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 同步练习(含答案)--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 同步练习(含答案)--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5-28 08:40: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
一、选择题
1.如下是某同学的历史课堂笔记,记录了某一历史事件的重要信息。他的学习内容最有可能是
(一)性质
(1)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
(2)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
(二)价值
(1)带动民间积极向学风气。
(2)少数出身社会下层的人也能得到入仕机会。
A.孔子创办私学 B.齐国设“稷下学宫”
C.汉武帝设立太学 D.隋朝开创科举制
2.印刷术使快速、便宜且大量地生产文本成为可能。到11世纪,印制的佛经和儒学经典、日历、农书以及大众书籍在社会上大量出现。这反映了
A.技术进步有助于文化传承 B.科技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C.技术进步强化了社会秩序 D.印刷术促进了宋代社会转型
3.晚清民国时期,由于梅州市松口镇华侨踊跃捐资助学,当地学校不但收费低廉,甚至免费并聘请名师硕儒或留洋归来的学子做老师,出现了“乡村虽偏僻,但无一二里无童声”的盛况。据此可知
A.当地教育经费问题得以解决 B.科举制瓦解有利于教育革新
C.当地传统教育模式即将瓦解 D.华侨家国情怀助力教育发展
4.15世纪中期,德国人谷登堡发明了一种可以成批浇铸字模的手工浇铸机,用活字与机械来印制书籍,并建立了印刷厂。他的发明很快得到推广,到1500年德国有60多个城市有印刷厂,欧洲已有上千家印刷厂。这反映出当时(  )
A.毕昇活字印刷术传入欧洲 B.科学技术推动政治新变革
C.宗教改革推动了信息传播 D.社会需求与商业发展结合
5.18世纪的欧洲,随着识字人群的扩大和人们读书热情的高涨,私人和公共的借阅图书馆遍布各主要城市。这种状况
A.标志着人文精神的滥觞 B.推动了文艺复兴的转型
C.体现了服务公众的职能 D.促进了近代科学的兴起
6.17世纪末,英国的皇家图书馆主要为国王提供古典著作、教会文件以及神学和政治等方面的资料。18世纪,英格兰学术界的面貌发生变化,科学思想开始在大学校园占据主导地位。由于大学需要稳定的图书供应,英国国家图书馆成立。英国国家图书馆的成立(  )
A.源于资产阶级革命的需要 B.推动启蒙运动走向高潮
C.促进英国学术面貌的变化 D.受自然科学发展的影响
7.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三个面向”的实质是(  )
A.通过教育的发展提高国家和民族的竞争力
B.教育的发展要适合本国国情
C.教育的发展需要加强国际交流
D.教育的发展需要超前性
8.《英国百科全书》在“博物馆的职能”中把“社会作用”放在首位,特别强调“在当代世界中,博物馆的倾向是既反映社会又服务于社会”。这说明博物馆(  )
A.藏品的数量和质量是其价值的体现
B.是学术研究中心
C.应重视加强对人们的宣传教育作用
D.要借助现代科技
9.15世纪,意大利兴办了一种寄宿学校,学校的学生以贵族子弟为主,也招收并资助有才华的贫苦学生,男女同校。教学内容包括拉丁文、希腊文、教会法规、数学、历史、音乐、体操、舞蹈、游泳等。这表明意大利(  )
A.建立了近代化教育制度 B.科技革命与社会进步相互影响
C.教育摆脱了宗教的束缚 D.思想解放与教育变革相互促进
10.下图是一位学者关于古代中国书院功能的研究成果。据此可知,书院(  )
A.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B.以教化启蒙为主要功能
C.是古代重要的宗教场所 D.以传播宋明理学为己任
11.自唐朝雕版印刷术发明和使用以来,首先印刷的是佛教经书,后来也雕印历书、识字课本、阴阳算命书等,从后唐长兴三年(932年)起,儒家经典——《九经》 开始刊行。这反映出(  )
