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同步练习(含答案)--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同步练习(含答案)--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5-28 08:25: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一、选择题
1. 孔子说:“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这反映了当时(  )
A.私人教育的盛行 B.人才培养的标准
C.社会人伦的秩序 D.新兴阶级的愿望
2.春秋决狱又称“经义决狱”,是用儒家经义来对犯罪事实进行分析、定罪、量刑的一种审判案件的推理判断方式,董仲舒曾收集整理了232个案例,指导律吏,称《春秋决狱比》。这表明汉代(  )
A.推行礼法并用 B.关注人情冷暖 C.弱化宗法观念 D.强化法制体系
3.表1是西汉皇帝颁布“罪已诏”情况统计表(部分),据此可知当时(  )
表1
皇帝 下诏次数 下诏原因 史料来源
武帝 1 总结失政 《汉书·西域传下》
宣帝 2 地震;总结失政 《汉书·宣帝纪》
元帝 5 地震、日食;总结失政 《汉书·元帝纪》
成帝 4 地震、日食;总结失政 《汉书·成帝纪》
A.君主权力高度集中 B.自然灾害爆发频繁
C.皇帝自省意识普遍 D.深受儒学思想影响
4. 朱熹说:“唐源流出于夷狄,故闺门失礼之事不以为异”。这反映了唐朝社会(  )
A.违背正统,纲纪混乱 B.文化多元,社会宽容
C.婚恋自由,风气开放 D.华夷交融,民族和睦
5.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对此王阳明解释道:“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然在常人不能无私意障碍。所以须用致知格物之功,胜私复理。”这种解释(  )
A.继承了二程的认识论 B.与孟子思想完全一致
C.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 D.否定了孟子的性善论
6.岳飞在《满江红》中写道:“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这表明岳飞(  )
A.认为人应该树立起自己的尊严
B.强调人应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
C.深受“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
D.非常推崇程朱倡导的修身养性
7.夏商时期,人们相信上天和鬼神;周朝时,周公提出“敬天保民”;春秋时期,孔子提倡“仁”,对鬼神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这一变化反映了(  )
A.中华文化“人本”色彩逐渐加强
B.神权政治色彩得到淡化
C.神权遭到王权冲击
D.中华文化具有一定民主色彩
8.民本思想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重要的思想内容。虽然在封建社会没有实现的条件,但它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还是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下列言论中对于建设和谐社会具有启迪作用的是(  )
①“政在得民” ②“民贵君轻” ③“存百姓” ④“为政之要,惟在得人”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9.据《汉书》载,汉武帝之孙刘贺,幼年继承王位,公元前74年登基为帝,不久因种种劣迹、不学无术被废黜,后被封为海昏侯。近年,海昏侯墓出土了《论语》《礼记》等儒家简书及迄今发现最早的孔子像。依据材料,可以得出(  )
A.郡国并行制已废除
B.《汉书》的记载不足为据
C.儒学已成为正统思想
D.《论语》成为儒家经典
10.在孔子以前,“君子”专指贵族男子。而孔子赋予它新的意义,比如忠诚、守信、仁慈、坚定的品质。这表明孔子的思想(  )
A.具有阶级色彩 B.追求标新立异
C.蕴含立德意识 D.体现有教无类
11.相较于程朱理学,王阳明提出“良知”说,反对教条主义的束缚。此外,他还提出了人人皆可为圣人的“成圣”论,一定程度上消解了社会阶层的意识形态界限。据此可知,王阳明的心学(  )
A.摆脱儒学思想束缚 B.彰显人的自我意识
C.维护纲常伦理道德 D.批判君主专制统治
12.明清之际思想家们从明朝衰亡的教训出发,批判君主专制,倡导务实学风,主张经世致用,由此形成了一股积极进步的新思潮。该新思潮(  )
A.具有爱国与民主意识 B.摆脱了儒学束缚
C.是对程朱理学的否定 D.受启蒙思想影响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孔子)以“仁”作为礼乐精神的内核,“对中国文化而言,是承先启后的一大开创”……礼乐的推行对个体而言,是为了道德的完善,成为仁德之人;对群体而言,是为了“爱人”,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赵玉敏《以“仁”释礼,援“仁”入乐——孔子对周礼人文精神的重构》
