辛亥革命。下面就让我们在观看大片中见证辛亥革命的发生。
PPT:二、民主大片——辛亥革命的开演
播放视频电影《辛亥革命》片段(32分2 ( http: / / www.21cnjy.com )8秒—35分6秒)时长约1分38秒,画面武昌起义。字幕文字:“公元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晚,在清政府残酷清剿面前,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打响起义第一枪,敲响了清王朝覆灭的丧钟,史称武昌起义。”
【设计意图】简单了解革命过程,在过程中,认识革命党人为民主为共和而前赴后继。
教师:武昌首义后,革命形势不断高涨 ( http: / / www.21cnjy.com ),许多省份宣布脱离清政府而“独立”,推动革命向高潮发展,标志革命高潮到来有两件事,一是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的成立。下面让我们来完成课件上的填空。
PPT:三、民主大片——辛亥革命的高潮
1、中 华 民 国 成 立(图片)
时 间: _____ 国 都: _____ 国 旗: _____ 纪 元 :_____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图片)
思考:革命党颁行《临时约法》的直接目的是什么?根本目的又是什么?
预设学生2:完成填空。
教 师:标志革命高潮到来的第二件事是《临时约法》的颁布,请大家继续观看大片……
播放视频电影《辛亥革命》片段(1小手38 ( http: / / www.21cnjy.com )分48秒—1小时39分36秒)时长约49秒,画面内容:孙中山和黄兴讨论着手制定《临时约法》。孙中山说:“你说的对,我想了很久,我们需要尽快着手制定《临时约法》,谁做一届总统并不重要,我们要建立的是一个制度,制约的不仅仅是袁世凯,而是所有妄想做皇帝梦的人…….”。字幕(旁白):文深知诸位同志,对我辞职一事颇为质疑,可是清除两千年来封建专制之余毒,非一朝一夕所能为,恳清诸位同志勿执着于一职一位之得失,而应致力创建深入人心法律捍卫之革命制度。
教 师:看完视频后请回答,革命党颁行《临时约法》的直接目的是什么?根本目的又是什么?
预设学生3:直接目的限制袁世凯,防止他独裁专制……
预设学生4:根本目的建立保障民主的制度…….
教 师:同学们理解的非常好,下面就 ( http: / / www.21cnjy.com )让我们一起来品读一下《临时约法》,探究一下它是如何防止独裁保障民主的?请大家阅读“课堂学习材料”第一组,材料如下:
材料1:1912年中华民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二章 全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等自由,有选举被选举等权利。
第三、四、六章 参议院行使立法权;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行使行政权;司法权由法院独立行使。
第五章 国务员(内阁总理)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材料2:1908年清政府《钦定宪法大纲》
第一部分 君上大权
第1—7款 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万世一系,永永尊戴;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钦定颁行法律及发交议案之权;召集、开闭、停展及解散议院之权;设官制禄及黜陟百司之权;统率陆海军及编定军制之权;宣战、讲和、订立条约及派遣使臣与认受使臣之权。
第10—12款 总揽司法权 ( http: / / www.21cnjy.com ),司法之权操诸君上;发命令及使发命令之权;在议院闭会时,遇有紧急之事,得发代法律之诏令,并得以诏令筹措必需之财用。
材料3:美国1787年宪法
第一,立法权归于国会。主要包括①国会实 ( http: / / www.21cnjy.com )行两院制;②参议院、众议院的选举规则;③立法权归于国会,法律的实施经总统批准;④国会拥有宣战权;⑤参议院对总统任命权、缔结条约的审批权;⑥在职官员不得成为国会议员。
第二,行政权归于总统。①包括总统的民间直接 ( http: / / www.21cnjy.com )选举;②总统的国内行政权力、外交权力和行政立法权力三方面进行阐述。③总统在国家机器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第三,司法权归于联邦法院。主要包括法官的来源及其联邦法院的权力
学生:阅读“课堂学习材料”第一组的三则材料。
教 师:材料1与材料2比较:《临时约法》有何进步?这种进步反应出该法制定有着怎样的意义?
