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同步练习(含答案)--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同步练习(含答案)--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0.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5-28 08:29: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一、选择题
1.约在1世纪,匈奴人开始迁徙,从而导致了一场延续数百年、波及亚欧大陆广大地域的民族大迁徙。这一迁徙的主要方向,一是西进,二是南下。在西方,这一迁徙浪潮所产生的影响是(  )
A.成为西罗马帝国灭亡的根本原因
B.促成了日耳曼诸国的建立
C.加快了封建制度瓦解的进程
D.使赫梯人掌握了马拉战车技术
2.贵霜帝国的建立,为佛教的东传创造了有利条件。2012年10月,位于古丝绸之路东道北段的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县出土了17枚铜币,经鉴定为贵霜帝国的钱币。这表明贵霜帝国的建立(  )
A.促进了南亚与中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往
B.沟通了中亚与欧洲之间的商贸联系
C.成为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中枢地带
D.保存和继承了古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
3.鸵鸟原产于西亚地区,《旧唐书》记载吐火罗(今阿富汗)使者上贡鸵鸟,高宗特別喜受。高宗死后,皇后武则天命人雕刻了石雕(见如图),放置于高宗乾陵的神道(供参拜场所前的道路)入口。据此可确证,当时
A.丝绸之路推动了雕刻艺术西化
B.异域生物开阔了唐人的眼界
C.朝贡贸易改变了唐代物种结构
D.皇权强化需要依靠神权维系
4.据西晋的史料记载,内迁的少数民族主动认同中原地区的历史和文化,如鲜卑说自己是黄帝之子的后裔,匈奴的铁弗部自称是大禹的后代。这种现象说明
A.汉族人已全部被赶出中原
B.西晋对内迁各族实行了仁政
C.内迁民族全部被汉族同化
D.民族交融的趋势进一步加强
5.汪达尔人是日耳曼人的一支。429年,汪达尔军政领袖盖萨里克审时度势,率8万汪达尔人和阿兰人前往北非,于439年以迦太基为都建立了汪达尔王国。迦太基的陷落对西罗马的打击最为严重,切断了它在非洲的财政来源。由此可以推知(  )
A.汪达尔人的迁徙标志着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B.汪达尔人的迁徙削弱了西罗马帝国的力量
C.汪达尔人的迁徙使罗马古文物遭严重破坏
D.汪达尔人的迁徙体现出其对外扩张的本性
6.继希腊人之后,罗马人登上了地中海的舞台,他们征服了希腊化的世界,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然而,古罗马学者贺拉斯却说,被征服的希腊人最终征服了罗马人。贺拉斯所说的“征服”是指(  )
A.商业征服 B.宗教征服
C.财富征服 D.文化征服
7.贵霜帝国的建立,为佛教的东传创造了有利条件。2012年10月,位于古丝绸之路东道北段的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县出土了17枚铜币,经鉴定为贵霜帝国的钱币。这表明贵霜帝国(  )
A.促进了南亚与中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往
B.沟通了中亚与欧洲之间的商贸联系
C.成为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中枢地带
D.保存和继承了古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
8.阿拉伯帝国的制度基本继承了拜占庭帝国和波斯帝国的传统,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在帝国一度流行。古埃及、波斯、印度、欧洲等地的民间故事被阿拉伯人接受和融汇为《天方夜谭》。这说明阿拉伯(  )
A.是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 B.文明影响广泛深远
C.文明的发展具有包容性 D.长于借鉴缺少创新
9.“原本显然是刹帝利阶级登极之作、英雄主义与战争的作品,在婆罗门的手中则变成了教诲民众关于伦理法典、道德观念以及涅槃之类的工具。”历史学家威尔·杜兰评论的古典文献当是(  )
A.《摩诃婆罗多》 B.《汉谟拉比法典》
C.《吉尔伽美什》 D.《荷马史诗》
10.讲梵语的早期雅利安人东进至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的历史被称为“吠陀时代”,而这一时期的“吠陀”文献是通过记忆和口耳相传的。这说明早期雅利安人(  )