A.雕版印刷术的应用范围扩大 B.佛经是雕版印刷的主体部分
C.社会对经典书籍需求多元化 D.科举制推动雕版印刷术革新
12.希腊化国家的马其顿统治者是在希腊学问享有盛誉的社会氛围中成长起来的,他们慷慨地支持科学研究。埃及的亚历山大博学园是历史上最早由国家供养的研究院,吸引了大批希腊学者前去埃及。这体现的是(  )
A.政府推动文化的发展 B.埃及文明具有吸引力
C.英雄人物推动历史发展 D.希腊文化向东方传播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61年,美第奇家族决定为共和国的市政司法机构盖楼。20年后,该家族将楼的最高层设为精湛艺术画廊的场所,即乌菲齐博物馆,之后不断扩充。据说拿破仑远征意大利时看了博物馆,赞叹不已。1737年,美第奇家族势力衰微,共和国政权易手。家族在转交博物馆艺术遗产时约定:艺术作品必须服务于“公共利益”。这一约定流传至今。
——[意]艾莱娜·吉纳耐斯奇编著《佛罗伦萨乌菲齐画廊》
材料二 历史上为卢浮宫大大加上艺术砝码的是拿破仑。他统治期间,曾发生过几千吨艺术品运到巴黎的盛况,其中506件艺术品是从意大利掳掠来的。今天的卢浮宫里共有40多万件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珍宝,有人说在卢浮宫“不管你看多少,都可以肯定它们是无与伦比的,它们会唤起你身上蕴藏的对美的渴望和追求,激发你对创造的认识和对幸福的理解”。
——摘编自[美]威尔·杜兰特著《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美第奇家族打造乌菲齐博物馆的主要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拿破仑是如何为卢浮宫“大大加上艺术砝码”的。综合材料一、二,指出博物馆对人类文明的意义。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古代书院发展简表:
唐 朝 书院的名称最早见于唐代,民间书院传道授业,教化公众,得到朝廷鼓励。唐中期以后书院多集中于长江流域,较著名的有衡阳石鼓书院等
两 宋 民间书院获得重大发展,书院与理学一体化,注重探讨义理,注重人格修养。教学方式多采用问难辩论式,注意启发学生思维。宋代书院主要分布在南方,著名的书院有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等
元 朝 官学化是元代书院的一大特点,将书院山长列为各地儒学提举司下属官员的编制,由行省任免,书院财权也由官方掌管。学生通过考核也可以进入仕途。这样,书院完全被纳入官方教育体制
明 朝 明初100年间,书院一直处于沉寂状态。至成化后,书院逐渐恢复,到嘉靖年间兴盛。明代最著名的书院是位于江苏无锡的东林书院。书院盛行“讲会”制度,允许不同的学派讲学,百家争鸣;明中叶后政治日趋腐败,书院品评朝臣,批评时政,政治性倾向加强,朝廷屡次禁毁书院
清 朝 清代初年,统治者推崇科举和官学,对书院加强控制。光绪年间,改书院为学堂,晚清书院衰落
——摘编自邓洪波著《中国书院史》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两则或两则以上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
一、选择题
1.如下是某同学的历史课堂笔记,记录了某一历史事件的重要信息。他的学习内容最有可能是
(一)性质
(1)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
(2)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
(二)价值
(1)带动民间积极向学风气。
(2)少数出身社会下层的人也能得到入仕机会。
A.孔子创办私学 B.齐国设“稷下学宫”
C.汉武帝设立太学 D.隋朝开创科举制
【答案】C
2.印刷术使快速、便宜且大量地生产文本成为可能。到11世纪,印制的佛经和儒学经典、日历、农书以及大众书籍在社会上大量出现。这反映了
