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5-28 06:59: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0课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姓名: 班级:
一、单选题
1.下面是1966~2002年《人民日报》报道的英模人物行业分布数据统计表。对材料中变化解读正确的是( )
项目 年份 工业 商业服务业 农林牧副业 科教文卫系统 部队公安系统 机关单位 合计
1966~1976 小计 140 63 62 187 238 206 896
比例 15.63% 7.03% 6.92% 20.87% 26.56% 22.99% 100%
1977~2002 小计 633 583 398 950 719 790 4073
比例 15.54% 14.31% 9.77% 23.32% 17.65% 19.40% 100%
A.彰显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新风尚 B.转变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C.符合以精神文明建设为中心的要求 D.顺应了经济现代化建设需要
2.如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部分内容摘录,该法的实施( )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一九五〇年四月十三日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原则 第一条废除包办强迫、男尊女卑、漠视子女利益的封建主义婚姻制度…… 第二条禁止重婚、纳妾。禁止童养媳。禁止干涉寡妇婚姻自由。禁止任何人藉婚姻关系问题索取财物。 第二章结婚 第三条结婚须男女双方本人完全自愿,不许任何一方对他方加以强迫或任何第三者加以干涉。
A.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 B.顺应了土地改革的时代需求
C.根除了封建婚姻观念 D.巩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成果
3.1979年7月,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若干规定的决议》,同意县和县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设立常务委员会,并取消了“革命委员会”的名称,改为“人民政府”;将县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改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这些修正( )
A.吸取了文革的历史教训 B.是政治体制的重大变革
C.推动了基层民主的发展 D.利于推动对外开放进程
4.1979年7月1日,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人民法院组织法》《人民检察院组织法》《刑法》《刑事诉讼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等七部法律(“一日七法”)。这反映了( )
A.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确定 B.新中国法制建设的起步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D.政治经济建设对法制的迫切需求
5.1979年7月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若干规定的议案:同意县和县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设立常务委员会,将地方各级革命委员会改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将县的人民代表大会改为由选民直接选举,将上级人民检察院同下级人民检察院的关系由监督改为领导。这一规定( )
A.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B.推动了基层民主法制化
C.吸取了历史经验教训 D.落实了依法治国战略
6.下图所示是2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部分目录内容。由此可知,该法典( )
第一编总则 第二编物权 第一章基本规定 第二章自然人 第三编合同 第三章法人 第四章非法人组织 第四编人格权 第五章民事权利 第六章民事法律行为 第五编婚姻家庭 第七章代理 第八章民事责任 第六编继承 第九章诉讼时效 第十章期间计算 第七编侵权责任
A.初步奠定了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基础 B.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C.使广大人民群众平等权益得到切实保障 D.是与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制度安排
7.图1、图2分别是《人民画报》1955年、1957年的年度封面照片。它们体现出( )
A.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B.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
C.崇尚劳动、艰苦创业的时代风貌
D.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成就
8.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国家启动了“普法”工程。作为影响力巨大的电视传媒,利用媒介优势开展法制宣传和教育,开办各种各样的法制节目,甚至有的电视台还开办了法制频道,这些节目和频道的满意度也非常高。这些做法( )
A.增强了民众的法制认同感 B.拓宽了执法的途径
C.确保了社会的公平和公正 D.丰富了法律的内涵
9.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相契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人民正在进行的奋斗相结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需要解决的时代问题相适应。这段讲话的主旨是( )
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良性发展
B.只有依托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才能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C.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与传统文化、时代要求相互融合适应
D.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心环节
10.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文献有:1912年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31年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颁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以及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对上述文献的相同点,认识正确的是这主要反映了( )
A.阶级斗争决定了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成果能否实现
B.说明阶级基础和社会环境是实现民主政治的前提
C.都是民主与专制长期斗争的结果
D.都借鉴吸收了欧美民主政治建设的精华
11.1996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要求“反对见利忘义、唯利是图,形成……社会主义义利观,形成健康有序的经济和社会生活规范”。该要求在当时主要是为了( )
A.完善市场经济体系 B.深化改革开放
C.提高社会经济效益 D.践行以德治国
12.人民教师张桂梅,为改变贫困地区女孩失学辍学状况,创建了一所免费招收贫困女生的高中。她用知识改变贫困山区女孩命运,用爱心和智慧点亮乡村女孩的人生梦想。张桂梅老师被授予“时代楷模”称号主要是( )
A.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B.凝聚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
C.推动了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 D.推进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工程
13.新中国成立以来分别于1954年、1962年、1979年、2002年四次启动民法典编纂工作,但因各种原因而未能取得实际成果。2020年5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这部法典的编纂( )
A.符合人民的利益和愿望 B.反映无产阶级专政本质
C.适应民族复兴历史要求 D.顺应世界发展必然趋势
14.国家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协同发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以下反映我国从“以德治国”高度进一步规划思想道德建设的是( )
A.1994年《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
B.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C.2001年《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D.2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15.新中国成立初期,各级政府果断禁绝娼、赌、毒等社会痼疾,迅速涤荡了旧社会留下的污泥浊水。与此同时,党领导开展了广泛的关于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政治理论学习和思想改造运动,开展了大规模扫盲和扫除封建迷信、改革陈规陋习等移风易俗活动。新中国改革陈规陋习( )
A.利于塑造社会新文明 B.旨在推动政治理论的学习
C.配合了抗美援朝战争 D.为社会主义建设奠定基础
参考答案:
1.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66~2002年(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以来报道涉及的英模行业相比于改革开放前,商业服务业、农林牧副业以及科教文卫系统的占比和人数都明显提高,这折射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劳模评选适应了改革开放以来现代化建设的需要,D项正确;“人民当家作主”无法反映出改革开放前后的变化,排除A项;B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反映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要求,而非以精神文明建设为中心,排除C项。故选D项。
2.D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0年(中国)。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新民主主义革命强调反封建等内容,婚姻法的实施,废除封建主义婚姻制度等,有利于巩固新民主主义革命成果,D项正确;社会主义原则在材料中体现不明显,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对封建婚姻制度的废除和对婚姻自由等方面的规定,排除A项;婚姻法的实施与土地改革并没有直接的紧密联系,排除B项;虽然婚姻法对封建婚姻观念有很大的冲击和改变,但说“根除”过于绝对,排除C项。故选D项。
