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
一、选择题
1.根据1841年的资料,英国工厂工人在棉纺织业中占68.7%,在毛纺织业中占60%,在丝纺织业中占40%。据此可以推论出( )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B.英国确立“世界工厂”地位
C.工厂制在英国占据统治地位
D.英国工业革命从重工业开始
2.1922年,由北京、上海等地的报社举办了一次民意调查,实业家张謇被民众选为“最景仰之人物”。张謇能够当选的主要原因是( )
A.创办近代军用企业 B.创办近代新式学校
C.创办近代新闻报纸 D.创办近代民族企业
3.在18世纪早期,作家丹尼尔·笛福说:格拉斯哥城是“大不列颠最清洁、最美好、结构最好的城市之一”;但到了1818年,当人口再次增长了3倍时,格拉斯哥的魅力消失了;1839年,它被称为“存在如此大量的肮脏、犯罪、痛苦与疾病的地方”。导致“格拉斯哥的魅力消失”的主要原因是( )
A.资产阶级革命 B.工业革命
C.犯罪率的上升 D.对外战争
4.英国人大卫·兰德斯曾说:“工厂是一种新的监狱,而时钟则成为新的狱卒。”对作者观点理解最准确的是( )
A.工厂成为了犯罪频发的地方
B.工厂模仿监狱的管理手段
C.机器生产异化了工人生活
D.批判垄断组织对个人的剥削
5.英国宪章运动中流行这样一句口号:“普选权的问题是饭碗问题。”这说明( )
A.宪章运动的主要目标是消灭私有制
B.马克思主义被英国工人阶级普遍接受
C.工人阶级希望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D.工人希望通过政治变革提高经济地位
6.辛亥革命后,范旭东放弃海外优越条件回国办厂,打破了西方独霸中国碱业市场的局面。抗战爆发后,他把工厂改为国家生产军需物资,并立誓:“宁肯为工厂开追悼会,坚决不与侵略者合作。”这体现了近代企业家( )
A.受封建政府的压制 B.重商主义的经济思想
C.注重发扬民生主义 D.实业救国的家国情怀
7.18世纪,伯明翰位于英国国家运河网络的枢纽中心,其运河加起来比威尼斯的还长,运河被用来运输大宗物资。19世纪中期后,运河运输衰落。其衰落的原因是( )
A.新的交通工具改善了运输条件
B.大量殖民地促进了海外贸易发展
C.英国国内工业品产量逐渐下降
D.工业革命从英国扩展到了世界
8.18世纪中叶-19世纪中叶,英国城市居民重返乡村、回归自然的愿望和呼声日益高涨。城市规划师尝试将风景园的规划手法应用到城市之中,从而产生了田园城镇的景观规划。这一现象的出现可能是由于( )
A.对圈地运动进行反思
B.城乡铁路交通日益便利
C.现代农业的迅速发展
D.城市发展伴随环境恶化
9.亨利·福特的创新是用于生产的流水线。放上零件的人不去固定它,放上螺栓的人不用装上螺帽,装上螺帽的人不用去拧紧它。正因为流水线,福特才在以后的十年中每年生产量都成倍地增长,并使零售价降低了三分之二。这种创新( )
①降低了生产成本 ②实现了生产自动化 ③推动了企业壮大 ④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0.狄更斯描写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这是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个充满希望的春天,这是个令人绝望的冬天;我们前面什么都有,我们前面什么也没有。”这表明了工业革命( )
A.引发了社会的动荡
B.导致经济和民众生活产生反差
C.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D.使民众与政府的矛盾不断加深
11.18世纪的英国出现了一种“大众消费主义”。当时的“英国所独有的不是消费的欲望,而是大多数人消费的能力。……社会模仿的巧妙使用使本来只买‘体面商品’的人购买‘奢侈品’,使本来只买‘必需品’的人购买‘体面商品’。”造成上述消费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海外殖民扩张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B.追求时尚是当时消费的主流
C.人们普遍存在着从众的消费心理
D.机器生产导致国民收入提高
12.某学者指出,18世纪晚期工厂制度出现了,到19世纪中叶,英国所有棉布都已经在工厂里生产,工厂制度代替了分包制和原工业的工场,成为工业经济特有的生产方式。对“特有”的理解中,正确的是( )
A.标志工业革命的完成
B.产生比蒸汽机更大的影响
C.全新的生产组织形式
D.促进了工业革命深入发展
