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3-2024学年六年级语文下册小升初模拟冲刺试卷(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2023-2024学年六年级语文下册小升初模拟冲刺试卷(有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28 10:54: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207770011798300小升初模拟冲刺试卷
时间:70分钟 满分:100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根据拼音,在括号里写出正确的词语。(10分)
六年的小学时光如薄雾,被初阳zhēng róng( )了,在阳光明媚的七月,我们要chè dǐ( )告别小学阶段。面对未来新的学习环境,我们会bǐ cǐ( )鼓励;面对严峻的挑战,我们要承受风雨的qīn xí( )。漫长的路上,我们定会勇往直前,不会jīng huáng( )。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挪移(nuó) 栖息(qī) 牺牲(shēng) 蜜饯(jiàn)
B.耽搁(gé) 混乱(hún) 盘盂(yú) 骡马(luó)
C.呜咽(yàn) 漩涡(wō) 鱼饵(ěr) 简陋(lòu)
D.依偎(wēi) 袭击(xí) 娱乐(yǘ) 急遽(jù)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通宵 寂莫 剔除 五湖四海 B.脉络 拘留 匪徒 开山鼻祖
C.剥削 避静 惆怅 焉知非福 D.苦刑 救援 诞生 翻箱到柜
3. 下列句子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正像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引用)
B.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拟人)
C.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反问)
D.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拟人)
4.下面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远远望去,那大大小小,五颜六色,形态各异的衣服,像一幅巨大的抽象画。
B.静物是凝固的美,动景是流动的美;直线是流畅的美,曲线是婉转的美。
C“什么?爹”!我瞪着眼睛问父亲。
D.肉店里有鹬啊,鹧鸪啊,野兔啊……可是那些东西哪儿打来的,店里的伙计不肯说。
5. 下列词语中的“漫”和“漫长”的“漫”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漫无边际 B.漫天遍野 C.长夜漫漫 D.河水漫溢
6.“答应别人的事就要守信用。”下列与这句话意思不一样的是( )
A.答应别人的事能不守信用吗?
B.答应别人的事非守信用不可!
C.答应别人的事非守信用不可吗?
D.答应别人的事不能不守信用。
7. 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发展,祖国大地万象更新
B.见微知著,从身边的小事中我们就能感受到祖国的强大
C.学习汉文化已成为当今社会的新潮流,简直令人不可思议
D.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了祖国的繁荣与人民的幸福,他们是死得其所的
8.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腊八粥》是巴金先生写的,在选材与详略的处理方面,让人印象深刻。
B.《十六年前的回忆》用倒叙的方式,通过反复强调父亲的忌日,表达作者对父亲的思念之情。
C.在《鲁滨逊漂流记》中,我们认识了一个乐观向上、安于现状的鲁滨逊。
D.《竹石》和《石灰吟》一样,都是托物言志的诗,就连所托之“物”与表达的志向也是一样。
9.“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中“应怜”一词传达出诗人( )的情怀。
A.小心谨慎 B.无心赏花 C.怜春、惜春 D.害怕、担忧
10. “之”在文言文中意思不同。在下列语句中,“之”指弈秋的“教诲”的是( )
A.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B.思援弓缴而射之
C.一人虽听之 D.虽与之俱学
三、日积月累(13分)
1.苛利于民,不必法古; , 。(《淮南子》)
2.我们可以借用杜甫《春夜喜雨》中的“ , ”来赞美老师对我们的教育。
