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同步练习(含答案)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同步练习(含答案)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5-28 07:14: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一、选择题
1.西汉“田虽三十……加之以口赋更徭之役,率一人之作,中分其功。农夫悉其所得,或假贷而益之。是以百姓疾耕力作,而饥寒遂及己也”。这说明汉代(  )
A.自耕农是国家赋税的主要承担者
B.田赋之外的负担使农民生活困苦
C.土地兼并导致大量农民饥寒交迫
D.高利贷导致大量农民濒临破产
2.地税、户税在唐太宗时已开始起征,但在国家财政收入中所占比例不大。开元以后,唐王朝逐渐加大了地税和户税在财政收入中的比例。税收政策这一变化主要是基于(  )
A.土地集中的加剧  B.自耕小农的增多
C.均田制继续实施  D.户籍制度的完善
3.“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毕输于官。一岁之役,官为佥募,力差则计其工食之费,量为增减;银差则计其交纳之费,加以增耗。凡额办、派办、京库岁需存留、供亿诸费,以及土贡方物悉并一条,皆计亩征银,折办于官。”有关材料中的赋税制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简化了赋税征收手续  B.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
C.改变了征收赋税依据  D.基本上废除了人丁税
4.据统计,1846年,从广州出口的丝茶共450万磅,纳税13万两;1847年,出口增至460万磅,纳税为9.5万两。19世纪50年代初,外商向广州出口的货物常常只交纳法定关税的1/2或2/3。这种现象说明(  )
A.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根深蒂固
B.西方对华商品输出呈激增趋势
C.广州海关未能有效地行使职权
D.列强利用不平等条约扩大侵略
5.据统计,1916年中国的关税收入在财政总收入中仅占24.4%,至1934年已上升到40.6%。在正常情况下,关税收入占当时政府财政收入半数以上,有些年度甚至高达60%-70%。这种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南京国民政府废除苛捐杂税
B.关税收入在逐年增加
C.国民政府实行关税自主政策
D.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6.从1849年到1897年,清政府财政收入中的地丁杂税收入从72%下降到2%……而关税收入由1%上升到7%。这可以佐证当时(  )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
B.清政府靠借外债来缓解危机
C.中国与世界市场的联系加强
D.中国出口商品种类不断扩大
7.列强认为征收厘金(厘金是清廷在镇压太平天国时,由地方政府征收的值百抽一的商业税)不利于洋货竞争,提高关税必须以取缔厘金为条件。在此情况下,从1900年开始,清政府取缔内地厘金以换取列强对中国提高关税的支持。可见,清政府取缔厘金的内在动机是(  )
A.营造民族工业良好的市场环境
B.屈从列强以获得西方国家支持
C.扭转中国对外贸易逆差的局面
D.增加中央收入和削弱地方力量
8.《全球通史》记载:在以后的10年中,中国在蒋的指导下取得了明显的进步。铁路的哩(英里的旧称,下同)数几乎增加了一倍,现代化公路的哩数也增加了三倍。1932年取缔了国内关税关卡。这些“进步”(  )
A.反映出国内工业技术进步
B.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高涨
C.有利于国内贸易市场发展
D.压制了国内民族工业复苏
9.汉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规定:成年男女每人每年纳税一算,称“算赋”,计120钱,商人及奴隶加倍。这一规定(  )
A.体现了轻徭薄赋的税收原则
B.有利于促进人口的增长
C.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D.降低了商人的政治地位
10.明代初期,田赋实行实物征调,官员的官俸禄米也必须到南京支取,路远费多,官员也得不到实惠。后来决定在南方实行“金花银”新制,所得田赋银两悉数解入国库,再以白银支付俸禄,后来又将此项改革推行到北方。这项措施客观上(  )
A.推动了国家财政制度变革
B.促进了商品贸易的发展
C.杜绝了官员贪污腐败现象
D.缩小了南北的经济差距
11.明代中后期推行一条鞭法,按人丁和田亩多少征银;清代前期实行“摊丁入亩”,将丁银并入田赋,统一征收“地丁银”。以上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