二、综合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美国工业从纺织业起步向机器制造业发展,并使铁路、航运等得到了较快发展。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工厂制盛行,城市数目与城市人口迅猛增长。美国已有四分之一的人口生活在城市里,出现了城市化进程与工业化水平的同步发展,因而这一时期是美国城市化在历史上发展速度最快的年代。此外,多数城市已成为近代工业基地,从而大大加强了城市的作用和意义,并以最大的城市纽约为首,初步形成了一个城市体系,它对周围的地区形成巨大的吸引力和辐射力,从而带动了整个地区的发展和繁荣。城市体系的形成,也加速了美国城市化的进程。
——摘编自欧阳世芳《19世纪下半叶至
20世纪初美国城市化历史分析及启示》
(1)根据材料,概括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美国城市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美国城市化的推动因素。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工业革命的开展,大批工人进入工厂工作。很多棉纺织厂不仅没有新鲜的空气,还有大量的飞絮和尘埃,以致工人到40岁就丧失了劳动能力。更为严重的是大量的童工进入工厂,做着成人的工作却拿着比成人低廉的工资。到1830年,英格兰的大工业城市中没有完全安全的饮用水供应,最为典型的是泰晤士河,河流被污染后散发出的臭气,导致河边的议会大厦都不敢打开窗户。
材料二 英国议会改革派经过在全国范围内对工人阶级的调查,向议会和政府作出了报告。经过多方努力,1833年,英国议会通过《工厂法》,规定不准使用9岁以下的童工。1847年通过的《河道法令》规定,禁止污染饮用水。1848年通过的《公共卫生法》要求把污水和废弃物集中处理。在19世纪80年代还相继出台《工人阶级住房法》等,进一步改善工人的住房问题。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李宏图
《再造社会:19世纪欧洲的社会革命与化解》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工业化发展进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解决工业化带来的社会问题的举措。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
一、选择题
1.根据1841年的资料,英国工厂工人在棉纺织业中占68.7%,在毛纺织业中占60%,在丝纺织业中占40%。据此可以推论出( )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B.英国确立“世界工厂”地位
C.工厂制在英国占据统治地位
D.英国工业革命从重工业开始
答案 C
2.1922年,由北京、上海等地的报社举办了一次民意调查,实业家张謇被民众选为“最景仰之人物”。张謇能够当选的主要原因是( )
A.创办近代军用企业 B.创办近代新式学校
C.创办近代新闻报纸 D.创办近代民族企业
答案 D
3.在18世纪早期,作家丹尼尔·笛福说:格拉斯哥城是“大不列颠最清洁、最美好、结构最好的城市之一”;但到了1818年,当人口再次增长了3倍时,格拉斯哥的魅力消失了;1839年,它被称为“存在如此大量的肮脏、犯罪、痛苦与疾病的地方”。导致“格拉斯哥的魅力消失”的主要原因是( )
A.资产阶级革命 B.工业革命
C.犯罪率的上升 D.对外战争
答案 B
4.英国人大卫·兰德斯曾说:“工厂是一种新的监狱,而时钟则成为新的狱卒。”对作者观点理解最准确的是( )
A.工厂成为了犯罪频发的地方
B.工厂模仿监狱的管理手段
C.机器生产异化了工人生活
D.批判垄断组织对个人的剥削
答案 C
5.英国宪章运动中流行这样一句口号:“普选权的问题是饭碗问题。”这说明( )
A.宪章运动的主要目标是消灭私有制
B.马克思主义被英国工人阶级普遍接受
C.工人阶级希望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D.工人希望通过政治变革提高经济地位
答案 D
6.辛亥革命后,范旭东放弃海外优越条件回国办厂,打破了西方独霸中国碱业市场的局面。抗战爆发后,他把工厂改为国家生产军需物资,并立誓:“宁肯为工厂开追悼会,坚决不与侵略者合作。”这体现了近代企业家( )
A.受封建政府的压制 B.重商主义的经济思想
C.注重发扬民生主义 D.实业救国的家国情怀
答案 D
7.18世纪,伯明翰位于英国国家运河网络的枢纽中心,其运河加起来比威尼斯的还长,运河被用来运输大宗物资。19世纪中期后,运河运输衰落。其衰落的原因是( )
A.新的交通工具改善了运输条件
B.大量殖民地促进了海外贸易发展
C.英国国内工业品产量逐渐下降
D.工业革命从英国扩展到了世界
答案 A
8.18世纪中叶-19世纪中叶,英国城市居民重返乡村、回归自然的愿望和呼声日益高涨。城市规划师尝试将风景园的规划手法应用到城市之中,从而产生了田园城镇的景观规划。这一现象的出现可能是由于( )
A.对圈地运动进行反思
B.城乡铁路交通日益便利
C.现代农业的迅速发展
D.城市发展伴随环境恶化