预设学生5:强调主权在民、体现出民主的精神、初步确立了民主的制度……
预设学生6:这种进步具有反封建专制的进步意义…….
教 师:同学们分析的非常好 ( http: / / www.21cnjy.com ),再请大家将材料1与材料3进行比较,《临时约法》与1787年美国宪法有何相似之处?这种相似反映出该法怎样的性质?
预设学生7:都实行三权分立,都意在捍卫民主反对专制……
预设学生8:反映出《临时约法》是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
【设计意图】通过两组材料对比,引导学生认识《临时约法》的性质及该法的颁行的历史意义。学生亦可在对比中习得比较分析的方法。
教 师:同学们理解的非常好,大家看到 ( http: / / www.21cnjy.com )《临时约法》通过分权与制衡来捍卫民主的事实。那么资产阶级革命党人试图以它捍卫革命成果,维护民主的美好愿望能不能顺利实现呢?请大家继续观看大片。
PPT:民主大片——辛亥革命的谢幕
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图片)
遗憾:辛亥革命未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播放视频电影《辛亥革命》片段(1小时47分25秒—1小时47分58秒)时长约33秒,画面内容:袁世凯剪辫就任临时大总统。
教 师:袁世凯一个封建官僚,做了革命 ( http: / / www.21cnjy.com )党人建立的中华民国最高领导人。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辛亥革命结束了,而且是带着遗憾结束的。百年后当我们再回首那段惊心动魄的革命历史时,我们该如何评价它呢?……….其实过去的百年中有许多人发表过对它的看法,下面请大家阅读“课堂学习材料”第二组,材料如下:
材料4:1919年8月,毛泽东在《民众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联合》一文中指出:“辛亥革命似乎是一种民众的联合,其实不然。辛亥革命,乃留学生的发踪指示,哥老会的摇旗唤呐,新军和巡防营一些丘八的张弩拔剑所造成的,与我们民众的大多数,毫没关系。”民众是赞成、拥护辛亥革命的,“但不曾活动,他们也用不着我们活动” ——《毛泽东早期文稿》湖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389~390页
材料5:1991年,辛亥革命80周年纪念大会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北京隆重举行,党和国家主要领导江泽民、杨尚昆、李鹏、万里等5000多人参加。会上时任国家主席杨尚昆作了讲话,“虽然辛亥革命没有能使中国真正成为一个独立的民主国家,但是,它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伟大的里程碑,是在比较完全的意义上开始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为以后的一系列历史发展开辟了道路。”——《新华月报》1991年第10期第19页
学 生:阅读“课堂学习材料”第二组材料4材料5。
教 师:同学们,共产党人对辛亥革命的评价给我们以什么启示?
预设学生9:要辩证地看待一个历史事件,既要看到其局限,又要看到其正面的历史影响……..
【设计意图】通过史料阅读,引导学生认识到分析评价历史事件要坚持辩证的思想。
教 师:大家说的很在理,现在请大家接着阅读“课堂学习材料”第三组,材料如下:
材料6:代表会议指出中国人民的革命斗 ( http: / / www.21cnjy.com )争(辛亥革命)具有世界意义,因为它将给亚洲带来解放,使欧洲资产阶级的统治遭到破坏。 ——《列宁斯大林论中国》人民教育出版社,1965年版,第6页。
材料7: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纳散尼尔·佩弗 ( http: / / www.21cnjy.com )(Nathaniel Petter)说:“1911年的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那一种共和政体是一个大失败,因为它在中国的历史、传统、政治经历、制度、天性、信仰观念或习惯中毫无根据地。它是外国的、空洞的,是附加在中国之上的。它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快就被除去。它不代表政治思想,只是政治思想的一幅漫画,一幅粗糙的、幼稚的、小学生的漫画…….”
