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 同步练习(含答案)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 同步练习(含答案)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5-28 07:15: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
一、选择题
1.1957年周恩来在《关于我国的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中讲到:“(中国历史上)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对外曾是长期受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内部是各民族在革命战争时同甘共苦结成了战斗友谊,使我们这个民族大家庭得到了解放。”这段话主要说明了(  )
A.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最早是1954年宪法的规定
B.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C.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各少数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现实决定的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均有平等的权利”“反对大民族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禁止民族间的歧视、压迫和分裂各民族团结的行为”。这一规定主要是为了(  )
A.团结民主人士共同筹建新中国
B.保证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C.满足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愿望
D.为了实现人民平等和民主
3.习近平同志指出:在历史演进中,我国各民族在分布上交错杂居、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新中国成立后,为解决民族问题而实施的基本政策是(  )
A.建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和自治机关
B.允许少数民族划定特定地方进行自治
C.各民族完全自治不受人民政府领导
D.各民族可以组建自己的公安和军队
4.1949年《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1954年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明确载入宪法,此后历次《宪法》修改都坚持实行这一制度。1984年六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民族区域自治法》。这说明民族区域自治(  )
A.有充分的法律保障  B.和谐了民族关系
C.促进了法制化建设  D.发展了民族经济
5.西藏自治区成立50年来,中央人民政府领导西藏各族人民把贫穷落后的旧西藏,改造发展为生机勃勃的社会主义新西藏,在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历史画卷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材料反映出中央人民政府(  )
A.实行共同繁荣的民族政策
B.分期对西藏各地区实行援助
C.让西藏人民自己治理西藏
D.以实现西藏发展为首要任务
6.这一制度既充分考虑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等经济因素,又考虑到了维护祖国统一、促进团结等政治因素。该制度的实施(  )
A.改变了民族分布的格局
B.消除了各民族之间差异
C.完成了祖国的统一大业
D.维护了我国的民族团结
7.毛泽东在1949年11月发表的《关于大量吸收和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指示》中说:“在目前时期应一律组织联合政府,即统一战线政府。在这种合作中大批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此外,青海、甘肃、新疆、宁夏、陕西各省省委及一切有少数民族存在地方的地委,都应开办少数民族干部训练班,或干部训练学校。要彻底解决民族问题,完全孤立民族反动派,没有大批从少数民族出身的共产主义干部,是不可能的。”该指示(  )
A.标志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
B.能够彻底解决我国的少数民族问题
C.有利于实现少数民族当家作主
D.推动我国首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建立
8.随着民族自治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些自治县相继达到了国务院规定的设市标准。由此,当地少数民族的干部群众纷纷要求在宪法中增加“民族自治市”的条文。这一要求(  )
A.成为中国新法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B.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启迪作用
C.表明新中国民主政治已臻于完善
D.实现了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愿望
9.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将归绥(归顺、平定之意)改为呼和浩特(意为青色的城),迪化(开导、教化之意)改为乌鲁木齐(意为优美牧场)。这主要说明新中国(  )
A.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B.贯彻各民族平等原则
C.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D.赋予少数民族自治权
10.我国法律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一部分。”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为新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的法律依据是(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
11.自13世纪元朝将西藏纳入中央政府行政管辖起,直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中国历代中央政权在将西藏纳入统一国家的前提下,还采取了“因俗而治”“因事而治”等特殊的政策,在行政建制和治理方式上,采取与全国其他地方有所差异的政策。材料意在强调(  )
A.西藏自治区成立于建国之前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的背景
C.西藏自治区成立的历史渊源
D.元朝宣政院是自治制度的雏形
12.2012年以来,国家正式启动“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培养计划”,这是一项由教育部、发展改革委、国家民委、财政部、人事部等五部委联合实施的人才培养计划。这一计划的启动说明(  )
A.民族自治区自治权从此有了国家保障
B.落实民族平等和发展政策须与时俱进
C.少数民族地区已率先完成了义务教育
D.当前民族政策的贯彻表现为人才培养
二、综合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的民族发展在地区上是互相交叉的……汉族曾经长时期统治中原,向兄弟民族地区扩张;可是,也有不少的兄弟民族进入过内地,统治过中原。这样就形成各民族杂居的现象,而一个民族完全聚居在一个地方的比较少,甚至极少。……我国历史的发展,使我们的民族大家庭形成许多民族杂居的状态……互相影响就很多,甚至于互相同化也很多。……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对外曾是长期受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内部是各民族在革命战争中同甘苦结成了战斗友谊,使我们这个民族大家庭得到了解放。……在中国这个民族大家庭中,我们采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为了经过民族合作、民族互助,求得共同的发展,共同的繁荣。
——周恩来《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依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实行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
