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题 小孔成像-山西晋中初二年级信息技术复习资料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题 小孔成像-山西晋中初二年级信息技术复习资料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信息技术(信息科技)
更新时间 2024-05-28 09:21:19

文档简介

【第12题】小孔成像
世界上最早的光学实验,由两千四五百年以前,我国杰出科学家墨子和他的学生进行。《墨经·经说下》记载:“光之人,煦若射。足蔽下光,故成景于上;首蔽上光,故成景于下。”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决定探究小孔成像实验现象,了解其背后的奥秘,将探究的结果与全班同学分享。
项目问题:小孔中的光学现象说明了什么原理,生活中又有哪些实际应用?
项目实施:
本项目实施中已经完成了素材的收集和部分展示内容的制作。现在请使用提供的素材,按要求制作动画,完善演示文稿。
(注:本题所有素材均存放于“素材”文件夹中)
活动一、制作动画(共9分)
打开“测量太阳直径.fla”文件。在矩形图层的第1到30帧制作补间动画,实现矩形元件向右延展开来逐渐覆盖光斑的效果,与其它图层同步结束,并设置该图层为遮罩层,以呈现光线由太阳到光斑的效果。在结论图层中补充完整太阳的直径等式。调整帧频,慢速播放动画。保存并测试影片,导出“测量太阳直径.gif”动画。
活动二、完善演示文稿(共6分)
打开“小孔成像.ppt”文件。选用素材中的背景图片为所有幻灯片填充背景。在相应页面插入“测量太阳直径.gif”,补全数据结果,将文字“趣味实验”与同名文档建立超链接。为所有幻灯片设置统一切换效果。保存文件。(共5张PPT)
一、什么是小孔成像?
用一个带有小孔的板,挡在屏幕与物之间,屏幕上就会形成物的倒立的影像,这种现象叫小孔成像。
二、小孔成像原理
1、光线从被拍摄对象上的不同点发出,朝着各个方向传播。
2、光线经过一个非常小的孔洞时,会发生衍射现象,光线在孔洞周围形成交叉干涉的模式。
3、交叉干涉的光线最终会汇聚到感光材料上,形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
三、世界上第一个小孔成像的实验
大约两千四五百年以前,我国的学者——墨翟(墨子)和他的学生,做了世界上第一个小孔成倒像的实验。《墨经》中这样纪录了小孔成像:“景到,在午有端,与景长。说在端。”
四、小孔成像的应用——测量太阳直径
太阳的直径约为1376000公里 ,用科学计数法表示为 1.38 × 公里。(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利用小孔成像原理测量太阳直径的示意动画
趣味实验——利用身边的一些小文具计算太阳的直径

恕刻击知巴以故
明投沅平同所故菊反卷經
也也心枚同髓得譌與不女上
羲易故推击唐高分而錯唐在篇弟
子卷之十
之日日已覺大也於後獨宋其號四
和利明及如周平言兼成多傳數日十
莱都察院君制部
者人此石上也也不注然論云此
人孟同說可亦本上桉翟

之子事文何無書卷宋自
也所也
一云之云黄引固七潜著
子說大知有謀髓有固做也此稀篇谿故
旧文也接求慮
聖然使
短則云號
立云仁也同必言禽
詞上日
則直體接知長不已之
亦親卷經量
見正愛物以以已得地
最士七中
轻鲁
缶也成或
古至篇亦

日同正岳必言也與
豈三號無
子論中長古耶行事

後辩日子籖
前語句也文正知止
人也經墨
舌量中正字材以
移此中子
敬南如孔亦詹花人
其程卷日
也也一四作云材言也
原理图
往里看
半透明屏幕
倒像

小纸盒
大纸盒趣味实验:利用身边的一些小文具计算太阳的直径
实验用具
一张卡片、一卷胶带、一把米尺、一根大头针、一张纸、一支铅笔。
实验步骤
在纸上画2条平行线,两条线之间的距离为3毫米。 用大头针在卡片中央戳一个洞。
折叠卡片的一边,把它粘到米尺刻度为0的上端。 4.站在可以让卡片的影子落在纸上的地方,把画有平行线的纸放在米尺刻度上上下移动。
移动纸张,以便小光点刚好位于2条平行线之间。 6.读出小光点刚好落在两条平行线中间时,白纸在米尺上的刻度。
实验结果
太阳的影像刚好位于纸上2条平行线之间。
实验揭秘
当小光点落在两条平行线之间时,便可测得小光点的直径是3mm。再从尺子上读出硬卡纸到光点的距离为327mm。由此我们可以得出:长H是光点直径S的109倍。根据相似三角形的等比关系我们可以得出,从地球到太阳的距离是太阳直径的109倍。天文学家计算了地球到太阳的距离大约为1.5亿千米,距离除以109得到了太阳的直径。太阳直径=H/109≈1.38×10^6千米
3mm
意封星减
3州
金80成”2想
31
h
H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