材料二 宋明理学又进一步把社会秩序的礼等同于“天理”。……具有浓厚宗教性的“礼”与统治者所宣扬的“天命信仰”“王权神授”相结合,同时也就上升为论证君主专制的合理性,从精神上对人们进行思想控制的官方意识形态。
——蒋传光《略论中国古代社会的“礼治”秩序——一个法社会学的视角》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礼”的实质,并概括指出孔子推行“礼”的价值追求。
(2)根据材料二,指出宋明理学对“礼”的发展,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理学的社会功能。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董仲舒)利用“天”的观念和“家国同构”理论,对忠、孝的合理性作出了新的解释,使儒家所提倡的忠、孝伦理上升为汉代的国家意识形态,同时也为汉代及以后的中国社会提供了一种全民的伦理信仰。
——李佳哲《董仲舒的忠孝理论与汉代忠孝伦理制度》
材料二 阳明继起,发为学贵自得之论……言语行为皆纯由个人自决。良知学说似远承孟子,而含有打破偶像,摇动传统思想权威之倾向。
——摘编自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
材料三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提出了相当接近民主制度的设计,以为君民之间,不是主从尊卑,政府是为民而设。地方发展,犹如诸侯,有相当的自主权。学校是议政的场合,其所议定,由地方长吏付之实行。这一构思,俨然是代议制,而且是地方自治的民主政治!
——许倬云《历史大脉络》
(1)根据材料一,指出董仲舒为后世提供的伦理信仰,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为提高儒学地位采取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二,分析阳明心学蕴含的思想价值。
(3)根据材料三,归纳黄宗羲的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思想的历史进步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一、选择题
1. 孔子说:“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这反映了当时(  )
A.私人教育的盛行 B.人才培养的标准
C.社会人伦的秩序 D.新兴阶级的愿望
【答案】C
2.春秋决狱又称“经义决狱”,是用儒家经义来对犯罪事实进行分析、定罪、量刑的一种审判案件的推理判断方式,董仲舒曾收集整理了232个案例,指导律吏,称《春秋决狱比》。这表明汉代(  )
A.推行礼法并用 B.关注人情冷暖 C.弱化宗法观念 D.强化法制体系
【答案】A
3.表1是西汉皇帝颁布“罪已诏”情况统计表(部分),据此可知当时(  )
表1
皇帝 下诏次数 下诏原因 史料来源
武帝 1 总结失政 《汉书·西域传下》
宣帝 2 地震;总结失政 《汉书·宣帝纪》
元帝 5 地震、日食;总结失政 《汉书·元帝纪》
成帝 4 地震、日食;总结失政 《汉书·成帝纪》
A.君主权力高度集中 B.自然灾害爆发频繁
C.皇帝自省意识普遍 D.深受儒学思想影响
【答案】D
4. 朱熹说:“唐源流出于夷狄,故闺门失礼之事不以为异”。这反映了唐朝社会(  )
A.违背正统,纲纪混乱 B.文化多元,社会宽容
C.婚恋自由,风气开放 D.华夷交融,民族和睦
【答案】B
5.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对此王阳明解释道:“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然在常人不能无私意障碍。所以须用致知格物之功,胜私复理。”这种解释(  )
A.继承了二程的认识论 B.与孟子思想完全一致
C.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 D.否定了孟子的性善论
【答案】C
6.岳飞在《满江红》中写道:“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这表明岳飞(  )
A.认为人应该树立起自己的尊严
B.强调人应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
C.深受“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
D.非常推崇程朱倡导的修身养性
【答案】B
7.夏商时期,人们相信上天和鬼神;周朝时,周公提出“敬天保民”;春秋时期,孔子提倡“仁”,对鬼神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这一变化反映了(  )
A.中华文化“人本”色彩逐渐加强
B.神权政治色彩得到淡化
C.神权遭到王权冲击
D.中华文化具有一定民主色彩
【答案】A