3.A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正向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革命委员会是“文化大革命”期间各级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权力机构,据材料可知取消了“革命委员会”的名称,改为“人民政府”,属于吸取文革教训,恢复重建民主制度,A项正确;根据“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若干规定的决议》”是政治制度的重建,不是“重大变革”,排除B项;材料中的“县和县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不属于基层民主,排除C项;材料属于对民主的重建与完善,与对外开放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4.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改革开放时期。根据材料,1979年相继颁布一系列法律,体现了改革开放时期政治经济建设对法制的需求,D项正确;依法治国是1997年提出,排除A项;新中国法制建设起步是从新中国成立开始,排除B项;2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排除C项。故选D项。
5.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所学可知,“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遭到严重破坏,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修订法律规定,在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设常务委员会,取消地方各级革命委员会,设立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体现吸取“文化大革命”期间历史经验教训,加强民主法制建设,C项正确;材料主要体现: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若干规定的议案,无法得出“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结论,排除A项;“县和县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与“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等是县级行政单位,不是基层民主单位,排除B项;依法治国战略提出于1995年,排除D项。故选C项。
6.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20年(中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内容可以看出,涉及的都是社会日常纠纷,在法律体系中居有基础性地位,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保障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权益,C项正确;1954年制定的“五四宪法”初步奠定了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基础,排除A项;仅根据《民法典》的内容无法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排除B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排除D项。故选C项。
7.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图一反映出农民辛勤劳动后收获的喜悦,而图二反映的是夜晚工人辛勤劳动的场景,这些都体现出建国初期崇尚劳动、艰苦创业的时代风貌,C项正确;1949年—1952年是国民经济的恢复时期,材料时空不符,排除A项;从图片的内容看不出是过渡,排除B项;1955年还没有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排除D项。故选C项。
8.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可知是推断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80年代开始国家启动普法工程,并利用电视进行法律宣传,这有利于增强民众的法制认同感,A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宣传法,和执法无关,排除B项;C项“确保了”过于绝对,排除C项;普法宣传不能丰富法律内涵,排除D项。故选A项。
9.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当代中国。据材料“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正在进行的奋斗……需要解决的时代问题相适应”可知,这段讲话的主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与传统文化、时代要求相互融合适应,C项正确;材料未提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排除A项;材料未提及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对于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排除B项;材料未提及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意义,排除D项。故选C项。
10.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912年至1954年的中国。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反对君主专制制度,推动了近代民主化进程,但是没有建立起真正的民主制度;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颁布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推动了中国民主化进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制定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1954年宪法使民主政治变为可能。这说明阶级基础和社会环境是实现民主政治的前提,B项正确;选项夸大了阶级斗争的作用,排除A项;“都是民主与专制长期斗争的结果”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C项;“吸收欧美民主的精华”只符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相关内容,排除D项。故选B项。
11.B
【详解】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目的题。时空范围为1996年(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深化改革,因此提出“反对见利忘义、唯利是图,形成……社会主义义利观,形成健康有序的经济和社会生活规范”的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相关决议,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方面的建设,服务于改革开放,B项正确;这一时期尚未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因此“完善”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材料所列的要求明确提出是为了“形成健康有序的经济和社会生活规范”,这说明其并非为了提高社会经济效益,排除C项;以德治国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12.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人民教师张桂梅创建了免费招收贫困女生的高中,改变了贫困地区女孩失学辍学状况,她“默默奉献,甘为人梯”的做法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A项正确;张桂梅老师被授予“时代楷模”称号主要是因为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凝聚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说法夸大,排除B项;题干探究张桂梅老师被授予“时代楷模”称号的原因,不是影响, “推动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是影响,排除C项;题干未体现对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工程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A项。
13.A
【详解】本题为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时空范围为2020年(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内容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这些内容紧贴民众生活,符合人民的利益和愿望,A项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并未体现出无产阶级专政的本质,排除B项;新中国成立以来分别于1954年、1962年、1979年、2002年四次启动民法典编纂工作,因此不能认为这部法典适应民族复兴的历史要求,排除C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和世界发展趋势并无关联,排除D项。故选A项。
14.C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正向题。时空范围为当代(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01年《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是国家层面对思想道德规划,为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提供了重要指导,有力促进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C项正确;1994年《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并非规划思想道德建设,排除A项;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2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都属于法治建设,排除B、D项。故选C项。
15.A
【详解】
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目的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建国初期(中国)。据材料“开展了大规模扫盲和扫除封建迷信、改革陈规陋习等移风易俗活动”及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移风易俗、改革陈规陋习主要是为了建设社会精神文明,A项正确;改革陈规陋习属于社会风尚方面,不属于政治理论,排除B项;改革陈规陋习与抗美援朝战争没有必然联系,排除C项;改革陈规陋习是为了社会主义建设,但为社会主义建设奠定基础,则是夸大了改革陈规陋习的作用。排除D项。故选A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