答案 D
9.亨利·福特的创新是用于生产的流水线。放上零件的人不去固定它,放上螺栓的人不用装上螺帽,装上螺帽的人不用去拧紧它。正因为流水线,福特才在以后的十年中每年生产量都成倍地增长,并使零售价降低了三分之二。这种创新( )
①降低了生产成本 ②实现了生产自动化 ③推动了企业壮大 ④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 D
10.狄更斯描写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这是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个充满希望的春天,这是个令人绝望的冬天;我们前面什么都有,我们前面什么也没有。”这表明了工业革命( )
A.引发了社会的动荡
B.导致经济和民众生活产生反差
C.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D.使民众与政府的矛盾不断加深
答案 B
11.18世纪的英国出现了一种“大众消费主义”。当时的“英国所独有的不是消费的欲望,而是大多数人消费的能力。……社会模仿的巧妙使用使本来只买‘体面商品’的人购买‘奢侈品’,使本来只买‘必需品’的人购买‘体面商品’。”造成上述消费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海外殖民扩张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B.追求时尚是当时消费的主流
C.人们普遍存在着从众的消费心理
D.机器生产导致国民收入提高
答案 D
12.某学者指出,18世纪晚期工厂制度出现了,到19世纪中叶,英国所有棉布都已经在工厂里生产,工厂制度代替了分包制和原工业的工场,成为工业经济特有的生产方式。对“特有”的理解中,正确的是( )
A.标志工业革命的完成
B.产生比蒸汽机更大的影响
C.全新的生产组织形式
D.促进了工业革命深入发展
答案 C
二、综合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美国工业从纺织业起步向机器制造业发展,并使铁路、航运等得到了较快发展。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工厂制盛行,城市数目与城市人口迅猛增长。美国已有四分之一的人口生活在城市里,出现了城市化进程与工业化水平的同步发展,因而这一时期是美国城市化在历史上发展速度最快的年代。此外,多数城市已成为近代工业基地,从而大大加强了城市的作用和意义,并以最大的城市纽约为首,初步形成了一个城市体系,它对周围的地区形成巨大的吸引力和辐射力,从而带动了整个地区的发展和繁荣。城市体系的形成,也加速了美国城市化的进程。
——摘编自欧阳世芳《19世纪下半叶至
20世纪初美国城市化历史分析及启示》
(1)根据材料,概括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美国城市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美国城市化的推动因素。
【答案】(1)特点:城市化与工业化同步;城市化速度较快;大城市发挥辐射作用;初步形成体系。
(2)推动因素:产业结构的调整;交通运输业的进步;农村人口与外来移民涌入城市;政府政策的推动。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工业革命的开展,大批工人进入工厂工作。很多棉纺织厂不仅没有新鲜的空气,还有大量的飞絮和尘埃,以致工人到40岁就丧失了劳动能力。更为严重的是大量的童工进入工厂,做着成人的工作却拿着比成人低廉的工资。到1830年,英格兰的大工业城市中没有完全安全的饮用水供应,最为典型的是泰晤士河,河流被污染后散发出的臭气,导致河边的议会大厦都不敢打开窗户。
材料二 英国议会改革派经过在全国范围内对工人阶级的调查,向议会和政府作出了报告。经过多方努力,1833年,英国议会通过《工厂法》,规定不准使用9岁以下的童工。1847年通过的《河道法令》规定,禁止污染饮用水。1848年通过的《公共卫生法》要求把污水和废弃物集中处理。在19世纪80年代还相继出台《工人阶级住房法》等,进一步改善工人的住房问题。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李宏图
《再造社会:19世纪欧洲的社会革命与化解》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工业化发展进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解决工业化带来的社会问题的举措。
【答案】(1)社会问题:工人健康受损;大量使用童工;工作条件恶劣;环境污染严重。
(2)举措:加强政府监管;通过立法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