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课件+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课件+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5-28 09:45:18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学习目标
1.唯物史观:了解各部小说主要内容,明确它们都有反封建的时代特色,知道它们在国内和国际的文学史上都占据重要地位。
2.史料实证:了解清朝古典小说《红楼梦》的思想艺术特点和造诣;掌握清朝昆曲与京剧艺术的繁荣的基本史实。培养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相关知识点的能力;
3.历史解释:通过史料分析解释《红楼梦》的社会历史意义和京剧的艺术成就,理解文学艺术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
4.时空观念:制作本课的多媒体课件,增加课堂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提高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的时空观。
5.家国情怀:知道从思想主题和艺术表现手法两个方面鉴赏文艺作品,提高鉴赏文艺作品的素养;发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自豪感.
壹——品红楼
1、简介:
根据视频并结合教材,归纳《红楼梦》的作者、内容、写作特点、地位。
壹——品红楼
1、简介:
《红楼梦》旧版书影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
《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被列为中国的古典四大名著之首,一般认为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也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作品。又名《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最为红学界关注的版本是《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由于原著后半部分散失,较为著名的续作是由高鹗续全的一百二十回《红楼梦》通俗版本和清代才女顾太清等的续作和整理版本。总之,《红楼梦》至今还是一部不完整的作品,也是一部读者永远猜不着底的谜书。
壹——品红楼
2、作者:
立下 大功
烈火 烹油
走向 没落
曹家成为康熙皇帝的亲信,获授内务府的各种文武官职,创造了由曹玺、曹寅、曹颙、曹頫三代四人袭替江宁织造超过半世纪的罕见之例。
康熙年间,曹寅长女曹佳氏被康熙皇帝指婚给平郡王纳尔苏,这是第一位出身汉姓包衣之嫡福晋。曹家从“包衣下贱”跻身八旗上层社会。
雍正六年,曹頫以骚扰驿站、转移家产等罪名被抄家。曹家子弟如雪芹、棠村等且流散四方,正如《红楼梦》第五回所说:“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曹雪芹,名霑(zhān),出身于贵族世家,少年时曾享受过一段富贵荣华的生活。雍正时曹家被抄家,彻底败落,曹雪芹移居北京西郊,穷困潦倒,衣食无着。他回顾自己家族由盛转衰的过程,对社会有了深切的体验和清醒的认识,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写出了《石头记》。
创作是在现实基础上的深加工
壹——品红楼
3、主要内容:
①以贵族青年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
潦倒不通庶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哪管世人诽谤!
——《红楼梦》贡宝玉判词
质本洁来还洁付去,强于污淖陷沟渠。
——《葬花吟》
宝黛二人思想与情感与当时社会扼杀人性的纲常伦理格格不入,这也注定了二人的悲剧结局.
在浊世之中坚贞高洁的情志,悲伤之下有种叛逆思想之光撼人心魄
性格乖张、不爱 四书五经,不追求功名利禄,这与当时的封建正统思想相悖
壹——品红楼
3、主要内容:
②通过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变化,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现实和尖锐矛盾,揭露了统治阶级的奢靡与丑陋,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
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丰年好大“雪”(薛),珍珠如土金如铁。
——《红楼梦》第四回
壹——品红楼
3、主要内容:
③作者重点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反抗封建礼教、追求个性解放的典型人物形象,热情歌颂了奴婢进行抗争的精神,愤怒批判了以专制家长为代表的顽固势力,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材料二:“丫鬟们说宝二爷没上没下,高兴时与丫鬟、仆人们一起玩儿,有时还向我们赔不是。宝二爷不把丫鬟当奴婢看待,并说人都是平等的。”