A.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B.放松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C.减轻农民的家庭负担
D.适应商品经济发展需要
12.唐前期,继续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唐中期以后,土地兼并加剧,均田制急剧崩坏,租庸调制难以维持。公元780年,唐朝改行两税法。这一变化表明唐代中期(  )
A.赋税改革能够有效缓解土地兼并
B.土地制度变化影响赋税制度变化
C.抑制兼并是政府增收的主要途径
D.赋税制度变化影响土地制度变化
二、综合题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后,在很短的时间里,中国实现了名义上的全国统一。在国内资本主义经济已经有了一定发展程度的基础上,国民政府实施了一系列财税体制改革。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公布实施《海关进出口税则》,宣告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此后通过与英、美、法、日等国谈判,至1934年先后公布了多个国家进出口税则,税率实行14级,最低为5%,最高达80%,平均税率为25%,改变了过去进口货物不分种类,一律值百抽五的帝国主义强加的不平等关税体制。同时还统一了海陆关关税,过去陆路关税比海路关税少纳1/3,因此改订新约后增加了陆路关税。为了发展本国民族资本主义,提高本国出口产品竞争力,还减免了部分产品的出口关税。关税改革加之进出口不断增长,1937年关税收入由1927年的10716万元提高到34290万元,增长了近2.2倍,占中央财政收入超过30%。
——摘编自夏国祥《中国近代税制改革思想研究(1900—1949)》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贸易关税发生的变化,并指出南京国民政府改革关税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京国民政府关税改革所产生的影响。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一、选择题
1.西汉“田虽三十……加之以口赋更徭之役,率一人之作,中分其功。农夫悉其所得,或假贷而益之。是以百姓疾耕力作,而饥寒遂及己也”。这说明汉代(  )
A.自耕农是国家赋税的主要承担者
B.田赋之外的负担使农民生活困苦
C.土地兼并导致大量农民饥寒交迫
D.高利贷导致大量农民濒临破产
答案 B
2.地税、户税在唐太宗时已开始起征,但在国家财政收入中所占比例不大。开元以后,唐王朝逐渐加大了地税和户税在财政收入中的比例。税收政策这一变化主要是基于(  )
A.土地集中的加剧  B.自耕小农的增多
C.均田制继续实施  D.户籍制度的完善
答案 A
3.“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毕输于官。一岁之役,官为佥募,力差则计其工食之费,量为增减;银差则计其交纳之费,加以增耗。凡额办、派办、京库岁需存留、供亿诸费,以及土贡方物悉并一条,皆计亩征银,折办于官。”有关材料中的赋税制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简化了赋税征收手续  B.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
C.改变了征收赋税依据  D.基本上废除了人丁税
答案 D
4.据统计,1846年,从广州出口的丝茶共450万磅,纳税13万两;1847年,出口增至460万磅,纳税为9.5万两。19世纪50年代初,外商向广州出口的货物常常只交纳法定关税的1/2或2/3。这种现象说明(  )
A.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根深蒂固
B.西方对华商品输出呈激增趋势
C.广州海关未能有效地行使职权
D.列强利用不平等条约扩大侵略
答案 C
5.据统计,1916年中国的关税收入在财政总收入中仅占24.4%,至1934年已上升到40.6%。在正常情况下,关税收入占当时政府财政收入半数以上,有些年度甚至高达60%-70%。这种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南京国民政府废除苛捐杂税
B.关税收入在逐年增加
C.国民政府实行关税自主政策
D.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答案 C
6.从1849年到1897年,清政府财政收入中的地丁杂税收入从72%下降到2%……而关税收入由1%上升到7%。这可以佐证当时(  )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
B.清政府靠借外债来缓解危机
C.中国与世界市场的联系加强
D.中国出口商品种类不断扩大
答案 C
