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人民版必修一 4.1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教案
考纲要求:(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3)"文化大革命"
(4)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
(5) "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
第1课时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授课时数】第 课时
【课标要求】
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 ( http: / / www.21cnjy.com )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色。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
①识记:七届二中全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 http: / / www.21cnjy.com );新中国的首都、国旗、国歌;开国大典;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5个民族区域自治区。
②理解:中央人民政府的组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过程与方法: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可 ( http: / / www.21cnjy.com )事先拟好专题,自由组合并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主动发表意见,并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予以及时而恰当的评价。选取优秀影片片段或有代表性的图片等各类资料,运用多媒体手段再现历史画面,增强感性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 ( http: / / www.21cnjy.com )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学习,初步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个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政权,是中国历史上不曾有过的国家政权。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充分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愿望,是中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社会主义类型宪法。体会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党和国家的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政策之间的关系。
【重点难点】重点:新中国的成立,第一部 ( http: / / www.21cnjy.com )社会主义宪法的诞生,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难点: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性质,如何正确认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色。
【教学过程】
中国现代史的分期:1949年—1956年: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1956年—1966年:十年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1966年—1976年:“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乱时期
1978年至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一、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的基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条件:(1)政治: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
时间、地点:1949年3月,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召开。
中心内容:党的工作从农村转移到城市,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为一切工作的中心。
确定了全国胜 ( http: / / www.21cnjy.com )利后党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的基本政策,以及中国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
意义:在中国革命的转折关头召开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会议为中国革命由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指明了道路,在政治、思想和理论上做了准备。
(2)军事: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
(3)组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49年9月,北平)
2、筹备:政治协商会议
A、中心议题:讨论成立新中国
B、内容:①决定:国名、国旗、国徽、首都、国歌、公元纪年
②通过:《共同纲领》(施政纲领,临时宪法)
《共同纲领》的性质: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文件
《共同纲领》规定新中国的性质:新民主主义国家,即人民民主专政国家
③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主席、副主席)
④地位:暂行人大职权
3、时间、地点:1949年10月1日、北京。
4、意义:①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统治者长期压 ( http: / / www.21cnjy.com )迫和剥削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中国成为真正具有独立主权的国家;②新中国是一个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政权,是中国历史上不曾有过的国家政权;③新中国成立,为国家政治建设的逐步开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石。④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一个新纪元。
思考:新中国政权与旧中国历史上曾有过的国家政权有什么不同
(1)半殖民地——独立主权
(2)一盘散沙——迈向统一
(3)封建专制——人民民主
(4)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方向迈进
过渡:
1949年第一届政治协商会 ( http: / / www.21cnjy.com )议通过的“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几年以后,我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共同纲领”已不适应历史任务的需要,形势发展迫切要求在“共同纲领”的基础上前进一步,制定一部更为完备的国家根本大法。
【开创政治建设新阶段】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最根本的政治制度)
⑴条件: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成立奠定了法律基础和组织基础)
⑵创立标志: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1954年)
⑶《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①国家性质: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②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③国体: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④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⑤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⑷意义: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
2、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⑴初步建立:1949年举行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
⑵继续存在: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人民政协代行人大职能结束,但作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
人民政协性质: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主要职能: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
⑶新的阶段:1956 年,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八字方针的提出。
(4)意义: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调动了民主人士的参政议政热情,开创了群策群力、共同建设国家的新局面。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1. 背景: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局面。
2.目的:保证祖国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保证各民族的平等地位和共同发展
3、法律保障:
(1)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2)1954年,《中华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确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新中国的一项根本制度,同时规定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划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
4、五大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1947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1965年)。
5、意义:实现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根本制度”、“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是三个有特定内涵的政治概念。
1、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
2、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
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四】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
1、以民主集中制为原则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民主协商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
3、人民政协是包括中共、各民主党派、社会各方面代表的统一战线组织,其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4、坚持和完善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精讲点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西方资产阶级议会制的区别。
1、阶级本质不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民民主专政的国家阶级本质相适应.服务于人民民主专政;资产阶级议会制与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阶级本质相适应,服务于资产阶级专政。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资产阶级议会制的根本区别。
2、组织和活动原则不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按照民主集中制与议行和一原则组织和活动;资产阶级议会制按三权分立原则组织和活动。
3、政党在政权组织中的活动方式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即中国共产党始终处于领导核心地位;资产阶级议会制采取两党或多党轮流执政的制度
【小结】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是人民 ( http: / / www.21cnjy.com )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形成和创建的基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三大制度保证了中国政治体制的正常运转,有利于调动全国人民的积极性,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