——谈谈《红楼梦》的思想:冯其庸在文学馆的演讲
材料一:“贾宝玉、林黛玉从长期相处中相互了解,形成了恋爱关系。贾宝玉的选择不是轻而易举的,他选择的标准是俩人思想一致,情意相投,带有一种叛逆思想,这对封建时代“门当户对”的择婚标准是一种挑战。”
——谈谈《红楼梦》的思想:冯其庸在文学馆的演讲
反抗封建礼教,追求个性解放。
追求平等
壹——品红楼
4、艺术特色:
林黛玉
薛宝钗
贾元春
贾探春
史湘云
妙玉
贾迎春
贾惜春
王熙凤
贾巧姐
李纨
秦可卿
《红楼梦》全书背景广阔,情节复杂,头绪纷繁,人物众多,作者以严谨的结构、清晰的层次、精炼而生动的语言,把故事的进展和人物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在艺术上达到了极高的水平。是一部思想性强、艺术性高的小说。
壹——品红楼
5、影响:
国内影响:虽然《红楼梦》被统治者列为禁书,但在民间却流传开来。后人对它的喜爱和评论经久不绝,渐形成了一种专门的学问——
国际影响:《红楼梦》已有18种文字,60多种译本,在世界各国发行。
红学
各个时期学者的研究《红楼梦》的著作
《红楼梦》的英文、德文、法文版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高峰,是世界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文学名著。
“开谈不说《红楼梦》,纵读诗书也枉然”
壹——品红楼
明清小说繁荣的原因
①政治:君主专制不断强化,统治日益腐朽,人民不满情绪日益高涨;
②经济: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对通俗文化的需求量大,人民反抗压迫、追求自由的愿望不断增强;
③文化:明清时期实行文化专制,高压政策下知识分子寄情于文学创作;
④技术:印刷术的普及;
⑤其它:良好前代小说写作基础,小说本身具有趣味性,贴近现实生活。
古代文学之路
贰——赏昆曲
1、兴起:
昆曲又称昆剧、昆腔,原是流行于苏州昆山一带的昆山腔。
昆曲,原名“昆山腔”或简称“昆腔”,是中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现又被称为“昆剧”。昆曲是汉族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被称为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发源于14世纪中国的苏州太仓南码头,后经魏良辅等人的改良而走向全国,自明代中叶独领中国剧坛近300年。


贰——赏昆曲
2、发展:
昆山腔
元末
明朝万历末年
改良
成为全国性剧种
清朝前期
发展到顶峰
清中后期
走向衰落
2001年
被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衰落的原因:
①因循守旧;②作品庸俗;
③脱离广大民众和现实生活。
贰——赏昆曲
3、代表:
汤显祖(1550-1616)明朝后期最负盛名的戏剧家,代表作《牡丹亭》。
《牡丹亭》
贫寒书生柳梦梅梦见一位佳人,说同她有姻缘之份,从此经常思念她。南安太守杜宝之女名丽娘,才貌端庄美丽,在昏昏睡梦中,见一书生持半枝垂柳前来求爱,两人在牡丹亭畔幽会。杜丽娘从此愁闷消瘦,一病 不起。她在弥留之际要求母亲把她葬在花园的梅树下,嘱咐丫环春香将她的自画像藏在太湖石 底。其父升任淮阳安抚使,委托陈最良葬女并修建“梅花庵观”。
三年后,柳梦梅赴京应试, 借宿梅花观中,在太湖石下拾得杜丽娘画像,发现就是梦中见到的佳人。杜丽娘魂游后花园, 和柳梦梅再度幽会。于是,柳梦梅掘墓开棺,杜丽娘起死回生,两人结为夫妻。
贰——赏昆曲
3、代表:
孔尚任
《桃花扇》剧照
《桃花扇》
《桃花扇》是清代文学家孔尚任创作的传奇剧本,于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六月完稿,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刊成初版。
《桃花扇》所写的是明代末年发生在南京的故事。全剧以侯方域、李香君的悲欢离合为主线,展现了明末南京的社会现实。同时也揭露了弘光政权衰亡的原因,歌颂了对国家忠贞不渝的民族英雄和底层百姓,展现了明朝遗民的亡国之痛。《桃花扇》是一部接近历史真实的历史剧,重大事件均属真实,只在一些细节上做了艺术加工。以男女情事来写国家兴亡,是此剧的一大特色。 该剧作问世三百余年来长盛不衰,已经被改编成黄梅戏、京剧、话剧多个剧种,频频上演。
孔尚任的《桃花扇》
贰——赏昆曲
3、代表:
洪昇的《长生殿》
《长生殿》
《长生殿》是洪昇戏曲的代表作。写唐明皇宠爱贵妃杨玉环,终日与其游宴玩乐,不理朝政,朝中大权由杨国忠把持。七月七日,杨贵妃与唐明皇在长生殿上盟誓世世代代结为夫妻。不久,安禄山因与杨国忠发兵叛乱。唐明皇带杨贵妃逃离长安,官军将杨国忠杀死,又逼唐明皇将杨贵妃缢死。安禄山叛乱平息后,唐明皇日夜思念杨贵妃。后来,道士杨通幽运用法术架起一座仙桥,让明皇飞升到月宫,与杨贵妃相会,实现了他们在长生殿上立下的生生死死共为夫妻的盟誓。
洪昇
《长生殿》剧照
叁 说京剧
叁——说京剧
1、兴起:
徽调
创造
改进
皮黄戏
博采众长北京特色
京戏或京剧
①京剧的发端遇到的契机
②京剧发端的标志事件是什么?