7.列强认为征收厘金(厘金是清廷在镇压太平天国时,由地方政府征收的值百抽一的商业税)不利于洋货竞争,提高关税必须以取缔厘金为条件。在此情况下,从1900年开始,清政府取缔内地厘金以换取列强对中国提高关税的支持。可见,清政府取缔厘金的内在动机是(  )
A.营造民族工业良好的市场环境
B.屈从列强以获得西方国家支持
C.扭转中国对外贸易逆差的局面
D.增加中央收入和削弱地方力量
答案 D
8.《全球通史》记载:在以后的10年中,中国在蒋的指导下取得了明显的进步。铁路的哩(英里的旧称,下同)数几乎增加了一倍,现代化公路的哩数也增加了三倍。1932年取缔了国内关税关卡。这些“进步”(  )
A.反映出国内工业技术进步
B.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高涨
C.有利于国内贸易市场发展
D.压制了国内民族工业复苏
答案 C
9.汉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规定:成年男女每人每年纳税一算,称“算赋”,计120钱,商人及奴隶加倍。这一规定(  )
A.体现了轻徭薄赋的税收原则
B.有利于促进人口的增长
C.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D.降低了商人的政治地位
答案 C
10.明代初期,田赋实行实物征调,官员的官俸禄米也必须到南京支取,路远费多,官员也得不到实惠。后来决定在南方实行“金花银”新制,所得田赋银两悉数解入国库,再以白银支付俸禄,后来又将此项改革推行到北方。这项措施客观上(  )
A.推动了国家财政制度变革
B.促进了商品贸易的发展
C.杜绝了官员贪污腐败现象
D.缩小了南北的经济差距
答案 B
11.明代中后期推行一条鞭法,按人丁和田亩多少征银;清代前期实行“摊丁入亩”,将丁银并入田赋,统一征收“地丁银”。以上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
A.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B.放松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C.减轻农民的家庭负担
D.适应商品经济发展需要
答案 A
12.唐前期,继续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唐中期以后,土地兼并加剧,均田制急剧崩坏,租庸调制难以维持。公元780年,唐朝改行两税法。这一变化表明唐代中期(  )
A.赋税改革能够有效缓解土地兼并
B.土地制度变化影响赋税制度变化
C.抑制兼并是政府增收的主要途径
D.赋税制度变化影响土地制度变化
答案 B
二、综合题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后,在很短的时间里,中国实现了名义上的全国统一。在国内资本主义经济已经有了一定发展程度的基础上,国民政府实施了一系列财税体制改革。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公布实施《海关进出口税则》,宣告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此后通过与英、美、法、日等国谈判,至1934年先后公布了多个国家进出口税则,税率实行14级,最低为5%,最高达80%,平均税率为25%,改变了过去进口货物不分种类,一律值百抽五的帝国主义强加的不平等关税体制。同时还统一了海陆关关税,过去陆路关税比海路关税少纳1/3,因此改订新约后增加了陆路关税。为了发展本国民族资本主义,提高本国出口产品竞争力,还减免了部分产品的出口关税。关税改革加之进出口不断增长,1937年关税收入由1927年的10716万元提高到34290万元,增长了近2.2倍,占中央财政收入超过30%。
——摘编自夏国祥《中国近代税制改革思想研究(1900—1949)》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贸易关税发生的变化,并指出南京国民政府改革关税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京国民政府关税改革所产生的影响。
【答案】(1)变化:恢复关税主权,提高关税。
原因:国家完成形式上的统一,国民政府亟待巩固;谋求关税自主,树立国家独立形象;国内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需要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2)影响:树立了国家独立的形象,增强了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政府的关税收入,对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关税对本国经济应有的保护和促进作用;为日后的长期抗战作了物质准备;客观上有利于建立较为完整的较具现代化特征的国家财政税收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