8.民本思想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重要的思想内容。虽然在封建社会没有实现的条件,但它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还是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下列言论中对于建设和谐社会具有启迪作用的是(  )
①“政在得民” ②“民贵君轻” ③“存百姓” ④“为政之要,惟在得人”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答案】D
9.据《汉书》载,汉武帝之孙刘贺,幼年继承王位,公元前74年登基为帝,不久因种种劣迹、不学无术被废黜,后被封为海昏侯。近年,海昏侯墓出土了《论语》《礼记》等儒家简书及迄今发现最早的孔子像。依据材料,可以得出(  )
A.郡国并行制已废除
B.《汉书》的记载不足为据
C.儒学已成为正统思想
D.《论语》成为儒家经典
【答案】C
10.在孔子以前,“君子”专指贵族男子。而孔子赋予它新的意义,比如忠诚、守信、仁慈、坚定的品质。这表明孔子的思想(  )
A.具有阶级色彩 B.追求标新立异
C.蕴含立德意识 D.体现有教无类
【答案】C
11.相较于程朱理学,王阳明提出“良知”说,反对教条主义的束缚。此外,他还提出了人人皆可为圣人的“成圣”论,一定程度上消解了社会阶层的意识形态界限。据此可知,王阳明的心学(  )
A.摆脱儒学思想束缚 B.彰显人的自我意识
C.维护纲常伦理道德 D.批判君主专制统治
【答案】B
12.明清之际思想家们从明朝衰亡的教训出发,批判君主专制,倡导务实学风,主张经世致用,由此形成了一股积极进步的新思潮。该新思潮(  )
A.具有爱国与民主意识 B.摆脱了儒学束缚
C.是对程朱理学的否定 D.受启蒙思想影响
【答案】A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孔子)以“仁”作为礼乐精神的内核,“对中国文化而言,是承先启后的一大开创”……礼乐的推行对个体而言,是为了道德的完善,成为仁德之人;对群体而言,是为了“爱人”,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赵玉敏《以“仁”释礼,援“仁”入乐——孔子对周礼人文精神的重构》
材料二 宋明理学又进一步把社会秩序的礼等同于“天理”。……具有浓厚宗教性的“礼”与统治者所宣扬的“天命信仰”“王权神授”相结合,同时也就上升为论证君主专制的合理性,从精神上对人们进行思想控制的官方意识形态。
——蒋传光《略论中国古代社会的“礼治”秩序——一个法社会学的视角》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礼”的实质,并概括指出孔子推行“礼”的价值追求。
(2)根据材料二,指出宋明理学对“礼”的发展,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理学的社会功能。
【答案】(1)实质:“仁”。
价值追求:完善个人道德,和谐人际关系。
(2)发展:把三纲五常上升为“天理”。
社会功能:理学发展成为官方意识形态,维护君主专制;理学强调人的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的优秀品德起到积极作用(注重气节、品德,讲究自我节制等)。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董仲舒)利用“天”的观念和“家国同构”理论,对忠、孝的合理性作出了新的解释,使儒家所提倡的忠、孝伦理上升为汉代的国家意识形态,同时也为汉代及以后的中国社会提供了一种全民的伦理信仰。
——李佳哲《董仲舒的忠孝理论与汉代忠孝伦理制度》
材料二 阳明继起,发为学贵自得之论……言语行为皆纯由个人自决。良知学说似远承孟子,而含有打破偶像,摇动传统思想权威之倾向。
——摘编自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
材料三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提出了相当接近民主制度的设计,以为君民之间,不是主从尊卑,政府是为民而设。地方发展,犹如诸侯,有相当的自主权。学校是议政的场合,其所议定,由地方长吏付之实行。这一构思,俨然是代议制,而且是地方自治的民主政治!
——许倬云《历史大脉络》
(1)根据材料一,指出董仲舒为后世提供的伦理信仰,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为提高儒学地位采取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二,分析阳明心学蕴含的思想价值。
(3)根据材料三,归纳黄宗羲的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思想的历史进步性。
【答案】(1)伦理信仰:忠、孝。
主要措施:尊崇儒术;设立五经博士;兴办太学。
(2)思想价值:强调个性解放;动摇了传统思想的权威。
(3)主张:倡导君民平等,反对君主专制;提出地方自治,学校是议政场所。
历史进步性:对抨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有重要意义,对以后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的斗争起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