A.未形成自己的书写文字
B.征服印度的历史不可信
C.东进旨在掠夺农耕土地
D.进行的迁徙是无计划的
11.古希腊神话中,众神各有分工,宙斯作为最高天神,掌握雷电等,并且和众多女神及凡间美女相好,生出了太阳神阿波罗、狩猎女神阿尔忒弥斯等很多天神,也生出了珀尔修斯等人间英雄,这与古代中国的神的形象颇为不同。这体现了(  )
A.古希腊神话“神人同行同性”的特点
B.古希腊与古代中国文化的着眼点与侧重点不同
C.中国儒家文化的内敛性与西方文化的开放性决定了二者的不同
D.古希腊人受到宗法制等的影响不深
12.拜占庭帝国作为文化桥梁,必然得兼顾东西两头,否则桥面会不平整、桥梁也必然维持不久。在继承了以古希腊、罗马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后,拜占庭帝国也“没放过”东边这头。材料强调的是(  )
A.拜占庭帝国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发展
B.拜占庭帝国继承发展了古希腊、罗马文化
C.拜占庭帝国的桥梁建筑闻名于东西方
D.拜占庭帝国是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魏晋时期的少数民族祖先很早就与中原政权有接触。魏晋政权对内迁少数民族采取安置政策。朝廷在册封少数民族首领管理本族人民的同时,也设机构进行管辖。自汉以来,内迁民族就已经“随所居郡县,使宰牧之,与编户大同,而不输贡赋”,即内迁民族的百姓也作为编户齐民,而且在赋税上还有所优待。十六国和北朝政权大体都沿用魏晋的政治和法律制度,各民族百姓受治于相同的法律,在判罚上有贵族、平民的差别,并无民族差别。
——摘编自刘家和、刘林海《3—6世纪中西历史及文明发展比较研究》
材料二 3世纪,日耳曼人利用罗马帝国衰落的机会,陆续进入罗马帝国。罗马人视日耳曼人为蛮族,与他们结成单纯的军事同盟。蛮族在需要时提供军事帮助,罗马人按照约定提供钱物,双方各取所需,互不干涉。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蛮族整体定居在帝国境内后,双方依然是两个独立的群体。蛮族首领实际上是独立的国王,蛮族只效忠于自己的国王。各日耳曼王国吸收罗马的一些体制,同时保持着自己的政治传统,地方基本自治,自主性很大。蛮族在罗马人的帮助下编撰法典,多是原来习惯法的成文化。罗马人和蛮族分别使用自己的法律,同罪不同罚。最终,蛮族入侵后的西方形成多族群并立的局面。
——摘编自刘家和、刘林海《3—6世纪中西历史及文明发展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指出魏晋政权与内迁民族的关系和罗马帝国有何不同。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的不同对中国和西欧历史发展的影响。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500年……亚欧大平原已经被古印欧人的迁徙完全改变了面貌,从印度河流域直到不列颠岛,古印欧人唤醒了横跨东西上万千米的土地,将那里带入了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这些游牧的诗人们在不经意之间,创造了安纳托利亚文明、吠陀(印度)文明、古波斯文明、古希腊文明、古意大利文明、古日耳曼文明和凯尔特文明。整个亚欧大陆从此真正意义上走出了蒙昧时代。
——[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材料二 3—6世纪形成高潮的亚欧大陆民族大迁徙为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之间的交往提供了“可接近性”的机会。他们的行动不仅为农耕世界的社会经济注入了新鲜的活力,也使社会发展相对落后的游牧民族大多融入农耕世界,从而加快了人类文明的进程,并对中国和西欧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且一直影响到今天。
——摘编自刘爱兰《民族大迁徙对中西文化发展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概括印欧人迁徙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3—6世纪亚欧大陆民族大迁徙在欧洲的表现,并分析亚欧民族大迁移对世界政治格局和区域文化的影响。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一、选择题
1.约在1世纪,匈奴人开始迁徙,从而导致了一场延续数百年、波及亚欧大陆广大地域的民族大迁徙。这一迁徙的主要方向,一是西进,二是南下。在西方,这一迁徙浪潮所产生的影响是(  )
A.成为西罗马帝国灭亡的根本原因
B.促成了日耳曼诸国的建立
C.加快了封建制度瓦解的进程
D.使赫梯人掌握了马拉战车技术
【答案】B