一、选择题
1.1957年周恩来在《关于我国的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中讲到:“(中国历史上)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对外曾是长期受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内部是各民族在革命战争时同甘共苦结成了战斗友谊,使我们这个民族大家庭得到了解放。”这段话主要说明了(  )
A.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最早是1954年宪法的规定
B.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C.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各少数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现实决定的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答案 B
2.《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均有平等的权利”“反对大民族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禁止民族间的歧视、压迫和分裂各民族团结的行为”。这一规定主要是为了(  )
A.团结民主人士共同筹建新中国
B.保证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C.满足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愿望
D.为了实现人民平等和民主
答案 B
3.习近平同志指出:在历史演进中,我国各民族在分布上交错杂居、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新中国成立后,为解决民族问题而实施的基本政策是(  )
A.建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和自治机关
B.允许少数民族划定特定地方进行自治
C.各民族完全自治不受人民政府领导
D.各民族可以组建自己的公安和军队
答案 A
4.1949年《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1954年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明确载入宪法,此后历次《宪法》修改都坚持实行这一制度。1984年六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民族区域自治法》。这说明民族区域自治(  )
A.有充分的法律保障  B.和谐了民族关系
C.促进了法制化建设  D.发展了民族经济
答案 A
5.西藏自治区成立50年来,中央人民政府领导西藏各族人民把贫穷落后的旧西藏,改造发展为生机勃勃的社会主义新西藏,在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历史画卷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材料反映出中央人民政府(  )
A.实行共同繁荣的民族政策
B.分期对西藏各地区实行援助
C.让西藏人民自己治理西藏
D.以实现西藏发展为首要任务
答案 A
6.这一制度既充分考虑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等经济因素,又考虑到了维护祖国统一、促进团结等政治因素。该制度的实施(  )
A.改变了民族分布的格局
B.消除了各民族之间差异
C.完成了祖国的统一大业
D.维护了我国的民族团结
答案 D
7.毛泽东在1949年11月发表的《关于大量吸收和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指示》中说:“在目前时期应一律组织联合政府,即统一战线政府。在这种合作中大批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此外,青海、甘肃、新疆、宁夏、陕西各省省委及一切有少数民族存在地方的地委,都应开办少数民族干部训练班,或干部训练学校。要彻底解决民族问题,完全孤立民族反动派,没有大批从少数民族出身的共产主义干部,是不可能的。”该指示(  )
A.标志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
B.能够彻底解决我国的少数民族问题
C.有利于实现少数民族当家作主
D.推动我国首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建立
答案 C
8.随着民族自治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些自治县相继达到了国务院规定的设市标准。由此,当地少数民族的干部群众纷纷要求在宪法中增加“民族自治市”的条文。这一要求(  )
A.成为中国新法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B.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启迪作用
C.表明新中国民主政治已臻于完善
D.实现了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愿望
答案 B
9.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将归绥(归顺、平定之意)改为呼和浩特(意为青色的城),迪化(开导、教化之意)改为乌鲁木齐(意为优美牧场)。这主要说明新中国(  )
A.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B.贯彻各民族平等原则
C.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D.赋予少数民族自治权
答案 B
10.我国法律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一部分。”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为新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的法律依据是(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
答案 C
11.自13世纪元朝将西藏纳入中央政府行政管辖起,直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中国历代中央政权在将西藏纳入统一国家的前提下,还采取了“因俗而治”“因事而治”等特殊的政策,在行政建制和治理方式上,采取与全国其他地方有所差异的政策。材料意在强调(  )
A.西藏自治区成立于建国之前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的背景
C.西藏自治区成立的历史渊源
D.元朝宣政院是自治制度的雏形
答案 C
12.2012年以来,国家正式启动“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培养计划”,这是一项由教育部、发展改革委、国家民委、财政部、人事部等五部委联合实施的人才培养计划。这一计划的启动说明(  )
A.民族自治区自治权从此有了国家保障
B.落实民族平等和发展政策须与时俱进
C.少数民族地区已率先完成了义务教育
D.当前民族政策的贯彻表现为人才培养
答案 B
二、综合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的民族发展在地区上是互相交叉的……汉族曾经长时期统治中原,向兄弟民族地区扩张;可是,也有不少的兄弟民族进入过内地,统治过中原。这样就形成各民族杂居的现象,而一个民族完全聚居在一个地方的比较少,甚至极少。……我国历史的发展,使我们的民族大家庭形成许多民族杂居的状态……互相影响就很多,甚至于互相同化也很多。……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对外曾是长期受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内部是各民族在革命战争中同甘苦结成了战斗友谊,使我们这个民族大家庭得到了解放。……在中国这个民族大家庭中,我们采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为了经过民族合作、民族互助,求得共同的发展,共同的繁荣。
——周恩来《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依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实行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答案】(1)依据:在历史上,我国各民族互相杂居、互相同化、互相影响;近代以来,我国各民族长期受帝国主义压迫,在革命战争中结成深厚友谊。
(2)历史意义:实现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