③京剧的发展特点
标志事件是徽班进京。
庆祝乾隆皇帝八十寿辰(1790年)。
徽调吸收了昆曲、秦腔、京调、汉调等地方戏的特点,加以创造和改进,在道光年间形成新的剧种“皮黄戏”。皮黄戏博采其他剧种的优点,又带有北京的地方特色,以后就被称为“京戏”或“京剧”。
汉调
京调
徽调
昆曲
秦腔
OPTION 01
OPTION 02
叁——说京剧
2、推广:
京剧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又得到皇室的扶持,经过表演艺术家的不断创新,日臻完善,成为最主要的剧种,流传四方。
——部编《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版,页111。
沈容圃绘《同光名伶十三绝》
清朝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涌现出了程长庚、谭鑫培等被誉为“同光十三绝”的著名艺人
京剧流传广的原因:
①广大群众喜爱;
②皇室扶持;
③表演艺术家的创新完善
叁——说京剧
京剧的角色行当有明确的划分,早期分为生、旦、净、末、丑、武行、流行等七行,以后归为生、旦、净、丑四行;又将唱、念、做、打相结合,全面和集中地体现了中国戏曲的精华。
叁——说京剧
旦角:简“旦”。旦角全为女性。
丑角:简“丑”。剧中丑行勾脸,而勾画“三花脸”。
生角:简“生”。
与旦角相反,男性角色。
净角:简“净”,亦叫花脸。净角指脸画彩图的花脸角色,看来并不干净,故反其意为“净”。
叁——说京剧
红色一般用来表示忠勇狭义、正直,多表现正面角色,如关公。
白色脸谱来表现奸诈、阴险的反面角色,一般表示奸臣、坏人,如曹操。
黑色脸谱一般为刚毅、耿直、智慧、勇敢、铁面无私的化身,如包公。
蓝色脸谱一般表现刚强、骁勇、有心计的人物性格,代表人物如窦尔敦。
叁——说京剧
梅兰芳“四大名旦”之首,“梅派”代表,尊重传统而又致力革新。在表演上能创造性地突破传统习惯,打破旦角行当的界限,糅青衣、花旦、刀马旦为一体,并兼擅昆曲、皮簧,形成了足以代表一个时代的旦角表演艺术高峰,并开创了“花衫”这一旦角新行当。
其代表作有《贵妃醉酒》《天女散花》《宇宙锋》《打渔杀家》等。
近代京剧“大师级明星”
旦角创艺立派的第一人
课堂小结
作者:曹雪芹、高鹗
故事梗概:以贵族青年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描写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变化
评价: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在艺术上达到了极高的水平,是世界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文学名著。
昆曲
京剧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红楼梦
昆曲和京剧
明末:全国性剧种
代表作:汤显祖《牡丹亭》
洪昇《长生殿》孔尚任《桃花扇》
形成时间:清朝道光年间,19世纪中期
标志性事件:四大徽班进京
评价:国剧、国粹
随堂训练
1.该作品描写的是唐明皇李隆基和杨贵妃的故事,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手法相结合的佳作,是昆曲的传世之作。这部作品是( )
A.《窦娥冤》 B.《牡丹亭》
C.《长生殿》 D.《桃花扇》
2.京剧形成的标志之一是曲调板式完备丰富,超越了徽、秦、汉三剧中的任何一种,唱腔由板腔体和曲牌体混合组成,声腔主要以湖北的西皮调与安徽的二黄调为主。这些内容表明京剧( )
A.源远流长 B.兼收并蓄 C.融汇中西 D.受众广泛
C
B
3.明清时期,“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草船借箭!“诸葛亮借东风”“林冲雪夜上梁山”等小说故事在民间广泛流传,家喻户晓。这种现象说明了( )
A.小说完全替代了其他文学形式 B.小说因其真实性受大众欢迎
C.小说适应市民等大众文化需求 D.它们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
4.昆曲是汉族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戏曲艺术中的珍品,被称为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昆曲在清朝时的代表作有(   )
A.汤显祖的《牡丹亭》 B.关汉卿的《窦娥冤》
C.洪昇的《长生殿》 D.吴承恩的《西游记》
随堂训练
C
C