A.技术进步有助于文化传承 B.科技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C.技术进步强化了社会秩序 D.印刷术促进了宋代社会转型
【答案】A
3.晚清民国时期,由于梅州市松口镇华侨踊跃捐资助学,当地学校不但收费低廉,甚至免费并聘请名师硕儒或留洋归来的学子做老师,出现了“乡村虽偏僻,但无一二里无童声”的盛况。据此可知
A.当地教育经费问题得以解决 B.科举制瓦解有利于教育革新
C.当地传统教育模式即将瓦解 D.华侨家国情怀助力教育发展
【答案】D
4.15世纪中期,德国人谷登堡发明了一种可以成批浇铸字模的手工浇铸机,用活字与机械来印制书籍,并建立了印刷厂。他的发明很快得到推广,到1500年德国有60多个城市有印刷厂,欧洲已有上千家印刷厂。这反映出当时(  )
A.毕昇活字印刷术传入欧洲 B.科学技术推动政治新变革
C.宗教改革推动了信息传播 D.社会需求与商业发展结合
【答案】D
5.18世纪的欧洲,随着识字人群的扩大和人们读书热情的高涨,私人和公共的借阅图书馆遍布各主要城市。这种状况
A.标志着人文精神的滥觞 B.推动了文艺复兴的转型
C.体现了服务公众的职能 D.促进了近代科学的兴起
【答案】C
6.17世纪末,英国的皇家图书馆主要为国王提供古典著作、教会文件以及神学和政治等方面的资料。18世纪,英格兰学术界的面貌发生变化,科学思想开始在大学校园占据主导地位。由于大学需要稳定的图书供应,英国国家图书馆成立。英国国家图书馆的成立(  )
A.源于资产阶级革命的需要 B.推动启蒙运动走向高潮
C.促进英国学术面貌的变化 D.受自然科学发展的影响
【答案】D
7.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三个面向”的实质是(  )
A.通过教育的发展提高国家和民族的竞争力
B.教育的发展要适合本国国情
C.教育的发展需要加强国际交流
D.教育的发展需要超前性
【答案】A
8.《英国百科全书》在“博物馆的职能”中把“社会作用”放在首位,特别强调“在当代世界中,博物馆的倾向是既反映社会又服务于社会”。这说明博物馆(  )
A.藏品的数量和质量是其价值的体现
B.是学术研究中心
C.应重视加强对人们的宣传教育作用
D.要借助现代科技
【答案】C
9.15世纪,意大利兴办了一种寄宿学校,学校的学生以贵族子弟为主,也招收并资助有才华的贫苦学生,男女同校。教学内容包括拉丁文、希腊文、教会法规、数学、历史、音乐、体操、舞蹈、游泳等。这表明意大利(  )
A.建立了近代化教育制度 B.科技革命与社会进步相互影响
C.教育摆脱了宗教的束缚 D.思想解放与教育变革相互促进
【答案】D
10.下图是一位学者关于古代中国书院功能的研究成果。据此可知,书院(  )
A.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B.以教化启蒙为主要功能
C.是古代重要的宗教场所 D.以传播宋明理学为己任
【答案】A
11.自唐朝雕版印刷术发明和使用以来,首先印刷的是佛教经书,后来也雕印历书、识字课本、阴阳算命书等,从后唐长兴三年(932年)起,儒家经典——《九经》 开始刊行。这反映出(  )
A.雕版印刷术的应用范围扩大 B.佛经是雕版印刷的主体部分
C.社会对经典书籍需求多元化 D.科举制推动雕版印刷术革新
【答案】A
12.希腊化国家的马其顿统治者是在希腊学问享有盛誉的社会氛围中成长起来的,他们慷慨地支持科学研究。埃及的亚历山大博学园是历史上最早由国家供养的研究院,吸引了大批希腊学者前去埃及。这体现的是(  )
A.政府推动文化的发展 B.埃及文明具有吸引力
C.英雄人物推动历史发展 D.希腊文化向东方传播
【答案】A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61年,美第奇家族决定为共和国的市政司法机构盖楼。20年后,该家族将楼的最高层设为精湛艺术画廊的场所,即乌菲齐博物馆,之后不断扩充。据说拿破仑远征意大利时看了博物馆,赞叹不已。1737年,美第奇家族势力衰微,共和国政权易手。家族在转交博物馆艺术遗产时约定:艺术作品必须服务于“公共利益”。这一约定流传至今。
——[意]艾莱娜·吉纳耐斯奇编著《佛罗伦萨乌菲齐画廊》