2.贵霜帝国的建立,为佛教的东传创造了有利条件。2012年10月,位于古丝绸之路东道北段的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县出土了17枚铜币,经鉴定为贵霜帝国的钱币。这表明贵霜帝国的建立(  )
A.促进了南亚与中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往
B.沟通了中亚与欧洲之间的商贸联系
C.成为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中枢地带
D.保存和继承了古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
【答案】A
3.鸵鸟原产于西亚地区,《旧唐书》记载吐火罗(今阿富汗)使者上贡鸵鸟,高宗特別喜受。高宗死后,皇后武则天命人雕刻了石雕(见如图),放置于高宗乾陵的神道(供参拜场所前的道路)入口。据此可确证,当时
A.丝绸之路推动了雕刻艺术西化
B.异域生物开阔了唐人的眼界
C.朝贡贸易改变了唐代物种结构
D.皇权强化需要依靠神权维系
【答案】B
4.据西晋的史料记载,内迁的少数民族主动认同中原地区的历史和文化,如鲜卑说自己是黄帝之子的后裔,匈奴的铁弗部自称是大禹的后代。这种现象说明
A.汉族人已全部被赶出中原
B.西晋对内迁各族实行了仁政
C.内迁民族全部被汉族同化
D.民族交融的趋势进一步加强
【答案】D
5.汪达尔人是日耳曼人的一支。429年,汪达尔军政领袖盖萨里克审时度势,率8万汪达尔人和阿兰人前往北非,于439年以迦太基为都建立了汪达尔王国。迦太基的陷落对西罗马的打击最为严重,切断了它在非洲的财政来源。由此可以推知(  )
A.汪达尔人的迁徙标志着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B.汪达尔人的迁徙削弱了西罗马帝国的力量
C.汪达尔人的迁徙使罗马古文物遭严重破坏
D.汪达尔人的迁徙体现出其对外扩张的本性
【答案】B
6.继希腊人之后,罗马人登上了地中海的舞台,他们征服了希腊化的世界,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然而,古罗马学者贺拉斯却说,被征服的希腊人最终征服了罗马人。贺拉斯所说的“征服”是指(  )
A.商业征服 B.宗教征服
C.财富征服 D.文化征服
【答案】D
7.贵霜帝国的建立,为佛教的东传创造了有利条件。2012年10月,位于古丝绸之路东道北段的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县出土了17枚铜币,经鉴定为贵霜帝国的钱币。这表明贵霜帝国(  )
A.促进了南亚与中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往
B.沟通了中亚与欧洲之间的商贸联系
C.成为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中枢地带
D.保存和继承了古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
【答案】A
8.阿拉伯帝国的制度基本继承了拜占庭帝国和波斯帝国的传统,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在帝国一度流行。古埃及、波斯、印度、欧洲等地的民间故事被阿拉伯人接受和融汇为《天方夜谭》。这说明阿拉伯(  )
A.是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 B.文明影响广泛深远
C.文明的发展具有包容性 D.长于借鉴缺少创新
【答案】C
9.“原本显然是刹帝利阶级登极之作、英雄主义与战争的作品,在婆罗门的手中则变成了教诲民众关于伦理法典、道德观念以及涅槃之类的工具。”历史学家威尔·杜兰评论的古典文献当是(  )
A.《摩诃婆罗多》 B.《汉谟拉比法典》
C.《吉尔伽美什》 D.《荷马史诗》
【答案】A
10.讲梵语的早期雅利安人东进至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的历史被称为“吠陀时代”,而这一时期的“吠陀”文献是通过记忆和口耳相传的。这说明早期雅利安人(  )
A.未形成自己的书写文字
B.征服印度的历史不可信
C.东进旨在掠夺农耕土地
D.进行的迁徙是无计划的
【答案】A
11.古希腊神话中,众神各有分工,宙斯作为最高天神,掌握雷电等,并且和众多女神及凡间美女相好,生出了太阳神阿波罗、狩猎女神阿尔忒弥斯等很多天神,也生出了珀尔修斯等人间英雄,这与古代中国的神的形象颇为不同。这体现了(  )
A.古希腊神话“神人同行同性”的特点
B.古希腊与古代中国文化的着眼点与侧重点不同
C.中国儒家文化的内敛性与西方文化的开放性决定了二者的不同
D.古希腊人受到宗法制等的影响不深
【答案】B
12.拜占庭帝国作为文化桥梁,必然得兼顾东西两头,否则桥面会不平整、桥梁也必然维持不久。在继承了以古希腊、罗马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后,拜占庭帝国也“没放过”东边这头。材料强调的是(  )