3.明月常常被世人赋予思乡的情怀。王安石在《泊船瓜洲》中看见明月当空,不禁感慨: , 。
王建在《十五夜望月》中望月吟诵: , 。4.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 , 。
5.遇到老年人哀叹“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我们可以借用苏轼的《浣溪沙》中的“ ? , !”劝慰他。
四、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一)明亮的眼睛(13分)
小群是个双目失明的苦孩子。但是他非常热爱这个世界,这是因为父亲就是他的眼睛①
很小的时候,父亲让小群触摸柔软的凉凉的东西,说:“这是水,可以流动,长江、黄河和大海都是这样的水组成的,水多了便浩荡奔腾,可以发出震耳欲聋的声音。”不久,小群真的由父亲带到海边去玩,父亲还教会了小群游泳。
难度最大的是向小群解说颜色。小群生下来就面对一个黑暗的世界,怎么让他理解这个世界的五光十色呢?比方给他解释红色:太阳就是红色的,它发光,能把黑夜变成白昼;它发热,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把人晒暖和。“我懂了,”小群说,“红色就是让人感到光亮和温暖!’“不全对。”父亲细致地解释。“血也是红色的,但它不会发出什么光来;人血也是温执的。鱼血却是冷的,但鱼血也是红色的。红色并不总同光和热联系在一起。”小群困惑了起来。父亲再耐心地解释:“发热发光的是太阳,而不是红色;只是太阳能发光发热,同时又是红色的。红色只不过是有视力的人看到的一种颜色。”经过这样的循循善诱,小群才逐渐有所领悟。以后,虽然父亲也这样反复地给小群讲解天空的蓝色,大地的黄色。作物的绿色,但是小群却对同光和热有点联系的红色情有独钟。
渐渐地,小群觉得世界不是陌生黑暗的,而是熟悉多彩的。有一次,小群真生父亲的气了。那次,小群让父亲买个红色的米老鼠书包,当书包买回来小群背着上学的时候,一位阿赞赏地对小群说:“小群这个绿色书包可真漂亮!”小群回家便对父亲喊:“爸爸,我让你我买红书包,您怎么给我买绿色的呢?您知道我看不见便骗我!”说着,小群便哭了起来。父亲听了,半天没吱声,过了好一会儿才为小群擦眼泪,说:“爸爸对不起你,小群……那天买书包时售货员说只剩一个米老鼠的书包,所以绿的也买下了……小群,爸爸是爱你。”小群感到爸爸用他那慈爱的大手抚摸着自己的脸庞和头发,小群就在那一刻理解了爱!
时光就这样慢慢地流过,当小群学会了按摩、能够自食其力的时候,父亲却突然去世了。父亲的匆匆离去让小群痛不欲生。小群想,今后谁还能做自己的眼睛②呢?
然而,就在给父亲开追悼会的时候,小群听到了这样一句话,一位叔叔在悼念父亲时说:“他从来没有放弃过追求和奋斗,他对身边的人充满爱心,作为一位双目失明的人,他让我们每一个结识他的人都从他身上汲取了力量和勇气……”
就在这一刹那,父亲对生活、对自己的那份热爱和勇气仿佛一下子全贯注在了自己的身上。“父亲呀,”他默默地祈祷,“我会长出一双明亮的眼睛③的,就在我的心上!”(有删改)
1.联系上下文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1)震耳欲聋:
(2)自食其力:
2.文章中父亲为了让小群认识世界做了哪几件事情?请分别列举出来?(4分)

3.文中三处写到“眼睛”,对它们的含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第①处“眼睛”指父亲想让小群既具有感受、了解世界的能力,又有热爱生活、自强不息的信念。
B.第②处“眼睛”指另一个像父亲一样能给自己帮助和鼓励的人。
C.第③处“眼睛”指坚定的生活信念和战胜困难的勇气。
4.对文中父亲买错书包这一情节,可以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父亲事先知道买的绿书包。一、父亲事先不知道买的是绿书包。你同意哪种说法?请根据文章简要说明理由。(3分)


(二)海洋是未来的粮仓(14分)
资源短缺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之一。显然,能否妥善地解决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未来的生死存亡。
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是可耕土地资源不足,粮食产量的增长赶不上人口的增长。正是出于这样的认识,许多人纷纷发出警告:地球将无法养活超过100亿的人口。然而,一些乐观的人士反对这种危言耸听的说法。他们认为,虽然陆地上可耕土地的开发已近极限,但地球上还有广阔的海洋资源可供开发,大海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