学 生:阅读“课堂学习材料”第三组材料6材料7。
教 师:第三组两段材料对辛亥革命的评价完全不同,这种不同说明了什么?请同学们讨论一下。
预设学生10:说明不同时代的人对同一历史事件的评价不同…….
预设学生11:说明不同国家不同立场的人对同一历史事件的认识不同……..
【设计意图】借助历史史料的启迪,学生认识到评价认识历史事件会受到时代、立场、史学观的影响。
教 师:是的,对历史事件的评价很容易受 ( http: / / www.21cnjy.com )到评价者所持立场、史学观和所处时代的影响。那么我们怎么做才能更客观地评价辛亥革命呢?请大家阅读“课堂学习材料”第四组,材料如下:
材料8:2011年辛亥革命100周 ( http: / / www.21cnjy.com )年前后,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教授旗帜鲜明地提出,盘点辛亥,要看“三个百年”。他指出,应该将辛亥革命研究扩充到“上下三百年”,“除了回望辛亥之前一百年,辛亥以来一百年,下一个一百年也要纳入视野”,这是因为“辛亥革命是人类历史长河中的一个部分——如果没有从大历史里观察辛亥的气度和境界,写出的历史是有局限的,也必然不能完整地认识辛亥的意义和价值”
早在1991年辛亥革命80周年之际,中山大学历史系林家有教授就著文指出,应从社会变迁的角度去认识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发展带来的深刻影响。
学 生:阅读“课堂学习材料”第四组材料8。
教 师:依据材料8观点,从社会发展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角度看,在历史的长河中辛亥革命有何意义呢?…….现在请同学们再阅读“课堂学习材料”第五组从中寻找答案,材料如下:
材料9:1912—1919年,中国新建 ( http: / / www.21cnjy.com )厂矿企业达470多家,投资近1亿元,加上原有扩建新增资本达1.3亿元以上,相当于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中国工厂使用的蒸汽动力,约增加1倍。
——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
材料10:1915年,袁世凯 ( http: / / www.21cnjy.com )公开复辟帝制,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83天后,被迫取消帝制。1917年,军阀张勋拥戴清朝废帝溥仪登基,在全国人民的怒斥声中,12天后复辟丑剧草草收场。
——据人教版《中国近现代史》
材料11:民国建立后,中央 ( http: / / www.21cnjy.com )集权政治体制的倒台,引发了以传统政治为基础的旧有伦理与价值体系的松动,男人剪辫子、女人放足、青年离家、自由恋爱、神位被黜、洋货畅销、西学昌盛…….
——张岂之《中国历史 晚清民国卷》
学 生:阅读“课堂学习材料”第五组三则材料。然后讨论交流展示自己寻找的答案…….
预设学生12:辛亥革命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预设学生13:辛亥革命使得封建专制无容身之地,使得民主、共和、自由、平等的思想深入人心……..
预设学生14:辛亥革命还引发社会生活的变革…….
教 师:同学们分析的很到位,下面让我们一起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做个小节,请看多媒体。
PPT:四、民主大片——辛亥革命的谢幕
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经济: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政治:推翻清政府结束封建君主专制
思想: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社会:社会生活发生改变,渐趋文明
教 师:同学们,其实辛亥革命的意义远不止此。下面请大家看革命志士林觉民在黄花岗起义前给自己新婚妻子留下的遗书。
PPT:四、民主大片——辛亥革命的谢幕
《与妻书》
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 ·····吾至爱汝, ( http: / / www.21cnjy.com )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 ······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林觉民
谈一谈:从这段文字中我们读 到了什么? ———— 伟大的民族精神
同学们:辛亥革命已经谢幕,但中国人民追求民主、
富强的民族精神永远不会谢幕!
教 师:(请学生朗读《与妻书》后)请大家谈谈,从这段文字中我们读到了什么?