A.拜占庭帝国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发展
B.拜占庭帝国继承发展了古希腊、罗马文化
C.拜占庭帝国的桥梁建筑闻名于东西方
D.拜占庭帝国是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答案】A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魏晋时期的少数民族祖先很早就与中原政权有接触。魏晋政权对内迁少数民族采取安置政策。朝廷在册封少数民族首领管理本族人民的同时,也设机构进行管辖。自汉以来,内迁民族就已经“随所居郡县,使宰牧之,与编户大同,而不输贡赋”,即内迁民族的百姓也作为编户齐民,而且在赋税上还有所优待。十六国和北朝政权大体都沿用魏晋的政治和法律制度,各民族百姓受治于相同的法律,在判罚上有贵族、平民的差别,并无民族差别。
——摘编自刘家和、刘林海《3—6世纪中西历史及文明发展比较研究》
材料二 3世纪,日耳曼人利用罗马帝国衰落的机会,陆续进入罗马帝国。罗马人视日耳曼人为蛮族,与他们结成单纯的军事同盟。蛮族在需要时提供军事帮助,罗马人按照约定提供钱物,双方各取所需,互不干涉。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蛮族整体定居在帝国境内后,双方依然是两个独立的群体。蛮族首领实际上是独立的国王,蛮族只效忠于自己的国王。各日耳曼王国吸收罗马的一些体制,同时保持着自己的政治传统,地方基本自治,自主性很大。蛮族在罗马人的帮助下编撰法典,多是原来习惯法的成文化。罗马人和蛮族分别使用自己的法律,同罪不同罚。最终,蛮族入侵后的西方形成多族群并立的局面。
——摘编自刘家和、刘林海《3—6世纪中西历史及文明发展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指出魏晋政权与内迁民族的关系和罗马帝国有何不同。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的不同对中国和西欧历史发展的影响。
【答案】(1)不同:魏晋政权对内迁少数民族采取与内地近似的管理制度并给予优待,内迁的少数民族也积极学习中原制度,推行汉法;罗马帝国对进入帝国的蛮族采取分治措施,内迁的日耳曼人保持自己的制度、文化和法律,有很强的自主性。
(2)影响:对中国——为隋唐时期大一统的再次实现奠定基础;统一和中央集权制度得以长久保持;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对西欧——没有形成民族认同,出现多民族并存的局面;形成了西欧封建制度,使西欧长期处于分裂局面。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500年……亚欧大平原已经被古印欧人的迁徙完全改变了面貌,从印度河流域直到不列颠岛,古印欧人唤醒了横跨东西上万千米的土地,将那里带入了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这些游牧的诗人们在不经意之间,创造了安纳托利亚文明、吠陀(印度)文明、古波斯文明、古希腊文明、古意大利文明、古日耳曼文明和凯尔特文明。整个亚欧大陆从此真正意义上走出了蒙昧时代。
——[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材料二 3—6世纪形成高潮的亚欧大陆民族大迁徙为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之间的交往提供了“可接近性”的机会。他们的行动不仅为农耕世界的社会经济注入了新鲜的活力,也使社会发展相对落后的游牧民族大多融入农耕世界,从而加快了人类文明的进程,并对中国和西欧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且一直影响到今天。
——摘编自刘爱兰《民族大迁徙对中西文化发展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概括印欧人迁徙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3—6世纪亚欧大陆民族大迁徙在欧洲的表现,并分析亚欧民族大迁移对世界政治格局和区域文化的影响。
【答案】(1)影响:带动了技术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区域文明的形成;使亚欧大陆走出了蒙昧时代。
(2)表现:日耳曼人陆续进入罗马帝国并建立国家,灭亡了西罗马帝国(或日耳曼人在与罗马帝国的接触中不断南迁)。
影响:政治格局——改变了亚欧大陆的政治格局,一批新的国家先后崛起。区域文化——各个区域的文化在碰撞、交往和交融中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各民族在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促进了本民族文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