当然,海洋所能提供给我们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粮食——大米、小麦和玉米等,而是其他更广泛的能够满足人类营养需要的食物。一些海洋学家指出:仅仅是位于近海水域自然生长的海藻,每年的生长量就已相当于目前世界小麦年产量的15倍以上。如果把这些藻类加工成食品,就可以为人类提供足够的蛋白质。
其实,把藻类作为食品,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仅以我国沿海来说,人们比较熟悉的可食用藻类有褐藻类的海带、裙带菜、马尾藻;红藻类的紫菜、鹧鸪菜;绿藻类的石莼、浒苔等。它们在人工的精心养殖下,产量不断增加。其中仅海带一种,目前年产量就比早先野生状态下提高了2000多倍,可见增产潜力是多么巨大!在国外,人们还培育出一种藻类新品种,据说在1公顷水面上生产的这种藻类,经加工后可获得20吨蛋百质、多种维生素以及人体所需的矿物质。这相当于在陆地上耕种10公顷士地生产的大豆所能提供的同类营养物。 除海藻类,海洋中还有丰富的肉眼看不见的浮游生物。有人进行过计算,在不破坏生态平衡的前提下,若能把它们捕捞出来,加工成食品,足可满足300亿人的需要。
至于海洋中众多的鱼虾,则更是人们熟悉的食物。尽管近海的鱼虾捕捞已近极限,但我们还可以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例如南极的磷虾,每年的产量可高达50亿吨,我们只要捕获其中的1亿至1.5亿吨,就比当今全世界一年的捕鱼量多出1倍以上。何况,在深海和远洋中还有许许多多尚未被我们充分利用的海洋生物,其巨大潜力是不言而喻的。综上所述,说海洋是人类未来的粮仓,一点儿也不夸张。(有改动)
1.文章从 、 、 三个方面来说明了海洋是未来的粮仓。(3分)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可耕土地资源不足,粮食生产的增长赶不上人口的增长是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
B.海洋作为人类未来的粮仓,可以给我们提供大米、小麦和玉米等粮食。
C.藻类已经成为我们的食品,且在人工的精心养殖下,产量不断增加。D.近海的鱼虾捕捞已近极限,但是我们还可以开辟远洋渔场。
3.文中画线部分运用了 、 、 的说明方法,说明了 (4分)
4. “尽管近海的鱼虾捕捞已近极限,但我们还可以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句中加点的“近”字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海洋是人类未来的粮仓,我们应该保护它。请设计一则保护海洋的公益广告语。(2分)

五、习作。(30分)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有亲人的爱护,有师长的呵护,有朋友的陪伴,有欢声笑语,也有伤心,在经历与体验中我们逐渐成长。请你以“在中成长”为题,写一篇不少字的作文。注意将题目补充完整,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
答案:
一、蒸融 彻底 彼此 侵袭 惊惶
二、1.A 2.B 3.B 4.C 5.C 6.C 7.C 8.B 9.C 10.C

1.苟周于事 不必循旧
2.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3.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4.或重于泰山 或轻于鸿毛
5. 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四、(一)
1.(1)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
(2)凭自己的劳动养活自己。
2.第一件事情是让小群认识水,第二件事情是为小群解说颜色。
3.A
4.示例:同意第一种。因为父亲买书包时,售货员说只剩下一个米老鼠的书包,所以绿的也买下了。或:同意第二种。因为父亲也是盲人,他事先也不知道买的书包是绿色的。(答案合理即可)
(二)
1.海藻产量高 浮游生物丰富 深海鱼虾众多
2.B表面.
3.举例子 列数字 作比较 这种藻类新品种的营养价值高
4.不能去掉。“近”是“接近”的意思,在这里表明近海鱼虾的捕捞快到极限了,如果删掉,这个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近海鱼虾的捕捞已经到了极限”,不符合实际。“近”字的使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谨的特点。
5.(示例1)为了地球上的生命,善待海洋吧!(示例2)海洋是生命的摇篮,请不要让它变成垃圾场。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