学 生:相互交流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
预设学生15:林觉民为天下人幸福而牺牲自己的幸福……
预设学生16:林觉民为天下人谋幸福的强烈责任心…….
教 师:大家说的都有各自的道理,老师以为从 ( http: / / www.21cnjy.com )这段文字中我们读到了敢于担当,乐于奉献的伟大民族精神。同学们,辛亥革命已经谢幕,但敢于担当的中国人追求民主、富强的民族精神永远不会谢幕。最后让我们一起在中山先生的名言中共勉,结束本课的学习。
PPT:四、民主大片——辛亥革命的谢幕
惟愿诸君将振兴中华之责任,置之于自身之肩上。 ——孙中山(图片)
【设计意图】借助《与妻书》和孙中山名言,升华情感提升立意,铿锵有力地结束新课学习。
三、教后反思
教学结束后,结合学生的反馈,我对教学过程进行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全面反思。一些设计值得保持;一些设计需要重新谋划。值得保持的是,教学始终在新课程理念指引下进行,紧紧围绕主题立意“求民主”展开,以实现立意规划全篇。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双向作用。坚持开放教学,民主教学。引导学生进行发现式学习。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合作探究解决问题。课堂学习氛围浓厚,学生能积极主动地融入到历史情境中去,能积极思考和回答问题,部分答案充满智慧很有见地。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反应效果良好。需要重新谋划的有,(一)课堂教学推进快,学生阅读量大,对一些问题来不及深入思考,基础薄弱的同学更会感觉到学习的吃力。这需要以后设计教学时,更大胆地取舍整合教学内容,精炼语言,同时加强课外辅导。(二)设计与生成不能完全一致,往往预设有余而生成不足。例如,教学最后一环节,引入《与妻书》片断,升华情感提升立意时,明显感觉学生的情感未能与林觉民曾有的情感产生共鸣。未能如预设顺利生成伟大的民族精神。这需要课前课中做好背景烘托,精细化设计,如提前录制好有感情地朗诵音频等。同时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另外,师生互动过程中,学生对情境中的设问尽管回答很积极但时常答不到“点子”上去,与预设有差距。这需要对学生加强思路引领同时优化设问。(三)影视入教学是否合适,历史教学还历史以真实的特质,会让影视入课遭到批驳。批驳者担心的是历史教学的“失真”。对此,本人也心有余悸。但又想到影视的运用能极好地调动学习积极性,能有效地整合资源实现教学立意,在不违背基本史实的情况下也便用了。
总之,历史的教与学求的是历史的“意”,“意”在设计中实践中反思中…..在再实践再反思中…..历史教学的“意”也既在于此。
附件:
课堂学习材料
第一组材料
材料1:1912年中华民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二章 全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等自由,有选举被选举等权利。
第三、四、六章 参议院行使立法权;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行使行政权;司法权由法院独立行使。
第五章 国务员(内阁总理)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材料2:1908年清政府《钦定宪法大纲》
第一部分 君上大权
第1—7款 大清皇帝统 ( http: / / www.21cnjy.com )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钦定颁行法律及发交议案之权;召集、开闭、停展及解散议院之权;设官制禄及黜陟百司之权;统率陆海军及编定军制之权;宣战、讲和、订立条约及派遣使臣与认受使臣之权。
第10—12款 总揽司法权, ( http: / / www.21cnjy.com )司法之权操诸君上;发命令及使发命令之权;在议院闭会时,遇有紧急之事,得发代法律之诏令,并得以诏令筹措必需之财用。
材料3:美国1787年宪法
第一,立法权归于国会。主要包括①国会实行两 ( http: / / www.21cnjy.com )院制;②参议院、众议院的选举规则;③立法权归于国会,法律的实施经总统批准;④国会拥有宣战权;⑤参议院对总统任命权、缔结条约的审批权;⑥在职官员不得成为国会议员。
第二,行政权归于总统。①包括总统的民间 ( http: / / www.21cnjy.com )直接选举;②总统的国内行政权力、外交权力和行政立法权力三方面进行阐述。③总统在国家机器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第三,司法权归于联邦法院。主要包括法官的来源及其联邦法院的权力
追问1:材料1与材料2比较:《临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约法》有何进步?这种进步反映出该法制定有着怎样的历史意义?材料1与材料3比较:《临时约法》与美国1787年宪法有何相似之处?这种相似反映出该法怎样的性质?