材料二 历史上为卢浮宫大大加上艺术砝码的是拿破仑。他统治期间,曾发生过几千吨艺术品运到巴黎的盛况,其中506件艺术品是从意大利掳掠来的。今天的卢浮宫里共有40多万件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珍宝,有人说在卢浮宫“不管你看多少,都可以肯定它们是无与伦比的,它们会唤起你身上蕴藏的对美的渴望和追求,激发你对创造的认识和对幸福的理解”。
——摘编自[美]威尔·杜兰特著《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美第奇家族打造乌菲齐博物馆的主要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拿破仑是如何为卢浮宫“大大加上艺术砝码”的。综合材料一、二,指出博物馆对人类文明的意义。
【答案】(1)主要条件: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兴盛;美第奇家族把持佛罗伦萨共和国的实权;美第奇家族非常富有;美第奇家族热衷于资助文化艺术。
(2)做法:对外扩张,掳掠各国艺术珍品。
意义:保护与宣传文化艺术;见证人类文明;陶冶人文精神。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古代书院发展简表:
唐 朝 书院的名称最早见于唐代,民间书院传道授业,教化公众,得到朝廷鼓励。唐中期以后书院多集中于长江流域,较著名的有衡阳石鼓书院等
两 宋 民间书院获得重大发展,书院与理学一体化,注重探讨义理,注重人格修养。教学方式多采用问难辩论式,注意启发学生思维。宋代书院主要分布在南方,著名的书院有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等
元 朝 官学化是元代书院的一大特点,将书院山长列为各地儒学提举司下属官员的编制,由行省任免,书院财权也由官方掌管。学生通过考核也可以进入仕途。这样,书院完全被纳入官方教育体制
明 朝 明初100年间,书院一直处于沉寂状态。至成化后,书院逐渐恢复,到嘉靖年间兴盛。明代最著名的书院是位于江苏无锡的东林书院。书院盛行“讲会”制度,允许不同的学派讲学,百家争鸣;明中叶后政治日趋腐败,书院品评朝臣,批评时政,政治性倾向加强,朝廷屡次禁毁书院
清 朝 清代初年,统治者推崇科举和官学,对书院加强控制。光绪年间,改书院为学堂,晚清书院衰落
——摘编自邓洪波著《中国书院史》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两则或两则以上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
【答案】[示例一]论题一:专制主义的强化对书院发展的影响(民办向官办发展)。
阐述:唐宋以来,随着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强化,政府日益加强对文化教育的控制。唐朝,民间书院尚能得到朝廷鼓励;两宋时期,随着理学的兴起和发展,书院逐渐成为宣扬儒家伦理道德、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的场所;元朝,书院负责人由官府任免,财权也受到官府节制,民间书院完全被纳入官方教育体制;明清时期,政府厉行文化专制,实行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屡次禁毁民间书院,大力干预书院建设,书院日渐衰落。
小结:综上所述,由于中国古代专制主义的影响,民间书院发展由盛转衰,日益被官办书院所取代。
[示例二]论题:民间书院开辟了一种独特的教育模式。
阐述:在培养目标上,书院追求学生人格的完善,强调道德与学问并进,而不像官学那样以科举入仕为主要目标;在教学方式上,师生之间注重质疑问难,注意启发学生思维;在学术氛围上,书院倡导并推行“讲会”制度,注重学术研讨,倡导不同学派之间的学术争鸣与交流。
小结:综上所述,书院的教育实践,与汉代以来太学所形成的官办教育风格迥然不同,其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灵活多变的办学方式,为历代教育家所取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