第二组材料
材料4:1919年8月,毛泽东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民众的大联合》一文中指出:“辛亥革命似乎是一种民众的联合,其实不然。辛亥革命,乃留学生的发踪指示,哥老会的摇旗唤呐,新军和巡防营一些丘八的张弩拔剑所造成的,与我们民众的大多数,毫没关系。”民众是赞成、拥护辛亥革命的,“但不曾活动,他们也用不着我们活动” ——《毛泽东早期文稿》湖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389~390页
材料5:1991年,辛亥革命80周年纪 ( http: / / www.21cnjy.com )念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党和国家主要领导江泽民、杨尚昆、李鹏、万里等5000多人参加。会上时任国家主席杨尚昆作了讲话,“虽然辛亥革命没有能使中国真正成为一个独立的民主国家,但是,它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伟大的里程碑,是在比较完全的意义上开始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为以后的一系列历史发展开辟了道路。”——《新华月报》1991年第10期第19页
追问2:共产党人对辛亥革命的评价给我们以什么启示?
第三组材料
材料6:代表会议指出中国人民的革命 ( http: / / www.21cnjy.com )斗争(辛亥革命)具有世界意义,因为它将给亚洲带来解放,使欧洲资产阶级的统治遭到破坏。 ——《列宁斯大林论中国》人民教育出版社,1965年版,第6页。
材料7: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纳散尼尔·佩 ( http: / / www.21cnjy.com )弗(Nathaniel Petter)说:“1911年的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那一种共和政体是一个大失败,因为它在中国的历史、传统、政治经历、制度、天性、信仰观念或习惯中毫无根据地。它是外国的、空洞的,是附加在中国之上的。它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快就被除去。它不代表政治思想,只是政治思想的一幅漫画,一幅粗糙的、幼稚的、小学生的漫画…….”
追问3:国外对辛亥革命的评价是否相同?
第四组材料
材料8:2011年辛亥革命100周年前 ( http: / / www.21cnjy.com )后,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教授旗帜鲜明地提出,盘点辛亥,要看“三个百年”。他指出,应该将辛亥革命研究扩充到“上下三百年”,“除了回望辛亥之前一百年,辛亥以来一百年,下一个一百年也要纳入视野”,这是因为“辛亥革命是人类历史长河中的一个部分——如果没有从大历史里观察辛亥的气度和境界,写出的历史是有局限的,也必然不能完整地认识辛亥的意义和价值”
早在1991年辛亥革命80周年之际,中山大学历史系林家有教授就著文指出,应从社会变迁的角度去认识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发展带来的深刻影响。
第五组材料
材料9:1912—191 ( http: / / www.21cnjy.com )9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达470多家,投资近1亿元,加上原有扩建新增资本达1.3亿元以上,相当于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中国工厂使用的蒸汽动力,约增加1倍。
——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
材料10:1915年,袁世凯公开复 ( http: / / www.21cnjy.com )辟帝制,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83天后,被迫取消帝制。1917年,军阀张勋拥戴清朝废帝溥仪登基,在全国人民的怒斥声中,12天后复辟丑剧草草收场。
——据人教版《中国近现代史》
材料11:民国建立后,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倒台,引发了以传统政治为基础的旧有伦理与价值体系的松动,男人剪辫子、女人放足、青年离家、自由恋爱、神位被黜、洋货畅销、西学昌盛…….
——张岂之《中国历史 晚清民国卷》
追问4:据以上三则材料分析,辛亥革命有何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